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3
(三)神疲乏力
▪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交谈,限制探视, 减少气血耗损。
▪ 2.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 随手可及的地方。注意患者安全。如:加设床挡, 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防跌倒、坠床等。
▪ 3.大便秘结时,可鼓励多食蜂蜜、水果、粗纤维 蔬菜。予腹部按摩中脘、中极、关元等穴位,促 进肠蠕动,帮助排便。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药。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4
(四)尿少肢肿
1.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摄入量(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 正确测量每日晨起体重(晨起排空大小便,穿轻薄衣服,空腹状 态)。
2.遵医嘱给予少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饮食,忌饱餐。选 用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芹菜、海带、赤小豆、西瓜等,也可用玉米 须煎水代茶饮。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10
四、健康指导
▪ (一)生活起居 ▪ 1.指导患者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夜间睡眠时间的基础上,尽量安排有规律
的起床和入睡时间,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卧床休息或短暂睡眠的时间,以30分 钟为宜,不宜超过1小时。 ▪ 2.强调动静结合,根据心功能情况,进行适当活动和锻炼。活动中若出现明显胸闷、 气促、眩晕、面色苍白、紫绀、汗出、极度疲乏时,应停止活动,就地息。 ▪ (1)心功能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1~2天病情稳定后从被动运动方式活动各关节 到床上主动活动,再到协助下床坐直背扶手椅,逐步增加时间。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 帮助床上进食、洗漱、翻身、坐盆大小便等。 ▪ (2)心功能Ⅲ级:卧床休息,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床边站立,移步,扶持步 行练习到反复床边步行,室内步行。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边进餐,坐椅,上 厕所,坐式沐浴到患者自行顺利完成。 ▪ (3)心功能Ⅱ级:多卧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比较重的活动。室 外步行,自行上层楼梯,逐步过渡到通过步行测验,制定步行处方。在日常生活活动 能自行站位沐浴,蹲厕大小便,轻松文娱活动,如广播操、健身操、太极拳等。 ▪ (4)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必须避免重体力活动。增加午睡和晚 上睡眠时间,全天控制在10小时内为宜。

心衰病中医护理参考课件

心衰病中医护理参考课件
(3)执行药物注射给药。
2020/3/25
15
(二)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方药遵医嘱执行。如气虚、血瘀者可 选用:红花、银花、当归、玄参、泽泻、生
甘草等。阳虚、水停者可选用经验方(足疗
老中医袁海波)桂枝、鸡血藤、凤仙草、食 盐、芒硝等。
2020/3/25
16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1)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随 症配穴。如:心悸主穴:心、小肠、皮质 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水肿主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配 穴: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内分泌。 便秘主穴:大肠、三焦、脾、皮质下,配 穴:肺、便秘点等。
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的
症状。
2020/3/25
6
4.穴位按摩风门、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5.喘脱的护理 (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 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 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 地黄类药物等。
2020/3/25

2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喘、心悸、咳嗽、 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 冷。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 少浮肿。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 力,或口干咽燥。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 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2020/3/25
8
(三)神疲乏力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交谈,限制探视,减 少气血耗损。
2.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随手 可及的地方。注意患者安全。如:加设床挡,外出检 查时有人陪同,防跌倒、坠床等。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Pptppt文档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Pptppt文档

证候施护
(四)尿少肢肿
❖ 1.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摄入量(入量比出量少 200~300ml),正确测量每日晨起体重(晨起排空大小 便,穿轻薄衣服,空腹状态)。
❖ 2.遵医嘱给予少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饮食, 忌饱餐。选用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芹菜、海带、赤小豆、 西瓜等,也可用玉米须煎水代茶饮。
证候施护
(一)喘促
❖ 4.穴位按摩风门、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 5.喘脱的护理
(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 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 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地黄 类药物等。
证候施护
证候施护
(四)尿少肢肿
❖ 4.应用利尿剂后观察用药后效果,定期复查电解质, 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 5.形寒肢冷者注意保温,可艾叶煎水浴足,温阳通脉 促进血液循环。
❖ 6.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多次温服,攻下逐水药宜白 天空腹服用。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 内服中药 (1)根据医师诊疗要求,辨证施护指导中药汤剂及中
成药服用方法,汤剂宜浓煎,每剂100ml分上下午 服用。服药期间不宜进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 药效。红参、西洋参宜另煎,宜上午服用。 (2)中成药适用于慢性稳定期患者,宜饭后半小时服 用,以减少胃粘膜的刺激,服药期间根据治疗药物 服用注意事项、禁忌,做好饮食调整。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 中药注射 (1)根据医嘱辨证选择适宜中药输注的静脉。用药前
(二)胸闷、心悸
❖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减 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

心衰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PPT

心衰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PPT

(10)风热外袭证 方药:桑菊饮加减 中成药:金莲花软胶囊3粒,日3次
口服。 大柱红景天胶囊 每次2 粒,日3次口服。 喜炎平注射液注射液3-5 支,日1次静点。
护理要点:
(1)中药汤剂宜饭后半小时温服,切忌 服凉药,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反 应,可酌情停药。
(2)耳穴压籽在治疗初期,耳穴的反应 点较为敏感,贴压后贴压部位估计感 到疼痛,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如不能耐 受可停止。
1、2、7肝郁不舒证:心悸失眠,胸闷, 善太息,胸胁胀痛,急躁易怒,口苦咽 干。舌淡红;脉弦。
1、2、8痰湿阻滞证:心悸气短,心胸 满闷,纳呆腹胀,咳嗽痰多,恶心呕吐。 舌淡胖大,苔白腻或滑腻;脉弦滑。
1、2、9心血瘀阻证:心悸怔忡,心胸 憋闷,胸痛时作,短气喘息,形寒肢冷, 四肢末端青紫,口唇爪甲青暗。舌质 紫暗或有瘀斑,苔少或淡灰而腻;脉多 细涩,或结、促、代,或有雀啄之象。
2、1症状名称:胸闷
指自觉胸中堵塞不畅、满闷不 舒,又可称胸痞、胸满。多因气机不 畅所致。
2、2临床表现
2、2、1肝气郁结型:胸闷,咽部有 异物感,嗳气泛酸,纳呆,舌苔薄白,脉 细弦。
2、2、2痰湿阻肺型:胸闷气短,咳嗽, 甚则气喘痰鸣,舌苔浊腻,脉濡缓或濡 滑。
2、2、3心气不足型:胸闷,心悸气短, 动则为甚,自汗,乏力,面色晄白,舌淡 红,苔薄白,脉细弱。
(2)猝死 徒手复苏,给氧,输液,准确给 药,做好记录。护士熟练掌握急救技 术及单人徒手复苏,熟悉掌握急救药 品及器材的应用,危重者及时进行心 电监护,做好家属工作,取得理解配合。
(3)厥脱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临床监 护,随时查看神志、面色、肢体颜色、 观察尿量,直到症状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ffi
liat
.
ed Ho
心力衰竭的危害
心力衰竭
症状
影影响响器器官官功功能能 生活质量降低
心心律律失失常常
住死院亡增加
.
山 东 中 医
死亡 药
住院增加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Affi liat ed Ho
死亡率及死亡原因
90
80
6年
70
60
50 2年
40
30
20
10
0 女性
6年 2年
男性
心衰诊断2年后死亡率 男性40%,女性35%

Affi
liat
.
ed Ho
n 美国心衰患者约520万,每年新增病例超 过50万
n 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患者的调查,如以
山 东
出现临床症状的心衰统计,患病率为

1.3%-1.8%;约有400万心衰患者。如以 超声心动图监测指标计算,患病率为3%
医 药 大
左右,无症状性心衰约占总数的一半。
学 附

病因病机



心阳耗损






心衰
医 院
Affi
liat
.
ed Ho
心力衰竭的概念(西)
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综
合征。

在静脉回流量前提下,心脏收缩和 东

/或舒张能力的下降,引起心排血量减 医

少,组织器官灌不足,不能满足机体
大 学
代谢需要,同时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
附 属

环淤血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
.
ed Ho
1997年10月实施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久,阳气虚衰,
东 中
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
医 药
瘀水停;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
大 学
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
附 属
病,并肯定了“心衰”的病名。
医 院
Affi
liat
.
ed Ho
中国传统医学无心衰病名,但与之有关的
叙述穿插于中医“喘证”、“痰饮”、

“水肿”、“胸痹”、“心悸”等的论述
东 中
中。
医 药






Affi
liat
.
ed Ho
心衰是如何 形成的
.
8
病因病机
心衰主要是心脏自病或它脏病引起,病位
在于心,涉及肾、脾、肺诸脏。


• 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内伤情志、体 中
心律失常:房颤最多见
心脏负荷增加:摄盐过多,输液过多过快
山 东

合并其他疾病:心梗、甲亢、贫血等


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
大 学
药物:不当使用、停用洋地黄或降压药物
附 属


Affi
liat
.
ed Ho
概述
临床 类型
按发生部位分
按发展速度分
山 东


按有无舒缩功能的障碍
药 大



按心排血量的高低
重症。
药 大

----《中医急诊学》附 属


Affi
liat
.
ed Ho
源流
中医古籍中未见有“心力衰竭”一词,历代中医
文献尚无统一的称谓。
从字面上使用“心衰”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孙 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脾脏脉论第一》中:“心
山 东
衰则伏”。
中 医
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则健忘,不足 药
内停,病久渐累及心阴、心阳,临床见心悸、中 医
气短、咳喘、口唇紫绀、腹胀、水肿等症。
药 大





Affi
liat
.
ed Ho
病因病机
1、邪实犯心
风湿热毒 内在五邪
水饮内盛
塞滞心脉 壅遏血脉 上凌于心
.



心体受损
医 药





心衰

Affi
liat
ed
Ho
2、心阳耗脱
年老体衰 久病失养 心阳亏虚
医 院
Affi
liat
.
ed Ho
心力衰竭的四种分类方法
➢ 按发生的部位:左心衰竭 右心衰竭 全心衰竭
➢ 按发展的 速度:急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山 东 中

➢ 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障碍:收缩性衰竭

舒张性衰竭


➢ 按心排血量的高低:高排血量心力衰竭 低排血量心力衰竭
附 属 医

Affi
liat
《金匮要略》曰“: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气, 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了心水症的
中 医 药
一般症状,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心衰。

《诸病源候论》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 阴是也”颇似心衰咳血的论述。
学 附 属
金不代得刘 卧完 ,为素心在水《”河。间六书》说:“其肿,有短气,A医 院ffi
liat
心衰病中医护理











Affi
liat
ed
.
Ho
目录
1.概 述
2.病因病机

3. 常见证候要点
东 中


4.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大 学

5.结 语
属 医

Affi
liat
.
ed Ho
心力衰竭的概念
心衰是指心体受损,脏真
受伤,心脉“气力衰竭” ,无 山

力行血运气所导致的常见急危 中


劳过度、药物失宜、饮食不节以及妊娠、
药 大
分娩等耗损气血津液,久患心悸、心痹、
学 附
胸痹、真心痛、肺胀等致使阴阳虚衰,脏
属 医
腑功能失调,心失营运,易发生心力衰竭。A院ffi
liat
.
ed Ho
心气虚为其发病的基础。邪实犯心(外因)
心阳耗脱(内因)
若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则致瘀血痰饮水湿
山 东
心衰诊断6年后死亡率
男性85%,女性70%
山 东
心衰病人年死亡率
中 医
NYHA II-III级 10-25%药
NYHA
IV级
40-50% 大 学


泵衰竭 59%

心律失常 13%
院 Affi
猝死
.
13%
liat ed
Ho
流行病学
心衰人群发病率
65岁以上老年人
1.5-2%
7.4% 山










Affi
liat
.
ed Ho
前负荷
基本病因
收缩性
后负荷


每搏输出量
中 医





心输出量
医 院
Affi
liat
.
ed Ho
基本病因
原发性心肌损害
心脏负荷过重
炎症、缺血、坏死·····
前负荷、后负荷增加











Affi
liat
.
ed Ho


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
ed Ho
2008年欧洲ESC指南建议:将心力衰竭划分为三类:
新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短暂心力衰竭
.








慢性心力衰竭
属 医

Affi
liat
ed
Ho
诊断依据
如何诊断 心衰
.
24











Affi
liat
.
ed Ho












Affi
liat
.
ed Ho
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
大 学
舌本强”。

清代程杏轩《医参》中记载“主脉,爪甲不华,
属 医
则心衰矣”等 。
院 Affi
liat
.
ed Ho
心衰的相关症状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
中有很多论述与心衰的临床表现相似,“心胀者,
烦心,短气,卧不安”,“心痹者,脉不通,烦
则和“心心下痹鼓”,就暴其上表气现而而喘言”可。归因入此心不衰难。发现“心胀”山 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