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扫描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13)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13)

2018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 ( 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便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清朝乾隆时期管理新疆的措施是设置..( )A. 伊犁将军B. 盛京将军C. 驻藏大臣口D.乌里雅苏台将军2“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①文成公主②玄奘③鉴真④郑和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小丽正在阅渎与右图人物有关的书籍,以下内容不会出现在书中的是..................( )A.陈桥驿发动兵变B.北宋的建立C.杯洒释兵权D. 率兵灭亡唐朝4. 近期,央砚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菅”。

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A. 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5,《贞观政要)》是一部记录唐大宗治国思想言论的著作,其中谈到隋朝时有一句“计天下体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这句活是说..........................( )A.隋文帝统治时期同家富裕,粮食储备充足B. 隋炀帝统治时期国家富裕,粮食储备充足C.全天下的粮食可以供应隋炀帝五六十年D. 老百姓存到银号里的钱很多,足移用五六十年6. 隋庸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 . 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可参与国家管理B.对皇帝权力有一定限制作用C.. 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D. 削弱了地主,贵族的特权7.“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

2019—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七年级历史试题温馨提示:1.对于每一道题目,请同学们务必完整、仔细、耐心阅读,然后再做答,这非常有助于提高你的成绩。

2.请把答案按要求答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正确的,请你在答题纸上按要求把正确的答案涂黑。

〕1.“受命灭陈归一统,开凿运河南北通。

进士录取创科举 ,今天依然影响中。

如把百姓装心里 ,怎知不如唐太宗?〞这首感怀历史的小诗,感慨的是古代哪一位帝王?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2.“寥落古行宫〔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 ,宫花寂寞红〔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

白头宫女在〔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 ,闲坐说玄宗〔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这是唐朝诗人元稹感怀历史的一首小诗,诗中的“白头宫女〞谈论的可能是唐玄宗A.知人善任开创“贞观之治〞B.改唐为周成为唯一女皇帝C.励精图治迎来“开元盛世〞D.贪图享乐引发黄巢大起义3.“九秋风露越窑开〔深秋风寒霜冷时越窑翻开了〕,夺得千峰翠色来〔刹那间千峰万山重现青翠色〕。

好向中宵盛沆瀣〔向上的杯婉盛着半夜的露水〕 ,共嵇中散斗遗杯〔如同嵇中散斗酒遗落的酒杯〕。

〞这首唐诗描绘的是唐朝A.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良B.民族之间友好往来频繁C.诗歌创作迎来黄金时期D.制瓷技术真是巧夺天工4.以下出土于唐朝墓葬的文物反映出唐朝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国内民族关系友好融洽C.科学技术开展领先世界D.诗歌繁荣艺术璀璨夺目5.“国破山河在〔国家破碎,但山河依旧还是那片山河〕,城春草木深〔春天来了,昔日繁华的京城长满杂草〕。

感时花溅泪〔感慨时局破败 ,看到花开也潸然落泪〕 ,恨别鸟惊心〔内心惆怅怨恨 ,听到鸟鸣也心惊胆战〕。

烽火连三月〔叛乱的烽火已接连不断燃烧三个月了〕 ,家书抵万金〔一封普通的家书已抵得上万金之重了〕。

白头搔更短〔愁绪缠绕 ,挠头思虑 ,白发越搔越短〕 ,浑欲不胜簪〔头发短得简直连一根簪子也差不住了〕。

2017-2018学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属于隋文帝所为?A。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

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C。

励精图治,注重节俭D。

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半两钱2.在电视剧《唐太宗秘史》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有:①魏征直言②文成公主入藏③玄奘西游④任李林甫为相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3.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

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有: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4.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以下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A。

玄奘西行。

B。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

C。

唐蕃和亲。

D。

郑成功收复台湾5.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亲自经历过如此险恶状况的历史人物是:A。

玄奘。

B。

鉴真。

C。

刘邦。

D。

李时珍6.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

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与此盟约无关的是:A。

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

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

以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

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8.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11)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11)

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栏内。

(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1.“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如右图所示)最早出现于A.西汉B.东汉C.隋朝D.唐朝2.他结束了国家200多年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

他勤勉治国,锐意革新,缔造“开皇之治”,开启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他是A.唐太宗B.武则天C.隋文帝D.唐玄宗3.在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①房玄龄②杜如晦③魏征④姚崇⑤宋景A.①②B.③④⑤C.①②③D.④⑤4.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A.鉴真B.玄奘C.阿倍仲麻侣D.僧一行5.“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②令玄奘西游天竺③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④鉴真东渡日本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6.元朝以前,就有许多汾州人、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

这说明A.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了边疆B.蒙古族、维吾尔族人民非常友善C.元朝以前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紧密D.北方战乱导致山西人迁往边疆7.“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A.宋B.元C.明D.清8.下列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9.元朝时,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它是A.回族B.畏兀儿C.汉族D.蒙古族IO.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A.苏门答腊和满刺加C.古里和锡兰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忽鲁莫斯和阿丹11.郑成功致外国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1.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使中国重新统一的朝代是()A.西汉B.东汉C.隋朝D.唐朝2.“主明臣直”,在下面的哪一组君臣身上表现的最为充分()A.唐太宗﹣魏征B.武则天﹣魏征C.唐玄宗﹣狄仁杰D.朱元璋﹣胡惟庸3.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登基前一统江山,登基后开科举、修运河,他是()A.汉武帝B.隋文帝C.隋炀帝D.唐玄宗4.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5.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6.唐玄宗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被誉为()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7.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的炼丹术有密切关系,唐初有个人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在《丹经》中,此人是()A.李春B.孙思邈C.毕昇D.关汉卿8.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其实西藏早在元朝时就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元朝还专门设置了机构加强对它的管辖,该机构是()A.驻藏大臣B.伊犁将军C.宣政院D.军机处9.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C.金灭北宋D.元朝建立10.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A.盛世危机B.短暂繁荣C.帝国中兴D.政权并立11.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述的节日是我们今天的()A.元宵节B.中秋节C.春节D.冬至12.《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

部编版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卷(考查时间60分钟,卷面总分6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从西晋到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对峙后,又一次实现国家统一的是A.秦朝B.东晋C.隋朝D.元朝2.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项水利工程,它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长城C.灵渠D.大运河3.唐朝前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西北、西南等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友好而密切的联系,与唐朝的关系被喻为“和同为一家”的是A.吐蕃 B.天竺 C.匈奴 D.回纥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在杜甫《忆昔》这首诗中“开元全盛日”指的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5.辽、宋、夏、金时期最突出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建立了西夏政权的是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歌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是A.南北朝B.唐朝C.南宋D.明朝7.宋元时期的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开辟于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A.唐朝B.五代C.宋朝D.元朝8.1279年,攻占南宋都城,完成全国统一的是A.铁木真B.忽必烈C.陆秀夫D.文天祥9.印刷术、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中,在北宋时期由匠人毕昇发明的是A.活字印刷术B.造纸术C.火药D.指南针10.《明太祖实录》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于重刑”。

明太祖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A.加强君权,巩固统治B.废丞相,设三司C.设置三省六部制D.创立殿试制度11.郑和从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他的船队最远到达了A.印度洋西海岸B.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C.波斯湾和红海沿岸D.苏门答腊和爪哇12.清朝大臣胡中藻因在诗中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而被杀,这件事反映的是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C.厂卫制度D.文字狱13.清朝前期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乾隆帝A.册封达赖喇嘛B.设置伊犁将军C.设置驻藏大臣D.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14.毛泽东曾称成吉思汗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主要的历史功绩是A.吸取隋朝教训,重视发展生产B.在会宁称帝C.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D.建立元朝15.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故事出自文学作品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16.(10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一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2、全卷共五道大题,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将答案填在卷末的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隋朝如同一颗流行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

下列属于隋朝时期创立的制度或修建的工程建筑有()①科举制②大运河③赵州桥④都江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太宗曰:“人言魏征举动轻慢,我但觉妩媚,适为如此。

”唐太宗“但觉妩媚”,是因为魏征()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 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C、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D、直言善谏,有利于维护统治3、唐朝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该诗称颂的盛世是()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C、开皇之治D、开元盛世4、下列瓷器中哪一种不属于唐朝()A、邢窑的白瓷B、越窑的青瓷C、哥窑的冰裂纹瓷器D、唐三彩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完成是在()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6、下列现象中,哪一项不是安史之乱造成的()A、许多州县成为废墟B、黄河泛滥成灾C、人民流离失所D、北方生产大受破坏7、唐末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是()A、翟让、李密B、李自成、张献忠C、秦琼、程咬金D、黄巢、王仙芝8、《百家姓》是中国古代人的启蒙读物之一,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开篇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A、唐朝B、隋朝C、宋朝D、汉朝9、北宋初年,宋太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起到的作用是()A、有效地增强了中央集权B、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交融B、造成中央与地方的对抗 D、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理10、澶渊之盟前北宋对辽采取的主要政策是()A、进攻B、防御C、和亲D、投降11、标志着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事件是()A、金迁都燕京B、宋金议和C、澶渊之盟D、南宋的建立12、促进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南方战乱较少B、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C、从越南引进占城稻D、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1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大宗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A、交子B、五铢钱C、半两钱D、光绪通宝14、结束蒙古草原纷争局面“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游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的是()A、宋太祖B、阿骨打C、铁木真D、忽必烈15、班级举行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诗词大会。

2017-2018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

2017-2018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

”“此项工程”是A.都江堰 B.灵渠 C.赵州桥 D.大运河2.“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

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

”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位皇帝在位时:①戒奢从简,虚心纳谏②创立殿试和武举,完善科举制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④选拔贤才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③④3.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4. 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

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A.汉朝B.南北朝C.隋朝D.唐朝5.从下图的图表中分析出与下列哪些事例无关A.隋文帝的励精图治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6.唐朝时期,漠北地区少数民族为了方便到长安朝拜皇帝,在大漠南北专门开辟了一条大道,称为“参天可汗道”。

“天可汗”指的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7.右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

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

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A.艺术的繁荣状况B.农业的发展状况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D.开放的社会局面8.“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七年级历史试题温馨提示:1.对于每一道题目,请同学们务必完整、仔细、耐心阅读,然后再做答,这非常有助于提高你的成绩。

2.请把答案按要求答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在答题纸上按要求把正确的答案涂黑。

)1.“受命灭陈归一统,开凿运河南北通。

进士录取创科举,今天依然影响中。

如把百姓装心里,怎知不如唐太宗?”这首感怀历史的小诗,感慨的是古代哪一位帝王?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2.“寥落古行宫(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宫花寂寞红(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

白头宫女在(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说玄宗(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这是唐朝诗人元稹感怀历史的一首小诗,诗中的“白头宫女”谈论的可能是唐玄宗A.知人善任开创“贞观之治” B.改唐为周成为唯一女皇帝C.励精图治迎来“开元盛世” D.贪图享乐引发黄巢大起义3.“九秋风露越窑开(深秋风寒霜冷时越窑打开了),夺得千峰翠色来(刹那间千峰万山重现青翠色)。

好向中宵盛沆瀣(向上的杯婉盛着半夜的露水),共嵇中散斗遗杯(如同嵇中散斗酒遗落的酒杯)。

”这首唐诗描绘的是唐朝A.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B.民族之间友好往来频繁C.诗歌创作迎来黄金时期 D.制瓷技术真是巧夺天工4.下列出土于唐朝墓葬的文物反映出唐朝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国内民族关系友好融洽C.科学技术发展领先世界D.诗歌繁荣艺术璀璨夺目5.“国破山河在(国家破碎,但山河依旧还是那片山河),城春草木深(春天来了,昔日繁华的京城长满杂草)。

感时花溅泪(感叹时局破败,看到花开也潸然落泪),恨别鸟惊心(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也心惊胆战)。

烽火连三月(叛乱的烽火已接连不断燃烧三个月了),家书抵万金(一封普通的家书已抵得上万金之重了)。

白头搔更短(愁绪缠绕,挠头思虑,白发越搔越短),浑欲不胜簪(头发短得简直连一根簪子也差不住了)。

”杜甫的这首《春望》描写了A.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 B.安史之乱的战火破坏C.藩镇之间的连年战争 D.五代十国的更迭分立6.“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相传这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所作的《励学篇》,由此可以看出宋朝A.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B.大力加强中央集权C.注意缓和民族关系 D.鼓励发展海外贸易7.“迄今井邑犹荒凉(不断的战争使得城乡一片荒凉),居民生资唯榷场(居民主要依靠边境市场过生活)。

马军步军自来往(双方军队各自在边境来回巡逻),南客北客相经商(南北双方客商进行着繁忙贸易)。

”金代文人刘迎的这首诗反映出的宋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是A.统治者之间的和亲 B.双方互相派驻使节C.繁忙的经济贸易交流 D.双方激烈持久的战争8.“撼山容易撼军难,军号岳家策万全。

炎宋再兴无上策,朱仙一战定中原。

黄龙捣去臣心愿,金字牌来士胆寒。

无限风波无限恨,可怜二圣不归还。

”近代军阀吴佩孚的这首律诗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感情?A.对岳飞的景仰与痛惜 B.对岳飞的不满与怨恨C.感慨自身的抱负无法施展 D.感叹国破家亡的时局9.“南市沽浊醪(南市打上一壶酒),浮螘甘不坏(水酒甘甜酒花好)。

东门买彘骨(东门去买猪排骨),醯酱点橙薤(橙皮韭花沾点酱)。

蒸鸡最知名(最好吃的是蒸鸡),美不数鱼蟹(买点鱼虾和螃蟹)。

轮囷犀浦芋(犀浦芋头来二斤),磊落新都菜(再买新都鲜蔬菜)。

……”从宋代陆游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C.商业贸易的繁荣 D.对外交往的频繁10.“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A.唐 B.元 C.明 D.清11.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方式。

例如,①在北方和东北,设立行省进行管理②在西北,平定蒙古贵族和回部贵族叛乱③在东南,设立澎湖巡检司,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④在西南,由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机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2.这副“瓦内说书”诗配画,主要出现在下面哪个城市中?A.北宋东京B.唐朝长安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13.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唯一不是在宋元时期外传的是A.指南针B.造纸术C.活字印刷术 D.火药14.“读书人最不济。

烂八股,一堆泥。

……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日昏迷。

就教他骗得了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首《时文叹》A.赞扬了科举考试不看门第看才能B.批评了君主以此加强了中央集权C.讽刺了八股取士脱离实际的弊端D.表达了为国为民奉献的远大抱负15.“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敢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日月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诸侯!”这首一首著名的军歌,这是A.岳飞抗金的军歌 B.文天祥抗元的军歌C.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歌 D.戚继光抗倭的军歌16.下面四部著作,有一部和其他三部明显不同,这一部是(A)17.隋朝灭亡、唐朝灭亡、元朝灭亡、明朝灭亡,都有一个重要的相同因素,这就是A.农民起义的打击 B.少数民族的入侵C.外来国家的侵略 D.内部奸臣的篡权18.在东南,军队攻占台湾,台湾归属清朝版图;在西南,册封达赖、班禅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管理;在西北,平定蒙古贵族和回部贵族叛乱,加强对西北地区管理;在东北,雅克萨之战两次打败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清朝时这些作为的共同点是A.都是国内各民族的内部斗争B.都有力地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C.都使君主的权力得到大大加强D.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9.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的发展B.手工业生产的发展C.商品经济的发展D.人口数量的增长20.某学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的,是眼光向里的,是防守和排外的。

”他评论的是明清的A.重农抑商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C.民族和亲政策 D.文化专制政策二、非选择题(第21题9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0分;共30分。

请把答案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1.有些历史知识是复杂而枯燥的,然而一张图示就会使其变得简单而易懂。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图示,回答问题(9分)。

图一图二(1)图一反映的是哪个朝代(1分)(2)图二中的“御史台”负责什么事务的什么制度?(1分)(1分)?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在地方官吏朝代:唐朝(如果有学生答隋朝或者制度上有何创新之处?(2分)隋唐也可得1分。

但是评讲时要给负责:监察事务(1分)学生讲明,隋朝的三省是门下省、创新:实行行省制度(2分)尚书省和内史省,我们的课本作为贞观之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到三省六部制,没有具体说明白。

)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图三(3)图三与图一、图二大不同,是因为明朝哪位皇帝(1分)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皇帝:朱元璋(或者明太祖)(1分)措施:废除了丞相(1分)(4)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关系发展变化的趋势。

(2分)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分)22.拥有先进传统文化与强大经济实力的中国该怎样看待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不同的认识带来不同的结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分)材料一宋代海外贸易图(1)据材料一写出宋代闻名世界的两个大商港(2分)、及其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

(1分)商港:广州、泉州、明州(任意两个即可得2分,明州当时同样闻名世界,已查阅相关资料。

)机构:市舶司(1分)(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2分)原因:朝廷鼓励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农业、手工业繁荣,物产丰富等。

(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材料二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

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馈赠当地的国王或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

不占别国一寸土地,为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2分)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2分,“增进了……开创了……”各1分)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

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4)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1分)。

材料三认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政策:闭关锁国。

(1分)影响: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2分,学生如果摘抄原文亦可得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这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1分)启示:要坚持对外开放,不能闭关锁国。

(要积极学习外国长处等等,只要学生不偏离题意即可得1分。

)23.清朝前期,既有“烈火烹有,繁花似锦”的盛世局面,又有与世界潮流格格不入的种种措施,恰似一个壮年英雄不可避免地走向迟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变化表(注:1顷=15亩)耕地面积(顷)(1)(1分)变化:不断增加(增加也可,1分)因素:人口大量增加;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人民辛勤劳作;社会安定等(任意1 点即可得1分)材料二陈列在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的这门铜炮(如图)有这样的简介:该炮炮身铸有康熙钦定名称“神威无敌大将军”,1686年、1686年两次随清军炮轰盘踞在雅克萨的侵略军,敌军死伤累累被迫乞降。

(2)材料二中的“侵略军”是哪国的侵略军?(1分)战后双方签订的条约名称是什么?(1分)该条约意义何在?(2分)侵略军:俄国(1分)条约:《尼布楚条约》(1分)意义: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2分)(如果学生答不完整下划线部分则不得分)材料三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