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试题和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2. 下列哪位人物是汉朝的开国皇帝?A. 秦始皇B. 刘邦C. 刘秀D. 司马炎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三国时期的开始?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夷陵之战D. 淝水之战4.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A. 三国B. 晋朝C. 南北朝D. 隋朝5. 下列哪位人物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曹操B. 李渊C. 刘备D. 司马炎二、填空题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_____个诸侯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 汉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他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
3. 三国时期的开始标志是_______,发生在208年。
4.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由_______建立。
5.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他在618年建立了唐朝。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成就。
2. 请简要介绍汉朝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成就。
3. 请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背景和主要事件。
4. 请简要介绍晋朝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成就。
5. 请简要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成就。
四、论述题1. 请论述你对三国鼎立局面的看法,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 请论述你对唐朝盛世的认识,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A4. B5. B二、填空题1. 六个2. 刘邦3. 赤壁之战4. 司马炎5. 李渊三、简答题1.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由秦始皇建立。
其主要成就包括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修建长城、统一度量衡等。
2.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由刘邦建立。
其主要成就包括推行儒家思想、发展农业、开辟丝绸之路、建立汉朝四百年的基业等。
3.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形成了魏、蜀、吴三个割据政权。
下学期七年级历史答案及试题

下学期七年级历史答案及试题试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2.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地点在哪里?3.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哪些因素有关?试题二:夏、商、周三代的特点1. 夏、商、周三代的时间顺序是怎样的?2.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3. 夏、商、周三代的社会经济特点有哪些?试题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1.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变革事件有哪些?2.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有哪些代表人物?3.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发展有哪些突破?试题四: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1. 秦朝是如何实现统一的?2. 秦始皇的改革措施有哪些?3. 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试题五:汉朝的辉煌与衰落1. 汉朝的开国皇帝是谁?他的治理有哪些特点?2.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有哪些成就?3. 汉朝为什么最终衰落?试题六:三国时期的动乱与分裂1. 三国时期是哪三个国家相互争霸的时期?2. 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哪些?谁是其中的主要人物?3. 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如何,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试题七: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1. 隋朝是由哪位皇帝建立的?他的治理有哪些特点?2.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如何?3. 隋唐时期对中国的文化和对外交流有何影响?试题八:宋朝的政治和文化1. 宋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2. 宋朝的科技和文化成就有哪些?3. 宋朝的政治和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试题九:元朝的统治和文化交流1. 元朝是由哪位皇帝建立的?他的统治特点是什么?2.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有哪些特点?3. 元朝对外交流和文化交融有哪些重要事件?试题十:明朝的政治和海外探险1.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谁?他的治理特点有哪些?2.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如何?3. 明朝的海外探险有哪些重要事件和发现?以上是下学期七年级历史的答案及试题,祝你研究顺利!。
七年级下半学期的历史试题和答案

七年级下半学期的历史试题和答案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发展试题1:1. 请简要描述古埃及文明的主要特点。
2. 古代文明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 古代文明的发展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答案1:1. 古埃及文明的主要特点包括:封建制度的出现、法老统治、神权统治、河流的重要性、宗教以及建筑艺术的繁荣等。
2. 古代文明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分布、社会制度和科技水平等。
3. 古代文明的发展给现代社会提供了许多启示,如尊重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建立有效的社会制度以及发展科技等。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试题2:1. 请简要描述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如何运行的?3.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对世界有何影响?答案2: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随后经历了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包括了农业、手工业、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等方面的进步。
2. 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是以君主为中心的政治制度,君主通过分封诸侯的方式来管理国家。
封建制度中的各级官员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力,形成了严密的等级制度。
3.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发明对全球的科学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章: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试题3:1. 请简要介绍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2.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是如何运作的?3.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答案3:1.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相似之处包括:对艺术、哲学和文学的重视、奴隶制度的存在、城邦制度的运行等。
差异之处在于政治制度、文化特点和领土等方面。
2.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是通过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实现的。
公民在集会上讨论并表决议案,通过多数决定来决定政策。
3.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如罗马法的发展为现代法律提供了基础,同时古罗马的法治思想也对现代法治观念产生了影响。
第四章:印度古代文明试题4:1. 请简要介绍印度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
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试题及其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试题及其答案试题一:古代中国的朝代1. 请列举一些古代中国的朝代,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
答案:-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主要特点是有传说中的开国君主禹,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
-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特点是有商纣王,发展了青铜器和商业贸易。
-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特点是由周武王建立,实行封建制度,并实行了分封制度。
试题二:中华文明的发展1. 中华文明的发展有哪些重要标志?答案:- 农业的发展:中国人从采集、放牧逐渐转向农耕生活,发展了农业文明。
- 文字的出现:中国发明了象形文字,并逐渐发展成为汉字,这标志着中国文明的重要进步。
- 社会制度的建立:中国建立了封建社会制度,由此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
试题三:丝绸之路1. 请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它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答案:- 起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
- 终点:丝绸之路的终点是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
- 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到了西方,同时西方的黄金、马匹、宗教等也传入了中国,丰富了双方的文化。
试题四:明清时期的辽阔疆域1. 请简要介绍明清时期中国的辽阔疆域。
答案:- 明朝时期:明朝时期的辽阔疆域包括中国本土和蒙古、西藏等地,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广大的时期之一。
- 清朝时期:清朝时期的辽阔疆域除了继承明朝的疆域外,还包括了辽东、台湾、新疆等地,使中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张。
试题五:近代中国的变革1. 近代中国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 政治变革: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王朝到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变革,建立了中华民国。
- 经济变革:近代中国进行了自强运动和洋务运动,推动了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文化变革:近代中国兴起了白话文运动,推动了文化的现代化和普及。
试题六:中国的成立1. 中国是在哪一年成立的?请简要介绍成立的背景和目标。
七年级下半学期的历史试题和答案

七年级下半学期的历史试题和答案第一章:古代文明试题一:1. 什么是文明?2. 列举两个古代文明的名称和所在地区。
3. 古代文明的发展有哪些标志性的特点?4. 请简要描述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答案一:1.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高度发展的状态。
2. 古代文明的名称和所在地区有: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流域)、古希腊文明(位于地中海东南部)。
3. 古代文明的标志性特点包括城市建设、农业发展、文字的出现和发展、制度的建立等。
4. 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包括尼罗河的重要性、法老统治、金字塔的建造、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文字系统等。
试题二:1. 请简要描述古希腊文明的特点。
2.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是如何产生的?3. 古希腊的艺术和哲学对后世有何影响?4. 古希腊的奥运会是如何起源的?答案二:1. 古希腊文明的特点包括城邦制度、奥林匹克运动会、哲学思想的发展、艺术的繁荣等。
2.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产生于雅典城邦,通过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逐渐形成。
3. 古希腊的艺术和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雕塑艺术、戏剧表演、民主政治理念、哲学思想等。
4. 古希腊的奥运会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最初是为了纪念众神而举办的体育竞赛,后来成为希腊城邦之间的盛会。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试题一:1. 请简要描述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特点。
2. 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有哪些特点?3. 请简要描述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
答案一:1. 夏朝的特点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传说中的启蒙帝王尧舜禅让有序。
商朝的特点是奴隶制度的出现,商代青铜文化的繁荣。
周朝的特点是封建制度的确立,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2. 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包括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农田水利的兴修、农业技术的传承和创新等。
3. 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是指在社会交往、仪式活动等方面的规范和礼仪仪式的执行,体现了尊重、敬重和各种身份和地位的区分。
试题二:1. 请简要描述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标准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及标准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西周的建立D. 秦朝的建立标准答案:D2. 下列哪个皇帝完成了大一统,建立了汉朝?A. 秦始皇B. 汉高祖C. 隋炀帝D. 唐太宗标准答案:B3. 下列哪个是汉朝时期与匈奴和亲的政策?A. 安置匈奴B. 抗击匈奴C. 和亲匈奴D. 驱逐匈奴标准答案:C4. 下列哪个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司马懿标准答案:A5. 下列哪个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之一?A. 东魏B. 西魏C. 南齐D. 北周标准答案:B6. 下列哪个是隋朝大运河的最北端?A. 洛阳B. 长安C. 开封D. 扬州标准答案:A7. 下列哪个是唐朝时期与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A. 怛罗斯之战B. 燕然之战C. 白马之围D. 淝水之战标准答案:A8. 下列哪个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A. 后梁B. 后唐C. 后晋D. 前蜀标准答案:D9. 下列哪个是宋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A. 杜甫B. 白居易C. 苏轼D. 李清照标准答案:C10. 下列哪个是元朝时期的蒙古族统治者?A. 成吉思汗B. 忽必烈C. 铁木真D. 窝阔台标准答案:B11. 下列哪个是明朝时期的女真族领袖?A. 努尔哈赤B. 皇太极C. 福临D. 慈禧标准答案:A12. 下列哪个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收复台湾的人物?A. 康熙帝B. 乾隆帝C. 顺治帝D. 施琅标准答案:D13. 下列哪个是鸦片战争的签订者?A. 中英南京条约B. 中法天津条约C. 中英北京条约D. 中日马关条约标准答案:A14. 下列哪个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签订者?A. 中英天津条约B. 中法天津条约C. 中英北京条约D. 中日马关条约标准答案:C15. 下列哪个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签订者?A. 中英南京条约B. 中法天津条约C. 中英北京条约D. 中日马关条约标准答案:D16. 下列哪个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签订者?A. 中英南京条约B. 中法天津条约C. 中英北京条约D. 中日马关条约标准答案:C17. 下列哪个是辛亥革命的首领?A. 康有为B. 孙中山C. 黄兴D. 陈独秀标准答案:B18. 下列哪个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 康有为B. 孙中山C. 黄兴D. 陈独秀标准答案:B19. 下列哪个是五四运动的口号?A. 废除二十一条B. 打倒军阀C. 反对帝国主义D. 实现民主标准答案:A20. 下列哪个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点?A. 上海B. 广州C. 武汉D. 长沙标准答案:A第二部分: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______。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题及答案七年级下册历史试题及答案(一)事件接龙1.A.开元盛世 B.活字印刷 C.玄奘西游 D.戚继光抗倭 E.郑成功收复台湾(二)知识擂台2.世界三大饮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__________________。
4.宋代时,北方以____________为主食,南方以____________为主食,这种饮食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5.________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________为大汗,尊称为__________。
蒙古国建立。
6.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回归祖国的是______________。
7.北京___________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8.我国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____________,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写出一部药物学巨著___________。
9.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是__________、《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1553年,葡萄牙人攫取在我国_______________的居住权,到__________年12月21日回归祖国,共历时446年。
11.明长城东起_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蜿蜒一万余公里。
(三)精彩四选一12.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 A.隋之前的古运河 B.隋运河C.会通河 D.通惠河13.“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14.科举制度是在_________逐渐完善的()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15.“和同为一家”是首________领给唐皇书信中的一句话() A.回纥 B.靺鞨 C.吐蕃 D.南诏16.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A.玄奘 B.戒贤 C.鉴真 D.崔致远17.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火药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指南针D.指南针和造纸术18.澶渊之盟的签约双方是()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西夏D.南宋与金19.《资治通鉴》的主持编写人是()A.司马迁 B.司马睿 C.司马炎 D.司马光20.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C.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榜葛刺和红海沿岸21.军机处设立于()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D.雍正时期22.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23.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个领域的一组是()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B.《水经注》和《农政全书》C.《缀术》和《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24.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隋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25.宋代杰出的词人有()A.李白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26.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A.畏兀儿 B.蒙古族 C.回族 D.女真族27.反映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的画是()A.《秋郊饮马图》 B.《清明上河图》 C.《游春图》 D.《步辇图》28.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A.废除丞相 B.分封藩王 C.设立东厂 D.迁都北京29.1616年,_________自立为汗,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A.耶律阿保机B.完颜阿骨打C.骨力裴罗D.努尔哈赤30.“文字狱”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要数()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31.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A.漳州 B.宁波 C.广州 D.云台山(四)追根溯源32.你知道足球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吗?3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①这是宋朝谁的诗句?②诗中对项羽作了怎样的评价?③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4.“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子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子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火药B. 电视C. 飞机D. 印刷术答案:D2.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A. 商朝B. 明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D3. 中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A. 23B. 34C. 45D. 56答案:D4. 以下哪个国家是中国的邻国?A. 韩国B. 英国C. 加拿大D. 澳大利亚答案:A5. 以下哪个城市是中国的首都?A. 上海B. 广州C. 北京D. 成都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长城。
答案:中国的长城是古代中国修筑的防御工事,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长城横贯中国北方,总长度约21,196公里。
2.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答案: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起源于东汉时期。
通过将纸浆制成纸张,造纸术极大地改进了人们的书写和记录方式,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5分)1. 请解释什么是封建制度。
答案: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政治组织形式,指君主授予贵族土地和特权,贵族提供军事和政治支持,以保证封建君主的统治。
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直到近代才被废除。
2. 请解释什么是农耕文明。
答案:农耕文明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文明形态。
农耕文明的特点是人们依靠农业生产为生,形成稳定的定居生活方式,并出现城市、政治组织、文化等各种社会形态。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的国旗是红色的。
(√)2. 中国的首都是上海。
(×)3.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
(√)4. 中国的国花是玫瑰花。
(×)5.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五、附加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答案: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字叫孔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试题及答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你仔细判断后,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对应的框内)
1、隋朝时,一位余杭的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大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2、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指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3、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充分肯定了大运河的客观作用。
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A.武则天建立了唐朝
B.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武则天通过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
D.武则天是唐太宗的皇后
5、史书对右图的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6、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在中外交往中把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到非洲、欧洲的国家是
A.天竺
B.大食
C.波斯
D.东罗马
7、唐文化在政治经济制度、城市建筑、文化习俗诸方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8、唐代诗坛群星灿烂,其中被后人尊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杜牧
C.杜甫
D.白居易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据记载:宋太祖立“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防地,将领不随军调动。
其目的是
A.重用功臣宿将
B.实行兵农合一
C.让士兵得到锻炼
D.防止武将专权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隋朝
12、岳飞词云“靖康耻,犹未雪。
”“靖康耻”是指
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B.金军掳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C.宋高宗解除岳飞兵权
D.南宋与金达成协议
13、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哪一国策有密切关联
A.创设科举
B.改进活字印刷
C.重文轻武
D.鼓励海外贸易
14、《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其作者是
A.苏轼
B.郭守敬
C.赵孟頫
D.张择端
15、词是宋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描写了一个天真
活泼的小姑娘见到陌生人的情景。
这种清新自然且栩栩如生的描写出自
A.黄道婆
B.班昭
C.李清照
D.武则天
二、非选择题(16~18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材料二:“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请回答:
(2)基于材料一的认识,唐太宗即位之初在经济和法律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举措?(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
……及赵普专相,劝上革去其弊。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
——《文献通考》
材料三:(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急。
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
若为内患,甚可惧也。
”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
下来的什么问题?(2分)针对这些问题,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
方略?(2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1分)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1分)
(3)结合材料四,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利与弊。
(4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哪两个地方?(4分)当地最主要的粮食
作物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2分)
(3)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ACABCBDCBDABCDC
二、非选择题(16~18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1)鉴于隋亡于暴政的教训,唐太宗认识到爱惜民力才能巩固统治。
(2分)
(2)经济方面: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法律方面:采取轻刑政策。
(4分)
(3)魏征。
知人善用,虚心纳谏。
(4分)
17、(1)问题:前代藩镇割据,把控赋税收入,君弱臣强,导致社会动乱等等(2分)
治国方略: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皇帝总览兵权,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通过科举考试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把地方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防止内患等等。
(2分)
(2)态度:认为“内患”甚于“外忧”,“外忧”是边事可以预防,“内患”“深可惧”。
(1分)
出发点:巩固皇帝的统治地位(1分)
(3)利:有效防止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重演,加强了中央集权。
(2分)
弊:机构重叠,文官治军,名实分离;财政拮据,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危机转嫁于民,造成农民起义。
(2分)
18、(1)苏州和湖州。
(4分)水稻。(2分)
(2)南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