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自省篇皇甫谧二十立志

合集下载

2020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 立志篇:心系天下

2020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 立志篇:心系天下

心系天下齐国有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名字叫田巴。

此人生就一张铁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在齐国一带很有名气。

当时,有个年轻人名叫鲁连,也是一个研究演讲学的人。

他见田巴辩才滔滔,目空一切,便决定找个机会整治他。

鲁连见了田巴,就单刀直入地说:“我曾听人说过,厅堂上的垃圾没有消除,哪里还顾得上铲除荒野外的杂草呢?在短兵相接进行肉搏的时候,哪里还有心防备远处射来的冷箭呢?凡事都得分个轻重缓急,如果急事不办,却先去办不要紧的事,就不能称为上智了。

现在,我国形势非常危急,南阳一带有楚国大军屯驻,高唐一带正在遭受赵国军队围攻,聊城被十万燕军围得水泄不通。

田先生,您可有什么退敌良策?”田巴没想到他会问这个,一时涨红了脸,张口结舌地说:“那是文臣武将的事,我们有什么办法呢?”鲁连毫不示弱,声色俱厉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紧急却不能想出拯救之法,人民危亡却不能提出安邦之计,那还算什么演说家?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赵军,解除聊城的包围。

有本领的演说家,必须要善于解决实际问题才行!您一天到晚在那里滔滔演说,却不能给国家社稷做出贡献,为黎民百姓带来福音,这种辩才不就像那猫头鹰喋喋不休的空叫一般令人讨厌吗?希望您今后还是少开金口吧!”田巴听了鲁连的一番讥讽后,不禁羞愧得无地自容,连声说:“说的对,说的对,我今后一定注意克服。

”第二天,田巴深有感触地对鲁连的老师说:“您教出来的那个学生鲁连,哪里是个小马驹啊,简直就是一匹追风万里驹!”【大视角】志在天下者,必不信口开河,大言不惭。

但凡只知否定与破坏,却不知肯定与建设者,必无一策一技可以安天下。

【精品】高考考场杂文写作素材恪守内心的独立与良知高考

【精品】高考考场杂文写作素材恪守内心的独立与良知高考

恪守内心的独立与良知明朝历史上的重臣杨溥,不仅虚怀若谷,清气若兰,而且清正无私,知人善任。

英宗皇帝称其为“朝廷的贤臣,荆楚的英才”。

明人耿定向在《先进遗风》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文定公杨溥为相时,一次他儿子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往京都探望他。

杨溥问道:“你这次来京,沿途接触的地方官不少,到底是谁好谁坏?”儿子似乎余怨未消:“好的数不尽,只是江陵令范理太糟了。

”父问:“何以这样说呢?”儿子答:“别的地方都是酒肉招待,赠以金银;只是江陵令范理最坏,两者皆无。

不看僧面看佛面,这分明是不把你放在眼里。

要不,怎能这样对待我?”听到此,杨溥眼睛一亮,心想:范理能够这样驳他“面子”,公事公办,说明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必有能耐。

杨溥非但不怒,反而连连称赞他是位好官。

杨溥记下江陵令范理的名字,暗中派人到江陵考察,正如杨溥所料,范理为官清正,名望很高,堪称“江南第一清官”。

于是,他上疏皇上,提拔范理为德安知府。

为官之人肩负着选人用人之责,首先应当学会慧眼识人。

既要不降格以求,又不求全责备,而是用独立、全面、辩证、客观的眼光考察识别人才。

“识人”不能停留在感觉和感情上,更不能划圈子选人,而要公道正派用人。

范理不负所望,在任甚有惠政。

几年后,杨溥又提拔他出任贵州左布政使,此时,范理的幕僚说:“杨溥大人对你这么器重,一提再提,你从未答谢过,起码也要写一封信,表示感谢才近乎人情。

”范理却说:“宰相要为朝廷用人,我为朝廷出力,皆是为公办事,并非私人之交。

有道是公不谢私。

如若重礼答谢,岂不亵渎了宰相的厚爱之心?”无独有偶。

城阳郡太守梁柳,是东汉学者皇甫谧堂姑母的儿子,两个人住在一个村子,时常互相走动。

皇甫谧虽书读得好,但家境并不富裕,每次梁柳来家里吃饭时,皇甫谧只用简单的饭菜来招待他。

几年以后,梁柳因文章写得好,被朝廷看中,当上了城阳太守,许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攀附的好机会,纷纷送上贺礼,或是摆上几桌,以示庆贺。

有人就劝皇甫谧也买些酒肉,为梁柳饯行,加深一下感情,将来没准能提携一下,使生活得到改善。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能医能文的皇甫谧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能医能文的皇甫谧

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能医能文的皇甫谧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文人们之:能医能文的皇甫谧提到皇甫谧,中医界的人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的文学成就、史学成就却很少有人了解,这很令人遗憾。

其实他在文学上和史学上的贡献毫不逊色于医学上的,我们应该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皇甫谧(公元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

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

魏晋时期的著名学者、医学家、史学家,针灸鼻祖。

皇甫谧虽然也算是官宦之家的子弟(他是东汉名将皇甫嵩的曾孙),但是后来家庭比较穷困,出生后不久生母就去世了,家道更加衰落。

他被过继给叔父。

十五岁时随叔父迁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在战乱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

他和我们前面讲过的一些神童不一样,似乎缺少了那种勤奋的天性,自幼贪玩,不爱学习,不求上进。

整天跟村里的孩子们编荆为盾,执杖为矛,分阵相刺,学着士兵的样子做游戏,也就是嬉戏玩乐了。

对学习他却毫无兴趣。

他二十岁的时候(公元234年),依然是懒散地到处游荡,不知道该如何上进,人们都认为他痴呆。

一次,他把弄来的瓜果进献给叔母任氏,任氏对他说:“《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何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成仁,曾父烹豕从教。

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纯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与我何有。

”(《晋书·皇甫谧传》)(翻译一下:任氏对他说:“《孝经》上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

’你今年二十多岁了,眼中没有众贤的教义,心思不在接受世间正道上,你不能安慰我。

”接着叹息说:“从前,孟子的母亲迁居三次,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参的父亲杀猪(信守诺言)让教育长存,难道是我居家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有所缺欠,为什么你愚笨迟钝这么厉害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到什么呢!”叔母一边说着一边面对他流泪。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自省篇左思自强写大赋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自省篇左思自强写大赋

左思自强写大赋
西晋时期,有一个作家叫左思。

他年少时,脑子比较迟钝,父亲教他写字,他总是写得歪歪扭扭,不像样子;教他弹琴,他怎么学也弹不出一支像样的曲子。

左思的父亲很生气,指着左思对朋友说:“我这儿子真没出息,学甚么也学不成。

”左思听了很难过,从此下定决心,非得刻苦读书,获取成就不可。

西晋统一后,成都、建业、洛阳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因此,左思决定以赋的文体写一篇描写这三个都城的文章。

为创造优美的文句,左思在室内、庭院、厕所等处的墙上,都挂了纸笔。

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想出好词句,就随手写在挂着的纸上。

当时西晋有名的大文学家陆机听说左思准备写《三都赋》,就嘲笑他不自量力。

但左思不怕嘲笑,仍旧一如继往地努力。

经过十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三都赋》。

左思自觉人微言轻,于是就带着《三都赋》的文稿,去拜访当时名气很大的皇甫谧,并希望皇甫谧予以举荐。

皇甫谧看了《三都赋》,连声称赞,并答应亲自给《三都赋》写篇序文,又请了当时有名的诗人张载给《魏都》作注,刘逵给《吴都》、《蜀都》作注。

而当年曾经嘲笑左思的陆机,读了《三都赋》后也大吃一惊,他原来想写洛阳赋,现在也不敢动笔了。

《三都赋》传出以后,人们争相传阅,京城里的文人和富豪贵族,都争着买纸来抄写阅读。

一时把洛阳城里的纸都买光了,洛阳城的纸价因此突然大涨。

这就是“洛阳纸贵”的故事。

【大视角】
自尊的心可贵,自省的心犹贵。

自尊只是拥有维护自我、强化自我的积极愿望,自省却能从根本上找到亟待克服的致命症结。

高考语文总复习经典写作素材:立志篇--《马援老当益壮》

高考语文总复习经典写作素材:立志篇--《马援老当益壮》

马援老当益壮马援在王莽统治的时候,做过扶风郡(今陕西兴平)的督邮。

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

半路上,他看犯人哭得挺伤心,就把他们放走了,自己也只好丢了官,逃亡到北地郡躲起来,后来在那边搞起畜牧业和农业。

不到几年工夫,马援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有了牛羊几千头,还积蓄了几万斛粮食。

但是他并不想一直留在那里过富裕生活。

他把自己积贮的财产牛羊,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

他说:“一个人做个守财奴,太没有出息了。

”他还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有远大志向。

越穷越坚强,越老越健壮。

”王莽失败后,马援投奔汉光武帝,立了很多战功。

公元44年秋天,马援从外面打仗回来,有人劝他说:“您已经够辛苦了,还是在家里休养休养吧。

”马援豪迈地说:“不行,现在匈奴和乌桓还在骚乱,我正要向皇上请求保卫北方。

男子汉大丈夫,死就应该死在边疆上,让别人用马革裹着尸首送回来埋葬。

怎么能老呆在家里,跟妻子儿女过日子呢?”不久,匈奴和乌桓果然接连侵犯北方,光武帝派他去守襄国(今河北邢台)。

匈奴和乌桓跟汉兵接触一下,就逃走了。

北方平定下来不久,南边五溪有一个部族,打到了临沅县,光武帝两次派兵征讨,都被五溪部族打败。

光武帝为了这件事很担忧。

那时候马援已经62岁了,但还是请求让他带兵去打仗。

光武帝瞧了瞧马援,见他的胡子都白了,说:“将军老了,还是别去吧!”可是马援不服老,就在殿前穿上铠甲,跨上战马,雄赳赳地来回跑了一转。

光武帝不禁赞叹说:“好硬朗的老人家!”就派他带领马武、耿舒两名将军和四万人马去攻打五溪。

【大视角】曹孟德有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当益壮,老而有为,关键都在千里之志,绝不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泯灭。

因此,志气所在,足以冲淡一切阴影与羁绊。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自省篇布衣的光彩20190610311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自省篇布衣的光彩20190610311

1
2
布衣的光彩
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季文子是宣公和成公的国相,但婢女没有绸缎,马也不给粮食吃。

仲孙它劝文子说:“您身为鲁国上卿,给二位君主当过国相,而婢女不穿绸缎,马匹不吃粮食,别人不只认为这是您吝啬,也会使国家脸上没有光彩。


文子说:“我也希望婢女穿得好,马匹吃得好。

但是,我见到国都里的人,他们父兄吃的粗糙、穿的破烂的人家还很多,所以我才不敢随心所欲。

如果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这恐怕不是做国相的人应该做的罢?再说,我只听说道德高尚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的好、马匹吃的好能使国家光彩。


文子把这次谈话的情况告诉了仲孙它的父亲仲孙蔑,仲孙蔑便把儿子关了七天。

从此以后,仲孙它给婢女穿的衣服不超过粗布,给马匹吃的饲料不超过野草。

文子听说后说:“有了过错能够改正的人,是会受到人民尊重的。

”便推荐仲孙它担任鲁国的上大夫。

【大视角】
谁存有自省、反思之心,谁就能不断趋向完善。

人所惧者,不在于批评与挫折,而在于身心受到撞击之时,除开怪罪环境,根本不去检讨自身。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

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

③道:正道。

④卜:此指选择。

⑤阙:同“缺”。

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

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文言知识]“感激”及其他。

现代汉语中的“感激”指感谢,但在文言中它指“因感动而奋发”。

上文“谧乃感激”,犹言因感动而奋发。

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形同而古今义异的词还有不少,如“卑鄙”,古指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交通”,古指互相往来;“妻子”,古指妻与子女;“烈士”指有志于功业的人。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度②或③辄④进⑤余⑥笃⑦涕⑧居⑨务2.翻译:①目不存教②无以慰我③何尔鲁钝之甚也④自汝得之,于我何有!⑤躬身稼穑3.“就乡人席坦受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就在同乡人席坦那里读书;②②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借书读;③③到同乡人席坦那里去读书。

4.理解:①“孟母三徙”的故事说明什么?②曾父烹豕(同“猪”)的故事说明什么?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1.①限制②有人③就④送给⑤超过⑥专心⑦泪⑧生活⑨工作、职业 2.①心目中没有接受教育(的念头);②没什么可以用来安慰我的;③你为什么十分的愚笨啊!④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⑤亲自种田。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古文学典故(共50个)

高中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古文学典故(共50个)

高考作文素材古文学典故1.钱可通神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

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

”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

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

他更加光火了。

要求两天内结案。

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

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骑猪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

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

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

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

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

”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

(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鸟尽弓藏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

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

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

”(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

”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屏风误点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

孙权看到后。

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

(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蒲柳先秋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

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

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

(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自省篇皇甫谧二十立志晋朝皇甫谧,从小过继给他叔父。

已经二十岁了,从不知道学习,每天
游手好闲,大家都说他是个傻子。

他的婶母任氏,看到眼里,急在心头。

虽然犹豫,但最后还是下决心要
和侄儿谈一谈。

婶母对皇甫谧说:“你今年已经二十岁了,眼里没有书籍,脑子里不装
道理,对此我特别难过。

古时候,孟母三次搬家,用好的环境影响孟子,让他学好,后来孟轲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曾参把猪杀死,以言行一致的表率作用教育儿子,后来他的儿子也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莫非因为没有像孟母那样选择邻居,没有像曾子那样讲究教育方法,才使你这样愚笨不懂事理吗?学好知识,掌握道理,是你生存自立的本钱,我和叔父并不希图得到什么。

我讲的这些话,不知对你起不起作用,你总得好生想想!”说完,婶母痛心地哭起来。

皇甫谧听了婶母苦口婆心的劝告,很受感动。

从此痛改前非,勤奋读书。

家里生活贫困,他常常边干活边读书。

不管走到哪里,也总要带着书卷,稍一休息就打开来看上一段。

他读了许多书,从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著作,到秦汉时代的各种经典,毫无遗漏地加以阅读,成为西晋时代很有学问的名人。

后来,皇甫谧专心致志地著书立说,即使得了中风病,手脚麻痹,仍不
中断写作事宜。

他写的书内容广泛,有古代经典著作的注释,有礼乐论述,有医学专著。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部。

这部医书,
论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系统地讲述了针灸原理和具体技术,对今天的中医研究仍有可贵的参考价值。

【大视角】
一席话即可促成某种巨大的嬗变,原因仅仅在于,言者先是内省了的,听者接着内省了的。

如果只有板着面孔说教的成份,或者只有表面事理的逻辑推导,谁也不易于感染他者,谁也不易于为他者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