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一中2016-2017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精选山东省淄博市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精选山东省淄博市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我们读经典,要有人文情境参与其中。

人文情境,是指阅读经典或认知传统文化精髓所必备的、人同其心又同其情的“情境”。

下面谈“学术情境”和“艺术情境”两点。

学术情境就是用求真的心态去认知经典。

如何理解与营造阅读经典的学术情境,传统智慧依然启迪无穷,可从如下学术关系来考察。

一是“博与精”。

学习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人们说“开卷有益”“世事洞明皆学问”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读《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结合《诗经·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其学术背景是古老文化的生殖崇拜。

博,才能“通”,通,才能达到“大方无隅”的境界。

与博对应的是精,杜甫对作诗的要求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可谓精益求精。

这种专心致志丝毫不苟且的精品意识,是我们学习经典中应汲取的精神力量。

二是“渐与顿”。

古代经典示求实、求知、求真之法,分渐悟与顿悟两类。

孔子授学以“时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均是渐习而求知。

与渐习对应的是顿悟。

据《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传法,弟子神秀最为优秀,作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柴房小僧惠能以为不佳,复作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前者明“渐”,后则倡“顿”,由此而被弘忍激赏,传衣钵予惠能,成为六祖。

顿悟启迪智慧,激发主观能动性,揭示了一种在求知求实之上的精神超越。

三谈“得与失”。

学习经典,获得容易,舍得难,舍得就是舍去获得,即“失”。

老子是大智慧者,他曾说“圣人为腹不为目”。

林语堂有一句情人节的话:你如果爱一个人,不要给她九十九朵玫瑰,而给她喜欢吃的饱饱吃一顿。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选题教师:张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暮色压顶的时刻,我在山脚前来回(徘徊/徜徉),一点点地找回自己,定一定被震.撼了的惊魂。

晚风起了,夹着细沙,_______。

沙漠的月亮,也特别清冷。

山脚前有(一泓/一道)泉流,汩汩有声。

抬头看看,侧耳听听,我的思路稍见头绪。

这里的雕塑都有脉博.和呼吸,挂着吟笑和娇嗔.,千年不枯。

_____,笔触奔放得如同剑戟。

那个年代战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汇合/会合),流泄到了石窟的洞壁。

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什么时候,哪一位大手笔的艺术家,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奥密.?1.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震.撼娇嗔(chēn) B.脉博.骠(biāo)壮C.流泄.撷(xié)取D.奥密.风靡(mǐ)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徘徊一道会合 B.徜徉一道会合C.徜徉一泓汇合 D.徘徊一泓汇合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吹得脸颊发疼色泽浓沉得如同立体B.脸颊被吹得发疼如同立体的浓沉色泽C.吹得脸颊发疼如同立体的浓沉色泽D.脸颊被吹得发疼色泽浓沉得如同立体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2016年,北京22家市属医院将全部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制度,不过,为打击号贩子而全部取消现场放号,又有因.噎废食...之嫌。

B.山水画家施贞泉先生,其作画时轻松若定、恣意挥洒,而且他作画神速,倚马可待....,令人叹为观止。

C.从红门开始,我与朋友踏着一级又一级台阶,历尽艰辛,登上泰山极顶,放眼望去,“天无涯兮地无边”,自己显得那么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一、语言基础知识部分(每小题4分,共16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4分)()①看双方的神态,全然没有那种剑拔弩张、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

②著名导演李安凭借一部《断臂山》获得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

一个华人导演能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上获此殊荣,真是匪夷所思....。

③2005年10月12日9时整,随着点火的口令声,火箭在振聋发聩....的轰鸣中腾空而起,载着“神州六号”飞船和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急速地向太空飞去。

④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南美队的高超技艺,欧洲队的粗犷、勇猛,非洲队的灵巧、迅速,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我向他提出了一些一直想问而又不便打听的问题,他都开诚布公....地一一作了回答。

⑥“表现”在美国大概是万能的,作秀在咱们中国似乎也是万能的,作秀现象铺天盖地,作秀之说甚嚣尘上....。

A. ①③⑤B. ③④⑤C. ①②⑥D. ④⑤⑥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4分)()①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②为成年头部连体双胞胎实施分离手术在世界医学史上绝无仅有....,全球第一例成人头部连体双胞胎的分离手术即将施行。

③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翼而飞....,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④短短几日,对海南的印象只是浮光掠影....,但我却坚定了一个信念,加入WTO之后,我们的祖国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⑤这伙丧心病狂的贩毒分子最近又潜入广西、云南边境,偷偷地购置了一批枪支弹药,更是如.虎添..翼.,无法无天了。

⑥陆源污染物排海严重,人们对我国河口、海湾和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感到痛心疾首....。

A. ①③⑤B. ①②⑤C. ③④⑤D. ③④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A.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山东省淄博市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都包含着宇宙的无穷信息,而我们的认识相对于无限的宇宙来说,永远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有限的认识不仅不能穷尽大宇宙,就是那些小宇宙,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比如一只苍蝇,一块石头,甚至我们自己,也不能彻底认识。

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它的无穷性质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在它之中永远有一个无穷的未知的海洋摆在我们面前。

因此对我们来说,任何一个存在物都是神秘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彻底认识它。

甚至于,我们的认识究竟是否正确、正确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一无所知。

我们所认识的那些事物,本来就早已存在着了,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于是就成了知识,如槐树、鹦鹉、原子、万有引力定律等。

至于这些东西本身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我所谓不可知是绝对不可知,即这个世界的本质、它存在的意义以及它为什么要这样存在、为什么会产生这许许多多的事物、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规律等问题,是我们永远没有能力解决的。

知只是相对的,我们只具有相对的认识能力,我们只能生活在我们所能够认识的世界之中。

在大自然这个宴席上,人并不是一位特殊的宾客,每一种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是其他存在物不能替代的。

我们人类尽管比其他存在物有着更强大的能力,可是,我们永远无法体验蚂蚁所体验到的世界。

如果赶走了其他客人,人类也将从大自然中消失。

我们常常以不屑一顾的口吻来谈论那些“低级”的存在物,还常常把其他动植物只是当作一种食物来谈论。

这实在是对大自然的亵渎,因为它们也同样是大自然智慧的体现啊!而且从进化史的角度看,那些“低级”的生物、无生命的存在物还是我们的祖先,没有它们,人类就不可能出现。

因而对它们的不敬就是对祖先的不敬。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 省.(xǐng)悟针砭.(biǎn)倒嚼.(jiáo)挈.(qiè)妇将雏B 吮.(shǔn)吸女红.(gōng)鞭笞.(chī)卓.(zhuó)有成效C 给.(gěi)予豢.(huàn)养角.(jiǎo)色杀一儆.(jǐng)百D 桂冠.(guàn)抹.(mǒ)杀解.(jiě)数卷帙.(zhì)浩繁2.下列各项字形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流弊急于事功按步就班文采蜚然B 永诀日臻完善攻坚挫锐抱残守缺C 竟相情投意和怨天忧人陨身不恤D 取谛人心惟危怙恶不俊布衣草履3.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组是()⑴屠呦呦虽然是“三无”科学家,但缺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一成就足以作为她的荣耀写进中国医学史。

⑵黄教主和Baby终于修成正果,在此之前,二人毫不甜蜜爱情,曾多次在公共场合秀恩爱。

⑶中国足球队再次饮恨卡塔尔。

纵观全场,虽然他们打法,但整体跟无脑的一窝蜂似的,责任显然在主教练佩兰。

A 终身隐晦简洁B 终生隐晦简捷C 终生隐讳简洁D 终身隐讳简捷4.下列各项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从师心自用....到谦卑为怀,也许是每一个完美生命必经的历程,青年学生尤其需要这种蜕变。

B.徐峥的宵衣旰食....终于为他赢得了《泰囧》《港囧》的高票房,但是影片低劣的艺术决定了他的作品不过是商业投机的典范。

C.国家应该出台人才优待政策,防止高端科学家明珠暗投....,流失到西方发达国家。

D.学不好基础知识,势必造成八面受敌....的困境,最终卡在提升的瓶颈,成绩上不来。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句是()A “究竟是怎么回事?同学们。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

淄川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文学是人类感恩自然的最佳途径人类在征服世界的征途中,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尤其是现代社会,红尘滚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也许最佳选择就是投入到自然中去,享受星辰、山河、森林、海洋,让生命从中获得身心滋养,获得真正的愉悦与幸福;而我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一旦化为文字,就成了自然文学。

中国人讲求顺应自然,强调天人合一,将美好的品质赋予自然,比如山水、树木、花草、虫鸟;古人写文章,大多写山水、游记,即使当今的散文写作领域,游记文章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事实上,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欧美几十年前也兴起了写山水、荒原、旷野即写大自然的热潮,名之为“自然主义写作”,也就是自然文学。

所谓自然文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思索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形式上说,当代的自然文学,主要包括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

河山信美,但要以文学手法来表现好她,无论散文、诗歌、小说,都需要真诚深切的心灵,要具有大情怀。

“非有大情怀,即无大艺术”,人应该有所敬畏,首先要敬畏大自然。

以前,山青水绿海晏河清,正是大自然对敬畏天地的人类的回报,现在人们乱砍滥伐破坏生态,自然灾害到处频发,也正是大自然对胡作非为的人类的惩罚。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

中国古代文人大多纵身、纵情山水,因为其精神家园是山水。

对他们来说,在大自然中超脱现实、圆融身心,能使生命更快乐,人生也更有意义和价值。

的确,当人回归自然,灵魂就会与宇宙相通。

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就要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无论在哪个民族的心目中,土地都至尊至荣。

“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人类的一切,都由土地养育和承载。

在古代中国,土地就代表社稷,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用五色土拼成,皇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

淄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淄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淄博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从词语用法的角度,为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就有道而正焉②博我以文,约我以礼③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④浴乎沂,风乎舞雩⑤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⑥贤贤易色⑦求也退,故进之⑧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A . ①/②⑤⑦/③④/⑥⑧B . ①/②⑤/③⑥⑧/④/⑦C . ①/②⑦/③⑤/④/⑥⑧D . ①③/②⑤/④/⑦/⑥⑧2.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岂特:岂止。

B . 台犹不足恃以长久恃:依靠。

C . 退而为之记退:后退。

D . 方其未筑也方:当,在。

3. (2分) (2020高一下·长春期中) 下列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A . 谪:封建社会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如谪迁、谪将、谪戍、谪居或贬谪等。

B . 青衫:青衫有读书人的意思。

古代的学子都是穿青色的服装,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校服。

青衫还有一层意思是当官的意思。

唐白居易《琵琶引》:“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的青衫就是江州司马的官服。

C . 六艺经传: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在《师说》中是指《诗》《书》《礼》《乐》《易》《论语》。

六艺有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基本技能。

传是解释经书的书,如《春秋左氏传》。

D . 庠序:是指古代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史记儒林外史传》:“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4. (2分) (2019高二下·北京期中) 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①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②子贡辩智而鲁削③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④其不仁兹甚,罪益厚⑤是非之经,不可不分⑥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⑦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⑧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A . ②④⑥⑧B . ①②⑤⑦C . ③⑤⑥⑧D . ①③④⑦5. (2分) (2018高一上·海南期中) 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是寡人之过也B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 . 此亡秦之续耳6. (2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 以勇气闻于诸侯愿以十五城请易璧B . 乃设九宾礼于廷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 . 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 .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7. (2分)对下列文言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 (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有一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逢高即上,遇巍则攀。

奇峰巨顶自不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他们也要上去站一站,“倚槛苍茫千古事,过江多少六朝山”,临风凭栏,感慨一番。

所以,凡山亭江楼,词赋楹句总爆满。

王勃的《滕王阁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皆为“高高在上”所得。

在古人那儿,登高眺远,、,、。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高,带来大势大象,带来疏旷与飘逸,带来不羁与宏放,带来对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

因此于诗家墨客而言,“高处”具有强烈的召唤力,成了(风糜/风靡 )千年的诱惑。

然而,“登高”又并非文人独嗜,百姓对此亦兴味索然,.....尤其在九九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是乐此不疲....。

秋收毕,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一场。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良辰/良晨),若不去登高望远,游目骋怀....,实在辜负天地、有愧人生。

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了名胜。

“江南三大楼”之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皆受驱于重阳雅集、登高览景的欲望,一旦矗起,则声名大噪....,“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因为古人认为自己是自然之子,他们的心目中有“高”,他们崇高、尊高、仰高。

从“登高”意义上说,“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今人仅视为“敬老节”,无疑让它的美折损大半,伤了筋,动了骨。

1.填入文中两处括号内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风糜良辰怆然(chuànɡ)召唤(zhāo)B.风糜良晨怆然(chuānɡ)召唤(zhāo)C.风靡良晨怆然(chuānɡ)召唤(zhào)D.风靡良辰怆然(chuànɡ)召唤(zhào)2.文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兴味索然 B.乐此不疲 C.游目骋怀 D.声名大噪3.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既是感悟生命、孜求彻悟的仪式,又是放牧视野、抒发情怀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淄川中学高一2016级第三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都包含着宇宙的无穷信息,而我们的认识相对于无限的宇宙来说,永远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有限的认识不仅不能穷尽大宇宙,就是那些小宇宙,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比如一只苍蝇,一块石头,甚至我们自己,也不能彻底认识。

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它的无穷性质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在它之中永远有一个无穷的未知的海洋摆在我们面前。

因此对我们来说,任何一个存在物都是神秘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彻底认识它。

甚至于,我们的认识究竟是否正确、正确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一无所知。

我们所认识的那些事物,本来就早已存在着了,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于是就成了知识,如槐树、鹦鹉、原子、万有引力定律等。

至于这些东西本身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我所谓不可知是绝对不可知,即这个世界的本质、它存在的意义以及它为什么要这样存在、为什么会产生这许许多多的事物、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规律等问题,是我们永远没有能力解决的。

知只是相对的,我们只具有相对的认识能力,我们只能生活在我们所能够认识的世界之中。

在大自然这个宴席上,人并不是一位特殊的宾客,每一种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是其他存在物不能替代的。

我们人类尽管比其他存在物有着更强大的能力,可是,我们永远无法体验蚂蚁所体验到的世界。

如果赶走了其他客人,人类也将从大自然中消失。

我们常常以不屑一顾的口吻来谈论那些“低级”的存在物,还常常把其他动植物只是当作一种食物来谈论。

这实在是对大自然的亵渎,因为它们也同样是大自然智慧的体现啊!而且从进化史的角度看,那些“低级”的生物、无生命的存在物还是我们的祖先,没有它们,人类就不可能出现。

因而对它们的不敬就是对祖先的不敬。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也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完全错了,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

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小聪明是狂傲的,而大智慧却是谦逊的。

人类的智慧绝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也远不是最高的智慧,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就本质来说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二百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

这些生物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

也许,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有限的认识不仅不能穷尽大宇宙,即使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比如一只苍蝇,一块石头,甚至我们自己,也不能彻底认识。

B. 对我们来说,任何一个存在物都是神秘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彻底认识它。

甚至于,我们的认识究竟是否正确、正确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一无所知。

C. 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

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

D. 知只是相对的,我们只具有相对的认识能力。

不可知同样是相对不可知,关于这个世界的本质、它存在的意义等问题的认知所需的过程只是会无限漫长。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其实,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也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没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

B.在大自然的构成中,人并不是一位特殊的宾客,每一种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是其他存在物不能替代的。

C. 我们人类尽管比其他存在物有着更强大的能力,比如有一天能够体验蚂蚁所体验到的世界,但如果赶走了其他客人,人类在自然的生存将是孤独的。

D. 从进化史的角度看,那些“低级”的生物、无生命的存在物是我们的祖先,没有它们,人类就不可能出现。

因而对它们的不敬就是对祖先的不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的智慧绝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也远不是最高的智慧,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就本质来说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B. 太阳系只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二百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有可能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

C. 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都包含着宇宙的无穷信息,而我们的认识相对于无限的宇宙来说,永远是微不足道的。

D.宇宙中存在的更高级的生物,他们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

也许,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蓑烟雨任平生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着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北师大教授李小文被推到聚光灯下。

“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

2015年1月10日下午,噩耗传来,这名莫测高深的“扫地僧”李小文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

貌不惊人,神功盖世。

这是很多人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理由。

在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谢云看来,李小文是国内遥感界泰斗级的专家。

但第一次见面让谢云很意外。

当时,为了让学院在遥感领域进一步发展,领导邀请了在中科院遥感所的李小文,“那时他才53岁,已经有那么多成果了,在我们眼里那就是偶像。

”一天,谢云下楼时,发现迎面上楼的男子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手里拎着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一双布鞋,“特别土,我还想这人来我们这儿有什么事,别人告诉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

”偶像的这身装扮,让谢云很意外。

他后来听同事讲,李小文第一次到学院报到,就因为这身装束,被门卫挡在了外面,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

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做所长,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

地遥学院晚上11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

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咱不是要办成国际一流大学吗?你在美国时,看哪个国际一流大学晚上11点钟就把门锁了?”后来院里把钥匙分给了李小文一把,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

李小文说:“我做课题的原则就是能够交差。

”但身边师生都知道他对科研有多严谨审慎。

学生胡容海说老师的“能交差”,指的可是把项目申请时下的承诺全部完成。

他审阅学生的报告,勘误是逐字逐句的。

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他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抠出每一个符号的疏漏。

李小文的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教授曾评价,李小文是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

李小文的快乐来自学生。

有人曾问李小文喜欢带什么样的学生,李小文的观点是“有教无类”,“只要愿意跟我念书的,我都愿意带。

”他经常用古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

谈到遥感的优势,李小文引用苏东坡《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讲到自己的成名作“遥感几何光学模型”,他说其实就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草直生,远看绿色浓郁,但站到近处看,绿色就没有那么浓密了。

李小文喜欢和学生打赌,学生们也知道,老师和自己打赌另有用意。

有一次,一名学生在实验观测中发现,太阳可以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

李小文起初认为这有悖于人们的常识,为了给学生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他就和这个学生打睹。

师生俩分头查阅资料,仔细论证。

最终,学生赢了老师。

他曾在博客里提到“老师合格的标准”: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

李小文在中国科学院做讲座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蓄着胡须的李小文穿着黑色外套,没穿袜子的脚上蹬着一双布鞋,不经意地跷着二郎腿,低头念着发言稿。

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很多人惊叹,“一派仙风道骨,完全就是古龙笔下的侠士”。

“李小文”作为关键词,迅速排在了搜索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学网开设的博客,点击量迅速超过了400万次。

媒体蜂拥而至,有时,他会在电话里赔笑,“理解一下,理解一下”;有时,他会用商量的语气说:“再等等,等这波热点过去吧。

”他希望赶紧出个新闻,为自己那张被热炒的照片降降温。

一名博友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心态。

(摘编自《新京报》2015年4月29日)相关链接①李小文(1947~2015),遥感、地理学家,198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

(摘自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网)②汶川地震后第二天,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道歉”,说大家都关注汶川的灾情,“但到现在我们还出不了一幅图”。

看见时任总理温家宝去灾区,在飞机上工作的照片里看的还是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李小文说,“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

”(摘自杨三喜《微观中国:再无“扫地僧”》)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 文章写的是李小文院士,却先写谢云教授的印象,目的是以谢云的意外反衬李小文的形象,使其更显与众不同,引起读者注意。

B. 用“扫地僧”来称呼李小文,兼有“貌不惊人”“神功盖世”两方面的考虑,文章围绕这个形象展开却又不止于此,还介绍了李小文身上的真性情。

C. 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希望不要在晚上11点就把地遥学院的大门锁了,既是不想麻烦值班室人员,自己出入方便以更好工作,更是希望形成学术研究之风。

D. 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李小文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是因为他发现公式还有较大问题,又不想直接说出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E.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李小文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原本不问世事的学者被广泛关注,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

5. 文中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这种风骨在文中有哪些体现?(4分)6. 为什么李小文被认为“神功盖世”?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4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4分)萝卜曹永差不多每天晌午,老栓都要去菜地看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