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陇薯7号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基筛选

合集下载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是为了解决马铃薯种病毒问题而进行的。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马铃薯种植常常受到病毒的影响,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进行马铃薯脱毒引种,筛选出无病毒的马铃薯,则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筛选工作的第一步是引种。

选择具有抗病性和高产性的马铃薯品种进行引种,这是筛选工作的基础。

在引进马铃薯材料时,需进行田间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评估抗病性和适应性。

同时,还要对引进的材料进行植株生长观察、形态分析等进行初步鉴定。

引种过程中,需注意对引进材料进行检疫,以确保引进的材料没有携带病毒。

检疫的方法主要是外观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外观检查需要观察植株生长情况、叶片颜色、形态等,以排除携病材料。

实验室检测则是通过病毒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在引种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材料的保存和繁殖。

保存材料时,需注意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使材料不受到病毒和外界污染。

对于繁殖的材料,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防止引种材料受到病毒污染。

引种过程结束后,需要进行筛选。

筛选无病马铃薯工作一般采用丝光法和果汁法两种方法。

丝光法是通过将原始材料在丝灯下照射,观察植株的光反应,判断病毒的存在与否。

果汁法则是将马铃薯细胞分离,分析其汁液是否存在病毒。

在筛选过程中,应注意评估筛选效果和筛选方法的适用性。

并对筛选后的无病毒材料进行保存和繁殖,以保证无病毒材料的供应。

同时,也需要对筛选出的材料进行适应性试验,确保其适应当地的生长条件。

总之,马铃薯脱毒引种筛选试验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研究人员需要抓紧时间,优化工作流程,确保引种材料及无病毒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为推广无病毒马铃薯的种植提供有力支持。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马铃薯种薯进行脱毒
处理,并对处理后的马铃薯进行筛选和鉴定,以获取健康良好的种薯。

首先进行脱毒处理。

脱毒处理是指通过消毒、灭菌等方法,去除种薯中的病毒、细菌
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使种薯的无害化处理。

常用的脱毒方法有热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
处理等。

热处理是指将种薯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通过热杀菌的方式去除病毒和细菌。

化学
处理是指使用化学药剂喷洒或浸泡种薯,达到消毒和灭菌的目的。

生物处理是指利用有利
微生物对种薯进行处理,如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活性物质和共生菌等对种薯进行脱毒。

然后进行筛选和鉴定。

筛选是指对处理后的马铃薯进行观察和检测,筛选出健康、无
病毒的种薯。

常用的筛选方法有病毒检测、形态观察和生理检测等。

病毒检测是通过酶联
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或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等技术手段,检测马铃薯中的病毒,如普通马铃薯病毒、马铃薯Y病毒等。

形态观察是通过观察和比较种薯的外观特征,如叶
片形态、茎部特征和块茎形状等,判断种薯的健康程度和病害情况。

生理检测是通过对种
薯进行生理指标的测试和分析,如呼吸速率、酶活性和光合速率等,评估种薯的生长状态
和质量。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健康、无病毒的种薯,保证马铃薯的生长
发育和产量。

通过脱毒处理和筛选鉴定,可有效去除马铃薯中的有害微生物,提高种薯的
品质和抗病能力,降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还能提高马铃薯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是一种常用的马铃薯病毒检测方法,用于保证引种马铃薯的质量和减少病毒传播。

试验的方法是将引种马铃薯的种薯分成不同组,每组10个种薯。

然后,将这些种薯分别接种到含有马铃薯病毒的植株上,让它们与病毒接触一段时间。

接触结束后,将这些种薯分别移植到生长良好的土壤中,让它们生长一段时间。

观察期间,每个种薯的生长情况要进行定期观察,包括叶片颜色、叶片生长速度、茎的生长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毒感染的迹象。

试验结束后,将每个种薯取出,进行检测。

通过使用ELISA等病毒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马铃薯是否感染了病毒。

如果某个种薯的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说明它是一个无病毒的种薯。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实验场所的清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止试验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的目的是保证引种马铃薯的品质,并减少病毒的传播。

这对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样的试验,可以筛选出无病毒的种薯,确保引种马铃薯的健康和生长良好。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是种薯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个试验方法,以提高筛选的准确性和效率。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为了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剔除一些具有抗病性能的脱毒马铃薯品种,进行了一系列的引种筛选试验。

本文主要介绍试验的方法、结果及分析。

一、试验方法1、选材在已有的抗病马铃薯栽培品种中,选取几个与本地马铃薯生长情况相近的品种进行引种试验。

其中包括抗病品种、大块头品种和适口性品种等。

2、前处理将选定的马铃薯品种进行脱毒处理。

采用离体培养的方法,将病毒孢子从马铃薯乳胶中分离出来,接种到生长快速的马铃薯愈伤组织中,培养至无病毒状态。

然后将脱毒马铃薯移栽到田间进行引种试验。

3、试验设计在试验田中选用同样大块头的地块,按一定的行距、株距进行种植,控制灌溉、施肥等条件。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区域种植两个品种,每个品种各20株,重复3次。

同时种有本地常规马铃薯品种作对照。

4、试验指标分别测定每个品种的产量、单株生长情况、抗病性及口感等指标。

其中产量测定采用每亩产量的方法,单株生长情况包括株高、株径、叶子大小等,抗病性主要测定茎枯病、马铃薯晚疫病、雪腐病等病害的发生情况。

二、试验结果1、产量比较引种试验的产量情况如下表所示:|品种|亩产量(kg)||----|--------||对照|550 ||品种1|650 ||品种2|600 ||品种3|700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引种试验的产量比对照品种有所提高,其中品种3的产量最高,为700kg/亩。

2、生长情况比较3、抗病性比较|品种|茎枯病|晚疫病|雪腐病||----|------|------|-------||对照|√ |√ |√ ||品种1|√ |√ |√ ||品种2|√ |√ |√ ||品种3|× |√ |√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引种试验所选品种所有抗病能力相当,但品种3不能有效地抵抗茎枯病,需要加强防治措施。

4、口感比较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引种试验所选品种的口感普遍较本地常规品种要好,其中品种2的口感最佳。

三、试验分析通过对引种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引种试验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选用适合本地生长条件的品种能够更好地适应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基的筛选及影响因素分析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基的筛选及影响因素分析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基的筛选及影响因素分析蒋瑜;张丽芳;朱维贤;李珂【摘要】以国际马铃薯中心提供的编号为B13-6的马铃薯薯块进行脱毒培养.研究了添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和茎尖大小对马铃薯茎尖成活及脱毒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MS+GA30.2mg/L+6-BA0.5mg/L+NAA0.05mg/L+泛酸钙O.2mg,L+肌醇100mg,L"为最佳培养基,不产生愈伤组织,直接成苗;带1个叶原基的茎尖有较高的脱毒率,但成活率较低;而带2个叶原基的茎尖脱毒率较低,但成活率较高.对薯块的处理可降低污染率.得到更多的无茵苗提高脱毒苗的成活率;对薯块进行热处理后可提高脱毒效果.【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基【作者】蒋瑜;张丽芳;朱维贤;李珂【作者单位】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3;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3;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3;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3【正文语种】中文马铃薯是世界四大作物之一,由于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等特点,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但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容易通过昆虫媒介、摩擦接触感染病毒,马铃薯主要又是以块茎进行无性繁殖,这样病毒为害逐年加重,使马铃薯种薯退化,产量下降。

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是解决马铃薯退化的最有效的方法,它是根据病毒在植株体内分布不均匀性即越靠近新生组织部位(如茎尖和根尖顶端生长点、新生芽的生长锥等处)病毒含量越少的原理,结合使用钝化病毒的热处理方法,通过剥取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获得脱毒植株。

本文研究了添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和茎尖大小对马铃薯茎尖成活及脱毒效果的影响,以期得到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出脱毒效果较好的核心苗。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由国际马铃薯中心提供的编号为B13-6未脱毒的种薯在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繁殖的无菌马铃薯组培苗茎尖为试材。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引种筛选试验是指将来自外地、外省、外国的新品种引进到本地进行试验种植,以筛选适应本地生态环境的品种。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是指在引种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出脱毒无病害的马铃薯品种,以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步骤一:引种选择来自外地、外省、外国的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引进。

引种时要注意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好、产量高的优良品种,并确保品种的纯度,避免病毒和病菌的侵入。

步骤二:脱毒引进的马铃薯种子通常带有病毒和病菌,所以需要进行脱毒处理。

脱毒方法有热疗法、化学药剂法和组培脱毒法等。

热疗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即将马铃薯种薯置于40-50℃的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利用高温杀死病毒和病菌。

脱毒后的种薯要经过繁殖,以增加种薯的数量。

步骤三:试验种植将脱毒后的马铃薯种薯进行试验种植,主要目的是观察品种在本地生态环境中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表现。

试验种植要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为马铃薯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步骤四:观察和测量在试验种植期间,要对引进的马铃薯品种进行观察和测量。

观察生长情况,包括株型、叶片颜色、叶片形态等;测量产量和品质,包括单株产量、块茎大小、块茎形状等。

同时要注意观察病虫害情况,确保品种的抗病能力。

步骤五:筛选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适应本地生态环境的马铃薯品种。

主要考虑生长情况好、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筛选出的品种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种植。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引进适应本地环境的马铃薯品种,并提高品种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通过引种筛选试验,可以促进马铃薯品种的更新和推广,提高地方农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是指对马铃薯进行病毒检测和选种的过程。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由于病毒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品质下降、经济效益减少。

在引种马铃薯前需要进行脱毒试验,筛选出健康无病毒的品种,以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效益。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的步骤可分为病毒检测和选种两个阶段。

首先是病毒检测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通过田间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式,对马铃薯进行病毒检测,以确定其是否受到病毒感染。

田间调查包括观察马铃薯植株的生长情况、叶片的形态特征和病斑的出现情况等。

实验室检测则通过收集叶片或茎段样品,进行PCR检测、ELISA检测等方法,以确保最终选择出的植株是无病毒的。

病毒检测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的选种工作。

其次是选种阶段。

在脱毒后的马铃薯中,通过对植株的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哪些品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适应性。

评估的内容包括植株高度、茎的粗细、叶片的色泽和结构、块茎的大小、块茎的产量和品质等。

选种阶段还需要进行组合能力试验和表型耐病性评价,以确定哪些品种具有较好的亲本组合和抗病能力。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的目标是选育出无病毒、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马铃薯品种,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这些选种的品种,通过引种到各地开展试验示范,以推广种植,帮助农民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它为选育出更好的马铃薯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提高了马铃薯的种植效益和抗病能力,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脱毒马铃薯种质资源保护不仅对于保证马铃薯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长期持续发展马铃薯生产的重要保障。

为了获得更丰富的马铃薯资源,提高脱毒马铃薯的种质资源保护水平,本文开展了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本试验选用的脱毒马铃薯包括常用的马铃薯品种和新的育成品种。

随机取样健全、成熟的马铃薯,采用微芽接种法和温度梯度法进行体外繁殖,经过脱毒处理后再进行引种。

在引种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

将引种的马铃薯按照质量、龄期、品系进行分组,随机将同一品系的马铃薯分别引种到试验田中。

同时,设立对照组,用未经脱毒处理的马铃薯作为比较组,观察引种后的马铃薯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脱毒处理,马铃薯生长情况明显优于未经脱毒处理的马铃薯,且产量和品质也有所提高。

在所引种的脱毒马铃薯中,产量最高的为“马铃薯845”品种,其平均产量可达到34.5吨/公顷。

品质最高的为“马铃薯729”的皮薄味美、色泽鲜艳,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同时,本试验还筛选出了一批优质的马铃薯资源,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提高了产量,为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由此可见,脱毒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是一种有效的优化种质资源保护方式,可以促进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马铃薯品质和产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优质、安全的食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林市陇薯7号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基筛选作者:常勇杨小琴张媛媛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9期
摘要应用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引进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进行茎尖的分化培养,以期获得脱毒试管苗。

试验结果表明,诱导陇薯7号茎尖分化成苗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0.05 mg/L 6-BA+0.15 mg/L NAA,成活率达92%,成苗率达24.56%。

关键词马铃薯;陇薯7号;茎尖脱毒;培养基;筛选;陕西榆林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71-02
Abstract Culture medium with different hormone ratio were used for differentiation and culture of stem apex of potato Longshu 7,in order to obtain the virus free test tube seedling.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optimum medium formula for inducing stem tips into seedlings was MS+0.05 mg/L 6-BA+0.15 mg/L NAA,the survival rate was 92% and the rate to be plantlet could reach 24.56%.
Key words potato;Longshu 7;virus-free of stem apex;medium;screening;Yulin Shaanxi
陇薯7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育成品种,晚熟,生育期120 d左右,株型直立,枝叶繁茂,茎、叶绿色,花冠白色,薯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较浅,表皮光滑,淀粉含量13.0%,干物质含量23.3%,还原糖含量0.25%,属于全粉加工及炸条型马铃薯[1],在榆林市引进生产试验特征特性表现突出,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推广应用前景较好。

但由于马铃薯的传统种植方式是用块茎作为营养体进行繁殖,导致病毒在母体内逐渐累积,引起种性退化,对生产造成很大危害[2]。

应用组织培养方法特别是茎尖组织培养来获取脱毒苗,已成为当前解决马铃薯品种退化的主要技术。

目前,榆林市未见有关陇薯7号茎尖脱毒快繁培养的研究报道,本试验通过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培养基来筛选适合其茎尖分化成苗的配方,进而获得脱毒种苗,恢复其优良种性,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对加快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很大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马铃薯研究所组培中心进行,以田间长势良好、无病症表现的陇薯7号健康植株收获的薯块为材料。

试验时间在11月至翌年4月。

1.2 试验方法
1.2.1 培养基设计。

本试验以齐恩芳等[3]、仲乃琴[4]、田长恩[5]等的研究结果为参考依据,以MS为基础培养基,加入生长调节剂6-BA、NAA,共设计了7种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培养基处理,各处理激素浓度设计见表1。

1.2.2 外植体的制备。

将薯块破休眠后,经检测将不带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块茎置于暗光中进行催芽。

10 d后待薯块长出约0.5 cm长的白色簇生芽时,将薯块置于自然散射光下继续萌芽,待芽长到2.0~3.0 cm时,即可取芽作外植体。

1.2.3 外植体的处理。

用解剖剪小心取下薯块上的健壮芽,装入医用纱袋中,置于自来水龙头下流水冲洗30 min,将其拿到无菌操作台,先用75%的酒精浸泡30 s,无菌水冲洗2遍,再用10%的NaClO4溶液浸泡6 min,无菌水冲洗3遍,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待用。

1.2.4 芽茎尖的剥离和培养。

将消毒好的芽放在40倍双目解剖镜下进行剥离,剥离的茎尖为带有1~2个叶原基(直径0.2~0.3 mm)的分生组织。

将剥离好的茎尖接种于上述7个处理的培养基试管中,每处理接种60个,并注明接种的品种名称、处理代号和接种日期。

暗培养1周后再进行光照培养,培养温度20~25 ℃,湿度70%~80%,光照14~16 h/d,光照强度2 000~3 000 lx。

待长成一株带有2~3片叶的植株后转入MS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

1.2.5 统计成活率及成苗率。

茎尖接种培养2~5个月后进行调查,统计成苗率(成活茎尖长出带有2个以上叶片的小植株视为成苗)和茎尖成活率(茎尖分生组织发育为可见的绿色小点视为成活)。

成苗率为成苗个数与成活茎尖个数之比,成活率为成活茎尖个数与接种茎尖个数之比[6]。

2 结果与分析
在茎尖培养过程中,同一大小的茎尖,其成活率和成苗率与培养基中添加的激素种类和浓度有关。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1即在不含任何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茎尖的成活率较低,有些茎尖虽然能形成小绿点,但生长速度极慢,最终不能再生成苗;处理4的成活率(92%)和成苗率(24.56%)均达到了相对较好的效果。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在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7]。

从本试验结果可看出,6-BA对茎尖培养成苗率影响较大,随着6-BA和NAA浓度逐渐升高,茎尖成苗率先升高后降低。

当6-BA和NAA浓度分别达到0.1 mg/L和0.2 mg/L时,成苗率明显下降,此外发现单独使用0.2 mg/L的NAA要比单独使用0.05 mg/L的NAA效果显著。

在试验的7个培养基中,以处理4对陇薯7号的培养效果较好。

由此说明同一品种的马铃薯对不同浓度激素配比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马铃薯品种茎尖所含内源激素种类和浓度不同,因而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时也需要不同的外源激素来打破内源激素间的平衡,使茎尖培养朝着成苗率高的方向发展。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NAA浓度固定的情况下,6-BA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提高茎尖的成活率和成苗率,而针对陇薯7号的最适6-BA浓度为0.05 mg/L。

当浓度达到0.1 mg/L时,对茎尖发育会产生抑制作用,这与前人结果一致[8]。

此外,有研究表明在马铃薯茎尖培养中添加适量玉米素代替6-BA能够显著提高茎尖的成苗率[9],此配方有待进一步试验证实。

影响马铃薯茎尖培养生产脱毒种苗的因素除了培养基类型外,还有种薯质量、茎尖大小、培养条件和病毒种类[10]。

因此,筛选不同浓度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提高马铃薯茎尖分化成苗尤为重要。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是预防马铃薯病毒病的根本方法,但大田生产繁殖应注意防治蚜虫等害虫[11-13]。

4 参考文献
[1] 文国宏,王一航,李高峰,等.马铃薯新品种陇薯7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8(4):35-37.
[2] 张树丛,张东霖.马铃薯退化及解决途径[J].宁夏科技,1996(3):30-33.
[3] 齐恩芳,王一航,张武,等.马铃薯茎尖培养方法优化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7,21(4):200-202.
[4] 仲乃琴.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马铃薯品种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9,343(3):296-299.
[5] 田长恩.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J].马铃薯杂志,1993,7(4):223-226.
[6] 盖琼辉,王季春.马铃薯茎尖分化成苗培养基优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3):370-373.
[7] MILLER PR,AMIROUCHE L,STUCHBURY T,et al.The use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in micropropagation of slow-growing potato cultivars[J].Potato research,1985,28(4):479-486.
[8] 王秀英,郭尚.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率的影响因素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1):39-41.
[9] MUHAMMAD AKBAR ANJUM,HAKOOMAT ALI.Effect of Culture Medium on Direct Organogenesis from Different Explants of Various Potato Genotypes[J].Biotechnology,2004,3(2):187-193.
[10] 司怀军,王蒂.我国马铃薯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进展[J].中国马铃薯,2000,14(4):220-223.
[11] 李润,曾莉,郭蓓蓓,等.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2(9):13-16.
[12] 李润,曾莉,郭蓓蓓,等.浅谈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西昌农业科技,2013(2):14-16.
[13] 刘江娜,李东方,张爱萍,等.不同品种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方法优化技术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4,51(2):284-2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