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灌南高级中学高中物理 7.3 分子的热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物理7.2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3_3

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从分子的组成入手,先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然后讲到扩散现象,接下来对布朗运动的分析,并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对此后学习微观分子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个高中的物理3-3知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高中阶段物理教学中非重点知识中的重点。
学情分析对于目前学生存在一些困难:以为显微镜下的就是微观的,所以看到的就是分子的运动;理解布朗运动明显的原理有欠缺,常会出现相反的结论;看到的现象还需要通过思维去理解,尚要进行必然的训练。
因此,应该注意培育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理解推理能力,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技术: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运动产生的.2.明白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3.明白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进程与方式:通过对布朗运动产生原因的分析,培育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观察、勇于探讨、擅长试探的良好适应.情感价值观:通过实验体验物理基于实验的科学,使学生相信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及分子永不断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教学难点:对布朗运动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区分扩散现象、布朗运动、分子热运动。
教学方式:教学法实验探讨法实验分析法举例法教学进程【新课引入】演示:往地上喷香水,提问:同窗们的感受?分析得出:香水分子不断的运动。
本节课咱们就从实验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一、扩散现象学生观察三个实验:1.将盛有二氧化氮的集气瓶与另一集气瓶竖直方向对口接触 ,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子慢慢扩展到上面瓶内。
2.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底部,分界面很清楚,通过一段时刻后发觉界面模糊了。
3.把铅块和金块压紧,放置几年后,发此刻接触的地方都有对方的分子。
结论: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对方。
咱们把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
1、概念:不同的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
(板书)2、原因:分子永不断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板书)提问:那么扩散现象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探讨实验: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较快,而在冷水中扩散较慢。
高中物理《7.2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3

高中物理《7.2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3-3设计思路1.本节课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演示扩散现象,学生借助显微镜动手观察布朗运动,用电子目镜展示显微镜中的景象,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为辅组织教学。
2.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熟悉的香水扩散、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的扩散、红墨水在水中扩散以及比较红墨水在冷、热水中扩散快慢的演示实验。
同时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了解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代科技,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进一步体会分子的运动。
3.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布朗运动及扩散现象有更具体、清晰的了解,在相关部分设计了一些视频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观察扩散现象,理解推断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2)观察布朗运动,能够叙述布朗运动的特点;(3)能够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布朗运动成因,推测宏观表现的微观成因,体会大量分子不断撞击微粒的情景,能够解释布朗运动;能够区分布朗运动与分子运动;(4)认识到科学观察要细致,推断要有充分依据。
体会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实例分析,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能真正理解该节内容;(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理解推理能力,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体会宏观物质的性质由微观结构决定的同时认识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2)体验自主学习过程,养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学习习惯;(3)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二节分子的热运动导学案

分子的热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3、道什么是热运动一、自主学习(一)、扩散现象1、扩散现象是指的现象。
2、扩散现象不受外界影响,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物质分子的产生的。
(二)布朗运动1、布朗运动是运动,它反映了。
2、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悬浮在液体中的受到液体分子撞击作用引起的。
3、物体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
(三)热运动1、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有关系,所以把分子的这种运动叫热运动,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2、宏观上的热现象是物质内部大量分子的表现。
二、合作探究1、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演示: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比较扩散的快慢。
2、什么叫扩散现象?它说明了什么?【拓展】扩散现象是否只在气体与气体,液体与液体之间才能发生呢?固体与固体之间能发生扩散现象吗?请举例说明.3、布朗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4、为什么说布朗运动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5、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三、课内练习1、“布朗运动”是说明分子运动的重要事实,则布朗运动是指:( )A.液体分子的运动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C.固体微粒的运动D.液体分子与固体分子的共同运动2、关于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体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B.液体的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C.与固体微粒碰撞的液体分子数目越多,布朗运动越显著D.与固体微粒碰撞的液体分子数目越少,布朗运动越显著3、对分子的热运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就是布朗运动B.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同种物质的分子的热运动激烈程度相同C.气体分子的热运动不一定比液体分子激烈D.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内部的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四、巩固练习1、关于布朗运动,如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C.悬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D.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2、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酒精和水体积之和的实验,说明了()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C.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分子间存在着空隙3、把表面光滑的铅块放在铁块上,经过几年后将它们分开,发现铅块中含有铁,而铁中也含有铅,这种现象说明()A.物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B.分子之间存在空隙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分子的引力大于斥力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B.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高中物理《7.2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3 (2)

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中物理《7.2分子的热运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3-3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
(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及决定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采用实验演示与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法、分析推理归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观察、永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重难点重点:布朗运动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布朗运动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流程(-)引入新课复习旧知识,趣味小实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过程观察演示实验【演示1】将空的集气瓶倒扣在盖有毛玻片的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上,抽去中间的毛玻片,将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导并补充小棉花的作用。
【演示2】将高锰酸钾溶液滴入一杯清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又说明了什么?【演示3】同样的现象在固体与固体之间、固体与液体等之间能否发生呢?举例说明?归纳总结,提出扩散概念。
一、扩散现象1.概念: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思考:扩散现象让我们知道,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这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分子间没有间隙,能进入吗?2.意义:反映了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运动的,同时也反映了分子间有间隙。
思考:既然反映了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运动的,那么分子又是怎样运动的呢?(大家猜想)再做一个实验分析。
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这是绘画用的颜料,在烧杯中放入少许,用水稀释后,取出少许液体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简要交代显微镜操作注意事项。
展示观察成果:用液晶显示仪和投影放大展示小组观察成果。
问题1:在这个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继续提问:有运动的,有几乎不动的(后续解释)。
那么运动的是什么在动?问题2:所看到的究竟是分子在动还是微粒在动?(小组讨论)(提示)光学光学显微镜观测限度。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7章分子动理论2分子的热运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

【例题】解释扩散现象,并计算两种不同浓度气体混合后的扩散速率。
【解析】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运动,遵循分子动理论。扩散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v_diff = (D * (c_1 - c_2) / L) / 2
其中,D是扩散系数,c_1和c_2是两种气体的初始浓度,L是两种气体之间的距离。将给定的数据代入公式,可以得到两种不同浓度气体混合后的扩散速率。
1.分子动理论的概念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科学思维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4.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布朗运动的视频,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速度分布等核心概念。
-组织课堂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中分子热运动的表现。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通过动画、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形象地展示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计算。
3.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将分子动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4.对于分子动理论的抽象思维,可以通过比喻、类比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理解,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高中物理 7.2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

高中物理 7.2分子的热运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一、教材分析《分子的热运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热学》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的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分子动理论是物质的微观结构学说,是宏观与微观本质间联系的纽带,是热学的基础。
“分子的热运动”是构成分子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高中阶段物理教学中非重点知识中的重点。
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实验基础,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布朗运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知道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性,是学好本节课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观察其特点,分析其产生原因。
(2)学习用统计的观点分析问题,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对宏观现象作微观解释。
(3)知道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培养学生通过物理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子热运动。
难点: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感知的事实;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在初中已学过扩散现象等,对分子运动有初步认识,又具备了高一力学的基础知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些方法及分析推理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物理学科的特点,使学生通过扩散现象、感兴趣的布朗运动实验加深认识,引起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科学分析的方法,最终能很好地分析布朗运动产生原因,并理解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性。
高中物理7.2《分子的热运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

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3.知道什么是热运动.二、重点难点重点:布朗运动及产生的原因.难点:布朗运动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关系.三、教与学教学过程:构成物体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个结论是在怎样的实验基础上得到的是我们本节所讨论的问题.(一)扩散现象【演示】将一个装有无色空气的广口瓶倒扣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上,抽去中间玻璃板,过一段时间发现,上面瓶中气体变成了淡红棕色,下面气体的颜色变浅了,最后上下两瓶气体颜色一致.1.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2.扩散现象随温度的升高而日趋明显.【演示】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可观察到热水很快变成红色,而冷水变成红色稍慢.3.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发生.4.扩散现象直接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扩散现象的应用: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在半导体材料中掺入一些其他元素来制造各种元件等.(二)布朗运动【演示】把墨汁用水稀释后取出一滴,用显微放大投影仪观察液体中的小碳粒的运动,可观察到小碳粒的运动无规则,颗粒越小,这种无规则运动越明显,而且永不停止.1.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它首先是由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在1827年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时发现的.2.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大量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时,对悬浮在其中的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简言之: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3.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固体微粒的大小和液体的温度.固体微粒越小,液体分子对它各部分碰撞的不均匀性越明显;质量越小,它的惯性越小,越容易改变运动状态,所以运动越激烈;液体的温度越高,固体微粒周围的流体分子运动越不规则,对微粒碰撞的不均匀性越强,布朗运动越激烈.4.布朗运动本身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它反映了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注意】(1)任何固体微粒悬浮在液体内,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做布朗运动.(2)悬浮在气体中的微粒也存在布朗运动,它是由大量气体分子撞击微粒的不平衡性所造成的,反映了气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布朗运动中固体微粒的运动极不规则.实验得出的每隔一定时间微粒所处位置的连线,不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轨迹.(三)热运动1.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随温度的升高而越明显.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2.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例1】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液体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布朗运动说明了液体分子与悬浮颗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D.观察布朗运动会看到,悬浮的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小颗粒由许多分子组成,所以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也不是指悬浮颗粒内固体分子的运动,故A、B均错,布朗运动虽然是由液体分子与悬浮颗粒间相互作用引起的,但其重要意义是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反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故C错.观察布朗运动会看到固体颗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故D正确.正确答案是D.【例2】在较暗的房间里,从射进来的阳光中,可看到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在不停地的运动,这些微粒的运动是()A.布朗运动B.不是布朗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D.是由气流和重力引起的运动【解析】这些肉眼可以看到的微粒是相当大的,某时刻它们所受到的各方向空气分子碰撞的合力几乎为零,这些微小的合力对相当大的微粒来说,是不能使它做布朗运动的,这时微粒的运动是气体对流和重力作用引起的,所以答案是BD.【例3】如下图所示的是做布朗运动小颗粒的运动路线记录的放大图.以小颗粒在A点开始计时,每隔30s记下小颗粒的位置,得到B、C、D、E.F、G等点,则小颗粒在第75s末时位置,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定在CD连线的中点B.一定不在CD连线的中点C.可能在CD连线上,但不一定在CD连线中点D.可能在CD连线以外的某点上【解析】图中的各点的连线不是微粒的运动轨迹,它是为了表明微粒在做极短促的无定向运动过程中的移动的顺序而做的连线.由以上分析,在第75s末,小颗粒可能在CD连线上,但不一定在CD中点,也可能在CD连线外的位置.因此选CD,正确答案CD.【小结】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不但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是有空隙的.教案点评:本节重点布朗运动及产生的原因.教案围绕这些重点,对扩散现象、布朗运动及产生、分子无规则运动等知识点进行讲解,同时结合例题分析,由浅入深,思路明确,合理使用此教案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套教案和导学案7.2《分子的热运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

7. 2、分子的热运动教学目标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2.通过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发现其特征,分析概括出布朗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从对悬浮颗粒无规则运动的原因分析,使学生初步接触到用概率统计的观点分析大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结果。
重点、难点分析1.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出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影响产生的,是液体分子撞击微粒不平衡性产生的。
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这一连串结论的得出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2.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
这是课堂上的难点。
这个难点要从开始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逐渐分散解疑。
主要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两个演示实验: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逐渐扩展到上面瓶内。
2.在一烧杯的净水中,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开来。
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是一种热现象。
它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而且扩散现象的快慢直接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
新课教学过程一.介绍布朗运动现象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后来把颗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质如藤黄、墨汁中的炭粒,这些小微粒悬浮在水中都有布朗运动存在。
让学生看教科书上图,图上画的几个布朗颗粒运动的路线,指出这不是布朗微粒运动的轨迹,它只是每隔30s观察到的位置的一些连线。
实际上在这短短的30s内微粒运动也极不规则,绝不是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灌南高级中学高中物理 7.3 分子的热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预习·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了解扩散现象是由分子的运动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重点).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自主预习
一、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物质彼此_____对方的现象.
2.产生原因:物质分子的_______运动.
3.应用:生产半导体器件时,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分子的_____在纯净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
4.意义:反映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_______运动.
二、布朗运动
1.概念:悬浮微粒在液体中的_______运动.
2.产生原因:大量液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作用的_______造成的.
3.运动特点
⑴_________;⑵无规则.
4.影响因素:微粒_____,温度_____,布朗运动越明显.
5.意义: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_______运动
三、热运动
1.定义:分子永不停息的_______运动.
2.宏观表现:_____现象和布朗运动.
3.特点
⑴永不停息;
⑵运动_______;
⑶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_____.
【讨论与交流】
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会发现这些小颗粒做无规则运动,请思考以下问题:
⑴这些小颗粒做无规则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⑵这些小颗粒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由什么因素决定?
【突破·核心知识】
典型例题
例1.如图7.2-1所示,一个装有无色空气的广口瓶倒扣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上,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对于抽去玻璃板后所发生的现
象,(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一段时间可以发现上面瓶中的气体也变成了淡红棕色
B.由于二氧化氮密度较大,不会跑到上面的瓶
图7.2-1
中,所以上面瓶中不会出现淡红棕色
C.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
D.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
下运动
【解题小结】
【针对训练】1. 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只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 A.盐分子很小,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激烈 【解题小结】
例2.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7.2-2所示.图中记录的是 ( )
图7.2-2
A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
B .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
C .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
D .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 【解题小结】
【针对训练】2.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
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
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
例3.在观察布朗运动时,从微粒在a 点开始计时,每隔30 s 记下微粒的位置,得b 、c 、d 、e 、f 、g 等点,然后用线段依次连接,如图7.2-3所示,则微粒在75 s 末时的位置 ( ) A.一定在cd 的中点
B.在cd 的连线上,但不一定在cd 的中点
C.一定不在cd 连线的中点
D.可能在cd 连线以外的某一点
图7.2-3
【解题小结】
【针对训练】3. 下列关于热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热运动是物体受热后所做的运动 B.温度高的物体中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C.单个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D.大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随堂·自我测评】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A.香水瓶打开盖,香味充满房间
B.汽车驶过后扬起灰尘
C.糖放入水中,一会儿整杯水变甜了
D.衣箱里卫生球不断变小,衣服充满卫生球味
2.(2012·宁波高二检测)布朗运动是说明分子运
动的重要实验事实,布朗运动是指()
A.液体分子的运动
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
C.液体分子与固体分子的共同运动
D.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运动
3.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
规则运动
B.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C.悬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D.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液体温度有关
4.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A.悬浮小颗粒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
B.液体温度越低,悬浮小颗粒运动越缓慢,当液
体的温度降到零摄氏度时固体小颗粒的运动
就停止了
C.被冻结在冰块中的小碳粒不能做布朗运动,是
因为冰中的水分子不运动
D.做布朗运动的固体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课后·知能提升】
1.(2012·安溪高二检测)用显微镜观察液体中悬
浮颗粒的布朗运动,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布朗运动是分子的运动
B.悬浮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激烈
C.液体温度越低,布朗运动越激烈
D.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2.如图7.3-4所示,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接触面磨
平磨光后紧紧压在一起,五年后发现金中有铅,铅中有金,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图7.3-4
A.属扩散现象,原因是金分子和铅分子相互吸引
B.属扩散现象,原因是金分子和铅分子的运动
C.属布朗运动,小金粒进入铅块中,小铅粒进入
金块中
D.属布朗运动,由于外界压力使小金粒、小铅粒
彼此进入对方
3.(2012·南京高二检测)关于悬浮在液体内固体
微粒的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也叫分子的热运动
B.任意时刻与固体微粒相碰撞的液体分子数目
越多,布朗运动越显著
C.布朗运动说明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布朗运动说明了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在较暗的房间里,从射进来的光束中用眼睛直接
看到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的运动是()
A.布朗运动
B.分子的热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
D.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引起的运动
5.对分子的热运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的热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B.热运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
热运动越激烈
C.气体分子的热运动不一定比液体分子激烈
D.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就
越激烈
7.有下列四种现象
①海绵状塑料可以吸水
②揉面团时,加入小苏打,小苏打可以揉进面团
内
③放一匙食糖于一杯开水中,水会变甜
④把一盆盛开的腊梅放入室内,会满室生香
以上几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
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
8.在房间的一端打开一瓶香水,如果没有空气对
流,在房间的另一端的人并不能马上闻到香味,这是由分子运动速率不大造成的.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9.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过沙尘暴天气,沙尘暴
天气出现时,远方物体呈土黄色,太阳呈淡黄色,尘土等浮游在空中,请问沙尘暴天气中的风沙弥漫、尘土飞扬是不是布朗运动?
【拓展·知识视野】
1.纳米技术是一项前沿科学技术,研究的是原子处于纳米距离时的奇特性质。
专家预测,纳米技术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处境。
纳米材料具有四大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和界面效应,从而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物理、化学特性,被誉为跨世纪的新材料。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略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一纳米是一米的( )
A. 十万分之一
B. 百万分之一
C.十亿分之一
D.百亿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