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章节题库(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圣才出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圣才出品】

第四章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新现实主义的出现★★★1.新现实主义概述(见表4-1)表4-1新现实主义概述2.新现实主义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修正和发展(见表4-2)表4-2新现实主义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修正和发展考点二: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1.第三次论战的发展阶段(见表4-3)表4-3第三次论战的发展阶段2.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见表4-4)表4-4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考点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1.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争论的焦点(见表4-5)表4-5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争论的焦点2.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1)约瑟夫·奈的观点——国际体系两模式(见表4-6)表4-6约瑟夫·奈的观点——国际体系两模式(2)戴维·鲍德温的观点(见表4-7)表4-7戴维·鲍德温的观点(3)肯尼思·布思和斯蒂夫·史密斯的观点肯尼思·布思和斯蒂夫·史密斯在《当今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对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论战的观点进行了概括:①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无政府状态问题上存在分歧,新现实主义比新自由主义更强调对国家安全的关切是国家行为的动机;②新现实主义认为合作难以实现;③新现实主义强调相对得益,新自由主义则强调绝对得益;④新现实主义注重国家安全,而新自由主义注重政治经济;⑤新现实主义强调实力,新自由主义则强调意图;⑥新自由主义认为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和机制,人类能克服国际无政府状态,新现实主义则对此表示怀疑。
考点四: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1.肯尼思·华尔兹(1924~2013)(见表4-8)表4-8肯尼思·华尔兹(1924~2013)。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章节题库 第四章~第六章【圣才出品】

第四章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一、概念题1.新自由制度主义答:新自由制度主义是由罗伯特·基欧汉提出的,它承认国家是唯一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可协调性。
新自由制度主义最大的成果是合作理念,即合作是普遍的,并主张相互协调合作,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加强政府实施自身承诺和监督别国遵守协定的能力;②增加谈判各方之间信息和机会的交流;③维护国际协议的一致性。
2.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青岛大学2014年研;南开大学2013年研]答:新现实主义主张在方法论上实现传统主义学派和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渗透与融合,其兴起的标志是1979年肯尼斯·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一书的出版,其杰出代表是肯尼斯·华尔兹,新现实主义其“新”,主要在于它的科学化程度,它以理性主义为宏观理论假定,以国际体系为研究层次,以体系结构为主要自变量,以国家行为为主要因变量,以国际体系无政府性为基本体系条件,构建了一个现实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理查德·范伯格从理论分析和外交实践的结合上归纳了新现实主义的特征,包括:①新现实主义在承认体系作用的同时,认为民族国家仍是世界政治的基本组织单位;②新现实主义认为,各国政府对私人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和银行的控制越发困难;③新现实主义比现实主义更注重国际经济关系因素;④现实主义较多地注重欧洲事务,新现实主义更注重第三世界问题;⑤新现实主义反对用全球遏制战略来追求美国利益,主张通过加强合作和结盟的途径来实现;⑥新现实主义主张限制对外政策中思想意识的作用,认为对外政策应以理性和实用为准则,对外政策是加强政治经济联系的窗口,而不是反映意识形态的镜子。
3.均势理论(Balance of Power Theory)[南开大学2012年研]答:均势理论是指基辛格提出的一种国际关系理论,他通过反法联盟的形成、维也纳会议的过程与神圣同盟的缔结,分析了法国大革命以后欧洲列强之间起伏多变、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并从中得出了他对外交谈判、均势政策、世界秩序以及和平结构的看法。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圣才出品】

第四章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4.1 复习笔记一、新现实主义的出现1.新现实主义(1)产生背景①传统主义学派与科学行为主义学派之间的论战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接近尾声。
②在美国,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对苏联核优势的丧失、越南战争的后遗症以及阿富汗事件和伊朗人质事件的余震,卡特政府和里根政府不得不调整其对外政策,以“重整国威”。
③传统现实主义理论已显然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科学行为主义的一些概念过于抽象,多种方法玄而又玄,也解决不了现实政策调整中出现的新问题。
④不少学者敏锐地看到形势的这一转折,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科学的修正和补救”。
这一经过“科学的修正和补救”的现实主义就称之为新现实主义。
其“新”主要表现在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变化了的形势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见解。
由于新现实主义还主张传统主义学派和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在方法论上的互相渗透、取长补短、融合为一,学术界有时也将新现实主义称为后行为主义或后传统主义或“科学现实主义”。
(2)新现实主义的理论特征①新现实主义的理论特征如下:a.在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国际关系仍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的同时,强调国际关系的秩序和限制,重视包括东西南北关系的全球系统研究,给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以更多的注意。
b.在研究方法上,该学派强调综合性分析,认为权力政治与体系模式、结构分析与反馈博弈、宏观与微观分析应兼收并蓄,互为补充。
②詹姆斯·多尔蒂和罗伯特·法尔兹格拉夫具体提出了以下四个特点:a.该学派不仅勾勒了国际关系的性质和范畴,而且努力在更坚实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多样化的综合性国际关系理论;b.该学派主张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之间,即在国际关系理论和重大国际现实问题之间实现“研究分工”;c.该学派认为现实主义的定性分析和科学行为主义的定量分析对国际关系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两者应该互补,而不应该对立;d.该学派强调微观国际关系和宏观国际关系的综合分析和交叉研究,使国际关系学成为一门以政治和经济为两大杠杆,融合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行政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的理论。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1.国际关系理论2.博弈论3.集体安全4.国际机制5.全球化新论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分歧表现在哪里?2.简析约翰·加尔腾的结构主义和平理论。
3.简述权力存在的四个条件。
4.简述冷战后美国“民主外交”的特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试论世界新秩序的不同模式。
2.国家利益在一国对外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决定着一国的对外政策,请论述国家利益的内涵,并分析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1.国际关系理论答:国际关系理论是一种学术总称,是指研究各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
国际关系理论也是描述、解释、研究、估价和预测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和多维性关系的现状与发展的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军事战略、外交政策、国际伦理、国际教育、国际关系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心理学。
其中最重要的是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前者是国际关系中最核心的因素,后者是最活跃的因素。
即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和国际社会及其之间的关系。
2.博弈论答:博弈论又称对策论,原是一种数学的运筹学方法,20世纪40年代被应用到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经济和贸易竞争。
20世纪50年代以后,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国际政治研究领域,最常见的国际政治博弈论模型有“小鸡游戏”、“囚犯的困境”、“针对不平等的威胁对策”和“协调博弈”等,其中又可分为“零—和”或“定数—和”、“非零一和”或“变量一和”、“两方”和“多方”的博弈模型。
博弈论在国际合作问题上的应用研究是建立在这样一种理论假定的基础上的,即:国家是统一而理性的行为主体,国际间的博弈是由国家居主导地位的。
倪世雄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1三次论战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单向)第二次论战——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双向)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双向)1)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期: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2)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发展期: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3)20世纪90年代至今——深入期: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批判理论“三足鼎立”意识形态的输出和较量理想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人权观的冲突世界秩序的构想实力的抗衡与对比军备竞赛与核军备竞赛现实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对国家利益的全球界定和领有军事同盟的组建地区的争夺论战的继续——批判理论(反思主义)与实证主义(多边)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从认识论上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解释性理论,认为国际社会存在某种确定的规律性,国际事件和国际现象的发生有其一般趋势,由内在的规律所支配,不论这一规律是追求权力还是获得利益,抑或是维护和平。
解释性理论以探讨国际社会政治生活的一般规律,从而为现实政治服务为目的。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属于这一类。
二为建立在反思主义基础上的构成性理论,强调理论的反思和思想、文化建构的功能。
国际关系的构成性理论,是一个“大杂烩”,包括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建构主义等。
从方法论上来划分,可分为三类:传统(历史)主义、科学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批评理论)。
从不同范式来划分,可分为现实主义、多元主义和全球(世界)主义。
一般认为,现实主义分为两大流派:摩根索的政治现实主义和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
多元主义也直自由制度主义,包括相互依存理论、国际机制论、全球社会治理等。
而世界主义主要指世界体系理论。
一些基础的次理论,如均势论、霸权稳定论、民主和平论甚至文明冲突论等等,都可以归入以上的不同类别中23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的第一次论战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章节题库(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Ⅱ)【圣才出品】

第九章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Ⅱ)一、名词解释1.国际安全新论答:国际安全研究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生存、稳定、和平与发展的安全环境、条件和保障机制。
约瑟夫·奈提出,国际安全意指处于安全困境中的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
这里包括三个条件:①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行为者才会产生安全困境;②国际政治处于无政府状态,缺乏超越主权国家之上的权威机构;③安全依靠各国政策的互动。
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是研究国际安全的两种基本思想流派。
影响国际安全行为的决定因素包括追求安全利益、考虑非安全利益、通过国际合作改变安全困境的程度、改善国内环境。
2.民主和平论答:民主和评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冷战结束以来新自由主义学派中较为流行的一种理论。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米切尔·多伊利、鲁斯·拉塞特和约翰·欧文。
民主和平论的中心论点是民主国家很少或从不相互打仗。
民主和平论提出了三个主要概念:民主和平、民主政治和国际政治系统,认为单位层次上的民主政治结构与民主和平之间有一种因果关系。
该理论的两个基本观点包括:①民主国家之间仍存在着利益冲突,但战争不是解决他们之间纠纷的合适方法;②尽管自由民主国家很少打仗,但他们可能和非民主国家打仗。
3.世界秩序新论答:世界秩序是生活在国际社会的成员国相互共存的最低条件。
它是对人类活动和国家行为所作的旨在维护世界稳定、和平、合作的一种合理安排,世界秩序新论产生的背景是自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在这个世界新秩序中,不同的国家被吸引到一起从事共同的事业,去实现人类共同的愿望:和平与安全,自由与法治。
世界新秩序的要点是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谋求国际合作、推行实力政策和进行必要的干预。
其主要模式包括“地球村”模式、世界政府模式、“和平区”与“动乱区”模式、“三大经济区”模式、“单极霸权”模式和“单极主导下的多极合作”模式、两极或多极均势模式等6大模式。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章节题库(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Ⅰ))【圣才出品】

第八章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Ⅰ)一、概念题1.两枝世界政治论答:两枝世界政治论最早由詹姆斯·罗斯诺教授在1990年提出,两枝格局是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无政府体系”与“多中心国际体系”相结合的格局。
两枝世界政治包括分散化的主义国家、处于危机的资本主义经济、脆弱的国际政治关系和骚动不安的民众等基本特征,该理论强调两枝世界政治是由“三层面、三参数的分析”构成,冷战后世界已出现从“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无政府体系向这一无政府体系与多中心国际体系相结合的“两枝”世界政治过渡。
2.地缘经济学答:地缘经济学是冷战结束后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国际背景下出现的颇有新意的国际关系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爱德华·卢特沃克。
该理论主张:①意识形态的差异已不如以前那样重要;②按地缘政治标准划定的对手或敌手,在地缘经济时代可能同时是贸易伙伴;③对全球的最大威胁已从核战争危险转向经济危机和生态破坏,国际关系中“低级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第一次明显地超过“高级政治”(军事对抗和核威慑)。
3.后国际政治观答:罗斯诺以“后国际政治”来表示冷战后时代国际政治的本质特征。
“后国际政治”主要表达以下三方面的意思:①它要说明,随着冷战后时代中跨国家行为体和次国家行为体的兴起,以往界限较为明确的国内事务和国外事务如今不再泾渭分明,而是日渐让位于不断扩张的“国内-国外边界”。
因此,国际政治的时代正在被后国际政治的时代所取代。
②后国际政治仍然强调政治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并以探讨新条件下世界政治权威结构的变动为己任。
③后国际政治理论的核心,是强调三个基本政治范畴(个人、集体和全球事务的整体结构)正经历重大变革。
他认为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理论已不够用了,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应该寻求新的途径,以新的理论思路去反映变革的时代。
两枝理论就是这样一种新思路。
4.地区主义[南开大学2016年研]答:地区主义是指地理上相邻或相近的一组国家为了特定的共同目标而推动相互间整合的理论和实践,又称“区域主义”。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第一次论战第一节一场严肃但吵闹的论战第二节从伍德罗·威尔逊到约翰·默里理想主义学派:伍德罗·威尔逊阿尔弗雷德·齐默恩约翰·默里第三节从韦伯、卡尔到摩根索、基辛格现实主义学派:马克思·韦伯爱德华·卡尔(政治现实主义的奠基人)莱茵霍尔德·尼布尔阿诺德·沃尔夫斯(一个非常多样化的学者)尼古拉斯·斯巴克曼汉斯·摩根索(“如果我们学科有奠基之父的话,他就是摩根索”。
《国家间政治》)现实主义六原则:1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说支配2 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是普遍使用的3 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是研究国际政治的主要标志性特征4 政治现实主义意识到政治行动的道德意义,个人和国家都必须依据普遍的道德原则来判断任何政治行动5 政治现实主义强调,普遍的道德法则与某一特定国家的道德要求不可混为一谈,后者与各国国家利益的差异有关6 政治现实主义强调权力政治范畴的独立性,坚持以权力界定利益,因此政治现实主义与其他学派的区别是真实的,是深刻的乔治·凯南(遏制主义政策)雷蒙·阿隆(反对像摩根索那样,把权力绝对化,试之为一切政治的本质)约翰·赫兹约翰·基辛格(均势是基辛格外交思想的核心)第三章第二次论战(50年代以后)——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第一节一场激烈但“虚假”的战争第二节科学行为主义学派卡尔·多伊奇(科学行为主义三论:一体化理论、沟通理论和博弈理论)莫顿·卡普兰(国际系统模式创始人之一)戴维·辛格海沃德·阿尔克(数学取向的政治学)第三节传统主义学派的马丁·怀特(英国著名的“四人学派”赫伯特·巴特菲尔德,查尔斯·曼宁,马丁·怀特,赫德利·布尔)(运用历史的哲学的方法提出“三R”分析,现实主义【realism】,理性主义【rationalism】,革新主义【revolutionism】)英尼斯·克劳德肯尼斯·华尔兹斯坦利·霍夫曼(系统阐述了传统主义的基本观点)1 世界政治的无政府状态时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2 “世界秩序理论”3 复合均势4 强调伦理道德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三个核心问题“均势、秩序和伦理”第四章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20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第一节新现实主义的出现新现实主义:理论特点:1 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国际关系仍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同时,强调国际关系的秩序和限制2 重视包括东西南北关系的全球系统的研究3 给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给以更多的关注研究方法:强调综合性分析,认定权力政治与体系模式,结构分析与反馈博弈,宏观与微观分析并重发展了传统的现实主义,主要表现在3组关系上:1 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关系2 国际冲突和国际合作关系3 国际关系中的东西南北关系第二节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霍夫曼认为的区别1 现实主义着眼于国家,强调世界无政府状态,新现实主义则着眼于体系,认为世界包含了国际政治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2 现实主义着重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权力,新现实主义则着重研究全球国家间的权力分配,主张结构分析3 现实主义强调国际冲突,淡化国际合作的可能性,新现实主义则主张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的结合,强调国际合作的可能性,重视国际机构促进合作的作用第三节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鲍德温关于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比较:1 关于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结果,都承认无政府状态,新现实主义过分强调无政府状态而忽视相互依存,新自由主义并没有把无政府状态看得太严重2 关于国际合作,新现实主义消极,新自由主义积极3 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新现实主义强队相对收益,新自由主义则认为国家的目的是获得绝对收益4 关于国家的优先目标,新现实主义强调安全目标,新自由主义则强调经济福利5 关于意图和实力,新现实主义更注重国家实力而不是意图,新自由主义则强调国家的意图6 关于制度和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一、名词解释
1.新自由制度主义
答:新自由制度主义是由罗伯特·基欧汉提出的,它承认国家是唯一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可协调性。
新自由制度主义最大的成果是合作理念,即合作是普遍的,并主张相互协调合作,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加强政府实施自身承诺和监督别国遵守协定的能力;②增加谈判各方之间信息和机会的交流;③维护国际协议的一致性。
2.罗伯特·基欧汉
答:罗伯特·基欧汉,杜克大学政治学教授,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
其主要著作包括《权力与相互依赖》、《跨国关系与世界政治》(与约瑟夫·奈合著)、《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新现实主义及其批评者》、《国际制度与国家权力——国际关系文集》等。
基欧汉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最杰出的贡献是建立了新自由制度主义学说,建立了国际制度与国家行为之间的变量关系,从而使新自由主义成为与新现实主义相抗衡的体系理论,构成了西方国际关系学知识谱系发展上的第二个结晶,从而也引起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第三次论战”。
3.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
答:新现实主义主张在方法论上实现传统主义学派和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渗透与融合,
其兴起的标志是1979年肯尼斯·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一书的出版,其杰出代表是肯尼斯·华尔兹,新现实主义其“新”,主要在于它的科学化程度,它以理性主义为宏观理论假定,以国际体系为研究层次,以体系结构为主要自变量,以国家行为为主要因变量,以国际体系无政府性为基本体系条件,构建了一个现实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新现实主义的特征是(1)新现实主义在承认体系作用的同时,认为民族国家仍是世界政治的基本组织单位;
(2)新现实主义认为,各国政府对私人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和银行的控制越发困难;
(3)新现实主义比现实主义更注重国际经济关系因素;
(4)现实主义较多地注重欧洲事务,新现实主义更注重第三世界问题;
(5)新现实主义反对用全球遏制战略来追求美国利益,主张通过加强合作和结盟的途径来实现;
(6)新现实主义主张限制对外政策中思想意识的作用,认为对外政策应以理性和实用为准则,对外政策是加强政治经济联系的窗口,而不是反映意识形态的镜子。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新现实主义学派的理论特征。
答:新现实主义主张在方法论上实现传统主义学派和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渗透与融合,其兴起的标志是1979年肯尼斯·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一书的出版,其杰出代表是肯尼斯·华尔兹。
新现实主义学派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第二次论战”延伸和演变的产物,它的理论特征包括:
(1)在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及国际关系仍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的同时,强
调国际关系的秩序和限制,重视包括东西南北关系的全球系统研究,给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以更多的主义。
(2)在研究方法上,该学派强调综合性分析,认为权力政治与体系模式、结构分析与反馈博弈、宏观与微观分析应兼收并蓄,互为补充。
2.试比较霍夫曼的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有什么不同?
答:新现实主义是对现实主义的修补、深化和发展,是在方法论上实现传统主义学派和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渗透与融合,霍夫曼关于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比较主要有:(1)新现实主义着眼于体系,认为世界包含着国际政治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而现实主义着眼于国家,强调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
(2)新现实主义则着重研究全球国家间的权力分配,主张结果分析;而现实主义着重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权力。
(3)新现实主义则主张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的结合,强调国际合作的可能性,重视国际机构促进合作的作用;而现实主义强调国际冲突,淡化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忽视国际机构促进合作的使用。
3.简述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答:华尔兹是美国著名的国际政治学专家,以华尔兹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在国际政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他关于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主要包括:(1)新现实主义提出了体系结构的新概念,即将国际政治视为一个定义精确的结构体
系,这是新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
(2)在国际关系的因果上,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由互动国家组成,“原因”是趋于一个方向,即从互动的国家到由他们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产生的“结果”;而新现实主义强调,“原因”并不只在一个方向上发生,而是在两个方向上,即国际政治的单位层次和结构层次上,结构影响单位。
(3)关于对权力的解释,现实主义认为对权力的追求植根于人性,权力是国家追求的目的;而新现实主义则强调权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国家目标的有用手段,国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安全,而不是权力。
(4)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意指军事实力;而新现实主义则认为权力应是国家的综合实力。
(5)现实主义强调互动单位的作用;而新现实主义强调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
(6)现实主义强调无政府状态,但却否认无政府状态是一种特征性结构;而新现实主义认为“自助”是在结构层次上无政府状态的对应物。
(7)从研究方法来看,传统现实主义着重归纳综合方法;而而新现实主义则偏重推断演绎方法。
4.简述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争论的焦点。
答: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争论的焦点主要包括:
(1)新现实主义主张“以国家为中心”的观点;新自由主义则主张“以全球相互依存为中心”观点。
(2)国际系统应主要包含结构和过程两部分,新现实主义所强调的是系统“结构层次”的分析;而新自由主义则注重系统“过程层次”的分析。
(3)新现实主义认为,国家仍视权力为目的或手段,仅是形式和重点有所改变;新自由主义则认为,权力不再是国家行为的唯一目标,武力不再是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效手段,指出全球相互依存、经济技术合作正逐渐占据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
5.简述约瑟夫·奈的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上的区别。
答:约瑟夫·奈是著名的国际政治学专家,他的关于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上的区别主要包括:
(1)在国际关系的角色问题上
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为中心,国家是最重要的国际关系的角色;而新自由主义在承认国家角色的重要性的同时,更重视其他角色(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2)在军事安全问题上
新现实主义认为,对国家来说,权力、安全和生存是第一位的,因此,军事实力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而新自由主义则认为,由于国际关系趋于缓和,军事威胁可能降至次要地位,军事实力的作用相对减弱,国际合作领域明显扩大。
(3)在经济利益因素上
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必须依靠自身的实力,以维持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为此目的甚至可以付出较高的经济代价;而新自由主义则视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为同样重要,不能忽视,更不能随意放弃或牺牲,并对新现实主义的“自助”主张提出质疑。
(4)在研究方法或层次方面上
新现实主义是一种体系结构层次上的分析方法,重点在体系角色之间的权力分配上;而新自由主义是一种体系过程层次上的分析方法,强调研究体系角色相互作用的权力模式。
6.比较分析鲍德温的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答:鲍德温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专长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和美国对外政策,他对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具体而言,其区别有:(1)关于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后果
新现实主义比新自由主义更强调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对国家行为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新现实主义过分强调无政府状态而忽视相互依存;而新自由主义并没有把无政府状态的程度和后果看得太严重。
(2)关于国际合作
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合作很难成功,即使成功也很难维持,因为合作大都依赖于国家权力;而新自由主义者大多支持国际合作,他们认为,在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中,合作是正常的,也是经常发生和存在的现象。
(3)关于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
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获得相对利益;而新自由主义则认为国家的目的是获取绝对利益。
(4)关于国家的优先目标
新现实主义强调安全目标:而新自由主义则强调经济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