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一卷作文解析及例文
2020全国1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三篇

2020全国1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三篇【篇一】2020全国1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君子“成人”亦“成己”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相信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孔子曰:“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不过在管仲的身后,还有一位同样令人敬重的人物。
他举荐管仲,终成霸业,因而名留青史。
他便是鲍叔牙。
或许很多人无法理解鲍叔牙的千古流芳: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身侧运筹帷幄之人并非鲍叔牙;鲍叔牙甚至将自己的位置让与管仲,甘居其下。
这样的“无甚功绩”的鲍叔牙,却能为史书大书特书。
这是争强好胜的现代社会和时下持有浮躁心态的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质疑的。
但我觉得,鲍叔牙之所以能够“成己”,正在于他能够“成人”。
鲍叔牙的过人之处,首先在于他善于知人。
知人之要务,在于放下成见。
鲍叔牙与管仲以前同为商贾、出生入死,每每被管仲占便宜,鲍叔牙总是一笑而过。
后两人分侍二主,本应成王败寇,鲍叔牙却力排众议,举荐管仲。
鲍叔牙能够剥开偏见、傲慢等缠绕在外界的茧丝,洞察出那位水平卓荦的管仲。
鲍叔牙的过人之处,更在于他能任人。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公子小白践祚,鲍叔牙本可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但他审度自身,急流勇退,让贤甘居管仲之下。
其胸襟之宽广,处事之谦卑,广为人所称颂。
鲍叔牙的退让并非力不从心的自卑,并非沽名钓誉的姿态,并非求取庇荫的谄媚,而是为了大局着想,知己知彼的大智慧。
鲍叔牙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够“成人之美”。
鲍叔牙成就了管仲,让管仲尽情施展抱负与才华,而不是“虽有千里马”却“骈死于枥中”;鲍叔牙更是成就了齐桓公,让他成就霸业,国泰民安;鲍叔牙更是拯救了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推广教化使黎民免于披发左衽,这是鲍叔牙为黎庶百姓所谋求的永福。
“我们飞的越高,在那些不能飞的人眼里就越渺小。
”鲍叔牙的气度并非寻常人能比,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更是少能为人所理解。
2020全国1卷语文作文范文

2020全国1卷语文作文范文【1】 我看管仲 有人认为,英雄应是站在荣耀之巅,享受无上的荣光和赞美。
但我认为真正的英雄应是这样的。
春秋战国,硝烟弥漫,中原各国自相残杀。
国内明争暗斗,北狄、南蛮、东戎、西夷大举侵犯中国。
举世皆浊有一人独清;众人皆醉,有一人独醒。
“微管仲,吾将被发左衽乎!” 管仲,于战火纷争中崛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他先前侍奉于公子纠,面对公子纠的败落,他面临一个问题:死或不死。
是用死亡来表达自己的忠心赤胆,亦或是保全姓名于乱世,完成自己治世之理想?他的同僚选择了死亡:召乎死之。
而管仲则选择了后者:管仲请囚。
他深知,他不能死,他要为更伟大的事业而奋斗,他不拘于此小节。
“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
”他赢了,他赢得了齐桓公的信任,任卿相。
助小白完成了北杏之盟、荆之盟,齐侯会宋公、卫候,会陈人、蔡人等一霸春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不拘于小节,有伟大的抱负和理想,并有与之匹配的才华。
管仲,于民族大义中抉择,以仁为本,解救中原! 狄人伐邢,救亦或是不救?救,对齐有何益处?邢国远于千里之外,路途遥远,风餐露宿,将士疲敝,能不能赢先不说,光是外出花销便会拖垮齐国经济的发展。
不救,狄人距齐甚是遥远,一年两年似乎也打不到这里来。
救还是不救?管仲给出的回答是“救”“夷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酖毒,不可怀也。
”诗曰:“‘畏此简书,且不怀归’请救邢以从简书。
齐人遂救邢。
”站在本国的立场考虑,自然不救为好,可是站在仁义、站在中原文化的角度来看,救,必须救,现如今礼崩乐坏,中原文化处于千钧一发之际。
若不救,将使千古仁义毁于一旦,使千年的文明消失殆尽。
他深谙此理,所以“纵千万人,吾往矣”。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在大局面前,不顾及小家的利益。
在历史兴衰面前,能敏锐察觉出时局的变化,做出有利于天下的决定,是的,是天下,不在一人,一家、一国,而是全天下。
真正的英雄就是像管仲一般,能于乱世之中崛起,不拘小节,真正的英雄应以仁义为本,以天下为己任,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2020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解析及满分作文-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哪个感触最深?41

全国I卷适用地区:安徽、湖北、福建、河南、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全国Ⅰ卷作文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试题特点题型为材料作文,与全国卷去年题型与难度基本一致,需要我们用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表达自己的看法。
看到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人治世的智慧。
命题把握时代脉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提高知识能力、增强生活智慧、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
2、题目解析材料里涉及三个历史人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选取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体现齐桓公不计前嫌、大胆用人、善用人才;鲍叔不求功名、举荐人才、甘居其下;管仲足智多谋、忠心辅佐、助齐成霸。
题目材料对三个人物各有介绍,引用孔子、司马迁的话评述齐桓公的历史功绩,管仲的辅国之功和鲍叔的知人之能。
设置班级读书会的具体情境,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讨论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写作任务为结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3、写作角度题目要求考生选好角度,其实就是要求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或者有话可说,有素材积累的话题,确定自己的立意。
2020全国一卷作文解析及例文

几乎全班同学都喜欢小高,我也不例外 。小高是谦谦君子,他做学习委员期间, 从来没有喝斥过任何同学。但大家对小钟 的评价,就明显两极分化了。一方面,小 钟做劳动委员后,我们班的卫生,每次都 是年级第一。另一方面,小钟对同学很苛 刻,如果有人忘了打扫卫生,他一定会一 盯到底,搞得别人很难堪,一点面子都不 给。这种事,如果是小高的话,肯定自己 拿起扫帚,悄悄就把活给干了。
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 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 ,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 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 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 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 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 的一个显著特点。
乱世当用管仲才
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结构】例文从反面着手,举了大量的 史实来证明“齐桓公似乎找不到一个‘代 表作’”,作者另辟蹊径,指出齐桓公的 功绩不在于武力征服,而在于捍卫了文明 。且这是齐桓公与管仲共同成就的霸业, 并且摆出个人观点:齐桓公的故事更值得 玩味:桓公继位后,对与他有生死之仇的 管仲,他选择了原谅;不仅原谅,他还对 管仲委以重任,管仲在齐国的改革更张力 度非常之大,对与他有生死之仇的管仲, 他选择信任。而这些选择的关口,更在齐 桓公的“一念之间”,进而推出大历史的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 ,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 ,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 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 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 ,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 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 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 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高考进行时】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Ⅰ卷解析及范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Biblioteka 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2.联想思考是开放的。考生确定立意后,可在此方向上展开联想思考,以便旁征博引,论证论点。比如就“善于用人”这一方向,可以正面联想周文王用姜尚、齐王用邹忌、秦王用商鞅、越王用范蠡等事例,也可以反面联想商纣王杀害比干、楚怀王放逐屈原、楚平王灭门伍子胥一家等例子。若论不计前嫌,可写楚王绝缨、唐太宗重用魏征等。当然,更重要的,在“对哪个感触最深”这一问题上,考生比较、权衡、选择的角度非常自由,从而能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开放性
一、1.立意是开放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这三个人物,考生“对哪个感触最深”是见仁见智的,任何一个人物都可以被选为写作对象,重点是要写出相应的理由。而对于某人感触最深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的,比如对于齐桓公,可以评价其胸襟宽广,也可以评价其善于用人,也可以综合评价。而在对“最”字的理解上,考生比较、权衡的角度也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3.价值观限制。材料中鲍叔甘居管仲之下,管仲虽用箭射中齐桓公的衣带钩,齐桓公却能任用管仲,而管仲终使齐桓公成就霸业,这其中均暗含命题人对三个人物的肯定和认可,材料提供的对于三个人物的三则评价也都是正向评价,因此考生不可违背这一价值判断,但在对哪个人物“感触最深”的方向上则可以见仁见智。
二、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道情境任务型作文设置的真实情境是春秋时期鲍叔举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而成就霸业的历史故事。这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点,即考生阐发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时要紧扣这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展开,要立足事件本身分析三个人物所表现出的品格,写出自己对其中某个人“感触最深”的理由,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020年语文高考全国一卷作文(优秀8篇)

2020年语文高考全国一卷作文(优秀8篇)2020年语文高考全国一卷作文篇一【功成不必在我】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我发言的题目是《功成不必在我》。
看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不难发现此三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胸有大志、公而忘私。
齐桓公为称霸天下,放下一箭之私仇,拜管仲为相。
鲍叔牙为成就大事,高风亮节,甘愿退位让贤;管仲为实现富国强兵的志向,不拘小节,竭力辅佐昔日政敌,最终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不朽功绩。
《谋略论》有云“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子。
”,所以成大业者一定要有大局观,能够真正观大势谋大事必定是一种胸襟,一种志向。
故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鲍叔牙知人识人的眼光、荐贤举能的胸襟和大而忘我的情怀,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混乱时期,鲍叔牙能够以齐国大局为重,自甘屈人之下,明月入怀、淡泊名利,不仅成就了“华夏第一相”管仲,更成就了“管鲍之交”的千古美名。
这也正好切合“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大胸怀源自大境界,大境界造就大作为,2020新冠疫情期间,全国无数医护人员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患者点亮生命的曙光,人们不可能一一记住他们写在防护服后面的名字,更不可能认识他们那一张张被口罩遮住的脸,但他们却将“白衣天使”这个美丽的名字永远的印刻在2020年抗疫攻坚战这个伟大的历史丰碑上。
每一个新旧制度的更迭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都需要一代代人默默的前赴后继和接力奋斗。
疫情以来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行走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道路上的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牢固树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心底无私天地宽,撸起袖子加油干吧!2020年语文高考全国一卷作文篇二【一箭与苍生】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好!非常荣幸有这么一次机会给大家做读书会的分享,这次我分享的主题是《一箭与苍生》。
2020高考全国1卷优秀解析及优秀范文[2020年最新]
![2020高考全国1卷优秀解析及优秀范文[2020年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7bb40ff4f01dc281e43af016.png)
2020高考全国1卷优秀解析及优秀范文附:2020年全国一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他辅佐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雄霸天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管仲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
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800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作文题解析2020年语文高考I卷作文是一道情境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班级读涉到首先应关注写作的情境:班级读书会。
因此写作中应该尽量牵书交流的情境。
其次:本文的写作任务有二:一是根据材料内容,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人物谈看法,因此写作中一定不能对三人平分秋色,而应抓住其中一人的品行、境界、格局等特点,从可以深入写作的角度切入。
例如:齐桓公,可以从宽容、胸怀、知人善用、信任、志向高远等角度切入;鲍叔,可从知人、大度、不计私利、大局为重、虚怀若谷、友情等角度切入;管仲,可从才华、能力的重要性和恪尽职守等角度切入。
二是要注意发言稿的形式。
因为是在班级读书会上交流,因此要注意称呼,是老师和同学们;同时要众。
动听有结束语,语言应尽量生动、形象、口语化,有感染力,能打当然,在写作中,要注意主题的提升,因为虽然是三人选择一人为重点进一心,才能行写作,但三人之间的联系与反映出来的现实意义不可忽视:君臣共创伟业;而在疫情仍没有完全消散,世界格局正面临重大改变的今天,我们的国家只有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各尽其能,才能克服困难,谱写强国之音。
高考作文解析与优秀作文点评(2020年全国1卷)

高考作文解析与优秀作文点评(2020年全国1卷)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命题解析这道作文题目,不像前几年的作文题那样贴近时代,而是转向历史,回归经典,让很多猜题者扑了个空。
不过,题目具备高考作文题目的特点,它具有选择性,给考生准备了多种选择。
既可以从齐桓公、鲍叔、管仲三个人物中选取一个,同时每个人物本身又提供了多种选择性,分析如下:齐桓公:①唯才是用,人尽其才;②包容大度,不计前嫌;③善于纳谏,从谏如流;④志向高远,胸怀广阔……鲍叔:①顾全大局,大公无私;②忠君爱国,功勋卓著;③不计得失,方得始终;④虚怀若谷,不嫉妒他人;⑤给自己正确的定位……管仲:①恪尽职守;②顺时而变;③士为知己者死;④感恩之心;⑤成全他人,成全自己……可以说,这个材料中,包含着君与臣、欣赏与付出、识才与荐才、格局与担当、个人与国家、信任与被信任、个体奉献与共谋发展等多重立意,便于考生发挥。
另外,这个题目还具有交流性。
要求写一则发言稿,很有生活现场感。
发言稿写作要“就事论事”,观点鲜明;真诚友善,语言得体,既要形象生动,又不能太书面化;格式上要有称谓和问候语,还要注意礼貌收尾。
优秀作文一海纳百川,大气乾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又到了我们读书会的时间,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海纳百川,大气乾乾”。
摈前嫌,任良相,贤君海纳百川,彰显王者气度;合诸侯,匡天下,霸主大气乾乾,书写传奇春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坐中国电影界“头把交椅”的张艺谋不但引领中国的 电影事业走向国际舞台,而且他所培养出来的电影演员也 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闪耀巨星。提到“谋女郎”章子怡,人 们都知道她是叱咤影坛的著名演员,曾担任《英雄》《我 的父亲母亲》和《十面埋伏》的女主角。当她还是个小姑 娘时,面貌清纯、可爱,还有一双会说话的明亮大眼睛, 当她被导演张艺谋偶然发现后,便频频出现在中国乃至世 界的银幕之上。黄金被埋在土壤里,如果不被发掘,与土 壤何异?章子怡自身潜藏着艺术能量,如果没有张艺谋的 发现,这些能量就失去了大放异彩的机会,还何谈叱咤影 坛?因此,只有勇敢地向前跨一步,去展现自己,让那些 炽热的能量像火山一样喷发而出,才能成就美丽的人生!
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 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 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 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 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 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乱世当用管仲才
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管仲就是这样的人。齐桓公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他清 楚地知道,哪怕鲍叔要忠诚得多,人品似乎也好得多,但 齐国要称霸,得靠管仲这样的人才。哪怕管仲曾经是他的 敌人,甚至差点致他于死地,他也必须放下前嫌,拿出胸 怀,信任管仲,将国家大事托付于他。
有人会说,难道人品不重要吗?
没错,管仲是有些冷酷无情,不是儒家意义上的谦谦君 子。但他并不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他无论追随谁,都极 具敬业精神,敬业难道不是道德的表现?而且,在春秋乱 局中,齐桓公究竟需要的是道德家,还是能解决问题的人? 连孔子也称赞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 也。”在孔子看来,管仲的所作所为,暂时地终结了连绵 的战争,这就是最大的道德啊。
今天是关于齐国一段历史的读书会,但我今天不想直接 谈历史人物,想说一说我们班明天要进行的班长选举。经 历几轮淘汰,现在小高同学票数相对领先,小钟同学紧随 其后。我今天一边在读材料,一边在想,究竟谁,才能把 我们这个全校有名的乱班带出泥潭?
几乎全班同学都喜欢小高,我也不例外。小高是谦谦君 子,他做学习委员期间,从来没有喝斥过任何同学。但大 家对小钟的评价,就明显两极分化了。一方面,小钟做劳 动委员后,我们班的卫生,每次都是年级第一。另一方面, 小钟对同学很苛刻,如果有人忘了打扫卫生,他一定会一 盯到底,搞得别人很难堪,一点面子都不给。这种事,如 果是小高的话,肯定自己拿起扫帚,悄悄就把活给干了。
【结构】例文从反面着手,举了大量的史实来证明“齐 桓公似乎找不到一个‘代表作’”,作者另辟蹊径,指出 齐桓公的功绩不在于武力征服,而在于捍卫了文明。且这 是齐桓公与管仲共同成就的霸业,并且摆出个人观点:齐 桓公的故事更值得玩味:桓公继位后,对与他有生死之仇 的管仲,他选择了原谅;不仅原谅,他还对管仲委以重任, 管仲在齐国的改革更张力度非常之大,对与他有生死之仇 的管仲,他选择信任。而这些选择的关口,更在齐桓公的 “一念之间”,进而推出大历史的画卷,点睛之笔与败笔, 或许就在于些微点墨。最后以“人的磨练,不只在星辰大 海,更在于内心方寸”收束全文。例文层层推进,结构严 谨,立意不俗。
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 史的一个优良传统。”那么这段历史,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呢?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班虽然像春秋战国一样,还很乱, 但我们爱自己的班级,我们也希望有一天能够称霸年级。 明天班长选举,我们应该选谁?这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的 智慧。我希望我今天的发言,能够引发大家的思考。
业,需有过人的胸襟; 只有不计前嫌,方能美美与共; 从鲍叔的角度: 朋友之间就是要互相帮助、互相信任; 为国家舍小家,无私; 为国立公,甘居人下; 从管仲的角度: 在其位,谋其政; 看重自我才华,绽放无限光采;
【素材】发现人才,而后重用之,能兴国安邦,造福一 个朝代。周文王就是一个慧眼识英雄的人,他发现姜子牙 有治国安邦之才,封姜子牙为专管军事的太师。在姜子牙 的帮助下,周文王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周文王死后,姜 子牙又辅佐周武王一举打败了商朝,为周朝的建立立下了 赫赫功勋。姜子牙之所以成为齐国的缔造者与西周的开国 元勋,源于周文王有一双善于发现人才的眼睛。当然,周 文王在成就姜子牙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辉煌的帝业。这 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发现者,万不可忽视每一 个有益的细节,或许一个小小的发现就能成就自己或成就 他人,让一个“千里马”式的人物早日奔向成功的轨道。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 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 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 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 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 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 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 也。”
说真心话,我本来准备也投小高一票,但今天读了齐桓 公和管仲、鲍叔的故事后,我犹豫了。我在想,如果我们 的班主任是齐桓公的话,那么,我们应该举荐管仲呢?还 是鲍叔牙?
我觉得,应该是管仲。为什么呢?
因为一个班级发生根本的变化,就像一个国家要从乱世 中崛起一样,要首先推举那些能真正下力气整治乱局,恢 复秩序的有才能的人,而不能只诉诸于道德情感。
【审题】命题方式:任务驱动作文
审题要点:任务驱动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的主旨, 作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 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 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审题过程: 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本次作文材料 是叙事类,材料关涉三个历史人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 考题创设了相关写作情景——班级读书会,规定了写作者 身份和写作对象,要求谈对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 哪个感受最深,文体应是发言稿。今年这个考题,所创设 情境贴近考生实际,作文材料考生熟悉,有话可说;要求 明确,不易偏题。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 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 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 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 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 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 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 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 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 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 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 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 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 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 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 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 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 求“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 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 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选择哪一个人物来写都是可以的,应具体说出为什么对 某一人物感触最深。比如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阔、 不计前嫌、唯才是用,所以能成就霸业;鲍叔不计私利、 审时度势、谦虚礼让,对齐桓公任用管仲起到了重要作用; 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功勋卓著,有力辅佐齐桓公成 就霸业。作文可以从他们的品行、格局、人格境界、为国 为民的情怀为出发点,分析他们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 用,展现出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他们独特人格魅力 和思想价值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尊重和学习,能够 让我们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