国际关系建构主义

合集下载

国际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与现实应用

国际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与现实应用

国际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与现实应用国际关系理论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解释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供指导国际政策制定的理论支持。

本文将介绍几种国际关系理论,并探讨它们在现实中的应用。

一、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理论强调国家利益的追求和相互竞争,认为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中心。

根据现实主义理论,国家应该采取强硬的政策以保护自身利益,通过实力均衡来维持国际秩序。

例如,在国际冲突中,现实主义者通常倾向于使用武力来保护国家利益。

现实主义理论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安全和战略领域。

二、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认为国际关系可以通过合作和共同利益的追求实现和平与繁荣。

自由主义者主张通过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倡导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例如,国际贸易组织(WTO)的建立就是自由主义理论的体现。

自由主义理论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经济、环境、人权等。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关注国际关系中的社会构建和意义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者认为国际社会是由国家和国际行为者的观念和信念共同创造的,并强调历史、文化和身份对国际行为的影响。

实际上,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层面,它也可以解释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及其他国际行为者的行为。

四、批判理论批判理论是一种对现有国际秩序和权力结构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理论视角。

批判理论关注权力、压迫和不平等等问题,在国际关系领域警觉提醒人们注意国际制度的运行方式是否合理。

例如,批判理论者通常对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控制或国际组织的决策过程提出质疑。

批判理论的应用往往涉及到国际发展、全球治理和社会公正等议题。

国际关系理论的应用并不是单一的,实际的国际关系往往是多种理论的交织和综合。

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问题,研究者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和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同时,理论的应用也受到实际因素的制约,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关系理论的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政治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政治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政治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一、引言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其中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其重要分支之一。

国际关系理论旨在解释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国际组织的作用以及全球性议题的处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政治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不同流派的观点和理论。

二、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为传统和经典的流派之一。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是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行为者,其行为受到国家利益和权力的驱动。

现实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是一个无情的竞争环境,国家之间的争斗是不可避免的。

著名的现实主义学者有摩根索、肯尼思沃尔兹等,他们提出了不同版本的现实主义理论,如结构现实主义和防御现实主义等。

三、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另一个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与现实主义相对立。

自由主义者认为国际体系可以通过合作和制度来促进和平与繁荣。

他们强调国际组织、多边合作和民主制度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理论家如凯特琳霍普金斯、约瑟夫奈伊等提出了各自独特的观点,试图解释国际关系中合作与冲突的动态。

四、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对传统自由主义观点的延伸和发展,强调市场机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市场经济可以促进国家间贸易和合作,从而推动全球化进程。

他们关注全球经济秩序、跨国公司和贸易规则等议题,试图解释全球化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五、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兴理论流派,强调观念、认同和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塑造作用。

建构主义者认为国际体系并非客观存在,而是由各种社会实践和符号构建而成。

他们关注意识形态、文化差异以及身份认同等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试图解释行为背后的意识形态逻辑。

六、结语政治学中的国际关系理论涵盖了多种不同流派和观点,每种理论都试图从不同角度解释国家间互动和全球事务。

无论是现实主义强调权力与利益,还是自由主义倡导合作与制度,抑或是建构主义强调观念与文化,这些理论都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来理解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格局。

人大国际关系考研真题

人大国际关系考研真题

人大国际关系考研真题1. 国际关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国际关系是指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

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包括国家之间的外交、贸易、冲突等诸多方面。

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包括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法等。

2. 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2.1 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际关系是一个由实力和利益驱动的竞争性系统。

国家间的行为主要被国家利益和权力所决定,国家之间一直处于相互斗争的状态。

2.2 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认为国际关系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和多边机制来实现稳定和繁荣。

自由主义者强调国际制度、国际合作和法治的重要性,强调国家之间应该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

2.3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国际关系是由国家的认知、信念和观念构成的社会现象。

国家的行为和决策受到国家间的互动、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3. 国际关系的重要问题3.1 国际安全问题国际安全问题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包括战争、恐怖主义、军备竞赛等。

国家通过军事力量、外交手段等来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

3.2 经济全球化与贸易问题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趋势,国际贸易合作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贸易争端、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也给国际关系带来了挑战。

3.3 地区冲突和冲突调解地区冲突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中东地区的冲突、南海争端等等。

国际社会通过外交和谈判来寻求冲突的解决和调解。

4. 国际关系的发展和趋势4.1 多极化与大国关系当今世界,大国关系对国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直接影响到国际秩序和稳定。

4.2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国际关系造成了新的挑战和变化。

例如中国的崛起对国际经济格局、国际发展模式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4.3 非传统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如环境问题、恐怖主义等也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来应对这些威胁。

5. 总结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涵盖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维度。

理论流派的名词解释

理论流派的名词解释

理论流派的名词解释一、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学中重要的理论流派之一。

它强调国家间的权力和利益是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强调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角。

现实主义分为现实主义经典派和现实主义结构派两个流派。

经典派认为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主张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对抗是常态。

结构派则认为国际制度和国际结构对国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主张通过研究国际体系的特征和结构来理解国际行为。

二、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的理论流派之一,主张国际合作、集体安全和国际治理。

自由主义强调个体和社会之间的自由和合作,主张通过国际制度和规则来实现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自由主义分为经济自由主义和积极自由主义两个主要分支。

经济自由主义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主张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积极自由主义则注重通过国际组织和合作来解决国际问题,主张国际制度的发展和改革。

三、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国际关系学中的重要理论流派,主张通过研究社会和文化的构建过程来理解国际关系。

建构主义认为国际关系不仅仅是由国家间的权力和利益关系决定的,还受到意识形态、文化、认同等因素的影响。

建构主义关注国际秩序的建构和变迁,主张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国际制度和规范,来发现国际行为的深层次动因。

四、依附理论依附理论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流派,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依附关系。

依附理论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相对较弱,它们在国际体系中容易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庸,而导致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依附理论主张通过改革和合作来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提高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利益。

五、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国际关系学中相对较新的理论流派,强调对传统理论框架的批判和超越。

后现代主义认为,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片面强调国家、权力和安全,忽视了非国家行为者和非军事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后现代主义主张将社会构建、话语分析等理论方法引入国际关系研究,关注权力、知识和身份的构建过程,以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际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各种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国家间的互动、冲突与合作。

了解这些主要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的运行机制和未来走向。

一、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是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国家的核心目标是追求权力和安全。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没有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威机构来维持秩序。

因此,国家必须依靠自身的实力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汉斯·摩根索等。

摩根索提出了“政治现实主义六原则”,其中包括政治受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以权力定义利益等。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会采取各种手段,包括战争、结盟等。

现实主义理论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各国在国际事务中要保持警惕,注重自身实力的提升。

同时,现实主义也为国家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一种务实的思路,即根据国家利益来权衡各种选择。

二、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与现实主义相对,强调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自由主义认为国家并非完全自私自利的行为体,它们可以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利益。

自由主义者主张建立国际制度和机构,以规范国家行为,促进国际合作。

自由主义的代表理论有相互依赖理论、民主和平论等。

相互依赖理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使得国家更加倾向于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民主和平论则认为,民主国家之间很少发生战争,因为民主国家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制度,能够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自由主义理论为国际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持,推动了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的发展。

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国际关系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观念、文化和身份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者认为,国家的利益和行为不是由物质因素决定的,而是由国家的观念和身份所建构的。

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经典案例

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经典案例

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经典案例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讲讲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经典案例!
咱先来说说二战后的欧洲!为啥经过那么惨烈的战争,欧洲各国后来能走向联合呢?这就不得不提建构主义啦!就好像大家以前都在互相争吵打架,突然意识到,哎呀,这样下去不行啊,咱得团结起来一起过好日子呀!这就像一个班级里的调皮孩子,以前总是互相打闹,后来发现一起合作才能让班级变得更好一样。

于是呢,他们就开始慢慢建立起各种合作机制,欧盟不就这么诞生了嘛!
再看看东亚地区,曾经也有过不少摩擦和矛盾。

但后来各国不也在努力构建和平稳定的关系吗?大家都在为了地区的发展而努力呀!这就好比一家人,偶尔会有口角,但最终还是为了家庭的和睦与幸福共同努力。

还有像国际间的环保合作!以前大家都各顾各的,环境被破坏得一塌糊涂。

后来意识到,这地球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呀,得一起保护才行!这不就是建构主义在起作用嘛!这就好像大家共同住在一个大房子里,以前没人管卫生,现在大家决定一起打扫,让房子变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
你想想,要是没有建构主义,国际关系得多混乱呀!大家都只为自己着想,那还不得天天打仗、天天争吵呀!所以说呀,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真的太重要啦!它让我们看到了国家之间合作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平!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和推动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的发展,让未来的世界更加和谐、更加繁荣!。

哲学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分析论文

哲学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分析论文

哲学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分析论文哲学国际关系建构主义是当今国际关系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则是在哲学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就从哲学国际关系建构主义角度出发,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分析,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一、哲学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解析哲学国际关系建构主义是国际关系学中的一种后现代主义思想,它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国际关系是由社会实践中的交互作用与建构过程所构成的。

其中,“交互作用”是指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交往;“建构过程”则是指为了维持各种国际制度和规则,国际社会共同约定的一系列常规和规定。

哲学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核心是“建构”,即建构国际关系的过程。

它认为国际社会是一个由人们共同创造的实践领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建构就是构成国际社会的基础。

建构不是某种物理现象的反映或发掘,它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实践背景下,通过不断的相互作用和交流而产生的。

二、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建构主义理论分析,指的是对国际关系中的各种规划和制度的研究,这些规划和制度不仅会受到政治、经济和交通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各种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习惯的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寻找这些不同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习惯之间的交叉点,并分析这些交叉点是如何影响国际关系中的各种规划和制度的。

以北约这个组织为例,北约本身就是建构主义理论分析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在不同价值观和社会习惯的交叉点上,北约的建构过程既受到欧美同盟国家民主制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又受到美国政府意殊政策的影响,同时北约也把自己建构成是保卫欧洲和西方世界的战斗组织,从而在各国之间形成共识和联合。

这一过程的继续,包括组织结构、战略目标和军事能力,都是进一步建构化和联合的结果。

建构主义理论分析还包括研究“建构因素”对国际关系中各种自主权的影响。

自主性权是指一个国家按照自己意愿来决定自己的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政策的权利。

国际关系方面的理念

国际关系方面的理念

国际关系方面的理念国际关系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是一个更加复杂和多变的领域,涉及到各种利益和关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方面。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际关系的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现实主义理念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种传统理念,主张国家间是互相威胁和竞争的关系。

现实主义者认为,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它们的利益是最核心的因素。

因此,国际关系中的所有其他因素,如道德、文化和民主等,只是次要的因素。

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关系中的竞争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每个国家都是为了自卫和自己的利益而行动的。

二、自由主义理念自由主义是一种倡导自由、民主、平等和开放的观念。

自由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国际关系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国家间应该通过合作和协商来解决问题。

自由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中的合作和协商比竞争和冲突更加重要,因为这些可以促进和平、繁荣和稳定。

在这个理念的框架下,国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互利关系,每个国家都应该遵循规则,并为了更大利益而作出妥协和让步。

三、建构主义理念建构主义是一种认为国际关系是社会建构的观点。

建构主义者认为,国际社会是在人们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构建起来的,每个国家的行动都是互相影响的,因此,重要的是意识形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建构主义认为,国际关系中的政策选择和实际行为都是由人类的“建构”过程而来的,因此,国际关系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变化和演变的。

四、文化主义理念文化主义是一种强调文化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的理念。

文化主义者认为,文化因素对于国际关系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涉及到冲突和和解的问题上。

文化主义者认为,文化因素不仅影响国家间的政策选择,还影响国家间的意识形态。

文化主义者强调文化多样性和相互尊重,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必须尊重彼此的价值观和信仰。

总之,国际关系理念是指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利益、价值观和信念所持有的一种思想。

它反映了国际关系中各种力量对于各种问题的认识,也影响国际关系中双方对于利益、形象和价值观等的决策和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关系建构主义一、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原本并不是国际关系学界的概念。

它最初被用于教育心理学领域,曾经出现在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论述心理发生发展及认识形成的著作《发生认识论原理》当中。

在这一领域,“建构主义”被用来说明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个基本过程,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发展自身的认识结构。

这一心理学基础应用于教育学中,即演化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学生、教材(知识)、媒介四要素相互作用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1](P58-60)对建构主义使用最广泛、最深刻的是社会学领域,建构主义被人们公认为社会学领域内的概念或方法。

这也是国际关系领域内的建构主义被称为“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原因。

在这一领域,建构主义主要是指一种系统的社会学方法论,即从社会化、规范化的宏观整体出发,研究社会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个体及其观念、身份和行为实践。

国际关系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可以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社会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韦伯的政治社会学、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等找到其深厚的社会学渊源。

[2](P1)然而,作为一种足以挑战国际关系主流理性主义学派的全新理论,建构主义首先要做的就是夯实它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建立与之相联系的深厚哲学基础。

哲学是什么?形而上地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或智慧”。

形而下地说,哲学是人们理解世界和人自身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和方法,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价值观。

哲学源于人类好奇的本能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它的永恒主题是人。

[3](P4)亚历山大·温特的《国际政治社会理论》是全面提出和阐述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作,著作的第一部分基本上是社会理论和哲学理论。

[4](P3)温特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各个方面讨论了社会建构问题,同时建构了他“温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一是基础性层面,即第二层面问题,涉及有什么内容以及我们怎样解释和理解建构主义”。

[4](P5)建构主义在其理论部分的中心词语是:社会结构,施动者,共有观念,建构。

即认为:国际社会的结构是由国际体系的施动者通过其共有观念来建构的社会性结构,而非纯粹的物质性结构;即使是行为体自身的身份和利益也不是天然固有的,而是由共有观念和与之相应的社会性结构来建构的。

这是国际关系几大要素的基本关系问题。

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建构主义承认社会结构和行为者身份是一种存在,观念属于思维范畴,但是这一存在并不是先验的、绝对的存在,而是物质因素和思维共同建构的存在。

它们的联系就在于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存在,同时建构了存在。

而存在既是已有的物质存在,同时也是受思维影响的存在。

因为世界毕竟只是人们所认知的世界。

(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太阳,其实只是感受到了它在几分钟以前放射出的光芒,而不是此刻真正的太阳的状态。

)这也就是说,建构主义并不否认理性主义所讨论的世界具有客观性,并且可以认识,但是这种客观性只有在认识的主体间才能得到体现。

因为认识客观世界必须在认知实践中才能实现。

[5](P30)建构主义试图以整体主义和观念主义的方法,诠释国际政治的体系和个体及其相互作用,对观念的建构作用、社会结构和行为体的相互作用的阐发带有明显的黑格尔辩证唯心主义哲学的痕迹。

它所宣称的“探求国际政治环境从洛克文化到康德文化的过渡”,追寻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友谊的目标取向,则更鲜明地展现了建构主义类似哲学的价值追求。

二、建构主义与人、社会、观念在国际关系的动力和构成问题上,建构主义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施动者“国家”实际上是无法看到的,国家行动依赖于个人活动,个人的共有知识再造了国家作为团体人或团体自我的观念,“国家也是人”[4](P272-278)。

实际上,相对于理性主义把国家设定为“理性经济人”的那种人格化来说,建构主义更加深刻地分析了个体主义的人和人性,它揭示出,施动者(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意愿的多元化作用建构了国家的共同观念,从而影响国际政治。

它甚至把国家比拟为人,但它是一个有观念和主观性的“人”,而不是一个客观的符号。

从这一点来说,建构主义可以称得上是人本主义。

而人恰恰是哲学的主题。

哲学探讨人的肉体与灵魂、生存与毁灭、精神与价值以及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建构主义从具有主观观念和主体认识功能的“人”的角度来观察世界,考察国际关系,实质上是在阐述关于人、人的观念、人与社会(国家层次和国际层次的)相互关系的建构主义主张。

建构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关系规定了人的存在,而社会的人及其观念共同建构国家,从而建构整个世界。

建构主义从它的角度揭示了人存在的意义以及国际关系的实质:即国际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的关系,从特征上看是扩大了的人际关系,是人以及人们的共有观念建构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

由此,国际社会与国际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凭空的,不是先验的,而是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动的结果;不是不包含人的观念与价值的“冰冷的机器”,而是能够体现人的主体性、社会实践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政治现象。

它跟国内政治一样,是公民的意愿与选择的多元化作用的结果。

建构主义发掘人,人的观念和国际社会与国际关系的联系,把三者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它拉近了个人与国际关系的距离,使国际关系变得人性化,使国际关系不再是实质上只作为概念存在的“国家”之间的事,使人性回归国际政治。

[4](P31)这不能不说是建构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献。

三、建构主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所谓世界观,通常是指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价值观则反映人们的需要、取舍、倾向和意愿。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注重价值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反映哲学的特性。

建构主义的世界观是明确的。

它认为,“世界无政府状态”是一种特定事实,但是它不是先验的、自在的。

它是世界体系的施动者及其共有观念建构的,因而也是可变的。

这在哲学上就是说,世界是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也是我们的世界,人对世界来说不是无为的。

这样,建构主义既肯定了现实主义关于世界无政府状态的实在性,肯定了新现实主义关于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又修正了这两者的观点,把这两种理论避而不谈的“世界无政府状态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并且深入研究,进而提出了自己革命性的理念主义观点:“人类关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共有观念而不是由物质力量决定的”[4](P1)。

与此同时,建构主义用辩证主义哲学的方法,把新现实主义体系理论所忽略的单位层次因素对体系的建构作用,作为建构主义所要解决的另一个中心问题。

而它的答案就是:“结构引导角色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重新界定它们的利益和认同甚至角色自身。

”[6](P380)简言之,这个国际关系的世界,实质上是体系和施动者(包括共有观念)之间的相互建构。

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状态问题。

与此相应的,在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问题上,建构主义坚决摒弃了科学行为主义的所谓价值中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关系研究的价值观问题,提出了理性的“理想主义”。

它认为,既然国际体系的施动者国家是个体人共有观念的集合,世界体系是由施动者及其共有观念建构的,体系也建构了施动者的身份和利益,而和平、幸福与友谊是正常的个人的需要,那么也就有理由相信,国际社会可以坚决地抛弃“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霍布斯式无政府文化,从竞争对手式的当代洛克文化状态走向相互友爱的康德文化,从而确保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福祉。

建构主义认为,国际体系结构可以变化,变化的方向是向前的、进步的、乐观的,从而国际关系也将向着和解与和平的方向发展。

它断然拒绝了现实主义关于国家的自私本能导致国际关系悲剧循环的理论,在肯定由于国家的选择和实践的消极和失误有导致国际社会“依然陷于洛克文化之中不能自拔”[4](P42)的可能性的同时,展望了国际社会的光明前途,并对有实力的大国以及它们的选择和努力寄予厚望。

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社会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理论殊途同归。

四、建构主义的方法论建构主义成型于旧的国际格局解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的国际关系大变革时代,实践的需要呼唤理论的创新,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由此应运而生。

但是,理性主义方法统治国际关系理论界已有多年,建构主义如何引导人们摆脱绝对理性主义的束缚,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分析和研究国际关系呢?建构主义的方法论特征是整体主义,它从国际体系结构的总体出发,强调体系对国家的建构作用,特别是国际体系文化对国家身份和利益的建构。

首先,它引导人们怀疑理性主义关于行为体身份不变的假定前提,通过两个相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关系和观念,[4](P40)轻而易举地对理性主义理论的这一固有缺陷进行证伪。

国家间关系是变化的,国家之间彼此的看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点人人皆知,因而理性主义理论派别对此根本无从反驳。

然后,进一步归纳得出:建立在实证主义和因果性解释基础上的理论假定———国际关系是一个外在的客观现实,可以通过自然科学方法加以证实的观念———是错误的。

因为社会历史事件是不可逆转、不可还原的,它只能由我们,站在各自不同的位置,带着各自特有的知识、经验、价值和道德观念去认知。

进一步说,完全客观的现象即使存在,对于人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理论研究者诠释的所有事件都是人们主观认知的现象,它不能脱离物质因素的作用,但观念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

而国际关系的实质,就是结构、施动者和共有观念的互相建构。

建构主义用普通的哲学逻辑方法,向人展示了一个建构主义的国际关系世界。

但是,如果我们追问,建构主义最初是何以发现和断言国际关系的这种建构主义特征的?因为观念建构体系,体系与施动者互构本身也是不能由科学加以证实的,恐怕这只能归功于建构主义的最初创立者们所谓“智的直觉”了。

五、结语从哲学视角考察和分析建构主义,无疑会让对这种理论更加充满期待。

温特的建构主义理论是辩证的,它重视理念的作用,又不否定物质;它是实践的,它把国际关系中问题的最终解决出路放在国家的实践上;在分析体系结构和国家时,它实际上是真正承认现实的理性主张,却又对国际社会达到互相友爱的康德文化状态充满理想主义的激情;它把国家比拟为人,从人本、人性来考察国际关系的真实属性。

温特“温和建构主义”的本意是要在传统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4](P2),却开辟了一方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全新领域。

[参考文献][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2002(8)[2]郭树勇,叶凡美试论建构主义国关理论及其社会学渊源[J]国际观察,2002(1)[3]胡军哲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美]温特国际政治社会理论[M]秦亚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5]范菊华对建构主义的解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7)[6]楚树龙国际关系基本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