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1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克劳修斯-克拉贝龙 ( Clausius-Clapegrom) 方程。式中:
vap H m
为液体的摩尔蒸发热(摩尔汽化焓)
只要知道p1、p2、T1、T2和 vap H m 五个量 中任意4个,就能求出另外一个物理量。
1.2.3 液体的沸点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随着外加温度的升高, 蒸气压也在逐渐增大,当外加温度增加到液体 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环境)压力时,在整 个液体中的分子都能发生气化作用,液体开始 沸腾,此时的温度就是该液体在该压力下的沸 点(boiling point)。 液体的沸点随外压而变化,压力越大, 沸点也越高。当外压为标准情况的压力(即 101.325kPa)时的沸点,为正常沸点。一般我 们所说的沸点都是正常沸点。
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吸引和排斥, 分子本身的体积相对于气体所占有体积完全可 以忽略。
pV = nRT
R---- 摩尔气体常量
在STP下,p =101.325kPa, T=273.15K
n=1.0 mol时, Vm=22.414L=22.414×10-3m3
pV R nT 3 3 101325Pa 22.414 10 m 1.0mol 273.15K 8.314 J mol 1 K 1
定量的气体,当压力一定时,气体的体积 V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 数学式可表示为 或 或 V = V0T/T0 V∞T V1/V2 = T1/T2
查理-盖· 吕萨克定律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称为等压线—— 直线。如图1.2 所示。
3. 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相同体积的不同 气体均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1.1.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人们将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气体, 称为理想气体。
R=8.314 kPaLK-1mol-1=8.314Pa· 3 · -1mol-1 m K

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及其变化
= △U 恒压热效应QP = H生成物 – H反应物 = △H
△H<0 ;反应为放热反应 △H>0 ;反应为吸热反应
2-3
热化学方程式
• 表示化学反应及其热效应的化学方程式成 为热化学方程式。它的写法一般是在配平 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 的化学方程式的右面加上反应的热效应。 例如: H2(g)+ O2(g)→H2O(g) △rHmθ(298.15K)=-214.8 KJ﹒mol-1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 2-1 质量守恒定律
参与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全部生 成物的总质量,这是化学反应的一个基本定律— 成物的总质量,这是化学反应的一个基本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2-2反应热效应
焓变
• 若化学反应时,系统不作非体积功,且反 应终态与反应始态时的温度相同,则系统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作该反应的热效应 反应的热效应。 反应的热效应
挥发 液体 水
因热运动, 部分高能分子克服表面张力逃逸出来 n%
n=Zexp(-E/kT)
T1 T2
F
E
E
饱和蒸气压:当凝聚速度与蒸发速度相等时, 体系达到了一种动平衡状态,液面上的蒸气 分子不再增多,到达饱和。这时饱和蒸气压 所产生的压力叫做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蒸发 凝聚 水
p*/ kPa 乙醚 水
仅与液体的本质和温度有关 物质不同蒸气压不同
乙醇 冰 温度T
2、液体沸点 当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 外界压力时温度称为沸 外界压力 点。 某物质的固相和液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称 p*/ kPa 为该物质的凝固点。
101.325 0.611
T Tf Tb
1-3 固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彩3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彩3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彩3篇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篇一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②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北师版初二物理第1讲:物质的状态、温度(教师版)

北师版初二物理第1讲:物质的状态、温度(教师版)

物质的状态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物体存在的三个状态:固态、液态、气态2.温度计的结构、原理以及分类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4.温度计关于误差的计算一、物质的状态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3.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关键是区分物质的变化前的状态和物质的变化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做出判断。

二.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①离开人体读数②用前需甩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实验温度计寒暑表无-30—50℃1℃同上题型一:生活中的温度例1.以下温度中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B.重庆冬季的最冷气温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解析:A、感到舒适的温度是约在23℃,故A正确.B、重庆冬季最低温度应该在0℃左右,故B错误.C、成年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C错误.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D错误.答案:A.题型二:物质的状态例2:(1)水有哪些状态?(2)不同状态下的水,他们的体积、形状是否固定?状态形状(固定/不固定) 体积(固定/不固定)解析: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状态:气体的水蒸气,液体的水,固体的冰,再根据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及特点,作答即可。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态一、物质存在的状态1.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注意:⑴不同状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征固态物质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且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⑵科学家发现除了常见的固、液、气三种状态外,还有第四态-等离子态(课本P4)二、物态变化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物质由一种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说明:⑴分子:组成物质的,而且具有这种物质物理特性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⑵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

⑶为什么同种物质会有不同的状态呢?(课本P3)注意:⑴发生物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剧。

⑵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属于物态变化,要紧扣概念,明确三点:①在变化过程中物质的种类不变;②在变化过程中物质是否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③形状的改变与状态变化不是一回事。

第二节温度的测量一、温度(t)1.温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意:用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可靠;相同温度的物质冷热程度相同。

2.①常用单位: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01×105Pa)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份为1℃。

②国际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用字母K表示,它是以-273℃(-273.15℃)为零点的温标。

③关系:T=(t+273)K t=(T-273) ℃△T=△t注意:⑴物理量和单位符号的区分物理量单位摄氏温度t 摄氏度℃(常用单位)热力学温度T 开尔文K(国际单位)⑵在表示温度变化时,每1K的大小与每1℃的大小是相同的,但由于零点不同,而对同一个温度用两种不同的温标表示时,其数值不同。

二、温度计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物理化学第一章1

物理化学第一章1

由图查得:Z = 0.90,
m / V pM / ( ZRT ) [101 . 106 44.0 103 / (0.90 8.3145 471)] kg m3
127 kg m 3 127 g dm 3
实验值为124.97 g dm-3,误差1.6%。
第一章
热力学基础
物理化学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目录
1-1 气体的性质
物理化学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目录
一、物质的状态
物质的微粒或原子存在着下列行为
1.粒子间相互作用
气态
2.热运动
1.粒子间相互作 用
液态
2.热运 动
固态
物质的状态
◆ 三种主要的聚集状态 气体(g)、液体(l)、固体(s)
范德华方程
a,b-范德华常数,与气体种类有关
上一页
下一页
节首
2 a / V 1.压力修正项 m :分子间有吸引力而引入的对P的校正
P理 P +Pa 1 Pa d Pa 2 Vm
2 2 Pa a / Vm
a P理 P + 2 Vm
2.体积修正项
V理 Vm b
Tr (198 273) / 304.3 155 .
pr 101 . / 7.38 137 .
m M m MPV zRT 44 6078 0.02 0.58 8.314 300 3.7 kg
查压缩因子图得:z=0.58
pV nzRT zRT
结论:用压缩因子图计算更为方便
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压缩因子图的应用: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且伴随着吸热或放热,是物质状态的变化。

2、物态分类: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除此以外还有等离子态。

3、三种物态的特点:形状体积流动性固态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不具有流动性液态没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具有流动性气态没有一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具有流动性4 水沸腾实验:(1)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2)实验完毕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会继续反抗一段时间,原因是:石棉网(或铁圈或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石棉网(或铁圈或烧杯底部)仍有余温。

(3)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从下往上,拆卸顺序:从上往下(4)图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6)烧杯上面盖着厚纸片的目的:减少热量散失,增大液面上方气压,缩短加热时间。

(7)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容器上方加盖子。

5、凭感觉判断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温度计准确测量。

6、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7、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2)温度计构造:细玻璃管、玻)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从下往上,拆卸顺序:从上往下(4)图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5)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6)烧杯上面盖着厚纸片的目的:减少热量散失,增大液面上方气压,缩短加热时间。

(7)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容器上方加盖子。

5、凭感觉判断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温度计准确测量。

6、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7、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2)温度计构造:细玻璃管、玻璃泡、刻度线、单位(3)温度:t,温度单位:℃,注意单位的书写(4)一标准大气压(P=1.01×105Pa)下,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温度为10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典型例题剖析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典型例题剖析试题

八年级上北师大版物理第一章第1节物质的状态典型例题剖析【例题1】物质通常存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

【例题2】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变化叫______。

答案:物态变化。

【例题3】去年冬季我地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A、负5摄氏度B、负摄氏5度C、摄氏负5度D、零下5度答案:-5℃可以读成负5摄氏度和零下5摄氏度。

【例题4】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进步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分析:液体水银温度计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因为水银的热涨冷缩,而且水银的膨胀系数比拟大,变化较明显,适当的将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可以进步温度计的准确程度,细微的体积变化可以清楚的在刻度上显现。

答案:A【例题5】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3℃。

〔1〕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2〕当它指示气温是5℃时,实际温度是____℃。

分析:因为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这个温度计在-7℃~103℃之间一一共是110格,表示0℃~100℃,列式为:100℃÷110≈℃,那么每个分度的值是℃。

当它度数是5℃时,实际的温度应该是〔5+7〕×℃=℃。

答案:℃/格;℃【例题6】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_热过程。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这是一个吸热过程,从液态变为固态,这是凝华,这是一个放热过程,答案:熔化,吸,凝华,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元素:是由几种核内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所构成,可 化学元素:是由几种核内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所构成, 化学元素 能是几种质子数相同的核素的混合物; 能是几种质子数相同的核素的混合物;如: 11H,21H,31H , , •原子序数:原子所含的质子数 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的各种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的各种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同位素
现代元素观
•原子:化学元素的结构单元,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化学元素的结构单元,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 其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电中性;原子核密度: 其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电中性;原子核密度:1013-1014 g/cm3 •中子、质子、电子的绝对质量和电荷为: 中子、质子、电子的绝对质量和电荷为: 中子 Mn = 1.6749 x 10-24g Mp = 1.6726 x 10-24g Me = 9.1096 x 10-28g 0 +1.602 x 10-19C(一个电子单位) (一个电子单位) -1.602 x 10-19C
临界现象
?
Tb (沸点) < 室温 沸点) Tc < 室温, 室温, 室温下加压 加压不能 室温下加压不能 液化 Tb < 室温, 室温, Tc > 室温, 室温, 室温下加压可 室温下加压可液 化 Tb > 室温 Tc > 室温, 室温, 在常温常压下为 在常温常压下为 液体
相对原子质量的现代标度和物质的量(上册, 相对原子质量的现代标度和物质的量(上册,P25) )
• 现代原子质量规定12C(一个原子)为12,以它的 (一个原子) ,以它的1/12作为原子质量 作为原子质量 单位( )或者道尔顿( ) 单位(u)或者道尔顿(Da) • 1u = 1Da (相对质量)= 1.660540 x 10-24g (绝对质量) 相对质量) 绝对质量) • 12g(绝对质量) 的12C称为 摩尔 原子 (绝对质量) 称为1摩尔 称为 摩尔C原子 个原子(阿伏加得罗常数N 其中,含有 其中,含有6.0221367 x 1023个原子(阿伏加得罗常数 A) • 1摩尔(mol,拉丁文:堆)的定义: 6.022 x 1023个同种原子、或分 1摩尔(mol,拉丁文: 的定义: 个同种原子、 摩尔 子、或离子或其它粒子的物质的量 • 摩尔质量 :1mol 粒子的绝对质量 摩尔质量M: • 摩尔质量与原子量、分子量、表观式量的关系:数值相等,单位不一 摩尔质量与原子量、分子量、表观式量的关系:数值相等, 摩尔质量单位: 样,摩尔质量单位:g/mol • 物质的量(摩尔数,化学量): = m/M 物质的量(摩尔数,化学量):n ): • 摩尔分数:xi = ni/n总 摩尔分数: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
第一节 气态
• 物质的“气、液、固”三态,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物理状态 物质的“ 三态, • 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或固态的物质,到了高温或低压条件 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或固态的物质, 下也会变成气体。例如: 沸点和临界温度都高于室温) 下也会变成气体。例如:水(沸点和临界温度都高于室温) • • • 在气体状态,物质都分散为单个分子 在气体状态, 永久气体:沸点和临界温度都低于室温的气体。 永久气体:沸点和临界温度都低于室温的气体。 可凝聚气体: 沸点低于室温而临界温度高于室温的气体。 可凝聚气体: 沸点低于室温而临界温度高于室温的气体。
例题P27,1-4 , - 例题 计算5.00 g C6H6的物质的量,其中含多少个苯分子? 的物质的量,其中含多少பைடு நூலகம்苯分子? 计算 n (C6H6) = m/M = 5.00g / 78.11gmol-1 = 6.40 x 10-2 mol N (C6H6) = n x NA = 6.40 x 10-2 mol x 6.02 x 1023 mol-1 = 3.85 x 1022 计算的有效数字:以测量的有效数字为标准, 计算的有效数字:以测量的有效数字为标准,计算时可以 多一位,到最后再4舍 入,(化学实验书上有详细介绍 化学实验书上有详细介绍) 多一位,到最后再 舍5入,(化学实验书上有详细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