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考点22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纲解读
考点透析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2010·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 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第一章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纲内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纲阐释
“常见文言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在文中的含义”就是根 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高考考查的实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使用 频率比较高的,并且古今词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类。
考纲解读 考点透析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易卒Biblioteka 阴走右左


备考简料清点
考纲解读
考点透析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1.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既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的古今词义不同,尤
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它也是高考常考的热点。
2.一词多义
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
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如“引”:
考纲解读
考点透析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意义
本 义 拉开弓 拉 拉长 抽、拔出

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简说】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质就是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

“常见实词”,它的范围并不很广,重点是:(1)大纲规定120个实词;(2)《语文》课本和《语文》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而又能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查到的文言实词,特别是《语文》课本课后练习题目中强调的实词。

“在文中”,即指语境,这是正确理解含义的前提,从近几年的考题看,虽然有的实词是课本中尚未出现的,但都是可以通过整体语境推断来理解其含义的。

考查重点:考查的内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等,其中对一词多义、双音复词的考查是重点。

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

对名词的分析,一是防止望文生义,二是注意确定所指名物的范围;对形容词的分析,主要推敲一下其与所修饰的对象或动作的联系。

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直接考查名词、形容词的意义或用法的,数量极少,倒是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考查常有出现。

“多义动词”的意义分析推断一直是常见文言实词考查的重中之重。

文言文阅读中考查常见的实词,有“显”和“隐”之分。

“显”是指那种直接在所考查的词上加点;“隐”是指在文句的翻译判别中,只要理解原句中某些实词的确定意思,就可以翻译或分辨出译句的正误。

【文言实词的主要类别和主要特点】复习时,重点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具体内容见:(1)《语文高考导练》P119页;(2)《高考语文基础教程》P123页;(3)《名师手把手》“备考资料博览”部分。

要求学生在复习课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整理。

)1、通假字;2、古今异义;3、同形异义;4、一词多义;5、偏义复词;6、词类活用。

【学法建议】1、注重积累A、充分重视课本,夯实基础;B、重视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的积累;C、从过去十年高考题中积累,最好独立做一遍;D、加强文言文的课文朗读,整理归纳出常考和易错的实词。

高二语文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二语文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二语文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高二语文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重点注意通假字及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异读字、异体字及古今异义情况.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考查最多。

在复习文言实词时,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注意词的古今异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有些词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其变化的情况有四种:一是词义扩大,如“江〞、“河〞、“诗〞、“书〞等,以往都是专指,现在则是泛指。

二是词义缩小,如“金〞、“臭〞、“谷〞等.三是词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偷〞字的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后来转移为偷窃。

四是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别有用心〞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白话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文言文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白话文的一个双音词,如“妻子〞、“指示〞、“地方〞等.也不要把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如“布衣〞“太息〞“社稷〞等.〔3〕注意一词多义现象.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要理解一个词在文段中的确切含义,就要具有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知识.所谓本义就是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用打比喻的方法形成的新的词义。

如“畔〞本义是“田界〞,田界在田的旁边,所以旁边的意思也叫畔,如“河畔〞,这是“畔〞的引申义。

又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后来有些诗文中用来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这是比喻义,现在又转化为贬义。

〔4〕注意古今通假现象。

所谓通假字就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字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

有三种情况:一是用声旁代替本字,如“县〞通“悬〞,“禽〞通“擒〞,“卒〞通“猝〞;二是用同声旁的字代替本字,如“谕〞通“喻〞,“辨〞通“辩〞,“说〞通“悦〞;三是用没有声旁联系的同音字代替本字,如“蚤〞通“早〞,“要〞通“邀〞、“裁〞通“才〞.〔5〕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三理解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提要:“ 常见实词”,指一般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古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常用的词;或古今常用,意义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考查最多。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最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重点是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难点是古今异义、异读字和异体字。

1、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还有一些古今字形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的词,词义发生了演变。

〈1〉词义扩大江:专指长江→泛指大的河流好:女子相貌好看→美好的气质〈2〉词义缩小臭:气味好坏→坏气味让:谦让、辞让,责备→谦让、辞让〈3〉词义转移涕:眼泪→鼻涕偷: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偷窃〈4〉词义弱化很:凶狠〈程度很高〉→〈程度减低〉怨:仇恨、怀恨→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恨:遗憾、不满意→仇恨、怀恨诛:责备→杀戮〈6〉感情色彩变化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品质恶劣爪牙:得力帮手→坏人的党羽〈7〉名称、说法改变目—眼睛寡—少歧—岔路夷—平傍—靠近2、分辨单音词和复音词文言文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汉语双音词占多数。

文言单音词发展为白话双音词有以下三种情况:〈1〉前后加辅助成分〈前缀、后缀〉师→老师姨→阿姨担→ 担子石→石头〈2〉前后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亡→逃亡诱→诱惑旗→旗帜奇→奇特〈3〉换为完全不同的词悟→明白寐→睡觉冥→昏暗邦→国家注意:〈1〉不要把文言的两个单音词误认做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专题07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古代诗文阅读(原卷版)

专题07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古代诗文阅读(原卷版)

巅峰冲刺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扫描专题07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古代诗文阅读【考点解读】江苏省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级。

预测2020年高考,是江苏省语文卷的必考内容。

“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只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要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上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我们在复习时,要在掌握 120个文言实词的基础上,扩大文言实词的内容范围,了解更多文言实词的含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文章大都选自课外,考生未曾相识,全是陌生的文字,历年都是这样,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即使有的考生碰巧读过所选的文章,也不会知道试题的,那可是国家机密。

这时,考生应当淡定,不要惊慌。

首先,要快速把几道试题阅读一篇,有个初步印象,然后带着试题阅读原文,再下来就是答题。

这样收效会好一些。

我们不提倡先读文本,再读试题,接下来答题。

这样,目标不能早明确,显得有些茫然,会造成思维反复运用,导致重复劳动,效果会差一些。

当然,这里还要考虑到每个考生不同的答题习惯。

总而言之,考生按照平时的答题习惯来运作就好,不必非要怎么着不可。

这里主要讲一下答题方法:(一)掌握文言实词。

高考一直都在考文言实词,只是近两年未考,是不是从此退出了?不会。

它仍然是高考大纲规定的主要考点之一,即使不直接考查,也会在文言文翻译题中得到体现。

今后可能用一种新题型来考查文言实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学好课文是基础,举一反三是关键。

你熟练掌握了120个文言实词,甚至熟练掌握了360个文言实词,如果不会举一反三,也不能在考试中正确答题。

2020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提分秘籍:专题10-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析版).doc

2020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提分秘籍:专题10-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析版).doc

2020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提分秘籍:专题10-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析版)【高频考点解读】做文言实词题时,关键是对干扰项的词义进行推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代入语境法文言文中对实词的考查,准确地说是考查实词在各自的具体语境中特属的含义。

要想准确判断其含义,必须结合语境,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为我们准确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探究途径。

2.语法推断法文言文中词义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但在语法结构中还是大体相同。

视该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充当的成分来判断其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另外,通过语法的甄别,还有助于理解活用现象。

3.字形训义法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是文言实词最基础的推断方法。

如偏旁“刂”,大多与兵器有关,“扌”大多和人的行为有关,“山”和山岳五陵有关等,形训只适合于大体推断汉字的意思,要较为准确地确定实词的意思,还要综合其他方法。

4.联想推断法做题时,如遇到比较生僻的实词,可以展开联想,回顾此词在所学课文中的常见义项,并结合该词具体语境,作出意义推断。

5.考究熟语法所谓熟语,实包罗万象,诸如谚语、俚语、成语、学过的诗文名句,都是这一类。

尤其是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其实词义。

6.辨析句式法古人行文,好为排比、对偶、并列结构等句式,在对举句子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

【热点题型】题型一一词多义例1.(2014·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 上天没有赐给我们翅膀, 就让我们带着梦想去飞翔。 — — —辽宁省阜新市矿务集团总医院! "#$%%%! 张仪
!
一项 (! ! )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化, 而 某不量敌之众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例句: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 )’ 山东豪杰遂并起 *’ 诚宜开张圣听 !! !! ! 本题考查学生对偏义复词的掌握情况。例句中的 “ 众寡” 是偏义复词, 【分析】 词义偏在 “ 众” 字上, ( 项中 “ 口舌” 、 ) 项中 “ 豪杰” 、 * 项中 “ 开张” 均是并列式合成 词, 意思分别为 “ 说话” 、 “ 英雄人物” 、 “ 广泛” , 只有 & 项中 “ 国家” 是偏义复词, 词义 偏在 “ 国” 字上。 【 答案】 ! & ! ! 【 技巧点拨】 ! 本题四个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形式上均为并列式合成词, 但偏义复 词的两个语素意义相近、 相关、 相对或相反, 而一般合成词则不一定如此。阅读时遇 到偏义复词, 一定要依据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哪一个语素表示词义, 哪一个语素为衬 字, 然后予以正确解释。 +’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 因河为池 ( 城: 城墙。池: 护城河) !践华为城, ! ! 程不识者 ( 爪牙: 帮凶) "宿将爪牙若李广、 !! ( 丈夫: 男子) #古者丈夫不耕 !! ! $彼所将中国人, 不过十五六万 ( 中国: 中原) !! ( 方: 纵横) %今齐地方千里 ! 折颈而死 ( 走: 行走) &兔走触株, ! 二曰民族少, 三曰劝农耕 ( 劝: 鼓励、 奖励) ’一曰主用足, ! 徒慕君之高义也 ( 去: 前往)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 !"#$ (’ !$%’ )’ #$%& #’ 下列各句中的 “ 举” 字, 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 )

核心考点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x

核心考点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x

15
突破一
突破二
@《创新设计》
词义转移
置币.遗单于 古义:财物。今义:钱币。
先帝不以臣卑.鄙. 感情色彩变化 古义:出身低微,见识浅陋。(中性词)今义:品
质恶劣。(贬义词)
名称说法演变 愿为市.鞍马 古义:买。今义:城市。
16
突破一
突破二
【即练即悟】 4.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①薛谭乃谢.求反 谢②谢.家来贵门
③多谢.后世人
12
突破一
突破二
@《创新设计》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答案 (1)穷:①穷尽 ②走到尽头 ③困厄不得志 辞:①告辞 ②推辞 ③言辞 谢:①道歉 ②告别 ③告诫 (2)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 声使林木振动,回声使行走的云停下。
名词用作状语 ③吾得兄.事之( ) ④相如廷.斥之( )
20
@《创新设计》
突破一
突破二
(9)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今义:今年后第二年。 答案 第二年。 (10)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 今义:颜料或染料。 答案 神态、脸色、姿容。
21
@《创新设计》
突破一
突破二
(1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 今义: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答案 安置,安身。 (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今义:用不着。 答案 不一定。
29
突破一
突破二
@《创新设计》
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的时候,曾经谈到我没有。况且交结李广馈赠物品的账簿就在 您的跟前,请求检查有没有我的姓名。还应该严厉审问李广的家人,我只要有寸金、 尺帛财物进献李广,就惩治我交结李广的罪过,在集市上斩首,作为对争着投靠李 广等无耻行为的警戒。如果没有关涉牵连,也请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能让我舒 展四肢,终生侍奉圣明的主上。如果让我带着侮辱忍受诟骂,即使我死了,我的眼 睛也不能闭上。”皇帝安慰并答复了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2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考向三词类活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七月己丑,帝亲总六军十馀万,次河桥。

高欢引军东度。

丙午,帝率南阳王宝炬、清河王亶、广阳王湛、斛斯椿以五千骑宿于瀍西杨王别舍,沙门都维那惠臻负玺持千牛刀以从。

有牛百头,尽杀以食.军士。

众知帝将出,其夜亡者过半。

清河、广阳二王亦逃归。

略阳公宇文泰遣都督骆超、李贤和各领数百骑赴。

骆超先至。

戊申,贤和会帝于崤中。

己酉,高欢入洛,遣娄昭及河南尹元子思领左右侍官追帝,请回驾。

高昂率劲骑及帝于陕西。

帝鞭.马长骛至湖城,饥渴甚,有王思村人以麦饭壶浆献帝,帝甘.之,复一村十年。

是岁二月,荧惑入南斗,众星北.流,群鼠浮河向邺。

梁武跣而下殿,以禳星变,及闻帝之西,惭曰:“虏亦应天乎?”帝至稠桑,潼关大都督毛洪宾迎献食。

八月,宇文泰遣大都督赵贵、梁御甲骑二千来赴,乃奉迎。

帝过河谓御曰:“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

”帝及左右皆流涕。

宇文泰迎帝于东阳,帝劳之,将士皆呼万岁。

遂入长安,以雍州公廨为宫,大赦。

甲寅,高欢推司徒、清河王亶为大司马,承制总万机,居尚书省。

欢追车驾至潼关。

九月己酉,欢东还洛阳。

帝亲督众攻潼关,斩其行台薛长瑜,又克华州。

(选自《北史》,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杀以食.军士食:吃B.帝鞭.马长骛至湖城鞭:用鞭子抽打C.帝甘.之,复一村十年甘:感到甜美D.荧惑入南斗,众星北.流北:向北【答案】A座,下文讲众星“向北”移动。

“众星北流”中,“流”是动词,做谓词,“北”是方位名词,在谓语前,做状语,译为“向北”。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

【答案】这黄河水向东流而我却向西而上,如果能再次拜谒洛阳的太庙,这是你们这些人的功劳啊。

名师点睛备考时,我们要懂得现代汉语语法,从而快速掌握词类活用:1.掌握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即(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记住每个句子成分一般由什么词来充当:定语,一般由形容词、名词来充当;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状语,一般由副词等来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来充当;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

例如上述第(1)题D项中的“众星北流”,主语是“众星”,由名词充当,没有活用。

“流”,动词做谓语,没有活用。

但是“北”是方位名词,却做了“流”的状语,这就与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相悖了。

故应该在“北”前加一个“向”字,翻译成“向北”,即名词做状语。

2.掌握现代汉语的搭配规律。

(1)句中一定要有谓语。

如上述第(1)题B项,“帝鞭马长骛至湖城”中,“帝鞭马”实际上是个短句,少了一个谓语,所以“鞭”应该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抽打”。

这就符合了“句中一定要有谓语”的原则。

(2)名词放在谓语前做状语。

如上述第(2)题中,有“此水东流”句,其中“东”字是方位名词,位于谓语“流”之前,做“流”的状语,所以译为“向东”。

这就符合了“名词放在谓语前做状语”的原则。

(3)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有时是介词结构做补语)。

我们以前在课文中学过的“刑于寡妻”中,“刑”是名词,是“榜样”的意思,但是由于后面接了一个由“于”引导的介词结构,所以活用为动词,译为“做榜样”,这就符合了“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的原则。

考向四古今异义词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古义:今义:(2)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今义:(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古义:今义:(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古义:今义:【答案】(1)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2)古义:①古代的礼乐教化,典章制度。

②文人学者。

③文雅。

④斯,这;文,文章。

指这篇文章。

今义:①文化或文人。

②文雅。

(3)古义:太子的侍从官。

今义:给马洗身。

(4)古义:指内外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要试着把考查的词语拆分成两个词语,拆分之后还是解释不通的,就要考虑词义的范围发生了变化。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刘珙传刘珙字共父。

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

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桧死,迁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

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

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谕旨,且曰:“再缴则累张公。

”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

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

”揭榜谕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

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

”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馀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

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

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

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

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

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数十万人,无一人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

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

”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雠耻为恨。

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

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选自《宋史》,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兼权.中书舍人权:暂代官职B.存中命乃寝.寝:搁置C.张栻学问醇正..醇正:浓厚纯正D.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祠:祭祀【答案】C(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答案】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乏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其中涉及古今异义词的翻译。

考生在将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该句中的“中国”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古义为“中原地区”;“于”表示被动关系;“岂……哉”是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

名师点睛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很多考生会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的词语来解释,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句子意思的把握,甚至影响对全文内容的理解。

要想避免这一误区,考生要做到如下几点:1.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所以当我们在古代汉语中看到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双音节词时,通常要警惕其是不是古今异义词。

2.依据时代气息做出判断。

有些古今异义词按现代意义解释后,明显与作品所属时代的特征不相吻合。

例如第2题(2)中的“中国”在现代汉语中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作品所属时代根本就没有这一概念。

3.如果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词语解释,要注意看一看该词是否与其所处的语境相契合,如果它的词义与整个语境是相忤的,那么要看其是不是古今异义词。

考向五偏义复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

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

”楚人遂许与之。

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馀。

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

”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

”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秋,缪公自将伐晋,战于河曲。

晋骊姬作乱,太子申生死新城,重耳、夷吾出奔。

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

于是缪公许之,使百里傒将兵送夷吾。

夷吾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

”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背约不与河西城。

丕郑闻之,恐,因与缪公谋曰:“晋人不欲夷吾,实欲重耳。

”丕郑子丕豹奔秦,说缪公曰:“晋君无道,百姓不亲,可伐也。

”缪公曰:“百姓苟不便,何故能诛其大臣?能诛其大臣,此其调也。

”不听,而阴.用豹。

晋旱,来请粟。

丕豹说缪公勿与,因其饥而伐之。

缪公问公孙支,支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

”问百里傒,傒曰:“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于是用百里傒、公孙支言,卒与之粟。

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

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

晋君谋之群臣。

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

”晋君从之。

十五年,兴兵将攻秦。

缪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

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

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

晋击缪公,缪公伤。

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

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馀人,吏逐得,欲法之。

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

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

”乃皆赐酒而赦之。

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

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

周天子闻之,为请晋君。

夷吾姊亦为缪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绖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

”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而馈之七牢。

十一月,归晋君夷吾,夷吾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为质于秦。

秦妻子圉以宗女。

是时秦地东至河。

(选自《史记·秦本纪》,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鄙.人执之鄙:边境B.不听,而阴.用豹阴:暗中C.饥穰更.事耳更:交替D.妾兄弟..不能相救兄弟:哥哥和弟弟【答案】D名师点睛偏义复词在句子中隐藏得比较深,考生很容易把它当成一般的文言实词来加以理解,让人啼笑皆非。

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判定、解释偏义复词呢?考生可以从以下两点来思考:1.看语境。

词语的存在总是以句子的存在为前提的,词语要能适合句子的语境。

解释完一个偏义复词后,要检验其是不是符合它所在的语境。

如上题D项中的“兄弟”一词,从语境看,缪公夫人与晋君夷吾之间是姐姐与弟弟的关系,没有哥哥一说。

2.看逻辑。

一个偏义复词,如果把它的字面意思全部解释出来,我们就会发现它与整个句子的逻辑并不相合,例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字面意思是“工作休息”,而“休息”与表现主人公的勤劳品质明显不吻合,由此可以判断“作息”是偏义复词,偏指“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