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必备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小学三年级数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好好掌握它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60秒=1分 30分=半时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数与代数(一)整数的认识1、万以内数的认识能够正确数出 10000 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写 10000 以内的数。

会比较 10000 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数的组成和数位的名称。

2、近似数结合实际情况,体会近似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数的运算1、加法和减法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路程等。

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2、乘法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能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三)常见的量1、时、分、秒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 1 时=60 分,1 分=60 秒。

能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如经过时间的计算。

2、质量单位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 1 千克=1000 克。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会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和计算。

二、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认识1、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能辨认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平行四边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其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

(二)测量1、周长理解周长的概念,能指出封闭图形的周长。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计算图形的周长。

2、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会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和简单的测量。

三、综合与实践(一)数学广角——集合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如测量、拼摆等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多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如下:1.数字的认识:-认识0-100的数字,并能正确读和写。

-数字的顺序关系,如大、小、相等的概念。

-数字零在数字的位置。

2.数的组成与分解:-数字的由十位和个位组成。

-单数中个位数是个位上数字,十位数是十位上数字。

-十位数为0的两位数,只有个位数字组成。

3.十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认识不大于10的加法和减法,并且能运算。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4.数的排序:-十以内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包括单个数字和若干个数字。

5.数的分类:-单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的概念。

-分类:单位、十位、百位。

6.计数法:-数字在数量上的运用,如一、两、三、四、五等。

-理解以10为基数的单位制度,如十、百、千等。

7.数的运算:-十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算,如2+3、5-2等。

-加法的交换律和减法的不可交换性。

8.长度的认识:-认识直线段、尺寸和单位。

-认识米和厘米,及其换算关系。

9.成百和成十的认识:-认识百、十和个位数的概念。

-理解百位数的范围和意义。

10.图形的认识:-识别直线、曲线、尖角、平角、直角等基本图形。

-识别并称呼圆、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11.连数:-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如大于、小于和等于。

-理解数的相对大小,如5>3,并运用于实际情境。

12.用运算符表示数的关系:-运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运算符表示数字之间的关系。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写出运算符。

13.数的表示方法:-用公式表示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3。

-运用加法和减法的公式进行计算。

14.用连加表示数的关系:-运用加法算式计算两个数的和。

-理解加法与数的增加的关系。

15.分数:-认识半、一四分之一和一半的概念。

-理解分数表示小于1的数和单位。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祝你学习进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倍的概念1.定义:“倍”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份。

例如,A是B的3倍,即A有3个B 那么多。

2.标准量:在比较两个数量时,作为比较基准的数称为“标准量”(或“一倍数”)。

3.比较量:与标准量相比较的数称为 “比较量”(或 “多倍数”)。

二、倍的计算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使用除法计算。

例如,求72是8的几倍,列式为72 ÷8 = 9,即72是8的9倍。

注意:倍数关系不带单位。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使用乘法计算。

例如,求5的7倍是多少,列式为5 ×7 = 35。

3.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使用乘加或乘减计算。

例如,求比4的6倍多10的数是多少,列式为4 ×6 + 10 = 34;求比6的9倍少12的数是多少,列式为6 ×9 - 12 = 32。

三、实际应用1.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理解“倍”的概念,能够解决与“倍”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计算某个数量的几倍是多少等。

2.情境理解:在具体情境中理解 “倍”的含义,如通过实物操作、图形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四、其他相关知识点1.钟表知识:钟面上有3根针:时针、分针、秒针。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圈是60分钟 (即1小时);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圈是60秒(即1分钟)。

时间的进率:1时=60分,1分=60秒。

2.解决问题策略:从条件想起: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确定解题步骤:根据已知条件逐步推导未知条件。

列式计算或画图辅助理解:通过列式计算或画图来辅助解题过程。

总结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核心知识点是 “倍”的概念及其相关计算和应用。

学生需要掌握倍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技巧,并能够解决与倍相关的实际问题。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概念、定义、公式)汇总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概念、定义、公式)汇总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概念、定义、公式)汇总1.秒针是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1分等于60秒。

3.2时等于120分。

可以想象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

4.当需要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使用毫米(mm)作为单位。

5.1厘米等于10毫米。

6.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8.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也会使用分米(dm)作为单位。

9.1分米等于10厘米。

10.1米等于10分米。

11.通常使用千米(km)作为单位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1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13.1千米等于1000米。

14.“千米”也叫“公里”。

15.我们研究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米除外)。

16.3千米等于3000米。

可以想象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5000米等于5千米。

可以想象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

17.通常使用吨(t)作为单位来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

18.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9.1吨等于1000千克。

20.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1吨。

21.蓝鲸的体重使用吨作为单位。

22.我们研究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23.在笔算加法中,应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24.验算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5.在笔算减法中,应当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借1……当十。

26.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27.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当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口算、笔算、估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
1. 数的认识
- 认识数字0-1000以内的整数。

- 掌握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 比较数字的大小。

2. 加减法运算
- 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口算。

-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计量单位
- 认识长度、重量、容积等计量单位。

- 掌握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 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4. 分数
- 认识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

- 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5. 几何图形
- 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 分辨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

- 进行几何图形的分类和组合。

6. 数据统计
- 能够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

- 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 读取和分析统计图表。

7. 算式的列竖式
- 掌握加法、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 进行多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8. 乘法运算
- 认识乘法的概念和符号。

- 掌握乘法口诀表。

- 进行乘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

9. 除法运算
- 认识除法的概念和符号。

- 掌握除法口算的方法。

- 进行除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

以上为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要点,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掌握和复习这些内容,以便提高数学水平。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数与计算1. 整数的认识-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了解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 掌握100以内的整数比较大小。

- 学习并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进行100以内的加减运算。

2. 多位数的乘法- 学习乘法表,掌握1-9的乘法口诀。

-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 学习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3. 除法的初步认识- 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认识除号和除法算式。

-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

- 理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平均分配。

4. 四则运算的初步- 学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 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顺序。

二、几何图形1. 平面图形-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基本平面图形。

- 学习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空间与立体- 认识基本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柱。

- 理解空间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前后。

三、量与计量1. 长度、质量、容量- 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 了解质量的概念,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 认识容量单位,学习使用量杯测量液体的容量。

2. 时间与日历- 学习读时钟和手表,了解时间的概念。

- 学习日期和日历的基本知识,能够计算日期。

四、应用题1.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解决与生活相关的简单数学问题。

- 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逻辑推理与解题技巧-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通过练习提高解题技巧和速度。

五、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活动,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教学大纲和知识点应以当地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学校使用的教材为准。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一、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笔算除法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表示几个十,所以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二、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

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5.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①书的总页数÷看的天数 = 每天看的页数②付出的钱数 - 找回的钱数 = 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③全班人数÷单打(2人)=单打的组数④全班人数÷双打(4人)=双打的组数⑤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车辆的数量⑥电池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⑦老师的人数+学生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车辆的数量=每辆车坐的人数⑧玩具的总个数-送出的个数=还剩的个数还剩的个数÷班级数=每班分得的个数⑨一班的人数+二班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每组的人数=组数四、商末尾有0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刚好整除,且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一定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第二单元:认数一、认识整千数1.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万位。

3.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二、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1.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读数时,一个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必备知识点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有(三)根针,最长最细的、走得最快的是(秒针),秒针走
一小格是(一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走的最慢的是(时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如:分针从2走到9是(35分钟),秒针从2走到9是(35秒),时针从2走到9是(7小时);
3.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4.时间单位有:时、分、秒,相邻两个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5.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常用的两个长度
单位(指的是: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进率是10;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1分米=100毫米
可以表示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6.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相邻两个质量间的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7.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
用千克,要求城的较精确时用克作单位.
8.笔算加法时,先把相同数位的数对其,再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
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9.笔算减法时,先把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在从个位算起,被减数哪一
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就从前一位退1作十,与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10.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1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们都是四边形,
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1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或长+长+宽+宽或长×2+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或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长=(它的周长—宽—宽)÷2
长方形的宽=(它的周长—长—长)÷2
正方形的边长=它的周长÷4
13.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14.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从个位起(或最低位)乘起,用一位数
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15.邮政编码有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自治区、直辖
市);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16.身份证号码是18位的:前6个数字表示省、市、县,中间8个
数字表示出生的年、月、日,倒数第二位数字表示性别,一般是男单数,女双数;
身份证号码是15位的:前6个数字表示省、市、县,中间6个数字表示出生的年、月、日,倒数第二位数字表示性别,一般是男单数,女双数;
17.验算加法算式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用和减一个加数,
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验算减法算式可以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18.一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19.一根绳子对折,长度是原来的1/2,再对折,长度是原来的1/4,
对折三次,长度是原来的1/8;
附:
1.因数中间有一个0,积中间就一定有一个0(×);
2.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长和宽也相等(×);
3.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他们的边长相等(∨);
4.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加任何数也得0(×);
5.一位数乘三位数,积不一定是四位数(∨);
6.把一个西瓜分成四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1/4(×);
7.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8.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 ×);
9.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0可以省掉(×);
10.积末尾有0,因数末尾也一定有0(×);
11.积的中间有0,是因为因数中间有0(×);
12.两个数相乘,积一定比任何一个因数大(×);
13.一个数乘1,积不一定比这个数乘0大(∨);
14.一个一位数乘一个三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
15.学校操场的长度用米来作单位比较合适(∨);
16.秒针从1走到6是5秒(×);
17.100厘米的线比1米的线长(×);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