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生平简介PPT

合集下载

关于林徽因的PPT课件作品

关于林徽因的PPT课件作品
文学作品主要有《谁爱这不息的
变幻》、《笑》、《清原》、《一 天》、《激昂》、《昼梦》、《瞑想》 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 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 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林徽因诗集》 (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与香港 三联书店联合编辑出版了《林徽因》 (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之一)。
• 建筑: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
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她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 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 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他 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 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 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
• 意境美:“黄昏”、“夜晚”、“月
亮”、“白莲”等意象的描写渲染一种优 美、浪漫的意境。
• 内容美:诗中“黄昏”是吹着“软”风
的,“夜夜的月圆” ,“白莲”也是“梦 期待”的、“柔嫩喜悦” 初放在“水光浮 动”之上的。形容词的前缀修饰给人以吉 祥美满之感。
• 色彩美:诗中有“黄昏”、“鲜妍百花
的冠冕”、“雪花后的鹅黄”、“初放芽 的绿”、“白莲”、“一树一树的花开” 等,这些景象虚实结合,冷暖相呼应,充 分体现了画面的纯净美好,充满生机与色 彩。
• 两种说法:
• 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借以表
示对挚友的怀念,我们可以从电视剧 《人间四月天》可以了解一般;
• 二.说是为儿子粱从诫的出生而作,
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 带来的喜悦,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放下这些争论,因 为这首诗确实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 所以在诗人逝世的时候,金岳霖等好 友们共同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 天。” 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

佳人渺渺——林徽因的ppt

佳人渺渺——林徽因的ppt

她的事业:与情感共生的个人选择
据《林徽因传》的作者张清平介绍,当年梁思成是因为林徽因喜欢建筑学而学建筑的 。建筑学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的事业,也是情感沟通的基础。 从1930年到1945年,他们夫妻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 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 护。比如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 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 ”的解读。 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像力,也具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林徽因、梁 思成和营造学社的同仁在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 ,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林徽因对古 建筑的雕刻、纹饰、线条、图案观察细致,心有灵犀。她对古建筑上的纹饰、线条、图案 的研究,在她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发挥了作用。从1949年9月起 ,她同清华大学建筑系包括她和梁思成在内10位教师一起,接受了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徽图案的光荣任务,经过几个月的奋战,胜利地完成了最后的方案。1950年9月,中央人民 政府毛泽东主席正式明令公布他们设计的这一方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1951年林徽因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修建工作,并具体承担碑座饰纹与花圈 浮雕的设计任务,她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创作任务。1953年中国建筑学会成立,林徽因当选 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并担任《建筑学报》编辑。同时她又是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1954 年她与梁思成、莫宗江合著《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这部名著。 “碑建会”把她设计的纪念碑基座花圈浮雕的刻样作为她的墓碑,以铭记她的贡献。
传奇,或者金岳霖

中国最有才华的女人——林徽因介绍ppt

中国最有才华的女人——林徽因介绍ppt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 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 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 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象; 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 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 四月天!
断续的曲子, 最美或最温柔的 夜, 带着一天的星。 记忆的梗上, 谁不有 两三朵娉婷, 披着情绪的花 无名的展开 野荷的香馥, 每一瓣静处的月明。 湖上风吹过, 头发乱了, 或是 水面皱起象鱼鳞的锦。 四面里的辽阔, 如同梦 荡漾着中心彷徨的过往 不着痕迹, 谁都 认识那图画, 沉在水底记忆的倒影
写这首诗时林徽因正因肺病在北京香山疗养。但从 这首诗并不能看到多少痛苦 忧伤的影子,而只是间接地 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悟。这种感悟是通过一系 列 感觉意象的合成来实现的。这些意象涉及“急雨”, “云霞”,“日影”,“花放蕊树凋零,娇娃做了娘” , “河流凝成冰雪”,“都市喧哗,再寂成广漠的夜静”, “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等等。这种表现手法是林徽 因诗歌的一个很大特点。五年后林徽因在《大公报·文 艺副刊》发表了一篇“究竟怎么一回事”的随笔,集中 阐述了她对诗歌和写诗过程的看法。
虽然生于名门,又被胡适称作“中国最有才华的女人”,林 徽因的一生也算是历经磨难,除了半生被病魔所缠,还经历 了梁思成的车祸和终生残疾,父亲的被杀害,亲密朋友徐志
摩的飞机失事和死亡,以及三弟恒在对日空战中的牺牲等等,
还加上国家沦陷和家庭纠纷。但林徽因的诗却少有受其影响。 到四十年代末,林徽因的诗除了更加注重节奏和音乐性外, 感情也更加真挚,下面这首“一串疯话”可以略见一斑。

林徽因介绍 PPT

林徽因介绍 PPT

徽因的婚姻

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林微因的父亲是当时一位才华 横溢的政治梦想家和探索者林长民。由于两家显赫的地 位,当然也出于梁启超对微因的喜爱,两家的父母便早 早地为他们结了亲。然而这种封建的婚姻丝毫没有影响 到两个人彼此的欣赏和深爱。梁思成受父亲的影响,在 国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后来转学建筑完全是出于微因 的影响。后来两个人双双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来两个人共同经历了日本侵 华,国共内战的艰难岁月,两个人相互提携,在生活和 事业上相互帮助。
情愿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班,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比萧红和 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她不仅最 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 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 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 浪漫。 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 活的艰辛和贫困。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 月般包围的是她,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 羡的是她,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 上街头打油买醋的还是她;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 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的是她,中年时一贫如 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的又是她。
一九零四年的六月,杭州的初夏正好,你带着满 身期许降临。 一九五五年的四月,江南的春雨打湿断桥的青石 板,而你,带着年过半百的伤病黯然离世。 你说,山水可以两两相忘,日月可以毫无瓜葛, 那时候,只一个人浮世清欢,一个人955年4月1日),女,汉族, 福建闽[mǐn]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 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 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徽 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 的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 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 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 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 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 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 《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林徽因ppt课件教案

林徽因ppt课件教案

PART 03
林徽因建筑作品欣赏
REPORTING
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总结词
林徽因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中,将建 筑与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 蕴。
VS
详细描述
林徽因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中,注重将 建筑与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以 表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她 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手 法融为一体,使得整个纪念碑既有庄重肃 穆之感,又不失艺术美感。
《九十九度中》
总结词
这篇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详细描述
林徽因通过《九十九度中》这篇小说,深入挖掘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她运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细腻的心理描 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在生活中的挣扎和矛盾。这篇小说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弱点,也展现了林 徽因对人性理解的深刻和独特。
1928年,她与梁思 成结婚,共同走上了 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 术道路。
1920年,林徽因随 父亲林长民前往英国 留学,开始接受西方 教育。
主要成就
01
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 作,负责设计碑座和须弥座。
02
与梁思成一起开展了对中国古建 筑的调查和研究,为中国古建筑 的保护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窗子之外》
总结词
这篇散文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窗子之外的世界和生活。
详细描述
林徽因的《窗子之外》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散文。她通过描绘窗子之外的世界和生活,表达了自己 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这篇散文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林徽因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 情感表达能力。同时,这篇散文也反映了林徽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林徽因--幻灯片

林徽因--幻灯片

• 执着与变通 • 林氏徽因,一代才女,钟爱建 筑,学贯中西,执着一生。五 十年代,她保护北京城墙据理 力争。城墙煌煌,钟灵宝辉, 文明遗产,应万代保护。她在 人代会上陈词,她闯过市长彭 真的办公室争辩。
• 她执着,执着于自己的事业, 执着于斯,慰心于斯,终生于 斯,不想变通,不知变通。一 种责任由林徽因的心底涌起, 执着是山,执着是河,她的行 动令人永世景仰
• 林徽因 (中国建筑师、诗人、作家、教师)
•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 汉族,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 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 大雅· 思齐》: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 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 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 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 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 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 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 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 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 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 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 材料一:林徽因的三次拼搏
• 林徽因是我国建筑学界的一代才女,人们印象中的她 贤淑文弱,瘦削而多病,但她为了和丈夫梁思成写作《中 国建筑史》,却甘愿风尘仆仆辗转于乡间小道,在艰苦的 条件下徒步考察。此时的她肺部和肾脏已经严重受损,但 她为了完成最后的工作,不惜将整个生命赌上去,从死神 那里夺取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最后的三次拼搏:第一次 是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绘图、试做、讨论、修 改都在病中完成,1950年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大会上,在毛 主席提议下全体起立鼓掌通过这个设计,那时她已经病弱 得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来;第二次是抢救景泰蓝,她带学 生跑工厂作坊,才使得这种国宝工艺不致失传并且发展壮 大,这时的她,肺布满空洞、肾切除一侧、结核菌已蔓延 到肠了,一天只吃二两饭,只睡四五小时觉;第三次拼搏是 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主要承担纪念碑底座装 饰浮雕设计。1955年4月1日,因为长期积劳,病情恶化, 她在同仁医院走完了51年的生命历程,这位柔弱女子就这 样勇敢地与死神奋战到最后一刻,从它那里多争到了十年 时间,给我们新中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ppt

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ppt

是林徽因首先敏锐地留意到 佛光寺梁上的字迹,为确证 寺庙的年代提供了铁证。 坐着开往太原的列车经过榆 次,她在窗口单单那么无意 地一瞥,便察觉到远处的雨 花宫非同寻常。 后来的考察结果证实,它是 一座建于公元一零零八年宋 代初期的建筑,是古建中简 洁结构的重要例证,体现了 中国建筑风格由唐到宋的过 度,在建筑史上有着极其特 殊的地位。
河北正定的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隋代)距今1400
多年,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座弧形的和开拱的石桥。
山西应县
佛公寺木 塔,建于 公元 1056年 (辽代), 是中国现 存唯一的 古墓塔。
1937年夏,
林徽因在山西 五台山地区发 现我国最古老 的一座木结构 建筑——建于 唐代的佛光寺 大殿。
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
林徽因
目 录
一、生 活 篇
二、事 业 篇
三、追 忆 篇
一、生 活 篇
林徽因简介
林徽因作为我国20世纪著名的
建筑学家,文学史上杰出的女 性,为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贡 献了毕生的精力。她协助梁思 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对 我国的建筑教育的发展有不可 磨灭的贡献。他们共同在清华 大学建筑系建立了活跃而严谨 的学术氛围,这一氛围已经成 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传统和 重要的精神财富。
特意携林徽因同行。父亲的房东是位女建筑 师,林徽因从她那里领悟到了建筑的魅力。 她渐渐明白,房子不仅遮风蔽雨,而且蕴涵 着艺术意味,可是中国还没有建立起西方这 样的现代建筑科学。另一种说法是,启蒙她 建筑学志愿的是一位英国女同学。 ——见梁从诫《倏shū 忽人间四月天》
文字部分选自《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
富士康的连 跳事件?
廉租房?
文字部分选自《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

林徽因PPT课件

林徽因PPT课件
2021
志摩: 我走了,带着记忆的锦盒,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
还没有说出的话走了。我回国了,伦敦使我痛苦。我知道您一从柏林回来就 会打火车站直接来我家的。我怕,怕您那沸腾的热情,也怕我自己心头绞痛 着的感情,火,会将我们两人都烧死的。
原谅我的怯懦,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 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我又真的 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
2021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第一次出国前, 两人的关系就不一般了,也被双方父 母所认可,只是没有形成婚约,梁思 成那时本身就很优秀,加上其家庭的 地位背景等原因,关系到了一定的程 度,就不是谁都可以按感情办事的。
林徽因也认真考虑过,徐志摩虽然 曾为了她离婚。更是她所喜欢的诗人, 但是徐志摩做事冲动幼稚头脑发热, 与梁思成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人。说白 了,徐志摩不适合做丈夫。
种不了解。”
2021
中文名:梁思成 民族;汉族 毕业院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代表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职业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 父亲:梁启超 主要成就: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中央研究院院士 配偶:林徽因、林洙
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 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文学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 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1931年3月,林徽因到香山双清别墅养病。先后发表诗《那一晚》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瞑想》等诗篇几十首; 话剧《梅真同他们》; 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 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 享年51岁。林徽因治丧委员会由张奚若、周培源、 钱端升、钱伟长、金岳霖等13人组成。4月3日, 林徽因追悼会在北京市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去 世后,她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上 刻着“建筑师林徽因墓”。墓碑下方有一块刻着 秀丽花圈的汉白玉。这原来是为天安门前人民英 雄纪念碑碑座雕饰试刻的一个样品,人民把它作 为一篇独特的无字墓志铭,奉献给它的创作者林 徽因。
•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 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 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 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林徽因丈夫梁思成 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发生了激烈的 争论。其后不久,在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 管理局局长郑振铎邀请文物界知名人士在 欧美同学会聚餐会上,林徽因与吴晗也发 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随后,林徽因的 病情急剧恶化,最后拒绝吃药救治。
他人评价
胡适:“林徽因就是中国一代才女。”无疑这是所有对林徽因的评价中最高的一个了, 而且没有人反驳。
冰心:“她很美丽,很有才气。”比较林徽因和陆小曼时,更以为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 与林徽因一起长大的堂姐堂妹,几乎都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她当年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谈是如何地 令她们倾倒
卞之琳:“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 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 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 金华、孝丰等地。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 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 总长等职;叔叔林觉民。
• 丈夫梁思成;公公梁启超
•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 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 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 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 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 《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 传诵。
• 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肺病复发。在病榻上, 她通读了廿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 料,经常工作到深夜。这个时期,她的文学作品不多,在她若干 诗稿中,迷惘、惆怅、苍凉、沉郁已代替了战前那恬静、飘逸、 清丽、婉约的格调。诗中时时流露出了关怀祖国前途、命运的情 愫。
最后岁月
“毁掉北京城墙犹如剥了我的一层皮。” • 她,就是林徽因。 • 入乎其内,深潜于研究中西建筑文明;出乎其外,创新自己的个性设计,为人民大会堂、纪念碑
的设计呕心沥血,为保护古-臭奇奇
• 林徽因 (中国建筑师、诗人、作家、教师)
•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 汉族,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 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 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 家庭背景
流亡时期
• 1937年夏,她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中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 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正当她要进行深入研究时,“七 七事变”爆发,她被迫中断野外调查工作,不久,北平沦陷,全 家辗转逃难到昆明。次年,她为云南大学设计了具有民族风格的 女生宿舍。
• 1940年,她随梁思成的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 李庄,住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
文学创作
• 在文学方面,林徽因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诗歌、 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代表作有《你 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林徽 因诗集》(1985年)等。1931年3月,林徽因到香 山双清别墅附近平房养病。先后发表诗《那一晚》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 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 声》《情愿》及短篇小说《窘》,《一天》《激 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 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另有散文《窗子 以外》《一片阳光》等。
费正清:沈从文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晚一代的萧离则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 家”。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梁思成(左1)、林长民(左3)、泰戈尔(右3)、林徽因(右2)、徐志摩(右1)
综合评价
• 巾帼女杰。一位钟情于古老建筑的一代才女。 • 寒风凛冽中她抚摸着古老的北京城墙,面临着城墙即将毁掉,她心如刀绞。 • 她在人代会上呐喊,她闯市长彭真的办公室,她与丈夫梁思成在日夜疾呼。她的丈夫梁思成说:
• 古建考察
•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 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 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 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 大石桥、武义延福寺 [2] 、山西的应县木 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 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 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 这部“天书”的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