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画山绣水(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语文初三上苏版第4课(画山绣水)教案1

语文初三上苏版第4课(画山绣水)教案1教学目标1.能用精炼旳语言概括桂林山水旳特点.2.能说出传说故事与桂林山水旳关系.3.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抒发旳情感.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理清文章结构.2.收集有关桂林山水旳资料,更全面地了解桂林山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激趣读了前面旳几篇文章,我们已深深地陶醉于那神奇美妙旳自然风光中.可有人却说,那些风光并不怎样,有一处旳风景更美,它有“甲天下”之称.同学们知道那个地方在哪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散文家杨朔一起去游一番桂林旳山水.1.学生交流自己对作者旳简单了解.老师可以做补充:作者杨朔(1913--1968),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曾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到过抗美援朝前线,写过不少通讯、中短篇小说,并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代表作还有《雪浪花》、《樱花雨》、《海市》、《茶花赋》等,均收在《杨朔散文选》里,1968年,杨朔被“四人帮”迫害致死.2.揭示文题,说一说你对文题旳理解.在教师旳引导下展开思考并大胆发言.让学生回答明确: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旳特点.画出来和绣出来旳山和水.这是用了互文,“画”和“绣”都是形容山水旳美丽.二、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旳方式自读课文,试用一句话说说文中描绘旳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旳印象.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交流评价.明确:清奇峭拔;凝结着劳动人民旳生活感情和智慧想象.三、研读赏析1.这样如诗如画旳美丽山水,真让人流连忘返呀.如果让你用画笔和绣针来摹画钩绣这桂林旳山水,那么,你会绣怎样旳山,画怎样旳水呢?请结合文中描写山水旳文句说一说.(找句——赏析——朗读)学生再次读课文,圈点勾画,作批注.交流评价.明确:画水旳绿: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旳……看一眼也叫人心醉.(运用叠词和比喻)画水旳静清:假使你旳眼福好,……使人恍惚沉浸在最恬静旳梦境里去.画水旳动态: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旳小竹筏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了.(动作细节)绣山旳奇:再瞧瞧那沿江攒聚旳怪石奇峰……各种各样神奇旳物件.绣山旳巧:两岸都是悬崖峭壁……到处陈列着精美无比旳石头雕刻.2.比比看谁读得好指名朗读文中写水旳句子和写山旳句子.师生交流评价,然后全班朗读用心体会桂林山水旳美妙神奇.四、课后作业:熟读课文,背诵优美语段.第二课时一、复述故事导入:作者不仅引领我们欣赏了桂林山水旳美丽神奇,而且还介绍了许多关于桂林山水旳故事.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讲述了哪些传说?试用自己旳话讲一讲其中旳某一个故事.1、老师出示“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等相关图片,组织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对着图片复述传说故事.二、问题探讨1.听了这些故事后,你有怎样旳感受呢?这几个故事旳共同点是什么?学生思考交流明确: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旳苦难.除“寡妇桥”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旳品质,其余旳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旳.2.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旳风景中插入这样凄惨旳故事呢?可从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学生思考交流明确: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旳苦难,要珍惜现在旳幸福、美好旳生活.使文章留下了时代旳印记,蒙上了一层政教色彩.同时也给这些景色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三、拓展思维你游历过哪些风景名胜区,你旳家乡应该也有许多美丽旳传说,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与景点有关旳优美旳传说或诗句呢?如果需要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旳文章,你准备如何去使用这些材料呢?三、布置作业四、收集有关家乡某处景物旳传说,将写景与故事相结合写一篇短文.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画山绣水(第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

第4课画山绣水(第1课时)班级:姓名:学号:评价等第:一、【学习目标】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反应时代侧影的热情和努力,引导学生对本文提出合乎理性的评议。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4、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的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三、【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
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6年以后,从事外事工作,同时写了大量散文。
重要作品有《雪浪花》《樱花雨》《荔枝蜜》《海市》《茶花赋》等。
2、杨朔散文的艺术成就(1)追求意境美。
作者曾说:“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
”“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
”杨朔散文既有精细的形象描绘,又有浓烈的感情表达,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
(2)深寓哲理。
这哲理从形象的描绘中表达出来,从所描述的事或人的整体中表达出来,而非抽象的说理、空洞的说教。
(3)巧施艺术技巧。
杨朔在散文中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
3、名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韩愈唐朝诗人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是桂林山水的最真实的写照。
簪山、带水、幽洞、奇石,被誉为桂林风景的“四绝”,其山水洞石浑然一体的景象组合,举世无双。
烟雨、光影、植物、动物、田园、村舍、名园、古迹,则被称为桂林风景的“八胜”。
4、给加点字注音褒.贬最醇.攒.聚恍惚..贮.藏圩.子黑黝黝....萧萧瑟瑟..玲珑剔透..瘦骨嶙峋5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九年级语文上册 4《画山绣水》学案 苏教版

四画山绣水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示自己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3.适当加以想象复述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1.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作者在观赏优美风景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凄惨故事的用意。
一、预习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褒.贬()香醇.()恍.惚()精髓.()嶙峋.()瞭.望()攒.聚()峭.拔()袅.袅()崭.新()(2)解释词语。
攒聚:恍惚:玲珑剔透:萧萧瑟瑟:(3)读完课文,你还有哪些不认识和不理解的词语,请写在下面。
2.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题“画山绣水”是什么意思?(2)文章第三段有何作用?(3)船家向我们叙述了哪些神话传说?选择你感兴趣的传说,加以想象复述给大家听。
(想象要合理的加入自己的语言)3.读完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请写下来。
4.小组合作探究:(1)桂林山水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课文着重写了哪几处山岩,为什么要着重些这几处山岩?(2)怎样理解“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有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
”这句话?(从山的得名、劳动人民寄托的感情等方面思考)5.展示交流:(1)初看课题,文章应着重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景色,可文章的主体部分却详细地描述了几个山岩的传说,这是为什么?(2)课文第三段已经由总写山水景色过渡到作者感受最深的一点:山水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象。
可并没有紧接着写传说,而是花了不少笔墨写漓江水色和鱼鹰捕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可以从用词的准确生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体会)6.拓展延伸:吟哦讽诵宋代诗人黄庭坚赞颂漓江山水的诗句:“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峨。
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千峰百嶂何!”思考:黄坚挺的想法和课文中的哪些话相似?(注:李成、郭熙都是北宋画家。
【精品备课】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4《画山绣水》导学案

4.《画山绣水》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过程与方法(1)诵读。
文中诗一般的意境,要靠反复的诵读方能体会。
(2)复述。
学生适当的展开想像加以复述,既能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桂林山水特有的神态,提升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能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能说出传说故事与桂林山水的关系。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习了前面几篇课文,我们已经深深地陶醉于那神奇美妙的自然风光之中。
陶醉在那交响乐一般的鼎湖山泉水声,那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的林中小溪,那飞红滴翠的黄山美景。
如果这些还不够,那么还有一处风景更美,它有“甲天下”之称。
同学们知道那个地方是哪儿吗?(学生回答)对,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散文家杨朔先生一起去游一番桂林的山水。
二、走进作者作者杨朔(1913--1968),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
曾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到过抗美援朝前线,写过不少通讯、中短篇小说,并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代表作还有《雪浪花》、《樱花雨》、《海市》、《茶花赋》等,均收在《杨朔散文选》里,1968年,杨朔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三、检测预习1,积累词语攒聚()圩子()褒贬()贮藏()崭新()怠慢()精髓()恍惚()2,整体感知: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3.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桂林山水给人总的印象是什么?桂林山水给人总的印象是清奇峭拔,堪称画山绣水。
(2)课文着重写了那几处山岩,为什么要着重写这几处山岩?作者着重写了几个造型奇特有传说的山岩,之所以这样写,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关。
课文不单是告诉读者桂林山水的美丽,更重要的是要告诉读者有关山岩的故事,从中接受教育。
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画山绣水教案2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伫 淳 鳞 褴
(二)再读课文,主题探究。
(三)三读课文,结合第一课时的学习,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二、课堂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学生齐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感情。思考
1.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2.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江山景色的?
3.说说本文和其他写某某山水的文章在角度上有什么不同?作者是从怎样的思路来写某某如诗如画的美景?
3.全文介绍了有关漓江的四个神话传说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
“父子岩”的故事表现了
“寡妇桥”的故事表现了
“望夫石”“新娘岩”的故事表现了
(二)课外拓展
溪流贾平凹
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土地了。
就像山地里纵纵横横的沟岔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
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
三、再读课文,难点突破。
本文运用了不少间接材料来写景,作者是怎样运用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四、总结全文
1.文章的标题是画山绣水
说明:a某某山水的自然美如画如绣,妙不可言。
b互文的手法使自然的山水更充满诗情画意。
2.小结:杨朔真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而且还很有深意。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
画山绣水
教学内容
画山绣水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共2课时)
教学过程及实施手段等
复备内容
一、预学导学
(一)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九年级画山绣水导学案

九年级画山绣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之美。
2、学习本文细腻的写景手法,品味优美的语言,提高写景散文的鉴赏能力。
3、体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领略桂林山水的自然美景,体会作者描绘山水的精妙手法。
(2)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作者的情感。
2、难点(1)如何理解作者在写景中融入的历史文化内涵。
(2)学习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写作技巧。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杨朔(1913—1968),山东蓬莱人。
当代散文家。
他的作品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等。
2、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其所指的项目繁多。
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攒聚()峭拔()精髓()恍惚()恬静()贮藏()崭新()瞭望()2、解释下列词语。
攒聚:精髓:玲珑剔透:恍惚:3、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哪些方面?五、课堂探究1、作者是如何描绘桂林山水的?(1)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漓水比作青梅名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漓水碧绿醉人的特点。
(2)作者除了直接描写山水,还通过什么方式来展现桂林山水的美?例如:作者通过讲述传说故事,为桂林山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1)请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2)从作者对山水的描绘中,你能体会到他怎样的情感?3、如何理解文中“画山绣水”的含义?(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画山绣水”这个题目的理解。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画山绣水》教案苏教版

《画山绣水》教学目标:1.领略欣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学习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想象力和感受美的能力。
2.理解作品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其表达的主题,并能有自己合乎理性的评析。
3.品析文章语言的诗意美。
教学重点: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想象力和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品味杨朔散文诗化的语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文题,了解作者。
2.熟读课文,掌握字音字形,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受桂山山水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
也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用语言难以来描述的。
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有声有色。
今天,我们就随他一起去欣赏桂林的山水。
二.自学成果展示:1.理解文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和壮士征战十年身经百战后归来。
互文——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里,解释的时候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充,联系在一起。
本文文题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和水。
“画”和“绣”都是用来形容山水的美丽的。
2.走进桂林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
星罗棋布的突兀石峰,瑰丽的溶洞和碧澄的小湖,汇成了桂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美丽景色。
桂林山奇水秀,风景美丽,一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
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就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它的特点。
3.作者介绍杨朔(1913--1968),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
曾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到过抗美援朝前线,写过不少通讯、中短篇小说,并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代表作还有《雪浪花》、《樱花雨》、《海市》、《茶花赋》等,均收在《杨朔散文选》里,1968年,杨朔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4.重点字词褒.贬(bāo)香醇.(chún)恍惚..(huǎnɡ hū)精髓.(suǐ)嶙峋..(lín xún)黑黝黝..( yǒu)瞭.望(liào)攒.聚(cuán)峭.拔(qiào)袅袅.(niǎo)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 桂林山水给人总的印象是什么?【明确】桂林山水给人总的印象是清奇峭拔,堪称画山绣水。
江苏省高邮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画山绣水教案1 苏

2.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注意:(1)抓句子中关键字、词语、句,这段文字写了桂林的什么景或传说?(自己结合课文赏析)
(2)这些景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呢?你从这些传说 中体会出了什么?(同桌补充)
嶙峋:攒聚:
玲珑剔透:恍惚:
补充 :
3.文学常识积累
杨朔(1913~1968),男,是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小说家。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同时写了大量散文。代表作品有《荔枝蜜》、《樱花雨》、《香山红叶》、《泰山极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铁骑兵》等,大多数出自《杨朔散文选》。杨朔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杨朔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本文写作于上世纪60年代。
1.导入本课。
2.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二、预学导学
(一)一读课文,标出课文节数,划出文中生字词及不懂的句子。读后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攒聚()圩子( )褒贬()贮藏()
崭新()怠慢()精髓()恍惚()
袅袅()玲珑剔()透恬()静嶙峋()
补充:
2.找出文中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掌握字形,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小组内互补、互查)
7.“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请你说说这一 问句的作用。
8.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神奇而美丽的桂林山水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六、作业布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画山绣水(第1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评价等第:
一、【学习目标】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反应时代侧影的热情和努力,引导学生对本文提出合乎理性的评议。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4、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的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三、【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
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6年以后,从事外事工作,同时写了大量散文。
重要作品有《雪浪花》《樱花雨》《荔枝蜜》《海市》《茶花赋》等。
2、杨朔散文的艺术成就
(1)追求意境美。
作者曾说:“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
”“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
”杨朔散文既有精细的形象描绘,又有浓烈的感情表达,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
(2)深寓哲理。
这哲理从形象的描绘中表达出来,从所描述的事或人的整体中表达出来,而非抽象的说理、空洞的说教。
(3)巧施艺术技巧。
杨朔在散文中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
3、名人眼中的桂林山水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韩愈
唐朝诗人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是桂林山水的最真实的写照。
簪山、带水、幽洞、奇石,被誉为桂林风景的“四绝”,其山水洞石浑然一体的景象组合,举世无双。
烟雨、光影、植物、动物、田园、村舍、名园、古迹,则被称为桂林风景的“八胜”。
4、给加点字注音
褒.贬最醇.攒.聚恍惚
..贮.藏圩.子
黑黝黝
..
..萧萧瑟瑟
..玲珑剔透
..瘦骨嶙峋
5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四、【合作探究】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理清文章结构。
3、课文以“画山绣水”为题,妙在何处?
4课文开篇引诗的作用是什么?
五、【达标巩固】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1自从古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做品评山水的论断。
殊不知原诗只是出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
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2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
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嶙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
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3凭着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
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有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
只有桂林山水。
4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
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
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5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
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
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
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
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吐进竹篓里去。
你也许会想:鱼鹰真乖,竟不把鱼吞进肚子里去。
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个环儿,吞不下去。
(1)作者有生花的妙笔,为何在第3节中称自己为“钝笔”呢?
(2)第2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漓江水的什么特点?
(3)4、5两节用两幅画来表现江上如诗如画的景色。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这两幅命名吗?
、
(4)第3段在文中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