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docx
【整理】《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完成22-24 题。
( 7 分)十年春, 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22.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 分)A.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C.问:“何以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3. 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A.乃入见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 3 分)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答案:22. ( 2 分) A ( 谋划) 解析: B. 长远的/ 传得远, 远播; C. 询问/请教; D. 振作/ 做、干23. ( 2 分) B ( 介词, 凭借) 解析: A. 于是、就/ 竟然; C. 在/ 对; D表承接或修饰/表并列24. ( 3 分) 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 ( 1分) 我不敢独自享用, ( 1分)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分)(2015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2.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
(4分)10.D(缘故A他的/恐怕,表推测;B参与/暗中;C虚报夸大/施加)1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2)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2)
[题目]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1. 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
鼓:______ 败绩______ 逐:______
2.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曹刿是如何发现齐军“辙乱”、“旗靡”而下令追击的?
___________
[题解]
第1题。
考查词语解释。
答案: 击鼓大败追赶
第2题。
考查句子翻译。
答案: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第3题。
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答案: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五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阅读选择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全称是《》,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体历史著作。
二、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1)肉食者鄙.古义:今义:鄙视(2)又何间.焉古义:今义:隔开,不连接(3)可以..一战古义:今义:表示肯定判断(4)牺牲..玉帛古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5)再.而衰古义:今义:又一次(6)小大之狱.古义:今义:监狱2.其他重点实词(1)曹刿请见.见:(2)肉食者鄙.鄙:(3)肉食者谋.之谋:(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弗:专:(5)小惠未遍.遍:(6)小信未孚.孚:(7)虽不能察.察:(8)忠之属.也属:(9)战则请从.从:(10)齐师败绩..败绩:(11)公将驰.之驰:(12)下视其辙.辙:(13)登轼.而望之轼:(14)遂逐.齐师逐:(15)既克..既:克:(16)一鼓作.气作:(17)彼竭.我盈.竭:盈:(18)难测.也测:(19)惧有伏.焉伏:(20)望其旗靡.靡:3一词多义(1)师①齐师.伐我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2)安①衣食所安.②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文言虚词1.乃.入见2. 虽.不能察3.战于.长勺4.焉①又何间焉.②惧有伏焉.5.其①其.乡人日②公问其.故6.何①又何.间焉②何.以战7.之①肉食者谋之.②小大之.狱③公与之.乘④公将鼓之.8.以①何以.战②必以.分人③必以.情④可以.一战四、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彼竭我盈,故克之。
五、阅读选择题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B.又何间.焉夹杂C.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D.神弗福.也赐福、保佑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可以.一战必以.情C.三而.竭足肤皲裂而.不知 D.下视其.辙欲穷其.林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略写。
B.曹刿入见与鲁庄公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文章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小惠未遍.遍:遍及、普遍 B.忠.之属也忠:忠诚C.小大之狱.狱:诉讼事件 D.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必以.信属予作文以.记之 B.公与之.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肉食者.谋之行者.休于树 D.战则.请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6、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B.文章前后照应,如第一段“肉食者鄙”与第二段的“公将鼓之”、“公将驰之”,第三段“公问其故”,互相照应,说明鲁庄公的“鄙”,与曹刿形成对比,反衬出曹刿的“远谋”。
C. 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D.语言极其精练,如曹刿指挥长勺战斗说的话,只用“未可”、“可矣”四个字,但是却有力地反映出他的智谋。
全文虽然只有二百二十多个字,但却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军事论文,是一篇简言意明的作品。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1.阜新市(09辽宁省)(一)阅读回答9~12题。
(10分)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2分)2.河南省(09)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2)忠之属也。
属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3.怀柔区(09北京市)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3)小大之狱狱: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3分)(1)肉食者鄙翻译:(2)可以一战翻译:(3)一鼓作气翻译: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答:4.莆田市(09福建省)(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
(15分)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3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3)既克,公问其故。
故: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
(5分)(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5.天水市(09甘肃省)(二)(15分)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2分)(1)小惠未徧.(2)又何间.焉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及答案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及答案一、《曹刿论战》中考题(2016年湖南省娄底卷)【2016·湖南省娄底卷】(一)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惟长/堤一痕C.是/非木柿D.夫/大国难测也答案:B(解析:“长堤”是一个词,不应分开)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案件) 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 ) 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答案:C(解析:“公将鼓之”的“之”字不解释为代词,那件事,而应是音节助词,不译)1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
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doc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中考题集1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0—14,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③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牺牲:④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2).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4).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①答:②答:③答:(5).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
(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①政治方面:答:②军事方面:答:【答案】⑴①间:参与。
②狱:案件。
③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④徧:通“遍”,遍及,普遍。
(2). D(3).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06 湖州市)阅读《曹刿论战》,完成 17-19题。
( 8 分)九、(2007 临汾)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17.解下列加点的。
( 2 分)[ 甲] 既克,公其故。
⋯⋯吾其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①肉食者之,又何焉()[ 乙 ] 于是入朝威王,曰:“臣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② 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于徐公。
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之,王之蔽甚矣。
”(自《忌王》)18 . 用代翻下列句子。
(3分)18.解下面句子中加点的。
吾其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彼竭我盈()( 2)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臣之妻私臣()( 4)今地方千里()19 . 全文,曹的“ ”表在哪些方面(3分)19.把下面的句子翻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四、(2006 年哈尔滨市)(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曹》段“十年春⋯⋯从。
”回答 9— 12 。
( 8 分)20.[ 甲][ 乙 ] 两文中都有性的。
[ 甲 ] 文中性的是“____________ ”和“ _______ 9、解文中加点的。
( 2 分)文中忌在威王,运用__________ 的方法得出的性的是“________ ”。
福::21.根据 [ 甲][ 乙 ] 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
10、把下面句子成代。
( 2 分)(1) [ 甲 ] 文中曹的智慧表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 乙 ] 文中忌成功地服了王,他的方式我今天的人交往有什么启示11、曹争取得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写人争的冷漠度何庄公的浅陋是了反曹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十、(2007 温州)《曹刿论战》17.解下列加点的。
(4 分)五、(2007 年青海省)(1)又何焉(2)公将鼓之(3)遂逐(4)望其旗靡文言文《曹》,完成11—— 16 。
( 14 分)18.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2分 )11. 解下列句中加点的含。
(任两小, 2 分)(1)日:“肉食者鄙,未能。
” ( )乃入。
( 1)肉食者之,又何焉( 2)肉食者鄙,未能(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也,必以( ) 分人。
”( 3)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其乱,望其旗靡19.用代翻文中画的句子。
(3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下列句子的停划分正确的一是( 2 分)20.曹国“可以一”的条件是什么(3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十二、(2007 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曹刿论战》《左传》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 解下列句中加点的含。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肉食者之,又何焉( 2)肉食者鄙,未能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 用代写出文中画句子的意思。
(3 分)(3)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其乱,望其旗靡小大之,不能察,必以情。
12. 下列句子的停划分正确的一是(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 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曹的主要略思想是什么( 2 分)13. 用代写出文中画句子的意思。
( 3 分)( 1)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大之,不能察,必以情。
( 2)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2 分)16. 曹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合全文明理由。
(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曹的主要略思想是什么( 2 分)(1)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曹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合全文明理由。
(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四、公与之乘⋯⋯故逐之。
8.《曹》自《》,是春秋期的左丘明所。
《曹》叙述了中国史上以弱的著名例:(2分)9.解下面加点的:(3 分 )()遂逐()公其故()....10.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成代。
(3 分 ) __________________11.曹的事才能体在哪些地方出两点。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北京市密云2008)“十年春⋯⋯故逐之。
”答11.下列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是()(2分)A.肉食者之肉食者鄙,未能B.又何焉数月之后,而C.弗敢加也万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之12 .解句中加点的。
(2分)(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13.用代翻下列句子。
( 2 分)(1)衣食所安,弗敢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曹“下其,登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回答)第③段中,庄公的“鄙”表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3 分)十六、(江省淮安市2008 年)《曹》(自《左》)18.解加点的意思。
( 4 分)① 又何焉:② 小惠未徧徧:③神弗福也福:④ 牲玉帛牲:19.下列四中,加点虚的意和用法相同的一是(3分)【】A .何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B .小大之/四之景不同,而亦无也C.于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而望之/然后知生于患,而死于安也20.把下列句子翻成代。
( 6 分)①衣食所安,弗敢也,必以分人。
文:②忠之属也。
可以一。
文: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文:21.重兵境,曹“何以”,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不能察,必以情。
”曹:“可以一”。
从曹与庄公答的程中,你到他各是怎的人用要的言概括。
( 5 分)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3 分 )(1)肉食者之,又何焉:(2) 何以以:(3)今日退等死等:7.翻文中画横句。
(4 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文:(2)能悔退固善,否安能屈北庭以辱君命乎文:8.下列句中表曹指略的有() ,表宗国家的有() 。
( 只填序①公将,曹② 人三鼓。
日:“可矣。
”③下其,登而望之④ 适子,奉檄遽行⑤ 者方不屈,恐害和⑥是行不生矣9.曹和宗指,各自取得了役的利。
分析两次役取得利的原因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九、(威海市二○○八)“十年春⋯⋯故逐之。
”答:9. 下列句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是()。
(2分)A.①肉食者之,又何焉②数月之后,而B.①弗敢加也,必以信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C.①可以一。
从② 其善者而从之D.①公与之乘,于勺②于是安君百乘10. 下列句中加点意和用法不同的一是()。
(2分)A.① 不能察,必以情② 末倒眦而不瞬也 B 、①忠之属也。
可以一②固国不以山溪之C.①登而望之②先天下之而D.①吾其乱,望其旗靡②其真无11. 合上下文,用自己的“既克,公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从曹的述来看,弱国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2008 年赤峰市)《曹》答19.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1 分) _________________20、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 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解释加点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