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教案标题:《认识汉字》教学目标:1. 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书写规范。

2. 掌握“一、二、三、四、五”等数字的读音和写法。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汉字,掌握数字的读音和写法。

难点:汉字的书写规范和笔画顺序。

教学准备:1. 课文教材《认识汉字》2. 汉字卡片和数字卡片3. 教学课件或者黑板、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汉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学习汉字(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常用汉字,如“人、山、水”等,并讲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书写规范。

2. 学生跟读汉字,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书写姿势。

3. 学生分组进行汉字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数字(10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教学生认读数字,并教授数字的书写规范和笔画顺序。

2. 学生跟读数字,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书写姿势。

3. 学生进行数字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学习(15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认识汉字》,学生跟读。

2.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意思。

3. 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汉字学习的重要性。

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和意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认识汉字和数字,掌握基本的书写规范和笔画顺序。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书写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盼》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中心,梳理作者围绕“盼”的三次冲突。

2..聚焦第一次冲突,分析人物描写,品味“我”的表现和心理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中心,梳理作者围绕“盼”的三次冲突。

教学难点:聚焦第一次冲突,分析人物描写,品味“我”的表现和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一、话题激趣,导入新课1“盼”,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过“盼”这样的心情呢?预设:盼望去游乐园盼望双休日盼望新玩具……每个人心里总有过一些盼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题目为《盼》的课文,让我们跟随文中的人物一起走进他的盼。

2 .了解作者:铁凝,当代作家。

曾多次获得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哦,香雪》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

3 .积累语言:结合PPT二、初读感知,明确背景(一)本文是一篇小说,学习小说我们得知道小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预设:本文共出现两个人物(我和妈妈),主人公是我(蕾蕾)。

故事背景是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给我带来一件新雨衣。

(二)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文章1-2段,思考并完成课堂学习单(一)1这是一件怎样的新雨衣2 .蕾蕾得到新雨衣后有怎样的表现?3 .并试着结合具体字词分析表现背后的心理?预设:第一段1 .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

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分析:雨衣的款式不同十分新颖且活动自如2 .“我辛却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

分析:”从“立刻”可以读出蕾蕾拿到雨衣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3 .心理活动:丝4?.雨衣上章缪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分析:“怎么?”独立成句和后一句中的“竟然”都表现出蕾蕾因这款雨衣有袖筒感到惊讶、喜出往外。

蕾蕾还在心里与传统雨衣做比较,这件雨衣让穿上后的“蕾蕾”觉得更自由更舒适,因此她十分满意。

18 牛和鹅 表格式 教学设计.doc

18 牛和鹅   表格式 教学设计.doc

《牛和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③出示第三行,一起读。

拍牛背摸肚子触屁股扳牛角叫跪下骑牛背捶牛背红色的字都是?动词,从这些动作可以看出——我们欺负牛、一点儿都不害怕牛看看这幅图,对照这几个动词,你能来填一填作者对待牛的态度吗?请打开作业本完成第3题的这幅图。

“骑牛背/捶牛背”,你觉得哪个词更恰当?“骑和捶”哪个词更能体现我们不怕牛,欺负牛?(骑牛背)④出示第四行,一起读伸长脖子咬住衣襟扇动翅膀这组词是描写谁的?你从这组词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鹅?(凶悍)2.难怪文中的我们不怕牛,怕——鹅。

【板贴:不怕牛,怕鹅】作者一直都是这样的看法吗?(不是,后来他改变了看法)3.从不怕牛,怕鹅,到改变看法【板贴:改变看法】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

交流: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我被鹅追赶、袭击,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板贴:被鹅追赶、袭击】【板贴:金奎叔赶鹅】4.谁能根据以上信息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我们原来不怕牛,怕鹅,后来有一次我被鹅追赶、袭击,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他的话改变了我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

二、了解批注,探究角度(一)了解批注1.同学们,你们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和以往的课文不一样?(预设:这篇课文旁边有一些小字(批注))2.课文是任大霖写的,这些小字(批注)是谁写的?“追、赶、张、咬、拉、拖、啄、扑打”等动词及“嘎嘎、啪嗒啪嗒”两个拟声词写得很有画面感。

鹅真是太嚣张了。

一起来读一读。

●也许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公鹅。

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嘎嘎大叫着助威。

“拖、啄、扇动、扑打”几个动词体现了鹅的凶悍,也衬托了我的软弱狼狈。

鹅如此凶悍,几个孩子什么反应?●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急急逃跑”“吓得腿也软了”等词语体会我被鹅追赶时惊慌失措的样子。

《黄山奇石》第1课时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黄山奇石》第1课时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黄山风景区风光秀丽、景色神奇。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写了黄山一大奇观─ 黄山奇石,现在我们一起去游览观光。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1、通过预习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指名回答)2、请大家自己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

3、小小组互相读,互相检查,纠正读错的地方。

4、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齐读──按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5、检查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纠正错误。

三、把课文读流利自己把课文读流利,给5分钟争取读两遍,看谁不丢字添字,不重复不破句。

四、学习课文1、现在你最想先学哪一段呢?为什么?(指名回答,以多数学生意见为主。

)例如先读懂第三段:⑴出示挂图猴子观海,指名学生读第三段,大家看图边听边欣赏。

⑵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为什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重点理解翻滚的云海,猴子的哪些特点特别有趣。

)⑶自己练习读出猴子观海奇石的特点。

⑷指名读,评议指导,范读,齐读。

⑸读了这段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这块奇石的名字叫猴子观海以及它的特点。

)板书:猴子观海抱坐望2、学习第四段:⑴自己练习读出仙人指路奇石的特点。

⑵指名读,结合指导,齐读。

⑶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仙人指路站伸指⑷想想看仙人指出的是通向哪儿的路,那儿的风景会怎样呢?3、学习第五段:⑴小组配合练习读好第五段,体会金鸡叫天都的特点。

⑵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名读,范读,齐读。

⑶说说金鸡叫天都的哪些特点让你感到非常有趣或喜欢。

⑷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金鸡叫天都昂啼4、学习第二段:⑴自己练习读第二段,提出要求:①读出仙桃石的特点。

②说说你喜欢仙桃石的哪些特点?③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⑵集体讨论检测自学情况。

五、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黄山的许多奇石,哪些奇石是你特别喜欢的?你特别喜欢哪些句子呢?为什么?六、拓展练习说说、写写、画画课文中描写出来的奇石是那么奇特而有趣,同学们喜欢吗?你想不想亲自把它们说给大家听听;或把它们画出来给大家看看;或展开想象写一写再读给大家听听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做好准备,等一会儿老师要请些同学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说说,或把画给大家看看。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概念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含义。

2.能力目标:思考如何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合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2.视听资料:《中华民族一家亲》视频三、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1.老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认知和理解。

2.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团结合作的场景,有哪些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行为。

2.视频呈现1.播放《中华民族一家亲》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和意义。

2.观看过程中,老师适当停顿引导学生发表观后感和反思。

3.知识扩展1.老师通过演讲方式,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讲解。

2.学生针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具体表示方式,进行讨论和思考。

4.巩固练习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精神。

2.举手发言:随机召唤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并讲述小组讨论的成果。

5.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阅读与中华民族有关的故事或名人传记,并进行分享。

2.家庭作业:制作一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海报或标语。

四、课堂互动1.学生们积极举手参与讨论和发言。

2.小组合作活动,分工合作完成小组讨论任务。

3.学生们关注并且记录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相关表现行为。

4.学生分享阅读体验和思考,增强情感体验和认知。

五、板书设计深入学习中华民族一家亲一.中华民族概念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1.团结合作2.互帮互助3.社会责任4.文化传承三.如何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六、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重点通过视频、口头讲解、小组讨论等实现教学目标。

特别是小组讨论和阅读分享环节,增强了学生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同时,对于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的培养也特别注意,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概念和意义。

13《桥》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13《桥》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的6个生字,理解“势不可当、狞笑、放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洪水的肆虐,理解老汉大公无私的大山形象。

教学重难点:抓住课文令人感动的句子,感受老汉的无私无畏、大公无私的大山形象。

教学准备:ppt、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直入课题,检查预习情况1.直入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读文要求:默读课文,划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出示词语,检查预习:咆哮狞笑放肆狂奔拥戴清瘦沙哑揪出(1)抽读。

(2)齐读。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洪水的句子,批注你的感受。

2.抽生汇报描写洪水的句子,谈谈体会。

3.教师出示描写洪水的句子,体会村民的危险处境。

(1)自读,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抽生汇报,感悟洪水不断上涨,越来越汹涌。

(3)感情朗读。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面对可怕的洪水,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1)教师引读。

“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2)学生概括村民的表现。

三、聚焦老汉,体会大山形象1.在这危急时刻,村民们惊慌失措,可是有一个人却和村民的表现不一样,他是谁?文中把老汉比作什么?2.在文中找出能证明老汉是一座山的相关语句。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3.感情朗读。

4.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1)练习朗读。

(2)老汉为什么在这危机时刻要下这道命令?四、设置矛盾,深化大山形象1.体会“揪“的含义,是否能换为”拉“?为什么?2.老汉“揪“的对象是谁?从课文结尾找答案。

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类型:新课授课时间:40分钟讲课教师:郭东升课题铁及其化合物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铁、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的性质。

2.了解氢氧化铁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3.掌握二价铁、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及离子检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总结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预测,初步学会用氧化还原理论研究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在对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Fe2+、Fe3+的检验与转化教学难点铁的氢氧化物,Fe2+、Fe3+的转化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总结归纳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一)金属元素定义(二)金属的性质[讲述]同学们,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金属,金属元素是具有金属通性的的元素。

它们金属性质相似,主要表现为还原性,有光泽,有延[思考]思考回忆以前学习过的金属都有哪些性质。

引导学生回忆已知内容,强化记忆,注意新旧知识的联展性,导电性、导热性良好,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除外。

系,为新课的开始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一)生活中使用的铁[播放多媒体]展示铁器图片[讲述]铁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金属,其应用非常广泛。

[提问]在我们学习金属钠的时候有提过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有同学还记得吗?[观看][回答]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居于第四位。

从贴近生活的图片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物理性质的教学(一)铁的单质[讲述]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居于第四位。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看铁都具有哪些性质。

[提问]铁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中所看到过的铁说一下铁都有哪些性质吗?[回答]铁有延展性,能导电导热。

从贴近生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物理性质的学习。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坑、考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二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4、了解童年李四光为什么对大石头产生疑问,并设置悬念,引发下几段内容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1、谈话激趣: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捉迷藏?谁来说说,你都喜欢藏在什么样地方呢?为什么喜欢藏在那儿?2、介绍李四光:你们都是聪明活泼的好孩子,跟李四光一样。

(板书:李四光)李四光是谁?你们知道吗?3、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李四光和奇怪的大石头之间的故事。

(板书:奇怪的大石头)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教师:同学们赶紧读读课文,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不懂的词句问问同桌!(学生读课文)大家都是认真的好孩子,把课文都预习好几遍了。

卢老师特意找了一些难读的字词来考考大家:转来转去、考察、秦岭、遗迹、研究、严严实实、躲闪、突兀、流域、砸、孤零零、成果、震惊、大坑、陨石(个别读,开小火车检查)三、学习第二段1、给合课文上的图片来认识孤零零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在文中所有的效果。

2、再认读第二段,找一找其中精彩的字词,并说明原因。

3、看着图画把第一段中,捉迷藏的内容复述下来。

四、观察图片,设置悬念为下一课时做准备1、哪一位是李四光,并说明原因。

2、他在想什么?此时此刻的李四光脸上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3、请带着这样的表情读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4、接下来的故事又会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会不会一直困扰着李四光?请小朋友课后自己学习以下内容。

五,书写指导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在写纪时,要注意右边是己不是已;旅要和旋易混,藏和卧笔顺易错,要注意区分,不要写错。

)【我的反思】听了糜老师的评课受益非浅,在此真诚地感谢糜老师。

以下我从课堂教学情况和自身原因两个方面谈谈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就课堂教学情况而言,我重点地思考了三点: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分析
1 教学内容:Let’s read Listen and choose Let’s sing
2 教学目标:
a.复习有关家务劳动的动词短语以及运用句型:
What can you do? I can...
Can you...? Yes,I can./No,I can’t.
b.会唱歌曲:We Can Help Our Planet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 教学重点:让学生把第四单元的中心语言融为一体,在具体情景中熟练运用。

2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

课前准备
1 有关家务劳动的词卡。

2 孙悟空和奥特曼的面具各一幅。

3 教师准备磁带、录音机和课件。

4 学生准备相应的词卡。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热身/复习(Warm-up/Review)
1 Listen and do:听听做做
教师播放自编录音内容(配上节奏感强的音乐)
wash your face,brush your teeth,make the bed,cook the meals,eat an apple,drink some milk,do the dishes...
2 A game:黄金组合
两人合作,起先A学生背对图片,B学生面对图片做动作,A学生猜对后,两人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

建议与说明
用TPR法让孩子们动起来的同时,复习了动词短语。

该游戏继学生听听做做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读动词短语,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反应能力。

教学步骤
呈现与操练(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Let’s read
a.教师拿起cook the meals词卡,问学生:Who cooks the meals in your home? If your father or mother isn’t at home,what can you do?
b.教师拿出Let’s read插图,介绍:Mother monkey is not at home,what can the baby monkey do?然后播放课文录音,请学生认真听,并回答课文后面问题。

2 A game:Stone,scissors,cloth
同桌两人玩“石头、剪刀、布”决定输赢,输的学生问:What can you do? 赢的学生如回答正确,可得一分。

(两人所说的答案不得雷同。

)
3 Have a competition
教师戴上“奥特曼”头饰,说“I am Outman.I am helpful.I can do many things...”然后暗示学生提问“Outman,can you make the bed?“Outman,can you...?”教师回答,并做出相应动作。

之后教师出示“孙悟空”的面具,让两个学生分别充当Outman和Monkey King 来比本领,轮流回答下面学生提问。

能回答问题并做出相应动作的一方得一分。

4 Listen and choose
学生听录音,完成练习。

5 Let’s sing
a.课件:出现一个地球,她身上堆满了垃圾,污水横流,废气弥漫,她正愁眉苦脸地诉说着:I am dirty.I am uncomfortable.Come and help me! (教师配音).这时来了一群人,种
树、栽花、收拾垃圾,清理污水,地球又出现了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百鸟欢唱的美丽景色。

地球高兴地笑了:I am happy,thank you very much!(教师配音)
b.课件重现,教师播放歌曲:“We Can Help Our Planet.”,学生学唱。

C.Give some advice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How to help our planet。

建议与说明
这个古老又经久不衰的游戏让学生在既有趣味性又有竞争性的气氛中复习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奥特曼”和“孙悟空”是最受学生崇拜的两个神奇人物。

让他们来较量功夫,使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到最高点。

从而充分练习了句型:Can you...? Yes,I can./No,I can’t.用课件的形式、童话的色彩,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大意,既形象又深刻地让学生懂得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拓展与巩固:(Extension/Consolidation)
1 Make a position vacant: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招聘“保姆”或“环保管理人员”的广告词,内容涉及:What’s he/she like? What can he/she do?学生发表对需招聘“保姆”或“环保管理人员”的要求,然后整理成文。

2 完成活动手册相关练习。

建议与说明
学生在前面大量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

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体会语言的实用性,体验学习成就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