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汽车品牌演义-正文4章

合集下载

04世界主要汽车公司及商标

04世界主要汽车公司及商标
Corporation)始建于1925年,创始人瓦 尔特·克莱斯勒(Walter Chrysler)。 公司主要生产轿车、客车和载货汽车,是 美国最大的工业垄断组织。 总部在美国汽车城底特律,下设3个分部: 道奇部、克莱斯勒·顺风部和鹰·吉普部。
汽车概论
4.1.3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2. 发展简史 1928年,成立普利茅斯(Plymouth)部,
汽车概论 4.1.1 通用汽车公司
1995年奥兹莫比尔旗舰Aurora
汽车概论 4.1.1 通用汽车公司
3. 通用汽车子公司(分部)及其品牌 土星(Saturn)
土星公司商标
汽车概论 4.1.1 通用汽车公司
土星旅行轿车SW2
汽车概论 4.1.1 通用汽车公司
1999年土星SC三门跑车
汽车概论 4.1.1 通用汽车公司
汽车概论
4.2 欧洲主要汽车公司及商标
4.2.1 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
1. 公司概况 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是世界上老资格的汽
车生产厂家之一,以生产高质量、高性能 的豪华汽车闻名于世。 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雇员18.5万人。总部 设在德国斯图加特。
汽车概论 4.2.1 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
3. 汽车品牌 路虎(Rover)
路虎汽车商标 兰德—路虎越野汽车的商标
汽车概论 4.1.2 福特汽车公司
1999年路虎Rover75轿车
汽车概论 4.1.2 福特汽车公司
路虎揽胜Range Rover
汽车概论 4.1.2 福特汽车公司
3. 汽车品牌 美洲豹(Jaguar)
美洲豹汽车商标 美洲豹汽车商标
阿斯顿·马丁汽车商标
汽车概论 4.1.2 福特汽车公司

世界汽车品牌演义-正文46章

世界汽车品牌演义-正文46章

第四十六回雄心壮志奔驰脱困兵不血刃权力交替上回说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汽车工业开始逐步走向联合,这在汽车复兴中的德国表现甚为明显。

与宝马陷入罗孚泥潭不同,有着良好政府背景的大众在其全球的联合拓展之路要相对明晰且顺利,其借助设立生产基础,在全球重点地区摆兵布阵,将自己的战线从欧洲化延续到全球化。

不过,真正将全球汽车工业联合潮推向高潮的还属德国戴姆勒-奔驰与美国克莱斯勒的联合了。

这一联合不仅震惊全球,也开创了汽车界大规模联合的里程碑。

不过,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车企最终是怎样走到一起的呢?话分两头,这里先从德国的戴姆勒-奔驰说起。

抛出绣球奔驰向克莱斯勒提出合作意向话说在日产、丰田等日系车的冲击下,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梅赛德斯奔驰一度陷入劣势。

直到赫尔穆特·沃纳的上任才改变了这一窘境。

这个出生于德国瑞纳兰地区一个富有的银行家家庭的奔驰忠诚捍卫者,酷爱运动也极富挑战性。

早年在德国Continental轮胎公司从推销员升至总裁的经历让他同时获得了梅赛德斯一奔驰以及大众的垂青。

不过,权衡之下,他最终选择于1987年加盟奔驰管理卡车部门。

在竭力消减成本升级产品,重振受到日系冲击的豪华轿车品牌地位的过程中,这个思维活跃富有竞争意识的德国人最终于1993年升任总裁。

就在这一年,梅赛德斯亏损达8亿美元,不但产品老化,主力车型E级和C级车型都是8到10年的老车型,而且公司机构设置臃肿,效率低下。

上台后的沃纳大胆改革,大力消减成本,精简机构,还领导推出了SLK跑车、E级轿车和C级等新的时尚车型,并配合流行文化色彩的宣传,最终令得垂老的奔驰重现了活力。

在他领导下,梅赛德斯公司的生产业绩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6年上半年,公司共售出31.5万辆轿车,比上年增长了7%,产值增长了12%,达到了150亿元美元。

不但如此,奔驰还积极出击赛车领域,1986年-1996年共获得德国房车大赛和国际房车锦标赛等赛事的88项冠军就在带领奔驰逐步走出泥潭的同时,雄心壮志的沃纳并没有满足现有的市场,他开始有个想法:寻求合作伙伴力图开拓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新兴市场。

世界主要汽车公司及商标

世界主要汽车公司及商标
3. 汽车品牌 美洲豹(Jaguar)
美洲豹汽车商标 美洲豹汽车商标
汽车概论 4.1.2 福特汽车公司
3. 汽车品牌 马自达(Madza)
马自达汽车商标
汽车概论 4.1.2 福特汽车公司
3. 汽车品牌 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
阿斯顿·马丁汽车商标
汽车概论 4.1.2 福特汽车公司
奥兹莫比尔、土星、欧宝、悍马、沃克斯 豪尔、莲花、绅宝等。
汽车概论
4.1.1 通用汽车公司
2. 公司商标 取自英文名称前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威廉·杜兰特
通用汽车公司商标
汽车概论
4.1.1 通用汽车公司
3. 通用汽车子公司(分部)及其品牌 凯迪拉克(Cadillac)
凯迪拉克商标
凯迪拉克新商标
1. 公司概况 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
创立于1903年6月16日,创始人亨利·福特 (Henry Ford),总部在美国汽车城底特 律市。 福特汽车公司现有员工35万余人。2008年 汽车产量540.7万辆,全球汽车制造商产量 排名第四。
汽车概论
4.1.2 福特汽车公司
雪佛兰公司商标
汽车概论 4.1.1 通用汽车公司
3. 通用汽车子公司(分部)及其品牌 旁蒂克(Pontiac)
旁蒂克公司商标
汽车概论 4.1.1 通用汽车公司
3. 通用汽车子公司(分部)及其品牌 奥兹莫比尔(Oldsmobile)
奥兹莫比尔公司商标
汽车概论 4.1.1 通用汽车公司
3. 通用汽车子公司(分部)及其品牌 土星(Saturn)
汽车概论 4.2.3 雷诺-日产联盟
汽车品牌

世界汽车品牌演义-正文24章

世界汽车品牌演义-正文24章

第二十四冒险匡特先斩后奏临危宝马终修正果紧接上回,由于车型选择失误、销量不振,加上管理混乱,1959年底,宝马汽车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以银行家为主的大股东们已做好计划将其归入戴姆勒-奔驰旗下。

这时,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他联合了反对合并的小股东,改变了宝马汽车的命运,最终“修成正果”。

这个人就是来自匡特家族的赫伯特·匡特。

富从险中求匡特家族借战争大肆敛财匡特家族的发家史是从上世纪十九世纪末开始,当时德国刚刚统一,经济实力急速上升。

学徒出身的埃米尔·匡特迎娶了一位纺织厂老板的女儿后成为了企业主。

渐渐地,匡特家族控制了三家实力强大的纺织厂,实现了行业垄断。

埃米尔的儿子京特·匡特(赫伯特·匡特的父亲)不想一辈子呆在乡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这个“冒险家”绝好的机会。

当时德国仓促参战,战备物资严重不足。

为保证满足军需,德国政府规定某些原料和重要物资的生产由国防部领导,一些经济界人士从旁协助。

京特·匡特因提供军服成为其中一员,他在战争中寻找发财的机会。

1918年,德国战败投降。

德国经济遭受致命打击,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在疯狂掠夺下,德国绝大部分中产阶级变得一贫如洗。

但京特·匡特不仅利用货币大幅贬值摆脱了原有债务,更利用投机大捞一笔。

通过和银行家们的一番明争暗斗,京特·匡特成为一家蓄电池股份公司(A FA )的大股东。

这个公司是一家军工企业,在德国市场占有率达80%。

几年后,他又成功控制德国最大的军工康采恩(康采恩是经济垄断组织的一种,以实力最强的垄断企业为核心,联合其他相关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德意志武器和弹药厂(D W M )。

这两个军工企业集团在非战时期经营困难,但战争时期却贡献超乎想象的利润。

1931年,京特·匡特拜访希特勒向他提出“扩大公共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岗位,拉动内需”的经济改革策略。

1933年,京特·匡特加入纳粹党,并暗中重启军工品生产。

世界汽车品牌演义-目录

世界汽车品牌演义-目录

内容目录第一回纵横大陆数千载机工巧夺唯缺心第二回汽笛长鸣创新纪蒸汽机出惊世人第三回创业路崎岖不平本茨终获汽车出生证第四回痴迷技术终获厚报戴姆勒巧赢专利官司第五回设计天才屡遭挫催生传奇迈巴赫第六回戴姆勒过桥抽板标致雄狮乘势出笼第七回“蛊惑崽”福特恋车成狂不惑年艰难起航第八回固执福特绝地反击赢官司开造廉价车第九回利兰德负气创林肯杜兰特“被迫”救别克第十回雪佛兰“吞并”通用杜兰特重掌大权第十一回成也投机败也投机杜兰特永失通用第十二回兄弟齐心雷诺崛起豪赌新车雪铁龙易主第十三回菲亚特“情迷”微车劳斯莱斯征服王室第十四回欧宝绝处逢生奔通用斯隆力挽狂澜开新篇第十五回通用革新练“内功”安度危机超福特第十六回撇通用吞道奇克莱斯勒入围“美国三大”第十七回压库绝招缓解危机家族内斗福特让位第十八回童言戏语命名奥迪四企联手遭遇重创第十九回汽车联盟艰难“复活” 才别奔驰又投大众第二十回汽车迷希特勒力挺天才波尔舍创大众第二十一回波尔舍“误”入法国囚笼大众汽车东山再起第二十二回“咸鱼”大众成功“翻生” 一脉兄弟保时捷出头第二十三回恋飞行奥托创公司谋转型宝马归一统第二十四回冒险匡特先斩后奏临危宝马终修正果第二十五回喜一郎终圆汽车梦解危机无奈交大权第二十六回精益管理渗透丰田皇冠花冠推波助澜第二十七回本田入美“一石二鸟”“笨牛”开窍丰田反超第二十八回劫后余生痴恋汽车发明狂人终创本田第二十九回牛皮大王成就传奇破釜沉舟本田崛起第三十回背靠大树日产诞生百日对抗破茧而出第三十一回紧盯丰田奋起直追“脱兔”终成“千里马”第三十二回清门户孙承祖业再冒险误时机克莱斯勒被赶超第三十三回“魔鬼老大”猜忌心起传奇艾柯卡饮恨离去第三十四回老骥艾柯卡成功雪耻重超福特扳回一城第三十五回登顶通用洋洋自得背后遇袭阵脚大乱第三十六回被拒法拉利自创“红魔”载誉无数终入菲亚特第三十七回昔日上司成今日同盟过往对手变欢喜冤家第三十八回浪子回头临危受命弟承兄业力挽颓势第三十九回兴趣相投创下捷豹两虎相争投怀福特第四十回兄弟齐心罗孚出人头地百年名车变身烫手山芋第四十一回“飞天女神”遭天妒宝马大众争破头第四十二回出棋不意外行缆重任后发制人宝马超奔驰第四十三回整容失败变累赘宝马挥泪斩罗孚第四十四回暗渡陈仓奥迪翻身老树新花志存高远第四十五回吞西耶那并斯柯达大众野心昭然若揭第四十六回雄心壮志奔驰脱困兵不血刃权力交替第四十七回亿万富翁野心收购速战速决强强联姻第四十八回遇危机雪铁龙嫁入标致行险招弗尔茨整顿PSA 第四十九回多年巨亏日产被套联手拓疆雷诺出手第五十回奇才戈恩临危受命百病日产全面复兴第五十一回阴云笼罩危机四伏断腕福特痛定思痛第五十二回四年亏损800亿瓦格纳憾别通用第五十三回九年之痛戴克成陌路二度梅开菲克又结盟第五十四回家族夺权母子争翻脸双料CEO重振菲亚特第五十五回脱胎换骨小马变良驹借道良机现代大超车第五十六回家族恩怨羞辱离去执掌大众曲线回归第五十七回蛇吞象变象吃蛇泯恩怨终成一家第五十八回大政奉还“皇太子”即位召回地震丰田忙救火。

世界汽车品牌演义-正文43章

世界汽车品牌演义-正文43章

第四十三回整容失败变累赘宝马挥泪斩罗孚上回说到,随着德国和英国汽车工业的此涨彼消,陷入困境中的罗孚进入到高调发展的宝马的法眼。

在当时的宝马总裁伯纳德·毕睿德的设想中,百年罗孚完全可以打造成宝马的第二品牌。

毕竟罗孚有着它自己固定的客户群,在欧洲,仍有很多中产阶层顾客崇尚罗孚的英伦传统,这点与宝马的面向“优皮”,崇尚驾驶乐趣恰好想成互补;而风靡一时的迷你小车则填补了宝马3系列以下的空缺;另外,宝马还可以从MG和路虎身上吸收不少跑车和越野车的开发技术;收购后宝马可与罗孚实施平台共享战略经验重新定义罗孚汽车,并帮忙后者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完善服务网络,让后者重新恢复光彩。

看起来,宝马收购罗孚似乎是一桩万无一失的买卖。

事实究竟又是如何呢?20亿马克排异议宝马买下罗孚1948年生于慕尼黑的伯纳德·毕睿德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德国人,有着德国人的严肃认真与坚韧。

从慕尼黑工业大学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后,他就开始加入了汽车制造行业。

就在中东石油危机爆发的1973年,伯纳德·毕睿德进入宝马集团任生产设计工程师。

由于出色的表现和能力,1990年,他开始进入宝马董事会负责公司的生产,两年后当埃伯哈德·冯·金海姆退位后,他顺理成章的成为宝马汽车公司董事长。

话说当初冯金海姆在位之时,毕睿德就曾提出过要收购罗孚,不过考虑到罗孚的现状,冯·金海姆在一度尝试后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

在冯·金海姆退位后,接任的毕睿德终于找到了机会重新实现自己的计划。

而此时的德国在经历了东西统一需求猛增的井喷后,也开始逐步回落,需要扩充新的版图来刺激新的发展,而此时的罗孚不乏一个好的选择。

不过确定收购罗孚的目标还是遭到了当时的宝马董事会及经理会的异议:收购罗孚会与宝马现有成型的产品和品牌管理产生冲突,即便要收购,也只能收购它的迷你小车和路虎越野车,而抛弃罗孚和MG这两块业务。

这点难不倒擅长演讲和辩论的毕睿德,他最后还是说服了宝马的领导层尤其是幕后股东匡特家族。

世界汽车品牌演义-正文21章

世界汽车品牌演义-正文21章

第二十一回波尔舍“误”入法国囚笼大众汽车东山再起前面说到,借助纳粹政府的支持,波尔舍终于在德国实现了生产国民轿车的梦想,但谁知希特勒推动汽车普及的目的并非为了提高德国人的生活素质,而是意在发动蓄谋已久的民族侵略战争。

于是,投产仅半月的大众汽车被卷入战争的巨轮上,一夜之间由汽车厂变成了军工厂。

德国战败后,波尔舍和大众汽车自然而然成了被清算的对象。

“误”入囚笼波尔舍赴法合作却遭拘捕大众汽车的罪状除了帮助法西斯政权生产军火以外,还有就是战争期间使用强制劳工,开始是德国和被占领国的劳工,后期就主要是集中营的犹太人和战俘,他们主要来自波兰和苏联。

而波尔舍除了和希特勒有不同寻常的交往以外,他还在1941年担任坦克委员会的负责人,为纳粹军队设计坦克。

当时负责调查的是盟军调查委员会,他们对波尔舍及其女婿安东·皮耶希(1941年后接替波尔舍成为大众汽车厂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三个半月的调查和审讯,有一段时间甚至关入战俘进行“强化审讯”。

调查委员会对他们想知道的每个细节都进行盘问,结果发现,波尔舍虽然在希特勒面前受到很高的礼遇,但他其实是一个政治上相当幼稚的人物。

他对技术以外的生活完会陌生,他从没有考虑到国家或国际事件的影响力,当某个说法在他看来是可信的时候,他就会完全相信。

而当曾经支持他建厂的法西斯政府意图侵犯大众汽车厂的利益时,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向当权者提出抗议。

最后,波尔舍和安东·皮耶希没有受到任何指控就被释放了。

然而,对波尔舍的审判并没完结,一不小心,他陷入另一个政治陷阱。

1945年底,年已七旬的他被释放后,有一天收到法国汽车工业部长的邀请,请他到法国协助设计一款适合法国的国民轿车。

这时雷诺公司已因战时与纳粹德国勾结而被收归国有,法国政府认为雷诺需要一款全新的主力车型,他们很尊重波尔舍在欧洲汽车界的威望,于是很正式地向他发出邀请。

波尔舍收到邀请,立即带着儿子菲列·波尔舍和女婿安东·皮耶希赶往法国占领区巴登-巴登与对方举行会谈,甚至准备和雷诺签订合作合同。

世界著名汽车家族

世界著名汽车家族

世界著名汽车家族1、通用汽车公司: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旗下汽车品牌:雪佛兰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旗下最大的品牌,世界上最成功的汽车品牌别克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旗下品牌公司,别克部是通用汽车公司的第二大部门。

凯迪拉克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凯迪拉克事业部,美国最豪华汽车的标志通用大宇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旗下汽车公司,韩国第二大汽车生产企业悍马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旗下汽车公司,世界公认的性能最优秀的民用越野车霍顿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旗下品牌公司,澳洲汽车工业的领头羊欧宝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在德国的子公司萨博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旗下汽车公司沃克斯豪尔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旗下汽车公司,英国产量较大的轿车厂商土星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旗下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唯一从内部建立起来的公司莲花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旗下子公司,世界上著名的运动汽车生产厂家奥兹莫比尔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旗下汽车公司,美国最老的小客车生产厂,美国第一个大量生产销售汽车的企业吉优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旗下品牌,是雪佛兰分公司,1997年退出历史舞台。

奥克兰汽车公司: 1909年被通用汽车公司收购, 1931年改为庞蒂克汽车公司庞蒂克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旗下品牌之一,其前身是奥克兰汽车公司,1931年改为庞蒂克。

2、福特汽车公司: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厂家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汽车品牌:阿斯顿·马丁汽车公司: 福特汽车公司的子公司捷豹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的子公司,世界领先的豪华汽车和跑车设计制造厂商林肯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旗下公司,美国当代几位总统首选的公务用车路虎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的子公司,举世公认的权威四驱车革新者罗孚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商标拥有者。

水星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唯一自创的品牌公司马自达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控股公司,世界知名的日本汽车品牌之一沃尔沃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控股公司,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荷兰达富公司: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子公司,专产沃尔沃微型轿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回痴迷技术终获厚报戴姆勒巧赢专利官司
上回说到,卡尔·本茨站在古诺、奥托等一大堆发明家的肩膀上,终于在1886年获得了机动车的专利,即后人所说的“汽车出生证”,成为名正言顺的“汽车之父”。

仔细考察卡尔·本茨的成功道路,当中也布满了挫折与失败,在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公司里的人事斗争。

而另一方面,今天本文的主角,卡尔·本茨的直接竞争对手戈特利布·戴姆勒,也曾经历过严重的内耗,但最终他们两个人都以坚韧的意志挺了过来。

确定目标从制造猎枪到瞄准汽车
戈特利布·戴姆勒比卡尔·本茨大10岁,于1834年出生在德国的西南小镇硕恩道夫。

他从小就对工程技术特别感兴趣,每个周日都到绘图学校学习机械制图。

14岁那年,他开始做学徒工,学习制造猎枪。

五年后,他完成了出师之作,制造出一支双管猎枪。

按照德国的传统,学成后的学徒工应该先到国外谋生。

戈特利布·戴姆勒选择了去法国,在那他学到不少机械制造的知识和技巧。

1857年,他前往斯图加特的工程学校就读。

在英国和法国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又回国成为了一名技术绘图员。

1863年,他担当了罗伊特林根一家机械制造厂的车间主任,在这里他结识了一生的挚友———威廉·迈巴赫。

1872年,戈特利布·戴姆勒接受奥托和朗根的邀请,出任道兹燃气发动机厂的技术主管。

在此期间,他了解了奥托四冲程发动机的原理和发展潜力,暗中决定今后也要朝机动车方向努力。

10年后,
由于和公司领导发生意见分歧,戈特利布·戴姆勒辞职回到斯图加特。

“作坊”阶段迂回战术赢得专利
离开道兹燃气发动机厂后,戈特利布·戴姆勒用75000金马克在堪施达特城鸽子街买了一栋别墅。

令邻居们吃惊的是,他对别墅本身并不感兴趣,相反他很快就把花园里的温室进行了扩建,然后改造成一个试验车间。

同时,他把花园的道路也拓宽了,让马车可以进出。

戈特利布·戴姆勒在别墅想干什么呢?邻居们都在互相打听。

原来,戈特利布·戴姆勒有一个大胆的设想:把汽油作为发动机的燃料,然后将发动机装在水陆空交通工具上。

为了这个设想,他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在这栋成为试验场地的别墅上。

试验车间搭好后,戈特利布·戴姆勒集中精力研制了炽热管点火器发动机,并申请了专利。

为什么要从点火器入手呢?原来,在道兹燃气发动机厂做技术主管期间,他发现奥托四冲程发动机点火装置复杂,不能形成较高的转速,改进点火器就改进了发动机。

在申请专利时,戈特利布·戴姆勒深知除了点火器外,自己的炽热管点火器发动机与奥托的四冲程发动机大同小异,于是将专利申请书写得很巧妙,只突出了点火器的创新性。

但这个专利仍然令他的前东家道兹公司大为恼火,他们警告戈特利布·戴姆勒,如果不将炽热管点火器技术无偿地转让给道兹公司,他们就将他告上法庭。

戈特利布·戴姆勒当然不肯轻易屈服,于是与道兹公司走上法庭,一番据理力争之后,他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专利。

修成正果豪华马车变身四轮汽车
1883年底,戈特利布·戴姆勒的第一台发动机试验成功。

这台发动机采用了炽热管点火器和控制阀两项革新技术,转速达到
600r/min,远比其他发动机的120-180r/min高。

一年后,他又研制出第二台发动机,这台发动机是立式的,不仅转速高,功率大,而且质量轻,很方便就可以安置在马车上。

1886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在斯图加特订购了一辆名叫“美国”的豪华马车。

他对外声称这辆马车是给夫人的生日礼物,但实际上却是用来做实验的。

他把一功率达到1.5马力(1马力=735W)的立式发动机装到马车上,从而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四轮汽车。

与卡尔·本茨的思路不同,戈特利布·戴姆勒是按着马车的结构来设计发动机,然后加装在马车上,而卡尔·本茨则根据发动机的特点设计整车,与马车的区别较大。

不过,两位发明家总算“殊途同归”,同时为现代汽车的诞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将发动机移植到马车上之后,戈特利布·戴姆勒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制造机动船。

他倾尽所有资产新建了一个有23名技工的试验工厂,专门生产船只发动机。

虽然新工厂效益不错,但是很快陷入了财政危机。

无奈之下,他只能引进合作伙伴。

埋下危机合作伙伴“同床异梦”
1890年,戈特利布·戴姆勒与另外两个合伙人共同建立了戴姆勒发动机公司。

当时,迈巴赫担任技术主任,由于待遇不太好,这位技术奇才选择了离开,这让戈特利布·戴姆勒很是着急,恰巧这时他又与另一合
伙人杜特霍弗尔发生了意见分歧,杜特霍弗尔认为要专心生产固定式发动机,而戈特利布·戴姆勒则认为汽车的前景良好,应该重点出击。

两人意见无法统一,于是戈特利布·戴姆勒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他让迈巴赫独立负责汽车研究,不再属于戴姆勒发动机公司。

1882年,迈巴赫租下已经停业的赫尔曼饭店的花园大厅,在这里专心搞发明,他先后获得了“凤凰”型发动机和喷雾化油器两项目专利,不过这两项专利都记在了戈特利布·戴姆勒名下。

失而复得发明强人击退商业阴谋
没有了迈巴赫的戴姆勒发动机公司则开始走下坡路。

戈特利布·戴姆勒这时受慢性心脏病的影响,在公司的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失误。

1893年,因为怀疑公司的发展前景,他拒绝购入102只股票,从而失去了一个获得绝对控股权的机会,这却给他的两个合伙人联手排挤他的好机会。

为了将他挤出戴姆勒发动机公司,两个合伙人借银行的力量要求公司偿还40万马克的贷款,否则就宣布公司破产。

如果要避免破产,戈特利布·戴姆勒就必须低价出售他名下的股份和专利。

为了避免破产,同时也为保存自己的声誉,戈特利布·戴姆勒不得不以66666马克的价格出卖了自己的股份和专利,然后离开了公司。

把戈特利布·戴姆勒排挤出公司之后,戴姆勒发动机公司并没有走出亏损的泥沼。

1895年,戴姆勒发动机公司邀请迈巴赫加盟,但遭到拒绝。

迈巴赫称没有戈特利布·戴姆勒在他肯定不会回去。

但昔日将其排挤出公司的杜特霍弗尔根本没有反悔的意思。

在这关键的时候,迈巴赫想出了一招。

当时他发明的凤凰发动机非常成功,以至于
英国的一个工业小组愿意出高价收购。

他们向戴姆勒发动机公司提出了35万马克的诱人价格,但同时却有一个不可思议的附加条件:戴姆勒发动机公司要邀请戈特利布·戴姆勒回公司。

杜特霍弗尔对这个附加条件很恼火,但是公司面临的困难又让他不得不做出让步。

无奈之下,他眼睁睁地看着戈特利布·戴姆勒和迈巴赫大摇大摆地回到公司。

戈特利布·戴姆勒在董事会担任总席顾问和督察总监,迈巴赫担任技术主管,他们的回归果然给公司带来好运,公司很快走上了欣欣向荣的发展轨道。

可惜的是,慢性心脏病越来越严重地折磨着戈特利布·戴姆勒,1900年3月6日,这位饱经风霜的传奇发明家离开了人世。

本回结语:
商人和发明家谁更强?谁更容易成功?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卡尔·本茨的故事一直让笔者思考这个问题。

显然,短期内商人会更强势,因为他们对资本的运用以及企业政治手腕高人一筹,而发明家可以依靠的往往只有他们对新技术的痴迷、对完美产品的不倦追求,这让他们在狡猾的商人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于是,这使他们注定要在创业过程中几起几落,直到最后,市场的力量还是选择了拥有新技术的发明家,使他们最终获得历史的认可。

接下来的几回里,我们还会看到大量类似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