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教学设计1(精品).doc

合集下载

(完整word)《运动的描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完整word)《运动的描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学生学情分析
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
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3、在一列沿乎直铁轨行驶的列车上,坐在车上的某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不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对面开来的列车
B.自己乘坐的列车
C.平行铁轨上同向运动,快慢相同的列车
D.从身旁走过的列车员
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教学反思
近年来,中考试题有关本节的题目,多是给出参照物判断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或是给出运动情况判断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是理解好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参照物,出题的形式主要是填空和选择。填空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选择题考查对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深刻理解。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说明
机械运动
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1。春天,风筝在空中迎风摆动;
2。夏天,蚊虫在灯下飞舞;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正式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正式版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2)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3)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养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中突出主要矛盾的哲学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相应的思想方法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讨论,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拓宽,达到认知的螺旋上升,攻克难点三、教学资源1.演示器材:乒乓拍、乒乓球2.课件:飞机空投,地月系、太阳系运行,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火车运行的模拟动画3.音像文件:“神舟”5号发射、运行、返回过程;鸽子飞行;28届雅典奥运会上张怡宁发球4. 图片资料:学校平面图,神州五号发射控制中心,GPS定位器,汽车、火车过桥、火箭等图片。

5.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呈现“神舟”5号从发射到返回舱成功回收的主要阶段。

播放神州五号发射升空过程的录像。

讲述:飞船在茫茫太空遨游,如何描述它的运动呢?文学家、艺术家采用形象的手法。

“凌云戏月游银汉,转瞬翔天过太空”,短短一两句话就勾勒出航天飞船的雄姿。

《1.1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1.1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1.1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节: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个理想化模型,知道物体能被简化成质点的条件;理解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理解位移及路程的意义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理解速度和速率的概念,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会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理解矢量与标量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感悟“理想模型”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生活及生产中的运动现象的剖析,体验和感知物理就在身边的生活与生产中,体会学习物理是有用的,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质点、时间与时刻、位移与路程、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标量与矢量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难点】物体简化成质点的条件,位移的意义,平均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回顾:什么是机械运动?不同物体的机械运动或同一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机械运动有什么差别?2.播放视频:展示自然界的各种运动现象,说明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

3.问题讨论:通过观看视频,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看,一个物体运动中它的什么在变化?不同物体的这种变化有什么差别?4.交流评价:机械运动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机械运动中物体的位置在变化,而这种位置的变化有快慢之分,路径有曲直之分。

那么,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就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主要学习与描述物体运动有关的概念或物理量,为进一步研究物体的运动奠定基础。

◆合作探究──新课学习一、质点1.提出问题:实际的物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我们怎样确定或记录它所处的位置?如果这个物体很小,小到几乎成了一个点,怎样确定它的位置?2.交流评价:如果物体小到几乎成了一个点,可以很方便的用坐标确定它的位置,很方便地计算运动中它的位置改变。

3.提出问题:实际的物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但如果它的大小与形状对于它的运动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我们能否忽略物体的大小与形状把它看成仅仅具有质量的点而方便地研究它的运动呢?如果运动中,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能否用物体上的任何一点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从而方便地研究它的运动呢?4.阅读课本第2页课文“质点”部分,思考讨论上述问题。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三:情景模拟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
是不是只要说到物体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应该怎样选择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有满意的答案.
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老师还要补充一点,研究问题的时候,选择好参照物后,就可以先假定参照物是不动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归纳选择参照物的注意事项(课件展示)
大家说得非常正确,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还会碰到很多的例子.大家互相交流讨论,说一说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变化;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书本和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书本和钢笔是运动的.
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钢笔是静止的.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运动的描述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运动的描述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学生先从身边最简单的运动着手,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本节不熟悉的参照物,教材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理解运用。
但是,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是容易的事。
课件演示:①(无背景物时)请说出屏幕上的汽车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说出理由。
②(加背景物时)请说出屏幕上的汽车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说出理由。(这里要加强引导。课件的使用可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突破思维障碍。便于引出参照物。)。
为什么两次的判定感觉不同呢?第一次说不清,而第二次就敢肯定回答,原因是什么?是的,有了对比的物体了。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3、“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
“刻舟”而求得剑,这是由于他违背了______________原理。
4、深秋时节,抬头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大雁由北向南飞行:
(1)以大雁为参照物,大地由__向__运动;(2)以头雁为参照
物,其他正常飞行的大雁是_______的。
教学活动 5
(五)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请同学们将整理学习内容后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总本节课的
能上下乘客,岂不更好.你能进行这样的设计吗?若能设计,说明
4
理由.
3、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 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
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A、甲船 B、乙船
C、一定运动
D、 都有可能
4、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 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
同.
5
教学活动 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机在一起飞翔,他以为是
1
一只小昆虫,随手抓过来一看,原来不是昆虫,而是德军发射的
一颗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呢
(二)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
问题汇总。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介休市第二中学 王秀礼
课题名称 《运动的描述》
科 目 初中物理
年 级 九年级
教学时间 1 课时(45 分钟) 本节课所讲的《运动的描述》,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
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运动、静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物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描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通过描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运动技能,而运动描述教学设计则是达到此目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种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学生相关运动技能。

一、情绪添加在运动描述过程中,添加适当的语气词和情绪词可以让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跑步技能时,可以使用一些情绪词语,如“轻松自如”、“风驰电掣”等,来强调跑步的乐趣和快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去掉生硬在运动描述教学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生硬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总而言之等。

”这些连接词会让描述显得生硬和不自然,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技能。

取而代之,可以使用一些自然流畅的过渡句型,如“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现在我们来学习关于……的技巧。

”这些过渡句型能够使描述更加自然,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三、写作风格在运动描述教学设计中,最好使用“接地气”的写作风格,即使用生活化的例子和语言来说明技能的操作方法。

例如,在教授足球传球技能时,可以使用如下例子:“想象你在场上,球在你脚下,你要想办法把它传到别的队员那里。

这时你应该怎样做呢?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例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技能的操作方法,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四、其他技巧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技巧,还有一些其他的技巧也非常重要,如:1. 注意描述的细节,必要时可以画图或配以实物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技能的具体操作方法。

2. 鼓励学生亲身尝试,并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以巩固所学的技能。

3. 定期进行小测验或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纠正和改善。

总之,运动描述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运动技能。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情绪、去掉生硬、使用“接地气”的写作风格,同时注意细节和小测验等方面,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新⼈教版初中物理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年级上册 1.2《运动的描述》教案课题第⼀章⼆运动的描述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是相对的。

(⼆)过程与⽅法能⽤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是相对的,建⽴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的相对性。

2. 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

教学⽅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教师活动学⽣活动设计意图引⼊课题[展⽰照⽚,提出问题:]这⼏张照⽚是在同⼀个路⼝相隔了很短的时间先后拍到的,通过观察这⼏张照⽚,你能告诉⼤家:哪辆汽车是运动的,哪辆汽车是静⽌的吗?根据什么?1.学⽣思考,并回答:某某颜⾊的车是运动的、某某颜⾊的车是静⽌的。

2.根据它们在照⽚上的位置是否改变。

3.不是,因为整个地球通过⽣活中的实例,让学⽣分析,拉近物理与⽣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的。

你认为静⽌的物体就真的静⽌吗?[展⽰照⽚,提出问题:]这⼏张照⽚上的物体运动了吗?⼜是根据什么?[讲授]:⼤家说的都⾮常好,为了解决⽣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都有⾮常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的很多观点也都与物理规律相⼀致,当然也有不同。

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到底以什么样的规律运⾏着呢?今天我们就从机械运动开始研究?都是转动的。

学⽣思考,并回答:物体运动,他们的位置随时间改变。

聆听。

拓展实例范围,反映运动的普遍性。

肯定⼤家的想法,⼜指出问题,激发学⽣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先,就像刚才⼤家总结的那样:物理学⾥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板书][提出问题]⼤家还能举出其他⼀些物体运动的实例吗?[讲授]学⽣思考,并举例。

联系⽣活,学以致⽤。

讲授⼤家说的都很好,机械运动在我们⽣活中普遍存在,有些甚⾄我们觉察不到:⽐如珠穆朗玛峰由于地壳运动⾼度在变化,⽇本茨城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缩短。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部分本章概述一、教材分析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在物理知识方面,本章主要讲述了描述质点运动的时间、时刻、位置、路程、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以及理解这些物理量所需要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等概念。

在物理技能方面,本章主要涉及练使用打点计时器、应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作速度-时间图象等基本技能。

在物理的思想方法方面,本章主要包括理想模型法、极限的思想、估测的方法(测量瞬时速度)以及初步理解图象法。

2.本章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知识技能角度讲,本章讲述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位置、位移、时刻、时间、矢量、速度和加速度等不仅是下一章研究的基础知识,也是以后力学各章研究的基础知识。

从物理方法角度讲,本章有意识渗透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思想方法、矢量的方法、图像的方法以及比值定义法。

这些方法对研究力学,乃至高中物理都是重要的。

这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将来从事文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科学素养;而极限的思想方法和矢量的思想方法,对于将来从事理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专业素养。

本章内容不仅在物理概念的建立上密度大,基础性强,而且涉及到若干个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典型的实验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方法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操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思考和研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本章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本条目要肄业生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了解近代尝试科学产生的背景,了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和研究办法,体会相关尝试的科学思想和办法等,从物理学史的角度认识尝试对于物理科学的重要性。

本条目在教学中应突出尝试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物理学与历史、社会等人文科学的联系,以体现学科渗入渗出的课程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全章知识脉络,知识体系基本概念图解一、质点、参考系、位移、路程1.下列物体中,不能看作质点的是()A.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与上海的距离时的火车B.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C.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D. 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2.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C.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四、计算题(共27分)16.(8分)已知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它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1)根据图象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坐标轴上标出A、B、C、D、E各点代表的汽车的位置(2)求出下列各段时间内汽车的路程和位移大小①第 l h内.②前6 h内③前7 h内④前8 h内17. (9分)A、B、C三地彼此间的距离均为 a,如图所示物体以每秒走完距离a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折线经B、C点又回到A点试分析说明从运动开始经1 s、2 s、3 s,物体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各为多少?CA B18.(10分)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根据图象:求(1)第2 s内的位移,第4 s内的位移,前5 s的总路程和位移(2)各段的速度(3)画出对应的v-t图象二、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1.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哪个是瞬时速度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D.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C.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则此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3.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C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 .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4.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01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A .0.25 m/sB .0.2 m/sC .0.17 m/sD .无法确定5.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 ,10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 m/s ,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 .9 m/sB .9.6 m/sC .10 m/sD .10.2 m/s6.一辆汽车以速度v 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20 km/h 的速度减速,后以36 km/h的速度返回原点,则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 是A .24 km/hB .0C .36 km/hD .48 km/h7.一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另一物体也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8.图示为某物体的s —t 图象,在第1 s内物体的速度是 ,从第2 s至第3 s内物体的速度是 ,物体返回时的速度是 ,4 s内通过的路程是 ,位移是 ,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9.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60 km/h,有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300s,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 km/h ,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则甲、乙两站的距离是km.10.某质点沿半径R =5 m的圆形轨道以恒定的速率运动,经过10 s运动了21圆周.该物体做的是________速运动(填“匀”或“变”);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质点运动一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11.相距12 km 的公路两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 km/h ,乙的速度是3 km/h ,有一小狗以6 km/h 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由甲处跑向乙,在途中与乙相遇,即返回跑向甲,遇到甲后,又转向乙.如此在甲乙之间往返跑动,直到甲、乙相遇,求在此过程中,小狗跑过的路程和位移.三、加速度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也一定越大C .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D .加速度反映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无关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做直线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的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C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恒定的运动D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恒定的运动3.下列运动过程可能实现的是A.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很小B.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很大C.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却增大D.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却减小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 m/s2,则A.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速度的2倍 B.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 m/sC.物体在某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2 m/sD.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2 m/s5.某物体某时刻速度v=4 m/s,加速度a=-2 m/s2,它表示该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方向________,速度将________,位移将________.6.如图l-5-2所示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中,质点A、B、C运动的加速度分别为a A=________m/s2,a B=________m/s2,a C=________m/s2,其中________的加速度最大.在t=0 s时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t=4 s时________的速度最大,在t图l-5-2 =________s时,A、B的速度一样大.7.于某轿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某卡车最大速度的2倍,它们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并达到最大速度,卡车所用时间是轿车所用时间的3倍.求轿车的加速度与卡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8.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5 s内速度由零增至20 m/s,在后5 s内速度由20 m/s减至5 m/s.求物体在前5 s内和后5 s内的加速度.课后练习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5s 内速度从v 0=12m/s 增加到v 1=18m/s ,位移是s =70m.这个物体5s 内的平均速度是( )A.14m/sB.15m/sC.6m/sD.无法确定2.物体由A 沿直线运动到B ,在前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 1的匀速运动,在后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 2的匀速运动.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221v v + B. 21v v + C. 21212v v v v ++ D. 2121v v v v +3.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 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221v v +B. 2121v v v v +C.21212v v v v ++D.2121v v v v +4.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是各个瞬时速度的平均值B.平均速度是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的平均值C.平均速度是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D.某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是这段位移跟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5.关于瞬时速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瞬时速度是指质点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B.瞬时速度是指质点在某一时刻时的速度C.瞬时速度是指质点刚开始运动时的速度D.质点在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是指质点在该位置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6.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 处的即时速度是6m/s,16s 末到终点时的即时速度为7.5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A.6m/sB.6.25m/sC.6.75m/sD.7.5m/s7.一辆车在光滑水平轨道上以4m/s的速度匀速运动3s,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3s,小车在6s内的平均速率为( )A.4m/sB.5m/sC.5.5m/sD.6m/s8.榴弹炮击发后,炮弹在膛内的位移是1.8m,经0.04s飞离炮口.炮弹在膛内的平均速度为,炮弹离开炮口时的速度是指的速度.9.某物体沿直线前进,在第1个10s内的位移是50m,第2个10s内的位移是45m.那么此物体在第一个1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第2个10s内平均速度大小为,整个20s内平均速度大小为 .10.物体沿直线向前运动,第1秒内的位移为5m,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从第3秒起物体做速度为15m/s的匀速运动.则头5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多少?11.物体沿直线由A运动到B,且知在A与B点的即时速度和AB间的平均速度均为10km/h,A与B间距离是20km.由此,某同学得到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在A点、B点和AB间,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相同的B.物体在经过A点和B点时,每小时的位移是10kmC.因为此物体由A到B需2h,故物体一定做的是匀速运动D.物体不一定是做匀速运动12.一辆汽车以速度v1通过前三分之一路程,以速度v2=50km/h通过其余路程,且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37.5km/h.那么,汽车在头三分之一路程中的速度大小v1为多少?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C.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2.关于速度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C.加速度为零,速度也一定为零D.加速度与速度无关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 m/s2,它意味着A.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两倍B.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 m/sC.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为 2 m/s D.物体任一秒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4.关于加速度的物理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表示速度增加B.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C.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D.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5.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6.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而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B.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而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C.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小跟速度变化快慢实质上是同一个物理意义D.速度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快慢,而不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7.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它的速度为零C.物体速度的改变越大,它的加速度也一定越大D.加速度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率的大小8.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9.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变化率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量越大,速度的变化率一定越大B.速度越大,速度变化量一定越大C.速度的变化率为零,速度一定为零D.速度很大,速度变化率可能很小,速度为零,速度变化率不一定为零10.填出下列各种条件下加速度的大小(1)子弹击中靶子时,在0.1 s内速度从200 m/s降到零,其加速度为________.(2)火车出站时,可以在20s内使速度从10m/s增大到1200m/min,其加速度为________.(3)以2 m/s的速度做直线运动的足球,被运动员飞起一脚改为以4m/s反向飞出,脚和球接触的时间是0.2 s,足球被踢时的加速度为________ .11.汽车的加速性能是反映汽车性能的重要标志.汽车从一定的初速度v0加速到一定的末速度v t,用的时间越少,表明它的加速性能越好.下表是三种型号汽车的加速性能的实验数据,求它们的加速度.12.速度为18 m/s的火车,制动后15 s停止运动.求火车的加速度.13.枪简内的子弹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是100m/s,经过0.0015 s速度增加到700 m/s.求子弹的加速度.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