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庄小学 五年级一班8 语文学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a.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整理、信息提取的能力。
b.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提升合作与沟通能力。
c.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摘要笔记等学习方法,帮助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b. 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的情感。
c.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1. 知识与技能:阅读理解: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初步分析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要素。
通过课文的深入阅读,培养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词汇量积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生字新词,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新词汇。
语法知识: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句子结构、词性使用等。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常见的语言现象和表达技巧。
写作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包括叙述、描写、抒情等能力。
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学会在文本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口语表达: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会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首先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利用问题导入,如询问学生对本单元主题有何了解和看法,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
清晰地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掌握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学习如何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汇和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第1课时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第八单元,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包含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成语故事,第二部分是古诗鉴赏,第三部分是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成语的来源,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成语和古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成语的来源和古诗的鉴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引导。
同时,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鼓励,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成语的来源,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古诗,通过实践活动,学会运用语文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成语的来源和意义。
2.古诗的鉴赏方法。
3.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八》。
2.PPT课件。
3.相关成语和古诗的资料。
4.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义,并讨论成语的来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通过编写一个小故事,运用这个成语,展示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交换故事,阅读对方的故事,判断对方是否正确运用了成语,并给出自己的建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举例说明成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作用。
江苏省句容市郭庄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黄鹤楼

学习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3.了解黄鹤楼巍峨高大的特征
二、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1.熟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学生纠错读错的字音。
2.背诵课文
学生展示背诵结果。
3.默写课文
默写课文,每组选派一名学生,小组间互改。
三、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通读全文,结合注释,口头翻译,圈画出疑难之处。
2.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归纳出本组内还存在的疑难点,小组间交流解决。
3.展示翻译成果。
四、思考
结合文中语句分析黄鹤楼的巍峨高大的特征。
五、当堂检测,检验效果。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八》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八》优质课堂教学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语文园地八》是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主要内容涵盖了诗歌、散文、古诗词等多种文学形式。
本单元主要以诗歌为主,通过鲜明的语言描述和生动的情感描写,引发学生对美好情感的共鸣,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学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本单元的诗歌内容,包括诗歌作者、背景故事等。
2.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理解诗歌内涵。
3.能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节奏与韵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诗歌体验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诗歌朗诵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意象,通过引导深入解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打造一个良好的朗诵氛围,让学生能够自信、自如地进行朗读表演。
教学难点1.部分学生可能对诗歌的抽象意境理解较困难,需要通过丰富的例子和讲解引导。
2.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表达情感,使得朗诵更具生动感。
四、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课前准备1.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整理准备课堂所需的材料和诗歌原文。
第二课时:学习诗歌内容1.共同阅读诗歌原文,讲解生字生词,理解诗歌内涵。
2.分组小组讨论,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课时:朗读训练1.分角色演练诗歌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2.教师示范朗读,进行学生模仿。
第四课时:综合训练1.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完成诗歌朗诵作业,鼓励学生在家练习、提高。
五、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表现、课堂专注情况等。
2.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诗歌朗诵录音、书面作业等。
3.课后讨论评价:通过课后讨论,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深度。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结合学生实际,调整教学策略,拓展教学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八》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八单元,主要包括口语交际、阅读和习作三个部分。
本节课通过不同类型的语文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语文学科有较高的兴趣。
但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方面,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和写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随后,教师简要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置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八》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八单元,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语文实践活动。
精读课文是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略读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语文实践活动则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文章的大意。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和词语,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文章的大意。
3.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复杂句子和词语。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
2.PPT或黑板。
3.练习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黑板,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自然景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精读课文,通过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和词语,教师需要进行解释和引导。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略读课文,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意思。
2.熟悉课文内容,理解主题。
3.能够准确朗读课文,流畅、自然。
4.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停顿、语速等语言因素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1.能够听懂、运用正确的语音读课文。
2.能够简单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味。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表演。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三、教学难点1.能够流畅、自然地朗读课文。
2.能够根据课文进行表演,体会文章情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初读课文•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讨论课文主题。
2. 词语解释•解释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
3. 课文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纠正语音语调错误。
第二课时:1. 课文感悟•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感,思考作者用词的用意。
2. 语文游戏•进行与课文相关的游戏,巩固课文内容。
3. 课文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表演,发挥想象力,体会情感。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学生的表现较好,大部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也较为流畅。
但在课文表演环节,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需要进一步引导。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八》教学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并且能正确运用。
2.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学习阅读相关散文、小说,了解它们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2.学会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蕴和寓意。
四、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八》2.教学课件3.手册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文学形式1.对比不同文体的特点,如散文、小说、诗歌等,让学生能够判断文本的形式。
2.通过教材中的相关篇章,示范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3. 学习文学意蕴1.老师导读篇章,让学生品味文字背后的意义。
2.分组讨论,总结文字隐含的意义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堂表现展示在小组内自由表演领会篇章的核心,展现学生的理解和想象。
5. 互评与总结让学生互相评阅对方的表演,发现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并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阅读《语文园地八》中的相关诗文,试着找出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七、教学反思学生很好地接受了新的文体知识和文学意义的探讨,课堂氛围热烈,小组内达到了良好的合作共识。
但是在课后作业完成度上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巩固和再次练习。
以上就是本次《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按照下面的停顿再读课文,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长征》的作者是(),这首诗写于()年,是()时候写下的诗。作者是伟大的()家、()家、()家和()。
达
标
检
测
1、我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万水千山:
等闲:
五岭:
逶迤:
细浪:
磅礴:
学后
反思
郭庄小学五年级一班语文学案设计(学生版)
学习小组名称:学习小主人:
课题
25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时间
年月日
学习步骤
学习过程预设
修改栏
学
习
目
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的战斗豪情。
2、我能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有感情朗诵诗句,理解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展
示
交
流
1、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2、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qǐnɡqínɡ) 檐(zhānyán) 瞻(zhān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2、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展示
4、联系背景、结合注释,理解词意和诗意。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一些词语的意思,我想把它们写下来。
我还知道了诗句的意思。
探
究
问
题
1、在小组内朗读全诗,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发音。说说你对诗歌的体会(可以是质疑,可以是点滴的体会,也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地方)。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在小组内共同理解词语从而理解诗句。
3、师生共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3、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⑴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⑶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题
(二)1、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3、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三)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学
习
目
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1群众的情怀。
3、我能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自
主
学
习
一、我会用心地把课文读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
二、我要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我还想把这些好词抄写两遍,并会用上其中的一两个造句。
探
究
问
题
1、默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集体交流:
可以通过谈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
⑴ “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⑵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郭庄小学五年级一班语文学案设计(学生版)
学习小组名称:学习小主人:
课题
25七律•长征第一课时
时间
年月日
学习步骤
学习过程预设
修改栏
学
习
目
标
1、我能认识并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闲、细浪”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诗意。
自
主
学
习
11、我要自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 bó)岷山(mín)云崖(yá)
达
标
检
测
二、读句子,回答问题。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
三、利用所学的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个片段。
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3、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学后
反思
郭庄小学五年级一班语文学案设计(学生版)
学习小组名称:学习小主人:
课题
26、《开国大典》
时间
年月日
学习步骤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课文按_____进行的顺序来写,先讲大会______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________的主体部分,再讲_______的盛况,最后讲——--------
探
究
问
题
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⑴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 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展
示
交
流
1、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朗读课文找找毛主席在花山所做的事,说说你的体会。
3、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小记叙文:
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防止内容空洞无物。
三、通过预习,我会用自己的话简练地概括文章的内容。
四、我还知道本文之所以能打动我们,是因为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很好,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五、填空:课文讲了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在花山做的三件事,分别是:
表现了毛主席()、()、()的革命情怀
探
究
问
题
1、说说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来。
2.按照下面的停顿再读课文,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长征》的作者是(),这首诗写于()年,是()时候写下的诗。作者是伟大的()家、()家、()家和()。
2、我会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并能把下列词语写漂亮、写正确。
dàn shēng gǔwǔdiàn niǔzhān yǎng
()()()()
wěi yuán zhèng xiédiǎn lǐqízhì
()()()()
3、通过预习,我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1)、课文记叙了___年___月___日在___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_______、_______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______的领袖风采。
自
主
学
习
1、再次记忆本课生字新词,特别是易错的字词。
2、理解诗中重点诗句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律诗,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
探
究
问
题
1、在小组内比赛朗诵全诗,并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谈谈朗诵的技巧。
2、从那些诗句中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并说说你的体会。
拟定勋鉴殉职奔赴踌躇黯然
3、我会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明白一些生词的意思,记在书上。
4、、我能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能用上其中的一个写一句话。
狂轰()炸情不自()原()不动
自我安()中流()柱()精图
5、我在课文中发现了一个诗句是:(),(
),它的意思是(
6.通过预习,我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的心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展示交流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划出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侧面描写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说说文中有那些描写人物的好方法,选择其中的一两种方法描写一个片段。
3、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4、齐读最后两句
达
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