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复习总结篇)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2016--2017《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1]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2]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有何间焉②小惠未徧③小大之狱④故克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0题。
(12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整理】《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完成22-24 题。
( 7 分)十年春, 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22.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 分)A.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C.问:“何以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3. 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A.乃入见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 3 分)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答案:22. ( 2 分) A ( 谋划) 解析: B. 长远的/ 传得远, 远播; C. 询问/请教; D. 振作/ 做、干23. ( 2 分) B ( 介词, 凭借) 解析: A. 于是、就/ 竟然; C. 在/ 对; D表承接或修饰/表并列24. ( 3 分) 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 ( 1分) 我不敢独自享用, ( 1分)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分)(2015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2.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
(4分)10.D(缘故A他的/恐怕,表推测;B参与/暗中;C虚报夸大/施加)1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最新《曹刿论战》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汇编.

《曹刿论战》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1、徧:同“遍”,遍及、普遍2、狱:案件3、伐:讨伐、攻打4、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4、又何间焉参与5、鄙:鄙陋,这里目光短浅6、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7、虽不能察即使8、再而衰第二次9、必以信实情 10、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11、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12、一鼓作气(公将鼓之)名作动,击鼓(进军)13、遂逐.齐师追赶、追击军队 14、故克之因此,所以 15、公问其故缘故、原因15、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让我) 16、从:战则请从(跟随) 民弗从也(服从、听从)17、既克战胜18、望其旗靡倒下 19、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20、弗敢专也独自享有、个人专有21、三而竭三:第三次竭:衰竭22、三鼓:三次击鼓进军23、败绩大败24、必以情(以)实情判断25、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26、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三、重点语句翻译(注意句式及重点词语)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国)是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情况),担心有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孚”“福”各0.5分)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可以凭借(这一点)打一仗。
作战的时候,就请允许(我)跟随着您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与曹刿同乘(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7、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我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说实话。
”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9、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战,要靠勇气。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五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阅读选择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全称是《》,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体历史著作。
二、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1)肉食者鄙.古义:今义:鄙视(2)又何间.焉古义:今义:隔开,不连接(3)可以..一战古义:今义:表示肯定判断(4)牺牲..玉帛古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5)再.而衰古义:今义:又一次(6)小大之狱.古义:今义:监狱2.其他重点实词(1)曹刿请见.见:(2)肉食者鄙.鄙:(3)肉食者谋.之谋:(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弗:专:(5)小惠未遍.遍:(6)小信未孚.孚:(7)虽不能察.察:(8)忠之属.也属:(9)战则请从.从:(10)齐师败绩..败绩:(11)公将驰.之驰:(12)下视其辙.辙:(13)登轼.而望之轼:(14)遂逐.齐师逐:(15)既克..既:克:(16)一鼓作.气作:(17)彼竭.我盈.竭:盈:(18)难测.也测:(19)惧有伏.焉伏:(20)望其旗靡.靡:3一词多义(1)师①齐师.伐我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2)安①衣食所安.②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文言虚词1.乃.入见2. 虽.不能察3.战于.长勺4.焉①又何间焉.②惧有伏焉.5.其①其.乡人日②公问其.故6.何①又何.间焉②何.以战7.之①肉食者谋之.②小大之.狱③公与之.乘④公将鼓之.8.以①何以.战②必以.分人③必以.情④可以.一战四、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彼竭我盈,故克之。
五、阅读选择题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一)(2011·青海西宁)阅读《曹刿论战》,回答第9~12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又何间焉间:参与。
(2)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10.结合语境指出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
(1)必以分人以:把。
(2)公与之乘之:曹刿。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句。
打仗,要靠勇气。
第一次擂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擂鼓时士气就衰减,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就枯竭了。
12.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认为可以迎战的条件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 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这个动作,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了曹刿的“远谋”。
(3)从鲁庄公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可以看出他的急躁冒进行为。
从而也再次印证了曹刿“ 肉食者鄙,不能远谋”的观点。
(二)(2012·四川泸州)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1.阜新市 (09 辽宁省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一 )阅读回答 9~ 12 题。
(10 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9.解说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3)既克,公问其故。
故:(1)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 (2) 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解说文中画线的句子。
(3 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4 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7.按以下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
(5 分)11.有人认为, [ 甲 ] 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其实不“鄙” 。
请(1) 鲁庄公的回复中最切合曹刿“守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联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原由。
(2 分)(2)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
”曹刿论述原由的句子是:2.河南省 (09)8.出身基层的谋士曹刿自告备勇,辅助鲁庄公获得长勺之战的成功。
曹刿的17、解说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 分)成功给你什么启迪 (4 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5.天水市 (09 甘肃省 )(二)(15 分 )(2)忠之属也。
属16.解说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
(2 分)18、翻译以下句子。
(4 分)(1) 小惠未徧(2) 又何间焉..(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8.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9、联合 (一、二 )段内容,谈谈作战要想取获成功需要做到哪些(3 分)(1)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怀柔区 (09 北京市 )(2)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文言文阅读 ( 共 8 分)阅读《曹刿论战》,达成 10— 12 题。
19.理解填空 (用原文回答 )。
(2分 )10.解说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 分)(1) “忠之属也”详细指的是:(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3)小大之狱狱:(2)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由是: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语句。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锦集及答案精编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锦集及答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御史初中《曹刿论战》中考题专练一、2007河南省(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20.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2分)二、(2007镇江卷)(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12—16题。
(共13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曾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题与答案(30题)

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题与答案(30题)篇一:曹刿论战2021中考试题汇编一、(2021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蹋�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2.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
(4分)二、(2021贵州贵阳)文段(三)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蹋�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1)又何间焉:(2)必以分人:..(3)小惠未�蹋海�4)牺牲玉帛:...20.翻译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一、阅读题●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本文中详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之所以详写曹刿论战前准备、掌握战机、详查敌情、战后论述战胜原因,略写战争过程,是为了突出曹刿这个在政治上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强化中心。
●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并且曹刿十分爱国,有责任心。
●曹刿提问及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什么品质?爱国热情;深谋远虑,责任感。
●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的是什么?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在作战前,作战时与作战后,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战前: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战时: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战后:既克,公问其故。
●“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怎样的性格特点?急躁,冒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但他与昏庸的国君不同。
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惠和不存在的神灵身上,可见他政治上的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战胜后又不知原因,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听进意见;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智慧,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
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国君不同,鲁庄公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
(5分)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衣食所安安然无恙B.小信未孚难以置信C.公问其故无缘无故D.弗敢加也变本加厉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分)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2分)答:10.C;(2分)11.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
”(1分)12.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
《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一)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5—8题。
(15分)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何以战河曲智叟亡以应B、公问其故故虽有名马C、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D、又何间焉此为何若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啊)6.翻译句子。
(6分)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5分)5.(3分)C6.(6分)1鲁庄公与曹刿同乘(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2小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孚”“福”各0.5分)(2010年山东省滨州市)(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8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王者何贵(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又何间焉间:_____(2)小惠未徧徧:_______(3)战则请从从:_____(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___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C.长跪而谢之曰D.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译文:(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译文: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2分)9.(1)参与(2)通“遍”,遍及,普遍(3)跟随(4)不是评分:共2分。
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
10.B 评分:共2分。
11.(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
评分:共2分。
每句l分,意思对即可。
12.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二)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
(15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
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
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6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2成列:指摆好阵势。
3既:尽,全部。
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
6门官:国君的卫士。
7重(chóng):重复,再次。
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
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
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
”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
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
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
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__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3分)(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答:(二)10、(1)赐福,保佑。
(2)大腿。
11.(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13.(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及其未既济14.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7~20题。
(共12分)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躬为调药。
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舍:驻扎休息。
②课: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