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 (1)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苏教版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苏教版

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试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1.内环境的组成与功能(1)体液与内环境:图8-23-1(2)内环境的功能: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三种成分的转化关系:图8-23-2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填写血浆主要成分示意图:图8-23-3(2)判断下列①~⑩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2④水⑤胰岛素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⑦胃蛋白酶⑧抗体⑨血浆蛋白⑩胰淀粉酶上述物质中因其只能存在于细胞内,不能视作内环境成分;而存在于中,因其所在部位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也不属内环境成分,故属内环境成分。

(3)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①渗透压:a.概念:指溶液中对水的吸引力。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②酸碱度(pH):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

血浆pH之所以保持稳定,与HC、HP等离子有关。

③人体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

理性思维[归纳与概括]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为何必须使用生理盐水或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注射液?浓度过高、过低有何后果?1.内环境三种组成成分的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①消化道吸收②组织液③淋巴①血浆②细胞内液①组织液②消化道吸收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警示](1)血液≠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2)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2.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8-23-4(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代谢废物→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

(2)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O2→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3)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与氧气的进入过程刚好相反。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4.以血糖、体温、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5.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1.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间通过物质交换实现稳态(生命观念)2.结合内环境的成分与理化性质稳定的实例得出结论(科学思维)3.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社会责任)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2/3。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的,b处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如图中①②③三种体液的关系:。

(4)毛细淋巴管末端是闭合的;毛细血管末端是开放的。

2.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主要成分(2)与血浆相比,组织液、淋某某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3.不同组织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细胞类型生活的内环境绝大多数细胞组织液红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4.内环境的作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人教版必修3 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血泡”。

“水泡”和“血泡”的主要成分完全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内环境的稳态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内环境的稳态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内环境的稳态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4.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生命观念——运用结构与功能观举例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科学思维——基于生物学事实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

3.科学探究——通过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4.社会责任——通过分析稳态失调的实例,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运用相关知识关心亲友和他人。

一、人体和动物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1.体液(1)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2)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淋巴是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的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之间的关系(3)作用之一: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4)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a.组织液、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b.组织液、淋巴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c.淋巴、血浆④血细胞d .组织液 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e .血浆提示:①—d ②—a ③-b ④-e ⑤-c二、稳态的维持依赖于负反馈调节1.稳态的概念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作用,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 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内环境理化性质及化学成分(1)渗透压 概念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分子的吸引力 与溶质微粒的关系影响因素 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②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 大小 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血浆pH――――→正常范围7.35~7.45――――→维持因素HCO -3、H 2CO 3等物质(3)化学成分人体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也含有许多离子和多种其他物质。

高中生物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_必修3

高中生物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_必修3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整体感知:1.知道细胞外液的成分2.概述组织液、血浆、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3.说出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4.知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合作探究:1.剧烈运动使血浆中酸性物质增加,但血浆PH变化很小。

此时最直接起到稳定PH作用的是()A.激素对细胞代谢的调节B.泌尿系统对酸的排泄作用C.呼吸系统的通气、换气D.血液中的缓冲物质2.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A.血液B.血清C.淋巴D.原尿3.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B.牛奶喝进胃中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氧进入组织细胞中4.在人体剧烈运动以后,预测其血浆中的PH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解释其原因()A.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B.PH不变,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进入血浆C.PH会升高,原因是骨骼肌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血浆中的Na+结合形成乳酸钠、乳酸钠是碱性的D.PH会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进入血浆后造成的5.大气中的O2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A.3B.5C.6D.106.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A.组织液回流加快B.组织发生脱水C.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D.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7.毛细血管的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A.细胞外液B.血浆和淋巴C.组织液和淋巴D.血浆和组织液8.下列何种情况与发生组织水肿无关()A.毛细淋巴管堵塞B.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C.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多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学生反馈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案)一、整体感知:1.知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

二、合作探究: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A.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B.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C.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D.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2.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由于()A.肺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CO2B.肾脏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C.消化道和肺能及时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和氧D.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共同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3.人和动物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A.消化道内B.肾脏内C.细胞内D.内环境中4.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①酸碱平衡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调节⑤蛋白质平衡⑥CO2、O2平衡A.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5.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机理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的食物未被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6.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高中生物2.1《人体的稳态》学案(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2.1《人体的稳态》学案(苏教版必修3)

第1节人体的稳态一、学习目标1、说出稳态的生理意义。

2、举例说出人体稳态调节的生理过程。

3、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二、教材分析1、重点难点与疑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这一重点和难点内容,(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理解)。

(1)增强学生自我保健的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图体液免疫示意图抗原进入机体后,除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外,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经过处理的抗原,隐蔽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

然后,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细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这种抗原呈递,多数是通过细胞表面的直接相互接触来完成的。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与细胞。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该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数月乃至数十年以后,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

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清除。

1.血浆、组织液、淋巴化学成分的差别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其中含有数千种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各种盐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抗体和各种细胞代谢产物等;组织液是血浆经过毛细血管滤过而形成的,其中各种离子成分与血浆相同,也存在各种血浆蛋白,但其浓度明显低于血浆;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因此淋巴的成分与组织液类似。

与血浆相比,淋巴中水分的含量明显较多,另外,由肠道吸收的脂肪绝大部分是经过淋巴而进入血液的。

2.尿毒症的病因和危害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排出的尿量为1 000~2 000 mL。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肾功能严重障碍,则尿液不足,代谢产物不能排出体外,致使大量含氮废物及其他毒性物质在体内堆积,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机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由此所引起的自身中毒和产生的综合病症称为尿毒症(uremia)。

2019-2020版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的个体稳态第一节第1课内环境的稳态学案苏教版必修3

2019-2020版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的个体稳态第一节第1课内环境的稳态学案苏教版必修3

第1课时内环境的稳态学习目标1.描述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说明内环境稳态与及其生理意义。

|基础知识|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2.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这三者的关系如图:3.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意义:①有利于人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的适应。

②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调节方式: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自查自纠|1.人体内的液体都是体液(×)2.内环境即细胞内的环境(×)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蛋白、无机盐的含量有关(√)4.剧烈运动后,血浆pH为弱酸性(×)5.细胞只要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解图说|血液的组成血液、血浆、血清一样吗?有什么区别?提示:不一样,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除去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即为血清。

探究点一内环境图像的识别与分析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哪种?①和②④的成分相比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提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液体是③细胞内液。

①和②④的成分相比主要的不同是①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④最终的去向是哪里?提示:汇入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

(3)肌肉注射和打点滴时的药物分别直接进入了哪种液体?提示:肌肉注射时药物进入了②组织液,打点滴时药物进入了①血浆。

(4)在肌肉组织的①②③三种液体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是哪种?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又是哪种液体?提示:氧气浓度最高的是①血浆,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③细胞内液。

(5)B内的氧气进入C中被利用,至少穿过几层生物膜?提示:6层。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内环境的稳态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内环境的稳态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内环境的稳态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人体和动物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3.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3)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是水,还有许多离子和其他物质。

(4)作用:绝大多数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4.连一连: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组织液、血浆②毛细血管管壁细胞 b.组织液、淋巴液③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 c.淋巴液、血浆④血细胞 d.组织液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e.血浆提示:①—d ②—a ③-b ④-e ⑤-c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有没有内环境?提示:没有。

内环境属于多细胞生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二、稳态的维持依赖于负反馈调节1.稳态: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作用,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判一判:基于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知识点的理解判断下列实例正误:(1)血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2)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

(×)提示:剧烈运动时由于血浆中的缓冲对存在,血浆pH只在一个较小范围内波动。

(4)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H2CO3等物质有关。

(√)(5)健康成年人内环境的温度应始终在37 ℃。

(×)提示:健康人的体温在一天中也会在较小范围内波动,维持相对恒定。

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提示: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Na+和Cl-的微粒数远高于蛋白质,即使在含蛋白质较多的血浆中也是如此,渗透压与微粒数目相关,微粒数越多,渗透压越大。

3.探究实验:比较清水、缓冲液和体液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向清水、缓冲液、生物材料匀浆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的机制。

苏教版必修三2.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学案

苏教版必修三2.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学案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学习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基础梳理】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规律: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等不同而存在___________ ;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_____________ ,但一般不超过1C。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态:健康人的内环境的和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___________ 作用来实现的。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 _____________ 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__________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 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

(二)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______和_____ 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____________ 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 的必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
【学习目标】
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认识到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2、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观察课本P2中的两图,思考两
种细胞生活的环境有何不
同?何为体液?体液与血液
是否是一个概念?仔细观察
课本P3中的图1-1,思考组
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
系。

何为内环境?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液体
统称为体液。

__________是血细胞直
接生活的环境。

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
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许多物
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
__________。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
胞间隙的液体,又叫__________。

__________是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
环境。

少部分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
收,成为淋巴液,也叫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
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叫做
__________。

细胞外液的成分认真分析课本P4的血浆的化
学组成表及图1-2,总结血浆
的主要成分,进而思考细胞外
液的成分。

思考血浆与组织
液、淋巴的成分有何不同?
血浆中90%是__________,其余10%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
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
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主要的差别
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而组
织液和淋巴中的__________含量很
少。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1.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血时
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2.为什么红细胞放在清水或
者浓度较高的以及过酸过碱
或温度过高过低的情况都无
法正常生存?
3.为什么细胞外液适宜于细
胞的生存?何为渗透压?为
什么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能够
所谓溶液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渗透
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__________。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主要与
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细胞
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源于
_________和_________。

正常人的血
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
4.正常人血浆的pH为多少?为什么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
5.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浆pH为__________,其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
一般维持在
__________左右。

内环境是细胞与
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的媒介
通过观察课本P5图1-3思考
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
是如何进行的?而结合课本
中的思考与讨论思考内环境
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
物质交换的?
细胞与内环境之间__________进行物
质交换。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
换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参与,同
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

2、例题精析
〖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
〖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迁移应用】
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
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
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