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的历史构成及其基本特质

合集下载

地理中国,闽南寻迹2

地理中国,闽南寻迹2

地理中国,闽南寻迹2(最新版)目录1.闽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闽南的建筑风格和特色3.闽南的传统文化和习俗4.闽南的美食和特产5.闽南的旅游景点和推荐路线正文一、闽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闽南,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包括福建省南部和广东省东部的部分地区。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闽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02 年,当时这里设立了闽越国。

后来,随着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南迁,闽南地区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闽南文化。

二、闽南的建筑风格和特色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独特,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这里传统的建筑多为骑楼式建筑,即建筑底层为商铺,楼上为住宅。

骑楼建筑不仅美观实用,而且适应了闽南地区潮湿多雨的气候。

此外,闽南的土楼也是一大特色,这些圆形或方形的土楼可以容纳数十户人家,是闽南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闽南的传统文化和习俗闽南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这里民间信仰多样,尤其是对妈祖的信仰,妈祖被誉为闽南地区的保护神。

此外,闽南的民间艺术也非常繁荣,如剪纸、木雕、石雕、漆线雕等。

在习俗方面,闽南的端午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独具特色,如赛龙舟、挂红灯笼等。

四、闽南的美食和特产闽南地区有着丰富的美食和特产。

这里的美食以清淡、鲜美、讲究色香味俱佳而著称,如沙茶面、土笋冻、佛跳墙等。

此外,闽南的特产也非常丰富,如福建乌龙茶、漳州木雕、泉州面线等,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

五、闽南的旅游景点和推荐路线闽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有着众多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推荐游览的景点有厦门的鼓浪屿、泉州的开元寺、漳州的东山岛等。

推荐路线可以从厦门出发,游览鼓浪屿、南普陀寺等景点,然后前往泉州,参观开元寺、清净寺等古迹,最后抵达漳州,游览东山岛等风景名胜。

总之,闽南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文化、多样的民间信仰和艺术、美味的饮食以及美丽的旅游景点。

闽文化的源流和特点

闽文化的源流和特点

闽文化的源流和特点一、闽文化源流闽文化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其过程是极为复杂的。

从总体上看,它的形成与以下几个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古越文化的遗风。

古越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福建的土著居民是古越族的一个分支,称为闽越人。

虽然随着中原汉族人民南迁入闽,闽越人在福建各地主人地位逐渐被替代,但其悠久的文化传统却不同程度地被保存。

中原文化的传入。

其传入方式主要以大量移民的途径为主。

中原汉族曾四次大规模进入福建,这四次大移民和陆续进入的大量移民,都不程度地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加快了福建的开发和进步。

此外,名士南下和闽人北游也或多或少地带来了中原文化。

宗教文化的传播。

四大宗教在福建极为兴盛,传播速度极快,对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福建的民间宗教也颇为风盛,其中最著名的是天上圣母、临水夫人、保生大帝这三“神”。

这三尊神原型都是人,后被逐渐演化为神,赋予类人而又超人的“神”力,再借以护佑人们自身。

民间宗教虽带有区域性,但其因有旺盛的生命力而持久不衰,对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外文化的冲击。

海外文化的冲击主要通过国际贸易、外商定居闽地、闽人越洋后归里等几个途径。

他们将本国的风俗民情信仰融汇在当地居民之中,日久天长,海外文化便与闽文化水乳交融地渗透在一起。

与外商定居闽地一样,也有不少闽人定居海外,宋元之后,逐渐增多,几乎遍及日本、朝鲜和整个东南亚。

这些华侨大多与家乡保持程度不同的联系,并时时有不少人回乡里探亲,带来了形态各异的海外文化。

台湾文化的交融。

台湾文化也对闽文化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同种方式:(一)大量台湾人到闽地任职。

台湾赴福建任职者分布很广,足迹几乎遍及沿海及山区各地,带来了台湾的本土文化,有的还撰文介绍台湾的风土人情。

(二)台湾本土艺术输入福建,最有代表性的如台湾的“歌仔戏”输入福建。

在台湾十八个地方戏曲中,歌仔戏是唯一产生于本土的剧种,它发祥于台湾宜兰县,源自闽南的锦歌,经过台湾艺人不断加工、提高,终于成为完整的大戏,后又由台湾传入闽南,成为福建五大剧种之一的芗剧,至今已有400多个传统剧目,受到漳州、厦门观众的喜爱。

家乡的闽南文化独具特色

家乡的闽南文化独具特色

家乡的闽南文化独具特色第一篇:家乡的闽南文化独具特色作为一个出生在福建的人,我的家乡拥有丰富而特别的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是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融合了多种元素,包括宗教、语言、建筑、饮食和传统艺术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我家乡的闽南文化,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首先,闽南地区的主要宗教是儒教、道教和佛教。

这三种宗教在这里相互融合,共同影响了闽南地区的精神生活。

儒教的思想在闽南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强调仁爱、孝道和忠诚。

道教注重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佛教则强调放下世俗欲望,追求解脱和慈悲。

宗教信仰贯穿在闽南人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庙宇里祭祀神明,还是在家中摆设神像,都体现了闽南人对信仰的虔诚和崇敬。

其次,闽南话是闽南地区最常用的方言。

闽南话有着独特的音韵和语法,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别。

闽南话不仅仅是一种日常交流的语言工具,更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闽南话,人们能够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丰富的文化内涵。

闽南话富有诗意,歌舞的演唱和戏剧表演常常使用闽南话进行,这使得闽南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

另外,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也是其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闽南建筑以土楼为代表,土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被誉为“土木堡垒”。

土楼的特点是结构坚固、宽敞明亮,能够抵御台风和火灾。

土楼的造型独特,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不同形状,内外都有楼层,住户可以生活和生产在同一楼层。

土楼还是闽南地区族群文化的象征,每座土楼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历史背景。

闽南地区的饮食文化同样非常丰富多样。

闽南菜以色香味俱佳、独特细腻而闻名。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福建红糟肉、擦粉鱼和鲍鱼翅等。

福建红糟肉是一道传统的家常菜,制作精细,色泽红亮,味道酸甜可口。

擦粉鱼是一道独特的闽南菜,以新鲜的活鱼为主料,以特制的粉皮擦拭鱼身,使鱼肉更加鲜嫩可口。

鲍鱼翅是一道高级的海味菜品,制作繁琐,口感鲜美,被誉为福建菜的代表之一。

闽南文化的精髓与发展路径

闽南文化的精髓与发展路径

闽南文化的精髓与发展路径闽南文化是指南闽地区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戏曲、建筑、民俗、宗教等多个方面。

其历史悠久,深厚渊源,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路径,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一、闽南文化的精髓1、语言:闽南语是闽南地区最为常见的语言,它是闽南文化的标志。

闽南语的音调变化较为复杂,音韵规律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文化内涵。

闽南语另有许多方言,如泉州话、漳州话、福州话等,各具特色。

2、建筑:闽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其风格以“三山五园”的布局为主体,具有独特的匠心和造型美感。

闽南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斗拱屋顶,色彩斑斓,极富变化性。

其中宫殿、庙宇、城墙等的建筑形式更是达到了极致。

3、音乐:闽南音乐集中了南音、琼琴音乐等多种流派。

其中,南音源自福建南部,以泉州腔、莆仙腔、三都腔、闽南腔等为代表,以其柔和轻盈的风格和世界著名的高音而闻名于世。

4、文学:闽南文学包括各类诗歌、歌谣、小说、戏剧、散文、报刊文等。

著名作家有李际仁、杨青石、郑成功、梅妻鹤子等。

5、民俗:闽南民间文化上下五千年,形成了丰富的民俗活动。

闽南年画、木偶戏、龙船竞渡、传统婚礼等非常具有代表性。

二、闽南文化的发展路径闽南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经过历代兴衰的沉淀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和风格。

随着时代的变迁,闽南文化也不断发展和创新。

从宋元明清到近代,作为一个城市区域的泉州、福州、厦门等地,陆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现象,出现了南音、闽南民歌、龙头节、泉州木偶戏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长期与海上丝绸之路紧密相连,集中了沿海地区的商业文化和多元文化特征,博大精深、源流涵盖。

当下,闽南文化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培育和传承闽南文化成为了许多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各类活动和节庆适时举办,引导社会形成有利于文化传承、尊重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
闽南地区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汉族、闽南族、客家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建筑、饮食、民俗、艺术等多个方面。

闽南话
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语言,它是一种古老的汉语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闽南建筑以土楼为代表,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闽南美食以海鲜、糕点、小吃为主,口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闽南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和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木偶戏等,这些活动都是闽南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至今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些传统文化不仅是闽南地区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闽南文化传统文化,让它继续发扬光大,为后人传承。

同时,也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闽南文化,让这份宝贵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闽南文化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会继续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闽南文化特点的理解

闽南文化特点的理解

闽南文化特点的理解闽南地区位于我国福建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

闽南文化具有浓郁的海洋文化特色,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民间传说、传统艺术、美食文化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闽南地区成为了独特的文化家园,也让闽南文化具有了很高的研究价值。

闽南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海洋文化氛围浓厚。

这里的人们以海洋为生活,以海洋为依托,长期与海洋为伴。

海洋文化在闽南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传承,例如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航海文化、以始隆古街为代表的海洋文化、以惠安古渡为代表的渡海文化等。

这些文化都是闽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见证了闽南地区的历史变迁。

闽南地区的民间传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里的人们喜欢故事,也善于编故事。

他们用口头传统的方式,传承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的民间故事,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这些传世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人文精神内涵,成为闽南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

闽南地区的传统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这里的人们有着极高的艺术追求,他们把音乐、舞蹈、绘画、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都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如南音、潮音乐、高甲戏等,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

这里的人们以海鲜为主要食材,烹饪出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美食。

如闽南的炒螺丝、海鲜粥、海蛎煎、沙茶面等,都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成为闽南地区美食文化的代表。

闽南文化具有海洋文化的典型特色,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研究闽南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也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

特点简介
闽南文化在交流中保持地方文化根本性和完整性的同时,也走向兼容并蓄,其爱家爱乡与民族认同、崇尚传 统与吸收创新、安土重迁与海外移民、开拓拼搏与冒险犯难、重名尚义与务实逐利等文化性格的统一,无不体现 闽南文化守成与开放的兼容性品质。长期以来,闽南文化以其丰富的积淀、深厚的根基、独特的魅力,培育、滋 养、和吸引着广大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鲜明地向世人昭示了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手足情深的历 史渊源。闽南文化,对促进两岸同胞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祖国的和平统 一,具有其他地域文化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
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 它分为几个次方言: 厦门话区:厦门市、金门县、同安区 泉州话区:泉州市、石狮市、晋江市、惠安县、南安市、永春县、德化县、安溪县等八个县市 漳州话区:漳州市、龙海区、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华安县、长泰区、平和县、南靖县等十个 县市 龙岩话区:龙岩市、漳平市 大田话区:大田县、尤溪县的一部分。 闽南语起源于泉州,但闽南语的流播已不仅仅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地 区和国家是台湾和新加坡。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类似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据 初步调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闽南人移居台湾据说开始于元代,大规模迁移是在1 7世纪中叶,大量闽南人随郑成功渡海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回台湾。
一种文化形成的标志,一般来说有如下三方面:一、独特的语言,二、独特的风俗,三、共同的信仰。语言 学家告诉我们,闽南话是唐音。也就是说,在唐代,闽南话是普通话,不仅仅流行于闽南,它还不是方言。只有 到了宋代,宋音成为普通话,而唐音却在闽南留存,闽南话这才成为方言。民俗本是因地而异。闽南特殊的地理 环境,和五代百年中逐渐兴盛的海上贸易,产生了许多既不同中原又不同原住民的独特风俗。流传至今还有“送 顺风”、“脱草鞋”的习俗。闽南人创造并共同崇奉的独特信仰如妈祖、保生大帝等,也多是在北宋初年产生。 因此可以说,闽南文化的形成,应是在五代末至宋初。

二、闽南文化

二、闽南文化

所谓闽南文化的“海口性”,其涵义有二: (1)从中华文化的内部看,闽南文化是中 原文化南播之后接受闽南海洋地理环境和海 洋人文精神的影响,出现的大陆文化与海洋 文化互相吸收、融合与涵化的一种特殊形态 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内部的两种不同类 型文化的交汇。(2)从世界文化多元化的 关系看,闽南是中国文化与外来异质文化交 会、碰撞、融摄和对峙的前沿地带和先发地 区。
闽南文化是从大陆文化向海洋文化过渡的多 元交汇的“海口型”文化 “海口型” 一方面是对闽南地理环境所作的概括。 另一方面,闽南地理环境的海口型,也带来 了闽南文化的“海口性”。
三、关于闽南文化的形态
从文化的构成上看,闽南文化应当全面包括士人文 闽南文化应当全面包括士人文 化和俗民文化两个层面。 化和俗民文化两个层面 尤其在闽南社会从边缘向中心靠拢的文治化进程中, 士人文化的某些特殊表现,如朱熹在闽南的儒学教 化,李贽富于叛逆性的文化思想,等等,都应受到 研究者的重视。但闽南作为后发展于中原的移民社 会,欲了解其文化独特的个性与魅力,则不能不深 入闽南的俗民文化。
四、关于闽南文化的特征
1、闽南文化的进取性 2、闽南文化的务实性 3、闽南文化的传统性 4、闽南文化的包容性 5、闽南文化的边缘性
闽南文化
一、闽南文化的界定
闽南文化 狭义:厦漳泉 广义:闽南金三角 莆田、三明、宁德、潮汕 浙江、海南、广西、雷州 台湾、香港、澳门等
二、闽南文化的主要特征
1.闽南文化的区域性 2.闽南文化的民族性 3.闽南文化的海洋性
二、关于闽南文化的类型
闽南文化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文化?论者纷纭,然却 缺乏深入讨论。概而言之,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意 见: 1、闽南社会是源之于中原的移民社会,闽南文化 在本质上是随同移民携带而南播的中原文化。 2、闽南为濒海地区,中原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野探 究 . 比 较 完 整 地 揭 示 了 闽 南 文 化 的地 域 性 特 征 与 国 际 性 特 征 。
关键 词 :闽南 文化 ; 历 史构成 ; 基 本特 征
闽 南 区域 文 化 是 中华 文 化 的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同时 又 是 中华 文 化 中 的一 个 极 具 鲜 明特 色 的地域文化 。 中华 文化的核心价值培育 了闽南文化 的茁壮成长 , 而深具地域特色 的闽南文化
沿海地 带 独特 的地 理环境 等 多种 因素所 逐 渐造 就 的。 中华文化 的核 心价 值 培育 了闽南 文化 的 体 性显 得更 加 丰富 多彩 。闽南文化
是一 种辐 射 型 的 区域 文 化 , 从 文 化 的角度 说 , 闽 南文化 的概 念 远远 超 出了 自身 区域 , 特 别 是对 于祖 国宝 岛 台湾 的文化 影响 , 更 是不 容否定 。通过对 于 闽南文 化 的历 史构 成及 其基本 特质 的 多
2 0 1 4年 第 1 期
( 总第 3 7期 )
闽 台 文 化 研 究
F UJ I AN- T AI W AN CU删 R AL RE S E ARC H
N o . 1 . 2 0 1 4
G e n e r a l S e ia f l N o . 3 7
闽南文化的历史构成及其基本特质
作者 简 介 : 陈 支平 ( 1 9 5 2  ̄ ) , 男, 福 建省 泉 州 市泉 港 区人 , 历 史学 博 士 , 厦 门大 学人 文 与 艺术 学部 主任委 员、 国学研 究院 常务副 院 长、 博 士 生导 师 , 闽 南师范 大学 闽南文化研 究 院学术委 员会 主任 委 员。
己 的文 化 特 征 。 有 些 闽 南 文 化 的 流 播 区和 移植 区 与 闽南 本 土 的 关 系 , 更 多 的 只是 表 现 在 语 言 等 方面 , 但 是 方 言 的 留存 是 无 法 涵 盖 不 同区域 文 化 的全部 特 质 的 。当 然 。 有 的地 区 由于 移 民 与地理 的关 系 , 则 成 为 闽南 文 化 的复 制 地 。特 别 是 海峡 对 岸 的 台湾 岛和 澎 湖 岛 , 其所 体 现 出来 的 文化特


闽 南文化 的 多 源复 合
研究中华文 明的学者 , 都 十分重视和强调华夏 中原文化对 中华多 民族 国家形成与文明传播 的核心贡献 , 这当然是有着 比较坚实 的历史依据的。然而 , 如果对中国南方边陲区域 的文化形成 及其演 变历程 , 依然遵循这种单 向性的文化移植思考 , 那么这种重视和强调就似乎显得过分了。 事实上 。 在汉唐 以前 的中国上古 时期 , 中华大地 以及南方周边 的区域 , 其华夏 中原 文明 、 南方百 越文明 。 以及所谓 南岛语族文明是同时并存的。在中国南方的一些 区域 内, 这三种文 明甚至出现 相 互重 叠 交叉 的现 象 。我们 现 在 所 说 的 闽南 文化 区域 , 正 处在 不 同文 明的重 叠交 叉 范 围 之 内。 文化的主体是人 。 闽南文化是 由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在这块 土地上 的人 民所创 造 、 演进和传
征, 与 闽南文化有着高度相似性 。台湾岛 内的主流社会文化 , 无论是从社会 经济开发历程 、 基层 社会乡族组织 、 方言结构 、 宗教与 民间信仰 、 民风习 尚、 草根 艺术 , 以至学校教育 、 儒学教化、 民族 国家认 同等等层面 , 几乎都是从福 建传 承而来 。正 因为福建 和台湾有着密不可分 的文化源与流
陈支 平
( 闽南 师 范大 学 闽南 文化研 究 院 , 福建 漳州 3 6 3 0 0 0 )
摘 要 : 闽 南文化 是 中华 文化 的一个 重要 组成部分 , 同时又 是 中华文 化 中的一个 极具 鲜明
特 色 的地域 文化 。 闽南 文化 的形成及 其 发展 , 是经过 了漫长 的历史 演 变 与文化 磨合 , 以及 东南

又使得 中华文化 的整体 性显得更加丰 富多彩 。 在探讨 闽南 区域 历史文化 的时候 . 人们 当然首先必须 明确这 一历史文化 的地域范 围。 从目 前学界 的认知情况看 , 大体可 以分为三种 主要 意见。一是 以闽南方言 的流传范 围为界 , 及闽南 区域 文化应该 涵盖 台湾 、 澎 湖全 岛 以及浙江南 部 、 广东南部 、 海南 岛 内的某些 流行 闽南方言 的 县市 , 兼 及 东 南 亚 的 一 些 区域 。第 二 种 意 见 是 认 为 以 上 的 划 分 过 于 空 泛 , 应 该 把 操 闽 南 方 言并 且地域 相连 的福建泉州 市 、 厦 门市 、 漳 州市 以及 广东省 的潮汕地 区合 为一片 , 组成 闽南 区域 文 化 圈 。第 三 种 意 见 是 以 目前 的行 政 区 划 并 且 操 闽南 方 言 的福 建 泉 州 市 、 厦 门市 、 漳 州 市 以及 龙 岩县 的部分地 区合 为一体 , 称之为闽南文化 区域。 我个人 比较赞同第三种意见 。因为不论是从这一 区域文化的地理概 念及其 位置上说 。 还是 从 闽南主体文化 的历史 形成及其演变历 程上说 。 以及 从 目前的政治管辖 范围现状上说 。 福建 的 泉州市 、 厦门市 、 漳州市 , 都可 以说是 “ 闽南 区域文化” 的发源地和核心 区。而其他地 区只是 闽南 文化 的流播 区和移植 区而 已 , 而且随着千余年来不 同区域的历史变迁 , 各 自也都形 成 了许多 自

2 7・
闽 台 文 化 研 究
2 0 1 4年 第 1 期
的关 系 , 社会上的许 多认识 , 把海 峡两地即福建与台湾 的文化 , 统称为 “ 闽 台文化” , 这也不无 道 理。但从严格意义上说 , 台湾毕竟是闽南 文化的移植地 。我们探讨 “ 闽南文化 ” , 还是应该 以这一 文化 的发源地和核心 区作 为她 的研究基地 , 才能 比较准确地把握这一区域文化 的内涵特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