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招远市第一场暴雨过程的物理量诊断分析

合集下载

2003年两场暴雨过程中物理量对比分析

2003年两场暴雨过程中物理量对比分析

2003年两场暴雨过程中物理量对比分析
席世平;张一平;郑世林;匡晓燕;王蕊;苏爱芳
【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科学》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从天气学背景、物理量诊断及雷达回波等方面 ,分析了2003年6月29日20时~30日08时和7月21日08~20时河南省出现的区域暴雨过程,结果表明:两次过程有相似的天气背景,有冷空气影响及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学结构.二者降水性质上不同,前者以系统性稳定降水为主,后者伴有对流性降水发生.【总页数】1页(P25-25)
【作者】席世平;张一平;郑世林;匡晓燕;王蕊;苏爱芳
【作者单位】河南省气象台河南郑州 450003;河南省气象台河南郑州 450003;河南省气象台河南郑州 450003;河南省气象台河南郑州 450003;河南省气象台河南郑州 450003;河南省气象台河南郑州 4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21.1
【相关文献】
1.莆田市两场短时强降水的物理量对比分析 [J], 任赛赛;黄梅妹
2.2017年盛夏延边地区两场暴雨对比分析 [J], 张莹莹;谢丽坤;冯景瑜;胡中明
3.一次春季暴雨与盛夏暴雨物理量对比分析 [J], 郭大梅;李萍云;胡浩;马晓华
4.都江堰2017年8月两场暴雨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J], 向文奇;刘晓明;
5.杭州2015年前两场梅汛期暴雨的物理量与降水转化率对比分析 [J], 李进;陈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3年8月5-6日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03年8月5-6日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03年8月5-6日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王铁岩;陆晓平
【期刊名称】《吉林气象》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白城市位于大兴安岭的东南坡,夏季强对流活动频繁,暴雨和局地暴雨
时有发生,但出现较大范围的区域性暴雨天气机率很小。

2003年8月5—6日白
城市出现了典型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五市县过程降水情况是:洮南89.8mm、镇赉83.1mm、大安80.0mm、洮北区44.5mm、通榆36.0mm,其中镇赉、
【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王铁岩;陆晓平
【作者单位】白城市气象台,白城,137000;前郭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陕西渭河流域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王英;谢逸雯;高萌;刘帆;胡国玲
2.2013年5月25日陕西省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陈昶
3.2003年11月6日~7日内蒙古中部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J], 刘强;于莉丽;杨劲;李晓坤
4.2016年7月1日信阳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蒋咏纯
5.陕西渭河流域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王英;谢逸雯;高萌;刘帆;胡国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3年山东雨季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分析

2003年山东雨季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分析

2003年山东雨季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分析
张少林;龚佃利;张苏平;刘恭淑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5(035)002
【摘要】利用实况观测和北京T213数值预报资料,对2003年9月3~4日山东雨季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雨是由在广东登陆的热带气旋倒槽北伸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相结合的产物.伴随登陆热带气旋生成的低空东南急流为暴雨输送了丰富的热量和水汽,低层增暖增湿促使层结不稳定加剧,而西风带弱冷空气的侵入对暖湿空气具有抬升作用,可触发对流发展和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大暴雨产生.鲁中山区西南侧有利地形促使了低层气旋环流的形成,对暴雨具有明显的增幅作用,是该地区出现暴雨中心的重要原因.
【总页数】6页(P177-182)
【作者】张少林;龚佃利;张苏平;刘恭淑
【作者单位】山东省气象中心,山东,济南,250031;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3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山东省气象中心,山东,济南,25003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21.1
【相关文献】
1.2010年山东省雨季首场大暴雨过程分析 [J], 万明波;高留喜;张磊
2.白山市2016年一场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邢颖颖
3.山东聊城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杨秋利
4.2003年7月22日漳县大暴雨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J], 魏锋;杨金虎;高鹏;肖万有;郭俊文
5.闽北一场大暴雨过程分析 [J], 黄美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饶市2003年4月10~12日暴雨过程物理量诊断分析

上饶市2003年4月10~12日暴雨过程物理量诊断分析

上饶市2003年4月10~12日暴雨过程物理量诊断分析卢秋芳;周建雄;周加林
【期刊名称】《气象与减灾研究》
【年(卷),期】2003(026)003
【摘要】针对上饶市2003年4月10~12日的暴雨过程,对形势场和物理量场进行了粗浅的诊断分析,力图寻找出预报着眼点,为今后的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物理依据.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卢秋芳;周建雄;周加林
【作者单位】上饶市气象台,江西,上饶,334000;上饶市气象台,江西,上饶,334000;上饶市气象台,江西,上饶,3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1+21.1
【相关文献】
1.上饶市2010年6月l7-20日一次连续暴雨过程物理量诊断分析 [J], 周嘉林;刘高振;罗宇;周颖君;卢秋芳
2.对大到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以2011年5月8日~10日山东省济宁市大到暴雨天气为例 [J], 马丽;李永果;邓海利
3.贵州西部2012年5月21—22日暴雨天气形势及物理量诊断分析 [J], 胡永松;吴古会;张普宇;罗京义;谢明
4.2002年10月21~22日暴雪天气过程——T213物理量预报场的诊断分析 [J],
傅生武;李加洛;韦淑侠;达成荣
5.2019年6月10-13日河源市连续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J], 贺发胜; 郑金新; 单雪珂; 甘海; 刘志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3年7月4_7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等熵位涡分析_徐晶

2003年7月4_7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等熵位涡分析_徐晶

2003年7月4~7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等熵位涡分析徐 晶 王东生 杨克明(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提 要 利用等熵位涡理论对2003年江淮梅雨期7月4~7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进行了天气动力诊断分析。

发现:等熵面上的西风急流将高位涡向下游输送,强西北气流穿越等压线形成强下沉气流,将高层和高纬的高等熵位涡向南输送,使得强降雨区维持高等熵位涡,是强雨带持续的重要原因。

等熵位涡高值区与强暴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具有预报指示意义。

关键词: 特大暴雨 等熵位涡分析 垂直结构引 言Hoskins等(1985)深入讨论了位涡的重要性,提出等熵位涡IPV(isentropic potential vo rticity)的概念。

这种位涡理论因易于和大尺度动力学理论结合,既能描述气块轨迹,又能有效地显示出大尺度运动的动力学性质,从而被广泛应用在实际天气分析预报中。

I.Orlanski和J.Sheldon利用等熵位涡研究了北美西部一个斜压发展的上下游效应[1]。

徐晶等利用等熵位涡从中低纬度相互作用的角度讨论了青藏高原高空环流与西北太平洋台风运动之间的关系[2]。

李立对青藏高原北侧降水过程,赵其庚对侵入青藏高原冷空气过程分别进行了等熵位涡分析[3,4]。

张绍晴等从等熵面位涡角度分析了阻塞过程的演变特征[5]。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IPV图是形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Diagnostic Analysis of a Heavy Rainfall in Jiangnan Area during24—25June2003Zhang Fanghua1 M a Xulin2 Yang Keming1(1.National M eteorological Center,Beijing 100081;2.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 cience,Nanjing Institute of M eteorology)AbstractA heavy rainfall during24—25June2003in the Jiangnan area is simulated by the fine-meshed WRF mesoscale numerical model developed by NACR,NCEP,FSL NOAA et al..Anal-y sis of the output data indicate that WRF model successfully reveals the circulation's evolu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belt.The co nvergence field non-homogeneously located on the low-level shear line and the vorticity(positive at middle-low level and negative at upper level)contrib-ute to the strong ascending motion.The air is rather unstable near the moisture frontal zone.Re-sults also show the positive centers of local helicity along the shear line match the heavy rainfall centers quite w ell.Key Words:WRF mesoscale model heavy rainfall numerical simulation diag nostic analy-sis—33—象地表示大尺度动力过程的最简单和最有效方法。

2003年10月11-12日山东暴雨及风暴潮分析

2003年10月11-12日山东暴雨及风暴潮分析

2003年10月11-12日山东暴雨及风暴潮分析
崔建云;徐文正;高晓梅;鲁丹
【期刊名称】《山东气象》
【年(卷),期】2005(25)2
【摘要】本文分析了2003年10月11-12日山东一次秋季暴雨的水汽条件及物理量场特征,并简要分析了这次天气过程引起的莱州湾沿岸风暴潮的形成机制,提出了此类天气形势下风暴潮的预报思路.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崔建云;徐文正;高晓梅;鲁丹
【作者单位】潍坊市气象局,山东,潍坊,261011;潍坊市气象局,山东,潍坊,261011;潍坊市气象局,山东,潍坊,261011;潍坊市气象局,山东,潍坊,261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8
【相关文献】
1.09年11月11-12日山东罕见暴雪成因分析 [J], 于静;赵钢;杨瑞峰;孙建强;王兆华;赵广美
2.对大到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以2011年5月8日~10日山东省济宁市大到暴雨天气为例 [J], 马丽;李永果;邓海利
3.2016年5月11-12日朝阳地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J], 余克勤;王晓霞;于跃;徐红梅;谭修敏
4.2003年10月风暴潮的形成及数值模拟分析 [J], 李云川;张迎新;王福侠;戴念军;
陈卫丽
5.2003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CME事件的射电初步分析 [J], 姚映波;邵承文;施硕彪;李维华;许春;刘玉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分析

山东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分析

山东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分析赵钢,杨瑞峰,张艳,徐学义,袁超(山东省泰安市气象局,山东泰安271000)摘要 利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研发的客观分析诊断图形系统,基于实际高空探测和地面观测实况,针对2003年8月25~27日发生在山东境内的台风远距离暴雨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台风东侧的偏南低空急流在暴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将低层暖湿空气向暴雨区输送和辐合,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输送和层结不稳定条件,导致偏南气流前端具有明显的暖锋锋生现象;另一方面,急流左前方的气旋性切变使得暴雨区的气旋性涡度加强,最终导致暴雨区的辐合上升运动加强,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的特征明显。

该远距离台风暴雨具有以下重要特征:暴雨是台风与西北涡及其东侧暖式切变线相互作用的产物;在这次暴雨过程中,西北涡及其暖切变线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最原始的动力场,即气旋性涡度场,而台风东侧低空西南急流的北涌进一步加强了原始涡度场和辐合区,加强上升运动。

关键词 台风;暴雨;水汽通量;涡度;假相当位温中图分类号 S1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7-08057-03作者简介 赵钢(1959-),男,山东新泰人,工程师,从事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工作。

收稿日期 2009-03-18我国是登陆台风最多的国家,台风灾害严重[1]。

登陆台风所带来的主要直接灾害有3种:风灾、雨灾和潮灾,其中又以雨灾最为普遍和严重,可诱发许多衍生灾害。

早在20世纪50年代,仇永炎就注意到了台风与中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对台风对北方盛夏特大暴雨的影响做出了一些研究[2]。

近年有些气象学家也展开了对此类问题的研究[3-7]。

台风暴雨是山东省夏季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据统计[8-9],每年直接影响山东的台风并不多。

杨晓霞等对山东远距离台风暴雨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南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可间接影响山东的暴雨分布和强度;热带气旋中心东部的偏南风急流从华南沿海到山东建立起水汽通道,在西风槽前产生辐合上升,造成暴雨[10]。

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摘要:利用实况高空探测、地面观测资料和MM5资料,通过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08年6月13日出现在江西省分宜县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

分析认为:700hPa低涡和切变线是这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暴雨上空具有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散度结构和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的中尺度次级环流有利于暴雨的维持,其水汽主要来源于中国南海。

关键词:暴雨诊断分析2008年6月12日21时到13日20时,我县经历了入汛以来的第三次暴雨过程,本站过程雨量65.5mm,全县14个中尺度雨量站有7个站暴雨,6站大雨,其中高岚雨量为70.4mm,为全县最大。

分析本站小时降水量,主要降水时段可以分为两段,分别为13日7-10时、13-15时,其中13时一小时降水量为15.9mm,为本次过程最大每小时雨强。

此次过程对我县工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县十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灾。

下面从天气形势、动力场、水气条件对这次暴雨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1天气形势分析1.1总的环流形势从暴雨发生前12日08时到暴雨结束13日20时,500hPa华南地区维持着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这种环流配置非常有利于低层在华南西部、贵州南部生成低涡、切变等低值系统。

这些低值系统东移过程中,会造成大规模的低层辐合上升运动,从而为大规模强降水提供动力抬升条件。

与此同时我国华南沿海为584线控制,并呈东北西南向,位于584线西北侧的西南气流与华南地区槽前的西南气流叠加合并,形成强大的中低空西南急流,将水汽源源不断往江西输送,为产生大范围暴雨、大暴雨天气提供水汽条件。

1.2中低层形势分析从暴雨发生前到暴雨发生过程中,低层850~700hPa西南气流猛烈增强并且向东北方向伸展,13日08时,华南大部都被强盛的西南急流控制,西南急流东北伸展到我省南昌一线,并且沿急流往东北方向风速略为减小,这样就造成了强烈的风速辐合,有利于抬升运动。

13日08时我省赣州站探空850hPa和700hPa 风速均达到20m/s,温度露点差分别为1.2℃、1.7℃,南昌站温度露点差为1.7℃、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幺


图 2 6月 2 2日 2 0时散度 场纬 向 ( ) 经 向( ) a和 b 垂直 剖 面
ha 近 , p附 中心值 为 一 8 1一s 而 40p 以上 为强辐散 区 , 2  ̄ 0 / ; 0h a
收稿 日期 2 0 — 7 0 07 0— 6
最 大 辐 散 中 心位 于 2 0 p 近 . 心 值达 4  ̄ 0 /; 1 0 h a附 中 0 1 s 图 b
中 ,6 。 4. N 之 间 ,0ha 下为辐 合区 ,0ha 3 . N~0 。 1 9 40p 以 40p 以上
23 9
维普资讯
工作 研究 为辐 散 区 。 大 辐 合 中心 位 于 6 0 p 附 近 , 最 8h a 中心 最 大 值 为
的 两 南风急 增至 1m/。3日 8 , 渤海 中 部 已发展 出 小 6 s 2 时 在
低a也是 由河 套东移 发 展出 一低涡 。 另外 ,2 2 日0 8时 在西 南地 区 还 有一 两南 涡 与河套 低 涡相 连 , 得 海 使
首先 , 6月 2 t8时 的 5 0 p ( 由 2E 0 h a图 见图 1 可知 , 、 ) 中
了有利 条件 。
22 涡 度 场 分 析 .
图 3是 6月 2 2日 2 0时 以招远 市为 基点 的 涡度 场 的纬 向剖 面 图 。 图 3可 以 看 出 , 1 11E 1 9 。 从 在 2 .。 ~ 1 . E中 .0 h a 9 4 0 p
从 80p 5 h a来看 .日本 海高 压 与两 太平 洋副 高 叠加 后 ,
形 成近 乎 南北 向 的阻挡 形 势 , 使降 水 系统 东移 缓慢 , 有利 于
形 成 大 的降 水 。 同 于 中 、 不 高层 的河 套 涡 ,5h a的 影响 系 80p
统是沿 切变 线 东移 北 上 的西 南涡 。 与 中 、 它 高层 东移 的河 套 涡形成 倾 斜 的深厚 上升运 动 区 ,使 辐合 与 上升 运动 强 而持
高纬 的乌 【 以东为 两槽 一脊 的环 流型 。 l J
上高压 与低 涡 前部 的 西南急 流大 大 加强 , 2 在 0时槽 前 的江
苏、 安徽 等 地 出现 了 1  ̄ 1 s 9 2 m/ 强风 区 , 流 对水 气 的输 送 急 使 鲁 南 、 东南 的水 气达 到了饱 和 。 鲁
析。
1 天 气 学 分 析 与 环 流 背 景
式 曲率加 大 ,在 槽前 有东 两 向 的切变 伸 向渤 海及 黄海 的 北
部地 区 。这 时 槽 前 的安 徽微 山的 风 速 由 2 2日 8时 的 8 s m/ 偏 南风激增 为 1m/ 的偏 西风 。 东 南的青 岛站 也 由 1 s 8 s 鲁 0m/
久。 2 强降 雨天气 过程 的 物理 量场特 征 21 辐合 辐散 场特征 分 析 .
图 2是 6月 2 2日 2 0时 以招 远 市 为基 点 的散度 场 的 纬
向 (73N) 3. o 和经 向 (2 .o 剖面 图。 104E) 由图 2 可 知 , 13E a 在 2。~
175E之间 ,0 h a 1.  ̄ 4 0 p 以下 为辐 合 区 ,最 大辐 合 中心位 于6 0 8

《 代农 业科 技} 0 7年第 1 现 20 8期
2 x 0 /; 散 区 中心 最 大值 位 于 2 0 p 间 , 心 值 为 0 1 一 s辐 0 h a之 中
4 x 0 /,这就 在招 远 地 区 上空 形成 了 低空 弱 辐 合与 高空 0 1一s 强 辐散 的耦 合 配置 ,这 种配 置 为强 对流 的发 展 与维 持 提供
现 一次 大 范 围 的暴 雨 降 水 天 气 过 程 ,招 远 市 的 降 水 量 为
8. 44 mm, 进入 汛 期 以来 的第 一 次较 大 的降 水 过 程 。 时 , 为 同 气 旋 造成 的强 风对 工业 、 业 、 产 养 殖业 带 来 极 大损 失 。 农 水
其 中 , 陆地 区 的 风 力在 6 7级 , 风 8级 ; 海 地 区 的 风 内  ̄ 阵 沿 力达 到 7 8级 . 风 9级 。 部 沿 海 的 长 岛站 阵 风 高 达 1  ̄ 阵 北 0 级 。 菜大棚 被 掀翻 , 蔬 树木 被刮 倒 , 果被 吹 落在 地 , 作物 水 农 受损 面积 很 大 。笔者 着重 从物 理量 角 度对 这次 暴 雨进 行 分
维普资讯
《 代农 业科 技) 0 7年 第 1 现 ) 0 2 8期
工作 研究
20 0 3年招远市第一场暴雨过程的物理量诊断分析
杨 金玲
( 东 省招 远 市 气 象局 . 招 远 25 0 ) 【 L东 6 4 0
摘 要 利 用实况 资料 , 2 0 对 0 3年 6月 2 3日发 生在 山 东招远 全 市的一 次暴 雨过程 的 环流 背景及 相 关物理 量进 行诊 断分析 , 出此 次 强 找 降 水发 生发展 的成 因。 以便 能够更 清楚 地认识 招远 市强降 水的发 生发 展机 制 , 高招远 市强 降水预 报 的准确 率 。 提 关键 词 暴 雨 ; 流场 ; 环 物理 量 场 ; 断分析 ; 东招 远 ;0 3年 诊 山 20
20 0 3年 6月 2 3日凌晨 , 黄 淮 气旋 影 响 , 东全 省 出 受 山
北支 槽位 于 贝加 尔湖 以东 地 区 ,槽 后 有 弱冷 空气 扩散 到河 套 顶 部 ; 南支 槽 位 于河 套 地 区 。 、 两 支槽 几 乎处 于 南 北 同一 经度 。 另外 , 海上 丙太 平 洋副 高与 日本 海 高压 脊 同位相 叠加 。2目 2 2 0时 , 南 、 在 北槽 交 接 处 的华 北 地 区 , 的气 旋 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