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与国际安全问题

论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与国际安全问题

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是一种以国家为基本单位,认为国家间的权力、利益和安全竞争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动力的理论。在国际安全领域中,现实主义理论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洞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国际安全问题。

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参与者,每个国家都追求自身利益。这种自利主义行为是国际关系中的常态,因此,国际安全的保障需要基于国家间的权力平衡以及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国际组织来维护。

在国际安全问题方面,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供了解释国际衝突和危机的框架。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安全问题的核心是国家之间的权力和利益竞争。这种竞争可能会导致各种冲突,例如领土争端、贸易战、军备竞赛和间谍活动等。现实主义理论强调了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自利主义行为,以及在该行为的背景下,国家间的关系通常是基于强权或权力平衡的。

现实主义理论还提供了解释国际安全政策的理论基础。国家安全政策是基于国际环境和政治局势制定的,这些局势和环境通常是基于其他国家的行为和利益。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在国际关系中,每个国家通过自身实力的增强来保障自己的国家安全。例如,国家可以加强本国军力、制定外交政策,以及对国际组织起到控制和引导作用,以确保本国的利益不受损害。

然而,现实主义理论并非对国际关系的全部,也并非对国际安全问题的完成解释。在现代世界,国际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已经超越了现实主义理论种对权力、利益和安全的简单描述。

例如,在21世纪初,全球化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全球跨国威胁变得更加棘手,反恐行动成为国际安全治理中新的重要问题。这种安全威胁无论是在行动者、方式、范围还是影响程度上都已经超越了单个国家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合作和共同行动可能比单边行动更为有效。

此外,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等新型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对全球人类的

生存和繁荣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种跨界问题需要全球协作才能有效应对。

综上所述,现实主义理论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释国际安全问题的基本方法,但随着全球化、科技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更广阔的观点和更有效的安全治理方式。对于这些复杂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全球合作和多边行动,以及更加综合和复杂的安全治理体系,以促进全球稳定与繁荣。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第一章理论概说 1. 理论(theory) 1.1 国际关系案例:两伊战争 问题:空前激烈的两伊战争,在双方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够实现停火? 解释1:伊朗和伊拉克两国都不能通过此次战争征服对方,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所以,这次战争没有意义,停战是最佳选择。 解释2:彼此势均力敌的国家之间,由于互相牵制,没有任何一方可以通过战争获取优势,所以,战争无法解决问题,还是不打为好。 两种解释的区别:第一种是具体解释(具体事件,常常是历史研究的解释);第二种是一般性解释(一类现象,属于理论解释)。 1.2 理论的涵义 所谓理论,就是在系列假定基础上得出的关于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的陈述。 构成分析: 理论假定:一组默认成立、不加质疑的陈述或命题。 核心命题:理论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 传统均势理论:国家之间的权力均衡可以防止战争。 民主和平理论: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 1.1.3 理论的特点 特点1:理论是对自然事实和社会事实的解释。 特点2:理论是对一类事实或一般性事实进行解释。 特点3:理论是系统化的解释。理论假定和核心命题之间,通过理性主义的逻辑关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理论体系。 特点4:理论是人为建构的解释,虽然力求真实,但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人的主观理解。 理论的目标就是尽可能“真实地”揭示事实背后的联系和机制。 但是,揭示“真实联系”的困难以及“真实”本身的信念特征,导致理论与其要解释的事实相比,往往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形式上表现为“人为杜撰”的特征。 理论如何产生?“用发明的方式去发现”,即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想象”出事实背后可能存在的联系和机制,又要确保这些想象出的联系和机制是事物本身存在的东西,而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 1.4 理论的特征性含义: 理论是在系列假定的基础上得出的关于核心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是人们建构出来用以一般性地解释自然和社会生活特定方面的系统化的关联关系陈述。 根据理论解释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适性理论和仅对特定现象适用的理论。 2. 范式(paradigm) 2.1 范式的含义 所谓范式,就是研究和分析问题的一般框架和视角,它的字面意思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它提供了我们观察生活的方式和我们关于真实本质特性的一些根本假设。 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首先提出。库恩认为,“范式”是某些科学家在从事研究活动时共同遵循或信仰的“理论和方法论上的信念”,是一种“世界观”或看问题的方法。举例:关于太阳系天体运行的解释中,就出现过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 托勒密的“地心说”; 哥白尼的“日心说”。

论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与国际安全问题

论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与国际安全问题 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是一种以国家为基本单位,认为国家间的权力、利益和安全竞争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动力的理论。在国际安全领域中,现实主义理论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洞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国际安全问题。 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参与者,每个国家都追求自身利益。这种自利主义行为是国际关系中的常态,因此,国际安全的保障需要基于国家间的权力平衡以及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国际组织来维护。 在国际安全问题方面,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供了解释国际衝突和危机的框架。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安全问题的核心是国家之间的权力和利益竞争。这种竞争可能会导致各种冲突,例如领土争端、贸易战、军备竞赛和间谍活动等。现实主义理论强调了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自利主义行为,以及在该行为的背景下,国家间的关系通常是基于强权或权力平衡的。 现实主义理论还提供了解释国际安全政策的理论基础。国家安全政策是基于国际环境和政治局势制定的,这些局势和环境通常是基于其他国家的行为和利益。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在国际关系中,每个国家通过自身实力的增强来保障自己的国家安全。例如,国家可以加强本国军力、制定外交政策,以及对国际组织起到控制和引导作用,以确保本国的利益不受损害。 然而,现实主义理论并非对国际关系的全部,也并非对国际安全问题的完成解释。在现代世界,国际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已经超越了现实主义理论种对权力、利益和安全的简单描述。 例如,在21世纪初,全球化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全球跨国威胁变得更加棘手,反恐行动成为国际安全治理中新的重要问题。这种安全威胁无论是在行动者、方式、范围还是影响程度上都已经超越了单个国家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合作和共同行动可能比单边行动更为有效。

试析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试析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国际政治格局,从其内涵上来说就具有现实主义的理论属性,本文将以现实主义学派前人的典型研究为基础,梳理其对国际格局的界定和解读,结合现今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来探讨当代日趋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明确当代世界政治正处在新旧相兼的过渡时代。 [关键词]国际政治格局;现实主义;一超多强;恐怖主义 一、现实主义理论 国际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简言之,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不论是从起内涵还是外延来看,对“国际格局”的研究都具有现实主义的理论属性。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在其《国家间政治》的开篇即指出现实主义的六项原则,他指出“帮助政治现实主义在浩瀚的国际政治领域中找到方向的,是以权力或实力为出发点定义的利益概念”,{1}同时,“(可重新解释的)利益概念具有防止四海而皆准的客观属性”。{2}进而,人们概括出现实主义对国际政治格局的三个基本假设: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国家是统一的理性行为体,在国际政治中采取广义的理性政策;国家孜孜不倦追求是权力,国家间政治是“权力政治”。上述假设至少有三个重要的推论:第一,权力关系是国际格局的基本结构;第二,只有权力才能划定利益,也即在国际格局中才能界定国家利益;第三,国际和平的形成和维持依赖均势,即权力关系的平衡。 虽然摩根索等人企图依据人类本性的某些特质得出有关人类行动的结论,但没有为预测国际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任何基础。20世纪60年代后期他的理论受到进一步批判,“结构现实主义”应运而生,它是对原有现实主义理论的“补充和修正”,这一重任由新现实主义大师肯尼斯·华尔兹在1979年出版的《国际政治理论》中完成。华尔兹的理论贡献在于他以“结构”为核心,对传统现实主义内在精华进行系统的逻辑整合,构筑了现实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华尔兹的现实主义也因此以“结构政治观”区别于“权力政治观”,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 。 按照“结构政治观”,国际政治被视为一个定义精确的系统结构。华尔兹指出,“系统由结构和互动的单元构成。结构是全系统范围内的组成部分,使得系统能够被视为一个整体”。{3}华尔兹所说的“系统的结构”,也就是国际格局。接着,华尔兹进一步地论述了决定国际格局本质的三个原则:排列原则、单元的特性、能力的分配。华尔兹对三个原则的解读是: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不可改变,这是国家共存局面的必然后果;构成国际格局的单元——国家在性质、功能、类型上不存在差异,各单元同质;单元的能力——国家权力的变化引起国际格局的变化,而国际政治格局则是由拥有强大权力的国家——大国所决定的。显然,在上述三个原则中,只有第三项是可变因素,由此考察大国间的权力分布也就是明确国际格局

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流派研究

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流派研究 越来越多的人对国际政治的关注度逐渐增高,并关注讨论当前与国际 政治有关的时事热点。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提到了,在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人 民参政议政程度的提高,对周遭世界格局的关注度增加。这是符合时代发 展的趋势。对一门学说或是现象的研究,要想吃得透,最终还是得回归理 论本质。要想对国际政治问题有一个更加辩证客观而不是盲目的理解,必 须要对基本的理论加以熟悉与建构,从方法论出发研究并思考问题,才能 更宏观地了解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看清问题,才能更正确地解决问题。 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发展中,出现过很多理论 流派。他们都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拥有自己的学说基础甚至历史传承。 而在众多理论流派中,又有三大理论流派独树一帜,各自拥有鲜明的特点。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亨廷顿提到近代国际关系研究以来,研究者广泛应用范式思维进行思考。虽然简化的范式不能说明世界政 治中发生的一切問题,而且存在许多例外,但“范式比其他任何竞争对手 都更能说明重要的现象”;“它是思考国际事物必不可少的出发点”。因此,近代国际关系理论中三大流派又被称为三大范式,并被用以广泛解释 国际事务中的诸多问题,引起全世界众多一流学者的辩论。本文主要从国 际关系理论三大流派中的现实主义流派为大家做简要介绍与梳理。 如今,提及修昔底德(公元前460-公元前400),人们首先想到的便 是“修昔底德陷阱”。诚然,以他名字命名的一种理论或现象得到了全世 界人民的广泛认可,但修昔底德从未在他的著作中提及过“修昔底德陷阱”或“陷阱”等描述(在今后的推文中将详细介绍修昔底德陷阱的由来)。 修昔底德是雅典的一名历史学家,十将军之一,在一场历史重大战役:伯

浅析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

浅析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 在对经典现实主义等国际政治方面相关理论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肯尼思·华尔兹在其经典著作《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新现 实主义(又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理论是 这一学科知识谱系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而肯尼思·华尔兹的《国 际政治理论》则是新现实主义(或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力作。 在《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出现以前,国际关系理论很难称得上是 一种真正的理论。国际关系理论刚刚从传统的人文主义式的思辨中 挣脱出来,便马上涌向了科学行为主义的怀抱。与此同时,系统论 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也才方兴未艾,国际关系学界对于国际社会 的认知方法和自身理论的构建方法都有了一个巨大的反思。《国际 政治理论》一书出现以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也很难达到肯尼思·华尔兹所认为的要求。它们更多的是以一种批判性姿态出现, 对于传统的理论进行批评和修补,很难称得上是简约的、抽象的、 自洽的和可验证的。这并不是说《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创造了一个 全新的、科学的分析国际政治/关系的理论,而是它指出了一个合格 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特征,指出了过去国际关系分析中思维方 法上出现的混乱与谬误,区分了单元和结构因素,提出了真正的国 际系统分析法应该是怎样构建的。 肯尼思·华尔兹在《人、国家与战争》一书中首次提出对于国际 政治问题的分析应当从单元层次(人性和国家)及国际社会环境层 次两个方面进行。而在本书中华尔兹进一步论述,认为单元的排列 形成结构,单元和结构共同构成国际社会系统。全书总体而言可以 分为两大部分。从第一章到第六章,作者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合格的 理论应当是怎样的?系统分析法和还原主义分析法有何区别?系统 结构为什么以及如何对国际政治结果起到限制性作用的。第七到第 九章作者采用系统分析法来论证为什么两极系统是最稳定的国际系统,以及大国是如何利用“极权”对国际事务进行管理的。 作者开篇首先对规律和理论进行了概念上的区分。作者反对归纳 法逻辑下认为理论是规律的合集,而用演绎法的逻辑认为理论是对 规律的解释。理论不仅能解释旧的规律,而且能推导出新的规律。 作者认为理论应当是一种简约性的、抽象性的解释,而非精确性的 描述。合格的理论不仅明白自身的解释限度和解释力度,而且必须 要经过严格的推导、假设、变量控制和检验等步骤。

政治学国际政治理论知识点

政治学国际政治理论知识点 国际政治理论是研究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现象的学科,涉及了许多 重要的理论框架和主要概念。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国际政治理论知 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分析相关议题。 一、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国际政治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学派,其核心观点是国 家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者,追求国家利益是其行为的核心动机。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是一个无情、竞争激烈的世界,国家之间的关 系主要是基于权力和利益的斗争。著名的现实主义学者有麦金德尔、 弗吉尼亚·艾兹、汉斯·摩尔斯坦等。 二、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对立面,强调合作、相互依存和国际法的重 要性。自由主义认为国家并非唯一的行为者,非国家行为者和非政府 组织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由主义强调规则、合作和民主 价值观的推动力,认为这些因素能够促进国际和平与繁荣。著名的自 由主义学者包括凯特·纳什、约瑟夫·奈等。 三、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国际政治是由各种构建的观念、权力关系和身份认同 所决定的。在建构主义的眼中,国际政治并非纯粹源于国家利益和权 力斗争,而是由国际社会中的行为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所决定,

这些交流和行动是在特定的意义和文化框架下进行的。著名的建构主义学者有亚历山大·文登罗斯、贾基·伊夫斯等。 四、依赖理论 依赖理论是一种批判理论,强调国际关系中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依赖理论认为贫穷国家的发展受到富裕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国际体系对其不利。依赖理论的学者认为,需要通过改变国际现有的经济及政治结构,来解决发展差距的问题。著名的依赖理论学者有安德烈·弗朗克、费尔南多·亚历山德罗等。 五、国际制度主义 国际制度主义强调国际制度和规则的重要性,认为这些规则可以促进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之间的合作和稳定。国际制度主义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建立并维护国际秩序和规则,可以减少国际冲突和促进国家利益的实现。著名的国际制度主义学者有罗伯特·凯欣、约瑟夫·尼、安妮·玛丽·苏尔文等。 总之,了解这些国际政治理论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的复杂性。这些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框架,用以解释国际社会中的权力、利益、合作和冲突等重要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理论,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解释国际政治现象,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国际关系现实主义

强调国家间权力斗争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科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范式 提供了有关战争状态的最强有力的解释 谋求阐释世界的现实情况,“这个世界是怎样的”。 现实主义学派分支: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防御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学共性特征: 1.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暴力和战争是普遍现象,国际政治是一种非合作游戏。 2.国际体系中主要的行为体是国家,国家如何行事,决定因素是国际体系的性质和国家的 实力,而不是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国家要谋求自己的利益,这种自助是国际无政府状态的产物。 3.权力是关键,国家存在的根本目标是加强权力与安全。衡量国家的权力,主要看国家的 军事能力。 4.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按照功利原则或理性规范行事。国家要争取的是自身处境的最优 和自身利益与权力的最大化,因此国家间的冲突是绝对的。 5. 一、古典现实主义 1.最早的源头,提出了最早的古代论证: (1)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以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战争为例,说明均势的原则。认为雅典权力的增大以及这种增大所导致的斯达巴的恐惧,使战争不可避免。 (2)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提出“量权”的思想,但中国没有发展出完整的现代国际关系理论。 2. 马基雅维利,提出了最早的现代论证(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1)人性恶,国家安全比信义、道德更重要。 (2)结盟的利与弊:与强者结盟,受支配;与弱者结盟,即使失败对方也会在可能的时候帮助自己;若两方都不害怕,则是在利用他方的帮助霸一方覆灭。君主绝不能为了进攻别人而与一个比自己强大的国家结盟,否则成为强国的俘虏。 (3)强调力量,特别是军事力量的重要性。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是君主的唯一专业。 3. 卡尔,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标志性人物(二战前夕,《二十年危机》): 不是纯粹的现实主义者,其理论既批评理想主义,亦批评现实主义,认为理想主义无视历史教训,夸大选择的自由;现实主义过于悲观,夸大了一成不变的因果关系。应该既有理想主义因素,又有现实主义因素,既有权力,又有道德原则。 4. 汉斯·摩根索,对古典现实主义最全面系统的论证,是集大成者(1948年,《国家间 政治》): (1)理论前提: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特性,国家是理性行为体,国家权力,国家利益。 (2)政治现实主义六原则:①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的支配。②政治家的思想和行动时从被界定为权力的利益出发的。③哪种利益决定政治行为,要视政治 和文化环境而定。④普遍道义原则不适用于国家行为,政治效果是判断国家行为 的依据,国家生存就是道义原则。⑤应该把所有国家都看作是追求利益的政治单 位,在保护自己利益的同时也尊重别国的利益,否定狭隘民族主义。⑥政治现实 主义者以权力为界定的利益出发进行思维,与其他学派差异巨大。 (3)理论核心是权力政治,论证起点是权力与利益。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实力不均导致国家间权力斗争,因此保持国际体系稳定的基本因素是“权力均衡”。

《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

《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 《国际政治理论》作者是肯尼斯华尔兹,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结构现实主义学派的确立。书中,作者首先花了很大篇幅去阐述“什么是理论?”并检验已有的重要理论和方法,然后修正现存理论的缺陷从而构建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最后又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适用性进行检验。 作者首先指出许多国际政治学者未能厘清“规律”“理论”等词的科学应用规则,导致词汇的错用、滥用,这就导致了理论的瑕疵与缺陷。作者所认为的国际政治理论应当是高度抽象的,不能将理论希望解释的东西添加到理论中去。一种符合科学哲学标准的理论,其概念和假说必须客观、精确、和可测量。“规律”是对事实的一种观察,而“理论”则是对规律的解释,或者说是为了解释事实而进行的思辨过程。作者反对将理论视为关于某一特定行为或现象规律的结合或系列,他认为这一做法只能收集到更多数据并从中总结出更多的关联性,但不能给出任何对原因的解释。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得到的所谓的理论其实质仅仅是规律。因此作者反对归纳法,因为归纳法只能解决问题的片段,而将这些片段相加并不能给出任何对事物的解释,因为要被认知的课题是无穷的,我们无从知道该将哪部分相加,也无法得知这种相加是否合适。同时,理论与现实相关,然而理论本身需要独立于现实世界。事实不决定理论,对同一个事实可以有多个理论适用,理论可以被不断替换,而现实世界的规律将永久保持不变。 关于检验理论的方法程序上,作者在给出检验程序的同时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要用足够清晰可信的方式来发现和表述理论,以使检验值得进行。而国际政治领域内现实却是很少有理论能够清晰并符合逻辑地定义其术语,指明各理论变量间的关系。 国际政治是一个过于复杂且庞大的领域,作者认为仅用还原方法不足以构建一个有力的解释,因而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作者以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为例讨论了还原主义理论方法的局限性。作者通过自己的理论检验程序对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在逻辑上提出质疑,并用史实和现实观察反驳了这三个基本假设,也就是说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性的理论而不是政治性的理论,而列宁的帝国主义战争论和资本主义灭亡论根植在其经济理论之上,从而也就否定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有效性。作者通过这一例子指出了还原主义方法的缺陷:还原主义方法的实质是通过研究各个组成部分来理解整体,然而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的理论在宣传具有普遍性的同时其本身却往往只是一个片面的理论。因此作者主张采用系统方法,在阐明系统方法是什么的之后将其与分析性的方法相比较。分析性方法是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将整体还原为分离的个体,然后检验各部分的性质和彼此间的联系,而对整体的理解是通过对处于相对简单状态的各要素的研究以及对其联系的观察得来的。作者指出分析性方法是有效的,然而只有在系统层次的影响不存在或是异常微弱的情况下分析性方法才是充分的。而倘若结果不仅受到变量性质以及彼此联系的影响,那就应该采纳系统方法。 作者将系统定义为一系列互动的单元,也就是说系统一方面要含有一个结构,另外一方面要含有互动的单元。这里所说的结构是指一系列的约束条件,结构限制的同时也塑造了行为体和机构,并促使行为体和机构在存在差异的前提下运作出同质的结果。结构不是政治机构的集合,而是他们的排列。不同方式的排列和组合的单元具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在互动中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作者通过对三个被认为是系统理论的国际政治理论进行分析,批评了过去流行的几种系统方法。对于理查德.罗斯科兰斯的理论,作者认为缺乏一个系统层级的概念,只构建了一个框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系统理论。斯坦利.霍夫曼理论的问题则在于将结构定义为一个诸多项目的集合,由此导致了原因的混乱以及原因结果的混淆。作者重点分析了卡普兰的

浅议新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及其评判

浅议新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及其评判 摘要: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是自古典现实主义大师摩根索的著作《国家间政治》问世以后影响最大的著作,他被国际学者奉为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经典和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本文是在通过介绍典型著作《国际政治理论》的基础上,来阐述新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内涵、理论体系以及国际关系研究学者对新现实主义理论的批判这几个方面的。 关键词:新现实主义;华尔兹;结构;权力 1.新现实主义理论定义 现实主义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现实主义思想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修昔底德,后经由马基雅维利、霍布斯等近代学者的发展,这一思想渐趋成熟和体系化。一战之后,在国际政治实践的基础上,爱德华·卡尔通过批判理想主义建立起了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而二战后的汉斯·摩根索则第一个真正构建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大厦,并把国际政治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开始进行专门的研究。随着国际政治实践的不断变化,现实主义自身经历了不断地修改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新现实主义,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现实主义内部又出现了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等流派,内部争论逐渐增多。与此相伴随的是背后国际政治实践的变化。核武器出现、冷战开始,再到后来冷战出人意料的结束,美国开始一国独霸世界,同时世界又孕育着多极力量的产生。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安全日程也发生了改变,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多,传统安全问题在国家日程表中的地位相对来说有所降低,军事和战争已不再是解决重要国际问题的灵丹妙药。 2.新现实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

新现实主义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正值美国霸权地位衰弱和第三世界异军突起之际。1973年石油斗争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经济危机、能源短缺、人口爆炸,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困扰着整个西方世界。战后一直在西方政治学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和说明国际社会的现实;此外,在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论上的传统主义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而新行为主义过于复杂玄妙,晦涩难懂,也不能有效解释现实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学者开始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修正、改造和补救,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现实主义学派。 3.新现实主义的理论体系实质 3.1国际关系的实质——无政府条件下为权力的斗争 华尔兹认为,国际关系与国内关系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体系中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同。国内社会这一体系是等级体系,体系中各个单位之间存在着不等同的关系,以其社会功能不同而有高低之分,社会的权力集中在社会最高权威手中。所以,各个单位之间的冲突可以在上一级权威处得到解决,必要时可以是强制解决。 而国际关系社会是无政府体系,体系中的各个单位(民族国家)之间是等同关系,每个单位的功能是相似的,而国际社会又缺少集中的权力,它既无世界政府又无国际警察,国际组织或是空中楼阁,或是大国操纵的工具,所以各个单位之间的冲突只能自行解决。这就决定了国际体系只能是自助体系。也就是说,组成体系的单位(民族国际)只能依靠自我保护以求生存,自我保护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增强国力。这就形成了国际体系中国家努力增强国力的竞争局面,在这种国家竞相增加国力的自助体系中,安全困境是正常状态,只有强者才是安全的。华尔兹虽然把国家权力作为手段,但提出国家权力是保证国家

道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道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关系理论众多,而道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独具特色。这一理论强调道德与实际利益的结合,为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将详细介绍道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并从核心概念、实践案例、论战评价以及结论等方面展开论述。道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国家是道义责任人”,即国家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需承担相应的道义责任。这一观点有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后者强调国家以权力为首要目标,而忽视道义原则。道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则认为,国家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必须考虑到行为是否符合普遍的道德标准,如尊重主权、平等和正义等。 实践案例方面,我们以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为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作为道义责任人,不仅要考虑自身利益,还要受援国的需求与处境。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实现国际社会的互助与共赢。这一实践案例充分展示了道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与优势。 尽管道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受到广泛,但仍有人对其提出质疑与论战。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国家作为道义责任人的概念过于理想化,

现实中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国家利益、地缘政治等。对此,我们认为虽然现实中的国家行为会受到各种制约,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国家作为道义责任人的存在价值。事实上,正是这种理想化的道义诉求,为国际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道德指引。 道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 思路。它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局限,将道德与实际利益相结合,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提供了理论支持。尽管存在一些质疑与论战,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这一理论的价值与优势将愈发凸显。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治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各国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在这个过程中,道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作为道义责任人,将在推动全球治理、应对共同挑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实现国际社会的共赢与繁荣。这一理论也将促进人们对道德与利益关系的深入思考,为构建更加和谐、公正的国际关系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道义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理解国家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我们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秩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尽管存在一些质疑与挑战,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这一理论的潜力和

对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的批判与思考

对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的批判与思考 提要:华尔兹的代表作之一《国际政治理论》是新现实主义产生的标志,在整个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为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方式,更主要的是将以往的传统现实主义体系化,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的理论。本文试图对华尔兹的这部经典代表作进行批判和思考,指出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的深刻意义正是来自于对它的批判而引出对国际政治理论本体论的思考,正是基于这种国际政治研究视角的转化才促进了当今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百花齐放的繁荣景况。 关键词:结构现实主义;简化;本体论。 1979年,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发表,提出了以国际系统结构为研究中心的结构现实主义,即新现实主义。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提出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不仅为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方式,更主要的是将以往的传统现实主义体系化,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的理论。而正是基于对华尔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批判与反思,使国际关系理论响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本文试图对华尔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批判进行梳理,旨在引起人们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进一步重视与研究。 一、华尔兹论述中的问题 华尔兹认为”在国际政治中,决策是在最低层次做出的,很少产生于其他层次”紧接着又说”在垂直和水平二分法中,国际结构是水平的”[1]既然是水平的、横向与同质的,那么华尔兹在此的”最低层次”是什么?既然有最低层次,那么就必然有相较之的高层次,既然层次有高低之分,国际结构还能称职为”水平”吗? 华尔兹认为均势理论能对均势的反复出现做出解释,关于反复就有一个频率问题,什么样的频率能证明均势理论的可信度呢?华尔兹认为”应当以每15年作为一个时间段,考察在此期间各国的政策与外交,来审视该理论能否解释并广泛的预测各国的行为与反应”[2]为什么是15年?以这个时间段作为反复频率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华尔兹没有提供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如果对反复的标准没有一个确切定义的话,仅以反复作为验证标准,同样可以证明其他理论,如霸权理论,也是反复出现的;在15世纪是荷兰、19世纪是美国。如果一个标准可以检验不同的理论,这个标准要么是错误的,要么就是不缜密的。华尔兹认为”如果可以自由选择的话,国家将涌向较弱的一方,因为威胁它们安全的是较强的一方”,这又出现问题:1、现实生活中,同样出于安全考虑,国家往往选择追随强者,均势理论对此如何解释?2、何谓均势?其均衡点是什么?其标准又是什么?华尔兹并未对其进行解释。 一个真正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必须首先要对其理论中的概念进行清楚的界定,同时进行前后一致的正确的逻辑推理,如果注意到总体的简约,而忽视了对概念的界定,其简约也不会带来对总体的清晰把握。对华尔兹的批判主要集中在

国际经济与国家安全分析

国际经济与国家平安分析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下面是的经济管理论文范文,欢迎参考与阅读! 冷战完毕以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开展,世界经济互相依存为各国开展开放经济带来动力,与此相伴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非传统平安问题与开展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1],当代国家平安的威胁因素在增多。在传统国家平安战略中,经济平安的地位在上升,以经济平安为主要内容的非传统平安观成为各国平安战略的重要内容。不过,对于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国家的不同经济开展阶段,经济平安的含义是有区别的,这是由各国国情、经济实力和经济开展阶段不同决定的。随着国际力量对于国家的影响日益深化,经济平安的范畴也不只停留在国家间的经济实力的竞争方面,美国《国家平安战略报告》中把经济平安首先界定为“国内经济问题”,认为经济的不平安成为重要的“国内政治和经济事务”,经济平安的根本保障在于“国内的经济力量”[2]。自从20世纪70年代起,当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浸透到各国经济开展战略和政治决策过程,影响着国家间的传统政治关系时,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国际政治的前沿领域,把经济因素引入到国际政治领域来探究全球化日益开展过程中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本文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最新进展,分析国家平安中的国际经济因素,以及国际经济影响国家平安的途径,以期对国家平安特别是国家经济平安得到全面理解,并开拓经济问题研究的新视野论文下载。 国家平安就字面来讲是国家不存在危险和不受威胁之义。本文认为,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开展,关于国家平安问题的研究存在三个开展阶段。

1现实主义的传统平安 国家作为平安主体,“所致力维护的是构成国家的四个根本要素的平安:主权独立、领土完好、国民生命与财产平安、合法政府的存在和正常运转,维护这四个要素的平安都是国家权利机构的职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平安是政治”[3]。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生存与开展首先是确保国家主权的平安,这也是传统平安观的核心所在。在二战完毕以后的很长时期里,占据国际关系理论主流的现实主义理论把国家权利作为国家间竞争的核心,研究国家利益与国家权利的关系,为传统国家平安观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根据。 2互相依存理论的经济平安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迅速开展,世界市场的竞争异常剧烈,各国经济往来日益亲密,非国家行为体如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增多,经济一体化、区域化和集团化的趋势增加。国家的军事平安、国家权利受到了经济平安的挑战。围绕着国家与市场的核心问题,国际关系理论在实证分析中拓展研究途径,使得经济因素在传统平安中与政治因素一样具有重要的国际关系层面的战略意义,非传统平安观逐渐形成并开展起来,上升到政治和外交的高度,在非传统平安中占重要地位的经济平安受到普遍的重视。尤其是冷战完毕以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经济竞争加剧,使经济平安问题成为国家平安关注的首要问题。 经济平安观的提出扩大了国家平安问题的范围,各国日益重视国家经济平安问题的理论根据超越了现实主义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以国际贸易、对外投资和货币合作等领域为背景讨论世界市场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涉及国家经济平安研究的广泛议题,侧重国际经济互相依存理论的开展。在理论进展中,“复合互相依赖”强

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

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 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N. Waltz)的《国际政治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在《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沃尔兹坚持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假设,忽略个人或国家层次而关注体系层次,提出起着约束性和分配性作用的结构概念,从而构建起国际政治系统理论。结构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系统理论自产生以来受到众多批评,一部分是源于学界对这一理论的误读,另一部分则是由于理论本身的缺陷。虽然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存在不足之处,但它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标签:国际政治理论;结构现实主义;体系层次;结构 1979年《国际政治理论》一书出版,引起了国际政治理论界的轰动。据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理论》已成为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著。而该书也使其作者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N. Waltz)赢得了“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创始人”的地位。〔1〕全面了解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对研究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理解国际政治中一些重要现象。本文将阐述《国际政治理论》的假设、观点与推论,并选取针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最具代表性又最具争议的批判进行归纳并做出回应。 一、假设、观点与推论 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建立起一个国际政治的系统理论。在《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沃尔兹首先在第一章对规律与理论进行区分,界定了理论的含义并明确了建构理论的重要性。第二章到第四章则对一些流行的传统主义理论以及系统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犯了还原主义的错误。第五章到第六章沃尔兹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系统理论,而在该书的最后三章,将这一系统理论运用到经济、军事和国际事务管理中。下面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假设与观点,并集中解释为什么沃尔兹忽略国家、个人两个层次,而着重关注国际系统层次作为其建构理论的基础这一问题。 (一)前提假设 结构现实主义的最重要假设便是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这也是现实主义者的一个共同假设。这一假设主要吸收了霍布斯关于“自然状态”的论述和约翰·赫兹所提出的“安全困境”的概念。正是在这一假设下,沃尔兹认为,在国际政治的自助系统中,国家间关系的本质是对抗与竞争,合作很难达成。首先,国际无政府状态解释了为什么单元层次因素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变化,但战争和冲突的发生仍然同主权国家的存在有关;其次,国际无政府状态揭示了为什么国家的对外政策不能以普世的道义原则为基础,而必须以维护国家在国际权力分布结构中的相对实力地位为首要出发点的根本原因。〔2〕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假设是沃尔兹在体系层次上筛除国家与个人因素,而只关注国际因素的基础。

浅析国际关系史中的战争与和平——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激烈碰撞

浅析国际关系史中的战争与和平——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激烈碰撞 摘要:战争与和平一直都是国际关系理论学者研究的主题,人类渴望和平, 渴望安宁,但是,自从有人类起,战争就一直不断,并且规模越来越大,死伤越 来越多。针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总体上分为两大派别,乐观派认为战争是可以 避免的,人类可以拥有永久的和平,而悲观派认为战争是必然的,和平只是暂时的,人类所能做的不是消除战争,而是延迟战争,使两次战争之间的和平更持久,这便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根本分歧所在。 关键词: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战争;和平; 国际关系理论形成系统性理论研究的时间是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至今, 已有百年历史,国际关系的发展是风云变幻、跌荡起伏,国际政治理论总是在现 实的冲击下,不断地继承、创新和发展,以求能更好的解释现实,并更好的预测 未来。在这些理论中,本文着重分析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理论范式,研究它们的 核心内容,体系构成以及如何推动国际关系历史的发展。 一、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国际关系,是指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各种国际体系运行和演 变规律的一门科学或学问。国际关系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在人类的生产 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个阶段,基本的观点是以“威斯特伐利亚条约[1]”的签订为标志的,该条约是三十年战争的产物,条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原则, 使国家作为一个单独的,有权力的实体出现在国际社会[2]中,主权国家也成为日 后国际关系研究的主要对象。 国际关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二战之后出现的,是以1948年的美国芝 加哥大学教授,传统现实主义奠基人汉斯·摩根索创作的经典《国家间政治——

现实主义是权力政治理论吗-.doc

现实主义是权力政治理论吗? 【内容提要】本文深入地分析了“Power”的两种含义及其在现实主义经典国际政治学著作中的具体应用。国家利益必须由国家力量的大小来界定;国际结构必须由国家间的力量对比来界定;而进攻性现实主义所主张的是不断增强的力量,并非国际体系中的统治。把现实主义误解为统治国际体系、不讲道德的权力政治理论,并没有把握现实主义的真正本质。这样一种误解给理论研究和国家政策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关键词】Power ;古典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进攻性现实主义 许多国际政治学者同意说,“现实主义是了解国际政治的一种总的方法,而不是一种单一的理论。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有许多的不同分支,但是绝大多数现实主义者分享着关于国际政治本质的核心信念。”①然而,对现实主义本身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的探讨,仍然争议颇多、浮于表面。由于语言的关系,这个问题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尤为突出,已经严重阻碍了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对“ P o w e r ” 一词的理解凸显了这一问题。“ P o w e r ” 一词是现实主义国际政治学的核心概念,随处可见,其含义又难于确认。对“ P o w e r ”的错误界定必然导 致对现实主义的重大误解。一提起现实主义,就往往与“零和”

游戏、权力斗争、寻求霸权统治等联系起来,使得现实主义者蒙上了一层“鹰派”色彩。不仅如此,对概念的错误理解还严重妨碍了对理论的批判和发展。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现实主义不同流派经典著作中“Power” 一词的含义进行系统的澄清,以增进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解。 一“ P o w e r ”的含义与古典现实主义 在中文的政治学概念里,权力和力量的区别是显而易见 的。自古希腊以来,政治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寻求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合理的权力分配,这种分配显然不是力量的分配。权力意味着一种支配的关系,意味某种行动范围的分工,正如政治学中对“人们是否有权力反抗暴君”的论证所表明的。②力量是获取权力的手段,而权力本身才是目的。③对“权力”合法性的寻求历来是统治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什么是“Power” ?根据朗文词典和韦伯词典的解释,“Power”包含了两种基本意义:一种是“Con t roloverothers;inf luence’’,“right toact,givenbyl a w, r u 1 eorof ficialpos i t ion”,其共同点是把“ P o w e r ”理解为一种“控制关系、支配关系”,也就是政治学中的权力概念;另一种是“whatoneca n d o ”,“ a b i 1 i t y ”,也就是“能力”的意思。①马克斯•韦伯对“Power”的看法接近于中文的政治学概念“权力”的理解。他把“ P o w e r ”定义为“ 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处在某一位置的某个个人不顾阻碍推行自己意志的可能性,而不管这种可能性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