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定芬)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发表时间:2018-05-11T15:41:22.2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0期作者:刘丽凤[导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手段和途径。
辽宁省朝阳县松岭门蒙古族乡中心小学122000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引起的,有了动机和兴趣才能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提高教学成绩非常重要。
数学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为重要。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手段和途径。
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方法的今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应注重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权利。
使学生爱学,主动学。
通过采取培养观察能力、加强直观教学、重视操作,及时鼓励等方法来培养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培养兴趣观察能力直观教学重视操作及时鼓励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在数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得更加重要起来。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
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也就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数学老师应该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他们才能对数学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
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刘廷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刘廷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也转变了方向与模式,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状况,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出较高的学习效率。
基于此,本文就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学习兴趣数学作为小学教育教学阶段的主要学科,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
而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水平,首先就要从兴趣入手,运用多元化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对此,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想法和钊一对性建议,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往往比较贪玩,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如:窗户边飞过的鸟、楼下吆喝的声音,都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不去听老师的讲课。
还有的学生比较调皮,在课堂上偷偷玩玩具,和同学说话,或者走神,想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去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
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这一问题严重阻碍着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久而久之,容易给小学生养成不良习惯,不利于小学生日后的学习。
2.数学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过于单一,小学数学老师往往在讲台上讲授数学知识,小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数学老师灌输而来的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小学生无法主动地进行思考,无法开展自主学习。
这种“灌输式”教学过于枯燥、单调,小学生往往只是在最开始的几节课上充满着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但是长时间的通过“灌输式”教学模式去被动接受知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就会被磨灭,慢慢地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再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发表时间:2018-12-14T17:51:05.4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6期作者:刘立芳[导读] 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削弱乃至丧失学习兴趣。
河北省隆尧县北楼校区北楼中心小学055350摘要: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削弱乃至丧失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原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兴趣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一、采取探索合作模式,激发学生兴趣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
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致使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
很多学生都感到数学学习吃力,这也是长期以来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
因此,课堂教学中废除“注入式”“满堂灌”教法,采取主动探索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点拨、启发、诱发、调控让他们自主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数学思想,重视思维的训练,思想和方法的潜移默化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独立研究、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经常有成功感,在快乐中研究数学,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降低了学习难度。
二、开展动手操作练习,引发学生兴趣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得知:上课时,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便会分散。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只有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才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遇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天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老师可以借此机会,利用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或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或者讲述一些数学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数学的乐趣。
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自己去探求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可以利用游戏,实验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老师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都不同,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游戏、故事、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其中找到乐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赛事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数学奥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比赛活动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角奎镇中心小学李维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来调动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行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才是数学教学的理念,因此,教学中是否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小学生的智力并非悬殊,导致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是教师偏重了语言信息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忽略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趋向。
要改变长期在教学中形成的重“知”不重“思”,重“灌”不重“趣”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
学生一旦对数学知识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花时间去追求、去探索,感到乐在其中,才能爱学、乐学、善学。
寓教于乐,变苦学为乐学。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从教十余年,我积极思考,认真学习,躬身实践,细心总结,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个人最粗浅的认识。
一、巧妙导入课题,在情境中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英国儿童教育家说过:“儿童做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因此新知识导入的主要目的在于设置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愿望的情景,以便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能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和自行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
如教学“6的加减法”时,教师让每个学生带6根小棒,每张课桌上用粉笔画一个圆圈,要求学生按照游戏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往圈子里摆小棒,并根据圈里和圈外的小棒数列加减法算式。
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引发了积极的学习情景,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学得有趣、主动、活泼,产生了“课伊始、趣顿生”的教学佳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程震陕西省洛南县永丰镇陈太小学洛南726109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在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对数学有了学习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呢?根据我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手段方法,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几组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一组锐角三角形,一组直角三角形,一组钝角三角形。
上课后把学生分为三组,提出问题,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什么图形?这个新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在学生独立操作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交流,初步概括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运用剪、拼等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并由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次推导并验证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而有效。
这些情境教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动手操作,培养兴趣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会。
例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
在学习圆柱和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手操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
这样经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3.直观教学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的。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4【摘要】兴趣是点燃人们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真理的动力.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注重情感教育、改革教学方式、运用激励评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自然轻松的接受知识,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让学生遨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由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认识这一件事物的人不如喜欢这一件事物的人,喜欢这一件事物的人,不如以这件事为乐趣的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索真理的欲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与外在的老师相比,它是内在的老师,是学习的一种内驱力.一、注重情感教育,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1.重视情感投入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师生的感情是很重要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有亲和力,上课时要努力微笑多一点,赏识多一点,鼓励表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课堂上和缓温婉的语气、协调自然的表情、信任的眼神、充满鼓励的注视、点头、微笑以及洒脱自如的手势都是传递情感的渠道,并且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当教师的情感融入在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内容,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秘诀.学生对教师有好感,往往会由此而发展对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再者如果教师能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博学的学识、精通的专业知识,妙趣横生的教学以及对学生深厚的爱心去感染学生,取得学生的尊敬、钦佩、信任和热爱,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向师性”,“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师生间深厚的情谊会化作学生对学科的浓厚兴趣.2.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愉快的情绪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能在师生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都可以使课堂气氛显得既轻松,又和谐.如教师常用“共同欣赏、和同学们一样、不谋而合、共同研究”等,可体现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运用“帮老师看看行吗?想请教大家行吗?”等商量探讨的语气,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教师满腔热情的鼓励,从一言一行中体现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3.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也是激励学生乐于学习,培养兴趣的重要一环.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心理学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这种强烈的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学生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难题,获得好成绩,平时教师的鼓励与赞赏,都能使学生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起更高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学生喜爱学习.只有在学生获得成功之后,才会有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动力.二、改革教学方式,保持学习兴趣,使学生会学数学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数学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习兴趣的内容.在传授这些内容时,有赖于教师用方法的新颖性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得津津有味.在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创设情境,游戏教学,动手操作,设置悬念等,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会学数学的有效途径.1.情境激趣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必须设法驱动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对整个课堂教学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课的导入.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探奇求异,探新觅胜的情趣,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求的境界,能更好地形成学生乐于学、急于学的良好氛围.2.引典激趣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适当地介绍一些有关的教学史话,特别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古今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以及一些著名数学问题的历史典故,一些已经解决的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难题和猜想等,都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会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讲体积时,向学生介绍阿基米德怎样验证皇冠是否由纯金铸成的故事;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科学家为了追求一个实验而废寝忘食的故事,例如陈景润如痴如醉地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带病推理、演算,草稿纸成吨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3.游戏激趣游戏是儿童最熟悉最乐于参与的活动,把游戏引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数学知识.孩子们通过参与他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常常使课堂气氛妙趣横生,使学生们体验学习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总之,我们必须从多角度入手,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一定会努力学习数学,尝到知识带来的欢畅与惬意,因而又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就会较快地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2]冯克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邓代凤(重庆市城口县教师进修学校634900).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刘富芬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刘富芬人们如果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很认真的去学习、弄明白,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每个教师去探讨。
1 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没有幽默的生活是单调而乏味的,没有幽默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同样是枯燥无味的。
美国的保罗希地博士曾经对9 万多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他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具有幽默感的老师。
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如果能够巧妙而灵活地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启发和诱导学生,就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轻松、更愉快、更有趣味。
我们现行的数学课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如果我们按书上的数学程序来讲解,很可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成一支催眠的曲子。
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教学艺术来处理数学教材,增强课堂数学的趣味性,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刻为浅显;化单调为丰富,变沉闷为活跃;化平淡为神奇,变抽象为具体,就可以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真、假分数时,有一部分学生老是记不住概念,我就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想,想一位母亲和她的亲生儿子,谁的年龄大?”学生回答:“当然是母亲的年龄大。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郑重其事地说:“母大于子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
”学生听后在笑声中记住了真假分数。
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使我们的教学语言、体态语言、书面语言像火种一样,能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像石块一样,能溅起学生心灵港湾的兴趣之波,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摆脱“闷气”和“匠气”,从而充满“生气”和“灵气”。
2 在活动中激发兴趣2.1 在应用活动中生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何市镇永和学校刘定芬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为枯燥,没有兴趣很难学好。
都说兴趣是第一老师,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我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谈粗浅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从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情境。
1谜语激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喜欢猜谜语,在教材中如果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组织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作用。
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先让学生猜:一匹马儿二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猜一猜它是谁。
一下子,学生马上就活跃起来了,争先恐后地抢着说。
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既提示了钟表的特点和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故事引趣。
小孩子最爱听故事了,即使是上学了,也不例外。
因此,在引入新课时,把数学知识贯穿与故事之中,便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性和主动性大为提高。
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路过桃园,停下来休息。
悟空、八戒见了大蜜桃,口水直流。
唐僧说:“要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们。
”悟空、八戒连连点头说:“行啊!”唐僧说:“有四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二人,每人分到几个?请写下这个数字。
”徒弟一听,哈哈大笑,这还不容易!提笔写了个“2”.师傅接着说:“要是把二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二人,每人得几个?再写下这个数。
”悟空手快,顺手写了个“1”.师傅不紧不慢地说:“要是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二人,每人得到多少?该怎么写呢?”“半个,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二位徒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教师在讲故事时,全班同学都侧耳倾听,唯恐没听清楚。
你看形象直观地展示故事情境,快速地就吸
引了学生注意,立刻置学生于情境中、问题里。
学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单位“1”、“平均分”等概念。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操作是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好奇好动,乐于模仿,动手操作不但可以使学生在感性之间架起桥梁,而且适应了学生好动的特点,使他们学有兴趣,从而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
例如:在教学《圆的初步知识》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摆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学生很快摆好了前三种图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圆和其他三个图形的区别:圆不像其他三个图形有直的边,它的边是弯的。
再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为了让学生区别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
为了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量量数学书面有多大。
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这样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竞赛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针对现在学生都具备自尊心、好奇心这一个共同的心里特征,培养他们竞争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中搞作业评比、测试评比等。
使学生学习兴趣与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四.参加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年、月、日》之后,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学生制作某年的年历,这种动手动脑相结合的练习形式,能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以致用。
再如:在学习了平均数之后,让学生搜集数据,比
较两个班的平均身高。
这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比,利用自己搜集到的数据,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进一步加强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
这样学生通过实践,使所学知识记得更牢固,从而培养了学习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某种环境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月,两个月的事情,而是贯穿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中的一项长期的工作。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做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我们共同探索,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