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推敲|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推敲》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推敲》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推敲》教案教学内容9.推敲共⼏课时2课型新授第⼏课时1教学⽬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学会本课⽣字,理解由⽣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辨析词语的⽤法。
3.初读课⽂,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初步体会⽂章的整体结构。
教学重难点熟读课⽂,能正确辨析词语的⽤法;初步理清课⽂脉络。
教学资源贾岛(779~843),唐代诗⼈。
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
早年出家为僧,号⽆本。
元和五年(810)冬,⾄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
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下门。
过桥分野⾊,移⽯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
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读准⽣字词字⾳,在⽂中划出,运⽤⼯具书或联系上下⽂理解“斟酌、莽撞、簇拥、宽恕”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课⽂脉络,试着⽤⾃⼰的语⾔概括课⽂写了⼀件什么事。
3.完成《习字册》第18页⽣字部分第⼀列描红,《补充习题》第28—29页第⼀、⼆题。
4.复习《好书伴我成长》P56古诗《题诗后》,结合课⽂第⼀段的内容,了解作者信息。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板块:⾛近课⽂(2分钟)1.学⽣根据动作猜词语。
2.⽐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3.齐读课题。
第⼆板块:预习展⽰(18分钟)●预习作业2:1.学⽣⾃由朗读词语,指名读。
2.理解词语意思:前后两词是近义词门闩:结合学⽣⽣活经验理解。
皎洁:形容⽉光明亮⽽洁⽩。
莽撞:鲁莽冒失。
吟哦:有节奏地朗读诗⽂。
宽恕:宽容饶恕。
3.齐读词语。
●辨析词义预设:“访问”是有⽬的地去探望⼈并跟他说话。
“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访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地访问。
“即兴”指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兴致⽽创作。
“即时”就是⽴即的意思。
“安静”指没有声⾳,没有吵闹和喧哗。
“宁静”指(环境、⼼境)很安静,表⽰静的程度较深。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推敲_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推敲_苏教版“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第二课时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
全然缘故依旧无“米”下“锅”。
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因此,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第9课《推敲》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3.深入探讨: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四)课堂练习
1.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推敲技巧,对一段给定文章进行修改和润色。
2.指导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3.阅读拓展:推荐一本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作者的用词、句式和篇章结构,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推敲来提升作品质量的。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各自修改后的作文,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彼此的写作进步。
5.家庭作业:要求家长参与孩子的写作过程,家长可以阅读孩子的作文并提出修改意见,帮助孩子养成推敲的习惯。
设想:通过分享优秀作家的写作经历,让学生感受到写作过程中的推敲对作品质量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对写作的热情,培养精益求精的态度。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推敲的魅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尝试修改一段有语病的文章,体验修改后的文章带来的愉悦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推敲”的技巧和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进行修改和润色。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质量。
设想: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作者如何通过推敲来完善句子和篇章,再结合实际写作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推敲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写作的情感,激发他们追求卓越的态度。
2.通过学习《推敲》,让学生认识到写作过程中修改和润色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精益求精的品质。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推敲》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推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简解]本文是一则“文学典故”,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拜访友人未遇,留诗一首。
因为有一个字眼无法确定是用“推”还是“敲”,而反复斟酌,无意中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谁知道因祸得福,在韩愈的协助下二人共同推敲完成了诗作。
贾岛是“苦吟”诗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这种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推敲的故事也成为了千古美谈。
[目标预设]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并能说出“推敲“这个故事的梗概,锻炼学生说话和概括文章的水平。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初步理解“推敲”,感悟推敲语言文字之后用词的巧妙,感受“推敲”这个种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了解故事的经过,感悟推敲语言文字之后用词的巧妙,初步感受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建构人格、提升精神、丰富情感与学习生活的一种资源。
‘用教材’就是把教材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参照物,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经历一个亲历、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经历一个与先人智慧印照并切磋对话的过程。
只有让学生的心灵走进这个充满着意义和思想、热情和灵魂的世界,实行情感和智慧的建构,才能完成‘人’的完整性教育。
在教学中,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读中感悟。
文、画结合,采用默读的方式,观画读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实行字词教学;文、诗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敲”的妙用,从语言文字中感悟贾岛创作态度的认真专注,懂得“推敲”的真正含义;使用文本叙述的故事,唤醒学生斟酌文字的意识。
细读文本,从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背后告知的语文学习的方法:1.发现一个问题,有时候比解决一个问题的价值还要大。
假如,贾岛没有向自己的作品发难,也就不会发现“推和敲”的问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 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教案9、推敲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
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
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唐朝贾岛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皎洁幽居即兴妥帖吟哦簇拥斟酌宽恕莽撞推敲犹豫不决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尚恰当差人李凝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皎洁妥帖朝愈簇拥宽恕门闩莽撞避让响亮沉睡推敲家境贫寒夜深人静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苏教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苏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篇1《推敲》一课讲的是:“苦吟诗人”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位名叫李凝的朋友。
可是他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深山中,朋友却不在家。
他留下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
其中有这样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他读来品去,总觉得“推”用得不够确切。
不知道其中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就坐在毛驴上想啊想。
不想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
韩愈问其原因,贾岛如实相告。
韩愈就指点他用“敲”好,并说了“敲”字好的理由。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
师板书这两个字。
问: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以后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师:推敲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
“推敲”一词的由来还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情况1、生字词第一组:贾岛、和尚(点身份:和尚,)第二组:韩愈(点身份:京兆尹(首都的市长))、仪仗队(图片加注释) 第三组:门闩(附图片)第四组:簇拥、避让、莽撞、宽恕第五组:斟酌、推敲、妥帖、恰当(让学生发现前后两词是近义词)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看来大家对斟酌“推”字和“敲”字这部分很感兴趣。
五年级上册《9推敲》优秀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9推敲》优秀说课稿苏教版五年级上册《9推敲》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推敲》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词,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颇费推敲的诗人形象。
我认为《推敲》一文所承载的教学价值绝不是只让学生“会讲这个故事,认识两个诗人,知道‘推敲’一词的由来”这些东西,而应该真正用这篇教材来教,让这篇教材发挥它的全部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方法的设计力求一个“简”字,着力一个“读”字,即简简单单一条线,以学生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贯穿初读感知、精读感悟、熟读内化、再读拓展的整个流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基于以上的考虑,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推敲”的含义。
学习诗人严谨的创作精神,练习推敲文字,逐步做到用词准确,使语言文字增强色彩,从而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
2、精读课文,感悟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能把学习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去。
三、说学习重难点:教学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能有真正的教学质量。
本篇课文是篇典故,结尾处明确提出了“推敲”的含义“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文中多处写到了贾岛在“斟酌文字”,让学生仔细品读相关的句段,感悟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我在教学中就紧紧抓住了“斟酌文字”这个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纲而百目张。
四、说教法学法: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诵读法(学生自读自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表演法、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方法、迁移训练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入情入境,情境合一,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积累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推敲》教案三篇

篇一[教学要求]12 、学会 14 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 4 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会用“即使......也 ............ “造句。
4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5 [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2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4教学过程: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推敲》教案三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
复述故事。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
(1)指名读诗名,留意读准“僧”赏他的诗才而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特别仔细,字字斟酌,被称为“苦吟诗 (2)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敲”字,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1 、出示:鸟宿池边树,僧(seng )敲月下门。
(2)说说诗句的意思。
2(1) 出示:唐(tang )朝贾(jia )岛(2) 指名认读。
3 、简介贾岛。
贾岛是唐朝的诗人。
早在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观人”。
(1)认读词语:和尚(shang )(“尚”翘舌音,读轻声)斟(zhen )酌(zhuo )理解“斟酌”。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事哩!4 、提醒课题。
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11 推敲)二、听读课文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稳妥:恰当,非常适宜。
仪仗队:在古代,指帝王、官员等外出时的护卫队。
12幽居皎洁吟哦稳妥冲撞宽恕莽撞仪仗队迟疑不决分散四、检查自读效果1(1) 认读生字词。
皎洁骑着稳妥避让韩愈分散宽恕门闩莽撞(2) 指导理解词语。
皎洁:形容月光光明而雪白。
分散:(很多人)紧紧围着。
宽恕:宽恕饶恕。
莽撞:鲁莽冒失。
幽居:隐藏的或偏僻的住处。
吟哦:有节奏地朗读诗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推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
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出示:鸟宿池边树,僧(seng)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名,注意读准“僧”
(2)说说诗句的意思。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
(1)出示:唐(tang)朝贾(jia)岛
(2)指名认读。
3、简介贾岛。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早在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非常认真,字字斟酌,被称为“苦吟诗人”。
(1)认读词语:和尚(shang)(“尚”翘舌音,读轻声)斟(zhen)酌(zhuo)理解“斟酌”。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2)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敲”字,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哩!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11推敲)
二、听读课文
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默读,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里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幽居皎洁吟哦妥帖冲撞
宽恕莽撞仪仗队犹豫不决簇拥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检查字音,了解词义。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议。
指导分段
五、指导写字
1、让学生根据字音、字形、字的书写注意点来进行同桌之间的讨论并上台来进行自主教学。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细读第2自然段。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酝酿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
(用“~~~”画出来)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指导朗读这句话。
(3)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从“拜访、找了好久、才、把一这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4)练读这一自然段。
(5)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这是故事的发生。
2、细读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画。
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贾岛骑着毛驴,一副思考的样子,只见他右手拉着缰绳,左手正正做着“推“的动作,看上去很可笑)
⑵指名动作表演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读后讨论。
(3)出示句子。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①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里。
(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边......一边......、不知不觉“,就把贾岛斟酌字句时的那种认真专注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
②指导朗读第2句。
(要把贾岛此时那样如痴如醉的样子读出来)
(4)自由练读这一自然段,加上动作。
(5)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
这是故事的发展。
3、细读第4-6自然段。
(1)分组学习,提出要求。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怎么样,贾岛又是怎么样?他为什么要这样?
②读后讨论、练习表演。
(2)全班交流。
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觉闯进了仪仗队。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韩愈的话用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用诚恳的、请求原谅的语气读。
自由练读,分角色朗读。
表演
4.细读第7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
(2)仔细读一读韩愈的话,理解其意。
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敲”是有礼貌的行为,读起来声音响亮,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连连点头)
(4)练习朗读、表演。
(5)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
这是故事的结局。
过渡:同学们,读完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
什么叫“推敲”呢?
三、齐读第8自然段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造句。
即使……也…….
3、分组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发生夜深访友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高潮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教后反思:
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入手:
一、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读感悟,进入故事的情景中,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
我让学生根据“想起”“觉得”“不够妥贴”“或许”“更恰当”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
二、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
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
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的朗读诗文。
而且贾岛在认真的思考,应该念的慢一些。
理解了重点词语,我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
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的认真啊!
三、让学生会推敲,我把课后第四题的练习适时地穿插到课堂中,从推敲文中的词语入手,教
给学生推敲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