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高材0922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南京化工技师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南京化工技师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南京化工技师学院是公办的。
该校创办于1961年,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唯一一所为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院校,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全日制国家级重点学校。
一、学校概况南京化工技师学院位于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创办于1961年。
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唯一一所为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院校。
目前在校生已达4000余人。
学院依托中国石化集团南化公司和国家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办学,坚持“以稳定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为江苏地区培养了四万多名理论与实践并重、深受企业欢迎的蓝领精英,许多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企业的管理骨干、技术专家和岗位能手。
学院现已成为一所综合性职业院校,不仅传统的机电、化工专业继续发扬光大,而且还开设了适应现代发展的智能制造、现代服务贸易专业,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二、办学特点历史悠久:学校办学始于1961年。
五十年来,学校已为中国石化南化公司、中国石化扬子公司、国家级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和长三角地区培养、培训了20000多名理论与实践并重,科技与人文融通的适应时代要求,深受企业欢迎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企业的管理骨干、技术专家和岗位能手。
特色明显。
学校与特大型化工联合企业长期合作,造就了一支以教授、高级讲师、高级技师、讲师、工程师、技师等为主体,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在精细化工、化工操作、化工分析、高分子工艺、现代化工生产技术、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现代铆焊技术、化工机械维修、电子电工、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建设上形成了明显的特色,是长三角地区知名的化工专业特色学校。
管理先进:学校于2007年通过了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体系认证,并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
2008年学校又以高分通过国家高级技工学校的专家评审。
江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江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林少雄(江苏科技大学对外合作处,江苏镇江 212003)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了城镇当中,进行生活、就业,并成为了城镇中的社会就业主力军。
农民工自身的就业能力不仅成为其实现有效就业的关键因素,更成为了制约城镇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关注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本文将视角对准以“8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针对江苏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展开探究,通过对江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的分析,深入探究了其就业能力提升的具体影响因素,并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详细介绍了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江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影响因素;策略DOI: 10.12184/wspcyycx2WSP2516-415506.20200407根据2006年一份关于中国农民工社会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农民工共计2亿人,其中有61%为年龄在16岁到30岁的年轻人群,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崛起,并逐渐取代第一代农民工成为我国农民工群体主力。
“新生代农民工”一词,被首次以正式政策文件的形式提出是在国务院于2010年发布的一份《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文件指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2019年国家人社部再次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关注点专门印发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9—2022年)》,要求各地必须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水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党中央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将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问题、就业问题放在了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首要因素去着重对待。
一、江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称谓是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而言的,以90年代为分界线,在之前外出务工的为第一代农民工,在之后外出务工的为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构建的途径探索

的就应该 是最基本的工作技能 ,只有具备 工作的能力 才能为 自己的生 活创造 物质基础 ,进而在城市扎根生 活下去。因此政 府及相关部 门应 特 别关 注此类问题 ,对新生代农 民工加 以工作技能 的培训 。
2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的构建 2 . 1 新 生代农 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的宏观建设 从 宏观上来看 ,建设农 民工职 业教 育培训 模式 必须要 统筹 兼顾 , 协调各部 门之间 的发展关系 。建立一个适 合我 国发展的新生代 农民工 职业教育培训 体系 。首先 ,相关 部 门及组织 要处 理好 各 自的分工 问 题。例如 :政府部 门首先应该制定完 善的制度政 策 ,做好充足 的制度 保障 ,同时对新生代农 民工加 以积极 地引导 。而社会 则应为新 生代农 门工提供一个合适 的环境 ,减少偏见 。同时倡导新 生代农 民工 丰富个
有这样才能保 障我 国经济 的健康蓬勃 发展 。 1 . 2渴求融入城市 尽管他们并未对城 市有着 充分 的 了解 ,但这 并不能 阻挡 他们渴望 融人城市 的热情 。城市 的喧嚣与繁华无时无 刻不在吸 引他们 ,与相对 落后 的农村地 区相 比 ,城市无 疑具 有更大 的吸引力 。他们 渴望可 以像 正常 的城市居 民一样 生活在城市之 中并享 有相应 的一 些权力 ,但是 当 前 的不完善 的制 度政 策并不能保证新生代农 民工的这一需求。
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保障工作。同时做好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工
作 ,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制度来保 障其 合法权益不受侵 害 , 加 强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制教育 ,增强其法制观念。
3 . 3完善个人职业技能 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加各类职业培训活动, 更多的去了解社会的 需求 , 并不断地学习有关方面的知识,来完善 自 身的职业技能。同时要发 挥出其应有的勤劳 、 勇敢 、自 强不息以及不畏艰难 、勇攀高峰 的精神。紧 跟时代的步伐 ,随着社会的 进步发展而使自己也得到相应的进步。 3 . 4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在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的过程中, 还必须要做到提升个人的综 合素质。当前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劳动者 ,而个人素质不高往往会引起 社会矛盾 , 对于这类问 题新闻报道 已 屡见不鲜。因此 , 广大新生代农 民工 在提升 自 身工作技能的同时也不应忘记提升 自己的个人素质。
吴家印的简历1

基本信息:
姓名:
吴家印
性别:
男
民族:
汉
身高:
170CM
出生日期:
1986年12月03日
健康状况:
良好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应聘职位:
个人工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历:
2006年-2009年班级团支书
2005年-2006年院协会干事
2006年-2007年院协会主席
2005年-2008年英语周报发行员(获得江苏省优秀发行员称号)
2008年7月-2009年7月赛拉尼斯实习一年
大学期间做过家教,发过传单,做过公司校园代理等等
获得的荣誉:
所在班级为“江苏省先进班级”、“院优良学风班级”等
所在宿舍为“院文明宿舍”
06-07学年所在协会获得“团队春华奖”
05-06学年获得院五四评优“初露锋芒奖”
获得“优秀团干称号”等
毕业院校: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现场急救技术合格证。
专业课程:
高分子化学及工艺学化工生产安全基础知识
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改性
塑料助剂与配方化工工艺(化工原理)
粘合剂与涂料学高材专业英语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塑料原材料及产品学
橡胶原材料及产品学纤维原材料及产品学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语言能力:
具备一定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计算机水平:
计算机通过一级B
熟悉Windows,能够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
所学专业:
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与物流管理(双专科)
受教育培训经历:
基础课程:
基础化学,化工制图与CAD,工程数学,大学英语,大学体育,c语言,毛、邓论和“三个代表”概论,军事理论,电子商务实训,化工技术经济,电工电子技术,物流管理概论,化工基础,物流机械技术,物流考证,物流软件模拟实训,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机械基础,商品养护知识,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物流相关法规,物理化学等。
化工技能有处学

化工技能有处学
佚名
【期刊名称】《农家致富》
【年(卷),期】2007(000)023
【摘要】当前化工厂需要中、低层化工技能人才较多,对于普通的农村就业者来说,到哪去参加化工职业技术培训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是进行成人化工技术教育的专业院校。
该校是一所具有较长办学历史的老校。
拥有完善的教学实训设施。
校区占地面积685亩,校内实验、实训室(基地、中心)150个,校外实训基地40个,学院被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授牌“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
【总页数】1页(P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86
【相关文献】
1.厨工技能有处学
2.农机维修技能有处学
3.新职业技能有处学
4.糕点制作技能有处学
5.电动车维修技能有处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大 部分 人 在 制 造业 领 域 就 业 。这 一 群 体 在外 出 打
工的 1 . 5亿 农 民 工 中 占到 6 0 % 。同 时 , 随 着 城 市 ( 镇) 化 的推进 , 这 一 社 会 群 体 的 总 人 数 正 以 每 年
8 0 0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0 0万 人 的 速度 快 速 增 长 。十年 内该 群 体
所谓 “ 新生 代农 民工 ” , 主要是 指 8 0后 、 9 0后农 民工 。这 一群 体 的共 同特 征 是 文 化 素质 整 体 较高 :
受教 育程 度 较 高 , 职业 期 望值 较 高 , 物 质 和精 神 享 受要 求较 高 。他们 的工作 耐 受 力普 遍 较 低 , 绝 大 多 数 人不再 “ 亦 工亦农 ” , 而 是 纯粹 从 事第 二 、 三 产业 ,
城镇 落户 的可 能 性 大 大 减 小 。农 民 工 在 其 就 业 的 城市 没有户 口 , 带来 的影 响是 多 方 面 的 。在 就业 方
见》 ” ) 中首次使用的提法 , 《 意见》 要求采取有针对 性 的措施 , 着力解决新生代农 民工问题 , 让 新 生 代
农 民工 市 民化 。农 民工 市 民化 问 题 一 直 备 受 各 界 关注, 但 至今没 有得 到很好 的解 决 。
“ 新 生代农 民工 ” 是2 0 1 0年 中央 一 号 文 件 《 中 共 中央 国务 院关 于 加 大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力 度 进 一
步夯 实农 业农 村 发 展基 础 的若 干 意见 》 ( 简称“ 《 意
理制度 , 逐 步 取 消 了农 业 户 口 , 但 是 城 乡 身 份 区别 在短期 内依 然存在 , 由 于房 价较 高 和工 作 的 不稳 定 性, 新 生代 农 民工 落 户 的 前 提 条 件 比较 苛 刻 , 比如 “ 具有 合法 固定住所 和稳 定 生 活来 源 ” , 使 农 民工 在
“工学结合”培养高材行业蓝领人才的探索

1 6一
子材料改性 ”“ 、高分子材料性能检测” 整合为“ 高 分子材料成 型工 艺及 检测” 四大模块 , 而打破 从
—
维普资讯
塑料加 工
原有的教学模式 , 将整个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 艺连接起来 , 与实际的生产接轨 。让学生在学习
工教材 ,聘请企业技 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学 老师 。 实现“ 、 、 一体化教学。 教 学 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培养出符合职业岗
的过程 中讲整个理论知识 串联起来 , 形成一个真 位要求、 满足企业需求 的学生 , 让学生真正 成为 正的知识体系。 将理论课堂搬进 实训室 , 先实训 , “ 得 去 、 得 住 、 得 上 ” 实践 能 力 强 、 有 高 下 留 用 、 具
层次上进行实施 的, 的甚至直接照搬照抄把本 有
科院校的课程体系直接应用于高职院校。 然而现
在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体 系的不断成熟 , 国家对高 职教育的不断提高重视 ,加快改革 的步伐更加 , 我院今年 已经成为 了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 高
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是省骨干示范专业 ,工 “ 学结合” 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 改革 的重 点 , 在必 行 。课 程体 系 的改 革是 手 推 势
1 整合 课程 , 为建 立“ 工学结 合" 教 学模式提供保 障
高职学院原有教育 的课程体系 , 是在本科院 校的课程体 系基础 上进行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
认的“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典范。
18年我国正式引进合作教育概念 , 95 当时的
上海工程技术 大学纺织学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 学合作 , 采用 “ 一年三学期 , 工学交 替” 的模 式 。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基于江苏省常州市的实证调查

、
新 生代 农 民 工 的 内涵 和 特 征
安身立命 的强烈诉 求 ,也是 解决新 生代农 民工 问题
的必然 出路 。毋庸讳 言 ,这是 一个 十分艰难 和 复杂 的系统过程 ,因此 ,从理 论和 实践上 加强对 该 问题
的研究 ,是非常必要和迫切 的。 常州是苏南经济较 发达 的地市 级城市 之一 ,已 吸引来 自全 国各地 的农 民工 。据统计 ,目前 在常进
基金项 目:常州市哲学社会科 学基 金项 目、九三学社 常州市 委调研课 题 ( Y 0 ) D 0 3 、常州 市 “ 3 8 1工程 ” 资助项 目 “ 新生代农 民工市 民化 问题 及其对策分析 ” 。 作 者简介 :乔维德 ( 9 7一) 16 ,男 ,教授 ,江苏城市职业学 院常州学院科研处处长 。
当前 ,新生代农 民工 已成 为我 国城市化 建设 的
换。关注新生代农 民工 的城 市 融人 和 市 民化 问题 ,
重要力量 ,他们的生存 状况 如何 ,越来 越引 起党 和
政府 的高度重 视。2 1 0 0年 1月 3 1日国务 院发 布 的 中央一号文件 明确 指 出 ,要采 取 有 针对 性 的 措施 , 着力解决新 生代农 民工 问题 ,让新 生代 农 民工 在城
新生代农 民工是 指 出生在 2 0世纪 8 0年代 以后 ( 年龄在 1 7岁到 3 岁 之问 ) 1 ,户 口还 在农村 ,又在 2 0世纪九十年 代开始 相 继来 到城 市打 工 的农 民工。
而 19 9 0年 以 前 外 出 打 工 的 称 为 “ 一 代 农 民 工 ” 第 。 通 过 笔 者 对 在 常 6 5位 样 本 农 民工 ( 中新 生 代 农 4 其
( ) 就 业途 径 和 择 业 观 念 的 变化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