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治各种皮炎湿疹的临床反应
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分析

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分析婴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皮肤病,主要特征为皮肤红肿、瘙痒、水疱、渗液和结痂。
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从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原理、常用的中药外用药物以及临床疗效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原理主要包括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润燥止痒等。
湿疹多属风热所致,中药外用可以通过药物成分的渗透作用,达到局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效果。
另外,中药外用药物中还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修复受损皮肤组织,达到润燥止痒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药物主要包括马齿苋、黄柏、苦参、白鲜皮等。
马齿苋具有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湿疹患儿的瘙痒症状。
黄柏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干燥湿疹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婴幼儿湿疹且伴有渗液较多的情况。
苦参具有清热解毒、止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疹患儿伴有严重瘙痒的情况。
白鲜皮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止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疹患儿伴有皮肤干燥、瘙痒的情况。
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较好。
多项研究表明,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总有效率达到80%以上。
其中,双黄杜仲膏、黄柏软膏和苦参软膏是常用的中药外用制剂,可以有效缓解患儿湿疹的瘙痒、红肿、渗液等症状,并能够促进皮肤的修复和恢复。
此外,长期使用中药外用药物还能够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减少湿疹的复发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宜盲目使用。
总之,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缓解患儿湿疹的症状,促进皮肤的修复和恢复。
但在使用中药外用治疗婴儿湿疹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此外,适度的护理和保湿也是婴儿湿疹治疗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预防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中医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效果分析

中医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将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间来我院皮肤科治疗的98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展开研究,按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中采取中医治疗手段可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临床效果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导师该病产生的原因通常分为外因及内因,如若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便会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其生活质量难以提升[1]。
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中采用常规治疗无法发挥效果,本文将对中医治疗效果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将分析2015年9月~2017年9月间我院皮肤科接收的98例皮炎湿疹类皮肤患者资料,其中有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8例,患者年龄17~55岁。
按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未发现差异。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在治疗中将0.03%他克莫司软膏涂抹在患处,每日两次,持续治疗14d。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药方组成:20g白鲜皮、15g白芷、18g三七、12g苦参、10g苍耳子、黄连、黄柏、黄岑各9g。
在具体实施中应根据患者症状实施加减治疗,对于气虚患者可将人参适当加入、血虚明显者加入适量当归、血瘀气滞者将红花、桃仁适当加入,将所有药物用水煎煮,取药汁400ml,每日两次,分早晚服用[2-3]。
1.3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患者红疹、水泡、红斑症状消失;有效:患者经治疗后红疹、水泡、红斑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患者经治疗后红疹、水泡、红斑症状无任何变化。
2 结果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3.讨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红疹、水泡、皮肤瘙痒等,该病具有发病急、易反复等特点,将西医治疗应用到患者治疗中可起到一定效果,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作用不明显[4]。
五苓散化裁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五苓散化裁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五苓散化裁是一种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方剂,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止痒的功效。
下面将介绍一例应用五苓散化裁治疗皮肤病的临床验案。
临床资料:患者李女士,32岁,因全身出现皮疹、瘙痒就诊。
患者于半个月前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伴有红斑、丘疹,常在晚间加重,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
患者未曾出现类似症状,没有过敏史,平素体质较好,饮食规律,精神状态良好。
临床检查:患者查体时,全身可见散在的红斑、丘疹,大小不等,表面微凸,边界清晰,可见有不同程度的搔抓痕迹。
皮肤无渗出物及糜烂。
患者自觉全身皮肤瘙痒明显,尤以夜间加重,影响睡眠。
患者自诉因丘疹多,瘙痒重,多次就诊皮肤科,服用抗组胺药物疗效不佳。
诊断:中医辨证属湿热瘀阻,化裁络痹。
西医诊断为“全身性皮炎”。
治疗方案:中医辨证施治,采用五苓散化裁方剂,加减治疗。
具体处方如下:五苓散化裁方:茯苓30克、泽泻15克、白术15克、苍术15克、甘草6克、生地15克。
加味:黄芩15克、地榆15克、莪术15克、荆芥15克、麻黄9克。
治疗过程:采用上述方剂,水煎服二剂,每日一剂。
同时指导患者注意避免辛辣食物,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果:经过三天治疗,患者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红斑、丘疹有所减少,搔抓痕迹明显改善。
患者睡眠质量有所提高,精神状态良好。
继续治疗五天后,患者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症状基本缓解,可见皮肤丘疹消退,少量搔抓痕迹,睡眠质量良好。
继续治疗两周后,患者皮肤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未见复发。
结论:五苓散化裁治疗此类皮肤病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临床实践也表明,中医辨证施治具有针对性和个体化的特点,对于不同病程、不同病因的皮肤病能够做出有效的治疗和调理。
需要指出的是,本例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了用药加减和个体化调整,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对于类似皮肤病病患,可借鉴本例治疗经验,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提高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领域的应用水平和临床疗效。
中医中药疗法对皮肤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中药疗法对皮肤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摘要】目的:分析中医中药疗法应用在皮肤湿疹中所取得的药物疗效。
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3月~2020年2月接诊的88例皮肤湿疹患者纳入研究治疗对象,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实施中医中药疗法,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55%,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1例,观察组复发例数少,P<0.05。
结论:在皮肤湿疹的治疗中,实施中医中药疗法显著缓解皮肤瘙痒等发病症状,减少复发,取得积极治疗价值,可推广普及。
【关键词】中医;中药疗法;皮肤湿疹;疗效皮肤湿疹是常见皮肤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以皮肤瘙痒为特征的炎性疾病,分为慢性、急性和亚急性三个时期[1]。
急性期特征为渗液倾向,慢性和亚急性表现为浸润和肥厚,皮肤损伤呈多形状、对称性特点,临床治疗复发率高,患者不适症状显著。
传统西药抗过敏或激素类药物可快速缓解症状,但复发率较高。
本文探究中医中药疗法应用在皮肤湿疹治疗中发挥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开展时间为2018年3月~2020年2月,研究病例选择我院确诊的88例皮肤湿疹患者。
患者经过皮肤科检查确诊,发病类型如下:手部湿疹24例,耳部湿疹15例,乳房湿疹18例,肛门湿疹9例,阴囊湿疹9例,腋窝湿疹13例。
患者意识清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全程配合。
排除其他皮肤病、意识障碍等。
按照就诊单双号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44例中,男女比例为23:21,年龄在15~58岁之间,平均(38.5±0.2)岁;对照组44例,男女比例为21:23,年龄在16、~59岁之间,平均(39.6±0.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经过比较时,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法如下:口服氯雷他定每天一片,氯苯那敏片一天三次,一次一片,复方甘草酸苷片每天三次,每次2片,糠酸莫米松乳膏每天两次外用适量涂擦。
珍立清治疗皮炎湿疹56例疗效观察

珍立清治疗皮炎湿疹56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珍立清软膏治疗皮炎湿疹及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
方法将珍立清软膏喷搽于患处,日3-5次,1周为一疗程,共观察3周,判定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基本治愈率50%(28例),显效率39%(22例);好转率11%(6例),总有效率89%,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束时均为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结论说明珍立清软膏是一种良好的治疗皮炎,湿疹的外用药。
用药见效快,无刺激,无过敏反应;使用方便,疗效显着,可供临床应用。
【关键词】珍立清软膏皮炎湿疹珍立清软膏为一种中药制剂(成分百部、蛇床子、地肤子、苦参、徐长卿等)。
我们临床上将珍立清软膏用于治疗皮炎湿疹及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疗效显着,现将结果总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5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0例女26例,年龄6个月-76岁,疗程7天-8年。
其中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各8例,慢性湿疹16例,神经性皮炎8例,接触性皮炎2例尿布性皮炎10例,脂溢性皮炎4例。
1.2 不入选标准(1)对硝酸益康唑过敏者或皮损广泛且合并严重内脏疾病者均不入选。
(2)在1个月内接受过抗生素或皮质类固醇治疗;(3)近1周内局部外用抗生素或皮质类固醇制剂者;(4)皮损广泛且合并严重内脏病患者;(5)不按规定用药或復诊者,自动终止治疗或治疗期间合并使用其他药物者。
1.3 治疗方法将珍立清搽患处,馹-5次早晚各一次,1周为一疗程,共观察3周,判定疗效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对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反应和皮损变化等项指标分别于初诊当日、治疗第 7、14、21 天时进行认真记录,并按临床癥状(瘙痒、疼痛) 、体征(红斑、丘疹、渗出、糜烂、苔藓化、角化、脱屑、浸润)从 0~3 级进行评分即:0为无,1为轻度,2为中度,3 为重度,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及起效时间。
积分值=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治愈为积分值≥95%,显效为积分值≥60%,进步为积分值≥20%,无效为积分值<20%。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个案分析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个案分析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皮肤红肿、瘙痒及慢性复发。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机等因素,个案分析是寻找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的关键。
个案分析一:女性,30岁,湿疹持续复发患者主诉:患者自15岁起,身体多处出现红肿、瘙痒的皮疹,病情时好时坏,使用外用药物无法根治。
最近一次复发时间为两个月前,症状较以往更加严重,出现红肿、渗液、糜烂等症状,伴有瘙痒和失眠。
辨证分析:该患者湿疹反复发作,病情与机体湿邪有关。
由于湿邪内盛,郁而化热,热盛则血行不畅,出现红肿渗液等症状。
瘙痒和失眠则是湿热郁盛,内外互结的表现。
辩证施治:首先,应疏风清热,解毒止痒。
可选用中药方剂荆防败毒散,并加入柴胡、黄芩等清热解毒的药物。
同时,配合采用外用药物如中草药湿毒祛痰膏等,减轻红肿渗液的症状。
个案分析二:男性,45岁,湿疹症状较重患者主诉:患者自20岁起湿疹发作,经过多次治疗没有明显效果。
患者皮肤干燥,出现红肿、灼热、剧痒等症状,病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辨证分析:该患者湿疹症状较重且经过多次治疗无效,与其体内湿邪与风邪相结合有关。
湿邪内阻,郁而化热,导致皮肤的红肿、灼热症状加剧。
加之风邪妨碍皮肤的腠理通畅,脱屑不畅,形成环形红斑,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辩证施治:应疏风利湿,清热解毒。
可选用中药方剂败毒散,并加入川芎、地黄等活血化瘀的药物。
同时,外用药物宣肺解毒贴膏等,改善湿疹的红肿、灼热等症状。
个案分析三:女性,50岁,湿疹伴有皮肤干燥患者主诉:患者自40岁开始出现湿疹症状,皮肤呈现红肿、糜烂,晚上瘙痒加重。
同时皮肤异常干燥,脱屑明显,病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辨证分析:该患者湿疹伴有皮肤干燥,与其体内津液亏虚有关。
津液亏虚,则湿邪内外易侵袭,导致湿疹症状的加重。
同时,津液不足,皮肤干燥,脱屑明显,加重了瘙痒的程度。
辩证施治:应益气养阴,滋润肌肤。
可选用中药方剂六味地黄丸,并加入天花粉、白芍等滋阴养肤的药物。
中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中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近年来,中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尤其是在皮肤病治疗中,中药展现出了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本文通过对中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皮肤科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中药在湿疹治疗中的应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患者常常伴有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激素类药物,但是长期使用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
中药在湿疹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
临床观察表明,某种中药制剂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减轻红肿程度,并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这为湿疹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2. 中药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造成患者身体部位出现红色斑块覆盖白色鳞屑,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很大困扰。
传统治疗主要依赖于外用激素和光疗,但疗效有限且易复发。
近年来,中药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有一项临床观察显示,中药口服液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中药还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减轻炎症反应来治疗银屑病。
3. 中药在疱疹治疗中的应用疱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传统治疗主要是抗病毒药物。
然而,这种治疗方法仅能抑制病毒复制,对于疱疹的疼痛和瘙痒等症状缓解效果有限。
临床观察发现,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病毒和镇痛作用。
在疱疹的治疗中,中药口服液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以及缓解症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4. 中药在皮肤瘙痒治疗中的应用皮肤瘙痒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组胺药物,但效果有限且易产生耐药性。
中药在皮肤瘙痒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临床观察发现某些中药制剂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瘙痒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5. 中药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一种对治疗非常困难的皮肤感染病。
传统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生素,但由于铜绿假单胞菌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不佳。
治疗湿疹 中药外敷显奇效

治疗湿疹中药外敷显奇效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瘙痒和起水疱等。
传统中医疗法中,中药外敷已被广泛运用于治疗湿疹,并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中药外敷对湿疹的治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 草药成分:中药外敷通常使用各种草药制成,这些草药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如黄柏、黄连和白蜡等,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菌和镇定皮肤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湿疹症状。
2. 局部应用:中药外敷是直接应用在患处皮肤上的,可以直接作用于湿疹的发病部位,有效抑制湿疹的炎症反应,减轻皮肤红肿和瘙痒。
3. 个体化治疗:中药外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调配,针对不同的湿疹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草药组合和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4. 综合疗效:中药外敷不仅可以缓解湿疹症状,还可以提高患
者的免疫力和抗炎能力,促进皮肤的修复和再生,从而达到治疗湿
疹的综合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外敷在治疗湿疹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
然而,每个人的病情可能会有所不同,治疗效果可能因人而异。
因此,在
使用中药外敷治疗湿疹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
关注治疗效果和可能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作出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制剂治疗各种皮炎湿疹的临床反应
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病。
其治疗顽固、疗程长、效果差。
我们于2009年1月~12月使用蛇胆苦柏爽肤洗液治疗该类疾病56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56例患者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病人,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符合皮肤病学教材的诊断标准。
其中慢性湿疹25例,神经性皮炎2O例,脂溢性皮炎11例。
男30例,女26例;年龄18 71岁,病程1月~7年。
所有病例均符合下列人选标准:① 2周内未内服或外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②皮肤无明显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征象;③皮损范围局限,≤10%体表面积;④非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⑤无高血压、支气管哮喘、青光眼、甲亢等病史;⑥能在规定时间内定期复诊。
1.2 治疗方法将蛇胆苦柏爽肤洗液涂于患处,并缓和地摩擦片刻,第天5-6次。
疗程3周,不足3周痊愈患者可停药,患者于药物治疗后第1、2、3周末复诊随访,分别记录治疗结果和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自觉症状为瘙痒,体征包括红斑、丘疹、浸润肥厚、角化脱屑、苔藓样变,采用4级评分法(即0=无,I=轻度,2=中度,3=重度)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周末的各项指标。
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一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I.4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皮疹完全消退,痒感消失,疗效指数>90%;显
效:皮疹明显消退,痒感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 90%;有效:皮疹有所消退,痒感有所减轻,疗效指数30%~59%;无效:皮疹无明显消退或增多,痒感无改变或加重,疗效指数<30%,以痊愈率+显效率计算总有效率。
2 结果
一般在治疗3天后瘙痒症状即明显减轻,1周左右红斑、丘疹逐渐消退,接着脱屑减少,脂溢性皮炎之鳞屑5~7天基本消退,但角化、苔藓化消退比较慢,一般需2—3周左右或更长时间皮肤才逐渐变软、变平、变细,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治疗结束时,痊愈34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0例;痊愈率60.71%,显效率26.78%,总有效率为87.49%。
3 讨论
蛇胆苦柏爽肤洗液具有抗炎、抗过敏、血管收缩和抗组织增生等作用。
同时还有助于稳定皮肤表面的酸性环境,有利于皮肤表面的抗菌作用。
可穿透到角质层的深层部位。
有研究表明匹伐酸氟米松与其他药效相似的皮质类固醇药品相比,明显的出色之处在于它能快速渗透进皮肤以及在表皮的所谓仓库中停留较长的时间长。
然后在这里分解成代谢物,这样就减弱了在组织内的活性.并对真皮结缔组织的受体呈现特殊的低亲合性。
具有很好的抗组胺及抗炎作用。
能有效缓解瘙痒症状,对阻断瘙痒一搔抓一瘙痒的恶性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蛇胆苦柏爽肤洗液外用治疗皮炎湿疹迅速、高效、安全;临床上能取得更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