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1
九上化学课件第二章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

典例精讲 例5.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a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 B.左端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D.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水 通电 氢气+氧气
达标检测
1.下列对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B.氢气燃烧时会产生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C.氢气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D.氢气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水可以分解产生氢气,开发氢能.
典典例例精精讲讲 例1.(2022福建·泉州鲤城北大培文学校九年级期中)水分子分解的 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3.氢气验纯方法
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新课讲解 【实验2】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 一只干燥的冷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注:氢气在点燃前必须验纯
新课讲解
氢气纯度的检验
归纳总结 实验结论
1.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通电 水 H2O
氢气 + 氧气
H2
达标检测
2.(2022全国·九年级单元测试)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 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C ) A.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约为 C.在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且与负极、正极相连的两个 玻璃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D.每个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沪教版 化学(初中)
同步课堂
课题1第3节物质自的然变界化中和的性水质 (第1课时 水的组成)
初中化学《自然界中的水》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1.分子运动探究活动过程(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点
评)
评动报告记录完整,结论正确。
(2)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态度积极。
(3)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
评价要 点
(4)活动中能相互交流与配合,有效体现小组合作的精神。 3.综合实践活动 评价方法:电子档案袋评价
评价指标:
(1)收集信息详实
(2)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能相互交流与配合。
(3)反馈意见中肯有实效,建议有可操作性
2 学习水平
评价方法:纸笔测试 问卷调查。
评价指标:学习目标达成度。
专题四:爱护水资源:理解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1 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作用; 2 原子、分子的概念;3 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纯净物、混合物的主要区别,单质化合物区别。用微粒 观点解释化学物理变化 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调查报告、 防治水污染宣传学习小报、举办防治水污染调查活动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1.水的电解探究活动过程(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点
评)
评价方法:完成实验报告
评价指标:
评价要 点
(1)探究活动报告记录完整,结论正确。 (2)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态度积极。 (3)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
(4)活动中能相互交流与配合,有效体现小组合作的精神。
2 学习水平
评价方法:纸笔测试 问卷调查。
1 闻花香,体会分子特点 专 题 问 2 网络视频体会分子很小 题设计 3 氨分子扩散实验体会分子运动
4 动画演示体会分子原子特点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第三节自然界中的水1

小结
通过上面两个实验,说明水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由_________
练习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 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 管a得到 H2 ,与电 池正极相连的试管b 得到 O2 ,两种气 体的体积比是 2:1 。
交流与讨论
检验氢气的纯度 1.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_____?
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气体的检验
检验
氢气(阴极)
水的分解
氧气(阳极)
可燃,蓝色火焰 检验 带火星木条复燃 或燃着的木条燃烧 的更旺
收集到的氢气与氧气体积:2:1 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现象2
实验2: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 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 内壁结有水雾.
思考
1.此反应的原理(文字表达式) 是什么? 点燃 水 氢气+氧气
第三节 自然界中水
第一课时 淮文外国语学校 化学组 沈淳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的 产生、发育和繁衍都离不开 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 还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水覆盖了地球大约四分 之三的表面,但地球上可 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 总水量的百分之一。
你已经知道什么?
1.水,我们看起来很熟悉, 但你知道水是一种什么 样的物质吗?它有些什 么性质?
思考
硬水与软水如何区别?
产生的泡沫很少, 形成白色的垢状物 产生的泡沫多
硬水
软水
硬水的危害:
⑴ 生活中的危害:长期饮硬水有害人体健康; 洗衣洗不净。 ⑵ 生产中的危害:锅炉烧水,水垢过多浪费 燃料,引起爆炸
本节小结
水的组成
2.水的煮沸过程与水的分解过程有什么 不同? 3.利用氢气做能源有哪些优点?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资源及其利用

课题1水资源及其利用第1课时水资源及其保护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本课题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一级学习主题“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中的“物质的多样性”以及“常见的物质”的内容。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围绕“水”从学科到人文,从生活到技术,多方位、多视角地带领学生认识水资源,学习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本课题作为单元的开始,从宏观上介绍了水资源的特征,以较多的图表内容直观地展示了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现状,补充学生的感性认知,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震撼力。
通过学习本课题,可以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使学生了解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地理课程中学生已经对我国的水资源概况有所了解,但由于各地水资源分布不均,水体污染程度也各有差异,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体污染的认识不够全面,所以本课应重点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思考关于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统计调查水资源和水体污染的状况,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责任意识。
核心素养1.使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和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对生活及社会实际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水资源状况的分析,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与有限。
难点:节约用水和水体污染的防治。
教学过程续表教学反思第2课时水的净化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了解水的处理方法及活性炭、明矾等净水剂的作用;了解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常见的气体后开始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质——水,体现了知识间的连贯性。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爱护水资源》教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意境。
因此,本单元的特点是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内容之中。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块:一是从社会学角度认识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二是一些化学基本概念;三是几项化学实验操作。
其中重点内容是:1.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作用。
2.原子、分子的概念。
3.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定义及区别。
3.认识物质的微粒性,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
4.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5.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6.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课题1 爱护水资源本课题主要介绍两部分内容:一是水资源概况,二是水资源保护,每部分内容又都是从两方面入手。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要求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短缺,这部分内容文字不多,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介绍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
考虑到节水和水污染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关宣传、报道的资料非常丰富、易得,相关内容也很好理解,因此节水只是以举例的方式简要给出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节水思路;防治水污染则只从污染源角度简明概括引起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自然界中的水1

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解水实验的意义和基本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水的分解与合成探究水的组成,渗透质量守恒定律的初步内容
教学方法:
实验准备:
仪器:电解水装置、烧杯、火柴等
药品:氢氧化钠等
教学过程:
引入
问题情景
学生交流
新课引入
活动探究
氢气的燃烧:氧气(O2)+氢气(H2)水(H2O)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烧杯内壁有水蛛产生。
小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中根据它的组成情况写成H2O
教学后记:
③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④生活污水净化后再排放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7)2004年5月11日~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南昌市有关部门呼吁南昌市民“像北方缺水城市一样珍惜水资源”。下列做法中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洗脸,刷牙是,不间断地放水B,洗澡擦肥皂时不关喷头,任水流淌
C.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D.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
8)下列有关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能支持燃烧B.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会安静燃烧
C.具有可燃性
D.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
同步练习
附:板书设计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1)
一.水的组成
电解水:水(H2O)氧气(O2)+氢气(H2)
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氧负氢),它们的体积比是1:2。
氧气(O2)+氢气(H2)水(H2O)
以上文字表达式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中根据它的组成情况写成H2O
注意: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我们生胃病的时候会吃胃药,吗丁啉是一种我们比较熟悉的胃药,他的作用是恢复胃动C H ClN O,关于此种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力,吗丁啉的化学式是222252A.此种化合物中含有52个原子B.这种化合物由碳、氢、氧、氮、氯五种元素组成C.此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此种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3.5A解析:AA、吗丁啉是由分子构成,每个吗丁啉分子含2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5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共52个原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由化学式可知,吗丁啉是由C、H、Cl、N、O五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吗丁啉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吗丁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2+22+35.5+14×5+16×2=423.5,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为食物长时间煎炸后产生微量的丙烯醛(化学式C3H4O)等有毒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
下列有关丙烯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B.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9:1:2C.该物质的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3:4:1D.丙烯醛分子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B解析:BA、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B、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3):4:16=9:1:4,符合题意;C、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的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3:4:1,不符合题意;D、由化学式可知,丙烯醛分子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a玻璃管中的电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C.a、b两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1:2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玻璃管尖嘴口,开启活塞,气体燃烧D解析:D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a玻璃管中气体较多,是氢气,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a、b两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a玻璃管中气体较多,是氢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a玻璃管尖嘴口,开启活塞,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该选项说法正确。
中考化学人教版 精练本 第一部分 考点过关练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1课时 自然界的水

2.(2020·玉林第 3 题 2 分)下列图标中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C)
3.(2020·北部湾Ⅰ第 4 题 2 分)下列生活和生产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 A)
A.工业废水随意排放 B.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 C.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4.(2021·百色第 14 题 2 分)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了解并爱护水资源。
C.氧化物 D.混合物
15.(2018·北部湾第 9 题 2 分)在普通玻璃中加入 Cu2O,可以制成红色
玻璃。Cu2O 属于
( A)
A.氧化物 B.有机物 C.混合物 D.单质
1.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理时,殷殷嘱托“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 作为大理的主人,在爱护水资源的下列做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D) A.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D.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水中
2.[2021·宜昌,九上 P78T1(3)变式]下列净水操作中,单一操作净化程度
最高的是
( C)
A.吸附 B.沉淀 C.蒸馏 D.过滤
3.(2021·常德)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4)预防和治理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 C__(填 字母序号)。 A.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为降低成本,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10.(2021·云南) (1)在 1800 年,某科学家利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对水进行通电分解, 当正极产生了 10 mL 的氧氧气气,负极产生的气体约为 2200 mL,再次确认 了水的组成。
C.活性炭主要起到吸附作用
D.配水泵出来的水是纯净物
9.(广西真题组合)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21·百色)百色市多地为喀斯特地貌,水质硬度较高,可用肥肥皂皂水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煮煮沸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2021·贺州)小东用肥皂洗衣服时,发现水中有很多浮渣,则所用的 水为硬硬水水(选填“硬水”或“软水”)。 (3)(2021·玉林)小明想了解桶装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肥肥皂皂水水来 进行检验。 (4)(2020·玉林)自来水厂有时利用明明矾矾 (选填“胆矾”或“明矾”) 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试在图中标出电源的正负极a、b • (2)气体B可以用点燃的火柴检验,有什么现象?说明气 体B有什么性质? • (3)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氢气和氧气,这是利用了它的什 么性质? • (4)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作业:
板书设计: 一、水的组成 H2O= H2 ↑ + O2 ↑ (分解反应) 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二、简要介绍氢气: • (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 体。 • (2)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 (3)验纯方法: • (4)未来的理想能源: • 制备来源广泛,热值高,没有污染。 • 教后记:。。。。。。
宋信虹
•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 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 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 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 中的水。
• 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 物质之一。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组成又如何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 1.电解水的反应属于( ) A.物理变化 B.氧化反应 C.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思路解析:电解水生成了新物质氢气和氧气。
• 电解水的实验中,若正极得到10ml氧气,则 负极可收集到 ml氢气 • 该过程中发生了 变化
• 如下图A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B为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 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若甲管生成气体A,乙 管生成气体B
水滴中蕴含的性质
水的物理性质:
0 度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在压强为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 沸点是100度
那水又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 它的组成元素是什么呢?电解产生的气体又 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它的电解实验!!! 点击用心进入下水在通电情况下, 上都有气泡产生 试管、水槽 与电源正极相连: 发生分解反应产 仪器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 电源、电极 带火星的木条 生氢气和氧气 一端产生的气体体 木条复燃 实验现象 积少,与负极相连 证明是氧气 水通电 氢气+氧气 的一端产生的气体 与电源负极相连: O + H H2O 通电 气体检验 体积多 2 2 正负极产生气体的 用燃着的木条 体积比约为 通过水电解实验 实验结论 该气体能燃烧 火焰呈淡蓝色 得出结论: 说明是氢气 水是由 两种 元素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