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梳理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梳理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3.区别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说明其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一、被动运输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__________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1)特点:物质由___________浓度一侧扩散进入___________浓度一侧。

(2)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扩散。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________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1)特点:物质由____浓度一侧扩散进入____浓度一侧;需要______协助,但是不消耗能量。

(2)实例:红细胞吸收________。

思考:甘油和脂肪酸通过小肠绒毛进入毛细淋巴管的运输方式是什么?二、主动运输1.概念物质从________一侧运输到________一侧,需要______________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______,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特点物质由低浓度进入高浓度;需要______协助;消耗______。

3.意义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________和________细胞中,保证了________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______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__________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4.实例______________、氨基酸等的运输。

思考:细胞之所以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与细胞主动选择吸收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分不开,如主动选择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吸收这些物质的方式是什么?三、胞吞和胞吐1.概念(1)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______,包围着大分子。

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______,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

(2)胞吐:细胞需要______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______,然后______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

(精)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教案

(精)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教案

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教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和细胞”中的内容。

本节内容属于细胞的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整节内容除了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外,重点还在于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理解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学会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特点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六、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八、教学过程2345在生物体中,很多的物质运输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

比如各种离子,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各种物质。

主动运输利用了能量,所以可以保证细胞根据自身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这正是主动运输的意义所在。

掌握主动运输的与意义技能训练我们来完成练习1:[如何判断主动运输:1.物质运输是否消耗能量;2.物质是否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练习1〗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蛋白质分子;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选择透过性_膜。

(3)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b、c、d_。

[如何判断运输方式]我们再来看看这几幅坐标图,分别代表的是哪种物质运输方式?〖练习2〗几幅坐标图中所表示的分别是哪种物质运输方式?为什么?运运运输速率浓度差输速率耗氧量输速率浓度差细时间胞内浓度细胞外浓度观察图表,思考问题根据曲线进行讨论,并分析达到能解读图表数据意义的教学目标小结[引导学生完成三种运输方式的比较]OK,到这里,我们已经将小分子物质运输需要能量与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与不需要载体都学习完了,大家回顾一下,比较它们的异同,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高中生物_高中生必修一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高中生必修一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复习回顾复习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让学生对基础内容进行复习,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探讨”,提出问题: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出答案。

教学说明:设立问题情景,先将复杂的生物膜中磷脂双分子层单独抽离出来,单一去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三、物质运输的方式(一)、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1、概念知识:多媒体展示扩散现象,引出物质运输的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概念,让学生分析水分子进入细胞的原因和方式,是不是和上述扩散相似,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学案思考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蛋白、是否需要消耗细胞内的能量,并举例说明。

然后让学生回答并总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概念。

教学说明:该部分内容简单,通过学生自学完成,教师再通过播放三种运输方式的flash动画更加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

2、比较分析:比较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区别。

组织学生分析填表,反馈和纠正,并让一名学生上黑板填写。

教学说明: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爬黑板让学生加深印象,并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用词的准确性。

3、讨论分析:进一步提出问题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度的因素有哪些?组织学生讨论并绘制曲线(横坐标为影响因素,纵坐标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图,展示各组的成果。

教学说明:本环节巩固理论知识是对课本知识扩展和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总结,只有理解了三种运输方式的异同,才能完成本环节教学任务,既突显书本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制做图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胞吞、胞吐通过播放变形虫摄食的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胞吞、胞吐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回忆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并提问:分泌蛋白从内质网开始到分泌出细胞外一共穿过了几层膜?让学生加深认识。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被动运输:物质进入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①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叫自由扩散。

②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比较不消耗H不消耗2、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通式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无机盐、糖、【习题一】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指小分子物质全都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C.红细胞中能贮存大量氧气分子,故氧气分子进入红细胞为主动运输D.哺乳动物神经细胞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钾离子如图为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向膜内转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④由膜内向膜外转运,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属于主动运输。

据此作答。

【解答】解:A、物质通过方式①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也可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并非所有的小分子微粒都可以自由扩散方式出入细胞膜,A错误;B、神经元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K+外流,A错误;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B正确;D、大分子运输是胞吞或胞吐,④是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C。

【习题三】正常人体血浆中K+浓度低于红细胞内K+浓度,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从02浓度高的血浆流入02浓度低的血浆,在其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氧气浓度变化对其吸收K+和葡萄糖速率变化的影响分别是()A.吸收K+的速率不变,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不变B.吸收K+的速率降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降低C.吸收K+的速率升高,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升髙D.吸收K+的速率降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升高【分析】红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氧气等气体分子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进行,不需要载体和能量,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4.3 物质运输的方式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4.3 物质运输的方式

3、实验探究
抑制某载体蛋白的 主动 活性,只会导致以
该载体蛋白转运的 被动 物质运输受到影响
,对其他物质运输 不影响。抑制细胞 协助 呼吸,所有以主动 运输方式跨膜的物 自由 质运输都会受到影 思考:人体内环境中O2和CO2的运输。 响。 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吸收过程。 生物膜上载体蛋白的合成过程。
二、大分子物质非跨膜运输方式——胞吞和胞吐 课本P72
运输 方向
实例
胞吞 细胞外→细胞内
白细胞吞噬细菌
胞吐 细胞内→细胞外
分泌蛋白、神经递质 的分泌、释放等
图解
备注
①结构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 ②需消耗能量,不需载体蛋白协助
三、判断物质运输的方式
1、根据分子大小与是否需要能量、载体
2、根据运输方向: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 是主动运输。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解: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一、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 课本 P70
运输方式 方向 载 能 举例
影响因素及曲线分析
体量
被 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由 扩散
高 → 低
不 不 水、O2、CO2等


气体分子 甘油、乙醇、苯
要 耗 等脂溶性物质
浓度差
运 输
协助 扩散
高 → 低
需 要
不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消 Na+内流、K+外 耗 流、肾小管重吸水
主动运输
(细胞外浓度)
时间
上面几幅坐标图中所表示的分别是哪种运输方式
【例1】
6.如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完整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完整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I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内容属于细胞的基本功能之一──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学习内容主要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及胞吐的主要特征和各自的区别。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所以本节的内容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以后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奠定基础知识.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知识基础:在本章前两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组成、功能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一些实例,但还未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就是系统的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对其中涉及的知识已经有一些了解,所以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学生并不难理解,因此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2、认知能力:高中生已达到一定分析处理问题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

(2)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

(3)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4)正确解读坐标图与表格。

2、技能目标:(1)逐渐形成打破定势思维,实际问题实际解决的能力。

(2)逐渐形成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3)逐渐形成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1。

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五、教学难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及区别;通过已知跨膜运输的特征推出跨膜运输的方式。

六、教学媒体:教科书、板书、PPT课件(包含flash动画)等.七、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引导法。

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流程图十一、布置作业:本节课后习题及补充习题十二、板书设计: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自由扩散定义特征2、协助扩散定义特征3、主动运输定义特征4、物质运输类型5、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表格)十三、课后评价:课后对本堂课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讲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的效果,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学生理解程度作评价。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件

[思考探讨] 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有什么 区别? 2.参与主动运输的细胞器有哪些? 提示: 1.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共同之处 是都是顺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 不同之处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才能 完成。 2.核糖体和线粒体。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图例 O2、CO2、H2O、 举例 甘油、乙醇、苯等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出入细胞 小肠吸收葡萄糖、 氨基 酸、无机盐等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消耗

大分子物质的运输

1.胞吞: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 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包围着大分子。然 后小囊泡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 _____, 囊泡 进入细胞内部(如图1)。

2.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 细胞膜 内形成囊泡,然后移到 ________处,并与之 融合将大分子排出(如图2)。

2.主动运输 低 浓度一侧运输到 高 ____浓度一 (1)特点:从____ 载体蛋白 消耗能量 侧,需要_________ 的协助,还需__________。 (2)实例:K+、Ca2+、Na+等离子通过细胞膜。 主动选择 (3)意义: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 ___________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 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第 3 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1.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 2.掌握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特 点和实例。 3.会判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 简单的扩散作用 ①特点:物质通过 ________________进出细 胞。 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 ②实例:气体分子如 O2、CO2、N2,脂溶性 物质如甘油和磷脂,进出细胞取决于 载体蛋白协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协助扩散。 ①特点: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归纳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
自由扩散高→低. 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水,气体小分子,脂溶性有机小分子,脂肪酸,胆固醇,性激素,维D)
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胞吞、胞吐(如蛋白质,体现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高中必修1授课时间:教学设计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2.解析:通过现象展示-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的思路,结合讲授与讨论的方法得出相关概念,同时让学生列表总结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解析:(1)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4)知道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

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主动运输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涉及到能量和载体的利用。

通过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讲清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优化课堂学习与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本节课采用“现象展示-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的教学模式,融合运用引导启发、观察分析、对比归纳、联系实例等方法,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节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景问题1:设问导入:请说出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知识,温故知新。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问题2:问题探讨问题(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提示〗从图上可以看出,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等小分子(苯还是脂溶性的)很容易通过合成的脂双层;水、甘油、乙醇等较小的分子也可以通过;氨基酸、葡萄糖等较大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则不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

问题(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

〖提示〗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的脂双层,但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推测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能够转运葡萄糖的蛋白质。

问题(3):观察此图,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提示〗通过观察此图还可联想并提出,细胞需要的离子是否也通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来运输等问题。

设计意图:结合前面学过的内容,培养学生思考解决解决问题能力。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

问题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那几种?〖提示〗分为两种,包括跨膜运输和内吞、外排。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教师总结。

问题4:请大家阅读P70第一段,看一下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哪几大类?主要运输什么物质?〖提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和离子。

例题1:那这几种方式有什么异同呢?如何来区分他们?请阅读课本P70-71完成下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识读表格,提炼归纳教材知识点的能力。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文填表,教师总结。

一、被动运输(1)自由扩散问题5:什么叫做自由扩散?物质跨膜方向是怎样的?是否需要载体和能量?那些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问题6:请大家再思考:影响自由扩散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协助运输问题7:什么叫做协助运输?物质跨膜方向是怎样的?是否需要载体和能量?那些物质通过协助运输进入细胞?问题8:影响协助扩散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细胞膜上运载物质的载体数量。

问题9:思考与讨论阅读课本P70-P71回答思考与讨论的三个问题?〖提示〗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因为二者都是顺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的。

2.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共同之处是都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

不同之处是:前者不需要蛋白质的协助,后者必须有蛋白质的协助才能实现。

3.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所以统称为被动运输。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区别。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教师总结。

二、主动运输问题10:如K+、Mg2+、Na+、Cl-Ca2+氨基酸等都不能自由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这些物质怎么样进行跨膜运输,需要什么条件?例题2:观察课本P71表4-1回答下列问题(1)丽藻细胞中K+的浓度比周围环境中髙1065倍,这说明K+跨膜运输的方向为___________,根据上面的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说明K+跨膜运输需要_____________,同时该过程还需要消耗能量,这种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

(2)池水中Mg2+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的比例大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

(3)丽藻细胞吸收各种离子的比例差别很大这说明,其对离子的吸收具有__________,起选择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这说明选择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

(4)主动运输对生物的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11: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是什么?〖提示〗是否消耗能量问题12:影响主动运输的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载体的数量;影响能量供给的因素,如氧气,温度等设计意图:通过事例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特点以及和被动运输的区别。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答案。

三、内吞、外排问题13:载体蛋白虽然能帮助许多离子和小分子通过细胞膜,但对于一些象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的运输是无能为力的,那这些特别大的分子是如何进出细胞?〖提示〗是通过内吞、外排作用例题2:阅读课本P72思考题回答问题〖提示〗这是细胞的胞吞作用是主动运输的一种。

这对于人体有防御功能,并有利于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做答,教师解疑。

四、小结板书一、被动运输1自由扩散:(1)条件:浓度差(从高浓度向低浓度)(2)例如:氧气、甘油等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膜2协助扩散:(1)条件:载体蛋白质和浓度差(从高浓度向低浓度)(2)例如: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膜二、主动运输:(1)条件:载体蛋白质和消耗能量(从低浓度向高浓度)(2)例如:钠离子通过细胞膜三、包吞、包吐目标检测______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________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你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基础题(A组题)1.变形虫表面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这是依赖于细胞膜结构的()A、通透性B、流动性C、保护性D、选择透过性2、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中需要载体的是()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B、O2进入肺泡C+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D、CO2进入毛细血二、巩固题(B组题)三、提高题(C组题)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分子;B代表;D代表。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答案:(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多糖(2)选择透过性(3)半流动性(4)b、c、d(5)b a教学反思:学案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设问导入:请说出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问题2:问题探讨问题(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问题(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

问题(3):观察此图,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问题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那几种?问题4:请大家阅读P70第一段,看一下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哪几大类?主要运输什么物质?例题1:那这几种方式有什么异同呢?如何来区分他们?请阅读课本P70-71完成下表一、被动运输(1)自由扩散问题5:什么叫做自由扩散?物质跨膜方向是怎样的?是否需要载体和能量?那些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问题6:请大家再思考:影响自由扩散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协助运输问题7:什么叫做协助运输?物质跨膜方向是怎样的?是否需要载体和能量?那些物质通过协助运输进入细胞?问题8:影响协助扩散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问题9:思考与讨论阅读课本P70-P71回答思考与讨论的三个问题?二、主动运输问题10:如K+、Mg2+、Na+、Cl-Ca2+氨基酸等都不能自由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这些物质怎么样进行跨膜运输,需要什么条件?例题2:观察课本P71表4-1回答下列问题(1)丽藻细胞中K+的浓度比周围环境中髙1065倍,这说明K+跨膜运输的方向为___________,根据上面的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说明K+跨膜运输需要_____________,同时该过程还需要消耗能量,这种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

(2)池水中Mg2+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的比例大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

(3)丽藻细胞吸收各种离子的比例差别很大这说明,其对离子的吸收具有__________,起选择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这说明选择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

(4)主动运输对生物的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11: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是什么?问题12:影响主动运输的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三、内吞、外排问题13:载体蛋白虽然能帮助许多离子和小分子通过细胞膜,但对于一些象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的运输是无能为力的,那这些特别大的分子是如何进出细胞?例题2:阅读课本P72思考题回答问题四、小结板书一、被动运输1自由扩散:(1)条件:浓度差(从高浓度向低浓度)(2)例如:氧气、甘油等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膜2协助扩散:(1)条件:载体蛋白质和浓度差(从高浓度向低浓度)(2)例如: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膜二、主动运输:(1)条件:载体蛋白质和消耗能量(从低浓度向高浓度)(2)例如:钠离子通过细胞膜三、胞吞、胞吐目标检测______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________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你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基础题(A组题)1.变形虫表面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这是依赖于细胞膜结构的()A、通透性B、流动性C、保护性D、选择透过性、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中需要载体的是()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进入肺泡C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D、CO2进入毛细血图中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KNO 3溶液中吸收K +和NO 3-的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