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A. 怪癖(pǐ)犄(j ī)角蛮横(hèng)瞠(chēng)目结舌B.驯(xùn)良恪(kè)守田塍(chéng)桑梓(zǐ)C.跬(guǐ)步纤(qiàn)绳句读(dòu)锲(qì)而不舍D.衽(rèn)席六艺经传(zhuàn)桂棹(zhào)愀(qiǎo)然2.下列各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急燥烦锁斑斓金璧辉煌B.舟楫睥将共震怨天尤人C. 迷惘祈祷翱翔引吭高歌D.暇想斐薄骐骥针砭时弊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上海市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安排,精心准备,进一步落实了试卷运送、保管环节。
②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
③警官的一番话,让许多沉迷在传销中的人们醒悟过来。
A.周密云集振聋发聩B.严密聚集振聋发聩C.周密云集震耳欲聋D.严密聚集震耳欲聋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人了两家银行。
D.过去,我们曾不加分析地批判了他,现在看来,当时的批判是失之偏颇和不够慎重的。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向左邻右舍请教。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
D.包围圈越来越小了,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之鳖。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郁乎苍苍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梦亦同趣D.君子生非异也7.下列加点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上食埃土B.下江陵C.日与其徒上高山D.乌鹊南飞8.与“学于余”句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游于赤壁之下D.是岁,元和四年也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高一语文12月试题(含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训练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颓圮.(pǐ)垝.垣(guǐ)伶俜.(pīn)彩虹似.的(sì)B.房檩.(lǐn)弄.堂(lòng)否.泰(pǐ)长歌当.哭(dàng)C.瞋.目(chēng)团箕.(qī)戮.力(lù)殒.身不恤(yǔn)D.踯躅.(chú)火钵.(bō)浸渍.(zé)变徵.之声(zh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寥阔愁怅万户侯星辉斑斓B.长篙斑驳橘子州偃苗助长C.旋律点缀常春藤混混沌沌D.葱笼恶梦谛造者管窥蠡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B.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C.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的主动权。
D.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弹棉花、补锅钉碗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老行业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4.下列个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无可非议,关键是当网络搜索上升为“人肉搜索”时,这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地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上的损失、精神上的伤害,这与传统暴力事件性质接近,也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
B.手机贴膜使得心爱的手机美观耐用,所以很多人买了新手机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手机贴膜。
但是,虽然贴膜保护了手机,却会给“主人”带来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困扰。
C.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显示看,明天将发布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数据。
D.受31日5.9级地震影响,虎跳峡景区和石卡雪山景区的部分景点已暂时关闭,为了游客及广大市民的安全,云南迪庆州旅游局发出公告,建议游客暂勿前往。
高一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3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武邑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日前,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超37亿,登顶国内动画电影票房冠HY。
热血昂扬的故事内核、震撼惊艳的视觉特效、对经典HY故事的创造性改造,获得不少观众好评。
回看近些年文艺场诸多口碑佳作,“燃〞是它们一共有的标签。
“燃作〞正以炽热的流行姿态,走红于当下文艺场。
一部作品“燃〞,必是作品中生起一团火,令人振奋,引人一共鸣。
剥离创作手法和叙事技巧的外壳,火种就是作品中极具感染力的正能量精神。
大江大河中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励志拼搏、士兵突击中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奋斗意志、我在故宫修文物数年如一日打磨一件国宝的工匠精神……看这样的作品,我们与其说被一个个人物故事“燃〞到,不如说被涌动其间的进取、英勇、专注的精神气质感染。
“燃作〞流行,折射出人们对正能量文艺作品的旺盛需求和热情承受,在当下丰富多元、竞争剧烈的文艺场,正能量题材仍然是“刚需〞。
回望HY成立以来70年的文艺成就,那些至今为人称道、传播甚广的文艺佳作,很多都充溢饱满的正能量精神。
以“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HY林海雪原〕为代表的红色经典,不只是50后、60后的燃情记忆,还经由影像化、舞台化改编,成为几代人一共同的精神养分;小说平凡的世界里主人公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在多少人的青春记忆里闪闪发光;亮剑闯关东等影视剧作,不管什么时候回看,都让人内心冲动、热血沸腾。
这些“燃作〞题材不同,形式多样,但无一不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无一不传递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有人说,时代在变,现如今媒介日益兴旺,生活节奏显著加快,海量信息冲击之下,文艺还执着于正能量是否已经过时?随着信息技术开展,网络平台普及,文艺创作门槛逐渐降低,确有一些不良创作风气,或者以颓废为美,或者以恶搞为能事。
事实证明,于思想上无精进、于情感上无促进的文艺作品最终会被场和受众抛弃。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52套)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一、基础知识题(2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倔.强juâ 鼎铛.dāng 教诲.huǐ 莘莘..学子xīn 涎.皮赖脸xián B.坍.圮tān 巨擘.bò 窨.井yīn 游目骋.怀chěn 不着.边际zháoC.拓.片tàt 恫.吓dòng 粗犷.guǎng 日渐.月染jiàn 意味隽.永jùnD.剽.窃piāo 毋.宁wú 扁.舟piān 浑身解.数xiâ 翘.首以待qiáo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也别有一番情趣。
B.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但仍不辍劳作。
C.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炧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
D.他通宵做噩梦,第二天早晨没精打采,脸色苍白。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世界文学,就是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②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和树,最空旷的地方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③然而,对思想家和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A.阅读僻静不仅而且 B.阅读清静不仅而且C.研读僻静不是而是 D.研读清静不是而是4.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故不能用于十五、六岁的小伙子。
B.那美丽的故事还说每年“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就会有成群喜鹊飞上银河搭桥,牛郎、织女这对有情人才能在鹊桥相会。
C.为方便群众“五一”乘车,日内将开辟红庙至动物园、前门、东大桥、丰台、北太平庄至颐和园、香山至卧佛寺六条游览路线。
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④伴随着战争剧《铁血红安》在央视的热播,针对观众们的猜想,该剧的编剧朱苏进表示,主人公刘铜锣没有特定的人物_________,在他身上可以找到很多将军的共同点。
A. 遏制只有信手拈来原型B.遏止于是游刃有余原形C.遏制甚至信手拈来原型D.遏止以致游刃有余原形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我们一般所说的“诗经六义”指“风” “雅” “颂” “赋” “比” “兴”。
《诗经》形式多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
B.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和《汉书》《后汉书》《左传》合称“前四史”C.《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随想录》。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代表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巴金晚年写的《随感录》被誉为一部“讲真话的书”。
D.“新格律诗派”亦称“新月诗派”,其代表人物是闻一多、徐志摩。
新格律诗最突出的特征是讲求“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千秋文化诗意解张同吾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诞生了许多才情卓绝的诗人,他们创作出的想象神奇、构思灵妙、语言精湛、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的诗篇不胜枚举。
这些作品的文化命脉和精神命脉,都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江河,它们像熏风细雨一般,浸润着世代中国人的心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文化性格、哲学理念和审美心理。
我们把当代人按照古典诗词的艺术法则、美学范式和表现程式创作的诗词,称为旧体诗词。
当下旧体诗词创作呈繁盛态势,作者之众铺天盖地,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尽管其中多有平泛概念之作,却也不乏显现诗人禀赋和诗艺才华的诗篇。
名山含古寺,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浸染其中,如披神秘的面纱,含蕴氤氲的气氛。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31套)

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0×3=30分)1、下列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A.笼.罩|葱茏.宴.会|盛筵.混.淆|混混.沌沌B.倾.泻|顷.刻夹.袄|夹.杂媛.女|婵媛.伤怀C.汤.汤|汤.匙裙裾.|拮据.逐渐.|渐.车帷裳D.颤.抖|颤.栗荷.枪|枯荷.潜.伏|潜.移默化2、选出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A. 渺茫风致时过景迁蓊蓊郁郁B. 苍茫落寞没精打采饮鸠止渴C. 斑驳丰姿急不暇择不足为驯D. 攀缘猗郁揠苗助长言笑晏晏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应具备高瞻远瞩,统观全局的能力,如果一.叶知秋...而不见森林,要想使企业站稳脚跟,求得发展,那将是难上加难。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C.目前化妆品市场假冒产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政府多次采取打假行动,但屡试..不爽..,收效甚微。
D.在那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有着鲜明反抗意识的晴雯必然首当其冲....地成为统治阶级迫害的对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B.碾坊伴着日月的年轮不知转了多少圈,如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度过了勤劳的一生,杳无声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C.经过长达两年的等待,中国足球反赌案涉案人员包括原足球运动中心副主任杨一民在内,将在下周一开庭审理。
D.古代戏曲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情景交融、注重意境美,并结合戏剧的特点,使写景抒情成为表达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止:停止。
B.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言:心愿。
C.竞周容以为度.度:限度。
D.偭规矩而改错.错:措施。
云南省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云南省蒙自县文澜高级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建筑的情态(节选)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点,在于其形象化,以形动人。
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因此都是那么的动人。
反过来讲,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当咱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确实是诗一样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
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
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乐趣的庭院空间。
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动人。
这一情结,以漂亮的庭院做背景;便反过来讲,那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
“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非常。
在静谧中令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当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
假设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向往,感到光阴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
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
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
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很多。
相传那个小院确实是照《海棠》诗意而作的。
三面环廊,意象出自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
能够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可不能游园,也不懂造园。
1.选出以下对第1段文字明白得最准确的一项(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点。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69套)

湖北省汉川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卷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踱.步(duó)一椽.(chuán)纤.细(qiān)婀.娜多姿(ē)B、否.泰(pǐ)平仄.(zâ)酣.眠(hān)妖童媛.女(yuàn)C、亩.产(mǒu)钱帛.(bó)涸辙.(zhâ)混.混沌沌(hùn)D、参.差(cēn)夹.袄(jiā)桀骜.(ào)殒身不恤.(xù)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蛾眉寥落谍血青青子衿B、颓废孔隙漪郁蓊蓊郁郁C、渺茫班驳赍钱集思广益D、靡费攀缘嘶叫管窥蠡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B.我本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在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讨论会上,同学们广开言路....,各抒己见,既表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又显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江西东乡县、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云南昆明市官渡区发现了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采取了捕杀和紧急强制免疫,疫情已得到控制。
B.古城淮安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洪泽湖、铁山寺、明祖陵、周恩故居等名胜古迹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C.当今社会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地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D.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瘦黄的枝叶放在原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觉新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2012.12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编辑.(jí)客栈.(zhàn)连累.(lèi)脉脉(mò)含情B.笙.箫(shēnɡ)芜.杂(wú)青荇.(xìnɡ)针砭.(biān)时弊C.纤(xiān)细煤屑.(xiào) 吮.(yǔn)吸蓊.蓊郁郁(wěng)D.馄饨(dùn)怂.(sǒng)恿滂.沱(pāng)面目可憎.(zèng )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掂记熹微没精打采舐犊情深B.斑斓咀咒不胫而走藕断丝联C.盘桓惊蛰战战兢兢皓首穷经D.船棹回溯谈笑风声刚健质朴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近年来,内地作家_____ 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以市场经济为题材的好作品。
(2)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不久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3)元旦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再三邀请她登台表演,而她嗓子不好,怎么也不肯唱。
A.作客消失推托 B.做客消失推脱C.作客消逝推托 D.做客消逝推脱4.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一夜之间便洛阳纸贵....。
购书中心开门十分钟不到,上百本莫言作品存货被一扫而空。
莫言是我国著名作家,获诺奖之前已经蜚声..海内外,可是在获奖之前,他的作品湮没于众多包装得美轮美奂....的书籍当中,无人问津。
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购、阅读莫言作品热潮,莫言很不以为意....,他说:“我不希望出现所谓的‘莫言热’,即便有,也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冷却下去。
大家该干嘛就干嘛。
”A.洛阳纸贵 B.蜚声 C.美轮美奂 D.不以为意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嫦娥一号”的升空,对“嫦娥一号”及深空探测的热情被迅速点燃。
面对这种热情,几位系统老总表现出异常的冷静。
B.我市作为全省医疗制度改革首批16个试验点,所有人都加入了合作医疗。
C.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办任何事,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具有民本思想,处处为人民服务。
D.有消息称,教育部目前正酝酿对严格的小学入学年龄规定“松绑”,在学位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接收将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
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
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
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
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
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6.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应该是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
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务与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
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扣舷而歌.之歌:动词,唱。
B.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美貌女子。
C.苏子愀然..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D.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10.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B.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C.苟非吾之.所有取之.无禁,用之不竭D.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客悲”的原因的一组是()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④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A.①③④⑤B.②③⑤⑥C.②④⑤⑥D.①③⑤⑥12.下列对文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与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作者以水、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都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D.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如“非吴之所有”;该取的就取,如“清风、明月”。
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下列选自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分)(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分)(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3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⑴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⑵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4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①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氓》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短歌行》③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归园田居》④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兰亭集序》⑤纵一苇之所如,。
《赤壁赋》⑥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五。
(12分)16. 根据下面文段提供的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2字)(4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