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高中语文第2单元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一试题:第二单元 4 在马克

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1.分析第1段所用手法并概括其思想内容。
答案:运用了讳饰手法,委婉地说明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沉痛的感情。
2.第2段中为什么先提“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答案: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3.如何理解第3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答案: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一样,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4.第4段“不仅如此”中的“如此”指代什么?答案:指代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7题。
(完整版)高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测试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习题精选【基础练习】一、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写出每个自然段能够点明该段中心的语句。
3.文中有一段是过渡段,是哪一段?4.本文段与段之间大多用总括上文引起下文的语句连接,把这些语句写下来。
二、第二段两个“对于”是全文的总纲,试分析下列问题。
1.两个“对于”各是从哪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去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的?2.两个“对于”各与哪些段落相照应?3.“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里,为何限于欧美,不说世界?历史科学指什么?三、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贡献有哪些?2.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贡献有哪些?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1.“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这一说法指马克思逝世了,这样说有什么好处?2.“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这一句中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3.“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说说这句话中饱含的深情。
4.“安乐椅上”除了说明马克思逝世的地点,还有什么含义?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1.用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与马克思的发现类比,用意是什么?2.从文章内容看,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一个“简单的事实”,请概括“简单的事实”的内容。
精选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跨越时空的美丽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语言运用层]1.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27120034】①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________。
②第51届“金马奖”颁奖礼上,喜剧电影《一个勺子》剧组在京召开答谢会。
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奖得主陈建斌感谢8年来爱人的________,不离不弃。
③家具市场产品________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A.添砖加瓦竭尽全力鱼目混珠B.添砖加瓦鼎力相助鱼目混珠C.添枝加叶竭尽全力良莠不齐D.添枝加叶鼎力相助良莠不齐【解析】添砖加瓦:比喻为宏伟的事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
“中国梦”是宏伟的事业,每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称作是“添砖加瓦”。
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和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鼎力相助: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表态帮助别人的情况。
竭尽全力:使出全部力气。
鱼目混珠:比喻以假冒真,以次充好。
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答案】 B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导学号:27120035】A.正像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达尔文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B.马克思之所以能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首先是他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为人类工作”,并且具有目标始终如一的顽强意志。
C.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
D.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做的伟大贡献做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C项,成分残缺,应在“马赛尔·德普勒”后加上“的发现”;D项,成分残缺,应删掉“在”“中”。
【答案】 B3.下列对伟人逝世的几种不同的表达都非常得体,不同凡响,其中表达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雨果评论文学巨匠巴尔扎克之死:“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B.恩格斯叙述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之死:“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间:40分钟满分:42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空.白(kōng)肤.浅(fū)悼.念(dào) 卓.有成效(zhuó)B.驱逐.(zhú) 繁芜.(wú)豁.然(huò) 不可估量.(liáng)C.奠.基(diàn) 剩.余(shèng)诅.咒(jǔ) 浅尝辄.止(zhé)D.撰.稿(zhuàn) 忌.恨(jì)诬.蔑(wǔ) 双重.身份(chóng)解析:选B A项,“空”应读kòng;C项,“诅”应读zǔ;D项,“诬”应读wū。
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编辑诽谤水乳交溶坚忍不拔B.奚落赏鉴原形毕露满腔热情C.困顿觉悟眼花潦乱食不果腹D.衷心出版旁征博引欢渡佳节解析:选B A项,溶—融;C项,潦—缭;D项,渡—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美国使用“炸弹之母”轰炸阿富汗,其威力似原子弹,________阿方伤亡情况会很严重。
②边境广播站站长黄炳坤在基层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展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胆________。
③中纪委机关刊:违纪干部用尽“洪荒之力”________,也难逃重罚。
④专家列出了打造智能家居________的十大智能装备,很吸引人。
A.估量衷心掩饰必须B.估计忠心掩饰必需C.估量衷心掩盖必须D.估计忠心掩盖必需解析:选B “估量”和“估计”都有对未来情况揣度的意思,但“估量”一般不带宾语,“估计”可带宾语。
根据语境,句①选“估计”恰当。
“衷心”是形容词,指出自内心的;“忠心”是名词,表示忠诚的心。
句②应该选名词“忠心”。
“掩盖”指遮盖,是中性词,只是将事实原封不动地掩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掩饰”是个贬义词,是指当事人会对事实进行改编,让事实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让别人来理解。
高中 2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测试 鲁必修1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内稳固1.加点字注音估量〔〕诽谤〔〕芜杂〔〕豁然开朗〔〕悼念〔〕勒令〔〕空白〔〕卓有成效〔〕譬如〔〕嫉恨〔〕衷心〔〕得心应手〔〕2.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①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HY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
②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HY观念,都是在这个根底上开展起来的。
③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地研究的。
A.探究以致浮浅B.探究以致浅薄C.探究以致浅薄D.探究以致浮浅3.以下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他偶然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几首小诗,对他崭露头角的才华和卓有成效的表现,同学们赞不绝口。
B.在HY期间,代表们提出了种种议案,出神入化,喊出了群众的呼声。
C.有些人的科学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洞假设观火。
D.一些青年做事缺乏长远目光,刚入门就打退堂鼓,这种浅尝辄止的做法耽误了多少青春。
4.“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顿思想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句中加点词能否换为“去世〞或者“逝世〞?为什么?5.“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利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加横线的三个词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6.把下面一句话用否认句的形式来表达,但不可改变愿意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课外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答复7—11题。
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完毕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奉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分层训练(含解析) 粤教版必修4

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奠.基(diàn)空.白(kònɡ)诅.咒(zǔ)浅尝辄.止(zhé)B.驱逐.(zhú) 给.予(jǐ)豁.然(huò) 不可估量.(liànɡ)C.诽谤.(bànɡ) 肤.浅(fū)悼.念(dào) 卓.有成效(zhuó)D.撰.稿(zhuàn) 忌.恨(jì)诬.蔑(wū) 繁芜.丛杂(wú)2.下列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1)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________、艺术以至宗教________,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___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3)协会的这位创始人________没有什么别的建树,单凭这一成果________可以自豪。
A.观点/观念特别虽然/仍B.观点/观念甚至即使/也C.观念/观点甚至虽然/仍D.观念/观点特别即使/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高考作文的“游戏规则”,许多考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真实想法,“适应”统一的标准与共同的观点,写一些无动于衷....的话。
B.深深的思念,渐渐的怀念。
日子久了,她慢慢发觉,逝去的人似乎变得越来越完美,他在她的回忆思念中常驻,永垂不朽....,没有人能够代替。
C.由于以往的监督不公开或者公开不充分,在遇到困难时,人大常委会对于一些问题和领域的监督可能浅尝辄止....,现在这种全面公开的政策,迫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必须向纵深方向推进。
D.在海滨线路方面,我市的上下川岛及阳江东方银滩独占鳌头....,一家大小或情侣们的戏水踏浪,给旅途平添了几分情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马克思在大量的研究中,总结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解与例题鲁人版必修1

问题导学1.请找出文中有总括性、过渡性、承递性等的语句。
2.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是个如何的人?3.这篇文章的中心段落是哪一段?为何?自主研究你以为马克思为何能有这么多发现且都有巨大的成就?文法导析1.综合运用表达、谈论、描绘、抒怀等多种表达方式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
从全篇看,介绍马克思去世的情况和他的革命实践活动采纳表达的方式;对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评论采纳谈论方式;而在表达、谈论之中又无处不饱含着真挚的感情。
从局部看,这三者则是不分彼此,不分彼此。
比方,第 1 段表达马克思去世的情况,那看似沉静的表达中却交融了崇拜的评论和深邃而又丰富的感情。
又比方,第 7 段评论马克思的伟大革命实践,作者采纳了夹叙夹议的方法,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对马克思的崇拜、敬爱和歌颂之情。
因为适合地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发言的内容也就获取了完满的显现,发言也就拥有了意味隽永、动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2.文章用词正确,生动凝练,内涵丰富。
如开头一句,“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在安乐椅上寂静地睡着了”委宛地写出了马克思的去世;“永久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宛委宛的解说、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去世的无穷惋惜、深切之情。
技法导练导练目标请以“真情最美”为话题,运用记述、谈论、抒怀相联合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许多于300字。
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前前后后花了近四十年。
听说他长年在大英图书室翻阅收集资料,把阅读室地板也踩出了印迹。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 ____________ 等话题中。
(2)恩格斯的申明恩格斯与马克思一同合写了《共产党宣言》。
这部光辉著作素来都署着他们两个人的名字。
可马克思刚一去世,恩格斯在该书的1883 年德文版前言中申明:“这个基本思想完整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
”他此后又曾多次指出:“组成《宣言》中心的基来源理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
(新课标)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训练落实 新人教版必修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估量.(liáng)拖沓.(tà)诽.(fēi)谤锲.(qì)而不舍B.悼.(dòo)词泥淖.(nào)里弄.(lòng) 卓.(zhuó)有成效C.给.(jǐ)予匹.(pǐ)配请帖.(tiě) 力能扛.(káng)鼎D.璞.(pū)玉囹圄.(yǔ)漱.(shù)口矫.(jiāo)情【解析】A.诽fěi锲qiè;C.扛gāng;D.璞pú矫jiǎo或者jiáo。
【答案】 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谧坚韧不拔瘦骨伶仃化干戈为玉帛B.嚼腊浅尝辄止气喘吁吁放之四海而皆准C.滑腻迷天大谎惩一儆百不能越雷池一步D.蛊惑纷繁芜杂溘然长逝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解析】B.腊-蜡;C.迷-弥;D.致-至【答案】 A3.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________和最受________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________他,________他。
A.忌恨诬蔑诅咒诽谤B.诬蔑忌恨诅咒诽谤C.忌恨诬蔑诽谤诅咒D.诬蔑忌恨诽谤诅咒【解析】要注意语意轻重。
【答案】 C4.下面标点符号全部正确的一句是( )A.教室里布置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
”“百川归海”。
B.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C.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D.去年七月全国卫生会议,就明确地制订出: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卫生总方针。
【解析】A中“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
”句号去掉;C项“等等”和省略号重复;D项冒号去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导学号:16582054】A.本届书画交流活动中,书画名家纷纷献艺,一幅幅书法力透纸背....,一幅幅丹青意境深远,博得观众的连声喝彩。
B.三名罪犯拒不供述在昆明砍杀无辜群众的暴恐犯罪行为。
国外有人士认为没有供词罪不容诛....,但他们必将受到人民正义的严惩。
C.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
D.文学经典,就是要精读,口诵心惟....,反复咀嚼,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以期产生内心的共鸣,收获更多的人生启迪。
E.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中国人寿的一张宣传画上是一个鼎,其寓意是中国人寿一言九鼎....,决不食言。
【解析】B项,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E项,一言九鼎: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不是表明诚信的。
【答案】BE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导学号:16582055】A.正像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达尔文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B.马克思之所以能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首先是他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为人类工作”,并且具有目标始终如一的顽强意志。
C.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
D.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做的伟大贡献做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C项,成分残缺,应在“马赛尔·德普勒”后加上“的发现”;D项,成分残缺,应删掉“在”“中”。
【答案】 B3.下列对伟人逝世的几种不同的表达都非常得体,不同凡响,其中表达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雨果评论文学巨匠巴尔扎克之死:“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B.恩格斯叙述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之死:“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C.黄宗英写演员赵丹之死:“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
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D.写音乐家聂耳之死:“经过23年的青春年华,过早地写下了他生命的休止符。
”【解析】B、C、D三项分别用“停止思想”“落下生命之幕”“写下了他生命的休止符”,明扣“思想家”“演员”“音乐家”的身份,A项,暗扣文学巨匠的身份。
【答案】 A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16582056】150年前马克思宣布了“共产主义幽灵”的出现,欧洲一切反动势力真是茫茫然,吓得手忙脚乱。
________________。
①1983年马克思逝世100周年时,当时的西德曾专门发行832万枚铸有马克思头像的硬币,其中35万枚专供收藏。
②这个世界完整地保存了这座房子,还在它的旁边开辟了马克思纪念图书馆。
③150年后,当我站在特利尔这座小房子里时,西方人已经不怕马克思了,这窗户外面就是资本主义世界。
④联邦政府国务秘书就此事在议会答辩说:“马克思的政治观点在西方虽有争论,但他无疑是一位重要的学者,应该受到人民的尊敬。
”⑤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幽灵经过了那个“神圣的围剿”后,现在已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并认真地从中汲取着养分。
⑥而在此前,西德马克上只铸历届总统的头像。
A.①⑥③⑤④②B.③②⑤①⑥④C.①⑥③②⑤④D.③①⑤⑥②④【解析】③承接前面的句子,②“这个世界”承接③中“资本主义世界”,②⑤中“它”指“这座房子”,①⑥是转折关系,④中“此事”指的是①⑥的内容。
【答案】 B5.下面是关于“核电”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
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核电有零排放的环保优势,__①__。
在选择支持核电之前,一位环保人士如此纠结。
其实,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__②__?汽车与车祸、飞机与空难、摩天大楼与熊熊大火……科技发展提供了便捷,也带来了风险;发展中不同诉求的交织、冲突,__③__。
如何在面临两难时做出权衡,在面对风险时保持理性,在全力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大力利用新技术,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①②③【解析】纵观全段,在讲述“优势”的同时,也提到了“风险”,所以①处应填写“有风险”的内容。
②处采用问句形式,后面是另外举例,所以此处应填写“这样的纠结岂止是核电”。
③处是对上面内容的总结,联系下文中的“两难”提示,要突出“两难境地”。
【答案】①也有安全风险②这样的纠结岂止是核电③这正是人类社会的“两难处境”6.某中学高三(6)班班长以班委会的名义写了一封邀请函,恭请杨校长参加本班的文艺晚会。
邀请函正文如下,它在用词、语言表达和标点使用方面有五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导学号:16582057】高三年级(6)班拟定于本月15日晚7点在学校大礼堂举行《放飞梦想》文艺晚会。
我班同学诚挚邀请您到达晚会现场,并要求您在晚会开始前给我们这些即将走上高考考场、放飞人生理想的莘莘学子们送上最温馨的叮咛和嘱咐。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③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④________改为______⑤________改为________【解析】“放飞梦想”是晚会的主题,故应用引号;“到达”“要求”不合邀请函的语气;“莘莘学子”为复数,与“们”语义重复;“叮咛”和“嘱咐”语义重复。
【答案】①《放飞梦想》的书名号引号②“到达”“莅临”(或“光临”)③“要求”“(敬)请”(或“恭请”“恳请”)④“莘莘学子们”“学子”⑤“叮咛和嘱咐”“叮咛”(或“嘱咐”)[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导学号:16582058】悼夏丏尊先生丰子恺犹忆“卢沟桥事变”之际,我从南京回杭州,中途在上海下车,到梧州路去看夏先生。
先生满面忧愁,说一句话,叹一口气。
我因为要乘当天的夜车返杭,匆匆告别。
我说:“夏先生再见。
”夏先生好像骂我一般愤然地答道:“不晓得能不能再见!”同时又用凝注的目光,站立在门口目送我。
因为夏先生老是善愁,而我总是笑他多忧。
岂知这一次正是我们的最后一面,果然这一别“不能再见”了!夏先生与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师),具有同样的才调,同样的胸怀。
犹忆三十余年前,我当学生的时候,李先生教我们图画、音乐,夏先生教我们国文。
我觉得这三种学科同样的严肃而有兴趣。
就为了他们二人同样的深解文艺的真谛,故能引人入胜。
夏先生常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
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
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这话也可说是“夫子自道。
”夏先生初任舍监,后来教国文。
但他也是博学多能,只除不弄音乐以外,其他诗文、绘画(鉴赏)、金石、书法、理学、佛典,以至外国文、科学等,他都懂得。
他当舍监的时候,学生们私下给他起个诨名,叫夏木瓜。
但这并非恶意,却是好心。
因为他对学生如对子女,率直开导,不用敷衍、欺蒙、压迫等手段。
学生们最初觉得忠言逆耳,看见他的头大而圆,就给他起这个诨名。
但后来大家都知道夏先生是真爱我们,这绰号就变成了爱称而沿用下去。
凡学生有所请愿,大家都说:“同夏木瓜讲,这才成功。
”他听到请愿,也许暗呜叱咤地骂你一顿;但如果你的请愿合乎情理,他也就当作自己的请愿,而替你设法了。
李先生做教师,以身作则,不多讲话,使学生衷心感动,自然诚服。
譬如上课,他一定先到教室,黑板上应写的,都先写好(用另一黑板遮住,用到的时候推开来)。
然后端坐在讲台上等学生到齐。
譬如学生还琴时弹错了,他举目对你一看,但说:“下次再还。
”有时他没有说,学生吃了他一眼,自己请求下次再还。
他话很少,说时总是和颜悦色的。
但学生非常怕他,敬爱他。
夏先生则不然,毫无矜持,有话直说。
学生便嬉皮笑脸,同他亲近。
偶然走过校庭,看见年纪小的学生弄狗,他也要管:“为啥同狗为难!”放假日子,学生出门,夏先生看见了便喊:“早些回来,勿可吃酒啊!”学生笑着连说:“不吃,不吃!”赶快走路。
走得远了,夏先生还要大喊:“铜钿少用些!”学生一方面笑他,一方面实在感激他,敬爱他。
夏先生与李先生对学生的态度,完全不同。
而学生对他们的敬爱,则完全相同。
这两位导师,如同父母一样。
李先生的是“爸爸的教育”,夏先生的是“妈妈的教育”。
夏先生后来翻译的“爱的教育”,风行国内,深入人心,甚至被取作国文教材。
这不是偶然的事。
自我离开夏先生的绛帐,直到抗战前数日的诀别,二十年间,常与夏先生接近,不断地受他的教诲。
其时李先生已经做了和尚,芒鞋破钵,云游四方,和夏先生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
但在我觉得仍是以前的两位导师,不过所导的范围由学校扩大为人世罢了。
李先生不是“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是为了人生根本问题而做和尚的。
他是真正做和尚,他是痛感于众生疾苦而“行大丈夫事”的。
夏先生虽然没有做和尚,但也是完全理解李先生的胸怀的;他是赞赏李先生的行大丈夫事的。
只因种种尘缘的牵阻,使夏先生没有勇气行大丈夫事。
夏先生一生的忧愁苦闷,由此发生。
凡熟识夏先生的人,没有一个不晓得夏先生是个多忧善愁的人。
他看见世间的一切不快、不安、不真、不善、不美的状态,都要皱眉,叹气。
他不但忧自家,又忧友、忧校、忧店、忧国、忧世。
朋友中有人生病了夏先生就皱着眉头替他担忧;有人失业了,夏先生又皱着眉头替他着急;有人吵架了,有人吃醉了,甚至朋友的太太要生产了,小孩子跌跤了……夏先生都要皱着眉头替他们忧愁。
学校的问题、公司的问题,别人都当作例行公事处理的,夏先生却当作自家的问题,真心地担忧。
国家的事、世界的事,别人当作历史小说看的,在夏先生都是切身问题,真心地忧愁,皱眉,叹气。
故我和他共事的时候,对夏先生凡事都要讲得乐观些,有时竟瞒过他,免得使他增忧。
他和李先生一样的痛感众生的疾苦。
但他不能和李先生一样行大丈夫事;他只能忧伤终老。
在“人世”这个大学校里,这二位导师所施的仍是“爸爸的教育”与“妈妈的教育”。
1946年5月1日于重庆客寓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主要记述了夏丏尊先生教授作者时的几件往事,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夏先生的感激和缅怀之情。
B.文章开头写夏先生分别时“愤然”的回答和“凝注的目光”,作者却笑他多忧,流露出对夏先生消极、悲观心态的不认同。
C.“木瓜”本是因批评学生招致反感而得的外号,但当学生们看到他把学生的请愿全当作自己的请愿时,绰号就变成了爱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