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石头”例文评析
石头文学短评

石头文学短评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以“石头”为题材的佳作不胜枚举。
石头,这一自然界中普通而又神秘的存在,因其特有的质地、形态和寓意,成为了文学家们笔下经久不衰的创作源泉。
本文旨在就“石头文学”进行一番深入的短评,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价值与魅力。
一、石头的象征意义在文学作品中,石头往往被赋予多重象征意义。
它可以是坚硬与顽强的象征,代表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也可以是沉稳与厚重的象征,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沉淀。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创作语境下,石头的象征意义灵活多变,为文学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境。
例如,在某些古代神话和传说中,石头被赋予了生命和神性,成为了力量和永恒的象征。
而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石头则更多地被用来象征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如冷漠、坚硬的外表下可能隐藏着柔软、温热的内心。
二、石头文学的艺术表现在文学创作中,石头不仅仅是一个象征符号,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
作家们通过描绘石头的形态、质地和色彩,将其与人物、情感和主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富有张力和感染力的文学形象。
以诗歌为例,石头常常被用来构建诗歌的意象和节奏。
诗人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石头与自然界中的其他元素相结合,营造出或壮美、或凄婉、或荒诞的艺术效果。
在叙事文学中,石头则可以作为情节的转折点或人物性格的隐喻,推动故事的发展并揭示作品的主题。
三、石头文学的文化价值石头文学作为文学领域的一个分支,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石头的描绘和解读,文学作品能够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取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石头与山水、园林等元素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自然美学体系。
古代文人士大夫常通过赏石、藏石来寄托情怀和修身养性,这种文化传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而在西方文化中,石头则更多地与建筑、雕塑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展现出不同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追求。
四、石头文学的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学的发展,石头文学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新的面貌和趋势。
四、材料作文讲评(石头和山头)作文审题

材料作文写作
议论文的写作与评价
一、审题立意 二、结构 三、材料(论据) 四、语言
何谓审题
了解题目要求
分析题目内容
掌握题目重点
确定写作中心
切题 偏题
合题 跑题
材料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的工人: “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 “砌砖。”第二个说:“赚钱。” 第三个说:“建造世界上最富特 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 这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结尾:
给自己一次尝试的机会,添以大胆的勇气, 去搬开拦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大山”。这才是 我们面对困难与挫折应有的态度。你会发现,貌 似吓人的“大山”其实也不过是“石头”堆成的, 并且很可能只是石头而已。
开头: 林肯的父亲将农场的石头看成山头,认为 它们是搬不走的,而事实上,它们只是一块块孤 零零的石头,轻而易举便可搬走。在现实生活中, 有多少人也将“容易搬走的石头”看成“搬不走 的山头”,从而使自己丧失了斗志,失去了信心, 做不好任何事情。
6、给自己尝试的机会 7、困难不难
10、难题并不难 11、别把石头当山头 12、化山为石的想象力 13、不试试怎么成功 14、不试一试,怎么知道? 15、不在被中睡,怎知被儿宽 16、进一步海阔天空
二、结 构
结构
标题:搬走那座山头 中心论点:做任何事,如果你连尝试都不敢,那你 永远也不会成功。 分论点一:成功需要尝试。 “肯德基”发现商机 分论点二、三:尝试需要信心,需要毅勇力气。 (爱迪生) 结尾:尝试、自信、毅力,这些便是走向成功的必 要因素,拥有这些,你就能搬走那块碍脚的山头。
爱因斯坦曾说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 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 友。——爱因斯坦。
材料作文“丑石”评讲

透过现象看本质
星星总是那样美丽,像碎钻一般散布在夜空中, 美妙绝伦。可是,当我们欣赏这美景时,谁会想到, 那些登上星星的人,看到的其实是灰尘、石子,还 有和地球一样复杂的地形? 当我们在欣赏一些美景的时候,我们总是遗忘 了一件事情-----我们所沉醉的,只是这些事物的外 表。用这种心态来欣赏大自然,是可以的,但如果 在生活中的为人处事中,我们也抱着这样一个态度: 只关注事物的外表,那么就糟糕了。就像巫婆给白 雪公主吃的苹果,有着美丽的外表,而当白雪公主 吃下后,才知道这是一个毒苹果。白雪公主被这毒 苹果的外表所迷惑,使得自己昏迷不醒,幸好后来 有了那个王子救了她。可王子不是时时都有的。所 以,生活中,我们不能像白雪公主那样,被美丽的 外表欺骗,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好标题展示:石头角度
天生我材必有用(張中庆,汪大武, 汪巧,张小红) 是金子总会发光(10班6人,12班15 人) 信念——成功的阶梯(程茜) 忍耐是一种技能(方先君) 沉默的强者(杨美仙) 成功在于默默忍耐(郑蝶)
好标题展示:
世间冷眼能造就人才(邓易兰) 人生因挫择而精彩(占婷婷) 如果你注定与众不同(刘龙龙) 坚持,成就人生(冷志雄) 等待后的美丽(司胜兰) 坚持,就是成功(江慧) 成功来自漫长的等待(刘瑶) 沉默,不等于埋没(邹迎春)
好标题展示:天文学家角度
欣赏的眼光(蔡曼曼) 慧眼识宝(李倩倩) 一双慧眼的魅力(段佳丽) 成功,在于发掘(梅华) 善于发现(曾继叶) 丑石也珍贵(梅加元)
好标题展示:村里人的角度
不可貌相的丑石(吴凯) 多角度看问题——不可目光短浅(李 琪琪) 不以表面论价值(王聘婷) 要有敏锐的双眼(黄江涛)
好的中心句:
人生如行云流水,岁月似落花飞絮。来也 匆匆,去也匆匆。破土而出,不甘掩埋, 是金子总会有绽放光芒的那一天(杨丽莎) 丑石没有美丽的花纹,没有细密的质地, 有的只是丑陋的外表,歧视的眼光。但我 要呐喊,丑石也有用武之地。(徐夏丽) 在面临困境时,在遭受不公平时,大多数 人或逃避或冲动,造成失败。我们要默默 忍受,才会到达成功彼岸。(郑蝶)
材料作文“山石与卵石”讲评与例文

模拟考试材料作文“山石与卵石”讲评与例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
你看我体肤糙砺,楞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作文指导(一)审题指导思考:1.这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这类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要注意什么?2.材料中“山石”与“卵石”对话的重点是什么?3.我们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入手来构思作文?【寓言类的材料作文审题导引】寓言是一种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完成寓言类材料作文,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审题原则:面对寓言类的材料,我们审题的第一要义是准确理解寓意,从寓言生动的故事中提炼出寓意。
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
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2.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寓言类材料作文如果看懂了寓言,抓住了寓言的寓意,确定了作文的立意,写起来同其他话题(命题)作文并无差别,这里无须赘述。
3.这类作文,可以有多个个角度入手来构思作文的,写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选择自己最熟悉、把握材料较丰富、感受最深、觉得最好写的一个来写即可。
温馨提示:考场选择的寓言往往是浅近的、易懂的。
所以,我们既不要一读就急于动笔,也不要被寓言故事本身的“故事”所吸引。
浅近的寓意常常会让我们一不小心就写成了或“再现故事”,或“克隆故事”的文章。
2013年材料作文飞翔的石头讲评

五、【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练习】
历史上“一举成名”的事不少,但韩愈却一举未 成名,再举方得中。头一次,主考官是陆贽,试题是 《不迁怒,不贰过论》。韩愈精心构思,自信考得不 错,岂料陆贽看不中,韩愈于是落第。过了两年,韩 愈再次应试,主考还是陆贽,试题也跟上次一样。韩 愈不假思索,按照上次做的重抄一次交卷。陆贽又仔 细看了,这才发现文章的妙处,便发现了韩愈并且取 他为头一名。
讲评材料作文
——“飞翔的石头”
一、【回顾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材料是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
1、从抓关键词句入手
方 法
2、从分析原因入手 3、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
4、从辨明关系入手
课时教学目标
1、明晰本次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存
在的主要问题
2、结合问题探讨审题立意保险方略
【习文题目展示】
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 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 衷。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 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吸取 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 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 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 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 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 蓝天。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 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
四、习作比较赏析
例文一 在积蓄中迸发
冰心深情地写道:“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 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泪。”是的,一个人只有经过努力才 能成功,经过积蓄才能迸发,正如那块石头,经历了 风雨的洗礼,拼命长成一座大山,才能冲向蓝天,亲 吻梦想的高空。 在积蓄中迸发,是一次与寂寞抗争的鏖战。东晋 时的左思反应迟钝,木讷,但是,他经过十年的努力, 在寂寞中完成《三都赋》,创造了“洛阳纸贵”的神 话。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 章不写一句空。”独自一人伏案疾书,何等冷清!只
材料作文“石头”例文评析

材料作文“石头”例文评析一、作文题目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
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蓝天。
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
二、审题提示材料主旨:梦想可以创造奇迹,成就人生。
立意角度:一般说来,故事性的作文材料,情节大多比较简单,内容比较集中,审题时应从材料整体出发,领会材料主旨,并据之立意。
不应忽视材料的整体内涵,肢解割裂,根据只言片语立意,从而导致偏题甚至离题。
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这则材料情节相对复杂,内涵比较丰富,既可以统观材料整体,依据主旨立意,也可以围绕梦想,截取局部,提炼观点。
比如:1、“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
”——不甘平凡,不怕嘲笑,心怀梦想,就能创造奇迹。
2、“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实现梦想,需要长期努力,默默积蓄。
3、“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实现梦想是最大的幸福。
石头的“梦想”是材料的核心,离开这个核心,就会偏离题意。
比如:1、“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第三次作文石头与山头讲评

三、分析入题法
就是在分析事例或说理中扣题, 最好出现材料或题目的关键词, 有时干脆示现观点.
好处多多:明确中心,前后一致,有时事 例不太准也可以弥补一下,障眼法,不 可外传噢!
看看人家怎么分析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这是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他做 了成千上万次实验才让电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如果他认为 发明电灯如同一个不可搬走的山头,那恐怕人类使用电灯 的时间性要向后推迟,甚至永远不可能用上电灯。而他把 研究的每一步看成一块块石头,在选择灯丝材料时,逐一 排除的过程就是向下挖“石头”的过程,当实验证明钨丝 最适合做灯丝的时候,就是让“石头”晃动的时候。
学一学:看他如何扣题
• 人生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会有许多的阻碍,勇敢地跨过去, 它就是一块任你移动的石头;望而却步,不敢向前,不勇于探索, 勇于实践,它就是一座久久矗立的山头,永远阻碍着你。(吉杨 洋)
• 同样的石头,林肯的父亲认为,它是一个山头,不可挖动;林肯 的母亲却用行动证实了,这“山头”,仅仅是一块块石头而已林 肯的父亲和生活中的许多人一样,用放大镜“看”见了大山,不 去尝试,不去探索,而他的母亲,却冲破了假象,最终成功把它 们搬走。(《拿开放大镜,出发!》)
• [立意]:不要放大困难,要做,要尝试,才能 成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后,去做。)
• 1困难是石头,恐惧是山头 • 2动嘴与动手 • 3做一个直面挫折的人 • 4做自信的人 • 5重视细节 • 6态度决定成败 • 7敢想才会赢 • 8学会怀疑 • 9坚持就是胜利 • 10笑对困难 • 11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学一学:看他如何拟题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张怡玲) • 实践出真知(王晓局) • 放大了困难,缩小了成功(许瑞芝) • 世上无难事,只怕你尝试(罗晶) • 莫让“山头”障人眼
关于石头的文学短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石头的文学短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引言部分将介绍石头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石头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物质,早已成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学意象和象征符号。
它在文学中的出现不仅具有物质属性,更寄托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传达着作者对于人生、自然以及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思考。
本文将着重从两个方面探讨石头在文学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将深入探讨石头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石头作为一种坚硬的物质,在文学中也常被用来象征坚定、稳固、不可动摇的品质。
其次,我们将探讨石头的文学表现形式。
石头可以作为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通过细腻描写石头的质感、形态和颜色等特征,展现独特的美感和内涵。
通过对石头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和表现形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生、自然和世界的描摹。
此外,对于石头在未来文学中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展望。
通过对石头的书写,作家们能够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叙述技巧,展现不同时代的石头文化和反映社会变迁。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分析石头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和表现形式,并探讨石头在未来文学中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最后,我们将通过结论部分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并展望石头在未来文学中的进一步发展。
整篇文章将通过深入分析和具体案例的引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石头在文学中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描述:首先,文章应该具备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的特点,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
为此,第一段可简要介绍本文的结构,明确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然后在接下来的段落中详细说明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组织方式。
接着,可以对引言部分进行阐述。
引言是整篇文章的开端,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文章要解决的问题或论点。
在引言部分的后面,应该对每个小节的内容进行简要的说明,让读者对整个文章的内容框架有个清晰的了解。
然后,说明正文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石头”例文评析一、作文题目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
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蓝天。
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
二、审题提示材料主旨:梦想可以创造奇迹,成就人生。
立意角度:一般说来,故事性的作文材料,情节大多比较简单,内容比较集中,审题时应从材料整体出发,领会材料主旨,并据之立意。
不应忽视材料的整体内涵,肢解割裂,根据只言片语立意,从而导致偏题甚至离题。
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这则材料情节相对复杂,内涵比较丰富,既可以统观材料整体,依据主旨立意,也可以围绕梦想,截取局部,提炼观点。
比如:1、“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
”——不甘平凡,不怕嘲笑,心怀梦想,就能创造奇迹。
2、“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实现梦想,需要长期努力,默默积蓄。
3、“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实现梦想是最大的幸福。
石头的“梦想”是材料的核心,离开这个核心,就会偏离题意。
比如:1、“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成功需要沟通。
2、“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冲向蓝天。
”——要善于借助他人。
3、“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实现梦想要坚持信念)——谈坚持,谈信念。
三、例文研讨阅读下面四篇作文,思考它们的优点或缺点。
1、向着梦想进发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泰戈尔就像远行的航船,为了目的地不顾惊涛骇浪;就像执着的飞蛾,为了光和热不惜葬身火海。
这块寂寞的石头不停地吸取天的灵气、自然的精华,为了亲吻那片梦想的天空,纵然粉身碎骨也无怨无悔。
我想,在石破天惊的那一刹那,石头是幸福的,它在向着梦想进发,它的内心必定是百感交集,喜悦,满足,然后带着欣慰的泪水坠落。
为着梦想执着奋斗的个体总会让人敬畏。
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些怀揣梦想的人们,总是为孜孜无悔的他们设置障碍。
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时的连天风雪,可能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雪山草地。
然而幸运的人们啊,他们还有梦想。
在这盏明灯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他们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满怀,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
只因坚持守护心中的梦想,把信念拧成一段绳,他们无往而不胜。
有时候,敢不敢“做梦”甚至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成功。
不知何时起,“草根”成了一个高频词汇。
超女,驴友,校园乐队,农民工,这些平凡的“草根”一族,社会底层的人们,最终能站在各自梦想的“舞台”上,靠的就是他们敢于“做梦”的勇气。
梦想,是李明博从一个贫困学子摇身变成大韩民国总统的力量源泉;梦想,是奥巴马由一个默默无闻的黑小子一跃而为美国总统大选强势黑马的根源所在。
在任何时候,无论我们所处的位置如何,都不能放弃梦想的权力,纵使卑微,纵使像那块找不到知己的小石头一样默默无闻,也不能放弃梦想,放弃这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留得梦想在,逆境亦变好。
不必管它飞短流长,不必介怀那些冷嘲热讽,那是他们怯懦了,退缩了,向上天低头了……而我们,则要坚定地,执着地向梦想进发!2、在积蓄中迸发冰心深情地写道:“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泪。
”是的,一个人只有经过努力才能成功,经过积蓄才能迸发,正如那块石头,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拼命长成一座大山,才能冲向蓝天,亲吻梦想的高空。
在积蓄中迸发,是一次与寂寞抗争的鏖战。
东晋时的左思反应迟钝,木讷,但是,他经过十年的努力,在寂寞中完成《三都赋》,创造了“洛阳纸贵”的神话。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板凳要坐十年冷,不写一句空。
”独自一人伏案疾书,何等冷清!只是,十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他的研究闪出耀眼的光芒。
苏联作家马雅可夫斯基说“提炼一克镭,需要一年的劳作,而把一个字安排妥贴则要一吨语言的矿藏。
”他为了构筑诗歌大厦,苦心孤诣,兀兀穷年,与寂寞为伴,终成一代大家。
在寂寞中积蓄,与寂寞抗争,能让你的能量迸发,让你的人生增值。
在积蓄中迸发,是一次与梦想携手的旅行。
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他的心中,始终没有放弃傲立文坛的梦想,终于,他等来了“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的一天。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他的梦想就是以乱世中的寒微之身,留名青史。
长久的积蓄让他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国里,奠定了属于他的一席之位,哪怕“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苏轼“侣鱼虾而友麋鹿”,坎坷的遭遇始终不能磨灭他的梦想,他深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积蓄的过程中,要永远揣着梦想,期待迸发的一天。
在积蓄中迸发,是一次与希望同舟的航行。
高更在塔希尼岛寻找那最原始的离群索居的生活,病魔与丧女的不幸从未让他失去希望,经过多年苦苦的寻找,他终于迈入后印象画派的圣殿。
德彪西面对父亲断绝他经济的威胁,始终笑对生活,默默谱曲,终于摘取了野兽派领袖的桂冠。
艾青被捕入狱,旧社会的黑暗并未打倒他,他带着希望,挥动着如椽大笔,终于以《大堰河——我的保姆》而成为家喻户晓的诗人。
希望,是沙漠中的绿洲,是黑暗中的灯光,是雪中的炭火。
在积累中始终心存希望,让你的人生迸发耀眼的光彩。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在厚积中薄发,在积蓄中迸发!3、寂寞圣哲你有鹰击长空的壮志,却在如潮水般喷涌而出的讥笑中折翅;你有鱼跃龙门的雄心,却在如波涛般席卷而来的嘲讽中搁浅。
明知前路艰险,你却毅然前行。
就像那夜莺,为了圣洁的玫瑰,唱干心里的最后一滴血。
带着人间的神谕,你缓缓走来,浓密的发丝中闪动你坚毅的目光。
你说那无人体谅的寂寞不能动摇你传播智慧的信念;你说那无边的谩骂正体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至于那杯浓烈鲜红的葡萄酒则是你生命中最后一次酣畅淋漓。
圆形广场里有人们恶意的谩骂,也有着你的泰然。
在你端起那滴血的酒杯时,愚昧的人们正眯着眼睛等待上苍诘问的终止。
但他们不知道,睿智的你的死亡恰恰将他们投入永远被拷问的地狱中。
而你,却带着高傲不屈的灵魂得以永生。
为诘问人类而生,为诘问人类而死。
苏格拉底——你的生命寂寞而崇高。
握着生命的画笔,你渐渐回首,干涩的眼眸中闪动你倔强的追求。
你说那无人赏识的寂寞不能动摇你探求艺术的坚定,你说那无际的嘲讽正是考验意志的皮鞭。
至于那一次次的忍饥受冻,一次次的食不果腹则是你短暂生命中的义无反顾。
黑暗的画室中有你绝望的叹息,也有你如火的激情。
在你握住画笔于浓烈的色彩中宣泻而陶醉沉浸时,无知的人们不懂你的炽热不懂你的奋斗。
他们认为随着你的逝去这种疯狂的涂鸦会永远销声匿迹,但历史承认你的才华,你激情的向日葵已嵌入艺术史的骨髓。
梵高——你的生命寂寞而伟大。
披着科学的光芒,你轻轻颔首,花白的两鬓遮不住你坚定的信念。
你说那无人支持的寂寞不能动摇你对科学的执著;你说那漫天的威胁正加固了你对真理的坚贞。
至于那些惊恐不知所措的人强加于你的危及生命的胁迫,则是你不断捍卫真理的象征。
教皇的怒视中有你无奈的苦笑,也有你视死如归的决心。
浅薄的人们认为随着烈火的蔓延会将真理一并销毁,但时间证明了正误,你烈焰中的身影将在历史上空闪烁。
布鲁诺——你的生命寂寞而庄严。
为了看看阳光,你们来到世上。
追求那看似荒诞却令人动容的梦想,在圣洁的光辉中止死不渝,即使寂寞却伟大崇高。
4、厚积薄发没有鸟儿的翅膀,难道就不能飞翔么?没有鱼儿的身躯,难道就不能畅游么?不!厚积薄发,你能亲吻梦想的天空,更能穿梭渴望的海洋。
车轮在不停地转动。
司马氏的天空何以如此昏暗,竟容不下一只渴望自由、崇尚自然的鸟?你端坐在囚车上,不屈的心猛烈地敲打着你那坚实的胸膛,一股不可磨灭的气郁结其中。
上得刑台,你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向弟子要来一把琴。
伸出枯老而黝黑有力的双手,花白的胡子在风中乱舞。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从指间、琴弦间流淌出来。
此刻,刑台成了你的舞台,你在此将你的气,你的不屈迸发出来,尽管那将是你生命的尽头。
刹那间,死寂一片。
三千弟子下跪了。
从此,你的名字——嵇康,便与《广陵散》一同,经过历史的淘洗,沉淀下来。
像流星一样的生命,短暂,却灿烂!当家中的妻儿嘲笑你是一介平民时,你“仰天大笑出门去”,喊出“我辈岂是蓬蒿人”;在朝你要高力士脱靴,在野你放白鹿于青崖之间;当你挥一挥衣袖,走出误会的紫禁城还不忘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时,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
你的酒香,你的诗篇,经过历史的淘洗,沉淀下来。
像流星一样的生命,短暂,却灿烂!经过少年时的意气风发,经过青年时的静心思考,人,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
黄州时的苏东坡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官员,或傲气逼人的才子,你只是一个真诚质朴的文人。
你敢于在林间穿行,你在月下访友,看庭中树影绰约,你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你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的眼界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
你的诗文在中华民族中代代传诵,经过历史的淘洗,沉淀下来。
像流星一样的生命,短暂,却灿烂!厚积薄发,要的是不显山露水的积聚。
于刹那间,像流星一样,划破长空,闪烁光芒。
虽短暂,却灿烂,却永恒。
【简评】四篇作文立论都切合题意,语言都很有文采。
第一篇写法灵活,没有模式化的呆板,有思想有个性,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但这种写法难以保证每次都能写好。
后面三篇都是“标准化”的考场作文,主体段都很匀称,而且都很注意段间关键句的对称和照应,结构很严谨。
这种写法,优点在于写作时容易把握,评改时较少误判,缺点在于没有个性。
前两篇主体部分每段都用了多则例证,其中大多不太常见;后两篇都只用三个例证,其中后两个例证都比较俗滥。
前者显然更好。
前两篇都直接、明确地引用了作文题目中的材料,后两篇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