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一、词语: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2)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越:到了。
明年:第二年。
具:通“俱”,全,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
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
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边。
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述:描述。
备:详尽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极:尽。
12) 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淫雨霏霏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开:放晴。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迫近。
去:离开。
国:京城。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日光。
集:鸟停息在树上。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
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宠:荣耀。
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把:持。
临:面对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或:或许。
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
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24)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斯:这。
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以:因为。
心旷神怡怡:愉快。
二、句子翻译: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024高一的语文知识点整理归纳

2024高一的语文知识点整理归纳一、文言文知识点1.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文言文是汉语的古代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主要在于词语和句子结构的不同。
学好文言文需要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句子结构的特点。
2.文言文的基本句式: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包括主谓结构、并列结构、动宾结构、倒装结构等。
掌握这些基本句式可以帮助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文言文的基本修辞手法:文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修辞手法是美化和强化表达的手段。
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仗、排比等。
学好文言文需要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4.文言文的词汇和文化背景: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学好文言文需要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
二、现代文知识点1.现代文的基础知识:现代文是指使用现代汉语书写的文学作品,与传统的文言文有明显的区别。
学好现代文需要掌握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以及现代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现代文的基本句式:现代文的基本句式包括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学好现代文需要掌握这些基本句式的用法和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现代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现代文的修辞手法:现代文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称、排比等。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感染力。
学好现代文需要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4.现代文阅读技巧:在阅读现代文时,需要注意文本的主题和结构,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好现代文需要掌握阅读技巧,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和情感。
三、作文知识点1.作文的步骤和要素:在写作文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审题、构思、组织、写作、修改。
此外,作文要素包括题意、立意、文体、语言、结构等。
学好作文需要掌握这些步骤和要素,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本。
2.作文的文体:作文有多种文体,如议论文、说明文、叙述文、写景文等。
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四)——《语文④》第四单元单元说明:高中《语文④》第四单元为古代人物传记单元,有《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3篇古文。
一、成语1.完璧归赵:泛指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本人。
2.负荆请罪:向人认错赔礼。
3.怒发冲冠: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4.刎颈之交: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也说刎颈交。
5.肝脑涂地:原指在战乱中惨死,后用来表示牺牲生命。
6.人生如朝露:喻指生命的短暂。
7.屈节辱命:失去了节操,又辱没了使命。
8.啮雪吞毡:指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
9.吉凶倚伏:祸福相因。
二、通假字1.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堂,朝廷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审察4.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6.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句末疑问语气词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8.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10.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11.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体现,表现12.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13.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14.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15.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16.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17.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18.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尊”通“樽”,古代盛酒器1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员”通“圆”,圆周20.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捉拿21.傍行八道“傍”通“旁”,旁边三、古今异义1.拜为上卿古义:授予官职今义:下跪叩头,表示敬意的礼节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古义:忧虑,担心今义:祸害,灾难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古义:向人敬酒或献礼今义:长命,年岁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内外亲属今义: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5.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指令6.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走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7.宣言曰:“吾见相如,必辱之。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一、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为博士邪“邪”通“耶”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二、古今异义:说“悦”的古字,愉快。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为“文采和道理”今“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古为“渐渐”;今“稍微”。
王子曰:古为“王安石自称”今为“国王的长子”从先人还家:古“死去的父亲”;今“古人”不闻机杼声今:用鼻子闻古:听到旦辞爷娘去今:从一地到另一地古:离开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古:只双兔傍地走:今:行走古:跑见往事耳:今:过去的事情古:历史及鲁肃过寻阳:今:路过古: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现在是一种学位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为听今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古为跑;今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今虽然,标转折连词。
日中如探汤:古热水,孰为汝多知乎:古为代词“你”,?今为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为离,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词类活用: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四、一词多义: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卒之为众人:成为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见往事耳:了解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五、重要词句[童稚]幼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1.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古典、正式、简洁正式:文言文的语言风格较为庄重,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文字间带有一种隆重的气氛。
简洁:文言文倾向于用简洁的表达方式,往往只用几个字就能表达清楚的意思。
2.文言文的基本句型结构:主谓宾结构为主,以及主谓补、呼应句、倒装句、把字句等。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句型是主谓宾结构,主语放在句首,谓语动词放在句中,宾语放在句末。
主谓补结构:文言文中常常用主谓补结构来表达完整的意思,常见的结构有主谓宾结构+补语、主谓双宾结构等。
呼应句:文言文中的呼应句是指前后两个或多个句子之间的意思相呼应,如正反加以呼应、先后加以呼应等。
倒装句: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倒装结构来强调句子的一些成分,在倒装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位置进行调换。
把字句:文言文中的把字句是指使用“把”字来引出后面的宾语,表示把事交给别人或者承担一些责任。
3.文言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比喻: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通过比较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点。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以产生其中一种效果,比如夸张形容容貌的好坏、美丑。
象征:用一些事物代表另外一个事物,通过象征来传达其中一种含义。
排比:将一系列相关的事物并列起来,增强修辞的效果。
对偶:通过两个意义相对立的内容来强调其中一种表达方式,达到修辞的效果。
反问:通过质问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讽刺:通过讽刺来揭示其中一种问题或者现象的不足之处。
4.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比兴:将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
借代:用一些词语来替代另外一个词语,以增强修辞的效果。
叠词:通过多次重复同一个词语,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拟声:通过文字模拟出一种声音的效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假借:通过将一个词语的意义转换为另外一个词语的意义,以形成一种修辞效果。
衬托:通过将一个事物放在另一个相对突出的事物之前,以起到突出和衬托的作用。
总之,《文言文选读》是高一语文必修的一本教材,通过学习这本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文言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修辞能力。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

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文言文基础知识点一、文言文是指我国古代(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采用古汉语进行书面交流的语言文字。
相较于白话文,文言文更为古朴,行文严谨,使用有一定的规范性。
二、文言文的特点:1. 字词繁多:文言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古词和书面语,这些词汇常常需要通过查阅字典来了解其具体意义和用法。
2. 语序固定:文言文的语序较为稳定,一般为主谓宾的结构,较少使用白话文中的倒装和省略现象。
3. 文言虚词:文言文中的虚词较多,包括助词、介词等,这些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记忆。
4.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丰富:文言文中广泛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以达到表达的目的。
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 扩大词汇量: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和文言文教材来扩大词汇量。
2. 学习语法: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其语法规则,包括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的位置等,可以通过阅读文言文教材和做语法练习来加深理解。
3. 阅读文言文经典作品:阅读文言文经典作品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阅读《论语》、《庄子》等经典著作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四、常用文言文表达方法:1. 句式结构: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较为固定,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和定状补结构,表达清晰明了。
2.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广泛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经典句子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3. 论证方法:文言文中的论证方法通常采用举例论证、比较论证等,需要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来了解和掌握。
五、常见的文言文易错点:1. 字义辨析:文言文中常常使用近义词,需要注意它们的具体用法和意义,如“言”和“语”、“睹”和“见”等。
2. 虚词用法:文言文中的虚词较多,如“曰”、“乎”、“焉”等,需要注意它们的用法和搭配,以免造成文义不通的错误。
3. 语法错误: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白话文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主谓宾的位置、定语和状语的使用等,以避免语法错误。
六、学习文言文的意义:1. 增强语文修养:学习文言文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使自己的写作更为准确、精炼。
2020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易用错实词100例)

2020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易用错实词100例)1、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文言文知识点大全小学

文言文知识点大全小学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文言文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对小朋友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文言文常见字词1、实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如“日”“月”“山”“水”等。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等,如“走”“跑”“笑”“哭”等。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如“美”“丑”“高”“矮”等。
数词:表示数目,如“一”“二”“三”等。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如“个”“只”“匹”等。
2、虚词之:①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
②用作助词,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用作动词,“到……去”。
其:①用作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她)的”“它的”“他们的”等。
②用作副词,表示推测、反问、期望等语气。
而:①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
②用作代词,通“尔”,你、你的。
以:①用作介词,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工具、条件等,译为“用”“拿”“凭借”“按照”等。
②用作连词,表目的、原因等。
于:①用作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译为“在”“到”“从”“对”“对于”等。
②用作介词,表示比较,译为“比”。
二、文言文常见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夫战,勇气也。
”“刘备,天下枭雄。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
例如:“(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3、倒装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何陋之有?”“时人莫之许也。
”定语后置:通常在中心语和定语之间加“之”字,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
如“马之千里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状语后置: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六课孔雀东南飞(一)通假字1.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通‚奁‛,梳妆匣子。
)3.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
)4.蒲苇纫.如丝(‚纫‛,通‚韧‛,坚韧。
)5.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叮嘱,嘱咐。
)6.奄奄..黄昏后(‚奄奄‛通‚晻晻‛,阴暗。
)7.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二)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①孔雀东南..飞(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飞‛的方向:向东南。
)②勤心.养公姥(心,名词作‚养‛的状语,表示动作所用的工具:用心。
)③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心。
)④卿当日.胜贵(日,时间名词充当状语,充当谓语‚胜贵‛的状语。
)B.名词、形容词作动词:①槌.床便大怒(槌,名词,带宾语‚床‛,活用为动词:拍,敲击。
)②自名.秦罗敷(名,名词带宾语‚秦罗敷‛,用作动词:取名,名叫。
)③谢家事.夫婿(名词‚事‛带宾语‚夫婿‛,用作动词:侍奉,服侍。
)④交广市.鲑珍(市,名词带宾语‚鲑珍‛,用作动词:买,购买。
)⑤千万不复全.(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保全。
)C.使动用法、意动用法:①逆以煎.我怀(使……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像受煎熬一样。
)②足以荣.汝身(使……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荣华。
)③便利.此月内(以……为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最吉利。
)(三)古今异义词1.为仲卿母所遣.(遣:遣送,休,指女子被赶回娘家|今常用义为派,派遣。
)2.守节..情不移(守节:遵守府里的规则|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操。
)3.便可白.公姥(白:告诉,禀告|今常指一种颜色。
)4.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今义为值得怜悯。
)5.汝岂得自由..!(自由:自作主张|今义指不受拘束和限制。
)6.槌床.便大怒(床,在古代既可以指卧具,也可以指坐具,这里是指古代的一种坐具|今指供人睡觉用的家具。
)7.本自无教训..(教训: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和经验。
)8.举手..常劳劳(举手,告别时的动作|今常表示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
今义中用‚招手‛‚挥手‛来代替举手。
)9.逆.以煎我怀(逆:逆料,想到将来|今义与‚顺‛相对。
)10.阿母大悲摧.(摧:伤心|今义为破坏,折断。
)11.便言多令.才(令:美好|今常有义为命令或使。
)12.府吏见.丁宁(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如今天的熟语还保留有古代的古义,如‚见教‛,‚见谅‛|今义,看见,见到。
)13.恐此事非奇.(奇:宜,适宜|今常用义为特殊的,或惊异。
)14.寻.遣丞请还(寻:过了一些时候|今常用义为寻找。
)15.否.泰如天地(否:坏运气。
今常用义为否定,可否。
泰,好运气|今常用义为,平安,安定。
)16.渠.会永无缘(渠:他|今常用义为奉承。
)17.便利..此月内(便利:吉利|今义:方便。
)18.蹑履相逢迎..(逢迎:迎接|今常用义为奉承。
)19.逼迫兼弟兄..(弟兄:哥哥|今指同辈之间或旧军队中对士兵的称呼。
)20.叶叶相交通..(交通:连接|今为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
)21.多谢.后世人(谢:劝告|今常用来表示感激。
)(四)特殊句式①为仲卿母所遣。
(用‚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五)重点虚词相: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
)及时相遣归)(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我‛。
)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他‛。
)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他‛。
)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他‛。
)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
)相见常日稀(互相)久久莫相忘(互相)叶叶相交通(互相)仰头相向鸣(互相)儿已薄禄相(相貌)自:我自不驱卿(本)本自无教训(是)自可断来信(即)葳蕤自生光(且,还是)自名秦罗敷(其)自名为鸳鸯(其)好自相扶将(亲自)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见:A.相见常日稀(见面)B.君既若见录(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C.渐见愁煎迫(‚被‛)D.府吏见丁宁(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E.黄泉下相见(见面)第八课《兰亭集序》(一)通假字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二)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B.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C.形容词作动词: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做一样。
数词-意动)2.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形-意动)(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
(语意构成判断)B.倒装句:1.介词结构后臵: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其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臵: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C.省略句:①(大家)列坐(于)其次。
②(大家)引(之)以为流觞(之)曲水。
③晤言(于)一室之内。
④放浪(于)形骸之外。
六、重点句子: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9.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10.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2.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第九课《赤壁赋》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属‛通‚嘱‛,劝人喝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乘)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盘绕)二、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指明月停留。
今义:多指人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
2、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内心所思慕的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女子。
三、词类活用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方位名词‚西‛‚东‛作状语)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朋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名词作状语。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
东: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用。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四、特殊句式1、宾语前臵句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2、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介词结构后臵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主谓倒装句渺渺兮予怀五、重点句子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5.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6.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7.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8.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0.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1.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1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5.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1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第十课《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 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 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