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曹刿论战》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6—10题。

(12分)【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

楚人济④泓而来。

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

”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

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

④济:过河。

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

⑥迨:趁着。

⑦既:尽,完了。

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的字。

(2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克:(2)然后襄公鼓之鼓: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2分)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2.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3.(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含答案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选段,回答后面小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会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肉食者鄙.(2)神弗福.也21.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3.✬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答案】20.(1)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2)赐福,保佑。

2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2.D 23.示例:我赞赏刿的做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

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参政议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20.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忠”“属”“可以”等字词的翻译。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曹刿论战》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曹刿论战》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曹刿论战》考点集锦《左传》全国视野课内外对比:2019黑龙江龙东考内容相关的《后汉书》之鲁恭知识梳理1. 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空隙;隔开;不连接(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粗俗;低下(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4)弗敢加.也古义:今义:增加(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监狱;官司;罪案1(6)必以情.古义:今义:感情;情形(7)可以..一战古义:今义:表示同意(8)再.而衰古义:今义:表示又一次2. 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①神弗福.也原意为:福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公将鼓.之原意为:打击乐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容词用作动词忠.之属也原意为:忠诚,忠实,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一词多义衣食所安. ____________________2(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________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小信.未孚 ______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忠之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属.引凄异(《三峡》) 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4. 其他重点实词(1)齐师.伐我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弗敢专.也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必.以分人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曰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惠未遍.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信未孚.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虽不能察.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战则请.【F】从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齐师败绩..败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公将驰.之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登轼.而望之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既克..,公问其故既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鼓作.气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三而竭.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彼竭我盈.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难测.也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惧有伏.焉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望其旗靡.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文言虚词其.乡人曰(1)其下视其.辙4公问其.故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2)之公与之乘公将鼓之.登轼而望之.又何间焉.(3)焉惧有伏焉.(4)乃.入见何以.战(5)以必以.分人可以.一战(6)战则.请从(7)战于.长勺6. 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5(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一部分 专项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21篇 《曹刿论战》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一部分   专项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21篇  《曹刿论战》
第21篇曹刿论战拓展细梳理虚词通关第21篇曹刿论战细梳理虚词通关第21篇曹刿论战1不以物喜岳阳楼记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3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4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6可以一战曹刿论战7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细梳理虚词通关第21篇曹刿论战1不以物喜岳阳楼记介词因为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介词拿用3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连词用在状语与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4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介词因为介词按照依照6可以一战曹刿论战介词依靠7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细梳理虚词通关第21篇曹刿论战4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5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6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7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细梳理虚词通关第21篇曹刿论战连词用在状语与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介词依靠4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介词拿用5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6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认为7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介词拿用细梳理虚词通关第21篇曹刿论战3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5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6以为顺流下矣河中石兽细梳理虚词通关第21篇曹刿论战1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介词拿用3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介词拿用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介词把5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连词表示结果有因而的意思6以为顺流下矣河中石兽动词认为细梳理虚词通关第21篇曹刿论战1以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2可以以师矣论语十二章3自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5策之不以其道马说6受命以来出师表细梳理虚词通关第21篇曹刿论战1以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介词把2可以以师矣论语十二章介词依靠3自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助词和某些方位词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方位和时间介词因为5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介词按照依照6受命以来出师表助词和某些方位词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方位和时间细梳理虚词通关第21篇曹刿论战1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2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3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4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细梳理虚词通关第21篇曹刿论战1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2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连词用在状语与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3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介词凭借??身份4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动词认为5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介词

【初中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曾国藩《挺经》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曾国藩《挺经》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曾国藩《挺经》阅读答案(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众利用这一点,在长勺子上打架。

公众会鼓动它。

桂说:“这是不可能的。

”齐人三鼓。

桂说:“是的。

”齐师傅失败了。

公众将疾驰而去。

桂说:“这是不可能的。

”邓实低头看着它的车辙,看着它说:“没关系。

”于是他去了齐师。

既然它被克服了,公众就会问它的原因。

他对他说:“如果你战斗,你会有勇气。

如果你努力,你会再次衰落,你会三次筋疲力尽。

如果你竭尽全力,你会战胜它。

如果你是一个大国,你不可预测,你害怕被征服。

我看着它的混乱,希望它的旗帜被扫掉,所以我把它赶走。

”(《曹刿论战》)(二)丈夫战战兢兢,胆子也大,一次又一次衰败,三人精疲力竭。

诸侯国经常读这些话。

用兵没有别的聪明,总是有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

孙忠谋对合肥的袭击是由张辽引起的;诸葛武侯对陈仓的进攻被郝昭所伤。

一开始他们都太过犀利,渐渐精疲力竭。

只有鲁迅?① 退出② 和力扬③, 气耗尽,再次震动;当鲁康撤出西陵时,他预计这座城市不会突然倒塌。

相反,他保持着精神,做好了准备⑤ 外援先行,以等待内部自杀。

这是很好的使用气。

(摘自曾国藩的《亭静》)【注】①荀?:春秋时晋国大将。

②拔:攻下。

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

④遽:迅速。

⑤备:准备。

15.以下句子中添加一些单词的解释,错误的是[](2分)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独家的:独家的。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祝福:祝福。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监狱:疏忽。

d.望其旗靡,故逐之I:放下。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语文中考文言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模拟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宗泽传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

泽兵进至卫南①,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

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九》【注释】①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

③等:同样。

④大河:黄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小惠未遍________②故克之________③先驱云前有敌营________④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士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3)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①________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②泽挥众直前与________战,败之(4)甲文中的曹判和乙文中的宗泽都能根据敌情指挥若定,以少胜多。

2024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中考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中考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中考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甲】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丙】宋小坡退敌宋小坡侍御督学秦中,值教匪流毒①正酷,案临巩昌,距府城数十里外。

郡守驰报贼信,请勿至,小坡毅然往。

出廉俸二千金,募回兵为防御计。

贼侦知,遁去,城藉②无恙。

前任陈远山闻贼到汉中,即他避,生童③随散,多为贼所戕④。

远山闻之,郁郁成疾,卒于任。

可见临大事,存乎胆识,胆识不足,而欲以济事也,难哉。

[注释]①教匪流毒:指清朝时的白莲教之乱。

②藉:同“借”,凭借。

③生童:生员和童生。

④戕:杀害。

5.【甲】诗的作者是唐代的(人名);【乙】文选自《》(书名)。

(2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肉食者鄙()(2)可见临大事()7.对【乙】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一一巡查,我也一定根据实情(进行处理)。

B.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一一巡查,我也一定根据诚心(进行处理)。

C.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D.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

(完整)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完整)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邀,邀击、迎击.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中考阅读题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曹刿论战12长春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左传》旧传为(朝代)末年鲁国史官(人名)所撰。

(1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又何间焉()②小惠未徧()③小大之狱()④望其旗靡()11.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2分)12.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

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2分)13.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

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

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3分)9.春秋左丘明(共1分,每空0.5分)10.①参与②同“遍”,遍及、普遍;或“通‘遍’,遍及、普遍”③案件④倒下(共2分,每小题0.5分)11.围绕“政治上取信于民”回答。

(或“民心所向”;或“百姓的支持”;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共2分,意思对即可)12.围绕“(对比)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远谋(深谋远虑)”回答。

(共2分,对比手法不设分,答出人物特点中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13.围绕“善于纳谏;知错就改;能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用人不疑”回答。

(共3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曹刿论战 12荆州《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又何间焉(参与) B.必以信(相信)C.虽不能察(明察) D.小大之狱(案件)11.(2分)选出下而各组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未能远谋弗敢加也 B.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C.虽不能察老妪力虽衰 D.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1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3.(2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0. B11 .A1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己经枯竭了。

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3.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

这样处理,表现了军事家曹刿的远见卓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意近即可)福建福州市(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3题。

(1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1)肉食者谋之 (2)弗敢加也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 4分)(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4分)1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3分)(一)9.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2分,每小题1分)10. (1)通“遍”,遍及,普遍 (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4分,每小题1分)11.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2分)12.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4分,每空2分)13. 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3分,任选一处分析,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均可)四川省泸州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肉食者鄙鄙:(2)小惠未徧徧:(3)神弗福也福:(4)齐师败绩败绩: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登轼而望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B. 战于长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 何以战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命》)D. 乃入见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分)翻译:(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分)翻译:7. 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分)答:三、文言文阅读(16分)4.(共4分)鄙陋(目光短浅);通“ 遍”,遍及、普遍;赐福、降福;大败(一词1分)5.(2分)A6.(共6分)(1)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向神禀报。

”。

(3分,牺牲1分,加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2)打仗,靠的是勇气。

头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3分,“一鼓作气”1分,“再”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7.(2分)本文略写战争过程,重点突出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标题切中要点。

四川省泸州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肉食者鄙鄙:(2)小惠未徧徧:(3)神弗福也福:(4)齐师败绩败绩: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登轼而望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B. 战于长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 何以战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命》)D. 乃入见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分)翻译:(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分)翻译:7. 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分)答:三、文言文阅读(16分)4.(共4分)鄙陋(目光短浅);通“ 遍”,遍及、普遍;赐福、降福;大败(一词1分)5.(2分)A6.(共6分)(1)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向神禀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