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试卷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1、________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

①注视物镜,用手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②看到物体图像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③将所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④左眼注视目镜,并用手调节粗准焦螺旋,缓慢地提升镜筒3、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________,一般长在昆虫头部上方的两侧。

4、蚜虫靠吸食植物嫩叶内的________生活,它的天敌是草蛉。

5、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________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6、土壤中的________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二、选择1、观察写有字母“q”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 )。

A. qB. bC. dD. P2、在观察水中微生物时,常常加一些脱脂棉纤维,主要目的是为了( )。

A. 将不同的微生物分隔开B. 吸除多余的水分C. 减慢微生物的行动速度D. 给微生物提供合适的环境3、放大镜和显微镜都能将物体的( )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A.大小B.图像C.体积4、( )是生物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它组成的。

A.细胞B.器官C.组织5、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四个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 ①④②③6、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 )琢磨而成的。

A.透明玻璃B.透明水晶C.冰块7、下列物品中,和放大镜不一样,不具有放大功能的是( )。

A. B. C.8、我们在观察洋葱切片时用( ),在观察食盐晶体时用( )。

A.望远镜 B.肉眼 C.放大镜 D.显微镜三、判断1、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2、在制作显微镜时,我们要用两个放大倍数相同的凸透镜。

()3、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都是水的晶体。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姓名:班级:成绩:一、判断题。

(50分)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3、像放大镜一样,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5、近视眼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7、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8、在放大镜下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9、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10、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11、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片上不会滑落,这跟它的翅膀有关。

()12、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它们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3、自然界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4、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大致一样。

()15、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16、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由长石、云母、石英三种。

()17、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能够观察到比通过放大镜观察所能达到的更为丰富的微观世界。

()18、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19、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一种工具。

()2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21、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22、把整个洋葱放到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它的精细结构。

()23、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XXX最早发现了细胞。

()24、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

()25、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能够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二、选择题。

(10分)1、()发明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一、填空(28分)1、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2、放大镜也叫(),它是一种()厚,()薄的透明镜片。

3、凸透镜的作用是、和。

4、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 ),制造(),它们好像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5、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生物的( )、()、()、()、()、()、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0分)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2、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细胞。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缘故。

()5、在制作晶体的实验中,使用较浓的食盐溶液更容易看见食盐晶体。

()。

三、选择题(10分)1、不同的昆虫头部都长着不同形状的()触角。

A 三对 B两对 C一对2、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 B 复眼 C鼻子3、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 B 罗伯特.胡克 C牛顿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A越大 B 越小 C不变5、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四、填一填在括号内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共5分)五、简答。

(共7分)微生物都有害吗?请举3个人类利用微生物服务生活的例子。

测试题答案一、填空(28分)1、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味精)等。

2、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

3、凸透镜的作用是聚光、成像和放大。

4、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营养物质),它们好像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5、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A卷b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A卷b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A卷b卷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A卷b卷科学第一单元 A卷一、填空。

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2、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所成的像就(越大),看到的范围就(越小)。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4、捕食性昆虫对(移动物体)反应能力更加迅速。

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6、自然界的大部分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7、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8、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

9、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0、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1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12、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3、(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4、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16、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17、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

18、(克隆羊)是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

19、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长石)(云母)(石英)(金刚石)。

非晶体有(玻璃)(松香)(琥珀)(珍珠)。

二、判断。

1、透明的玻璃都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1.实心黏土砖,俗称,是我国传统建筑材料。

2.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是、、镂空结构等。

3.在建造住宅时,通常考虑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二是。

4.很多铁路桥梁都建有特别的结构。

5.多数物体形状是由锥形、、四种基本简单形状构成。

6.在研究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在研究纸粱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A.纸的材质B.纸的厚度C.纸的宽度D.纸的长短E.单个垫圈的重量7.像高压线铁塔这样的骨架式构造叫做,它的优点是。

8.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都运用了的原理。

二、判断题9.利用三角形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10.由于建筑物的用途不一样,所以选取的建筑材料也不同。

()11.人们发现,同样材料做成的三角形、四边形框架,三角形框架不容易变形。

()12.北京奥运会主题体育馆构造是鸟巢式的。

()13.为了使房屋采光条件好,可使房屋采用拱形顶棚。

()14.奥运会体育场“鸟巢"的外墙体是一种特殊的框架结构。

()15.塔式起重机在底部加很多铁块等,其稳定性大大提高了。

()16.乌龟的圆顶形龟壳主要是为了美观。

()17.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18.框架铁塔的结构具有底面大、下面重、风阻小等特点。

()三、单选题19.()的铁塔不容易倒。

A.上小下大、上重下轻B.上大下小、上轻下重C.上小下大、上轻下重20.下列不易变形的框架是()。

21.关于制作设计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综合运用科学、美术、数学等知识和技能B.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像力C.以上两项都是22.形状可以让生物()。

A.更好地生存和发展B.更好看C.更活泼23.我们使用的课桌的金属横支架是空心圆柱形而不是实心的,稳定又牢固,这说明()。

A.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管比实心管抗弯曲能力强B.空心管美观一些C.答案A,B都不对24.下列不是基本形状的是()A.椎体B.柱体C.三角形25.下列哪个框架不易变形()。

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得分: 2019年3月一、填空题。

(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空1分,共12分)1、放大镜又称(),镜片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2、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3、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琢磨而成的。

4、有规则的集合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他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

5、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6、微生物也是(),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特征。

7、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8、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和()。

二、选择题。

(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空2分,共16分)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有关。

A、凸度B、材料C、面积2、(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B、动力学C、仿生学3、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A、 200B、2000C、200万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A、相同B、相反C、无关5、自制显微镜时,我们需要两个( )。

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6、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A、食盐B、味精C、玻璃7、一般情况下,下列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

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8、下列对于微生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微生物是病菌,只能使人得病,不可以治病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和处理污水C、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品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三、判断题。

(把你认为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每小题1分,共10分)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作用。

()2、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3、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小小工程师(二)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小小工程师(二)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小小工程师(二)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为了提高塔台模型的承重能力,我们应该()。

A.整体多使用四边形框架B.整体多使用三角形框架C.增加底面的重量,减少底面的面积2.现代人们造房子一般所用的材料是()。

A.石头和泥土B.树枝和茅草C.钢筋、水泥和砖3.在设计塔台模型时,小组内的同学发生分歧时,我们应该()。

A.以组长意见为准,因为组长是值得信任的人。

B.组内讨论分析,各自说明自己想法的优缺点,组内投票决定C.各自设计,互不干涉D.这些想法都舍弃掉,重新想其他的方案4.下列形状框架中,承重、抗震能力最好的是()。

A.三角形B.正方形C.长方形5.对比建造房屋工程与港珠澳大桥工程,我们发现两个工程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需要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完成B.都需要考虑供水、采光等结构问题C.都需要规划设计和施工建造两个过程6.下图是测试塔台的()。

A.抗风能力B.抗震能力C.抗压能力7.同学们正在讨论塔台模型的设计方案,不正确的观点是()。

A.塔台的底座不能做得太大,保证稳固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成本B.应该多使用三角形结构,用上所有的吸管和胶带,以确保塔台的抗风、抗震、抗压能力C.塔台的设计需要权衡多方面的因素8.关于工程设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程设计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成本和项目安全性的协调统一B.工程设计是工程任务中的关键环节C.工程设计是工程任务中耗时最短的环节9.在竞标过程中,标书的内容越详细丰富,中标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建造塔台的标书中,模型的外形采用()的设计形式比较合适。

A.文字B.图画C.标记10.一套住房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

①框架①灯具①采光①户型①门①承重①地砖①窗帘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11.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的作用是()。

精品解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小小工程师测试卷(解析版)

精品解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小小工程师测试卷(解析版)

第一单元模拟测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浙江的大多数房屋都是设计成三角形房顶,这样做的最主要目的是()。

A.三角形的承重能力强B.雨水可以顺三角形流下,不容易积水C.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D.别出心裁的设计,更美观【答案】B【解析】【详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有着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而且三角形中具有斜面,浙江的大多数房屋都是设计成三角形房顶,主要目的是雨水可以顺三角形流下,不容易积水。

2.学校举行萝卜牙签搭高比赛,提供的材料有已经切好的胡萝卜颗粒和牙签。

要想搭得高且稳定,下列做法合适的是()。

①把大的萝卜颗粒放在底层,小的放在上层②塔身要上大下小③牙签尽量组成三角形的形状④牙签与胡萝卜粒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把大的萝卜颗粒放在底层,小的放在上层,符合上轻下重的结构,稳定性高,故①正确;塔身要上小下大,故②错误;三角形结果具有稳定性的特点,牙签尽量组成三角形的形状,故③正确;牙签与胡萝卜粒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故④正确。

3.在实施一项工程的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对于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就先放着,以后再说B.工程选址很重要,房屋可以选在垃圾填埋场上方,不浪费空地C.设计环节中要听取多方意见,综合考虑【答案】C【解析】【详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考虑这些问题。

A、对于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就先放着,以后再说,说法错误,实施过程,要一个一个解决,不能放,不然就需要停工。

B、工程选址很重要,房屋可以选在垃圾填埋场上方,不浪费空地。

说法错误,垃圾站不能建工程,因为地基不稳。

C、设计环节中要听取多方意见,综合考虑,说法正确,要考虑所有应该考虑的东西。

4.住房中有些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而有些系统却不是必需的,但有了它们能让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就是这种类型的系统。

A.水利系统B.电力系统C.采光系统D.智能系统【答案】D【解析】【详解】大到“中国天眼”、“神舟”飞船,小到体育场馆、普通民房的建造都属于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下册调研试卷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28分)
1、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2、放大镜也叫(),它是一种()厚,()薄的透明镜片。

3、凸透镜的作用是、和。

4、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 ),制造(),它们好像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5、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生物的( )、()、()、()、()、()、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0分)
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
2、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细胞。

()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缘故。

()
5、在制作晶体的实验中,使用较浓的食盐溶液更容易看见食盐晶体。

()。

三、选择题(10分)
1、不同的昆虫头部都长着不同形状的()触角。

A 三对 B两对 C一对
2、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 B 复眼 C鼻子
3、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 B罗伯特.胡克 C牛顿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A越大 B 越小C不变
5、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四、填一填在括号内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共5分)
五、简答。

(共7分)
微生物都有害吗?请举3个人类利用微生物服务生活的例子。

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28分)
1、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
糖、(味精)等。

2、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

3、凸透镜的作用是聚光、成像和放大。

4、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营养物质),它们好像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5、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0分)
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
2、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细胞。

(×)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缘故。

(√)
5、在制作晶体的实验中,使用较浓的食盐溶液更容易看见食盐晶体。

(√)。

三、选择题(10分)
1、不同的昆虫头部都长着不同形状的( C )触角。

A 三对 B两对 C一对
2、昆虫头上的( A )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 B 复眼 C鼻子
3、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B )。

A列文虎克 B罗伯特.胡克 C牛顿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B )。

A越大 B越小C不变
5、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A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四、填一填在括号内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共5分)
(1)目镜(2)调节旋钮(3)物镜(4)载物台(5)反光镜
五、简答。

(共7分)
微生物都有害吗?请举3个人类利用微生物服务生活的例子。

答:不是。

酵母菌可用来做馒头;乳酸菌制作酸奶;青霉菌制青霉素,这些都是对人类有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