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计算》教案
《简便计算》教案

《简便计算》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简便运算(复习)。
教学目标:1、进一步明白得运算定律的含义及其适用,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依照具体情形,选择简便算法的意识和能力,进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简便运算带来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忆。
归纳整理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加法交换律:a+b = b+a加法结合律:a+b + c = a+(b + c )乘法交换律:ab = ba乘法结合律:ab c = a(bc )乘法分配律:a (b + c )= ab+a c减法性质:a - b - c = a -(b + c )除法性质:a b c = a (b c )一、应用知识,教学经历方法。
1、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75+29 +25+171 连续加,结对子25 13 4 2 连续乘,找朋友2、减法性质的应用。
221-35 -65221-35 -21221-(21+24)连续减,减去和减去和,可连减3、除法性质的应用。
4700 25 44700 25 474700 (475)连续除,除以积除以积,可连除4、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8(125 +7)8896 +88 488102 -88 2乘和差,分别乘积加减,莫慌张公因数,提出来5、专门数的拆分。
7510275981253225专门数,巧拆分6、总结简便运算的经历方法(三字经)。
做简算,是享受。
细观看,找特点。
连续加,结对子。
连续乘,找朋友。
连续减,减去和。
连续除,除以积。
减去和,可连减。
除以积,可连除。
乘和差,分别乘。
积加减,莫慌张。
公因数,提出来。
专门数,巧拆分。
合法理,任我行三、巩固复习。
1、请你做法官:3516 = 35 2 8326-72 +28 = 326-(72 +28)88 99 +88 = 88 10073 37-73 37 = 073 +37-73 +37 = 083 99 = 83 (99 +1)2、解决问题:学校预备为田径运动会购买一些奖品。
简便计算小学数学教案

简便计算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简便计算的概念和意义;
2. 能够利用简便计算方法快速计算数字;
3. 能够熟练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
1. 理解简便计算方法;
2. 掌握使用简便计算方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通过简单例题引导学生认识简便计算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加法简便计算方法:介绍通过近似相加和交换律简便计算加法;
3. 学习减法简便计算方法:介绍通过近似减去和借位简便计算减法;
4. 学习乘法简便计算方法:介绍通过分解乘数和合并乘数简便计算乘法;
5. 学习除法简便计算方法:介绍通过倍数法和估算商数简便计算除法;
6.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的简便计算方法;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简便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应用。
教学辅助:
1. 教案PPT;
2. 课堂小板书;
3. 计算题练习册。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随堂练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供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简便计算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2~24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
教学目标1经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索、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出示例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
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列式计算)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板书:(50+30)×75 50×75+30×75=80×75 =3750+2250=6000(只) =6000(只)(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板书:(50+30)×75=50×75+30×75(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 3×(4+6)=3×4+3×6=(13+12)×4=13×4+12×4=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板书:(3+2)×35=3×35+2×35 3×(4+6)=3×4+3×6(13+12)×4=13×4+12×4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简便计算(例3)》参考教案

简便计算(连除一、教学内容例 3,练习八(1至 3 。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现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点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四、教学难点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放师:前面我们共同研究了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
出示: 25×(4+8 5×99+5 800— 36— 264师: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请同学们任选一道,写在练习本上。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你的计算方法和结果?生 1:我计算的是第一题:25乘 4加 8的和,先把 4和 8与 25分别相乘, 再相加好算,得数是 300。
生 2:第三题先算两个减数的和等于 300,再算 800— 300等于 500。
师:同学们用简便方法完成了这 3道题。
看来, 同学们能够认真分析算式的特点, 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复合计算。
这节课, 我们继续探索简便计算的知识和方法。
(出示课题:简便计算(二(二探索新知,发现规律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回忆今年我们学校组织植树活动的情景。
你能想起有关植树活动的哪些信息?(待学生思考评析,屏幕显示植树情景图,每组种多少棵树苗?师:谁来说一说参加植树活动的一共有多少小组?每组种多少棵树苗? 教师表述:“ 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 5棵树苗”并板书。
师:我还知道学校购买树苗花了 1250元(板书。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生:每棵树苗多少钱?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请把相关的信息与问题完整地说给同学们听听。
2.独立解决问题。
师: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我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这个能力。
思维拓展第8讲《简便计算》(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思维拓展第8讲《简便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简便计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法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简便计算的概念及意义2. 简便计算的方法与技巧3. 简便计算的实践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简便计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简便计算的方法与技巧(1)观察算式特点,找出计算简便的方法。
(2)分组讨论,总结简便计算的技巧。
(3)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
3. 实践与应用(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简便计算的方法。
(3)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简便计算的应用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简便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简便计算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以及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的提高。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定期进行简便计算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简便计算真正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简便计算的方法与技巧”。
《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第一篇:《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人民路小学刘长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简便算法中,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感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3、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理解简便算法的算理。
难点:在简便算法中,把一个数改成两个合适的数的积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你们知道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介绍高斯是如何解决1+2+3+…+100 的。
问: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增加了学生探究的乐趣,让学生明白只要勤思多想,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为新课做了铺垫。
】(二)提出问题,探索方法。
1、出示问题:25⨯ 7 ⨯4 问:如果按照计算顺序,会先算什么?简便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5和4是什么关系?25×4 =100。
所以可以列式为: 25⨯ 7 ⨯4 =25 ⨯4 ⨯7 =100 ⨯7 =700 25和4是一对好朋友,还有哪些数互为好朋友?125和8、2和5。
我们把这种方法命名为:找朋友法。
练习:125 ⨯5 ⨯2 ⨯82、出示问题:567+55 -67 问:哪两个数之间有关联?可以先算。
计算时,我们可以将有关联的放到一起,就是给数字搬家。
此法叫:搬家法。
练习:123+65+267+35368—49+32—51(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共同探索方法:123+65+267+35368—49+32—51 =(123+267)+(65+35)=368+32—(49+51)=390+100 =400—100 =490 =3003、出示问题:137+98 问:98接近哪个整百的数,还差几?可以如何列式。
加100会多2,就应该减去2。
简便计算教案

《简便计算》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在具体探索过程中,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关系,并解决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简便计算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验证归纳等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电脑、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师: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生1:加法、乘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c=a+(b+c),生2: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 (b×c)生3:加法、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 +b = b + a生4: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 ×b = b × a[设计意图]以引入对旧知识的复习,增强了复习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谈话:同学们对运算律掌握得真不错!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出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时,教师导入新课学习: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乘法运算律应用广泛,在学习运用加法运算律能使计算简便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的想到乘法运算律是不是也可以使计算简便然后教师直接到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小学奥数简便计算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小学奥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2. 实际问题中的简便计算应用。
教学难点:1. 简便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2. 在实际问题中寻找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简便计算方法。
2.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简便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新的简便计算方法,如:拆分法、分配律、结合律等。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
3. 强调简便计算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三、练习巩固1. 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计算。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简便计算方法。
四、实际应用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简便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简便计算的方法。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解答,纠正错误,总结经验。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新的简便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多种计算技巧。
在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积极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计算,并在实际问题中寻找简便计算的方法。
但在实际应用环节,部分学生对问题分析不够到位,导致简便计算方法运用不当。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简便计算方法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简便计算方面取得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便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具体探索过程中,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关系,并解决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简便计算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验证归纳等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电脑、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
师: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1:加法、乘法结合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
生2: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 (b×c)
生3:加法、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生4: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设计意图]以引入对旧知识的复习,增强了复习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谈话:同学们对运算律掌握得真不错!
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出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时,教师导入新课学习: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乘法运算律应用广泛,在学习运用加法运算律能使计算简便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的想到乘法运算律是不是也可以使计算简便?然后教师直接到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同学们,听说花果山上要举行计算比赛?你想不想参加比赛?好!我么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情境图
比较算式,你估计哪只猴子算的快?
为什么?试一试?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导入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7+48+52=
56+29+44=
27+35+73=
25 ×3 ×4=
17× 5 ×2=
学生做完后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7+48+52
=37+(48+52)
=37+100
=137
师: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运算的?
生:同级运算,应用了加法结合律凑成了整百。
(2)小组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
56+29+44
=29+(56+44)
=29+100
=129
想一想,在计算时,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它的作用是什么?
应用了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3)小组代表上台板演。
27+35+73
=35+(27+73)
=35+100
=135
这种算法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应用了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4)25 ×3 ×4
=3 ×(25 ×4)
=3 ×100
=300
应用了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17× 5 ×2
=17×(5 ×2)
=17× 10
=170
这种算法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应用了乘法结合律凑成了整十。
2.怎样算简便呢?
19 ×40=
生:19 ×40
=19 ×4×10
=76 ×10
=760
把40分成4 ×10,又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生:我是用用竖式计算的:
三、结论总结
评价一下自己在学习及其他方面的收获
四、课堂练习
1.将下列各组的三个数填在□中,使计算简便。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3×5×2
=23×(5×2)
=23×10
=230
4×51×25
=4×25×51
=100×51
=5100
6×17×5
=(6×5)××17
=30×17
=510
2×13×5×3
=(2×5)×(13×3)
=10×39
=390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这辆车每天行驶多少千米?
4.算一算,想一想。
(1)你有发现了什么规律?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ɑ÷b÷c=ɑ÷(b×c)
5.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各题。
380÷5÷2 200÷4÷5 270÷45
540÷45÷2 800÷(20×8)420÷(7×5)
6.比一比谁算得快?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地练习,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新知进行巩固。
练习中第3题大部分
学生在短时间计算准确有困难,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会使计算更加简便,教师故意设计此图,激发学生好奇心,以饱满的热情期待下节课的研究。
五、作业布置
1.学校计划把球场铺上皮,为此专门收集了下面一些信息。
(1)如果让你来选择,你打算铺哪一种草皮呢?为什么?
选马尼拉草:虽然价格贵,但美观、耐踩、存活期长
选普通草的:虽然不太美观、不耐踩、存活不期长,但价格便宜不少。
(2)如果铺你所选的草皮,需要花多少钱呢?
六、板书设计
简便计算
37+48+52
=37+(48+52)
=37+100
=137
25 ×3 ×4
=3 ×(25 ×4)
=3 ×100
=300
19 ×40
=19 ×4×10
=76 ×10
=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