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无言之美》巩固练习新人教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 15课 无言之美 同步练习(含解析)

15 无言之美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怆然(qiǎng)意蕴(yùn)缥缈(piāo)B.暧暧(ài)悲笳(jiā)寥寥(liáo)C.谚语(yàn)涕下(dì)含蓄(xù)D.渊穆(mù)譬如(bì)顷刻(qǐng)2.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陈子昂《幽州台怀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用语浅白直露,没有含蓄深远的余味。
B.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稍有内涵。
C.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和杜甫“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都是情感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中列举诗词中“言不尽意”的例子,意在说明文学作品的语言简单而含蓄,并不以尽量表现为可贵。
3.对“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语言因为其固定、散碎的特点,往往难于充分表达人们混沌而多变的情绪意旨。
B.言不达意,是人们主观刻意追求的结果,目的是为了让言更值得玩味。
C.语言是有限的,而人们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以言达意,是无法把意表达充分完整的。
D.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4.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含蓄残戚谚语雕刻B.归纳挣扎泪痕寂寥C.擒住绞死塑相昼夜D.倾刻菩萨心境附丽5.根据《无言之美》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B.作者用白居易《琵琶行》、济慈《希腊花瓶歌》中的名句为例,证明音乐上的“无声”“听不见的声调”带给人更“幽美”的感受,这就是“无言之美”。
C.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表达得比较简单,但达到了表意含蓄深远的效果。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预习检测含答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预习检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着.想()栩.栩如生()譬.如()两两相称.()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舍不舍.()宿舍.()臭臭.味相同()铜臭.味()巷深巷.()巷.道()号呼号.()号.角()3.根据拼音写汉字。
缥miǎo()pín()蛾眉寂liáo()惨qī()4.形近字辨析。
qǐng()刻qīng()倒一fú()画fú()射一fù()手套5.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附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铢两悉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4)__________ :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6. 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作者是__________,安徽桐城人,__________家、翻译家。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__________》《西方美学史》等。
7.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阅读本文,在了解了作者的观点后,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作者看来,摄影家和美术家的创作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于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zhuó xǔ pì chèn2. shě shè chòu xiù xiàng hàng háo hào3.缈颦寥戚4. 顷倾幅辐副5.(1)附着,依附。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无言之美》同步训练试题

2020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无言之美》同步训练题一、积累运用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请帖(tiě)心弦(xián)巉岩(chán)咬文嚼字(jiáo)B. 纤细(xiān)烙印(1ào)唿哨(shōo)参差不齐(cī)C. 调换(diào)酣睡(hān)亢奋(kàng)刚劲有力(jìng)D. 哄笑(hōng)分外(fēn)伎俩(jì)捕风捉影(pū)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瞬息亵玩点缀莫明其妙B. 涉猎屏障惶急颠沛流离C. 商酌荒僻愧作妇儒皆知D. 泛滥闲瑕狼藉锋芒必露3.请选出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人群中他虽然颔首低眉但是仍然无法掩盖风采,一眼望去,鹤立鸡群。
B. 他在课堂上总是神思恍惚,一旦被老师提问,便不免张目结舌。
C. 这篇议论基因编辑的杂文写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
D. 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灯光秀展演期间,市民中心广场游人摩肩接踵。
4.指出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大家喜欢的智能手机均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
B. 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C. 从“豆你玩(绿豆)”、“蒜你狠(大蒜)”到“姜你军(生姜)”,这些词汇无一不显示了市民对于不断上涨的农产品感到担心。
D.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患措施。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
B. 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
就是说,伐木要择时,不能滥砍、滥伐。
C. 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 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6.下列有关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以白云、飞鸟之动衬托她的沉静。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时练习 15 无言之美(附答案)

15 无言之美课前预习记录月日星期★我来读课文①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
”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②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
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③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④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⑤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
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
这句话讲得通俗一点儿,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
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是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
⑥意既不可以完全速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吗?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截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⑦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
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1.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2.你同意“美术作品不能说谎”这一观点吗?3.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内涵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D.沉默是金。
4.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辨析音字词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逼真摄影丝豪尽善尽美B.姑且笼统谚语瞬息万变C.蛾眉寂寥附丽心旷神贻D.缥缈沉默琵琶栩栩如声6.下列加点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A.意蕴.(yùn) 譬.如(bì) 一幅.画(fú) 瞬.息万变(shùn)B.违.背(wéi) 逝.者(shì) 悲哀.(āi) 信手拈.来(zhān)C.流露.(lù) 含蓄.(xù) 擒.住(qín) 目不忍睹.(dǔ)D.怆.然(chuàng) 深巷.(xiàng) 散.碎(sǎn) 惟妙惟肖.(xiāo)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瞬息万变心旷神怡唯妙唯肖B.珠两悉称轻描淡写马鸣风萧C.包罗尽致栩栩如生信手拈来D.闲情逸至目不忍睹丝毫不爽8.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含蓄残戚谚语雕刻B.归纳挣扎泪痕寂寥C.擒住绞死塑相昼夜D.倾刻菩萨心境附丽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子贡.(gòng)违.背(wěi)惟妙惟肖.(xiāo)B.瞬.息(shùn)相称.(chèn)栩.栩如生(xǔ)C.缥缈.(miǎo)怆.然(chuàng)目不忍睹.(dǔ)D.譬.如(pì)涕.下(tì)信手拈.来(niān)10.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无言之美 》课后练习(含答案)

《无言之美》课后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怆.然(qiǎng) 意蕴.(yùn) 缥.缈(piāo)B.暧.暧(ài) 悲笳.(jiā) 寥.寥(liáo)C.谚.语(yàn) 涕.下(dì) 含蓄.(xù)D.渊穆.(mù) 譬.如(bì) 顷.刻(qǐng)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傍晚时分,漫步江边,汉江两岸的彩灯点亮了襄阳的夜空,令人心旷神怡....。
B.他信手拈来....的打油诗,为节日聚会增添不少欢乐气氛。
C.市博物馆用一组栩栩如生....的蜡像生动地展示了柳州多民族聚居的风貌。
D.这对双胞胎长得实在惟妙惟肖....,连他们的父母有时也分不清。
3.对“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语言因为其固定、散碎的特点,往往难于充分表达人们混沌而多变的情绪意旨。
B.言不达意,是人们主观刻意追求的结果,目的是为了让言更值得玩味。
C.语言是有限的,而人们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以言达意,是无法把意表达充分完整的。
D.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4.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用语浅白直露,没有含蓄深远的余味。
B.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稍有内涵。
C.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和杜甫“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都是情感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中列举诗词中“言不尽意”的例子,意在说明文学作品的语言简单而含蓄,并不以尽量表现为可贵。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
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课后练习(含答案)

15无言之美1.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但我总以为读一本好书,是面对着一处好风景,感受其间流露出来的或粗犷豪放或纤弱秀丽、或深远空灵或雄伟磅礴的风韵。
当与我心有不可遏制的“戚戚焉”时,人达到心(kuàn ɡ)__旷__神怡、养心浴德的境地恐怕就不再是难事了。
此时,书已超脱出它本身的价值,宛若一个睿智的长者,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
他面你而坐,娓娓而谈;睛动睫转之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好处便可信手拈.__niān__来。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准确识记及正确书写。
“心旷神怡”指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注意“旷”与“犷(guǎng)”的区分。
“信手拈来”的“拈”注意不要因形辨音读作zhān或者zhàn。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B)A.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B.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产生的印象和美感的原因,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
C.德国莱辛的名著《拉奥孔》就根据这个雕刻,讨论美术上含蓄的道理。
D.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病的辨析。
B项句式杂糅,把“的原因”去掉。
3.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A)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③①⑥②⑤④B.③⑤②⑥①④C.③⑥①②⑤④D.③②①⑥⑤④【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解答此题,首先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寻找句子之间内在的联系。
本题所给六个句子,是借用诗句描写雪景,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随堂练习(含答案)

15无言之美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pì)寂寥.(liáo)蛾.眉(é)暧.暧(ài)B.笼.统(lónɡ)谚.语(yàn)墟.里(xū)惨戚.(qī)C.怆.然(chuànɡ)呼号.(háo)缥.缈(piǎo)意旨.(zhǐ)D.榆.柳(yú)意蕴.(yùn)鼓瑟.(shè)散.碎(sǎn)1.答案 A B.笼lǒnɡ。
C.缥piāo。
D.瑟s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详细瞬息万变逼真唯妙唯肖B.姑且马鸣风萧怆然信手沾来 C.谚语包罗尽致心境丝毫不爽 D.擒住闲情逸至滋味目不忍睹2.答案 C A.唯妙唯肖→惟妙惟肖。
B.信手沾来→信手拈来。
D.闲情逸至→闲情逸致。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文章,该详的地方要详,不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B.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这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摹得栩.栩.如.生.。
C.马岭河峡谷两岸峭崖对峙,河谷幽深,以雄、奇、险、秀而独具特色,幽深壮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D.我们兄弟俩的性格,简直是铢.两.悉.称.,他温顺腼腆,我耿直刚烈。
3.答案 B “栩栩如生”与句中“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搭配不当,应改为“淋漓尽致”。
4.(独家原创试题)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几句话。
B.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
D.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4.答案 B 句末的感叹号应在引号内。
5.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15《无言之美》一、积累运用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
【答案】chuànɡpín xùxiào【解析】此题是对字音的考查。
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书写拼音,不要把拼音写成英语字母。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这些容易混淆读错。
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等,在学习和识记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瞬息万变心旷神怡唯妙唯肖B.珠两悉称轻描淡写马鸣风萧C.包罗尽致栩栩如生信手拈来D.闲情逸至目不忍睹丝毫不爽【答案】C【解析】A项,惟妙惟肖;B项,铢两悉称;D项,闲情逸致。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接一点。
(径直,爽快,不绕弯子)B.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这里专指绘画)C.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善尽美。
(附着,依附)D.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渊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这里指极其美好)【答案】B【解析】美术在这里只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产物,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
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我们班的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B.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C.去冬以来,各校开展学习雷锋的新高潮,广大学生思想面貌焕然一新。
D.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答案】D【解析】A句的语病是语序颠倒,应该把“将来”放在“希望”的后面,变为“我们班的同学都希望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无言之美知识1.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实。
安徽桐城人。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2.背景探寻。
本文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有删改。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涉及美、艺术作品、审美经验和审美教育等基本问题,展现了美学大师的穆然深思和悠然遐想。
朱光潜先生引导我们流连在、、画面美、书法美之间。
他告诉我们,这首曲,这幅画,美在哪里,从各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领略美。
只有真正学会欣赏才能懂得无言之美。
3.知识链接。
美学美是何?这是美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基本问题。
每位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这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通过它可以辐射世界的本源性问题的讨论。
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对“美”的解释是复杂的。
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说:美是理念。
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尚的荣耀与光辉。
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
中国古代的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而一本《美学原理》则告诉我们美在审美关系当中才能存在,它既离不开审美主体,又有赖于审美客体。
美是精神领域抽象物的再现,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4.主旨归纳。
本文作者以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通过论证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参考答案2.音乐美建筑美4.举例重点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3.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
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
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入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
(1)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4)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5.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
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
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真切。
基础训练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瞬息万变心旷神怡唯妙唯肖B.珠两悉称轻描淡写马鸣风萧C.包罗尽致栩栩如生信手拈来D.闲情逸至目不忍睹丝毫不爽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接..一点。
(径直,爽快,不绕弯子)B.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这里专指绘画)C.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善尽美。
(附着,依附)D.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渊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这里指极其美好)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我们班的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B.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C.去冬以来,各校开展学习雷锋的新高潮,广大学生思想面貌焕然一新。
D.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湘西茶峒镇去旅游。
6.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山青水绿,树木葱葱,小小的房屋若隐若现,眼前的美景使我心旷神怡....。
B.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多美的大海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C.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D.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严肃认真,不能轻描淡写....地走过场。
7.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完本文后,某校九(2)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雕塑之美”为主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诗词之美)(1)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词语?为什么?春风知别苦,不遣青。
(A.松枝 B.柳条)这是一句送别诗。
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
“柳”和“留”谐音,常用“柳”来表示“留下来”的意思,以示挽留之意。
(2)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
明明同学为配合大赛宣传写了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下联:(雕塑之美)(3)下面是某小组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众所周知,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是断臂的。
【甲】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她端庄秀丽,体态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
【乙】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
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与“”调换位置。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后加“”。
能力测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无言之美朱光潜①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子贡说:“予欲无言。
”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②这段赞美无言的话,应怎样去理解呢?③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的,飘渺无踪的。
言是混沌的,意是散碎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④文学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都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⑤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
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
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⑥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
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譬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⑦流行语中有一句话:“言有尽而意无穷。
”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
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
1.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D.沉默是金。
2.古诗中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3.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
4.请结合全文,阐释“无言之美”的内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瑕之美郭启宏①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绿,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机盎然。
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②《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
《红楼梦》中,聪明、活泼的史湘云偏是个“咬舌子”,把“二”说成“爱”;还有林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
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
③我想,“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
谚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水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的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面庞上点出“缺陷”的痦子。
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生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