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发展
化妆品中的乳化剂的抗菌性能研究

化妆品中的乳化剂的抗菌性能研究化妆品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乳化剂在化妆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乳化作用,乳化剂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
本文将对化妆品中的乳化剂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一、乳化剂的作用和分类乳化剂是一种能够稳定乳液的表面活性剂,常见的有阴离子型、非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等。
乳化剂在化妆品中主要起到增稠、稳定、润湿以及提高肤感等作用。
二、抗菌性能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乳化剂的抗菌性能,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对比试验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通过与对照组比较,可以评估乳化剂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并确定其最低有效浓度。
三、乳化剂的抗菌机制乳化剂的抗菌性能主要与其化学结构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乳化剂中的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的不同组合可以影响其对细菌的抑制效果。
此外,乳化剂还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酶活性以及干扰细菌的生物膜形成等方式发挥抗菌作用。
四、乳化剂的抗菌应用前景由于乳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以及一定的抗菌性能,因此在化妆品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乳化剂可以被用于制备乳液、霜剂、护肤品和彩妆等化妆品产品,并在其中起到稳定、防腐和抗菌等作用。
五、乳化剂的选择和优化合适的乳化剂选择对于化妆品的品质和抗菌性能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化妆品配方和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乳化剂。
此外,通过优化乳化剂的化学结构和调整剂量,可以提高其抗菌性能和稳定性。
结论:乳化剂在化妆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具备一定的抗菌性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乳化剂的抗菌性能也将不断提升,为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深入研究乳化剂的抗菌性能,可以开发更多高效、安全的化妆品产品,为人们的美丽与健康保驾护航。
表面活性剂增溶理论与技术

表面活性剂的微乳化技术
微乳液的形成
通过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助剂,形成微乳液体系,实现油水两相的增溶。
微乳液的稳定性
研究微乳液的稳定性,包括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活性剂增溶在工业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增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石油开采
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采收率。
改变溶解度参数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改变溶剂的溶解度参数, 使得原本不溶或难溶于溶剂的物质变得可溶。
降低结晶温度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使得溶液 更容易结晶,从而降低结晶温度。
增溶作用对物质传递性能的影响
01
提高传递性能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界面张力, 增加溶液的流动性,提高物质的 传递性能。
表面活性剂增溶理论与技术
• 表面活性剂增溶理论 • 表面活性剂增溶技术 • 表面活性剂增溶在工业中的应用 • 表面活性剂增溶的挑战与展望 • 表面活性剂增溶的实验研究方法
01
表面活性剂增溶理论
表面活性剂增溶原理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能定向排列在相界面上,形成定向排列的吸附层,显著降 低界面张力。
结果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指出实验的局限性,提出改进 方案和未来研究方向。
THANKS
感谢观看
油品运输
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品在管道中的流动阻力,提高输送效率。
石油加工
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催化剂和添加剂,改善油品质量和加工效果。
表面活性剂增溶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01
02
03
药物制备
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乳化 剂、分散剂等,制备药物 制剂。
药物输送
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药物 在体内的溶解度和渗透性, 提高药物的疗效。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简介及发展前景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简介及发展前景近年来,氨基酸逐渐成为了日化行业的新活力,因其安全性高,对人体没有伤害,对环境很友好等特点,受到了众多人的追捧,已逐渐呈现成为下一代主流表面活性剂的趋势。
一、氨基酸定义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如果人体内缺少蛋白质,轻者体质下降,发育迟缓,抵抗力减弱,贫血乏力,重者形成水肿,甚至危及生命。
一旦失去了蛋白质,生命也就不复存在,故有人称蛋白质为“生命的载体”。
可以说,它是生命的第一要素,而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就是氨基酸。
二、氨基酸的发现第一个被发现的氨基酸是在1806年,由法国的化学家在芦笋中分离而得,随后陆续有多种氨基酸被发现,直至1900年左右,氨基酸被正式命名,到1940年从自然界中已发现有20种左右的氨基酸。
三、氨基酸的作用随着科技发展和生物科学的深入探索,氨基酸被发现具有生理医疗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护肤领域。
因为氨基酸的分子结构比较小,所以很容易被肌肤所吸收,当氨基酸进入肌肤之后,氨基酸会找到受损的角质部位进行修复动作,并为肌肤补水滋养,还能帮助改善弹力网断裂,这也就是为什么胶原蛋白可以分解出氨基酸的原因。
氨基酸还能提高肌肤免疫力,敏感肌也可以放心使用,是非常强大的护肤修复成分。
氨基酸作为有机体的基本单元,被应用到各种护理和日化产品中,从洁面到水乳,从卸妆到彩妆防晒,从美发到美体,已经渗透所有品类产品。
例如一些大牌(资生堂、欧莱雅、力士)等牌子的洗护产品中都添加了氨基酸的成分,这也进一步说明氨基酸的应用非常广泛且效果得到了使用者的认可!氨基酸和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里要说明下,因为脂肪酸和氨基酸的不同,可制备出种类繁多的氨基酸表面活性剂。
以氨基酸命名,就有谷氨酸系列、甘氨酸系列、丙氨酸系列和肌氨酸系列等等。
四、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氨基酸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
是含有碱性氨基和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
表面活性剂的历史与发展

二: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前景
• 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助剂的发展应该满足环保、对 人安全和节能的要求,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 下几点。 • 1.表面活性剂要易于生物降解,原料可再生, 广泛使用后,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安全温和。 • 2.表面活性剂要高效、多功能,除有清洁作用 外,还要有抑菌、杀菌、滋润皮肤等作用,并应 不断开发新用途。 3.耐硬水、低温洗涤效果好,浓缩的表面活性剂 洗涤用品是一个发展方向,这包括浓缩洗衣粉和 浓缩液体洗涤剂 。
(1)生物降解性能优异。 (2)稳定性好。 (3)水溶性好 。 (4)配伍性好 。 (5)刺激性小 。 (6)去污力好 。
2.新一代表面活性剂Gemini 现已经合成的低聚表面活性剂有二聚体、三聚体 和四聚体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二聚体,结构 示意图见图1,二聚表面活性剂最早被合成于1971 年[4-5],后因其结构上的特点而被形象地命名为 Gemini(英文是双子星之意)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Gemini(或称dimeric)提高了表面 活性。与当前为提高表面活性而进行的大量尝试, 如添加盐类、提高温度或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相比较,Gemini表面活性 剂是概念上的突破,因而被誉为新一代的表面括 性剂。
1.表面活性剂要易于生物降解,原料可再生, 广泛使用后,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安 全温和。长链烷基多苷(APG)和直链十二烷 基苯磺酸钠(LAS)就是很有希望的两种表面 活性剂。APG是新发展的,原料可再生的 表面活性剂,并且有很好的生物降解 性。 LAS是一种老产品,最近研究证明, 经废水厂处理后, 生物降解度为98%,达 到了环保要求。
• 6.低泡或无泡表面活性剂 • 低泡或无泡表面活性剂就是在原有的表面 活性剂基础上进行改性,使其原有的发泡 基团失去或降低发泡性,也有用异构醇加 EO和PO进行嵌段来调节泡沫大小生产而成 的。市场有低泡表面活性剂LT-601,无泡 表面活性剂8550、有清洁作用外,还要有 抑菌、杀菌、滋润皮肤等作用,并应不断开 发新用途。 化妆品用表面活性剂就是近年新开发出的,它对产品的要 求更高,更严格,例如抗衰老、皮肤保湿、去皱、增白等。 化妆品的活性成分通过皮肤的吸收后影响机体的新陈谢, 达到真正的美容,效果要能感觉到或看到。吡咯烷酮羧酸 钠(PCA)是化妆品天然保湿因子,有抗衰老、去皱的用, 因此 PCA被广泛应用于高档化妆品中。作为乳化剂的表面 活性剂,在化妆品的乳液应用上非常重要,主要集中在非 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乳化剂上。化妆品乳液包括双重 乳液; W/O、O/W、液晶相,多重乳液; W/O/W、O/ W /O、微乳液等。主要产品有洗面奶、润肤露、清洁乳 等。这个领域将不断有新产品问世。
表面活性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表面活性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涵盖了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
本文主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分类及简单的应用,还有表面活性剂在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情况。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分类发展现状一、简介表面活性剂,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
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憎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羟基、酰胺基、醚键等也可作为极性亲水基团;而憎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学品,通常具有清洗、发泡、润湿、乳化、增溶、分散等多种复合功能,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精细化工、化学合成和日常生活等领域,素有工业味精之称,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业生产部门。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疏水基结构进行分类,分直链、支链、芳香链、含氟长链等;根据亲水基进行分类,分为羧酸盐、硫酸盐、季铵盐、PEO 衍生物、内酯等;有些研究者根据其分子构成的离子性分成离子型、非离子型等,还有根据其水溶性、化学结构特征、原料来源等各种分类方法。
但是众多分类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很难将表面活性剂合适定位,并在概念内涵上不发生重叠。
人们一般都认为按照它的化学结构来分比较合适。
即当表面活性剂溶解于水后,根据是否生成离子及其电性,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又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共四类: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带有负电荷。
主要有磺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羧酸盐。
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分子中并没有带电荷的基团,而其水溶性来自于分子中的聚氧乙烯醚基和端羟基。
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带有正电荷。
主要有季铵盐和咪唑啉系。
4.两性表面活性剂在分子中同时具有溶于水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基团。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应用目前,发达国家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研究已具备了完整的体系,能够实现产品研究开发多样化、系列化,开发力度非常大,并且开发理念已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表面活性剂。
日化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发展

2011
9.93
进口量(万吨) 4.18 5.03 5.48 5.42
表3 近年来我国LAS的产量(万吨)
年份
2008
LAS产量
60.84
2009 63.60
2010 66.89
2011 62.31
表4 近年来我国AES的产量(万吨)
年份
2008
AES产量
23.6
2009 28.9
2010 29.4
烷基苯磺酸(LAS)是产量最大 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多年来一直在 洗涤剂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 家庭清洁剂和工业清洗剂用的最主要 表面活性剂,其生产与消费规模不断 扩大。由于烷基苯磺酸的生产厂家众 多,产量难于统计完全,故以国内烷
表1 近年来表面活性剂的产量(万吨)
类型
2008年
2009年
阴离子 非离子 阳离子 两性 总计
61.3
78.1
24.8
40.9
4.4
5.6
1.9
1.9
92.4
126.5
2010年 88.0 50.3 5.8 3.6 147.7
2011年 92.2 56.7 3.4 3.5 155.8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41
综述/Review
China Cleaning Industry
基苯(LAB)的表观消费量乘1.34倍 (按1吨LAB可产1.34吨LAS计)来估算 烷基苯磺酸的产量应该是比较接近实 际的。我国有抚顺石化、金陵石化、 金桐石化和江苏金桐4家烷基苯生产 企业,生产能力分别为30万吨、15万 吨、10万吨和10万吨,共计65万吨。国 内LAS需求量约为50~60万吨,因此上 述四家企业完全可以满足国内需求[4]。 近几年我国LAS的产量统计数据见表3。
2024年含氟表面活性剂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含氟表面活性剂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含氟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表面处理剂,具有独特的表面活性和耐高温性能。
随着人们对高性能表面处理剂需求的增加,含氟表面活性剂市场正在快速发展。
本文将研究当前含氟表面活性剂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概况定义含氟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中包含氟原子。
由于氟原子的特殊性,含氟表面活性剂具有出色的表面张力降低效果、耐高温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市场规模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含氟表面活性剂市场从2015年开始逐年增长,并在2020年超过X亿美元。
随着高性能表面处理剂的需求增加,预计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
市场主要应用领域含氟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汽车制造和修复行业:用于油漆表面处理、汽车玻璃防雨处理等。
•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用于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等。
•日用品清洁剂:用于洗衣液、洗洁精等。
•工业清洗剂:用于金属表面清洗、半导体生产设备清洗等。
市场驱动因素技术进步和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含氟表面活性剂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不断提升。
新的材料和配方的引入使得产品性能得到了改善,满足了不同领域的需求。
严格环境保护法规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增加,含氟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化学产品,其生产和使用过程需要符合各国的环保法规。
对于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将受到限制和淘汰。
增长潜力大的市场汽车制造、电子电器、化妆品等行业对于高性能表面处理剂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些行业的发展为含氟表面活性剂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市场挑战高成本含氟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这使得其价格相对较高,不利于大规模的应用。
在降低成本方面的技术研发是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竞争激烈含氟表面活性剂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众多供应商。
各家企业在产品性能、销售渠道、品牌认知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这给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市场前景展望技术革新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含氟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将不断提升,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
表面活性剂环境危害性分析

表面活性剂环境危害性分析一、本文概述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能源、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等领域的化合物,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随着表面活性剂的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其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危害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进行简要介绍,明确研究对象的范围和特点。
随后,将重点探讨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危害,包括其对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分析表面活性剂环境危害的产生机制,如何通过环境行为如吸附、降解、生物富集等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为全面评估表面活性剂的环境风险,文章还将介绍现有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并对不同评估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述。
结合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和政策,探讨表面活性剂的环境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和建议,旨在降低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的潜在危害,促进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共同推动表面活性剂产业的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表面活性剂的环境行为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类广泛应用的化学品,其环境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表面活性剂的环境行为主要包括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
迁移:表面活性剂进入环境后,可以通过水、土壤、大气等多种介质进行迁移。
在水体中,表面活性剂可以随着水流、扩散等作用在水体中进行长距离迁移;在土壤中,表面活性剂可以随着土壤水分的运动而迁移;在大气中,表面活性剂可以附着在颗粒物上进行迁移。
转化: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中会经历多种转化过程。
例如,在水体中,表面活性剂可能通过光解、水解、生物降解等作用而分解;在土壤中,表面活性剂可能通过吸附、生物降解等作用而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妆品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发展•类别:化妆品工业•作者:钱志荣•关键词:•【内容】•1作为清洁用的低刺激表面活性剂作为清洁用的个人用品,主要有香波、浴液和洗面奶等。
除了要求它们具有清洁、发泡、润湿等功能外,目前主要考虑的是对皮肤的温和性,要求表面活性剂不损伤表皮细胞,不对皮肤的蛋白质发生作用,不渗透或少渗透到皮肤中去,不溶出皮肤中有效成份,使皮肤油脂及皮肤本身保持正常状态。
磺基琥珀酸酯类是一类低刺激性表面活性剂。
一种棕榈酸磺基琥珀酸酯衍生物已在意大利投产,产品性能温和。
它的特点是用价廉而又丰富的原料棕榈油来制备的。
一种带支链的烷磷酸酯,例如α-己基庚基磷酸三乙醇铵,其性能更加温和。
可作为皮肤清洁剂,即β-羟基烷基醚乙酸钠,其结构式如下:这种表面活性剂,从酸性到碱性都可使用,具有泡沫高,持续性好,能在硬水中使用,安全性、生物降解性好的特点,且已面市。
脂肪醇硫酸镁及醇醚硫酸镁具优良的发泡、清洁作用,属低刺激性表面活性剂。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极温和的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酰丙氨酸引起毛皮细胞炎症的刺激性极低,其皮肤渗透性比肥皂、十二烷基硫酸钠、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椰油酰基羟乙基磺酸钠及单烷基磷酸酯的皮肤渗透性小,它是极为安全的,可以用于过敏性皮肤及受损皮肤的清洗。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也可看作是两性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也是一类温和的表面活性剂。
新一代的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在产品质量方面有很大提高,对比新旧两种咪唑啉表面活性剂,可以看出新一代的咪唑啉的盐含量、乙醇酸盐含量、未反应的氯乙酸盐含量都低得多。
因此,它的润湿时间、表面张力都比原来咪唑啉有较大的降低,对皮肤和眼的刺激性低,抗皮脂的发泡能力有较大提高。
纯度极高的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也由比利时的Ero-o-Compounol公司面市,氯乙酸含量小于10ppm,酰胺含量小于0.5%。
有关醇醚醋酸甜菜碱、十二烷基二羟乙基甜菜碱、醇醚氧化胺、烷基二羟乙(丙)基氧化胺的合成及性能,包括表面张力、cmc、湿润力、发泡性、透明度及粘度、对蛋白质的变性及生物降解性的文章常有报道。
烷基葡糖表面活性剂也是低刺激性的。
其高级烷基及其酯类已由德国汉高公司系列化,其中有些是乳化剂。
以葡糖胺和N-甲基葡糖胺为原料可以得到一系列阴、阳、非离子化合物。
以脂肪酸和N-甲基葡糖胺酰化生成葡酰胺类多元醇表面活性剂,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文献中最优良的类型。
以洗涤作用为主的许多新表面活性剂已有供应。
2作发用调理剂的表面活性剂由于二合一洗发香波对头发的调理性不及香波和护发素分开应用的调理性,且二合一香波本身组分的“相克性”及成本价高,因此,在国际上和国内,二合一洗发香波在减少,而使用香波和护发素的在增多。
护发素、润丝一类的头发调理产品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主要的调理成份。
这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最普遍应用的是单烷基及双烷基季铵盐类,即C16~18单烷基铵盐、双C16~18烷基季铵盐及烷基苄基季铵盐。
研究发现,直链C22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油感性弱于C16~18单烷基季铵盐,而其调理性却好于C16~18单烷基季铵盐。
特别是它对眼和皮肤的刺激性还小于C16~18的季铵盐,且乳化作用好,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直链性的单烷基季铵盐,其克拉夫特点(Kraftpoint)高,即从胶态转变成液晶相温度高,因而在实际使用时,仍然不能充的醇制得古厄贝特醇,再制得带分分发挥其作用和效果。
从C10.12.14支的烷基三甲基季铵盐,其结构式如下:其中n=10,12,14。
这3种阳离子其克拉夫特点小于0℃,其中n=14的阳离子和直链的C18、C22烷基季铵盐及双十八烷基季铵盐相比,其临界胶束浓度、表面张力以及用它处理毛发后的干、湿毛发的动摩擦系数为最小,而在30℃对毛发的吸附量为最大。
用于润丝时,使头发具有特有的光滑感,分散性能十分优良,乳化性能极好、油感性弱,这类分支型烷基季铵类表面活性剂无疑对头发是极优良的调理剂。
日本已经用它们作头发调理剂。
不对称的牛油基、辛基二甲基季铵盐以及三鲸蜡基甲基铵盐已有产品供应。
特别是后者,它对头发干梳、湿梳和去粘性很好。
由于其分子结构中有三个鲸蜡基,空间位阻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阳电荷,它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发生反应,已被P&G公司用于二合一香波中。
我们合成了烷酰胺基丙基、二甲基、二羟丙基氯化铵阳离子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由于其阳离子头的水溶性增加,在阳离子/阴离子的比例为10∶1和1∶10(总的浓度为 5.5%),大多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和本阳离子发生沉淀反应,仅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浓度比不能过高。
实验表明这类阳离子具有很好的调理、杀菌、润湿、增稠作用,是一类多功能性的阳离子,适用于二合一香波中。
有机硅酮类是另一类优良的发用调理剂,它在化妆品中使用的频率,国外达44%。
在硅酮分子骨架结构中,具有疏水性的硅———甲基及亲水性的醚链。
所以,从其分子骨架结构来看,它具备了表面活性剂的特点。
有机硅酮在化妆品中的主要作用,一是作乳化剂,二是作调理剂。
分子量在百万以上的有机硅酮已广泛应用于二合一香波,它们以乳液聚合的方法制成乳状体以便于应用。
水不溶性硅酮,设法使它沉积到头发上,其硅酮的利用率是极低的。
检测表明,油脂在头发上的吸附抑制了头发对二甲基硅酮的吸附。
这就是一些有名的化妆品公司在努力研究高分子不溶性硅酮怎样更好地沉积到头发上的原因。
有机硅酮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两性离子、非离子等。
主要是利用硅酮对头发的调理作用,改善对头发的干、湿梳性和光滑作用,改善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可配伍性,改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
同时,又要克服硅酮表面活性剂抑制泡沫、降低粘度等缺点。
一种以有机硅酮羧酸为阴离子,以烷基季铵盐为阳离子的复盐,集合了硅酮及季铵盐的调理性的优点于一身,表现出对头发优良的调理作用。
硅氧烷蛋白质共聚物和阳离子蛋白类也是较好的头发调理剂,已有多种产品用于香波、润丝及其它化妆品中。
3化妆品用乳化剂作为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在各种乳液(包括膏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妆品中,重要的乳液有以下几种:大乳液:O/W、W/O、液晶相、多重乳液;三相乳液:W/O/W、O/W/O;微乳液:细小粒子乳液。
化妆品用的乳化剂,近年来的主要发展集中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乳化剂上。
由于三乙醇胺中常常含有不希望的杂质存在,所使用的乳化剂从硬脂酸三乙醇胺转向非离子乳化剂。
这个趋势从欧洲开始,已蔓延至美国。
近年来发现,以脂肪酸甘油酯为主要成份的乳化剂,由于在W/O中容易形成胶状网络结构,使O/W型的乳液稳定。
把这种乳液抹于皮肤上,能形成抗水性质的脂质膜,故而具有优良的保湿性能。
天然甘油酯的聚氧乙烯醚及嵌段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作为W/O的乳化剂引人注目,并用来作W/O/W中的乳化剂。
十六烷基硅酮共聚醇以及复配的非离子乳化剂有着许多优良的性能,它不仅使W/O的乳液非常稳定、成品手感好,而且非粘着感、分散性极佳,能有效地分散有机防晒剂,使防晒产品的SPF值有很大提高,使产品耐水而免除无机防晒剂的白花现象。
这些乳化剂的开发,用于W/O/W的膏霜、乳液、油包水的粉底产品中,解决W/O的不稳定性问题。
同时也是制作W/O/W产品的第一步乳化剂。
高分子乳化剂的研制和开发成功是乳化剂一个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古立德公司的Pemulen(包括TR1和TR2型)是一种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酯/C10~30烷基丙烯酸交联聚合物,它是经过10余年的研究发展起来的。
它的优点是用量少(0.1%~0.5%即可),不受HLB值及相转变温度的限制,乳化油、蜡类量高,乳液稳定性好(可达5年),与电解质接触可释放出油相。
这是一种O/W的乳化剂。
用该乳化剂可以制成水性无醇喷雾香水、喷雾防晒剂、喷雾须后液及用于油性皮肤的夏用润肤露、清洁乳。
由于聚合物分子量大,它不会渗透到皮肤中去,非常安全,可用于过敏皮肤。
另一类高分子乳化剂是丙烯酸/丙烯腈共聚物,它是一种O/W或W/O乳化剂。
这种乳化剂可形成连续膜,膜包着油,而薄膜外周又形成许多小凹,小凹中包着水,看起来就像O/W的结构。
这种乳液被称为三重乳液,这种乳化剂称之为膜乳化剂。
膜乳化剂可大大降低乳化剂本身的用量。
乳液具有良好的触变性。
用它可制成性能优良的奶液。
油包水的高内相高分子乳化剂也正在投放市场。
这类高分子乳化剂被人们称作为非传统性乳化剂,根据乳化机理,称之为梳状聚合物、锚状聚合物、缔合性聚合物乳化剂等。
高分子乳化剂不仅用于化妆品,还可用于油墨、墨水、涂料等产品中。
高分子乳化剂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4 表面活性剂作活性成份的皮肤输送剂化妆品活性成份真正起到它应有的生理作用,就要把它输送到皮肤中去。
使用皮肤助渗剂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使用过的皮肤助渗剂有乙醇、丙二醇、二甲亚砜、油酸酯、氮酮等。
有些活性物在皮肤助渗剂的作用下,会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
一种皮肤吸收控制剂可使活性物实现优化定向目标输送。
既强化了活性物皮肤渗透,又使活性物滞留在皮肤中。
一种叫4-癸基杂氧氮五环酮-2就是这样的化合物(被称为SR-38)。
SR-38实际上可看作是一个环状的氨基甲酸酯的化合物,它具有一个极性头———杂氧氮五环酮,一个亲酯性的尾巴。
它的HLB值为10.0,是一个典型的O/W乳化剂,一个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它对维生素A酸、利多卡因、丙胺卡因、氢化考的松、消炎痛、长压定、二羟基丙酮(DHA)都具有很好的促透皮吸收作用。
这是继优良的皮肤助渗剂氮酮后开发出的一个透皮控制吸收剂,是化妆品、药物透皮剂的一个重要进展。
5展望二合一香波中具有很好调理性的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仍在继续进行。
除硅酮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外,一种酰胺型阳离子胍(精氨酸中含胍基),这种胍基和头发蛋白质的羧基阴离子具有空间的有利结合,第二酰胺的氢和羟基的结合。
这种对毛发吸附性好、刺激性低、同时具有发泡性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将把护发素的效果和香波的发泡、洗涤性真正结合成一体,成为洗涤性“润丝”。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今后10余年内会有更大发展。
其研究内容上将包括聚葡糖、聚烷基葡糖、聚甘油、不饱和羧酸、不饱和酰胺合成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对缔合性聚合物、膜性聚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将会出现性能更加优良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进一步降低乳化剂的用量,具高触变性乳化剂,良好的手感,高内相的W/O乳化剂以及多功能乳化剂。
同时,随之出现新的乳液类型,悬浮性乳液,胶态基质乳液等,其应用范围不断深化和扩大。
生物型乳化剂,润肤保湿修复损伤的皮肤、头发乳化剂,目标定向透皮输送的表面活性剂将更多更好地相继问世。