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学案

合集下载

【优化方案】高中政治 第七课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优化方案】高中政治 第七课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民族性 ② 特 点 : 具 有 深 厚 的 __________ 、鲜明的 时代性 和先进性。 ___________ 长征精神 、延 ③突出表现:井冈山精神、 __________
红岩精神 、西柏坡精神。 安精神、____________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
①特点: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 新的时代 ______________ 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 到了一个新水平。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1. 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弘扬和培育中华民 文化建设 极为重要的任务。 族精神是__________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综合素质 的必然要求。 (1)是提高全民族____________ 国际竞争力 的要求。 (2)是不断增强我国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道路 (3)是坚持__________________ 的需要。
自学知
研学教材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1.民族精神的时代性 民族文化 的结晶,其形成 民族精神作为 ____________ 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 时代 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_________ 2.近百年来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主体: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延安所形成的,延安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比
如艰苦奋斗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精神,实事求是精神等。在延安
精神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了 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在这一精神的
指引下,改革开放的中国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2)这些革命传统是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
【提示】
神财富。
(1)“北京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第七课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学案

第七课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学案

【学案】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和分析说明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辨证思维能力。

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2、难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二、课前自主导学1、走进生活:2010年11月15日,河北省邯郸市举行省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报告活动。

报告团五位劳模代表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他们立足本职、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在无私奉献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锐意进取中书写了人生的辉煌,在奋斗在展示了劳动模范的时代风采。

自主探究:议一议:劳模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关系?2、新知领航:(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1.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的历程之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的各个时期。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_________________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________________、鲜明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

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

专题六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案-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

专题六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案-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

专题六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时事背景】●材料一:2021年6月12日,河南卫视端午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中,一段不到两分钟的水下中国风舞蹈《洛神水赋》惊艳亮相,火爆全网。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为《洛神水赋》点赞;美国《侨报》载文《〈洛神水赋〉让中国风舞蹈再次惊艳世界》。

“国潮”文化作品频频“破圈”,圈粉无数。

●材料二:2021年8月8日晚,第三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

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38金32银18铜共88枚奖牌,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二位。

中国体育代表团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给备战参赛带来的严峻挑战,不畏艰难,科学训练,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圆满完成参赛任务。

●材料三: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21年7月16日至31日在福州举办,这是我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也是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

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5项,与意大利并列第一。

●材料四:6月29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

习近平主席向“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指出,“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

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

●材料五:2022年3月3日,《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为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

●材料六: 1 月 27 日,习近平考察调研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就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回顾旧知:文化的功能。

(二)学生讨论学生对照学案进行分组讨论,并同时进行板书。

(三)聚焦展示一区:最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世界第八奇迹”的人,是时任巴黎市长的希拉克。

1978一次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不禁赞叹:“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世在观赏后惊叹:“铜车马比我们宫廷的车马还要好!”约旦前国王侯赛因称:“时任卢森堡首相的皮埃尔留言:“谢谢你们给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精品。

”曾三次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他赞叹:“未来。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老的文化之一。

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探究任务]1. 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中华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二区: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随之而来的则是精神生活的匮乏。

网络的发展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导致网络文化不能成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主体。

在这个时候,《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具备正能量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节目应运而生。

传统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正以其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召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民大众的喜爱,在全国形成了以古诗词为代表的古典文化新潮流。

在这一文化潮流中,令人欣喜的是,青少年逐渐成为中流砥柱,在掀起一波波“诗词学习热”的同时,又掀起一波波“诗词创作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写作传统诗词的现象。

2015届高三《政治生活》第七课第一二框复习学案

2015届高三《政治生活》第七课第一二框复习学案

第七课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记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民族关系及了解形成原因。

2、理解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

3、通过我国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的事实,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我做起。

4、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明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6、归纳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二、重点与难点:1、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我国怎样实行民族平等?三、知识清单,找出/写出准确答案并记忆。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及其形成原因。

2、正确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简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包括哪些?6、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优越性?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这意味着我国已彻底实现了民族平等。

( ) 说明:2、民族平等意味着没有民族差别。

( )说明:3、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说明我国已经不存在民族问题了。

( )说明:4、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这些现实情况是指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说明:5、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 )说明:6、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 )说明:7、民族自治地方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

( )说明: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 )说明:五、巩固练习1、[2013高考,北京卷]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3课时 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3课时 学案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法治意识】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这对开创党和国家发展新局面起着巨大作用。

【公共参与】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②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核心、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学习难点: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③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④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三课前预习1.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谈到文化的多样性时指出: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之所以要“各美其美”,是因为在文化交流中要______________;要做到“美人之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过程中,要_______________本民族文化,______________其他民族文化;要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需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2.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原因(1)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 ),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 )。

(2)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 )和( )。

(3)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4)世界各国都对人类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中华民族文化既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同一性和互补性的特征。

多样性是各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同一性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

我们既要保护文化多样性,同时也要增强同一性或共同性,以增强_______________,加强国家的认同。

4.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_________,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案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标解读考向】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必备知识重点突破】1.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功能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4.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是什么?6.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识整合网络构建】【易错剖析盲点清零】1.文化对经济、政治有时起决定作用。

2.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本身。

4.文化具有主导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5.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7.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8.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真题探究规律】1. 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宁夏西宁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承载着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

我们对革命先辈足迹的每一-次探访,都是一次思想的陶冶和洗礼:与革命文物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精神的对话和传承。

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不仅是党和人民的共识,也成为各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切实行动。

从“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角度,说明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的理由。

2.民俗是社会群体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历经代代传承而生生不息。

丰富的民俗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传统和人文品格。

根植于乡土的民俗文化已经深深嵌入乡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出助力现代乡村治理的独特功能。

在传统社会中,以血缘关系聚居的瑶族群众采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加之依山而建的木质结构居所,极易发生火灾。

2.3 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2.3 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③宽容他人、与他人为善的高尚品质④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3、中国航天人积极践行中华民族精神,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直接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A、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一致B、是中华民族的根
C、是战胜困难不竭力量之源D、核心是无私奉献
14、2011年4月5日,孔子、屈原、邓稼先、梅兰芳等40位中华文化名人青铜雕像在中华文化名人世纪坛正式落成展出。这些文化名人涉及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时间跨越了从春秋时期直至近现代长达3000年的历史。纪念中华文化先贤能使我们()
猴嘴中学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
课题
2.3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备课时间
2013.08.30
序号
005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蔡守立
学习
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内涵。
2、明白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丰富和发展。
3、理解弘扬和践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重点
弘扬和培
①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④反映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8、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我们必须做到:()
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②反对一切外来文化
③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请列举连云港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至少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选
5.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下列各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和分析说明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辨证思维能力。

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2、难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二、课前自主导学1、走进生活:2010年11月15日,河北省邯郸市举行省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报告活动。

报告团五位劳模代表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他们立足本职、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在无私奉献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锐意进取中书写了人生的辉煌,在奋斗在展示了劳动模范的时代风采。

自主探究:议一议:劳模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关系?2、新知领航:(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1.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的历程之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的各个时期。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_________________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________________、鲜明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

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1.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求必须更高地__________,把__________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_____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是___________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1.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如何立足于________________,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结合新的实践要求继续_____________民族精神2、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

(四)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的影响。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相结合。

三、课堂互动探究1、重难解读(1)正确理解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问题探究二】思考:你认为上述这些精神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知识生成及梳理——“新知领航”(一){特别提醒}:①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总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推陈出新。

②中华民族就精神虽然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但又有共同的基本内涵。

(2)全面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问题探究三】课件展示材料,要求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决定在每年9月份开展"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问题:我国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强化有何意义?(教师归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原因参见课本78页。

)材料2:美国中央情报局关于对付中国的《十条戒令》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其极机密的《行事手册》中,关于对付中国的部分最初撰写于1951年,以后曾经修改多次,至今共成十项,内部代号称为《十条戒令》,其内容如下: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蔑视、鄙视、进一步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

替他们制造对色情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

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

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核心是宗教传布。

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3、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

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4、要利用所有的机会,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

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

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要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提问:材料说明了什么?(教师归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原因参见课本79页。

)过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此重要和紧迫,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该怎样去做呢?【问题探究四】辩论(小组合作探究)之一:“回vs.不回”——两位同学,一起去美国名校留学。

毕业后,导师都挽留,面临一个抉择:要不要回国?(60年前/现在)之二:“去vs.不去”——某同学回国后,一次国家询问他愿不愿意参加一项国防事业研制工作,若参加,可能要多年隐姓埋名,放弃城市的奢华,条件艰苦危险,但事业成功,对祖国有极大好处。

去还是不去?之三:“前者vs.后者”——你更赞赏哪个,哪个在你心里更崇高,更伟大?知识生成及梳理——“新知领航”(二)(三)(四){特别提醒}: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②在当代中国,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亿万中华儿女责无旁贷。

2、走出误区:(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其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2)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过多强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影响我国经济建设(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四、随堂体验1.“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

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这就是亮剑精神。

对“亮剑”精神,认识正确的是()①“亮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②“亮剑”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亮剑”精神是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④“亮剑”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的民族精神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胡锦涛指出,我们要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回答2—3题。

2.下列关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②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绵延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民族文化就是民族精神④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具有时代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

是因为()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②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③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④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要求。

这是因为()①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民族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文化建设时指出,要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关系是()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与时俱进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充分利用全球化与技术进步,以现代科技来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出无愧于五千年文明、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属于当代中国的新文化,她应具有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又饱含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以适应中国未来的和平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健民族文化的筋骨,方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由之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根据材料回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怎样弘扬民族精神,保卫国家的文化安全?五、热点关注2011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1周年。

经过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深圳不仅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物质奇迹,也创造了支撑经济特区迅速崛起的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不畏艰险、敢于牺牲、团结互助、扶贫济困,顾全大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深圳精神”。

深圳市政府在迎接承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围绕“办赛事、办城市、创文明、惠民生”的主体,重视社会建设,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广大的深圳市民继续发扬“深圳精神”,敢当义工,奉献社会,献计献策,服务大运,为政府分忧解难。

【尝试应用】运用相关知识,谈谈青年学生应当如何弘扬和培育“深圳精神”?六、反思总结、发导学案、布置预习课后练习与提高1、2008年7月19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举行“我要飞得更好”的盛大仪式。

中国航天人整装待发,将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这种精神()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②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工作热情③对于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主体,具有世界性和永恒性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袁隆平不是因循守旧、盲从权威的科学家,他善于质疑,勇于创新,敢于超越。

这启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B.民族精神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C.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时代精神则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D.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3、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