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优秀课件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合集下载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课件

4. 文中的哪些语句表现出了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精神? 5. 在列举三个事例时作者是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 题的层次来写的,那么从全文来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 么,最后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如何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 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的方法:
这篇课文分为三部分,先开门见山的提出观点,再用三个事 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这是议论文的基本形式 ,尤其是用三个具体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记清楚 明了,又有学习的借鉴价值。
人物 波波义义耳耳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 找到真理( !)
盐盐酸酸遇遇紫紫罗罗兰兰 这种物质…………什什么么
的的变变色色
样的反应
制制成成石石蕊蕊试试纸纸
人物 波义耳 魏魏格格纳纳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 找到真理( !)
盐酸遇紫罗兰 这种物质……什么
的变色
样的反应
制成石蕊试纸
海海岸岸线线的的凹凹凸凸 蚯蚯蚓蚓的的分分布布
这个事例中的主人公是谁? 他从什么现象中看出问题? 他怎样探索?最后找到什么真理?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一件: 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
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 了石蕊试纸。
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件: 写的是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偶尔发现地球
部编版 六年级下
很多同学都特别崇拜科学家,你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刻苦勤奋,锲而不舍
科学家们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 不断的质疑与实践中获取科学成就,就像人们常说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课文的课题。这节课就来深入地研 究一下这篇课文,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篇课文如何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 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的方法:
这篇课文分为三部分,先开门见山的提出观点,再用三个事 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这是议论文的基本形式 ,尤其是用三个具体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记清楚 明了,又有学习的借鉴价值。
人物 波波义义耳耳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 找到真理( !)
盐盐酸酸遇遇紫紫罗罗兰兰 这种物质…………什什么么
的的变变色色
样的反应
制制成成石石蕊蕊试试纸纸
人物 波义耳 魏魏格格纳纳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 找到真理( !)
盐酸遇紫罗兰 这种物质……什么
的变色
样的反应
制成石蕊试纸
海海岸岸线线的的凹凹凸凸 蚯蚯蚓蚓的的分分布布
这个事例中的主人公是谁? 他从什么现象中看出问题? 他怎样探索?最后找到什么真理?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一件: 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
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 了石蕊试纸。
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件: 写的是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偶尔发现地球
部编版 六年级下
很多同学都特别崇拜科学家,你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刻苦勤奋,锲而不舍
科学家们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 不断的质疑与实践中获取科学成就,就像人们常说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课文的课题。这节课就来深入地研 究一下这篇课文,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课件(共61张PPT)

二、新课讲解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二、新课讲解
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 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 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 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发现 真理。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三、结构梳理
真 理
提出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
诞
生 于 一 百 个
证明 观点 2~6
石蕊纸的发现 大陆漂移学问 睡觉时眼珠的发现
抓住问题 反复试验 反复研究
问
号
之 后
总结观点 见微知著 不断探索 7~8
锲追 而根 不溯 舍源 得求 真真 知理
三、结构梳理
开门见山: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 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 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事例3
发现问题
睡觉时 眼珠为什么 会转动。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当睡觉
反复观察 的人眼珠转
实验
动时,他确
实正在做梦。
课文解读
第2课时
观察表格,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是
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三个事例的?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这三个事例中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是 相似的,作者写这三个事例都是按照这样的 顺序来写的: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 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 得出了结论。
写作提纲:
团结就是力量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事例1:____________ 事例2:____________
总结观点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课件

拓展延伸 有关学校的儿童诗欣赏
校园, 是我们快乐的天堂; 校园, 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它也许是高楼大厦, 花团锦簇, 还有一个现代游乐场。
不管怎样,
它也许是一个美丽的仙子,
我们都爱自已的校园,
一年四季不断变换着美丽的衣裳, 因为那里有老师灿烂的笑脸,
它也许是一个乡村小院,
有同学纯洁的友谊,
几棵老树,
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说一说在作者的想象中,今天的 教育方式和未来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
今天的教育方式: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教育, 课本是(纸质)的,有(老师)给我们上课。
未来的教育方式:在(家里)上课,课本是 (电子)的,老师是( 机器人)。
互动课堂
认真读课文1、2自然段,“真正的书” 是什么意思?
附近所有的孩子都到一处去上学,他们在 校园里笑啊、喊啊,他们一起坐在课堂里上课; 上完一天的课,就一块儿回家。他们学的功课 都一样,这样,在做作业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互 相帮助,有问题还可以互相讨论。
这是玛琪的想象,也是她内心的憧憬
机器老师正在屏幕上显示出 这样的数字:“我们把1/2和1/4 这两个分数加在一起——”
文 自由读诗,圈出生字新词。
hǎi ɑ i+ɑ➝yɑ
大海啊
qin ɑ n+ɑ➝nɑ
母亲啊
fán
繁星
xī
膝盖
后鼻音 màn miè ténɡ luó
漫灭 藤萝
tāo duǒ
波涛 躲藏
同音字识记:
漫(漫灭) 慢(快慢)
萝(藤萝) 箩(箩筐)
说文解字识记“蔓”字。
,蔓,形声,从艹,曼声。本义: 木本蔓生植物的枝茎。
形近字识记:
膝(膝盖) 漆(油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课件)PPT

提倡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尝试新的研究方 向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真理的验证与确认
重复验证
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或观察,确 认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不同方法验证
采用不同的方法或技术手段, 对同一问题进行验证,确保结 果的准确性。
交叉验证
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或学者, 对同一问题进行验证,确保结 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实践检验
将得出的结论应用于实践,观 察其效果和影响,进一步确认
05
优秀课件的展示与分享
优秀课件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优秀课件是指具有高质量、创新性和 实用性的教育资源,能够有效地传递 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特点
优秀课件通常具有清晰的教学目标、 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优秀课件的展示方式与技巧
展示方式
优秀课件可以通过PPT、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 展示,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
展示技巧
在展示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突出重点,避 免过多的文字和图片堆积;其次,要注重互动性,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最后,要保持清晰、简洁的表述,让学生能够快 速理解和掌握知识。
结论的正确性。
真理的应用与推广
实际应用
将得出的结论应用于实际生活、生产或科研等领域,解决实际问 题或推动科技进步。
推广普及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将结论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中,提 高人们的认识和理解。
持续改进
在应用和推广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和挑战,持续改进和完善 结论,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完美版)

创新科学理论
在科学理论中,问号是推动科学理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能够为新的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条件。
创新技术应用
在技术应用中,问号是引导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的关键 ,能够为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支持。
14
04 经典案例分析
2024/1/24
15
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
2024/1/24
苹果落地的启示
2024/1/24
量子计算机的软件和算法
阐述量子计算机的软件和算法,包括 量子编程语言、量子算法和量子模拟 等。
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前景
探讨量子计算机在密码学、化学模拟 、优化问题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
21
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探索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观测证据
解释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性质以及它 们在宇宙中的作用。
2024/1/24
4
问号与真理的关系
2024/1/24
问号是探索的起点
01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问号代表着疑问和思考,是探索的起点
和动力。
问号推动思维发展
02
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人们的思维得以不断拓展和深
化,对真理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问号与真理的相互作用
03
问号和真理是相互作用的,问号的提出和解答有助于发现新的
2024/1/24
19
人类基因组计划
2024/1/24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背景和意义
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历史背景、科学意义以及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
阐述基因测序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最新进展,包括下一代测序 技术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等。
人类基因组的组成和功能
在科学理论中,问号是推动科学理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能够为新的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条件。
创新技术应用
在技术应用中,问号是引导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的关键 ,能够为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支持。
14
04 经典案例分析
2024/1/24
15
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
2024/1/24
苹果落地的启示
2024/1/24
量子计算机的软件和算法
阐述量子计算机的软件和算法,包括 量子编程语言、量子算法和量子模拟 等。
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前景
探讨量子计算机在密码学、化学模拟 、优化问题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
21
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探索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观测证据
解释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性质以及它 们在宇宙中的作用。
2024/1/24
4
问号与真理的关系
2024/1/24
问号是探索的起点
01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问号代表着疑问和思考,是探索的起点
和动力。
问号推动思维发展
02
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人们的思维得以不断拓展和深
化,对真理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问号与真理的相互作用
03
问号和真理是相互作用的,问号的提出和解答有助于发现新的
2024/1/24
19
人类基因组计划
2024/1/24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背景和意义
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历史背景、科学意义以及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
阐述基因测序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最新进展,包括下一代测序 技术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等。
人类基因组的组成和功能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人教新课标 (共30张PPT)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2)仔细读读三个故事,在书上画出表格该填写的词句。
发现现象 洗澡水的漩涡宗朝 逆时针方向旋转 偶然发现盐酸 会使花瓣变红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
人物
谢皮罗教授 化学家 波义耳
为什么?抓住问号 不放
是什么?会不会? 有什么反应? 什么样意义? 什么关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字词积累
zǎo
xiè
nì
méi
yù
澡
械
逆
玫
域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字词积累
洗澡
机械
玫瑰
领域
敏锐
反复
自传
诞生 司空见惯 石蕊地衣
见解
纵观
结论
定理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花圃
定律
旋涡
敏感
真理
逆时针
无独有偶 锲而不舍 打破砂锅问到底
百思不得其解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Biblioteka (2)这篇课文的文体我们称为它为:议论文。 (3)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论述。 3、那么,我们可以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课文讲解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本身就是“真理”。 第二部分(2-6)运用事例,证明观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概括地指出
(1)将课文各个自然段的序号标注上。
(2)课文围绕着哪个观点来写的? (3)课文分为多少个部分? (4)课文一共写了多少件事情?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17张PPT)

再次强调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 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第7段指出想在科学领域有所发现要 善于独立思考,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对前面的论述做了补充,使全文 更加周密。
文本解读——初步探究
作者在叙述事例时,适当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作者在第2把段对人其物进的行了神阐态释、,指动出其作实,景际意物思的是性从常质见、现特象中征发,现环问题境,的不色断发彩问、,布不断局解等决具疑问体,追根 推求而源广,生之最动,后地再找次到描强真画调理出只。要第来“3,~进见5微而段知举使著三文,个善章科于学更发发加问现并生的不例动断子形探,索象印,证,激那自么发己,的读当观者你点解的。决第阅了6读段若对干兴三个趣个问,例号子之引稍后人加,入概就括有并可 能发现胜真。理”。第7段指出想在科学领做域了有补所充发,现使要全善文于更独加立周思密考。,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对前面的论述
的必然关系,如能量守恒定律。
(3)学说:
学术上的有系统的主张或见解。
(4)司空见惯: 看惯了就不觉得奇特。
(5)追根求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7)见微知著: 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事情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
(8)锲而不舍: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
做了补充,使全文更加周密。
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 “独立思
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
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主旨解析
简要概括《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主旨。
作者本在第文2通段对过其列进举行了三阐个释科,指学出其发实现际的意思事是例从,常见阐现述象了中发只现要问见题,微不知断著发问,,善不于断解发决问疑,问,追根 求源不,最断后解找决到真疑理问。,第3锲~5而段不举三舍个地科追学发根现求的源例子,,就印能证自在己现的实观点生。活第中6段发对现三个真例理子这稍加一概括并
文本解读——初步探究
作者在叙述事例时,适当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作者在第2把段对人其物进的行了神阐态释、,指动出其作实,景际意物思的是性从常质见、现特象中征发,现环问题境,的不色断发彩问、,布不断局解等决具疑问体,追根 推求而源广,生之最动,后地再找次到描强真画调理出只。要第来“3,~进见5微而段知举使著三文,个善章科于学更发发加问现并生的不例动断子形探,索象印,证,激那自么发己,的读当观者你点解的。决第阅了6读段若对干兴三个趣个问,例号子之引稍后人加,入概就括有并可 能发现胜真。理”。第7段指出想在科学领做域了有补所充发,现使要全善文于更独加立周思密考。,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对前面的论述
的必然关系,如能量守恒定律。
(3)学说:
学术上的有系统的主张或见解。
(4)司空见惯: 看惯了就不觉得奇特。
(5)追根求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7)见微知著: 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事情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
(8)锲而不舍: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
做了补充,使全文更加周密。
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 “独立思
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
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主旨解析
简要概括《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主旨。
作者本在第文2通段对过其列进举行了三阐个释科,指学出其发实现际的意思事是例从,常见阐现述象了中发只现要问见题,微不知断著发问,,善不于断解发决问疑,问,追根 求源不,最断后解找决到真疑理问。,第3锲~5而段不举三舍个地科追学发根现求的源例子,,就印能证自在己现的实观点生。活第中6段发对现三个真例理子这稍加一概括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精美课件(共81张PPT)

写法上:➢ 都是先写发__现__问题,再写研__究__问 题,最后写解__决__问题。
填空,并说说你从所填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
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 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_发__现___,有所 _发__明___,有所_创__造___,有所_成__就___。
古人云“学贵有疑”,我们要有怀疑的 精神,在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发现真理, 揭示奥秘,使自己不断发展、进步,机遇总 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善于发问,勇 于探索,并锲而不舍地追求,就会发现,原 来真理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史上的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 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 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 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 发现真理。
蚯蚓的分布
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 来是连在一起的
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 睡觉时眼睛的转动 他确实在做梦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 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 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发现真理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有准备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能。“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 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遇到困 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 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 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等等,这些地方都突显了詹天佑崇高的爱国 主义精神。
1. 摘抄本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 搜集有趣的科学小故事,与同学们分
二、新课讲解
叶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 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 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 影响较大。还著有《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毛泽东和蒋介石》《星条旗下的中国人》 《胡乔木传》《马思聪传》等传记。1998年 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 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 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填空,并说说你从所填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
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 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_发__现___,有所 _发__明___,有所_创__造___,有所_成__就___。
古人云“学贵有疑”,我们要有怀疑的 精神,在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发现真理, 揭示奥秘,使自己不断发展、进步,机遇总 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善于发问,勇 于探索,并锲而不舍地追求,就会发现,原 来真理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史上的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 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 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 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 发现真理。
蚯蚓的分布
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 来是连在一起的
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 睡觉时眼睛的转动 他确实在做梦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 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 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发现真理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有准备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能。“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 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遇到困 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 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 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等等,这些地方都突显了詹天佑崇高的爱国 主义精神。
1. 摘抄本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 搜集有趣的科学小故事,与同学们分
二、新课讲解
叶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 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 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 影响较大。还著有《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毛泽东和蒋介石》《星条旗下的中国人》 《胡乔木传》《马思聪传》等传记。1998年 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 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 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也是说课文中的那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思考: 发现真理 难 ,还是 不难?既不难,也不容易
中心思想:
•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 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 不断探索,锲而不舍地追 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 中发现真理。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只要我们明白: “学者先要会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科学就不神秘,真理就不遥远; 只要我们: 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有一个善思的脑子, 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我们就一定能找到真理。
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 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 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 论完全正确。 完全正确
4.课文一共写了多少件事情
仔细读读三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事,在书上画出表格该填写的词句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
谢皮罗 洗澡水的漩 教授 涡总朝逆时 针方向旋转 化学 偶然发现 家波 盐酸会使 义耳 花瓣变红 奥地 利医 生 儿子做梦 时眼珠转 动
1、这个事例中,“?”是什么?“!”是 什么? 2、谢皮罗是怎样把“?”拉直变成“!” 的
仔细读读第一个故事,在书上画出表 格该填写的词句
人物 谢皮罗 教授 发现现象 洗澡水的漩涡 总是朝逆时针 方向旋转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
这是为什么呢? 抓住问号不放 进行了反复的 实验和研究
漩涡的方向与 地球自转有关
不能去掉,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定 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造 者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 象中看出问题的。加上“差不多” 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返回
1、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 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 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2、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 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 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 3、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 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 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地表达了锲 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
从所填词语的排列顺序中你发现了什么?
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 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 返回 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③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 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 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什 么? 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 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 并不断探索。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 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 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写法 相同
先写发现问题, 再写研究问题, 最后写解决问题。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 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 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 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 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 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 ……”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 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 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 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
你能说说这三个事例的共同点吗?
写法上 内容上 这几个事例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 内容 相同 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 号之后”。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 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 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返 回
讨论:
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 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 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这也是 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科学史上的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 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 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 造时机。 2、功夫不负有心人。 3、失败乃成功之母。 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 人落后。
叶 永 烈
作者我了解:
叶永烈,男,笔名萧通、久远、叶 杨、叶艇。汉族,1940年8月30日 生,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 家、报告文学作家。浙江温州人。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上 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以儿 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 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 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 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学习第一个事例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非常普通 而 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 却敏锐地注意到 每次 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 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 总是 时针方向旋转的。
从加点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谢皮罗教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像中发 现问题。
紧紧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 不放 反复 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 如果 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 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 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 如果 ? 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 • • • 1.将各自然段落的序号标注上 2.课文围绕着哪个观点来写的 3.课文分为多少个部份 4.课文一共写了多少件事情
作者 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 “真理”。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一)开门见山,提出观点(1) (二)运用事例,论证观点(2_6) (三)总结全文,重申观点(7-8
紫罗兰的变色 洗 澡 水 的 漩 涡
睡 觉 时 眼 珠 的 转 动
复习:
1,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用那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2、画出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 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 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 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上文是课文哪句话的意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拓展延伸:
: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 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 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 心人”“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返回
㈠
这里的“?”号和“!”号,它们各指的是 什么? 这里的“?”指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这里的“!”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 现了真理。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 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思考: 课文举了几个具体事例来论证这个观点?
文中的“差不多”一词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近义词
敏锐
屡见不鲜 ) —( 敏感 )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成双成对 )
反义词
司空见惯—( 鲜为人知 )
我能理解也能运用
1、“故圣人
,睹始知终。”„„ 见微知著
2、夏日里的故乡,偶尔烈日当空也能下着绵绵 细雨,对于我们却是 的事情。„„ 司空见惯 3、“闻简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 谓 。”„„„„„„„„„„„„无独有偶 4、面对困难我们只有 地找寻战胜它的 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锲而不舍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无独有偶: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 出现,配成一对儿。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 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信心, 有毅力。 石蕊试纸:试纸之一。一般将小纸条放在石蕊 溶液中浸渍再经烘干而成。有红色、蓝色两种。 在碱性溶液中红色的变蓝色,在酸性溶液中蓝 色的变红色。常用于化学实验及化工生产中
)、
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 (
返回
1、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 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 球的自转有关。 2、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 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3、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 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 都表示在做梦。
我们已经懂得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好之后”的含义:只要善于观察,不 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 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同学们请牢牢记住,科学发现的“偶 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 任何一个懒汉。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世 界是属于你们的。行动起来吧,做一个 “有准备的人”,我们的生活中有无数 个未知的真理,正等待你们去发现!
返 回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 真理。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 头有什么联系?
见微知著: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 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 微,小,指事物微小的迹象。著,明显,指 事物的发展。
这句话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之间有 前后照应 ( )的关系,都向我们说明了 返回 ( )的道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为什么? 抓住问号不 反复试验研 究 放
是什么? 会不会? 许多试验 有什么反应? 什么样意义?
漩涡的方向 与地球自转 有关 终于制成了 酸碱试纸
推断出凡睡者 眼珠转动时都 表示在做梦
什么关系? 反复观察和 百思不得其 分析 解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 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 人,却从中有所(发现 ),有所 (发明),有所 创造) 有所( 成就)。
思考: 发现真理 难 ,还是 不难?既不难,也不容易
中心思想:
•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 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 不断探索,锲而不舍地追 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 中发现真理。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只要我们明白: “学者先要会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科学就不神秘,真理就不遥远; 只要我们: 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有一个善思的脑子, 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我们就一定能找到真理。
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 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 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 论完全正确。 完全正确
4.课文一共写了多少件事情
仔细读读三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事,在书上画出表格该填写的词句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
谢皮罗 洗澡水的漩 教授 涡总朝逆时 针方向旋转 化学 偶然发现 家波 盐酸会使 义耳 花瓣变红 奥地 利医 生 儿子做梦 时眼珠转 动
1、这个事例中,“?”是什么?“!”是 什么? 2、谢皮罗是怎样把“?”拉直变成“!” 的
仔细读读第一个故事,在书上画出表 格该填写的词句
人物 谢皮罗 教授 发现现象 洗澡水的漩涡 总是朝逆时针 方向旋转 不断发问 反复实验 找到真理
这是为什么呢? 抓住问号不放 进行了反复的 实验和研究
漩涡的方向与 地球自转有关
不能去掉,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定 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造 者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 象中看出问题的。加上“差不多” 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返回
1、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 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 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2、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 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 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 3、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 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 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地表达了锲 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
从所填词语的排列顺序中你发现了什么?
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 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 返回 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③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 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 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什 么? 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 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 并不断探索。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 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 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写法 相同
先写发现问题, 再写研究问题, 最后写解决问题。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 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 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 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 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 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 ……”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 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 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 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
你能说说这三个事例的共同点吗?
写法上 内容上 这几个事例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 内容 相同 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 号之后”。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 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 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返 回
讨论:
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 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 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这也是 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科学史上的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 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 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 造时机。 2、功夫不负有心人。 3、失败乃成功之母。 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 人落后。
叶 永 烈
作者我了解:
叶永烈,男,笔名萧通、久远、叶 杨、叶艇。汉族,1940年8月30日 生,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 家、报告文学作家。浙江温州人。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上 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以儿 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 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 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 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学习第一个事例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非常普通 而 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 却敏锐地注意到 每次 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 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 总是 时针方向旋转的。
从加点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谢皮罗教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像中发 现问题。
紧紧 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 不放 反复 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 如果 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 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 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 如果 ? 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 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 • • • 1.将各自然段落的序号标注上 2.课文围绕着哪个观点来写的 3.课文分为多少个部份 4.课文一共写了多少件事情
作者 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 “真理”。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一)开门见山,提出观点(1) (二)运用事例,论证观点(2_6) (三)总结全文,重申观点(7-8
紫罗兰的变色 洗 澡 水 的 漩 涡
睡 觉 时 眼 珠 的 转 动
复习:
1,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用那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2、画出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 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 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 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上文是课文哪句话的意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拓展延伸:
: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 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 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 心人”“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返回
㈠
这里的“?”号和“!”号,它们各指的是 什么? 这里的“?”指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这里的“!”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 现了真理。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 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思考: 课文举了几个具体事例来论证这个观点?
文中的“差不多”一词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近义词
敏锐
屡见不鲜 ) —( 敏感 )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成双成对 )
反义词
司空见惯—( 鲜为人知 )
我能理解也能运用
1、“故圣人
,睹始知终。”„„ 见微知著
2、夏日里的故乡,偶尔烈日当空也能下着绵绵 细雨,对于我们却是 的事情。„„ 司空见惯 3、“闻简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 谓 。”„„„„„„„„„„„„无独有偶 4、面对困难我们只有 地找寻战胜它的 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锲而不舍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无独有偶: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 出现,配成一对儿。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 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信心, 有毅力。 石蕊试纸:试纸之一。一般将小纸条放在石蕊 溶液中浸渍再经烘干而成。有红色、蓝色两种。 在碱性溶液中红色的变蓝色,在酸性溶液中蓝 色的变红色。常用于化学实验及化工生产中
)、
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 (
返回
1、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 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 球的自转有关。 2、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 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3、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 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 都表示在做梦。
我们已经懂得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好之后”的含义:只要善于观察,不 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 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同学们请牢牢记住,科学发现的“偶 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 任何一个懒汉。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世 界是属于你们的。行动起来吧,做一个 “有准备的人”,我们的生活中有无数 个未知的真理,正等待你们去发现!
返 回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 真理。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 头有什么联系?
见微知著: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 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 微,小,指事物微小的迹象。著,明显,指 事物的发展。
这句话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之间有 前后照应 ( )的关系,都向我们说明了 返回 ( )的道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为什么? 抓住问号不 反复试验研 究 放
是什么? 会不会? 许多试验 有什么反应? 什么样意义?
漩涡的方向 与地球自转 有关 终于制成了 酸碱试纸
推断出凡睡者 眼珠转动时都 表示在做梦
什么关系? 反复观察和 百思不得其 分析 解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 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 人,却从中有所(发现 ),有所 (发明),有所 创造) 有所( 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