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四章课时作业1 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4章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配套作业第1课时(有答案)

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1课时)配套练习班级:姓名完成时间【基础训练】1.红细胞中溶质的总浓度约为2%。
蔗糖不能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
当红细胞被分别浸入高渗的蔗糖溶液和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细胞形态发生的变化依次是()A.涨破、皱缩B.皱缩、皱缩C.膨胀、膨胀D.皱缩、涨破2.(2011·新课标全国卷)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3.下列关于选择透过性膜和半透膜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①具有半透性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②具有选择透过性一定具有半透性③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④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半透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I,II,III)的三种盐溶液中,结果如右图所示。
这三种溶液的浓度是()A.I>II>III B.II>I>IIIC.I<II<III D.I<III<II5、将人的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的结果如图,依照细胞外形的变化判断蔗糖溶液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丙>乙>丁>甲C.丙>丁>甲>乙D.丁>甲>乙>丙6、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①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②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细胞膜③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④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⑤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⑥干大豆种子泡在清水中逐渐胀大⑦暑天新鲜蔬菜在空气中萎蔫A.②④⑥B.②⑤⑦C.①③⑤D.②④⑤【能力提升】7.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1,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2,漏斗管内的液面不再发生变化,H1、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高度差。
(江苏专用)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四章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时闯关,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

1.下图为甲同学进行的一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b步骤是观察细胞质大小及细胞壁的位置B.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C.该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D.实验前后的处理形成了自身对照解析:选A。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实验探究。
步骤b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步骤c是进行质壁分离处理的实验操作,步骤e是进行质壁分离复原处理的实验操作。
步骤d、f分别是观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与步骤b观察的现象形成前后对照。
2.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如图。
则有关各细胞液的浓度判断,正确的是(多选)( )A.实验前b<a<c B.实验前b>a>cC.实验后b≥a=c D.实验后b<a<c解析:选BC。
b未出现质壁分离,c质壁分离现象最明显,所以实验前b的细胞液浓度最高,c最低,即b>a>c。
实验后,形态不再变化,则a、c的细胞液浓度与蔗糖溶液浓度相同,b 的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所以b≥a=c。
3.人体正常红细胞是呈两面凹陷的圆饼状,现将人体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b、c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a>b>c B.a<c<bC a>c>b D.a<b<c解析:选B。
由于a、b和c内的细胞分别处于膨大、皱缩和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因此a、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是a<c<b。
4.用一片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滴加有适量红墨水的0.3 g/mL蔗糖溶液,用低倍镜观察装片中的苔藓细胞,如图所示状态,①、②处的颜色分别是( )A.绿色、红色B.绿色、无色C.红色、无色D.红色、红色解析:选A。
由于细胞液浓度低于0.3 g/mL蔗糖溶液,因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又由于植物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不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因此在①原生质层、②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空隙处的颜色分别是绿色、红色。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拔高训练第四章第1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答案

第1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选择题1.如图甲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乙、丙两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时间,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B.水分子由半透膜外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D.半透膜内外浓度差的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解析:由于蔗糖溶液会吸水,所以浓度会降低,但不会一直降低,可以用曲线乙表示。
答案:A2.研究发现,水分进出细胞膜需要一种被称为“水通道”的蛋白质。
若设法专一性地关闭肾小管壁细胞的水通道蛋白,则将导致离体的肾小管细胞( ) A.在溶液中皱缩 B.在蒸馏水中涨破.形态基本不变 D.在生理盐水中迅速死亡解析:水分通过两种机制穿过膜:一种机制是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自由扩散;另一种机制是通过专一的水通道。
所以当关闭水通道蛋白时,不影响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答案:3.(2011·山东济南)浸泡在一定浓度KNO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3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此过程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 ) A.液泡 B.线粒体、液泡.线粒体 D.线粒体、高尔基体解析:质壁分离与水分的散失有关,水分的散失与液泡有关。
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与细胞吸收K+和NO\al(-,)有关,细胞吸收K+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3能量,故该过程与线粒体有关。
答案:B4.下列细胞中,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 )A.红细胞B.口腔上皮细胞.胰腺细胞 D.骨骼肌细胞解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多,说明该细胞膜的功能复杂。
胰腺细胞分泌作用旺盛,合成分泌多种消化酶。
答案:5.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Ⅰ、Ⅱ、Ⅲ)的三种盐溶液中,结果如图所示。
这三种溶液的浓度是( )A.Ⅰ>Ⅱ>ⅢB.Ⅱ>Ⅰ>Ⅲ.Ⅰ<Ⅱ<ⅢD.Ⅰ<Ⅲ<Ⅱ解析:由题图可知,Ⅰ中细胞形态没有变化,Ⅱ中细胞皱缩,Ⅲ中细胞涨大。
人教生物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方式。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 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 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的意义: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 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 胞有害的物质。
探究发现活动一:
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
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
是否需要载 体蛋白 是否消耗细 胞内的能量
代表例子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等气 体、水、乙 醇、甘油等 通过细胞膜
需要
需要
不消耗
需要消耗
葡萄糖进入 红细胞
葡萄糖、氨基 酸进入小肠上 皮细胞;离子 通过细胞膜
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a
a
bc
bc
A
B
a
a
bc
bc
C
D
二.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实例一 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
水稻
番茄
初始浓度
0 Mg2+
Ca2+
Si4+ 离子
1.水稻培养液中的钙、镁两种离子浓度为什么会增高?是不是水
稻不吸收反而向外排出呢?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吗?
实例二 在硫酸铵溶液中,植物吸收铵根比 硫酸根多;在硝酸钠溶液中,植物吸收 硝酸根比钠离子多。
1、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般不同,有时同一 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也不同,如葡萄糖
2、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 都有特异性,仅能运载特异的物质或几种结构相似 的物质,如运载葡萄糖的载体就不能运载氨基酸
2019版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docx

第四章第1节课吁作业------------------------ [素养演练]------------------------------- ⑧一、选择题1.(2018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两校联考高一年级生物期末)如图所示,a、b、c表示某植物体的三个相邻的细胞,它们的细胞液浓度为a>b>c,则它们之间的水分渗透方向应是(C )A B C DA. AB. BC. CD. D[解析]已知细胞内浓度大小关系为a>b>c,根据渗透原理可知,水分子总是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因此它们间的水流方向是b-a, c-b, c-a,故选C。
2.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B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彖的观察C.在同一个溶液中,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内紫色变深[解析]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外界溶液浓度髙, 细胞失水,则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在质壁分离过程中颜色越来越深,D正确。
3.(2018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两校联考高一年级生物期末)欲通过质壁分离现象比较洋葱鱗片叶外表皮细胞和内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相对大小,设置的自变量是(B )A.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B.不同类型的植物细胞C.溶质不同的两种溶液D.实验的温度条件[解析]欲通过质壁分离现象比较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和内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相对大小,只需用适宜浓度的同一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和内表皮细胞,比较相同时间段两种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即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习题

第 4 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 1 节 .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牢固1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别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解析 :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呈紫色,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正常情况下色素不能够经过原生质层进出细胞。
答案 :C2 以下关于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关系的说法, 正确的选项是(..)①拥有半透性必然拥有选择透过性. ②拥有选择透过性必然拥有半透性. ③活的生物膜才拥有选择透过性④只有活的生物膜才拥有半透性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②④解析 : 半透膜是指小分子物质能经过, 而大分子物质不能够经过的膜, 半透膜不用然是活的生物膜 , 如玻璃纸即为没有活性的半透膜。
活的生物膜不但拥有半透性,还拥有选择性。
因此 , 拥有选择透过性就必然拥有半透性, 而且只有活的生物膜才拥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C3 在“研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 之因此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资料 , 是由于这样的细胞拥有 (..)A. 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 功能完满的细胞膜C. 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 大而醒目的液泡解析 : 植物细胞质壁分别和复原的条件: 植物细胞必定是活细胞; 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必定有浓度差; 植物细胞必定有大的液泡, 最好细胞液中带有色素 ,这样便于观察。
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些条件。
答案 :D4 以下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说法, 不正确的选项是 (..)A.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B.水分子进出细胞 , 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C.小分子物质都能经过细胞膜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解析 : 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蛋白质构成 , 都拥有选择透过性。
水分子能够自由通过 ; 被选择的一些离子、小分子也能够经过 ; 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够经过。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水分子进出细胞 ,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作业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1.将若干细胞液的浓度相同萝卜条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在相同实验时间后,测得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各组萝卜条细胞内含水量的情况如图.其中N点代表实验前萝卜条细胞内含水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水分进出细胞需要消耗ATPB.在浓度为c的蔗糖溶液中渗透现象仍然发生C.在浓度为d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渗透吸水D.在浓度为g、h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去活性【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蔗糖是小分子化合物,由于膜上没有相应的载体协助,所以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当蔗糖溶液浓度为d、e、f、g、h时时,萝卜条细胞吸水,由于细胞壁的保护,细胞只会略微膨胀;蔗糖溶液浓度为c时,与细胞液渗透压相等,萝卜条细胞内外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蔗糖溶液浓度为b、a时,萝卜细胞失水,质量减少.解:A、水分进出细胞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B、蔗糖溶液浓度为c时,与细胞液渗透压相等,萝卜条细胞内外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渗透现象仍然发生,B正确;C、在浓度为d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含水量增高,细胞发生渗透吸水,C正确;D、在浓度为g、h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内的含水量增大,细胞吸水,保持活性,D错误.故选:BC.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2.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
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B.协助扩散C.自由扩散D.胞吐【答案】A【解析】曲线①说明物质运输速率与膜外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不受其他因素的限制,应为自由扩散。
因为氧气浓度的高低影响细胞呼吸,进而影响能量的供应,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曲线③中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说明这种方式不是主动运输,而是一种被动运输方式(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曲线②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膜外物质的浓度升高运输速率加快,当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运输速率不再增加,而保持稳定,说明这种运输方式需要载体,不是自由扩散,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高中生物 第4章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学习目标] 1.阐述渗透现象的原理及条件。
2.说出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3.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知识点一渗透作用知识梳理1.渗透作用的原理(1)漏斗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单位时间内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的水分子数□01多于由蔗糖溶液进入清水的水分子数。
02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2)纱布代替玻璃纸,液面不会上升的原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过。
(3)清水换成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液面不会上升的原因:半透膜两侧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03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
2.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01半透膜。
(1)具有□(2)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02浓度差。
1.发生渗透作用的液面高度差H会不会一直升高,为什么?提示:不会。
长颈漏斗中的液面升高时,液体产生的静水压也会随之变大,当静水压增大到和渗透压相等时(二者的方向相反,静水压向外、渗透压向内),通过半透膜进出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相等,因此,液面就不再升高了。
2.当液面不再升高时,长颈漏斗内外液体的浓度相等吗?提示:不相等。
当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时,长颈漏斗中溶液浓度仍高于烧杯中的液体浓度。
3.扩散和渗透的区别与联系?提示:扩散是指某物质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的过程;渗透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渗透需要半透膜,是扩散的一种特殊形式。
4.实验探究:温度高低会提高或降低水分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吗?请你提出假设,并设计检验该假设的实验方案。
提示:温度高低会提高或降低水分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设计渗透装置三组,分别在烧杯外水浴加热、加冰、不作处理,记录相同时间内的液面变化情况(或相同液面变化所需时间)。
典题分析题型一渗透作用原理分析[例1] 某同学设计了图中所示用于检测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作零界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解题分析装置中蔗糖溶液浓度较高,由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膀胱膜,从漏斗中流出的水分子多于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液面逐渐下降,直至达到动态平衡,液面不再下降,所以曲线先下降,后趋于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渗透系统及膜透性的模拟实验5,10,12(中),15(中)2.细胞的吸水和失水4,7,133.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过程及应用1,2,3,8,9,11(中),14(中)4.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6一、选择题1.(2012衡阳八中月考)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操作正确。
则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的试剂是( C )A.0.5 g/mL的蔗糖溶液B.清水C.纤维素酶D.10% HCl溶液解析:纤维素酶能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而不破坏细胞的其他结构。
质壁分离是指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开,因此无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
2.(2011广东佛山教学质检一)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C )解析:发生质壁分离后紫色会因色素浓度的增加而加深,色素位于大液泡中。
3.(2012济南外国语学校质检)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B.滴加0.3 g/mL的蔗糖溶液比0.1 g/mL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后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解析: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液泡体积变小,细胞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质壁分离的速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大小有关,外界溶液浓度越大,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B正确;质壁分离与复原是活细胞所具有的现象,细胞死亡后,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C正确;高浓度的NaCl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若细胞失水过多可导致细胞死亡,不再发生复原现象,D错误。
4.(2012浏阳一中月考)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图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C.当溶液浓度甲>乙时,成熟植物细胞会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渗透平衡状态,但仍有水分子由甲→乙解析:不成熟的植物细胞仍能发生渗透作用,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B项错误。
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渗透平衡时,仍有水分子移动,只是单位时间内,由甲→乙和由乙→甲的水分子数相等,A、C、D项正确。
5.(2012无锡一中检测)下图所示的U形管中间被半透膜(体积小于或等于单糖的物质才能通过)隔开,两侧分别加入等量的0.1mol·L-1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
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若向U形管两侧加入等量某种微量物质,最终右侧液面上升,那么加入的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什么( B )A.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葡萄糖B.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蔗糖酶C.两侧液面高度不变;麦芽糖酶D.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蒸馏水解析:半透膜两侧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因此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若向U形管两侧加入的物质是等量的蔗糖酶,则左侧的每个蔗糖分子会被分解成1分子果糖和1分子葡萄糖,溶液浓度增加,左侧液面升高,但随着果糖、葡萄糖不断透过半透膜进入右侧,而麦芽糖不能透过半透膜,这样右侧溶液浓度不断增加,最终右侧液面上升。
6.(2011蚌埠调研)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所示。
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D )A.不同植物对各种离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4+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C.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解析:由图例分析可知,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需要量及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要量不同,水稻吸收的Si4+多,对Ca2+、Mg2+吸收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4+吸收量少。
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图中并不能看出植物体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7.(2012江苏苏北四市调研)如图所示,溶液甲为清水,乙为0.1 g/mL的蔗糖溶液(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F、G为两个半透膜袋,G体积大于F体积,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
最初时两个小玻璃管内液面与烧杯液面相平,当F和G中液面均不再变化时,两液面的高度情况是( B )A.F高于GB.G高于FC.F等于GD.无法确定解析:由于G袋内的溶液的量大,若达到半透膜内外两侧溶液浓度的平衡,G袋吸收水分较多。
8.(2012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为探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甲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植物A细胞液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A )浓度(mol/L) 0.15 0.2 0.25 0.3质壁分离状态不分离刚分离显著分离显著分离A.≤0.15 mol/LB.≤0.2 mol/LC.≥0.2 mol/LD.≥0.3 mol/L解析: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植物将不能正常生存。
因此,为保证植物移植后能正常生存,甲地土壤溶液浓度应≤0.15 mol/L。
9.(2011南京师大附中冲刺卷)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
用无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临时装片时,可用高浓度(质量浓度为0.075 g/mL)的胭脂红溶液作为外界溶液,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发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表皮细胞的液泡为红色B.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时,表皮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大C.用不同浓度的胭脂红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解析:原生质层具选择透过性,因此液泡为无色,A项错误;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水分不断进入细胞,原生质层向外扩展,细胞内的无色区域变大,B项正确;当胭脂红溶液浓度过高时,表皮细胞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死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C、D项错误。
10.(2012江苏安宜高级中学测试)一小段小肠制成的袋子,其中装有物质M和能分解M的一种酶,此袋放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第二天检查蒸馏水时,发现其中含有物质X,根据这一观察,不能做出下列哪项结论( C )A.袋中物质M被分解了B.物质X能穿过小肠壁C.酶分解了物质XD.物质M的相对分子质量比X大解析:M被分解成小分子X,X透过小肠壁进入蒸馏水中,而M和分解M的酶都是大分子,不能透过小肠壁,故A、B、D项都正确。
11.(2011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下图为甲同学进行的一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 )A.B步骤是观察细胞质大小及细胞壁的位置B.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C.该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D.实验前后的处理形成了自身对照解析:步骤B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A项错误;步骤C是进行质壁分离处理的实验操作,步骤E是进行质壁分离复原处理的实验操作,B项正确;步骤D、F分别是观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与步骤B观察的现象形成前后对照,C、D项正确。
12.(2012茂名期末)将从同一新鲜马铃薯块茎上取得的形状质量相同的薯条分为数量相等的四组,分别浸入Ⅰ~Ⅳ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 h后,溶液的质量变化百分率如下表一。
从四个不同的新鲜马铃薯块茎上,取得形状质量相同、数量相等的薯条①~④组,分别浸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 h后,薯条的质量变化百分率如下表二。
则表一所列的四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开始时浓度最低的,以及表二所列的四组不同薯条中细胞液开始时浓度最低的分别是( D )表一表二溶液ⅠⅡⅢⅣ薯条①②③④质量变化(%) +4 0 -2 -3质量变化(%)+4 0 -2 -3A.Ⅰ、①B.Ⅰ、④C.Ⅳ、①D.Ⅳ、④解析:表一中数据的含义:正值为溶液量增加、薯条失水,负值为溶液量减少、薯条吸水,故Ⅳ的溶液浓度最低。
表二中数据的含义:正值为薯条吸水、质量增加,负值为薯条失水、质量减少,故④的细胞液浓度最低。
二、非选择题13.(2012福州八中质检)将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入蒸馏水、0.3 g/mL蔗糖溶液和0.5 g/mL尿素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后的部分称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在A、B、C中,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是;在0.5 g/mL尿素溶液中的是。
(2)ab段的下降速度较ae段的快,这是因为;ef段的细胞体积变化为;cd段的细胞液浓度0.5 g/mL。
(3)试简要分析B、C曲线差异的原因。
解析:成熟植物细胞放入蒸馏水中会因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而吸水,体积膨胀;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会因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而失水,原生质体体积变小;放入0.5 g/mL的尿素溶液中,会先失水,原生质体体积变小,后因尿素被细胞吸收进入细胞内部使细胞液浓度升高而发生渗透吸水,原生质体的体积会恢复原状。
细胞吸收了一部分尿素,体积增大,细胞液浓度与外界尿素溶液浓度达到平衡,外界尿素溶液浓度原来为0.5 g/mL,被细胞吸收一部分后浓度应小于0.5 g/mL,即细胞液浓度应小于0.5 g/mL。
答案:(1)A C B(2)尿素溶液浓度高于蔗糖溶液浓度,原生质层两侧浓度差大,渗透失水速度快基本不变小于(3)开始由于0.5 g/mL的尿素溶液浓度大于0.3 g/mL蔗糖溶液浓度,所以B曲线开始下降的速度较快。
后来由于尿素分子被细胞吸收,细胞液浓度升高后开始吸水,原生质体体积恢复,所以B曲线又回升。
而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所以C曲线继续下降,但由于蔗糖溶液浓度降低,因此下降速度减慢14.下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
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注: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达到平衡的状态):(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指明甲图中相应部位);②。
(2)比较甲图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 > 。
(3)甲图中的③相当于丙图中的,它与丙图中相应结构的区别是。
(4)若把根毛细胞放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现象。
再放入清水中,它又出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