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由生物高考阅卷带来的思考

由生物高考阅卷带来的思考福建教育学院陈巧自2009年开始,我省高考理综试卷进入课程改革后的自主命题。
这三年来,理综生物试题充分体现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从多角度、多侧面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在此基础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笔者就考生对2011年福建省高考理综生物II卷的答题情况,谈谈对中学生物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夯实基础教学,重视能力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命题的指导思想逐步从“知识考查为主”向“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能力和素质”过渡。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清晰的基本概念、完整的知识体系、扎实熟练的基本技能。
考查学生的能力一般从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核心内容的理解、掌握基础之上着手。
在生物高考阅卷中发现,不少考生对生物学概念理解混乱、规律掌握不牢。
例如第26-II(2)题。
细胞膜是防止细胞外物质自由进入细胞的屏障,细胞膜和细胞内膜系统统称为生物膜,也就是说细胞膜包含于生物膜中。
根据题意,盐酸是起“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的作用,所以此处应答“细胞膜”,而答“生物膜”、“膜”都不恰当。
第27(1)题“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定律”,根据题干可知结球甘蓝叶色性状是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控制的,因此其遗传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一些考生答“分离”定律、“孟德尔”定律,因而造成丢分。
第27(4)题则是考查考生通过绘图表述生物学内容的信息表达能力和信息转换能力,一些考生可能没有理解等位基因的含义而将一对等位基因画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一些考生则将一对等位基因画在非同源染色体上。
解答第32(3)题,考生需获取题干中的“不同长度的酶切产物在电泳时移动的速率不同,形成不同的电泳条带”这一信息,认真分析图中隐含的生物学知识,将教材中的“DNA指纹”所蕴含的知识以及对遗传规律的理解迁移运用到解题,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审题识图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明显有“稳中求新,以稳为主”的特点。
而其“稳”主要体现在“注重基础,突出主干,难度不大”等。
与高考备考工作对照,我们认为,在教学方面有两大误区:一是练习题的选择上陷入宁多勿少的误区,大搞题海战。
二是复习导向陷入偏、难、怪的误区,对学生的训练拔的过高,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究其原因主要受所订成套试题和资料的束缚过多,不能灵活取舍。
最终导致学生在面对难度并不大的生物试题得分率不高。
在学生方面的问题:一是很多学生基础知识很不扎实,过分强调综合题的“新”与“大”,忽视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规律,导致对基本概念出现理解错误,痛失基础分。
二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在遇到新的题目时,不能准确把握题目的意思,从而不能准确选取课本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这与平时只重视做题,忽视课本、不认真听讲、懒得思考关系很大。
三是审题能力不强,心理上畏惧综合考试,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综合到一起试题量大,总怕时间不够,审题不够沉着,导致对关键词重视不够,答题角度出现偏离。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诸多方面的问题,针对现在高考试题难度不大,灵活性不断增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在教学中不要盲目追求知识容量,不要让难、偏、怪代替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下面就高中生物教学如何适应高考的要求谈几点浅显的看法:一、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等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的习惯高考试题起点不论怎么高,怎么“新、异、活”,它都得遵循大纲,落实在教材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题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说明教材是解决问题的原型。
在教学中要把教材挖透学精,特别要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上要改进,不要一味的灌输,应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去发现问题,在主动学习的过程能更好的理解基础知识,记忆也会更永久。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大纲,正确处理重点与非重点、冷点与热点的关系。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Ⅰ卷生物学试题特点分析与启示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生物学试题特点分析与启示章君果(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深圳518003)摘要对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生物学试题进行分析,阐述2019年理综生物学重点考查的主要内容,对试题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生物学课堂教学和高考复习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2019年生物学高考试题特点教学建议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生物学试题延续了注重基础知识,突出主线知识,注重科学思维,体现考纲要求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本文主要从试题内容和试题特点两方面对2019年生物学试题进行分析和阐述,一窥全国I卷生物学试题对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导向作用。
1试题主要内容归纳2019年全国卷生物学试题考查的是常见重点内容,考查面涉及三册必修教材,从内容的分布上分析,与前3年考查的主要内容相比差异不大,主线知识考查越来越来明晰(表1)。
近年试题呈现出两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特征:①情境化试题占比逐年提高,情境化试题成为科学思维考查的重要载体,试题考查的落点依然是高中生物学中的基本过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②利用教材内容作为命题素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成为这几年高考试题中比较突出的特征。
今年生物学试题难度适中,整体上维持近几年高考对生物学试题考查的要求。
笔者认为三册必修模块分值维持基本均衡,都超过了20分,其中必修1主要是考查了细胞结构功能和光合呼吸,光合呼吸依然是重点(一道选择题和一道非选择题);必修2侧重于遗传基本规律的考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各1题,都是关于遗传基本规律的考查;必修3今年主要考查了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近几年考查得比较少。
选修1和选修3还是考查重点内容——微生物培养和基因工程,近几年基本保持一致。
今年选修1和选修3试题难度相当,选修1试题有7个空,选修3有6个空,试题设问也相当。
试题图表信息依然比较»»»»»»»»»»»»»»»»»»»»»»»»»»»»»»»»»»»»»»»»»»»»为知道他们的行为有崇高的社会价值,他们愿意承担这份社会责任。
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PPT文档资料

80
60 335
25
26 0
30
24 0
15
6 160
10
4 175
670
141
134
191
204
①控制耳垢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 ②一对油耳夫妇生产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的基因型是 , 这对夫妇生产一个油耳女儿的概率是 。③从第一组数据看,子 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 ④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 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CO2
光
NADPH NADP+ ATP ADP+Pi
C3 C5
CO2
CO2
C(H2O)
例3 【2019年四川卷30题(2)】
萝卜是C3植物,图1为萝卜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解
图1
图2
①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在该过程中起 光能转化作用的色素是 。②在叶片进行 正常光合作用时,如果叶绿体中的NADPH与NADP+ 含量相等的情况下,突然停止供给CO2 ,请在图2 中绘出叶绿体中NADPH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
(比例很小,甚至没有)
知识抽样调查 能力全面考查
策略:
各板块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详略得当,重点出击
结论2:考查形式
第一层面
既有非选择题的形式,如分析说明题(简 答题)、实验分析题、实验设计题,也有选择 题的形式。
第二、三层面
主要是选择题的形式,少数与简答题结合 出现。
策略:
各板块训练的重点题型应该有所区别 形式多样,强弱分明
例5【2019年四川卷3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 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 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 家畜
浅谈理综生物试题对高考生物备考的启示

浅谈理综生物试题对高考生物备考的启示摘要: 高考理综新课标卷一生物部分的试题,能很好地体现《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试题仍然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线,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实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总体要求, 灵活解决生物学问题, 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研究试题的命题规律 , 对生物备考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素养命题启示高考理科综合新课标卷生物部分的试题 , 和往年的一样 , 既保持着命题理念的连贯性 , 又带有一定的新意 , 能很好地体现《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下面我们对近三年的理科综合新课标卷生物部分的试题进行梳理 , 探寻其在的命题规律 : 一、从考查内容上看 :考查重点基本不变 , 保持了命题指导思想的连贯性 ; 不同重点所占分值在各年份间又有差异 , 使试题在“ 连贯性” 中又带有一定的“ 变革” 。
二、从命题理念上看 ,在体现对“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考查的基础上 , 尽量提高对考生“ 四个能力” 的要求。
(1仔细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绝大多数高考试题是教材知识点的再现 , 或者是变了形的说法 , 每个问题的解题依据都能在教材中找到 ! (2试题单独对《考试大纲》规定实验的考查很少 , 更多侧重于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3遗传题的考查上 , 题目出考查基本的课本知识, 还提出假设并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验验证 , 提出实验思路并分析预期结果 , 大大提高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三、试题特点看1. 试题紧扣考试说明,突出重要概念的考查新课标 I 卷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紧扣考试大纲的说明,知识内容涉及考试说明中 17个知识点。
理综生物试题突出对概念的理解,如 6道选择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蛋白质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逆转录、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主动运输、免疫调节、种群密度、群落的丰富度、孟德尔分离实验的方法等重要概念的理解。
近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分析与备考启示

近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分析与备考启示作者:王永芬来源:《新课程·教师》2010年第06期每年高考落下帷幕后,我总是仔细阅读当年的高考生物试题,每每让我感慨万千,总让我久久不能入睡。
本文试对近三年的生物高考试题作比较分析,以求对今后的高三复习备考有所启示。
一、近三年生物高考考点的分析比较下面以近三年理综生物全国卷(一)和(二)为例进行分析从上表所列来看,近年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很好地体现了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的特点。
全卷考查重点突出,各部分内容所占分数比例合理,全卷无偏题和超纲题,试题围绕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主干知识展开,题意明确、层次清晰、立意鲜明、设计新颖、表述较严谨、简洁流畅,能力要求与题型有机统一,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总体上看,各年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试题平和新颖,难度适中(1)平和新颖。
试题推陈出新、平和新颖、注重思辨、贴近生活、设问简明,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突出考查考生吸收、整合生物学科信息及用生物学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试题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第2、30(1)、31题。
图表题仍是今年考查获取信息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
从今年的试卷看,如第2、4、30题均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获取信息能力。
试题注重创新、关注现实、图文并茂,有利于考出考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总体上给人以平和新颖的感觉,符合考生实际。
(2)难度适中。
试卷体现基础、新颖,侧重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非选择题的难度梯度设置上,起点较低,层层设问,步步深入。
每个解答题中的第一个小问题,难度均较低,对全题的求解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解答此题都能得到一定的分值,有效控制了试题的区分度,使得都有“跳一跳”便可“摘到桃子”的感觉。
与2007年相比,生物试题难度适中、相对较易。
2.强调主干知识,兼顾覆盖试题凸显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考核。
从高考理综试卷浅析生物课的复习

1 0 10 8 ; 2 :0 :0( 依据报纸j 注 :国家考试中心官员介绍 20 年 与 题 以问题情景 、 , ( 02 知识视野 、 探究过程的三 向综台命题为构架。 —个知
理事 综合测试的考试 目标 可分为四个方面 第三方面的关于 } 能读懂 自然科学资料 的能力往往渗透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之中。现
由于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 ,利用我们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分析 ,
《 生物》 课本的章节进行逐章莲节的系统 复习。梳理每一章节 内容 、 使 知识重点较为集中 , 同时将有关磋 的内容进行综合归纳 , 对学生进行 思维 引导 , 让学生达到知其所 以然 的能力培养 目标 , 这样 有助 于学生
本技 能, 学的根本 , 是教 也是提 高质量的根本 所在
o
维普资讯
一
能力 以外 , 更重要 的是引导学生对 实验的原理 、 目的、 程序 、 现象 、
结论 的分析归纳总结 . 包括对正常实验现象 、 异常实验现象的分析
物
的 复
比较 , 以及 如何避 免实验失败 、 设计更好 的实验方案等 , 以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设计实验时, 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验 目的 、 验 宴 原理 、 能提供的宴验材料 , 所 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 技能进行精 心 的设计 , 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科学 、 准确 、 简明 、 可操作 , 特别要注意 避免其 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 要尽可能设立对照组 , 使实验结果
进 行归纳。
高考命题 中知识 点的范 围和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决不会超
出问题情景 , 十分注重与生 产、 生活 、 科技和社会时事热点的联系。 如“ 西部大开发”陆地生态 系统食物网、 、 小白鼠的实验等等 。
透析高考,深思生物教学——亟须还原其理科的本色

2012-09热点聚焦高中生物要背的那么多,为什么属于理科的范畴?我相信大多数人心里存在这样一个疑问。
不过教学中的这样一种现象会让你多少有点明白:高一、高二生物成绩占优势的是女生居多,而高三男生就反败为胜了。
女生的背功较好,男生的思维较好,可见高中生物的学习光靠背是达不到要求的,只有具备较强的理科思维才能应对。
生物属于理科,因为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需要抽象的思维,需要深入理解,尤其在“遗传与进化”这一模块中更是将理科的特点显现得淋漓尽致。
一、透析高考自从2008年江苏省高考自主命题后,因为选修采取了等级制而没有了分数的限制,所以,试卷难度加大,区分度明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题目新颖灵活。
有很多题目用新情境或实验作为背景,学生要会分析提取才能解决。
(2)题量多。
现在100分钟的试题与原来120分钟的题量相当甚至更多,学生思考、答题速度必须加快。
(3)思维量大。
试卷中出现多幅图或表,需要学生领悟并应用。
专家呼吁:现在的高考要与国际接轨,亟须还原生物学的理科本色,即注重理性思维和实验探究的考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综合度;纠正生物教学中的两个主要误区———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
具体分析近三年的高考卷,其中能体现理性思维的三个方面———遗传、实验、图表的数量与比例明显偏高,的确符合专家的预言和新课程改革的思路。
以下笔者进行了粗略统计:遗传类实验类图表数题量总分值占分比例题量总分值占分比例2010年114033.3%104537.5%14 2011年83025%124940.8%20 2012年104033.3%125545%14二、深思教学现状在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苦恼的不是学生不会思维,而是认为学生没有去背基础知识,因缺乏了基础,所以不会应用。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全力夯实基础,教师常常通过划重点、印知识点、反复默写等方式来加强,结果导致大多数女生沾沾自喜,大多数男生总是达不到要求而遭到训斥,还被罚抄重默,从而对生物学科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反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
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明显有“稳中求新,以稳为主”的特点。
而其“稳”主要体现在“注重基础,突出主干,难度不大”等。
与高考备考工作对照,我们认为,在教学方面有两大误区:一是练习题的选择上陷入宁多勿少的误区,大搞题海战。
二是复习导向陷入偏、难、怪的误区,对学生的训练拔的过高,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究其原因主要受所订成套试题和资料的束缚过多,不能灵活取舍。
最终导致学生在面对难度并不大的生物试题得分率不高。
在学生方面的问题:一是很多学生基础知识很不扎实,过分强调综合题的“新”与“大”,忽视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规律,导致对基本概念出现理解错误,痛失基础分。
二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在遇到新的题目时,不能准确把握题目的意思,从而不能准确选取课本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这与平时只重视做题,忽视课本、不认真听讲、懒得思考关系很大。
三是审题能力不强,心理上畏惧综合考试,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综合到一起试题量大,总怕时间不够,审题不够沉着,导致对关键词重视不够,答题角度出现偏离。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诸多方面的问题,针对现在高考试题难度不大,灵活性不断增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在教学中不要盲目追求知识容量,不要让难、偏、怪代替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下面就高中生物教学如何适应高考的要求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等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的习惯
高考试题起点不论怎么高,怎么“新、异、活”,它都得遵循大纲,落实在教材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题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说明教材是解决问题的原型。
在教学中要把教材挖透学精,特别要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上要改进,不要一味的灌输,
应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去发现问题,在主动学习的过程能更好的理解基础知识,记忆也会更永久。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大纲,正确处理重点与非重点、冷点与热点的关系。
高三复习方法也要转变,做到夯实基础,由“深挖洞”型向“广积粮”型转变。
学生也要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看教材,因为高考题一般会回避时下流行的各种教辅资料,在平时训练中要选择一些立意新、质量高,有代表性且知识迁移性强的试题。
二、加强图、表、坐标曲线题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生物教材中几乎每个章节都有大量的图表,这些图表简单明了的概括了生物的结构、生理过程等,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食物图、模式图、各种坐标图以及表格,引导学生认识、分析这些图表,理解图表所包括的内容,并能完成图表与文字的转换,以及图表间的相互转换。
由于图表题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往往能得到较好的区分度,因此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
图、表分析题的解题策略是:(1)仔细读题,抓住关键字或数据与教材相关内容联系,理解表格中的数据是解数据图表题的前提条件。
(2)围绕问题,从纵横两方面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归纳共同点和发掘不同点,选择所需信息进行作答是解数据图表题的最常用的方法。
坐标曲线题的解答策略是:生物坐标曲线图像题类型很多,但无论多么复杂的曲线,其关键就是数和形两大要素。
数就是图像中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形就是曲线的变化趋势,乃至将来的动态。
抓住关键,同时遵循下面的一般解题思路:(1)理解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2)找出关键的数,即重要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分析这些特殊的点,各代表什么生物学意义。
(3)揭示各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含义。
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
的变化{增加或减少}。
超过一定范围,随“横坐标量”的增加,“纵坐标量”的变化(增加或减少或者达到某种平衡状态)。
若为多重曲线变化图,先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或结论。
总的来说,生物坐标曲线图像题解题过程中,只要抓住了数和形这两大关键要素,不仅能将零乱的知识系统化,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学生对生物学基本原理的认识和基本生物学思想的建立。
三、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
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与人的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这就使很抽象的生物问题通过生活事例来理解就会变得容易。
所以生物课的教学是不能脱离实际的,在教学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给学生讲解问题,使学生一接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可以用学过的生物学知, 识进行解释,也就加深了, 要掌握的知识的印象。
如在讲生长素的时候,就向学生讲,盆栽的花的茎总是弯向光源,为什么呢?这和生长素的分布有关。
生长素的分布受日光照射的影响。
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很少,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生长素分布得多,生长得快,反之则慢。
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对生长素的生理功能也就记得比较主动了。
再如,讲无籽西瓜时,先提示学生:我们吃西瓜时,讨厌的是它里面有种子。
怎么办?想办法让西瓜不结种子,就是培养无籽西瓜。
接着向学生讲述了无籽西瓜的培育方法,然后上升到理论。
为什么它不结种子?这样学生一见到西瓜,就会想起讲过有关无籽西瓜的培育、原理等一系列知识。
学生对无籽西瓜的一些知识掌握得也就较扎实了。
在高三复习时也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关注生物科研、社会生产和生活(STS)实际等热点问题,把生物学基础与上述热点问题联系起来,用学过的生物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在上课前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传统课堂上仅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是很不够的,有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中,首先播放新闻短剧《生物圈II 号》,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引起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进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环保教育。
再比如,在讲述第五章第一节《生物的生殖》时,播放《多利羊的诞生》,通过这些短剧或影片的播放,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
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生物课堂上很多生命现象,生化反应,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如"DNA结构和复制"这一节,教师在引入新课之后,进而提问:那么我们体内的DNA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子的呢,它又是如何在我们与父母之间进行传递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观看DNA结构与复制,并思考几个问题1、DNA的结构单位,组成层次?2、DNA 复制的特点、过程,然后播放课件,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顺利地实现了重点、难点的突破。
五、在试题的选择上力求少而精。
学校在征订综合训练时,希望能多听取高三老师的意见,尽可能征订适合我们学生的试题。
同时,在综合训练后期,最好能1—2套由老师亲自命题的试题。
在高三复习阶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加大复习的容量,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把课本前后相关知识串联起来。
在选择试题时,能把题目中的信息,如图形等充分的展示出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复习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