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比较

合集下载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比较.ppt

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比较.ppt
镇痛药的镇痛作 用比较
目的与要求
1.观察哌替啶与罗通定的镇痛效应。 2.掌握镇痛实验的扭体法。
实验原理
1.各种强烈的伤害性刺激均可引起疼痛反应。
2.常用的镇痛实验方法有:热板法(55℃)、压尾
法、扭体法几种。其中扭体法较适于筛选解 热镇痛抗炎药。
3.某些化学刺激物(如酒石酸锑钾、醋酸溶液等) 注入小鼠腹腔内,可对腹膜产生刺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起 小鼠腹腔深部大面积出现持久的疼痛,从而 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腹部内凹,后肢 伸展,臀部高起,蠕行)。
4.镇痛药因能抑制疼痛反射,故能减少产生 “扭体”反应的动物数目。
实验材料
动物:小白鼠(18~22g)9只/组 药品:0.2%盐酸哌替啶溶液、0.2%硫酸罗通
定溶液、0.05%酒石酸锑钾溶液(或0.6% 醋酸溶液)、生理盐水 器材: 1ml注射器4支;钟罩3个、粗天秤1架
方法与步骤
1. 将9只小白鼠称重后随机分为甲、乙、丙三 组,每组3只。甲组每鼠腹腔注射0.2%盐酸 哌 替 啶 溶 液 0.1ml/10g ; 乙 组 每 鼠 腹 腔 注 射 0.2%硫酸罗通定溶液0.1ml/10g;丙组每鼠腹 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100%
结果
哌替啶与罗通定镇痛作用比较
组别
鼠数(只)
有扭体反 应鼠数
无扭体反 应鼠数
镇痛百分 率(%)
哌替啶组
罗通定组
对照组
讨论
1.哌替啶与罗通定的镇痛作用有何不同? 2.哌替啶 与罗通定在临床应用上有何差异?
注意事项
1.酒石酸锑钾溶液宜用时新配,久置会使其作 用减弱。
2.给药组与对照组的扭体反应发生率减少50% 以上时,才能认为有镇痛效力。

盐酸哌替啶片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针对癌痛的镇痛效果对比

盐酸哌替啶片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针对癌痛的镇痛效果对比

盐酸哌替啶片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针对癌痛的镇痛效果对比盐酸哌替啶片和盐酸羟考酮控释片都是常用的镇痛药物,用于缓解患者因癌痛而导致的疼痛。

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镇痛效果。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这两种药物进行比较,帮助患者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一、药物特性盐酸哌替啶片属于弱阿片类药物,可以通过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加强镇痛效果,其作用机制是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µ受体结合,从而减少疼痛信号的传输。

盐酸哌替啶片的作用时间较短,需要多次口服维持药物的效果。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药物,在扭曲疼痛和强烈疼痛的情况下,它可以提供更长时间的疼痛缓解。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可以通过减少疼痛信号的输送,从而消除患者的疼痛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属于强制性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性。

二、镇痛效果盐酸哌替啶片和盐酸羟考酮控释片都在治疗患者的癌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两种药物都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并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相对于盐酸哌替啶片,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可以提供更长时间的镇痛效果,更适合缓解患者在睡眠中出现的疼痛。

此外,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癌痛状态,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更适合使用,因其对疼痛的控制更为稳定,同时减少了药物的次数,达到更好地缓解疼痛的效果。

总体上,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是一种更强效的选项,对于那些扭曲疼痛和长时间疼痛的患者更为适用。

盐酸哌替啶片则更适合短时间的镇痛,同时也可以通过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来增强其效果。

总的来说,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使用药物,以减少任何潜在的副作用和药物依赖性。

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作用比较[内容充实]

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作用比较[内容充实]

医学精制
14
实验药品
0.2%哌替啶生理盐水溶液 安痛定生理盐水溶液
(1ml稀释到12.5ml) 0.7%醋酸溶液 生理盐水
2%苦味酸溶液
医学精制
15
基 本 操 作
医学精制
16
医学精制
17
•小鼠捉拿方法
注意事项:
右手提起鼠尾, 左手拇 指和食指捏住双耳及头 部皮肤,无名指、小指 和掌心夹其背部皮肤及 尾部,便可将小鼠完全固 定。如图-1。
医学精制
22
观察反应
扭体反应的表现为腹部内凹、躯干 和后肢伸张、臀部高起
医学精制
23
实验结果处理
计算各组镇痛百分率,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
医学精制
24
甲组平均扭体反应次数-用药组平
药物镇痛﹦
均扭体反应次数
×100﹪
百分率
甲组平均扭体反应次数
医学精制
25
组 动物 别 只数
药物及 15分钟内平均 镇痛百 剂量 扭体反应次数 分率(%)
医学精制
广泛,多用于慢性 钝痛
无 胃肠道反应,
30
思考题
比较哌替啶、安痛定的镇 痛作用有何不同?
医学精制
31
区的阿片受体(μ受体)结合,模拟
内阿片肽,阻断痛觉冲动的传导,
产生中枢性镇痛作用。
医学精制
8
作 用 机 制 示 意 图
冲动→
痛觉感受
神经元 P物质
含脑啡肽的神经元
镇痛药
接受神经元
向中枢传入
P物质受体
医学精制
9
脑内抗痛系统与阿片受体
•内源性阿片肽由特定的神经元释
放后可激动感觉神经突触前、后

几个镇痛药比较

几个镇痛药比较

药品对呼吸抑制作用患者
吗啡强现病史
曲马多推荐计量不会产生呼吸抑制既往史
羟考酮呼吸抑制强于芬太尼可待因弱5.16患者基本情况
男,62岁,主因“黑便3天,加重伴心慌、气短1天”入院(5、29)三天前出现黑便,不伴恶心、呕吐、烧心,未经治疗。

首日黑便一次,后发展为3-4次/日。

COPD20年,5年前发展为肺心病。

一月前因“带状疱疹”就诊我院,给与抗病毒,止疼治疗,症状有所缓解。

无其他疾病。

既往用药史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0.3g*6片*2盒)0.3g PO TID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63000iu*2支)
63000iu 外用 BID
加巴喷丁胶囊(0.1g*48粒)0.1g po tid
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片(12.5mg*20片) 12.5mg po tid
阿片片(50mg*20片) 50mg po tid
注射用腺苷钴胺(1.5mg*1支)1.5mg 穴位注射 QD(共3支)
灭菌注射用水(2ml*10支)2ml 穴位注射 QD(共10支)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1g*5支*5ml)0.1g穴位注射 QD(共1支)
5.255.18注射用腺苷钴胺(1.5mg*1支*5支) im QD
吸抑制作用
弱阿片类
中阿片类。

常用镇痛药作用比较

常用镇痛药作用比较

常用镇痛药作用比较
传统镇痛药包括鸦片类、酒精类、抗痛风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非洛地平类镇静镇痛药、抗肿瘤药物、肝素类血管紧张素拮抗剂等。

1、鸦片类:鸦片是一种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的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多发性神经元中间脑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的发射而起作用的。

常见的有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可待因等,用于缓解中重度的疼痛,如骨关节痛、硬膜外痛、创伤性疼痛、头痛以及其它部位的疼痛。

鸦片类药物的使用存在较高的风险,可引起中枢性镇静,出现呼吸抑制等致死症状,在临床使用时要慎重。

2、酒精类:酒精能够引起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一定的局部麻醉作用,能够使痛觉系统的活动降低,对疼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疼痛的急性改善,但是由于其有毒性,不宜过量使用,另外酒精还有刺激血管收缩、加重流血、引起心脏病变等不良反应,不宜用于慢性疼痛的镇痛治疗。

3、抗痛风药物:抗痛风药物在药理学上可分为抗病毒药、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其中一些抗病毒药物如异恶唑嗪和氯氟沙星,可以抑制病毒的繁殖,从而有效缓解病毒感染引起的疼痛。

芬太尼类药物比较

芬太尼类药物比较

芬太尼类药物比较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芬太尼族类镇痛药物比较芬太尼族类镇痛药能激活μ型阿片受体,作用强度大大高于吗啡。

芬太尼效价为吗啡的100倍,而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的效价比为1:12和1:1.2。

芬太尼族类镇痛药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μ1型受体介导的,但同时也会激活部分μ2型受体和δ受体,后两者被认为主要涉及到对呼吸动力的抑制作用。

芬太尼:为强效镇痛药,适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是目前复合全麻中常用的药物。

作用强度为吗啡的60~80倍。

由于芬太尼的脂溶性很强,易于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也易从脑重新分布到体内其他组织,尤其是肌肉和脂肪组织。

单次注射的作用时间短暂,与其再分布无关。

如反复多次注射,则可产生蓄积作用,其作用持续时间延长。

注药后20-90min血药浓度可出现第二个较低的峰值。

因此芬太尼如反复注射或大剂量注射,可在用药后3-4h出现延迟性呼吸抑制,临床上极应引起警惕。

舒芬太尼:镇痛比芬太尼更强,安全范围广。

舒芬太尼对μ-受体的亲合力比芬太尼强7~10倍。

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比芬太尼强好几倍,而且有良好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可同时保证足够的心肌氧供应。

静脉给药后几分钟内就能发挥最大的药效,药理学研究结果中,重要的一方面是心血管的稳定性,脑电图反应与芬太尼类同,同时不存在免疫抑制、溶血或组胺释放等不良反应。

舒芬太尼对呼吸也有抑制作用,其程度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相似,引起胸壁僵硬的作用也相似,只是持续时间较芬太尼长。

但是另一方面,舒芬太尼的时量相关半衰期与芬太尼相比下降了7倍,因此也减少了蓄积的危险性。

舒芬太尼对呼吸抑制的时间短于镇痛时间,复苏时间也短于芬太尼。

瑞芬太尼:是纯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清除半衰期仅6min,是超短时,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无蓄积作用,麻醉深度易于控制等优点,适用于持续静脉输注。

较之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等短小手术领域中的应用已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

镇痛药作用比较

镇痛药作用比较
+++ +致痛
芬太尼
++++ + + ±
罗通定
+ ± -
各种剧痛
一般性头痛慢性持续 性钝痛
吗啡与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比较
项目 镇痛部位 作用机理
作用特点 创伤剧痛 内脏绞痛 慢性钝痛
吗啡
中枢
激动阿片受体 干扰痛觉传入
强大镇痛, 伴镇静及欣快感
强效 强效 效果好
阿司匹林
常用镇痛药作用比较(一)
药物
吗啡
哌替啶 (度冷丁) 喷他佐辛 (镇痛新)
镇痛强度
+++
+
+
成瘾性
+++
+
±
呼吸抑制
+++
+
+
便秘
++
-
+
血压
↓↓


临床应用 急性锐痛心源性哮喘
各种剧痛 麻醉前给药人工冬眠
慢性剧痛 (非麻醉品)
常用镇痛药作用比较(二)
药物
镇痛强度 成瘾性 呼吸抑制 便秘 血压
美沙酮
外周
抑制PG合成, 减轻炎性疼痛
中等镇痛, 无镇静及欣快感
无效 无效 效果良好
吗啡与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比较(续)
各种剧痛
广泛,多用 于慢性钝痛 易产生 无 抑制呼吸 “阿姨为您扬名”
项 目 吗 啡 阿司匹林
应用 成瘾性 不良反应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1. 引言1.1 背景介绍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重度癌痛的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

这两种药物均具有镇痛作用,但在治疗重度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是一种合成镇痛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激动性氨基酸受体来减轻疼痛。

硫酸吗啡缓释片则是一种阿片类镇痛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来产生镇痛效果。

两种药物在机制上存在差异,因此在治疗重度癌痛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和安全性表现。

本研究旨在比较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在治疗重度癌痛中的表现,以探讨两种药物的优劣势和临床应用指导。

通过对临床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比较,可以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在治疗重度癌痛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探讨两种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通过对临床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依据的药物选择建议,以改善重度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深入探讨两种药物的药理特点和副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视角。

通过本研究,我们也希望加深对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终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减轻其痛苦,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随着癌症的高发率和治疗技术的进步,癌痛已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重度癌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给医疗工作者和患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寻找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重度癌痛是当务之急。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作为两种常用的镇痛药物,对治疗重度癌痛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吗啡(morphine)是阿片中的主要生物碱。

口服给药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低。

皮下、肌内注射吸收较好。

1.中枢神经系统:
具有镇痛、镇静、镇咳及抑制呼吸、缩瞳、催吐等作用。

其镇痛作用具有高效性、选择性和立体结构特异性,符合与受体结合药物的特点。

研究证实,吗啡可激动不同脑区阿片受体的不同亚型,呈现多种药理效应。

(1)镇痛作用强大,对各类疼痛都有效。

其镇静与欣快感可消除由疼痛引起的情绪反应,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

镇痛机理系药物激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形成突触前抑制,减少递质(包括P物质)释放,阻断神经冲动传递而发挥镇痛作用。

(2)抑制呼吸激动呼吸中枢的阿片受体,降低呼吸中枢对CO2张力的敏感性,并可抑制呼吸调整中枢,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

(3)镇咳激动孤束核的阿片受体,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

(4)吗啡可使瞳孔极度缩小,也可引起恶心呕吐。

2.消化道吗啡可兴奋胃肠平滑肌,提高其张力,产生止泻及致便秘作用;也可引起胆道奥狄括约肌痉挛性收缩,提高胆囊内压而导致上腹不适甚至胆绞痛。

3.心血管系统吗啡作用于孤束核的阿片受体,使中枢交感张力降低,产生降压作用。

该作用部分地与吗啡促进组胺释放有关。

吗啡抑制呼吸,使体内CO2蓄积,可扩张脑血管,使颅内压增高。

4.其他提高膀胱括约肌张力,导致尿潴留;大剂量尚能收缩支气管。

吗啡的临床用途有①各种急性锐痛、癌症剧痛、对心肌梗塞引起的剧痛,血压正常者可以用。

②心源性哮喘吗啡配合应用强心甙、吸氧等措施,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其机理是吗啡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同时其镇静作用可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从而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使急促、浅表的呼吸得以缓解。

③阿片酊等制剂可用于急、慢性消耗性腹泻。

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及消化道的影响可引起相应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呼吸抑制等。

连续反复应用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

此时一旦停药,即出现戒断症状,常迫使成瘾者不择手段的去获得这类药物,危害极大。

应按国家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条例》严格管
理。

吗啡能通过胎盘或乳汁抑制胎儿或新生儿呼吸,同时能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而延长产程,故禁用于分娩止痛及哺乳妇女止痛。

支气管哮喘、肺心病患者,颅脑外伤及肝功能严重减退者亦禁用。

可待因(codeine)其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2,镇咳作用为其1/4,成瘾性也弱于吗啡。

常用于缓解中等程度疼痛,也作为中枢性镇咳药应用。

哌替啶(pethidine),又名度冷丁(dolantin)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与吗啡相似,但镇咳作用弱,且维持时间短。

也有扩张外周血管及脑血管的作用。

对平滑肌的影响与吗啡有所不同,不引起便秘,也无止泻作用;不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故不延缓产程。

临床用途为:(1)各种剧痛,可用于分娩止痛,但临产前2~4小时内不宜用,以防抑制新生儿呼吸;治疗胆绞痛时,需合用阿托品。

(2)麻醉前给药(3)人工冬眠(4)心源性哮喘。

阿法罗定镇痛作用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主要用于小手术止痛及泌尿外科器械检查。

芬太尼镇痛作用较吗啡强100倍,用量小,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

可用于各种剧痛。

与全麻药或局麻药合用,可减少麻醉药用量。

外科小手术时,与氟哌啶醇合用有安定镇痛作用。

本药成瘾性较小。

美沙酮药理作用与吗啡相似但较弱。

主要特点是口服与注射同样有效。

其耐受性与成瘾性发生较慢,戒断症状略轻。

适用于各种剧痛,也可作为戒除吗啡成瘾的替代药物。

喷他佐辛(pentazocin)主要激动κ、σ受体,但拮抗μ受体,成瘾性很小,在药政管理上已列入非麻醉品。

其镇痛效力为吗啡的1/3,呼吸抑制为吗啡的1/2,口服后作用持续5小时以上。

用于各种慢性剧痛。

本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与吗啡不同,大剂量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二氢埃托啡为强效阿片受体激动剂,其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2000倍,用量小,作用短。

反复用药也可成瘾。

主要用于镇痛。

包括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内的NSAIDs都可能引起严重皮肤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