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复习精品专题资料第2讲 地球的运动 课时2 地球的公转--考向示例
学习k12精品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地理第二章第五节地球的运动__公转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五节地球的运动——公转地球的公转运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是地球在黄道平面上绕着太阳在做自西向东的运动。
一、太阳公转运动的三要素:1.地球公转运动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4)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二、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到导致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不断移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范围。
也决定了发生极昼极夜地区的范围。
注意:如果黄赤角变为0¡ã,则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上,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将不会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消失,地球上的四季与五带也将消失。
地球的公转运动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的过程。
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而直射点的移动过程使得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不断变化(主要通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来判断)。
还有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这个主要与直射点直射的纬度有关,可通过计算,应用也比较广。
全球各地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不断变化导致不同地区得到的热量不同,产生了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
全球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要以动态的眼光(直射点的移动)分析。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感觉得出,而在实际的光照图中,主要是通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来判断。
晨昏线是由太阳光线决定的,且是垂直关系。
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发生偏转,相切在不同的纬线圈(与直射点度数互余),全球各地昼夜长短产生变化。
自己画二分二至日图(三线图)梳理。
二分日晨昏线平分所有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垂直),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公转

四季的划分
北半球的四季(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 射的纬 度 赤道 北回归线 北半球获得的 太阳光热 过渡,温和 接受光热多 气温高 过渡,温和 接受光热少 气温低 北半球白昼 时间 昼夜平分 最长 昼夜平分
节气
春分 3月21日前后 夏至 6月22日前后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季节(月份)
春季(3、4、5)
延伸探究
冬天来了,北京晓明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温度明显下降,
于是他到楼顶去调整了一下。第二天发现,同样的天气情况 下,水温明显的上升了一些,你知道他是怎么调整的吗?
提示: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装置的平面只有跟太阳光
线垂直的时候才能最好的吸收热量,冬季和夏季相比,因为 太阳斜射厉害,要尽可能达到太阳能热水器收热板与太阳光 线垂直,可适当地调整太阳能热水器受热板的倾角。
夏季(6、7、8) 秋季(9、10、11)
赤道 南回归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最短
冬季(12、1、2)
地球绕日公转运动中是直着身子 还是倾斜着身子?如果是直着身子, 能不能产生四季?
不能,地球倾斜身子绕太阳公转, 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获得太阳热量 不同,从而产生了季节变化 。
问题与假想
如下图:在三种情况下,哪个点地面获得太阳 辐射的热量多,地面的气温最高?
上半夜流星多,还是下半夜流星多
我们看到的流星,有时多有时少。如果仔细观测, 就会发现下半夜看到的流星比上半夜多。这是为什么 呢? 通常情况下,流星体在地球周围空间的分布是均 匀的。假如地球没有公转和自转,静止在天空,那么, 从各个方向闯进来的流星数目应该相等。 由于地球以每秒钟30千米的速度,绕着太阳公转, 所以不同时候出现的流星数目就不同了,下半夜比上 半夜多。就像下雨时,你在雨中向前跑,那么,身体 前部淋到的雨,一定比背后淋到的雨要多。
【百汇大课堂】2012高考地理总复习 1-3地球运动课件 新课标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 替现象周期)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 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
运动形式 角 速 度 线 速 度
自转 除南北极点外, 平均约 各地均为 1°/天 15°/小时 因纬度而异, 自赤道向两 极递减 平均约30 千米/秒
解读定位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地球运动的 速度和周期及黄赤交角。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理意义。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试大纲
•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 1.地球自转 • (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 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 视呈 逆 时针方向旋转
• (2)周期: 自转周期 参考点 遥远的
• (3)时区和区时: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 度 个时区跨经度 15度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 小时 相差1小时。 • (4) 国 际 日 期 变 更 线 : 人 为 规 定 原 则 上 以 180° 经线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 • 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赤道 • 在北半球向右 偏,在南半球向 左 偏, 上没有偏转。
第
计算 三 公 步 式
• 日界线及日期变更
人为日界线 180°经线 自然日界线 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相同 都是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的分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点 是地球上日期更替的开始 人为日界线 不同 点 相对于地球而言是静止的,固定 不变的 钟点不固定,从0时到24时 东侧日期晚一天 自然日界线 相对于地球而言是运动的(位置西 移),可以是地球上任何一条经 线 钟点固定,0时或者24时 东侧日期早一天
• ⑤确定昼夜长短 •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 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 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 • ⑥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 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 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高考地理总复习 1.4地球的运动(二)公转

•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 B.北温带范围变小
•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编辑ppt
• 思维流程 • 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 答案 (1)C (2)A
编辑ppt
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 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 考点主要抓住四看:
第4课时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
• 一、地球的公转 • 1.公转特征
• (1)方向:自西向东 。
•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椭圆中A处于 远日点 位置,
每年的7月初经过;图中B处于
近日位点置,每年的1
月初经过。
• (3)周期:1恒星年,约为365日6时9分10秒
。
• (4)速度:近日点最 快 ,编远辑p日pt 点最 慢 。
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 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 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 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 根据某地某日(如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结合正午 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判断该地区纬度。
• 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
如下图所示。
编辑ppt
• 温馨提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 (1)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
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 (2)近大远小规律: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
名师一号》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湘教版):必修一1.4.2地球的公转及意义

h
24
2.计算公式 H=90°-纬度差(纬度差为所求纬线与太阳直射纬线的纬度差
值)
由上图可知H=90°-(φ-α) (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α为太阳直射纬线的度数,φ-α 为纬度差)
h
25
3.特殊日期时,特殊纬线上的正午
二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0°
90° 66°34′ 66°34′
太阳高度 23°26′ 23°26′ 66°34′ 66°34′
h
27
(2)某日期时,两地或多个地点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在做此类问 题时,不仅要知道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度数,也要知道这些 地点的纬度。如果两地纬度差异较大,比较起来就较容易,如 果两地纬度数值非常接近,则增大了比较的难度。如:
h
28
①植树节时,堪培拉和悉尼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小。 提示:堪培拉和悉尼的纬度都在南回归线以南,堪培拉的纬度
h
38
变式训练2:下图为北半球四地点在6月22日不同时刻测到的 当地太阳位于正南方时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示意图。
h
39
①(1>④)>该②>日③ 四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
由大到小30°的N,12排0°E序是
50°N,60°E
52°N,0°
37°N,120°W
_________________。
(2)①~④地点的坐标为:①
h
4
基础梳理 自测自评 1.地球的公转 (1)公转围绕中心:[1]太阳。 (2)公转方向:[2]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表现为[3]逆时针)。 (3)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4]1月初为近日点,[5]7月初为远
日点。 (4)公转速度:近日点[6]较快,远日点[7]较慢。
h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地球的运动(二)——公转

太阳直射范围
极昼和极夜现象 范围 五带的范围
扩大(缩小)
扩大(缩小)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 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年变化 昼夜长短的年变 化 季节的变化 冬季平均气温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 变化明显(不明显) 变冷(暖)
第 一 章 行 星 地 球
第 三 讲 地 球 的 运 动 (二) — 公 转
夯基础
析考点 明考向 强专项 提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一、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 :绕 太阳 的运动。
北极上空俯视: 逆时针 方向绕转 (2)方向:自西向东 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
夏季:一年内白昼 最长、太阳高度 最高 的季节 天文 冬季:一年内白昼 最短 、太阳高度最低 的季节 (2) 四季 春、秋季节: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5 月为春季,夏、秋、冬以 此类推。
界线: 回归线和极圈 (4)五带的划分 五带:南北寒带、南北温带、
(3)周期:一个恒星年。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4)轨道与速度: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指点迷津]
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从时间上看近
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
日为6月22日。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
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 减,如图中 c 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 减,如图中 a 折线所示。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专题2—地球的运动(活动单)

八年级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二课时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复习目标】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由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考点扫描】自转规律及产生的地理现象运动形式绕转中心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天(约24小时)昼夜交替时差【附】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照到阳光的一面为昼,照不到阳光的一面为夜。
即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不透明造成的。
【典例分析】(一)【2009届】图为“昼与夜示意图”。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人们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示甲地A.正迎来曙光 B.正送走落日C.时值正午 D.时值子夜15.若图示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则该日为北半球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二)图为“地球自转运动图”,读图完成各题。
1.图上各点中,正值白天的是 ,正值黑夜的是。
2.面向太阳的半球上,点将首先进入黑夜;背向太阳的半球上,点白昼即将来临。
3.该图表示的是月日前后的太阳照射情况,这一天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白昼时间;这时,北半球是季,南半球是季。
图1 昼与夜图2 晨昏线【自主练习】图为“地球自转示意图”,读图完成1~6题。
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1小时B.1天C.1个月D.1年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从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B.自西向东C.从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D.自东向西3.图中四地时间为早晨的是A.甲B.乙C.北京D.纽约4.图中乙地A.正迎来曙光B.正送走落日C.时值正午D.时值子夜5.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C.时刻晚D.时刻相同6.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
下面列举的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寒来暑往季节轮回③昼夜更替④经度不同的地区时间有差异⑤在一年中的正午时分,学校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⑥昼夜长短的变化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④⑥D.②⑤⑥二、地球的公转【复习目标】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201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1.3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课件

• 第(2)题,该船前往大西洋,①处顺厄加勒 斯暖流,是顺水航行;②处位于西风带, 风大浪涌;③地处于非洲南端,为地中海 气候,此时为南半球的冬季,河流正值丰 水期;④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受副热带高压及本格拉寒流等的影响,荒 漠广布。 • 【答案】 (1)C (2)C
• 【例2】 (2011·四川)下图为经纬网图。 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 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 出时刻越来越早。据题设条件回答(1)~(2) 题。
•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的方法 •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 ①用公式计算:H=90°-纬差(纬差就是 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的纬度差值,若两点在 同一半球,则纬差等于大减小;若两点在 南北两半球,纬差等于纬度和。 • ②利用纬度差推算太阳高度角:H=90° -纬度差。其中,纬度差指太阳直射点所 在的纬度与所求地纬度的差值。
• 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 A.①②③ •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太阳光线图 判读和区域定位。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 冬夏至日太阳都是从南方射入窗户,说明 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四个选项中 只有北美五大湖地区位于该纬度地区。第 (2)题,本题考查屋檐对太阳光线的影响。 冬至到春分,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减小,故选项② 错误。 • 【答案】 (1)D (2)C
• 2.确定日出、日落时刻的方法 • (1)某地日出时刻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 点的地方时;日落时刻是该地所在纬线与 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 (2)赤道上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 (3)春、秋分时,全球各地均为6时日出, 18时日落。 • (4)日出时刻=12h-昼长÷2;日落时刻 =12h+昼长÷2;日出时刻+日落时刻= 24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地球的运动
课时2 地球的公转
命题视角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2008·全国文综Ⅱ)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完成(1)~(3)题。
(1)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 )
A.66.5°N、66°N、40°N、40°S
B.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
D.66.5°S、66°S、0°、40°N
(2)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
为零
(3)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 a与P b的关系应符合( )
A.0<P a/P b<1
B.P a/P b=0
C.P a/P b=1
D.P a/P b>1
答案(1)A (2)D (3)A
变式演练
1.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1)~(2)题。
(1)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2)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正值夏季
B.b地昼短夜长
C.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
D.d地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1)B (2)C
命题视角二太阳的视运动及其应用
下面为“a、b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角变化图”及“a地夏至日、春秋分太阳视运行图”,回答下列问题(回归线按23.5°)。
(1)a、b两地纬度分别是、。
(2)夏至日,下列地点可见到类似于a地太阳运行路线图的是()
A.摩尔曼斯克
B.伦敦
C.南极中山站
D.北京
(3)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为70°,则a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较差为,北半球极昼(夜)的纬度范围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将变(大或小)。
(4)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楼房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南京应(宽或窄)些,原因是。
答案(1)83.5°N 90°N (2)A (3)40° 70°N~90°N 小
(4)宽北京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京,物体影子长
变式演练
2.(原创题)某人某日在日出后一小时观测到自己的影子朝向正西。
此后,他每隔3小时观测并记录一次,绘成了右图,当他注意到自
己的影子最短时,手表上的时间为13∶00(北京时间)。
已知某人
所在纬度为30°N,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此日太阳直射的半球为,南半球为季。
(2)此日此人所在地区的夜长小时,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
(3)关于图中影子的朝向,②处影子朝向是北京时间测得的,此时太阳位于天空的方。
(4)某人所在的经度是。
(5)结合以上各结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某人所在区域冬季气温比同纬度东部地区偏低
B.某人所在区域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丰富
C.某人所在区域紫色土壤发育
D.某人所在区域喀斯特地貌广布
E.某人所在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答案(1)北半球冬(2)10 20(3)10时东南(4)105°E(5)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