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训练
选择题专项练习

选择题备:11.2 上:11.7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会不会使用工具B.会不会制造工具C.会不会人工取火D.是否定居生活2.下列祖国境内已知的最早原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3.仔细观察右图:农业出现后,人们开始建造房屋,过定居的生活。
正确的是①图1属于半坡人居住房屋,图2属于河姆渡人居住房屋。
②图1房屋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图2房屋主要位于黄河流域。
③图1居民种植粟为主,图2居民种植水稻为主。
④房屋样式的区别是自然环境差异的结果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4.被尊为“人文初祖”的是A.黄帝和炎帝B.禹C.尧D.舜5.周文王任用的贤才中最著名的是A.伊尹B.姜尚C.管仲D.鲍叔牙6.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7.青铜文明灿烂的时期是指我国的A.原始社会后期B.夏、商、西周C.夏朝D.西周8.你知道“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跟谁有关吗A.夏桀B.商汤C.周厉王D.周幽王9.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A.齐桓公B.宋襄公C.晋文公D.秦穆公10.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①牧野大战②城濮大战③围魏救赵④长平之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1.齐桓公和晋文公为了称霸,都很重视○1训练军队○2发展生产○3改革内政○4远交近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12.不属于战国七雄的A.齐国B.晋国C.楚国D.燕国13.李冰修建都江堰主是为了)①造旅游景点②防洪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④灌溉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4.孔子曾说“中上之人,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下之人,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提倡A.启发诱导B.因材施教C.温故而知新D.有教无类1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A.夏朝B.商朝 C.秦朝D.东晋16.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17.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18.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
六年级英语选择题专项训练100题(含参考答案)

六年级英语选择题专项训练100题(含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We’re all __________. ()A.pen friend B.pen friends C.pens friends 2.—Can I use your pen? ()—__________A.Sorry, OK.B.Of course.C.Sorry, I can. 3.He can __________ Chinese. ()A.say B.talk C.speak4.—__________ you speak Chinese? ()—__________, I can’t.A.Can; No B.Can; Yes C.Do; No 5.—Where is he from? ()—He __________ America.A.come from B.are from C.is from 6.—Pleased to meet you! ()—__________A.Where did you go?B.Pleased to meet you too.C.Thank you. 7.—Do you want a pen friend? ()—Yes, I really want a (an) __________ pen friend.A.China B.America C.French8.I can’t __________ in Chinese. ()A.write B.writing C.writes 9.—Can you __________ English? ()—Yes, I can.A.say B.talk C.speak10.This is my address __________ China. ()A.in B.on C.from11.—What are their names? ()—Their names __________ Sam and Amy.A.are B.be C.is12._____ at a red light. ()A.Stop B.Go C.Wait 13.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_____ Sunday morning? ()A.on B.in C.at14.He _____ a pair of new shoes next Saturday. ()A.is going to buy B.buys C.is buying 15.Go straight _____ five minutes, Lily. ()A.at B.of C.for16.I will buy a book _____ animals. ()A.about B.in he C.by 17.—_____ are you going? ()—To Xinhua Bookstore.A.Where B.What C.When 18._____ at the cinema, and then _____ left. ()A.Get on; go B.Get off; go C.Get off; turn 19._____ on the ferry. ()A.Don't running B.Not run C.Don't run 20.—Where is the bus stop? ()—It's _____ the school.A.next B.between C.behind 21.She always _____, “I’m a nice girl.” ()A.say B.saying C.says 22.He is going to buy some school things _____. ()A.every day B.every evening C.next day 23.Do you want _____ why? ()A.to know B.knows C.knowing24.—__________ ()—By car.A.How can he get there?B.Where can he go?C.What can he do? 25.—__________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A.What do you do?B.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C.What are you doing now?26.It’s a yellow light now. Please ________. ()A.stop B.go C.wait27.My home is near here. I often go to school ________. ()A.by train B.by bike C.by plane28.The traffic lights are ________. ()A.red, yellow and green B.red, blue and green C.red, white and green 29.—________ do you go on Sundays? ()—I go to the shop.A.Where B.How C.What30.See you ________ 6 o’clock ________ Monday. ()A.at; in B.at; on C.in; on31.________ go at a yellow light. ()A.Isn’t B.Can’t C.Don’t32.Look! Mr. Wang ________ a car. ()A.drives B.driving C.is driving33.He wants ________ to the park on foot. ()A.go B.goes C.to go34.There are ________ ways to go somewhere. ()A.a B.any C.many35.Which country does Jim live _____? ()A.on B.with C.in36.—Do they often go hiking on weekends? ()—_____A.Yes, they does.B.Yes, they don’t.C.No, they don’t. 37.Does Mr. Smith teach _____ music? ()A.us B.our C.we38.He often plays _____ football, but now he’s playing _____ violin. () A./; the B./; /C.the; / 39.Amy doesn’t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_____ singing. ()A.with B.and C.or40.—_____ ()—I like playing the violin.A.What’s your hobby?B.What do you like?C.What do you do? 41.My father likes _____ a bike. ()A.ride B.riding C.rides 42.Does your friend _____ a pen pal? ()A.has B.having C.have43.My hobby is _____ mountains with my friends. ()A.climbing B.climbs C.climb 44.The old man _____ like playing sports. ()A.isn’t B.doesn’t C.can’t 45.There _______ a lot of _______ in summer in Nanjing. ()A.is; rains B.are; rain C.is; rain 46.The witch (女巫) _______ the prince _______ the lion. ()A.turned; into B.talked; with C.told; to 47.There are a lot of _______ in the classroom. ()A.a people B.peoples C.people48.He _______ help his mother _______ housework. ()A.wants; do B.wants to; with C.wants to; does 49.Can you _______ a puppet? ()A.make B.making C.made 50.Long long ago, there _______ a boy called Ma Liang. ()A.was B.were C.are 51.Look! This is an _______ cowboy. ()A.american B.American C.America 52.She’s going to ________ the Great Wall next weekend. ()A.visits B.visiting C.visit 53.Don’t ________ the dogs run so fast. ()A.let B.let’s C.let me 54.My family will get together ________. ()A.now B.tonight C.sometimes 55.We must stop ________ a red light. ()A.on B.at C.in56.I’m going to buy ________ word books. ()A.a B.any C.some 57.—Why do you often go home on foot? ()—________A.It’s too far.B.I can walk.C.It’s near. 58.Please ________ No.15 bus over there. ()A.by B.go C.take 59.—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 ()—________.A.I’m going to go shopping.B.I go to school by bike.C.I’m a student. 60.—Where is the museum? ()—________ in front of the hospital.A.It B.There is C.It’s61.I feel not well now. I ________ see a doctor today. ()A.am B.should C.can62.Don’t ________ angry. ()A.is B.am C.be63.—Tom is going to take a trip next week. ()—He’s very ________.A.happy B.angry C.sad64.It’s ________, so it’s not happy. ()A.better B.ill C.glad65.The boys and girls ________ not bad. ()A.am B.is C.are66.The cat is chasing, the mouse feels ________. ()A.angry B.afraid C.sad67.My brother and I ________ afraid of the dark night. ()A.are B.is C.am68.Sarah has a new bike, so she is very ________. ()A.afraid B.sad C.happy69.I am ________, so my mother is sad. ()A.happy B.angry C.ill70.—Did they go out ________ last weekend? ()—No, they didn't.A.to play B.played C.playing 71.—Did you take ________ photos there? ()—Yes, we did.A.some B.a C.any 72.—What did you do in Xi'an? ()—________A.Have a good time.B.Climb Mount Hua.C.Ate delicious food.73.—What did they do ________ the second day? ()—They ate delicious Beijing Duck.A.at B.on C.in74.—How did Chen Jie go to the UK? ()—She went there ________.A.by a train B.on the foot C.by plane 75.—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________A.I like to do housework and wash the clothes.B.I did the dishes and watered the flowers.C.I would like to make the bed and cook the meal.76.—There will be an interesting show at that cinema this weekend. ()—________A.Sounds great.B.Have a good time.C.I'm sorry to hear that. 77.—What did Wu Chen do ________? ()—She did her homework and watched TV.A.in the evening B.this weekend C.last night 78.—Look! The boy is helping to clean the park. ()—________A.What a good boy!B.What a clever boy!C.What a happy boy! 79.When he ________ ten years old, he learned to play the guitar. ()A.is B.were C.was80.Two years ago, she started to wash clothes by ________. ()A.herself B.her C.she81.—How did the girl do in her study? ()—She studied very ________.A.good B.well C.better82.—My grandpa was ill in hospital. ()—________A.Why?B.I'm sorry to hear that.C.It doesn't matter. 83.She is going to _________ this evening. ()A.watches TV B.watch TV C.watching TV 84._________ at the red light. ()A.Go B.Slow down C.Stop and wait 85.John usually _________ to school by bike. ()A.going B.go C.goes86.________ touch the door. It’s dangerous (危险的). ()A.Not B.No C.Don’t 87.You must drive on the ________ side in London. ()A.left B.right C.middle 88.—How do we get to the Lane City (羑里城)?( )—________A.By bus.B.By ship.C.By sled.89.If you want to see a doctor, you can go to the ________. () A.museum B.bookstore C.hospital 90.The sign means ________. ()A.Turn left B.Don’t turn left C.Don’t ride a bike 91.Mr. Smith is ______ a book in the living room. ()A.reading B.reads C.to read 92.There are many ______. ()A.photos B.bus C.house93.Li Ping ______ from China. ()A.come B.is C.are二、语音选择题选出单词中画线部分发音不同的一项。
选择题专项训练7—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含答案)

第7题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1.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答案 B解析加几滴CuSO4溶液后,Zn与CuSO4反应生成Cu,从而形成无数细小的原电池,加快了生成H2的速率,A项不符合题意;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2<pH<10.0,要保证NaHCO3完全反应,不能用酚酞作指示剂,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项符合题意;N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C项不符合题意;为防止加热时出现安全事故,蒸馏2.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化学试剂制备的气体A Ca(OH)2+NH4Cl NH3B MnO2+HCl(浓) Cl2C MnO2+KClO3O2D NaCl+H2SO4(浓) HCl答案 C解析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氨气需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不合理;由题给装置图可知,该实验装置可用于固固加热型反应,而浓盐酸是液体,所以不能用该装置制备Cl2,B不合理;KClO3受热分解制备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且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合理;由题给装置图可知,该实验装置可用于固固加热型反应,而浓硫酸是液体,所以不能用该装置制备HCl,D不合理。
3.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答案 D解析苯和溴均易挥发,苯与液溴在溴化铁作用下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释放出溴化氢气体(含少量苯和溴蒸气),先打开K,后加入苯和液溴,避免因装置内气体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A项正确;四氯化碳用于吸收溴化氢气体中混有的溴单质,防止溴单质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四氯化碳呈无色,吸收红棕色溴蒸气后,液体呈浅红色,B项正确;溴化氢极易溶于水,倒置漏斗防倒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易吸收溴化氢,发生反应为Na2CO3+HBr===NaHCO3+NaBr,NaHCO3+HBr===NaBr+CO2↑+H2O,C项正确;反应后的混合液中混有苯、液溴、溴化铁和少量溴化氢等,提纯溴苯的正确操作是①用大量水洗涤,除去可溶性的溴化铁、溴化氢和少量溴;②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剩余的溴等物质;③用水洗涤,除去残留的氢氧化钠;④加入干燥剂除去水,过滤;⑤对有机物进行蒸馏,除去杂质苯,从而提纯溴苯,分离溴苯,不用“结晶”的方法,D项错误。
2023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选择题】训练

2022-2023学年度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选择题训练一、选择题1.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气象学家()提出的,并用搜集到的化石作为证据。
A.达尔文B.魏格纳C.赫胥黎2.在下面的轮轴装置中,要将重物提起,在箭头处用力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
3.有一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上面分别标注有“10X”和“100X”,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A.110倍B.1000倍C.100倍4.关于细胞的错误说法是()。
A.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B.红细胞负责运输的二氧化碳C.细胞能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5.放大镜利用了光的()原理。
A.直线传播B.反射C.折射6.()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是由它组成的。
A.细胞B.器官C.组织7.美洲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为距今大约()年的尖状器。
A.一万年B.五千年C.一亿年8.地球按()的方向自转。
A.自东向西B.自南向北C.自西向东9.“自然选择”是在()中首先提出来的。
A.达尔文《进化论》B.达尔文《物种起源》C.孟德尔《物种起源》10.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辽宁等地发现了一系列带羽毛的恐龙化石,这可以作为()的证据。
A.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观点B.大陆漂移说C.生物进化论3.有一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上面分别标注有“10X”和“100X”,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A.110倍B.1000倍C.100倍4.关于细胞的错误说法是()。
A.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B.红细胞负责运输的二氧化碳C.细胞能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5.放大镜利用了光的()原理。
A.直线传播B.反射C.折射6.()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是由它组成的。
A.细胞B.器官C.组织7.美洲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为距今大约()年的尖状器。
A.一万年B.五千年C.一亿年8.地球按()的方向自转。
A.自东向西B.自南向北C.自西向东9.“自然选择”是在()中首先提出来的。
六年级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

六年级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1.依次填入下列词语中横线上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元()佳节()遥自在秋风()瑟一笔勾()A.霄消潇消B.宵逍萧销C.宵逍逍潇D.宵消潇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这道题他讲得十分明白。
有意见就要明白提出来。
B.他的白衬衫上有墨水的痕迹。
地上还有车轮的痕迹。
C.每个婴儿来到世界上时都是赤裸裸的。
这是赤裸裸的侵略行径。
D.工厂的生产陷于停顿状态。
他停顿了一下,又继续往下说。
3.对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B.“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引号表示特殊含义)C.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4.下列句子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B.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C.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②读教科书,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 ③②④⑤①B. ③②⑤④①C. ⑤③②④①D. ③①②④⑤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更正更改更加万象更新B.间断中间间隔亲密无间C.搅和和面和平风和日丽D.重复重新重合重见天日7.下列每组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清一色一律B.摘得桂冠拔得头筹C.头涔涔泪D.誉满天下名扬四海8.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笔、墨、纸、砚”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doc

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巨擘(bò)蓓蕾(lěi)排难(nàn)解纷B.中(zhōng)伤莅(lì)临鞭辟(pì)入里C.曲(qǔ)解河沿(yán)余勇可贾(gǔ)D.蜚(fēi)声阜(fù)盛量(liáng)体裁衣2.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宽宏大量震聋发聩前倨后恭计日成功B.俯视即是连篇累牍心照不宣司空见贯C.以儆效尤通霄达旦偃苗助长席不暇暖D.瓦斧雷鸣含垢忍辱翻然悔悟曲意逢迎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走进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任何一个参观者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_________公众专注的阅读。
②过去我国军工企业生产的机种——米格型歼击机是_________苏联的,如今我们自己研制的超过音速三倍的歼击机已骄傲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③为防止市场大量流失,印度采取了既不_________WTO规定,又符合国内企业实际竞争能力的控制措施。
印度的经验值得广大发展中国家认真学习和借鉴。
A.妨害仿造违反B.妨碍仿造违反C.妨碍仿照违犯D.妨害仿照违犯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胸含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出口成章,文不加点....,这是写作的自由、自信与从容。
B.一个目不识丁....、从未离开过坎大哈省的难民对美国幽灵式战斗机作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描述,这种飞机屠杀平民同屠杀军人一样凶狠。
C.现实“人机对话”已是唾手可得....——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
D.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使阿富汗这个昔日美丽的中亚山国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而且使数百万人逃离故国,沦为难民。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10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初中物理基础训练——选择题

物理量2.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 A -1℃ B -0.5℃ C 0℃ D 1℃ 3.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各不相同,今天你所在教室的气温最接近( ) A .0℃ B .20℃ C .40℃ D .50℃ 4.一个初三学生的质量约为 ( ) A. 50 克 B. 500 克 C. 5000 克D. 50000 克 5.1桶5升装的食用油质量约为 ( ) A. 2千克 B. 4千克 C. 6千克D. 8千克 6.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 ) A. 1.5 伏 B. 2.0 伏 C 220 伏D 380 伏 7.学校教室中电路的电压为 ( )A 1.5伏B 2.0伏C 220伏D 380伏8.家用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最接近 ( )A. 1000 瓦B. 400 瓦C. 40 瓦D. 1 瓦9. 2012年夏天的温度达35℃的天数创历年来新高,人们不得不躲进空调房,一般家用空调 的电功率最接近 ( ) A 200瓦 B 300瓦 C 2000瓦 D 10000瓦 10.教室里日光灯的连接方式与额定电压分别是 ( )A.并联、220伏B.串联、220伏C.并联、1.5伏D.串联、1.5伏 11.一块冰化成水时,不变的是 ( ) A 质量。
B 体积。
C 密度。
D 比热容。
12.当物体的状态改变时,下列物理量中不发生改变的是 ( ) A.质量 B.比热 C.密度 D.电阻 13.家庭每月用电数的计量单位是 ( )A.安培B.瓦特C.伏特D.千瓦时 14.风力发电机是将下列哪种新能源转化为电能 ( ) A 核能。
B 地热能。
C 风能。
D 太阳能。
1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A. 27℃ B. 32℃C. 37℃( )D. 42℃15.电能的一个显著优点就是便于 ( )A.获得B.储存C.转化D.节能16.第一个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 ( ) A.托里拆利 B.奥斯特 C ・牛顿 D.法拉第 17.伽利略是著名的物理学,下列哪些现象或规律是由他发现或提出的( ) ①电流磁效应 ②摆的等时性 ③维持运动不需要力 ④惯性定律 A ①与② B ②与③C ①与③D ②与④18.如图1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 空调房间里放盆C 冬天暖气设备 水可以增加湿度 图2 用热水供20・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想象和推理得出的物理规律是 A 欧姆定律 B 光的反射定律 C 阿基米德原理 D 牛顿第一定律 21・手机广泛运用于现代生活,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下列关于手机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接手机时能根据对方说话的音色来判断对方是谁B.手机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唯一的通讯设备C.手机的振动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手机的话筒是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22・在下列现象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柳絮飘舞B.荷花飘香C.落叶纷飞D.雪花飞扬2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飘舞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纷飞D.冬天雪片飞扬A 海边的昼夜 温差较小D 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A 测木块质量B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C 测木块长度D 测液体温度 图119.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如图2所示下列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的是()・・原子和星系1.得出原子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 ( )A.汤姆逊B.亚里斯多德C.卢瑟福D.伽利略2.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运转的是 (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核子 3 .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结构的”,是源于发现了 ( )A.中子B.质子C.电子D.分子 4 .一种质量与质子质量相同(或差不多)的粒子是 ()10.据专家预测,2013年内将出现肉眼可看的大彗星、月偏食、超级月亮和十大星座流星 雨等天文奇观。
高考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一、文学常识题1.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两者都是唐代著名诗人。
D. 《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2. 以下哪位文学家不属于“唐宋八大家”?A. 韩愈B. 柳宗元C. 苏轼D. 王安石二、古诗词鉴赏题3. 下列诗句中,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4. 以下诗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文言文阅读题5.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作代词的是:A. “吾欲之南海。
”B.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 “之乎者也,皆文章之助也。
”D. “之二虫又何知?”6. 下列句子中,属于倒装句的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现代文阅读题7. 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的《阿Q正传》通过讽刺手法,深刻揭示了旧社会的种种弊端。
B. 巴金的《家》以家庭为背景,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
C. 老舍的《骆驼祥子》主要通过祥子的奋斗历程,展示了旧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D.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一篇以战争为背景的爱情小说。
8. 以下哪个选项是对文章主旨的正确理解?A. 强调个人奋斗的重要性。
B. 揭示社会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C. 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D. 反映现代都市生活的疏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专项训练(二)命题人:李双俊1.“紫禁城"的称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的伦理观念。
“紫”代称皇帝,它的含义是A.爱民如“子” B.大红大“紫”C.“紫微(星)正中”D.永享福“祉”2.2008年,恰逢四年一度奥运会举办年。
国际奥委会授权东道主编撰三本宣传手册:(1)现代奥运会创办者顾拜旦等人的贡献(2)19世纪末至2004年各届奥运会重大花絮(3)每届奥运会的基本情况。
如果由你来编写,你认为与三本手册相应的较好的编撰体例是A.纪传体编年体笔记体 B.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C.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 D.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3.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
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4、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
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A.一万年前B.传说中的黄帝时代C.商周时期D.秦汉时期5.《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此材料说明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6.《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8.分封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
下列现象中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的是①“问鼎中原”②“烽火戏诸侯”③鲁国大夫季氏违背礼制,公然“八佾舞于庭”④“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⑧④9.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10.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①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②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见下图),符合朱元璋真相的是()A.图①B.图②C.图①图②都是D.有待考证11.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12.下表为中国19世纪中后期一家新式学校的招生简章节选。
据此判断学生毕业后的合理分配可能最小的是到C.湘军担任陆军营官D.北洋海军担任管带13.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
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
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 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C.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 D.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14.国学大师章太炎做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乃是着限于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C. 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15、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②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③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④西学传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冲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6、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17、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
”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
”根据这些材料,指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①海瑞正确地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②丘浚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一些问题③他们都看到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基本现象④他们都指出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清除贫富不均的基本良策A.①② B.①③ C.①④D.②③18.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B.“郡县制”与“元首制”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19.右下图为1863年拍摄的清代醇郡王奕譞的照片。
该影像拍摄于奕譞管理神机营时的北京南苑军营,这是迄今保存奕譞年轻时唯一的一张照片。
“奕譞身挂大腰刀,神采奕奕,年轻潇洒,风度翩翩,是典型的清代武官派头”;也是清宫廷秘藏最早的照片。
这幅照片可以作为历史见证直接用于研究①研究清朝禁卫军史②研究我国近代摄影史③清代中央政治制度④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史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20.十七大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下列儒家经典名句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的价值取向的是①《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
”②《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③《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21.东汉人王符说:“(洛阳)资末业者什(十倍)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
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①洛阳成为工商业者聚居的城市②当时商业城市已超过一万③市的发展已经突破政府的管辖④王符的记载有夸张的成分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2、标语不但能折射时代的精神,而且也能反映历史发展的轨迹。
下列标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
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砸烂公检法”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跑步进入社会主义”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③①② D.②③①④23、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
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
”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24、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壮告村长,但最后当村长被警车带走时,秋菊拖着沉重的身驱追赶警车,她艰难地爬上一个土岗,望着绝尘而去的警车,一脸茫然,喃喃自语道“我只想讨个说话,咋把人抓走呢?”下列表述是某班学生的观后感,其中表述正确的有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它反映了我国落后地区农民的传统意识与现代化法制观念之间的冲突④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5、诗言志,史铸诗。
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
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①“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④②①③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③②①④26、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
”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27、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包括①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②机器生产降低了服装生产成本③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④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8.“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