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2章农业生物环境2(学生版)
农业环境保护PPT课件

27
4、农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控制标准的研制 5、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技术和生态工程
措施的研究 6、生态农业研究 7、农业环境监测技术和污染分析测试方法的
研究 8、农业环境管理学的研究
界的总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环境是
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 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 社会因素的总称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 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 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 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 等。
6
(二)环境的类型
按环境的主体划分:可分为人类环境和生物环 境两类。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划分:可分为特定空间环境、 劳动环境、生活区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 全球环境和星际环境等。
按环境要素划分: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7
(三)环境的特性 整体性与区域性 变动性和稳定性 资源性与价值性 滞后性和脆弱性
早期环境问题(人类出现~20世纪70年代) 代表性的问题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土
流失、水旱灾频繁、沙漠化问题以及局部 的工业污染。 八大公害
17
当代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至今)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
污染、资源短缺等全球环境问题
18
潜在的环境问题: 潜在的环境问题是指目前尚没有从总体
15
全球环境问题: 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环境质量问题,这些
问题都是超越国界的国际性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有:①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破
农业生态学总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被驯化了的生态系统。
二、填空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的科学2、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首次提出()的概念,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作是一个动态整体,受到个学派的赞同。
3、生态学是由德国科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4、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为()。
三、单选题1、农业生态学是研究的对象时(C )。
A.系统B.生态系统C.农业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2、农业生态学的学科基础是()。
A.植物学B.动物学C.微生物学D.生态学3、生态系统概念是由()首次提出来的。
A.赫克尔B.坦斯列C.林德曼D.奥德姆4、食物链的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赫克尔B.坦斯列C.林德曼D.奥德姆四、简答题1、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农业生态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一、名词解释1、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等。
3、消费者:是指除了微生物以外的异养生物。
4、分解者:主要是指以动物残体为生的异养微生物。
二、填空1、生态系统是由()和环境组分构成。
2、稻米→人的食物链总共有()营养级。
3、系统组分本身可以自成系统,称为(成层性)。
4、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包括()和人工环境组分。
5、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三大功能类群。
6、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可以分为水平结构和()。
农业概论重点

第一章绪论1、农业:人类利用土地,通过生物有机体的生理机能,把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转化为人类所需各种生活物品的生产事业。
或说是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来获得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就是农业。
2、农业生产的本质: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
3、农业的基本特征:①土地的特殊重要性;②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各地区具有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的波动性;③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4、农业的主要贡献:①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②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③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所需要的部分资料。
5、采集→农耕→种植业;渔猎→畜牧→养殖业6、现代农业的作用⑴农业的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⑵农业的生态环境作用:①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②控制和治理污染⑶农业的社会文化作用。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1、农业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调节制约因素,如:杂草、昆虫、病害等)和非生物环境(必要条件,如:光、温、水、气、土壤等)。
2、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是种植业,种植业的对象是作物生产。
⑴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⑵温度是农作物必需的生活条件之一;⑶水分是作物生存极重要的生活因子,水分供应状况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与产量;⑷养分是作物必须的生活条件之一;⑸土壤是作物赖以立足和摄取水分、养分的场所。
3、我国三大自然区域:东部季风区、西部内陆干旱区、青藏高寒山区4、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如果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一倍,则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4—5℃,降水将增加8—15%。
5、气候变化对中国局部地区的影响⑴高海拔地区将可生产水稻、玉米、棉花;⑵热带、亚热带水果产区将北移50—100km;⑶病虫害和杂草危害加重,防除成本将上升10%—50%;⑷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形式更加严峻。
6、气候变化将使我国农业面临以下三个突出问题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⑵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⑶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生态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普通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答: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
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
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
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
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答: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
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
(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
(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
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
(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
生态学举世瞩目。
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
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
(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
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标准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概况二、专业对课程要求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需要,掌握设施作物生产、管理、经营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设施作物生产、经营、管理能力,面向设施园艺作物生产及示范、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及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和推广等岗位(群)“会生产、能经营、懂管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生产、加工类专业的主要专业选修课之一,从农业生态学和农业环境保护两大应用领域来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调控,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直接服务于生产的应用性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授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程培养目标总体目标《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植物保护、食品加工、食品检验、现代农业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明确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性质和任务,较好的掌握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其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授,重视讲练结合,适当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向学生讲授生态学的概念、产生及发展、学科体系,让学生认识、理解农业生态学能广泛指导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科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农业生态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发展、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农业环境问题、农业环境污染及防治、农业环境管理。
实训内容力争深入浅出,强调应用性,突出操作性,紧密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以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农业环境学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农业环境:指农业生物(主要指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正常生长繁育所需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综合整体,主要包括水、土壤、空气、光照、温度等环境要素。
环境问题:从广义理解,就是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从狭义理解,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农业生态系统:人类按照自身的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调节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合理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来进行农产品的生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经过人工驯化的特殊系统。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物种及基因的数量和出现率。
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生物评价:用生物学方法评价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生态农业: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在总结和吸取了各种农业实践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生态规划;利用生态学原理,对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制定的综合规划,目的在于科学地利用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大气污染: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气温垂直递减率:通常用r表示,r=—dt/dz,表示大气实际温度每升高单位高度(每单位高度取值为100m)降低的数值急性伤害:在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几小时至1~2天内)植物就出现明显伤害症状,一般易于发现。
慢性伤害: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经长时间接触(几十天)后,植物逐渐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表现生长不够茂盛,生育不良,受伤害症状不明显或逐渐显现出来。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总结

第一章1.请您分别从生态学危机,农业危机和还原论危机说明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农业生态学必然会得到发展?2.试述下述概念: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转换,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是特别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
3.请谈一谈为什么生态系统会产生其组分没有的特性?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主要区别?4.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科学体系中其他主要学科的关系如何?第二章1.请谈一谈环境对生物制约的规律。
生物是适应环境的结果?生物对环境只有被动适应吗?答: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哪一种营养物质。
2,谢尔福特耐性定律:对植物生长而言,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
2.描述种群的结构主要用什么参数?种群的分布主要有哪些类型?答:1,种群大小和密度,种群大小是指在一定面积和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内种群的数量。
2,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分为稳定性,增长型,衰退型,性比:一个雌雄异体的种群中所有个体或某个龄级的个体中磁性和雄性的比率。
3,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4,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环境容纳量,在没有任何环境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值速率,为内禀增长率。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5,种群的空间分布和阿利氏原则,种群的分布有随机的,均匀的和成从的(聚集的),阿利氏原则:每个生物种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过疏或过密都产生限制影响。
农业生态学知识点

农业生态学知识点第一章:1、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湿地退化、草原退化、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2、五大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
3、三“P”危机:n(人口问题)、Poverty(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n环境问题)4、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中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1866年德国学者XXX提出)5、生态文化:建立一种以生态学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建立起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经济法则、生活方式和管理体系,改变以往那些不良观念,以生态学的思想与方式来认识世界、观察世界。
6、生态方法论:整体观、层次观、关联观、协同观、动态观。
7、按研究对象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分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全球生态学。
8、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与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工具:农业生态体系;理论根蒂根基:生态学原理;方法根蒂根基:体系论。
9、系统:系统论创始人XXX: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的联合体。
系统的构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两个以上的组分(2)组分之间有密切联系(3)配合完成一定的功能。
注:功能→系统的功能是一种整体效应(整合特性),不但包括各组分的独立功能,还增加了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新效应(增强、减弱、原来没有)→所以各组分功能之和不等于系统的整体功能或效应(1+1≠2)10、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流、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布局、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简单定义:在一定空间内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特点:1)组分上:无生命和有生命2)空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动态性3)时间变革上: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4)内部功能上组分间不断进行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使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5)外部关系上:开放系统,物质能量交换11、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4.鸡舍环境调节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19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鸡舍通风
鸡舍外围环境通风
鸡舍内部通风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1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2-4 动物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养殖
Anim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Facility-Livestock
一、动物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养殖概述
利问题,从追求效率逐步转向追求安全生态、质量效益与健
康福利,主要表现为:关注动物福利,加强有关家畜饲养过 程中的动物福利立法;结合动物的环境生理和行为需要,进 行环境调控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了基于不同畜种、不同生产 阶段的新型生产系统、工艺模式及工程配套技术。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厂还具有随时拆迁、便于移动的优点。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9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畜禽养殖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荷兰、丹麦、德国等,
在养殖技术装备方面均有自己独特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并均 已形成了本国的畜舍建筑设施与装备的设计手册或标准。 近年来,发达国家也逐步开始重视养殖பைடு நூலகம்禽的健康和福
养鸡按机械化程度可分为半机械化养鸡、机械化 养鸡、工厂化养鸡三个阶段。工厂化养鸡是机械化养 鸡的最高形式,它的特点是从孵化、育雏到最后商品 鸡或商品蛋的生产,整个过程实现了高度机械化、自
动化。每人可管理蛋鸡3~5万只,管理肉鸡可达10万
只以上。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15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鸡的平养
平养分落地散养与离地在网栅或床面上饲养。一般 饲养肉鸡较多。
优点是鸡的活动范围大、机械设备简单,设备 投资少,可以利用青饲料。 缺点是饲养密度低、占地面积大,每鸡位建筑
投资大,劳动生产率低。
平养饲养密度8~11只/m2 。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12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1.饲养工艺流程。
按鸡群生长发育规律可分为育雏、育成、成
鸡三个阶段。育雏、育成为鸡的生长发育期,成鸡 为鸡的生产期,三个阶段构成鸡群的饲养周期。 2.饲养方式。可分为笼养与平养两种。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1.定义:设施养殖就是利用农业工程手段,通过 现代设施实现的部分或全部人工控制环境的动物 养殖业(也有的称为设施畜牧业)。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广义上说,动物经人工驯化之后实行的舍饲、
机械化是指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但 生产过程对自然条件还有一定依赖性。 工厂化养猪具备工业生产的特点,生产过程完全摆 脱了自然条件的影响,整个养猪过程在封闭的厂房内 进行,各个生产环节具有严密的计划性、流水性和节 奏性,各项作业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4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2)湿度 3)气流风速 4)空气洁净度 5)通风与换气 6)音响与噪音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5
华中农业大学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5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二)猪舍 1.敞开式猪舍 用于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养猪 生产中。猪舍三面封闭,冬季背 风的一面敞开,并在敞开一面的 外围用矮墙围成一运动场。这样,
单坡式
不等坡式
10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丹麦一家饲养6000头猪的猪场,只有3~5个工人管理, 饲料转化率和日增重均提高10%,防疫费用节约30%。 荷兰设计的一种全自动化养牛设备,奶牛饲养和挤奶工 作均由电脑控制的一排机械手操作;各类信息贮存在中心
电脑室里,舍饲的奶牛受电子监控。挤奶时,机械手将挤
3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2.影响设施养殖环境的主要因子 1)温度 在环境温度较高的环境中,
动物食欲减退,摄食量减少,
生理机能(心跳、血压、呼 吸等) 改变,影响动物生长 发育。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 动物食欲增强,摄食量增加,
能量代谢加强,易造成脂肪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沉积,动物肥胖,影响动物正常生 长发育。在舒适区温度下,动物食 欲正常,摄食量适中,对动物生长 发育极为有利。
8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四)国外设施养殖发展状况
发达国家70年代以后设计出系列化、工厂化畜舍标准
设计,以适应不同气候地区和不同规模养殖的需要。采 用组合式结构,用轻型建材生产出预制构件,用户根据 自己需要选择适宜型号,按图纸在现场组装畜舍,实现 畜禽工厂设计标准化、系列化、轻型化。除外,养殖工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6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三)国内设施养殖发展现状 50年代以来,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发展设施畜牧业, 扩大畜群数量,提高畜禽生产率。我国发展规模化设施 畜牧业较晚。70年代末在北京建成我国第一座大型现代 化养鸡场——红星鸡场;之后全国各地相继建成一批大、 中型现代化养鸡场,显著增加禽蛋产量,改善城市副食
供应。80年代初,广东及沿海城市建成多万头猪现代化
养猪场。与之相适应,一批现代化饲料加工厂随之兴建。 设施畜牧业对加快畜牧业发展和丰富人民“菜篮子”起
重要作用。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7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16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特点:在整个鸡舍的地面上铺上
4 ~ 12cm 厚的垫草(锯木屑、切
碎的稻草、麦秸等)。一般用于 饲养肉鸡。在这期间,鸡的粪便
混入稻草中,根据污染程度可定
期添加新垫草(但要消毒)。鸡 出场以后,将垫草一次性清除。 这种饲养方式由于鸡群始终 处于受污染的垫草上,因而卫生 条件较差,不适宜饲养生产周期 长的品种。
13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鸡的笼养
优点:饲养密度大(10-25只/m2,叠层可高达50只/ m2 以上 )、劳动生产率高、碎蛋污蛋少、疾病控制容易; 适合蛋鸡饲养。 缺点:设备投资大、对饲料和舍内环境要求高。
1)阶梯式笼养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奶装置自动移向奶头,由真空挤奶机操作,并可自动更换 奶头。
自动化养鸡工厂饲养几十万只鸡,平均1个工人可以管理
3万~5万只鸡。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11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二、 设施养鸡与环境控制工程 Facility- breeding chook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截至2004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426 万亩,产量为1316万吨;目前,从20~30米等深线到 沿海滩涂,海水养殖业都蓬勃发展,且已形成多种模 式并举,因地制宜,立体开发利用的新格局;内陆养 殖面积达为8496万亩,产量为1892万吨。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2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二、 养猪建筑与环境工程
在肉食消费中,猪肉占60%以上。近十年来,
我国工厂化养猪,对解决大、中城市的肉食供应起
了积极作用。我国生猪存栏3亿余头,但出栏率低,
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农业
地面垫草平养
Introduction to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17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3.鸡舍建筑
不同规格的鸡笼在鸡舍中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