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
合集下载
第13章 镇痛药(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第一节 阿片类镇痛药
一、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阿片是罂粟科植物罂粟未成熟蒴果浆汁干燥物,含有20多种 生物碱。包括菲类的吗啡、可待因,异喹啉类的罂粟碱等。 • 菲类:吗啡和可待因,是主要镇痛成分。 • 异喹啉类:罂粟碱,无镇痛作用,有松弛平滑肌、 舒张血管
的作用。
123
• 阿片在16世纪已被广泛应用于镇痛、止泻、止咳、解除焦虑和 催眠。由于疗效显著,有“天赐良药”的美名。
3 耐受性和依赖性
机体对药物产生的适应性改变,一旦 停药产生难以忍受的不适感,如兴奋、
耐受性:长期用药(2-3周失腹)眠泻流后、泪甚,、至流虚C涕脱N、、S出意对汗识药、丧震失颤等、—呕—吐戒、
断症状(withdrawal syndrome)。
物敏感性降低,需要增加剂量达到原来的药效。
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吗啡类药物与阿片受体(μ) 结合,模拟内阿片肽样作用(1)
P PP
P
吗啡类药物与阿片受体(μ) 结合,模拟内阿片肽样作用(2)
P PP
P
EE E
阿片受体
阿片类药物作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内源性阿片肽 阿片类镇痛药
产生镇痛作用
激动阿片受体
Gi 抑制AC 促进K+外流 减少Ca2+内流
123
减弱或阻滞痛觉 信号传递
• 1803年首先从阿片中提取得到阿片生物碱吗啡纯品。
Papaver somniferum 罂粟
The word “morphine” came from Morpheus, the Greek god of dreams.
The beautiful, useful but “terrible” flower
镇痛药使用原则

镇痛药使用原则
镇痛药使用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适当的镇痛药剂型和用量。
2. 所用药物应具有较高的镇痛效果,但副作用尽可能小。
3. 一般应采取“起小剂量,逐步加量”的方法,来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4. 药物治疗前,应注意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考虑是否存在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史或其他相似疾病史等。
5. 取药时应按规定用药时间定时服用,并在药效作用时间结束前及时续药。
6. 必须严格遵循药物的贮存、使用和处理原则,不得随意乱用、弃药或借药。
7. 镇痛药治疗必须结合其他治疗措施,如理疗、物理疗法、心理治疗等。
总之,镇痛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了解药物的作用、要求、禁忌和注意事项,以及药品的副作用和风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治疗。
第十三章 镇痛类药物

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故临产前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吗啡
【药理作用】
✓ 中枢神经系统:镇痛和镇静、呼吸抑制、镇咳、催吐、缩 瞳、调节体温、其他
药
✓ 平滑肌:胃肠道、胆道、其他平滑肌
理
作 用
✓ 心血管系统: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 免疫系统:免疫抑制作用
吗啡
【中枢神经系统】
(1)镇痛镇静
疼痛由体感和情感两部分
【临床应用】
2. 心源性哮喘
吗啡
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的机制
吗啡
【临床应用】
3. 腹泻 阿片酊或复方樟脑酊——急、慢性消耗性腹泻
【不良反应】
1. 一般不良反应 治疗量引起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 低血压、呼吸抑制、皮肤瘙痒与红热等
【不良反应】
吗啡
2. 急性中毒
表现为昏迷、针尖样瞳孔缩小、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呼吸麻痹视致死的主要原因
吸收:口服吸收良好,但首过消除显著,口服生物利用度仅达25% 临床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皮下吸收不稳定,肌内注射吸收良好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0%,游离性药物迅速分布全身 代谢:M6G(10%),镇痛活性为吗啡4-6倍,极性强,不易进入中枢
M3G(60-70%),具有中枢毒性 排泄:代谢产物及原型药物经由肾脏排泄,少量经由胆汁和乳汁排泄
镇痛药分类
依据作用机制、缓解疼痛的强度及临床用途分为
镇痛药分类
阿片生物碱类:吗啡、可待因等
阿片类 人工合成镇痛药:哌替啶、曲马多、芬太尼等
镇
内源性阿片肽
痛
列入麻醉
药
药品管理
范围
其他镇痛类药物:罗通定、高乌甲素
第一节 阿片类镇痛药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吗啡
【药理作用】
✓ 中枢神经系统:镇痛和镇静、呼吸抑制、镇咳、催吐、缩 瞳、调节体温、其他
药
✓ 平滑肌:胃肠道、胆道、其他平滑肌
理
作 用
✓ 心血管系统: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 免疫系统:免疫抑制作用
吗啡
【中枢神经系统】
(1)镇痛镇静
疼痛由体感和情感两部分
【临床应用】
2. 心源性哮喘
吗啡
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的机制
吗啡
【临床应用】
3. 腹泻 阿片酊或复方樟脑酊——急、慢性消耗性腹泻
【不良反应】
1. 一般不良反应 治疗量引起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 低血压、呼吸抑制、皮肤瘙痒与红热等
【不良反应】
吗啡
2. 急性中毒
表现为昏迷、针尖样瞳孔缩小、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呼吸麻痹视致死的主要原因
吸收:口服吸收良好,但首过消除显著,口服生物利用度仅达25% 临床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皮下吸收不稳定,肌内注射吸收良好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0%,游离性药物迅速分布全身 代谢:M6G(10%),镇痛活性为吗啡4-6倍,极性强,不易进入中枢
M3G(60-70%),具有中枢毒性 排泄:代谢产物及原型药物经由肾脏排泄,少量经由胆汁和乳汁排泄
镇痛药分类
依据作用机制、缓解疼痛的强度及临床用途分为
镇痛药分类
阿片生物碱类:吗啡、可待因等
阿片类 人工合成镇痛药:哌替啶、曲马多、芬太尼等
镇
内源性阿片肽
痛
列入麻醉
药
药品管理
范围
其他镇痛类药物:罗通定、高乌甲素
第一节 阿片类镇痛药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镇痛类药物的作用原理

镇痛类药物的作用原理
镇痛类药物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阻断疼痛传导:镇痛药物可以通过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来减轻或消除疼痛感。
例如,麻醉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物可以阻断疼痛神经纤维的传导,使疼痛信号无法到达大脑。
2. 中枢镇痛作用:某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疼痛的感知和处理过程。
例如,阿片类药物可以通过与脑内的μ受体结合,抑制疼痛传递途径,减少疼痛的感知。
3. 抗炎作用:某些镇痛药物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
这些药物通常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或减少炎症反应来发挥作用。
4. 神经调节作用:有些药物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减轻或控制疼痛感。
例如,抗抑郁药物和抗惊厥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活动来降低疼痛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镇痛药物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
使用镇痛药物时,应根据疼痛的原因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常用的镇痛药物介绍

局部麻醉药
通过阻断神经纤维上的钠 离子通道,抑制神经冲动 的传导,从而产生局部麻 醉和镇痛作用。
镇痛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急性或慢性疼痛,如手术 后疼痛、创伤性疼痛、神经性疼痛、 癌性疼痛等。
禁忌症
对药物过敏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 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慎用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或慎用。
04
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
1 2
镇痛作用
吗啡是一种强效的镇痛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 系统,抑制疼痛感受。
适应症
主要用于缓解严重疼痛,如术后疼痛、癌症疼痛 等。
3
副作用
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便秘等。
芬太尼
镇痛作用
01
芬太尼是一种合成的强效镇痛药,镇痛效果快,作用时间短。
适应症
02
常用于手术麻醉前、中、后的镇痛,以及重症监护室的镇痛治
曲马多是一种合成的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μ-阿片受体而产 生镇痛作用。
口服或注射后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高, 半衰期约为6小时。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 产物无活性,经肾脏排泄。
适应症
注意事项
适用于中度和重度疼痛,如术后疼痛、创 伤疼痛、癌性疼痛等。也可用于慢性疼痛 的治疗。
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应遵医嘱谨慎 使用。禁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有严重 肝肾功能不全者。
常见副作用
阿片类镇痛药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呼吸抑制、恶心、呕吐、 便秘等。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和耐受性增加。
特殊人群使用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阿片 类镇痛药时需谨慎,应咨询医生并告知医生自身的身体情 况、药物过敏史等曲马多
第五章 镇痛药

收缩平滑肌(支气管、膀胱括约肌);
导致支气管哮喘、尿潴留。 ⑷ 对抗缩宫素兴奋子宫的作用,降低分 娩子宫张力, 产程延长。
临床应用
1、镇痛
•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 性锐痛(严重创伤、战伤、烧伤、晚期癌 症) • 胆绞痛和肾绞痛:加用M受体阻断药如阿托 品 • 心肌梗死剧痛 —— 镇静和扩血管,血压 正常方可使用。
五、用药护理
1.药物的相互作用 a. 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吩噻嗪类等中枢抑制药可增强本 类药物的作用,但对中枢的抑制 作用也增强; b.本类药物与肌松药合用,可增强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2.给药方法 本类药物多采用口服、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肌内注射时 要注意抽回血,不可误入静脉。
3.用药监护 a.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如有无眩晕、 恶心、呕吐、排尿困难、便秘、嗜睡、呼吸抑制等,定 时检测血压、呼吸的变化,一旦出现呼吸频率减慢、瞳 孔缩小等反应要及时通知医生,以免发生中毒; b.哌替啶注射后有人会有角膜麻痹现象,而失去角膜反 射,应警惕此现象发生; c.注意用药间隔时间不宜过短,应大于4h,以免发生耐 受性和依赖性。
3.急性中毒 原因:用量过大
表现: 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抑制、 血压下降、紫绀、少尿、 体温下降,甚至呼吸麻痹。 抢救: 人工呼吸,给氧, 用纳洛酮治疗
【禁忌症】
1. 分娩止痛及哺乳妇女
2.支气管哮喘及肺心病患者(因收缩
支气管及抑制呼吸)
3.颅脑损伤所致颅内压增高 4.肝功能严重减退患者。
可待因 1. 在体内脱甲基转化为吗啡后才产生作用;
镇痛药的分类
可分三类
阿片生物碱 类镇痛药
人工合成的 镇痛药
其他类
一、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
镇痛药

CH3
10
D
9H
1 11
B 15
8
14
2
12 A
13 C
7
E
34 HO
56
O
OH
11
吗啡.药理作用
中枢作用 1、镇痛作用 镇痛作用强大 慢性钝痛间断性锐痛 对意识无明显影响 兼有镇静和欣快
12
吗啡.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 特异性的阿片受体
–阿片受体亚型 :μ、κ、δ
• 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痛觉传入、整合、感受
21
吗啡.不良反应
• 过量致急性中毒 –昏迷、缩瞳、呼吸抑制、休克 –抢救:人工呼吸、呼吸兴奋药、适量 给氧、纳洛酮
22
吗啡.禁忌症
分娩止痛,哺乳期妇女止痛 支气管哮喘 肺心病 颅外伤
23
可待因
镇痛作用比吗啡弱(1/10~1/12) 镇咳作用比吗啡弱(1/4) 成瘾性的发生率比吗啡低 用于:中等程度疼痛的止痛和剧烈干咳
37
2.常见新型毒品种类
新型毒品常见于娱乐场所
①冰毒: 甲基苯丙胺,毒性强烈,吸食后严重损害 心脏、大脑组织,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引发暴 力行为。 ②摇头丸 :冰毒的衍生物,苯丙胺类为主要成分, 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在幻觉下常引发集体淫乱、 自残与攻击行为 ③K粉:氯胺酮,静脉全麻药,易让人产生性冲动, 所以又称为“迷奸粉”或“强奸粉”。
29
其他人工合成阿片类镇痛药
• 芬太尼 fentanyl
– 效价强度约为吗啡的80-100倍 – 与氟哌利多合用于神经组织镇痛术
• 美沙酮 methadone
– 药理作用与吗啡相当 – 剧痛及脱毒治疗
30
镇痛药物简介介绍

镇痛药物的作用是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或调节疼痛感受,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
镇痛药物的分类
非处方镇痛药
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常 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头 痛、关节痛等。
处方镇痛药
如阿片类药物和辅助镇痛药,常 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疼痛,如术 后疼痛、癌症疼痛等。
镇痛药物的作用机制
01
02
03
药物过敏史
对某些药物过敏的患者使用镇痛药物时需特别小心。
基础疾病
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血压、糖尿病 等,使用镇痛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
联合用药
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增加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
如何降低镇痛药物的风险
遵循医嘱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镇痛 药物,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改
过敏反应
如皮疹、瘙痒、荨麻疹等。
消化系统不适
如恶心、呕吐、胃痛、消化不 良等。
心血管事件
如血压下降、心率失常等,尤 其在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 中更易发生。
依赖性和成瘾性
长期使用镇痛药物可能导致身 体对其产生依赖,停药后可能 出现戒断症状。
镇痛药物的风险因素
年龄
老年人、儿童和新生儿使用镇痛药物时需特别谨慎。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非处方镇痛 药物时应特别谨慎,避免对胎儿或婴 儿造成不良影响。
03
处方镇痛药物
处方镇痛药物的种类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01
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
、关节痛等。
弱阿片类药物
02
如可待因、曲马多等,主要用于缓解中度至重度疼痛,如术后
长期使用处方镇痛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依 赖性和成瘾性,应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使 用。
镇痛药物的分类
非处方镇痛药
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常 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头 痛、关节痛等。
处方镇痛药
如阿片类药物和辅助镇痛药,常 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疼痛,如术 后疼痛、癌症疼痛等。
镇痛药物的作用机制
01
02
03
药物过敏史
对某些药物过敏的患者使用镇痛药物时需特别小心。
基础疾病
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血压、糖尿病 等,使用镇痛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
联合用药
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增加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
如何降低镇痛药物的风险
遵循医嘱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镇痛 药物,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改
过敏反应
如皮疹、瘙痒、荨麻疹等。
消化系统不适
如恶心、呕吐、胃痛、消化不 良等。
心血管事件
如血压下降、心率失常等,尤 其在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 中更易发生。
依赖性和成瘾性
长期使用镇痛药物可能导致身 体对其产生依赖,停药后可能 出现戒断症状。
镇痛药物的风险因素
年龄
老年人、儿童和新生儿使用镇痛药物时需特别谨慎。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非处方镇痛 药物时应特别谨慎,避免对胎儿或婴 儿造成不良影响。
03
处方镇痛药物
处方镇痛药物的种类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01
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
、关节痛等。
弱阿片类药物
02
如可待因、曲马多等,主要用于缓解中度至重度疼痛,如术后
长期使用处方镇痛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依 赖性和成瘾性,应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使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2) 6位氧化,7,8位还 原,14位取代
26
(3) 17位结构修饰
将吗啡的N-CH3 用其他烷基、链 烯烃或芳烃基取代,其中镇痛活性 最强的是N-β- 苯乙基去甲吗啡( Nβ- phenylthylnormophine),镇痛 作用比吗啡强14倍左右。
将吗啡的N-CH3 用烯丙基取代, 得到烯丙吗啡(Nalorphine),具 有激动-拮抗双重作用,作为拮抗剂 可以拮抗吗啡的全部生理作用,单 独作为镇痛药,几乎无成瘾性,但 它在镇痛剂量时有严重的焦虑、致 幻等精神症状,不能用于临床。
• 水溶液遇常见生物碱试剂,能生成沉淀 --苦酮酸 --甲基橙 加入NaOH溶液,析出 游离碱
临床作用 • 为阿片受体激动剂 --镇痛效果比吗啡、哌 替啶强 • 适用于各种剧烈疼痛 • 显著镇咳作用 • 毒性大 • 成瘾性小(主要用于海洛因成瘾的戒断 治疗)
其他开链的镇痛药物
盐酸右丙氧酚(达尔丰)是μ受体激动剂,镇痛作用比较弱, 几乎没有镇咳作用,成瘾性小,适用于中度和轻度疼痛; 左旋体用作镇咳药物。 右吗拉胺缓解重度疼痛,同时具有镇咳作用。
N [O] O 吗啡 HO
N
N
O N +
O
HO
OH
OH HO 伪吗啡
O
OH HO O N-氧化吗啡 OH
15
b. 吗啡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影响
pH=4最稳定,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极易被氧化;
吗啡注射液,pH=3-5,充入氮气,加焦亚硫酸钠、 亚硫酸氢钠等抗氧化剂。
16
(3) 脱水及分子重排
吗啡与酸性条件加热,经分子重排可生成阿扑吗啡
结构特点
•
天然吗啡具有左旋光性,由5个环稠合而成的刚性结构,属部分氢 化菲核(phenanthrene)。 B/C环呈顺式,C/D环呈反式,C/E环呈顺式,C5,C6,C14上的氢与D 环顺势,分子中有5个手性中心(5R,6S,9R,13S,14R)。
•
•
吗啡的镇痛活性与其立体结构严格相关,仅(-)-吗啡有活性。
双键可被还原,活 性及成瘾性均增加
R1O
O 7
6 5 13
H N R2
羟基被烃基化、酯化、 氧化成酮或去除,活性 及成瘾性均增加
N为镇痛活性的关键, 可被不同取代基取代, 可从激动剂转为拮抗剂
23
(1) 3,6位结构改造:
24
C3-OH的改造 可待因( Codeine )
可待因具左旋光性。在阿片中含量较低,主要以吗 啡为原料经甲基化反应制备。 可待因分子中无游离酚羟基,性质较吗啡稳定,但 遇光仍易变质,需避光保存。 可待因为弱m激动剂,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20,是临 床上最有效的镇咳药,有中度成瘾性。
2. 苯并吗喃类
HO A B D H H N
R=-CH2CH2C6H5 R=-CH2CH=C(CH3)2 R=-(CH2)3COC6H4F
非那佐辛 喷他佐辛 氟痛新
左啡诺
苯并吗喃
非那佐辛m受体激动剂,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0倍 喷他佐辛m的受体微弱拮抗剂, k受体激动剂,成瘾性小
喷他佐辛
• • • • • • • 第一个用于临床的非成瘾性阿片类合成镇痛药 3个手性中心,左旋体活性强20倍 6,11位甲基呈顺式构型 用消旋体 作用k受体 副作用小,成瘾性小 阿片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大计量是有轻度拮抗吗 啡的作用
12
A
E
C B D
性质
(1) 酸碱性 吗啡结构中3位有酚羟基,呈弱酸性;17位的叔氮 原子呈碱性; -酸碱两性,临床上常用其盐酸盐
14
(2) 还原性
a. 3位酚羟基的存在,使吗啡及其盐的水溶液不稳定, 放臵过程中,受光催化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变色, 生成毒性大的双吗啡(或称伪吗啡)和N-氧化吗啡。
吗啡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N 为镇痛活性的关键,
基本药效团
N
10 1 2 11 B 9
可被不同取代基取代, 可从激动剂转为拮抗剂
R3 H
8 14
D
13
双键可被还原,活 性和成瘾性均增加
7
A
3 4
12
C
5 6
E
R 1O
O
OR 2
酚羟基被醚化、酰化, 活性及成瘾性均下降, 酚羟基为必需基团
羟基被烃基化、酯化、 氧化成酮或去除,活性 及成瘾性均增加
27
(4) 7,8位双键的改造
羟吗啡酮的衍生物纳洛酮(Naloxone)及 纳曲酮(Naltrexone)为阿片受体的纯拮抗 剂,小剂量能迅速逆转吗啡类作用,临床 上用作吗啡类药物中毒的解救药,也可以
用作研究阿片受体的工具药。
28
盐酸纳洛酮
• 阿片受体纯拮抗剂 --拮抗强度依次:m>k>d • 用作为麻醉药过量的 解毒剂 • 吗啡受体研究的重要工具
m受体激动剂,左旋体镇痛活性大于右旋体(约20倍),临床用其外消旋体。
•镇痛作用与吗啡相当,并可镇咳,可口服。中毒剂量与有效剂量相当,有 强烈的呼吸抑制。成瘾性较小。
•作戒毒药物,对显著,戒断症状控制疗效脱毒治疗成功率高。
•用外消旋体
48
结构特点
• 开链化合物 • 具有吗啡的哌啶环相似构象
鉴别反应
N-取代基对活性影响不大
44
将羰基和氧交换:
活性增强,短时作用 但代谢产物有毒,只能外用。
将O换成N:
强效短时,镇痛活性强于吗啡,成瘾性弱。
45
短效脂溶性药物, 用量小,副作用小
速效强效麻醉性镇痛 药,起效快,时间短
46
4.氨基酮类(开链类)
芴
47
盐酸美沙酮(Methadone Hydrochloride)
•为m阿片受体强激动剂,镇痛作用强,还有一些镇咳和镇静 作用,临床上用于抑制剧烈疼痛及麻醉前给药。 •不良反应较多,成瘾性强,滥用危害极大。 •需按国家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条例》管理。
20
• 60~70%的吗啡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 1%脱甲基 成去甲基吗啡 --活性低,毒性大 • 20%为游离型主要经肾脏排出
7
镇痛药的分类
• 按来源分类 --吗啡类镇痛药(天然
)
--合成镇痛药
一、吗啡及其衍生物
罂粟,是鸦片、吗啡(Morphine)、海洛英的原植物
Morpheus 【希腊神】摩尔莆神(睡梦之神)
9
阿片成分
• 吗 啡 10 %
N
• • •
可待因 蒂巴因 罂粟碱
0.5 % 0.2 % 1.0 %
HO
O
OH
•临床上用于外伤性疼痛和平滑肌痉挛,分娩时镇痛及癌症患 者晚期缓解疼痛,临床上应用广泛。
40
理化性质
• 常温下在空气中稳定 • 容易吸潮,应密闭保存 • 酸催化下易水解,pH=4时短时间煮沸部 分解
代谢
• 主要代谢物为哌替啶酸、去甲哌替啶和 去甲哌替啶酸 •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肾脏排泄
合成
结构改造:
32
二、合成镇痛药
1. 吗啡喃类 2. 苯并吗喃类 3. 哌啶类 4. 氨基酮类 5. 其他合成镇痛药物
33
合成镇痛药分类
开链
N O
HO A B D H H N
吗啡喃
A
R1
苯基哌啶
HO A
D
N
苯并吗喃
R2
RB1 D H
H N
34
1. 吗啡喃类
说明吗啡E环对活性无影响 左啡诺构型与天然吗啡相同 布托啡诺是 k受体激动剂,m受体拮抗剂
55
To most of modern pharmacologists the receptor is like a beautiful but remote lady. He has written her many a letter and quite often she has answered those letters. From these answers the pharmacologist has built himself an image of this fair lady. He cannot, however, truly claim ever to have seen her, although one day he may do so.
--多巴胺受体的激动剂,可兴奋中枢的呕吐中 心,作为催吐剂。
17
阿扑吗啡的性质
• 具有邻苯二酚结构 • 易被氧化
(4) 鉴定反应
a 铁氰化钾+三氯化铁作用 b 中性三氯化铁试液 c 甲醛硫酸试液 d 钼酸铵硫酸溶液
吸收与代谢
•吗啡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但肝脏中的首过效应显著,生 物利用度低,常皮下注射使用。
N
•
那可丁
6.0 %
O
CH3O
O
OH
O
N O O O O
O O N O
O
O H N O
10
O
O
吗啡概述
• • • • • • 1806年 1847年 1925年 1952年 1968年 1970s 从阿片中发现与分离出吗啡 吗啡结构的分子式确定 化学结构的确定 吗啡全合成工作完成 完成绝对构型的研究 逐渐揭示其作用机制
病理生理意义:疼痛是直接作用于身体的伤害性
刺激在脑内的对应,也是一种保护性警觉功能;
但剧烈疼痛不仅使病人感觉痛苦,而且常伴随情
绪、心血管、呼吸等异常,甚至休克。
3
镇痛药
是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地缓 解 或 消 除 痛 觉 的 阿 片 样 镇 痛 剂 ( Opioid agents)。
镇痛药可以减轻由疼痛引起的不愉快情 绪,如恐惧、紧张、焦虑、不安等,但并 不影响意识,也不干扰神经冲动传导,其 中大部分为麻醉性(或成瘾性)镇痛药( Narcotic analgesics)。
(2) 6位氧化,7,8位还 原,14位取代
26
(3) 17位结构修饰
将吗啡的N-CH3 用其他烷基、链 烯烃或芳烃基取代,其中镇痛活性 最强的是N-β- 苯乙基去甲吗啡( Nβ- phenylthylnormophine),镇痛 作用比吗啡强14倍左右。
将吗啡的N-CH3 用烯丙基取代, 得到烯丙吗啡(Nalorphine),具 有激动-拮抗双重作用,作为拮抗剂 可以拮抗吗啡的全部生理作用,单 独作为镇痛药,几乎无成瘾性,但 它在镇痛剂量时有严重的焦虑、致 幻等精神症状,不能用于临床。
• 水溶液遇常见生物碱试剂,能生成沉淀 --苦酮酸 --甲基橙 加入NaOH溶液,析出 游离碱
临床作用 • 为阿片受体激动剂 --镇痛效果比吗啡、哌 替啶强 • 适用于各种剧烈疼痛 • 显著镇咳作用 • 毒性大 • 成瘾性小(主要用于海洛因成瘾的戒断 治疗)
其他开链的镇痛药物
盐酸右丙氧酚(达尔丰)是μ受体激动剂,镇痛作用比较弱, 几乎没有镇咳作用,成瘾性小,适用于中度和轻度疼痛; 左旋体用作镇咳药物。 右吗拉胺缓解重度疼痛,同时具有镇咳作用。
N [O] O 吗啡 HO
N
N
O N +
O
HO
OH
OH HO 伪吗啡
O
OH HO O N-氧化吗啡 OH
15
b. 吗啡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影响
pH=4最稳定,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极易被氧化;
吗啡注射液,pH=3-5,充入氮气,加焦亚硫酸钠、 亚硫酸氢钠等抗氧化剂。
16
(3) 脱水及分子重排
吗啡与酸性条件加热,经分子重排可生成阿扑吗啡
结构特点
•
天然吗啡具有左旋光性,由5个环稠合而成的刚性结构,属部分氢 化菲核(phenanthrene)。 B/C环呈顺式,C/D环呈反式,C/E环呈顺式,C5,C6,C14上的氢与D 环顺势,分子中有5个手性中心(5R,6S,9R,13S,14R)。
•
•
吗啡的镇痛活性与其立体结构严格相关,仅(-)-吗啡有活性。
双键可被还原,活 性及成瘾性均增加
R1O
O 7
6 5 13
H N R2
羟基被烃基化、酯化、 氧化成酮或去除,活性 及成瘾性均增加
N为镇痛活性的关键, 可被不同取代基取代, 可从激动剂转为拮抗剂
23
(1) 3,6位结构改造:
24
C3-OH的改造 可待因( Codeine )
可待因具左旋光性。在阿片中含量较低,主要以吗 啡为原料经甲基化反应制备。 可待因分子中无游离酚羟基,性质较吗啡稳定,但 遇光仍易变质,需避光保存。 可待因为弱m激动剂,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20,是临 床上最有效的镇咳药,有中度成瘾性。
2. 苯并吗喃类
HO A B D H H N
R=-CH2CH2C6H5 R=-CH2CH=C(CH3)2 R=-(CH2)3COC6H4F
非那佐辛 喷他佐辛 氟痛新
左啡诺
苯并吗喃
非那佐辛m受体激动剂,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0倍 喷他佐辛m的受体微弱拮抗剂, k受体激动剂,成瘾性小
喷他佐辛
• • • • • • • 第一个用于临床的非成瘾性阿片类合成镇痛药 3个手性中心,左旋体活性强20倍 6,11位甲基呈顺式构型 用消旋体 作用k受体 副作用小,成瘾性小 阿片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大计量是有轻度拮抗吗 啡的作用
12
A
E
C B D
性质
(1) 酸碱性 吗啡结构中3位有酚羟基,呈弱酸性;17位的叔氮 原子呈碱性; -酸碱两性,临床上常用其盐酸盐
14
(2) 还原性
a. 3位酚羟基的存在,使吗啡及其盐的水溶液不稳定, 放臵过程中,受光催化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变色, 生成毒性大的双吗啡(或称伪吗啡)和N-氧化吗啡。
吗啡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N 为镇痛活性的关键,
基本药效团
N
10 1 2 11 B 9
可被不同取代基取代, 可从激动剂转为拮抗剂
R3 H
8 14
D
13
双键可被还原,活 性和成瘾性均增加
7
A
3 4
12
C
5 6
E
R 1O
O
OR 2
酚羟基被醚化、酰化, 活性及成瘾性均下降, 酚羟基为必需基团
羟基被烃基化、酯化、 氧化成酮或去除,活性 及成瘾性均增加
27
(4) 7,8位双键的改造
羟吗啡酮的衍生物纳洛酮(Naloxone)及 纳曲酮(Naltrexone)为阿片受体的纯拮抗 剂,小剂量能迅速逆转吗啡类作用,临床 上用作吗啡类药物中毒的解救药,也可以
用作研究阿片受体的工具药。
28
盐酸纳洛酮
• 阿片受体纯拮抗剂 --拮抗强度依次:m>k>d • 用作为麻醉药过量的 解毒剂 • 吗啡受体研究的重要工具
m受体激动剂,左旋体镇痛活性大于右旋体(约20倍),临床用其外消旋体。
•镇痛作用与吗啡相当,并可镇咳,可口服。中毒剂量与有效剂量相当,有 强烈的呼吸抑制。成瘾性较小。
•作戒毒药物,对显著,戒断症状控制疗效脱毒治疗成功率高。
•用外消旋体
48
结构特点
• 开链化合物 • 具有吗啡的哌啶环相似构象
鉴别反应
N-取代基对活性影响不大
44
将羰基和氧交换:
活性增强,短时作用 但代谢产物有毒,只能外用。
将O换成N:
强效短时,镇痛活性强于吗啡,成瘾性弱。
45
短效脂溶性药物, 用量小,副作用小
速效强效麻醉性镇痛 药,起效快,时间短
46
4.氨基酮类(开链类)
芴
47
盐酸美沙酮(Methadone Hydrochloride)
•为m阿片受体强激动剂,镇痛作用强,还有一些镇咳和镇静 作用,临床上用于抑制剧烈疼痛及麻醉前给药。 •不良反应较多,成瘾性强,滥用危害极大。 •需按国家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条例》管理。
20
• 60~70%的吗啡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 1%脱甲基 成去甲基吗啡 --活性低,毒性大 • 20%为游离型主要经肾脏排出
7
镇痛药的分类
• 按来源分类 --吗啡类镇痛药(天然
)
--合成镇痛药
一、吗啡及其衍生物
罂粟,是鸦片、吗啡(Morphine)、海洛英的原植物
Morpheus 【希腊神】摩尔莆神(睡梦之神)
9
阿片成分
• 吗 啡 10 %
N
• • •
可待因 蒂巴因 罂粟碱
0.5 % 0.2 % 1.0 %
HO
O
OH
•临床上用于外伤性疼痛和平滑肌痉挛,分娩时镇痛及癌症患 者晚期缓解疼痛,临床上应用广泛。
40
理化性质
• 常温下在空气中稳定 • 容易吸潮,应密闭保存 • 酸催化下易水解,pH=4时短时间煮沸部 分解
代谢
• 主要代谢物为哌替啶酸、去甲哌替啶和 去甲哌替啶酸 •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肾脏排泄
合成
结构改造:
32
二、合成镇痛药
1. 吗啡喃类 2. 苯并吗喃类 3. 哌啶类 4. 氨基酮类 5. 其他合成镇痛药物
33
合成镇痛药分类
开链
N O
HO A B D H H N
吗啡喃
A
R1
苯基哌啶
HO A
D
N
苯并吗喃
R2
RB1 D H
H N
34
1. 吗啡喃类
说明吗啡E环对活性无影响 左啡诺构型与天然吗啡相同 布托啡诺是 k受体激动剂,m受体拮抗剂
55
To most of modern pharmacologists the receptor is like a beautiful but remote lady. He has written her many a letter and quite often she has answered those letters. From these answers the pharmacologist has built himself an image of this fair lady. He cannot, however, truly claim ever to have seen her, although one day he may do so.
--多巴胺受体的激动剂,可兴奋中枢的呕吐中 心,作为催吐剂。
17
阿扑吗啡的性质
• 具有邻苯二酚结构 • 易被氧化
(4) 鉴定反应
a 铁氰化钾+三氯化铁作用 b 中性三氯化铁试液 c 甲醛硫酸试液 d 钼酸铵硫酸溶液
吸收与代谢
•吗啡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但肝脏中的首过效应显著,生 物利用度低,常皮下注射使用。
N
•
那可丁
6.0 %
O
CH3O
O
OH
O
N O O O O
O O N O
O
O H N O
10
O
O
吗啡概述
• • • • • • 1806年 1847年 1925年 1952年 1968年 1970s 从阿片中发现与分离出吗啡 吗啡结构的分子式确定 化学结构的确定 吗啡全合成工作完成 完成绝对构型的研究 逐渐揭示其作用机制
病理生理意义:疼痛是直接作用于身体的伤害性
刺激在脑内的对应,也是一种保护性警觉功能;
但剧烈疼痛不仅使病人感觉痛苦,而且常伴随情
绪、心血管、呼吸等异常,甚至休克。
3
镇痛药
是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地缓 解 或 消 除 痛 觉 的 阿 片 样 镇 痛 剂 ( Opioid agents)。
镇痛药可以减轻由疼痛引起的不愉快情 绪,如恐惧、紧张、焦虑、不安等,但并 不影响意识,也不干扰神经冲动传导,其 中大部分为麻醉性(或成瘾性)镇痛药( Narcotic analge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