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后三章知识点测试
安徽宣城市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5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造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古代造纸有六个步骤: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舂臼打烂、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都属于物理变化C.干雾过氧化氢空气消毒机在新冠抗疫中被广泛使用,其原理是利用过氧化氢的氧化性D.经分析嫦娥四号采样返回器带回的月球矿物含有 CaO·MgO·2SiO2,该物质属于氧化物答案:C解析:A.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万以上,高级脂肪酸酯相对分子质量没有达到万,故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B.第二步煮楻足火为燃烧过程,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C.H2O2利用其强氧化性破坏细菌或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使之失去生命基础而死亡,C正确;D.氧化物要求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此化合物含金属元素、硅元素、氧元素,故不属于氧化物,应为硅酸盐的改写形式,故该化合物属于硅酸盐,D错误;故答案选C。
2.漆酚(Urushiol)是生漆的主要成分,化工辞典对其组成与结构的描述如图。
下列对漆酚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漆酚可发生加成反应B.漆酚是混合物,难溶于水、可溶于苯C.生漆固化硬化过程伴随漆酚的聚合反应D.生漆是纯天然产物,对人体无毒无害答案:D解析:A.R基中含有不饱和键,所以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B. R基不同构成的漆酚分子式不同,所以漆酚是这一类混合物的统称,结构式中含有-OH,酚羟基,难溶于水,可溶于苯,故B正确;C.生漆成膜固化硬化过程认为先是生物化学过程,然后是化学物理聚合过程,故C正确;D.苯酚具有毒性,破坏皮肤细胞,故D错误;故选D。
3.酚醛树脂是最早生产和使用的合成树脂,其单体为苯酚和甲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苯酚和甲醛通过缩聚反应得到酚醛树脂B.甲醛和苯甲醛是同系物C.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为D.酚醛树脂俗称“电木”,是一种混合物,不易燃烧,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答案:B解析:A.苯酚和甲醛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酚醛树脂,此反应属于缩聚反应,A正确;B.苯甲醛中含苯环,与甲醛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B错误;C.酚羟基导致苯环上与羟基相邻的氢原子较活泼,两个氢原子与甲醛中的氧原子结合生成水,所以苯酚和甲醛通过缩聚反应得到的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为,C正确;D.酚醛树脂,又名电木,为高分子有机物,由于每个分子中聚合度不同,所以是混合物,酚醛树脂不易燃烧,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常用来生产电灯开关、插头中,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
初级会计第三章资产知识点

初级会计第三章资产知识点一、知识概述1. 货币资金①基本定义:货币资金就是企业拥有的、能直接用货币去衡量价值的钱,像现金、银行存款,还有其他货币资金(比如企业存到外地临时采购专户里的钱)。
②重要程度:在初级会计第三章资产里,货币资金可是开篇就讲的内容,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部分,是企业运营的基本保障。
说白了,企业每天的进进出出都离不开货币资金。
③前置知识:需要先对会计的基本概念有个了解,知道什么是资产、负债这些基本的会计要素。
就好比如果不知道房子是固定资产,那很难理解企业要用货币资金去购买固定资产这回事儿。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老板们每天都要看看自己手头有多少现金,银行账户里还有多少存款,能不能应付接下来的支出。
比如说要给员工发工资了,那得知道货币资金够不够。
2. 应收账款①基本定义:企业把东西卖给别人或者提供了服务,对方还没给钱,这就是应收账款。
比如说我开了个小店,把一批货赊账卖给了老客户,这笔钱在客户没有给我之前,就是应收账款。
②重要程度:这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对企业的现金流有很大的影响。
要是应收账款太多收不回来,企业可能就会资金周转困难。
③前置知识:要理解权责发生制,就是说只要企业提供了服务或者货物所有权转移了,就要确认收入,哪怕没收到钱,这时候就会有应收账款。
④应用价值:企业的财务人员要时刻盯着应收账款,定期去催账。
就像我之前工作的公司,有个销售把东西卖出去不管收款的事儿,最后年底一算,好多应收账款都逾期了,差点发不出年终奖。
3. 存货①基本定义:企业为了销售或者生产而持有的货物,像工厂里的原材料、百货商店里的商品、企业正在加工中的半产品等都是存货。
举个例子,面包店的面粉、面包,还有正在烤箱里烤的半成品面包,都是存货。
②重要程度:存货可以说是很多企业最大的资产之一。
对生产型企业,没有存货根本没法生产;对销售型企业,存货就是赚钱的家伙事儿。
③前置知识:得知道成本的核算方法,因为存货有各种成本,比如采购成本、加工成本等。
石家庄市一中实验学校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5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总结(提高培优)

一、选择题1.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材料,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制作N95型口罩的“熔喷布”,其主要组成为聚丙烯,聚丙烯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华为5G手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高性能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D.“蛟龙号”深潜器的外壳是特种钛合金,该钛合金比金属钛硬度高、耐高压、耐腐蚀答案:B解析:A.“熔喷布”的主要组成为聚丙烯,聚丙烯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项正确;B.芯片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B项错误;C.SiC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正确;D.钛合金材料具有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等特性,D项正确;答案选B。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甲醛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通过加聚反应又可以通过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B.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CH3COOH和C2H518OHC.紫外光谱法是用高能电子束轰击有机物分子,使之分离成带电的“碎片”,并根据“碎片”的某些特征谱分析有机物结构的方法D.2-溴丁烷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反应可以生成2种不同的烯烃答案:C解析:A.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加聚反应生成聚甲醛树脂,又可以与苯酚通过缩聚反应生成酚醛树脂, A项正确;B.结合酯化反应时羧酸脱-OH,醇脱H,则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为CH3COOH和C2H518OH, B项正确;C.质谱法是用高能电子束轰击有机物分子,使之分离成带电的“碎片”,并根据“碎片”的某些特征谱分析有机物结构的方法,C项错误;D.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连卤原子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和卤素原子同时消去生成烯烃,分别可知生成1-丁烯和2-丁烯, D项正确;答案选C。
3.漆酚(Urushiol)是生漆的主要成分,化工辞典对其组成与结构的描述如图。
下列对漆酚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漆酚可发生加成反应B.漆酚是混合物,难溶于水、可溶于苯C.生漆固化硬化过程伴随漆酚的聚合反应D.生漆是纯天然产物,对人体无毒无害答案:D解析:A.R基中含有不饱和键,所以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B. R基不同构成的漆酚分子式不同,所以漆酚是这一类混合物的统称,结构式中含有-OH,酚羟基,难溶于水,可溶于苯,故B正确;C.生漆成膜固化硬化过程认为先是生物化学过程,然后是化学物理聚合过程,故C正确;D.苯酚具有毒性,破坏皮肤细胞,故D错误;故选D。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汇总_一册全_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动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碰撞的特点:1、相互作用时间极短。
2.相互作用力极大,即内力远大于外力。
3、速度都发生变化。
一、实验的基本思路1、一维碰撞: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2、猜想与假设:一个物体的质量与它的速度的乘积是不是不变量?3、碰撞可能有很多情形。
例如两个物体可能碰后分开,也可能粘在一起不再分开。
二、需要考虑的问题①如何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
在固定的轨道上做实验——气垫导轨。
②怎样测量物体的质?用天平测量。
③怎样测量两个物体在磁撞前后的速度?速度的测量: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如利用匀速运动、平抛运动,并借助于斜槽、气垫导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来达到实验目的和控制实验条件。
④数据处理:列表。
参考案例一气垫导轨和光电门研究碰撞。
参考案例二利用单摆研究碰撞参考案例三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碰撞参考案例四利用平抛运动研究碰撞研究能量损失较小的碰撞时,可以选用参考案例二;研究碰撞后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的情况时,可以选用参考案例三。
参考案例四测出小球落点的水平距离可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计算出小球的水平初速度。
实验设计思想巧妙之处在于用长度测量代替速度测量。
16.2动量定理一、动量1、定义:把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ʋ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p,用公式表示为p = mʋ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每秒,符号是kg•m/s3、动量是矢量:方向由速度方向决定,动量的方向与该时刻速度的方向相同。
4、注意:物体的动量,总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动量,即具有瞬时性,故在计算时相应的速度应取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5、动量的变∆p①某段运动过程(或时间间隔)末状态的动量p',跟初状态的动量p的矢量差,称为动量的变化(或动量的增量),即p = p' - p。
物理选修3-5第一章试题及物理选修3-5知识点归纳

碰 撞 与 动 量 守 恒 单 元 测 试 题一. 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每题所给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正确。
)1.一个质量为0.3kg 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m/s 的速度撞在竖直墙壁上,碰撞后小球沿与原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大小∆V 和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冲量大小I 为( ) A. ∆V=0 B. ∆V=6m/s C. I =0 D. I =3.6m/s2.质量为m 的物体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斜面高h,物体从斜面顶端滑到斜面底端过程中( ) A.物体所受支持力的冲量为零B.物体所受支持力的冲量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C.物体所受重力的冲量方向沿斜面向下D.物体所受重力的冲量大小为θsin 2ghm3.关于冲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冲量就一定不为零B.只要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物体在任一Δt 时间内所受外力的合冲量就一定不为零C.如果力是恒力,则冲量的方向就是该力的方向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Δt 时间内所受外力的合冲量一定不为零4.篮球运动员接传 来的篮球时,通常要先伸出两臂迎接,手接触到球后,两臂随球迅速引至胸前,这样做可以( ) A.减小球对手作用力的冲量 B.减小球的动量变化率 C.减小球的动量变化量 D.减小球的动能变化量5.在空间某一点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分别竖直上抛、竖直下抛、水平抛出质量相等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经过t 秒(设小球均未落地)( )A.做上抛运动的小球动量变化最大B.三个小球动量变化大小相等C. 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动量变化最小D.三个小球动量变化相等6.把一支枪水平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当枪发射子弹时,关于枪、子弹、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枪和子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枪和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若不计子弹和枪筒之间的摩擦,枪、车、子弹组成的系统动量近似守恒D.枪、子弹、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7.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着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B 球在前,A 球在后,A M =1kg,B M =2kg, A V =6m/s,B V =2m/s.当A 球与B 球发生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可能为( )A.A V =5m/s,B V =2.5m/sB. A V =2m/s,B V =4m/sC. A V =-4m/s,B V =7m/sD. A V =7m/s,B V =1.5m/s8.自行火炮车连同炮弹的总质量为M,火炮车在·水平路面上以1V 的速度向右匀速行驶,炮管水平发射一枚质量为m 的炮弹后,自行火炮的速度变为2V ,仍向右行驶,则炮弹相对炮筒的发射速度0V 为( ) A.mmV V V m 221)(+- B.mV V M )(21- C.m mV V V m 2212)(+- D.mV V m V V m )()(2121---9.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沿着球心连线以相等速率相向而行,并发生碰撞,下列现象中可能发生的是( ) A.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相互分开 B.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C.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D.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人立于平板车上,人和车的总质量为M ,人与车以速度1V 在光滑水平面上 向东运动,当此人相对于车以速度2V 竖直跳起时, 车的速度变为( )A。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背诵知识点整理第3-5章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细胞膜(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最佳材料。
)1. 组成:主要为脂质(磷脂最多)和蛋白质,另有少量糖类(在膜的外侧)。
2.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3. 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有支持和保护功能。
三、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1. 细胞质基质:为代谢提供场所和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状、分裂、运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
2. 细胞器: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线粒体(双层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含少量DNA。
鉴定:用__健那绿___染料使其呈现__蓝绿色__。
●叶绿体(双层膜):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
类囊体上有色素,类囊体和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含少量的DNA。
●内质网(单层膜):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单层膜):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液泡(单层膜):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
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溶酶体(单层膜):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核糖体(无膜结构):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小结:★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非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含有少量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四、细胞核1. 结构:核膜:双层膜,有核孔(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必须通过核孔。
第3章 4.原子核的结合能 知识点讲解汇总附练习 高中物理选修3-5 Word版含答案

4.原子核的结合能[先填空]1.结合能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所释放的能量.2.质能关系(1)物体的能量与其质量的关系式E=mc2.(2)能量计算ΔE=Δmc2.3.质量亏损核反应中的质量减少称为质量亏损.[再判断]1.原子核的结合能就是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需要的能量.(×)2.质量亏损是因为这部分质量转化为能量.(×)3.质能方程E=mc2表明了质量与能量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后思考]有人认为质量亏损就是核子的个数变少了,这种认识对不对?【提示】不对.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即核子的个数不变,只是核子组成原子核时,仿佛变“轻”了一些,原子核的质量总是小于其全部核子质量之和,即发生了质量亏损,核子的个数并没有变化.1.对质量亏损的理解质量亏损,并不是质量消失,减少的质量在核子结合成核的过程中以能量的形式辐射出去了.物体质量增加,则总能量随之增加;质量减少,总能量也随之减少,这时质能方程也写为ΔE=Δmc2.2.核能的计算方法(1)根据质量亏损计算①根据核反应方程,计算核反应前后的质量亏损Δm.②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E=Δmc2计算核能.其中Δm的单位是千克,ΔE的单位是焦耳.(2)利用原子质量单位u和电子伏特计算根据1原子质量单位(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质量亏损的原子质量单位数乘以931.5 MeV,即ΔE=Δm×931.5 MeV.其中Δm的单位是u,ΔE的单位是MeV.1.(多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同时放出γ光子,核反应方程是11H+10n→21 H+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后氘核的质量一定小于反应前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B.反应前后的质量数不变,因而质量不变C.反应前后质量数不变,但会出质量亏损D.γ光子的能量为Δmc2,Δm为反应中的质量亏损,c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解析】核反应中质量数与电荷数及能量均守恒,由于反应中要释放核能,会出现质量亏损,反应中氘核的质量一定小于反应前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所以质量不守恒,但质量数不变,且能量守恒,释放的能量会以光子的形式向外释放,故正确答案为A、C、D.【答案】ACD2.(多选)关于质能方程,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导学号:22482045】A.质量减少,能量就会增加,在一定条件下质量转化为能量B.物体获得一定的能量,它的质量也相应地增加一定值C.物体一定有质量,但不一定有能量,所以质能方程仅是某种特殊条件下的数量关系D.一定量的质量总是与一定量的能量相联系的【解析】质能方程E=mc2表明某一定量的质量与一定量的能量是相联系的,当物体获得一定的能量,即能量增加某一定值时,它的质量也相应增加一定值,并可根据ΔE=Δmc2进行计算,故B、D对.【答案】BD3.取质子的质量m p =1.672 6×10-27kg ,中子的质量m n =1.674 9×10-27kg ,α粒子的质量m α=6.646 7×10-27kg ,光速c =3.0×108m/s.请计算α粒子的结合能.(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组成α粒子的核子与α粒子的质量差 Δm =(2m p +2m n )-m α 结合能ΔE =Δmc 2代入数据得ΔE =4.3×10-12J.【答案】 4.3×10-12J核能的两种单位两种方法计算的核能的单位分别为“J”和“MeV”,1 MeV =1×106×1.6×10-19J =1.6×10-13J.[先填空] 1.比结合能原子核的结合能ΔE 除以核子数A ,ΔEA称为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又叫平均结合能.2.核聚变和核裂变(1)核聚变:两个轻核结合成较重的单个原子核时会释放能量,这样的过程叫核聚变.两个氘核的聚变:21H +21H→42He.(2)核裂变:一个重核分裂为两个(或多个)中等质量的核时释放出能量,这样的过程叫核裂变.[再判断]1.原子核的核子数越多,比结合能越大.(×) 2.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3.由比结合能曲线可知,核聚变和核裂变两种核反应方式都能释放核能.(√) [后思考]裂变反应发生后,裂变反应生成物的质量增加还是减小?为什么?【提示】 减小.裂变反应释放大量的能量,所以发生质量亏损,反应后的质量减小.比结合能与原子核稳定的关系(1)比结合能的大小能够反映原子核的稳定程度,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难拆开,表示该原子核就越稳定.(2)核子数较小的轻核与核子数较大的重核,比结合能都比较小,表示原子核不太稳定;中等核子数的原子核,比结合能较大,表示原子核较稳定.(3)当比结合能较小的原子核转化成比结合能较大的原子核时,就可能释放核能.例如,一个核子数较大的重核分裂成两个核子数小一些的核,或者两个核子数很小的轻核结合成一个核子数大一些的核,都能释放出巨大的核能.4.下列关于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吸收能量B.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能量C.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因此它的结合能也一定越大D.重核与中等质量原子核相比较,重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都大【解析】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能量,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时吸收能量,A错误,B 正确;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但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其结合能不一定大,例如中等质量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比重核大,但由于核子数比重核少,其结合能比重核反而小,C、D选项错误.【答案】 B5.(多选)如图341所示是描述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m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曲线,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41A.将原子核A分解为原子核B、C一定放出能量B.将原子核D、E结合成原子核F可能吸收能量C.将原子核A分解为原子核B、F一定释放能量D.将原子核F、C结合成原子核B一定释放能量【解析】因B、C核子平均质量小于A的核子平均质量,故A分解为B、C时,会出现质量亏损,故放出核能,故A正确,同理可得B、D错,C正确.【答案】AC6.当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时,放出28.30 MeV的能量,当三个α粒子结合成一个碳核时,放出7.26 MeV的能量,则当6个中子和6个质子结合成一个碳核时,释放的能量约为________.【解析】6个中子和6个质子可结合成3个α粒子,放出能量3×28.30 MeV=84.9 MeV,3个α粒子再结合成一个碳核,放出7.26 MeV能量,故6个中子和6个质子结合成一个碳核时,释放能量为84.9 MeV+7.26 MeV=92.16 MeV.【答案】92.16 MeV对比结合能曲线的理解由曲线可知中等质量的核的比结合能最大,核最稳定.质量较大的重核裂变成中等质量的核要释放能量,质量较小的轻核聚变时也要释放能量.3.光的波粒二象性[先填空]1.光的散射:光在介质中与物体微粒的相互作用,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转,这种现象叫光的散射.蔚蓝的天空、殷红的晚霞是大气层对阳光散射形成的,夜晚探照灯或激光的光柱,是空气中微粒对光散射形成的.2.康普顿效应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原波长外,还发现了波长随散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的谱线.X射线经物质散射后波长变长的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3.康普顿的理论当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时,既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又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光子将能量hν的一部分传递给了电子,光子能量减少,波长变长.4.康普顿效应的意义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为光子说提供了又一例证.[再判断]1.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子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2.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说明光具有粒子性.(√)3.光子发生散射时,其动量大小发生变化,但光子的频率不发生变化.(×)4.光子发生散射后,其波长变大.(√)[后思考]1.太阳光从小孔射入室内时,我们从侧面可以看到这束光;白天的天空各处都是亮的;宇航员在太空中尽管太阳光耀眼刺目,其他方向的天空却是黑的.为什么?【提示】地球上存在着大气,太阳光经大气中的微粒散射后传向各个方向;而在太空中的真空环境下,光不再散射,只向前传播.2.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研究问题的角度有何不同?【提示】光电效应应用于电子吸收光子的问题,而康普顿效应应用于讨论光子与电子碰撞且没有被电子吸收的问题.1.对康普顿效应的理解(1)实验现象X射线管发出波长为λ0的X射线,通过小孔投射到散射物石墨上.X射线在石墨上被散射,部分散射光的波长变长,波长改变的多少与散射角有关.(2)康普顿效应与经典物理理论的矛盾按照经典物理理论,入射光引起物质内部带电粒子的受迫振动,振动着的带电粒子从入射光吸收能量,并向四周辐射,这就是散射光.散射光的频率应该等于粒子受迫振动的频率(即入射光的频率).因此散射光的波长与入射光的波长应该相同,不应该出现波长变长的散射光.另外,经典物理理论无法解释波长改变与散射角的关系.(3)光子说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假定X射线光子与电子发生弹性碰撞.①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有一部分能量传给电子,散射光子的能量减少,于是散射光的波长大于入射光的波长.②因为碰撞中交换的能量与碰撞的角度有关,所以波长的改变与散射角有关.2.康普顿的散射理论进一步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也有力证明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1.(多选)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关于康普顿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具动量B.康普顿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C.康普顿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D.当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后,其能量增加【解析】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B项错误,A、C项正确;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满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故二者碰撞后,光子要把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光子的能量会减少,D项错误.【答案】AC2.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子不仅具有能量,也有动量.如图431给出了光子与静止电子碰撞后电子的运动方向,则碰后光子可能沿__________方向运动,并且波长________(选填“不变”“变短”或“变长”).图431【解析】因光子与电子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所以碰撞之后光子和电子的总动量的方向与光子碰前动量的方向一致,可见碰后光子运动的方向可能沿1方向,不可能沿2或3方向;通过碰撞,光子将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能量减少,由ε=hν知,频率变小,再根据c=λν知,波长变长.【答案】 1 变长动量守恒定律不但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间的作用;康普顿效应进一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也再次证明了爱因斯坦光子说的正确性.[先填空]1.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既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性是指光的运动形态具有各种波动的共同特征,如干涉、衍射和色散等都有波动的表现.光的粒子性是指光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所交换的能量和动量具有不连续性,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等.(2)光子的能量和动量 ①能量:ε=h ν. ②动量:p =hλ.(3)意义能量ε和动量p 是描述物质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波长λ和频率ν是描述物质的波动性的典型物理量.因此ε=h ν和p =hλ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之间的密切关系.2.光是一种概率波光波在某处的强度代表着光子在该处出现概率的大小,所以光是一种概率波. [再判断]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2.光子数量越大,其粒子性越明显.(×)3.光具有粒子性,但光子又不同于宏观观念的粒子.(√) 4.光子通过狭缝后落在屏上明纹处的概率大些.(√) [后思考]1.由公式E =h ν和λ=hp,能看出波动性和粒子性的联系吗?【提示】 从光子的能量和动量的表达式可以看出,是h 架起了粒子性与波动性之间的桥梁.2.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在光屏上放上照相底片,并设法控制光的强度,尽可能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曝光时间短时,可看到胶片上出现一些无规则分布的点;曝光时间足够长时,有大量光子通过狭缝,底片上出现一些平行条纹,中央条纹最亮最宽.请思考下列问题:(1)曝光时间短时,说明什么问题?【提示】 少量光子表现出光的粒子性,但其运动规律与宏观粒子不同,其位置是不确定的.(2)曝光时间足够长时,说明什么问题?【提示】大量光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光波强的地方是光子到达的机会多的地方.(3)暗条纹处一定没有光子到达吗?【提示】暗条纹处也有光子到达,只是光子到达的几率特别小,很难呈现出亮度.1.对光的认识的几种学说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子通过双缝后,对某一个光子而言,不能肯定它落在哪一点,但屏上各处明暗条纹的不同亮度,说明光子落在各处的可能性即概率是不相同的.光子落在明条纹处的概率大,落在暗条纹处的概率小.这就是说光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动的规律来确定,因此说光是一种概率波.3.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22482062】A.光的频率越高,衍射现象越容易看到B.光的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显著C.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粒子性D.光的波粒二象性否定了光的电磁说【解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并不否定光的电磁说,只是说某些情况下粒子性明显,某些情况下波动性明显,故D错误.光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粒子性越明显,波动性越不明显,越不易看到其衍射现象,故B正确、A错误.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故C错误.【答案】 B4.(多选)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中央亮纹的光强占从单缝射入的整个光强的95%以上.假设现在只让一个光子能通过单缝,那么该光子( )A.一定落在中央亮纹处B.一定落在亮纹处C.可能落在亮纹处D.可能落在暗纹处【解析】根据光的概率波的概念,对于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可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落在中央亮纹处,可达95%以上.当然也可能落在其他亮纹处,还可能落在暗纹处,只不过落在暗处的概率很小而已,故只有C、D正确.【答案】CD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两点提醒1.光的干涉和衍射及偏振说明光具有波动性,而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是光具有粒子性的例证.2.波动性和粒子性都是光的本质属性,只是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不同.当光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时,表现出粒子的性质;少量或个别光子易显示出光的粒子性;频率高波长短的光,粒子性显著.大量光子在传播时表现为波动性;频率低波长长的光,波动性显著.对光子落点的理解1.光具有波动性,光的波动性是统计规律的结果,对某个光子我们无法判断它落到哪个位置,我们只能判断大量光子的落点区域.2.在暗条纹处,也有光子达到,只是光子数很少.3.对于通过单缝的大量光子而言,绝大多数光子落在中央亮纹处,只有少数光子落在其他亮纹处及暗纹处.。
物理3-5知识点总结

物理3-5知识点总结 学习是⼀个⼈终⽣都要⾯对的重要任务。
⾼中物理3-5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物理3-5知识点总结,⼀起来看看吧。
物理3-5知识点: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可以从两个侧⾯对动量进⾏定义或解释: ①物体的质量跟其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
②动量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种量度。
动量的表达式P=mv。
单位是kg.m/s。
动量是⽮量,其⽅向就是瞬时速度的⽅向。
因为速度是相对的,所以动量也是相对的。
2、动量守恒定律:当系统不受外⼒作⽤或所受合外⼒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实际情况有多种表达式,⼀般常⽤等号左右分别表⽰系统作⽤前后的总动量。
运⽤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以下⼏个问题: ①动量守恒定律⼀般是针对物体系的,对单个物体谈动量守恒没有意义。
②对于某些特定的问题, 例如碰撞、爆炸等,系统在⼀个⾮常短的时间内,系统内部各物体相互作⽤⼒,远⽐它们所受到外界作⽤⼒⼤,就可以把这些物体看作⼀个所受合外⼒为零的系统处理, 在这⼀短暂时间内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③计算动量时要涉及速度,这时⼀个物体系内各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惯性参照系的,⼀般取地⾯为参照物。
④动量是⽮量,因此“系统总动量”是指系统中所有物体动量的⽮量和,⽽不是代数和。
⑤动量守恒定律也可以应⽤于分动量守恒的情况。
有时虽然系统所受合外⼒不等于零,但只要在某⼀⽅⾯上的合外⼒分量为零,那么在这个⽅向上系统总动量的分量是守恒的。
⑥动量守恒定律有⼴泛的应⽤范围。
只要系统不受外⼒或所受的合外⼒为零,那么系统内部各物体的相互作⽤,不论是万有引⼒、弹⼒、摩擦⼒,还是电⼒、磁⼒,动量守恒定律都适⽤。
系统内部各物体相互作⽤时,不论具有相同或相反的运动⽅向;在相互作⽤时不论是否直接接触;在相互作⽤后不论是粘在⼀起,还是分裂成碎块,动量守恒定律也都适⽤。
3、动量与动能、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较。
动量与动能的⽐较: ①动量是⽮量, 动能是标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波粒二象性
1.黑体辐射规律:一方面随着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 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 的方向移动。
2.能量子:______认为振动着的带电粒子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ε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并且ε= ,ν是电磁波的频率,h 为普朗克常量,h=6.63⨯1034-J ·s 。
3.光电效应:光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W0:电子脱离某种金属克服阻力所做功的最小值叫__________.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h ν-W0;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EKm=_____________;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种金属都有发生光电效应的____频率和相应的波长.
4.康普顿效应:在研究电子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______(说明散射波的波长频率变____,能量变____),在散射过程中损失了能量,证明了光有动量;说明了光具有________性。
5.光子的动量,由于光子的能量是h ν,由相对论知E=mc 2,因此m=2c h ν,动量p=—
式中C 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取C=3.0×108m/s
6.电子的发现: ________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_________模型。
7.α粒子散射实验,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用α粒子轰击________,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___________________,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__________;极个别α粒子甚至沿原路____________,由此他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玻尔原子理论的三条假说(成功解释了______的光谱)
(1)电子绕核高速旋转时,并不向外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子的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级差公式:
能量公式:
半径公式:
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做__________,其他状态叫做________;基态和激发态的能量分别用E 1、E 2、E 3……表示。
9.原子跃迁
1.只发出或吸收特定________的光;
2.电离_____________即可电离
3.实物粒子E____________就可发生跃迁。
(如氢原子基态电子电离的电离能是13.6eV,只要等于或大于13.6eV的光子都能使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而发生电离,入射光的能量越大,原子电离后产生的自由电子的______越大。
)
10.原子核由_____和______组成;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同位素具有相同的
____和不同________.氕(H)、氘(2
1H)、氚(3
1
H)是_______的三种同位素。
11.原子核的衰变: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_______,原子核放出_____粒子或____粒子,放出后就变成新的原子核,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衰变前后的_____和______都守恒。
12.α衰变:A
Z X→4
2
-
-
A
Z
Y+4
2
He如:238
92
U→234
90
Th+4
2
He。
实质:发生一次α衰变,质
量数少___,中子数少________质子数少_____.
13.β衰变:
A Z X→A
Z1+
Y+0
1-
e;如:234
90
Th→234
91
Pa+0
1-
e。
实质:质量数______,一个中子_______成
一个______和________。
14.γ衰变:伴随着α衰变和β衰变同时发生;是高速光子流;频率很大,能量______.
15.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_______原子核衰变遵循的规律;半衰期由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部的本身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_____状态和_____状态无关。
半衰期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1919年卢瑟福发现质子:
14 7N+4
2
He→17
8
O+————
17.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9 4Be+4
2
He→——+1
n
18.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正电子:
27 13Al+4
2
He→ __P+1
n,30
15
P→30
14
Si+———
19.重核裂变: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链式反应:重核裂变时放出几个中子,再引起其它重核裂变而使裂变反应不断自动进行下去;_______原理;(2)能够发生链式反应铀235的体积一定要大于_____________.
20.轻核聚变: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又称_______反应;与重核裂变相比释放的核能_____;______爆炸原理;还是_____有发光原理,人类______控制热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